曾国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曾国藩用人八字评析:得人不外四事:曰“广收、慎用、勤教、严绳”。

1 “广收”即广泛访求,收罗人才。包括三点:一是“衡才不拘一格”,二是“求才不遗余力”,三是注重人才的相互吸引。

2 “慎用”就是要知人善用,一是用人所长,进人所能;二是量才而用,即根据人才能力和特长,合理安置使用。

3 “勤教”即勤于教育和培养,“有师长督课之风,有父兄期望之意”。

4 “严绳”即严格要求,不姑息,不迁就,不放纵。曾国藩对自己也从不马虎,如同幕僚一起集体用餐,起居饮食有常,穿着严密,以诚相待,体现了一般官僚所难具备的作风,很有影响力。

曾国藩的人才八字有五个特点:第一,对于人才数量上多多益善;第二,选拔人才要秉公,不讲私情,不记恩怨得失;第三,既要发现,更要严格培养;第四,要善于任用人才;第五,严以律己,为人师表。

二曾国藩在用人方面做到“知人”与“善任”。

曾氏识人之道,首先一条是“广”。曾氏尽可能的把各种人员召集到身边备用,“或邂逅与风尘之中,一见以为伟器,或物色于形迹之表,确然评为异材。”其选才的渠道和方式也多种多样。比如依靠文字材料(奏稿、呈文、诗文等)识人,又如依言谈取才,江中源和李鹤章都是一见而器重。再如根据舆论评价择人,程鸿诏,王家壁等在入幕前因已小有名气而被招收。而与“广收”相配合的是“慎用”。曾氏要求对人选应“徐察其才之大小而位置之”。“徐察”才能发现人才之所长,是“善任”的关键所在。曾氏幕府中的人才基本上各得其位,才有其用。他用人颇有层次感:“凡与兵事、饷事、吏事、文事,有一长者,无不优加奖借,量才录用”,使得各有所长的人各得其所。同时,曾氏用人颇有针对性,幕府中政治的、军事的、经济的、文书的,科技的人才各专其事。曾氏在用人方面还表现出某种不拘一格的选才精神和较为中正的用人风格,他主张“不宜复以资地”限制人才,用人不泥时俗,荐才不拘资历。他用人即重私情又不完全以私情为转移,虽然“内举不避亲”,任用至友门生,但也能不徇私情,难得的是曾氏能“外举不避仇”。

三曾国藩任用人才之方曾国藩历来主张“取之欲广,用之欲慎。”

并声称“吾辈所慎之又慎者,只在用人二字上,此外竟无可着力之处。”在他看来“广收”必须同“慎用”结合。广而不慎,则必有滥竽充数,位置不当的弊病出现;慎而不广,则渐有乏才之患。曾国藩所指的“任用”,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尤其所长,尽其所能;二是因量器使,量才录用。他十分别致地提出了“因量器使”的主张。所谓“因量”,即量其才能大小予以安排;所谓“器使”即指如同器具一样,只要有一种长处便可,不求样样全能。同时,曾国藩还认识到社会上“百长并集,一短难容”的人才是不存在的,因此他主张不拘一格用人,不求全责备用人。曾国藩对将材的选用,既遵循才德兼备的原则,但同时又分高下主次。即是说,若德才二者不可兼备,宁可取才能差欠,也不可取无德。可见,曾氏的“任用人才之方”,其指导思想是“取之欲广,用之欲慎”。其具体做法是“用其所长,尽其所能”,“因量器使,量才录用”。“用人不拘一格,用人不求全责备”,“用人要德才兼备,同时,又要分清高下主次”。

四曾国藩不拘资地的用人方法

曾国藩在人才的使用上,有自己的见解,曾氏认为,用人一定要力争做到“人尽其才,是其所用,应当其时,当其事”,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在人才的使用上,他继承了龚自珍“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思想,提出“不拘资地”以选用人才。无论是出身贫贱,还是资历浅短,抑或是与己有隙,或政见不合,只要是有才能者,都力争为己所用。曾国藩十分重视人才的选用,但又不对所用人才求全责备。他认为,人不可能成为十全十美之人,即使人才也不会没有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所以“衡人者,但求一长可取,不可因微暇而弃有用之材”,也就是说不能对人才太过苛求,应取其所长,避其所短而用之。

