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文性理论与广告语翻译
互文性下的广告语篇分析

互文性理论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法国,由朱丽娅·克里斯蒂娃等学者提出并发 展,现已成为文学批评、语言学、传播学等多个领域的重要理论工具。
广告中互文性应用意义
1 2 3
增强广告吸引力
通过运用互文性手法,广告可以融入更多受众熟 悉的文化元素和符号资源,从而增强广告的吸引 力和感染力。
提高广告传播效果
社会文化认同
利用受众对社会文化的认同心理,将广告信 息与社会文化相结合,提高受众对广告的接 受度。
构建品牌形象与定位
品牌形象塑造
通过互文手法将品牌形象与受众熟悉的文化元素相联系,塑造独特 的品牌形象。
品牌定位明确
利用互文性强调品牌的独特性,明确品牌定位,使受众对品牌产生 深刻印象。
品牌故事传承
借助互文性讲述品牌故事,传承品牌文化,增强受众对品牌的认同感 和忠诚度。
跨文化传播的深入研究
在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传播将成为广告语篇研究的重要 方向,探讨不同文化语境下广告互文性的共性和差异。
神经科学与广告学的融合
神经科学的发展将有助于揭示受众对广告语篇的认知加工 机制,为广告互文性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总结:提高广告效
06
果,关注互文性运
用
回顾本次项目成果
深入理解了互文性理论
关注跨文化背景下的互文性广告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可以关注不同文化语境下的互文性广告现象 ,探讨文化差异对互文性广告效果的影响。
THANKS.
跨文化背景下互文
性广告策略
东西方文化差异对广告影响
价值观念差异
东方文化注重集体主义和和谐,而西方文化更强调个人主义和自由。这导致在广告中,东方广告可能更注重 家庭、亲情和传统的价值观念,而西方广告则可能更加突出个人成就、自由和独立。
从目的论和互文性视角看后现代广告的汉译的开题报告

从目的论和互文性视角看后现代广告的汉译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的加速,广告作为企业营销策略的核心,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不仅如此,广告的汉译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跨文化交流和沟通的需求日益增加。
对于广告译者,熟练掌握目的论和互文性理论,能够更好地传达广告的信息和表达方式,同时,也可以提高广告译文在目标语文化市场中的接受度和效果。
因此,本研究旨在从目的论和互文性视角出发,探究后现代广告的汉译问题。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后现代广告汉译的实践操作和理论创新,提供有关后现代广告译文的翻译策略和理论支持,进一步促进广告跨文化交流和沟通。
从目的论视角出发,研究后现代广告汉译的目的、客户和读者需求,分析广告译文的翻译策略和技巧,并探究广告的创新和应用;从互文性视角出发,研究后现代广告中的文化符号和隐喻表示,分析广告中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和文化背景,提供翻译技巧和理论支持,同时也为广告翻译员提供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提高广告翻译的质量和效率。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目的论和互文性理论在后现代广告汉译中的应用原则和实践操作。
2. 分析后现代广告中的表现形式和文化符号,并探究其与目标语言文化的异同点。
3. 探究后现代广告汉译的难点和翻译策略,提供有关翻译技巧和经验。
4. 借鉴现有的广告汉译研究进行案例分析,探究广告汉译的具体操作和实用性。
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进行分析,结合实践案例,对汉译后现代广告涉及的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
四、论文结构本研究分为六个部分,分别为绪论、目的论视角下的后现代广告汉译、互文性视角下的后现代广告汉译、后现代广告汉译的难点和翻译策略、案例分析和结论。
其中,绪论部分将阐述研究背景、问题意义、研究目的、方法和研究结构等;目的论和互文性视角将分别从两个方面,对后现代广告汉译进行分析;后现代广告汉译的难点和翻译策略部分将剖析广告汉译中遇到的一些难题,并提供有关的翻译技巧和策略;案例分析将运用理论知识来对实际案例进行分析;结论部分将总结本研究的成果,挖掘研究结果的潜在贡献,回答研究问题,同时还会探讨一些后续工作的发展方向和研究的不足之处。
互文性理关照下的公示语英译探究

互文性理论关照下的公示语英译探究【摘要】公示语具有特殊的交际功能,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互文性理论对于公示语的汉英翻译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
本文从微观互文性和宏观互文性两个方面,探讨了公示语汉英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认为译者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双语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适应在不同文化环境中进行有效交际的需要。
【关键词】公示语;互文性理论;英译;问题;原因公示语是指在公共场所展示的一种特殊文体,具有特殊的交际功能,以及提供信息和完成指令的作用。
其应用范围非常之广,几乎涉及到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街头的路牌、广告牌、路标、商店招牌、警示语、宣传语、商品说明书、旅游简介等。
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它用简明易解的图标或文字与图标相结合的方式把必要的、有用的信息传达给大众。
公示语具有指示、服务、禁止等三种基本的意义功能。
现在公共场所设置英汉双语标志的城市越来越多,可是公示语误译、滥译现象却非常普遍,部分公示语不但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还会误导外国游客,甚至产生较为恶劣的社会影响,同时严重影响了城市形象。
本文拟以互文性的视角分析公示语的翻译问题,并归纳其错误产生的原因。
一、互文性理论概述任何特定文本,从表面上看似乎是自成一体,与其它文本毫无干系,但实际上都与某一文本有着一定的相关性,这种文本之间关联的特性就是互文性。
换句话说,任何文本总是暂时以强化我们所知道的各种文本的方式,或者是从侧面联系当代其它文本的方式,向自己赖以生存的其它文本散播。
[1]最先提出互文性(intertextuality)概念的是法国后结构主义文艺批评家朱丽亚·克里斯蒂娃(julia kristeva),她认为:“每一个文本都是由对其他文本的援引而构成的‘镶嵌图案’(mosaic),每一个文本都是对其它文本的吸收和转换。
”互文性,又称“互文本性”,“文本间性”,或“文本互指性”,它强调文本的非确定性和非中心性,否定了作者和文本中心论,动摇了作者的主体性和文本的权威性,本身作为读者的译者根据不同的体系对文本进行翻译或解码,因此一个文本只有一种正确释义的观点消解了。
互文性给广告翻译带来的启示

互文性给广告翻译带来的启示
边立红;喻红华
【期刊名称】《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9(009)003
【摘要】自互文性提出以来,其不断在文学、语言学尤其是翻译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商业广告的创作和翻译过程需要不断开发新的研究途径,充分实现其特殊的商业功能和人际交往功能.探讨互文性在广告创作和广告翻译中的运作机制和应用价值,提出互文性对广告创意与翻译方面的重要启示.运用了互文性的翻译广告应充分考虑译语读者的欣赏能力和文化心理,这样既传达产品的信息,又达到文化交流与传播的目的.
【总页数】4页(P122-124,128)
【作者】边立红;喻红华
【作者单位】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410004;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410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5.9
【相关文献】
1.互文性在英语广告中的运用及其翻译策略 [J], 张莹华
2.互文性在英语广告中的运用及其翻译策略 [J], 张莹华;
3.简析互文性视角下旅游广告翻译的语言特点 [J], 王露
4.评价理论对叙述式广告语篇翻译的启示——叙述式广告语篇翻译的个案研究 [J], 黄秋文;黎珍
5.基于互文性理论的汽车英语广告标语翻译策略探析 [J], 徐夏雨;王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互文性理论与汉英翻译教学

存在 误区 。 这 两 大难 点 导 致 大 量 中式 译 文 的 产 生 。 笔者认为 ,
在 教 学实践 中引入互 文性 理论 ,可 以有效 提升汉 英教学质
量 , 增 强 学 生 的 翻 译 实 践 能 力 。在 语 料 方 面 ,本 文 选 用 轨
2相 关 研 究
广 义 而 言 ,京 津 地 区现 有 地 铁 系 统 ( s u b w a y s y s t e m )、 规 划 中 的北 京 地 铁 平 谷 线 ( 即 郊 区 通 勤 列 车 ,c o m m u t e r
p r o vi di ng a u ni ie f d t r a n s l a t i o n c r i t e r i o n f o r t he r a i l t r a ns i t p ub l i c s i g n s i n l i gh t o ft h e t h e o r y o fi nt e r t e x t ua l i t y. Ke y wo r ds i n t e r s e x ua l i t y; r a i l t r a ns i t ; p u bl i c s i g n l a ng u a g e ; ra t ns l a - t i o n; s t a nd a r d i z a t i o n
互文性视阙下的商业广告翻译

学校代号:学号:密级:中南民族大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互文性视阙下的商业广告翻译学位申请人姓名:李纯导师姓名及职称:许菊教授培养单位:中南民族大学专业名称:翻译硕士论文提交日期:2013年5月10日论文答辩日期:Commercial Advertisement Translation from thePerspective of IntertextualityA ThesisSubmitted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in InterpretingbyLI ChunPostgraduate Program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Supervisor: Xu JuAcademic Title: Professor Signature___________ApprovedMay 2013中南民族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中南民族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1、保密□,在_____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从互文性的角度谈广告话语的宣传借势