五曾国藩的用人标准

具体说来,曾识选人才的标准有两个方面:一为衡才不拘一格,用人不限资历;一为弃官气而取乡气。在曾看来,考察人才,眼光不能过高,动辄说没有人才可用,而应“衡才不拘一格,;论事不可巨细,无因寸朽而弃连抱,无因数罟以失巨麟。”不拘一格,不限地域选人才,人才的来源自然不乏。不过曾选才有个大原则,即弃官气多之人而取乡气多之人。他认为,人才约有两种,一种官气较多,一种乡气较多。“官气多者,好讲资格,好问样子,遇事但凭口说,或文书写出。不能身到、口到、眼到,尤不能苦下身段,去事上体察一番。乡气多者,好逞才能,好出新样,能劳苦忍辱,遇事体察、身到心到口到眼到。曾倡导新兴的湘军选用朴实廉介,乡气多的人充任将官,遇官气重,心窃多,浮滑取巧之人,一概摒弃不用。

六曾国藩用人的时代特色

首先湘军的大部分高级将领是书生。书生长期受孔孟思想的熏陶,存廉耻,重气节,能誓死卫道。这是曾国藩选儒将的着眼点,而曾国藩选将的条件是忠义血性。其次,湘军的兵卒都是农夫。原因是农夫吃苦耐劳,朴实而易迸发士气,且容易接受封建思想的灌输,这是曾国藩招农夫入伍的着眼点。曾国藩在用人方面值得称道的是对人才的认识和珍惜。如此才能网罗有真才实学的朋友幕僚,甚至化敌为友,成就了他的辉煌。曾国藩一反专制制度下的上下关系以顺从为主要特征的惯例,力倡“自立门户”或“助之向上”观念,把传统文化中尊重个人因素发挥的淋漓尽致,鼓励下属谋求发展。因而他的用人更具实效性和发展性。

七曾国藩用人有两点非常值得学习,一是爱护干部,二是注重培养接班人。

他认为对一个人要以鼓励为主,要多看到别人的好处。曾国藩又两句话说得非常好,他说对待部属要“扬善于公庭,归过于私室”。曾国藩在人才培养方面还注重多选替手,替手就是代替自己的人。这即包括副手,也包括接班人,他认为这是办大事第一等要紧事。他自己就在这方面做得很好,无论是陆军方面,还是水军方面,他都选择了很称职的将领,他们都部分替代了他。在接班人上,他也做的比别人好,曾国藩用人最大的成果就是识别、培养、栽培了他的接班人李鸿章。

八曾国藩用人非常注重结果

清政府不信任汉人,他就主动提拔一个满族将领让清政府放心。曾国藩为了打造出具有战斗力、新气象的湘军,在兵源上,主要招募那些又壮实又憨厚的农民,不收社会闲杂人员和八旗子弟。军官主要来自乡绅、文生,在军官的录用上,提出了“第一要才堪治民,第二要不怕死,第三不汲名利,第四要耐受辛劳”。这最终使湘军成了大气。

九曾国藩用人以德为先

他虽然强调才和德都要看重,但是他更重视人才的道德品质,他说“无兵不足深忧,无饷不足痛苦,独举目斯世,求赴义恐后,忠愤耿耿者,不可亟得。此其可浩叹者也”。1曾国藩的选将要求有:血性为主,廉明为用,简默朴实,打仗坚韧,所谓“血性为主”,就是要求忠心耿耿,为国尽忠,曾国藩认为强调这一点对于选拔将领至关重要。

结语:我在整理过程中发现,学者们大致有这么一条思路:曾国藩用人术的指导思想是:广收、慎用、勤教、严绳。而其具体标准则有:1衡人不拘一格 2因量器使,不求全责备3重乡气,去官气4德才兼备,以德为先5注重时代及具体客观需求和发展性需求。这些都是曾国藩用人思想的具体体现。我细审发觉似乎还有一个方面也是需要谈及的,那就是曾国藩用人存在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本土化、乡土化

所谓自由不是无节制,是随心所欲,不逾矩。依然会受一定社会习俗,道德,法律约束,否则就不不能构成人的社会群落。

自由的风,依然会受空气阻力,各种有形无形的事物所阻,而它所做的要么是顺势而下,因势利导;要么聚势破阻,使其顺流!力所不殆,随波逐流,因地塑形,因时聚势,以求来者!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忧。

人无常在,心无常宽,上善若水,在乎人道之心境。即,心如止水。静若处子,动若狡兔。

心若无事天地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