图 1 文本话语的互文性图示 本研究选出两个语篇 : 中国疾病预 防控制 话题二 : 引起皮肤日晒红斑 中心环 境与健 康相关 产品 安全所 报告 语 篇和 天然雪莲防晒霜 广告语篇。 中国疾病预防控 制中心 环境与 健康相 关产 品安全 所报告 语篇 ( 下称第一个语篇 ) 中提到两个文本: 一个是关于 紫外线对人体影响 的文本, 一个是关于 紫外 线对人体影响 媒体报道的文 本。在 天然雪莲 防晒霜 广告语篇 ( 下称第二个语篇 ) 中提到一个 紫外线对人体的负面影响 文本。 文本一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 关产品安全所 报告 话题一 : 什么是紫外线 ? 话题三 : 、 晒黑 文本二 : 紫外线侵蚀皮肤健康 阳光暴晒你的皮 肤 准备好了? 报道 话题一 : 紫外线辐射 话题二 : 无疑会使皮肤晒黑 话题三 : 产生日晒红斑 文本三 : 天然雪莲防晒霜 广告 话题一 : 紫外线辐射 话题二 : 无疑会使皮肤晒黑 话题三 : 引起的皮肤不适感或过敏反应
安全所专家确认 , 紫外线辐射对人类皮肤健康会 有很多负面的影响 , 长期在强烈的紫外线环境中 生活或工作 , 无疑会使皮肤晒黑, 产生日晒红斑, 某些人还会出现皮肤过敏, 从而促使皮肤加速老 化 , 更有甚者会加大皮肤癌发生的几率。此外还 可引起光性角膜炎, 增加发生皮质性白内障、 翼状 胬肉甚至眼黑色素瘤的危险性。
紫外线会导致皮肤晒黑、 出 现红斑 的基础上, 为自己做宣传。 参考文献
[ 1] F airclough , N. D iscourse and Soc ia l Change [M ]. London : P olity P ress , 1992 . [ 2] F airc lough, N. Cr itica lD iscourse A na lysis : the C rit ical Study of L anguage [M ]. London and N e w Y o rk: L ong m an, 1995. [ 3] 李桔元 . 互文 性 的批 评 话语 分 析 # # # # 以 广告 语篇为例 [ J] . 外语与外语教学 , 2008 . [ 4] 田海龙 . 语 篇研究 的批 评视 角 : 从 批评 语言 学到 批评话语分析 [ J], 山东外语教学 , 2006 . [ 5] 辛斌 . 语篇互文性的批评 性分析 [M ]. 苏州 : 苏州 大学出版社 , 2000 : 237. [ 6] 辛斌 . 体裁互文性的社会语用学分析 [ J]. 外语学 刊 , 2002 .
互文性与广告创意的张力

互文性与广告创意的张力一、互文性:内涵及其价值取向互文性是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文学理论中的重要理论范畴。
“互文性”( intertextuality),又称“文本间性”或“互文本性”,通常用来指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文本间发生的指涉关系。
互文性这一概念最早由法国符号学家、女权主义批评家朱丽娅·克里斯蒂娃提出。
克里斯蒂娃认为任何文本都是对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化:“任何文本都是由引语的镶嵌品构成的,任何文本都是对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化”。
((P145-146)JULIA KRISTEVA. Le Mot, le Dialogue et le Roman[C]. Paris:Seuil,1969.)。
因而,要想确定一个文本的意义,必须把它放在由众多文本构成的文本系统中加以定位。
互文性理论与传统的作者中心论的文学研究方法有着本质的区别。
从作者中心论的角度来看,文本的意义来自于纵向来看,文本的意义来自于作者的经验和意图,严格地从作者的生平和心理的角度对待同样的文学现象,因此文本意义的发现就成为一种发微显隐的考据过程。
“这种研究方法的中心问题在于了解作者所受的影响、传达的信息、继承或传承的文学遗产。
”(《互文性研究》5)罗兰·巴尔特宣称“作者已死”,文本的意义并不直接来自于作者,而是在与其他文本的关系中获得,“文本不是释放单一神学意义的几行字,而是一个多维空间。
在这个多维空间不同意义的书写混杂和交融、碰撞和冲突。
文本是一个由来自多种文化中心的引语交织而成的网络。
”( Roland Barthes, "The Death of the Author (1968)·" In The Norton Anthology ofTheory and Criticism·NewYork: W·W·Norton&Company, 2001, p·1468·)由于作者的意志不再具有给文本确立特定意义的功能,读者对文本意义的追寻也就不再听命于作者意图的安排,读者所寻找的意义范围已经不是作者事先已确立的界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6月第5卷第6期JournalofHubeiUniversityofEconomics(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Jun.2008
Vol.5No.6
互文性理论与广告语翻译邱凌云1,李青云2
(1.武汉科技学院外语系,湖北武汉430073;2.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外语学院,湖北武汉430223)摘要:本文从互文性角度出发,探讨广告语的汉英翻译;并运用互文性理论进行实例分析,阐述互文性在广告翻译中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广告语翻译;互文性
1.互文性理论及其分类互文性即文本间性由法国文论家克里斯蒂娃率先提出。她认为任何文本都是对其他文本的转化、吸收和指涉,并把文本的这一特性称之为互文性(Intertextuality)。在她看来,任何文本都具有互文特征。互文性不但强调文本之间存在互相指涉关系,而且强调文本内部也存在互相指涉关系。继克里斯蒂娃提出互文性这一术语后,又有不少文学理论家提出了互文性理论并对其进行阐释,如罗兰・巴特、哈罗德・布鲁姆、蒂费纳・萨莫瓦约,等等,互文性理论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发展,其概念的内涵经历了许多发展变化。对互文性理论的分类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四种。(1)狭义互文性和广义互文性互文性有狭义和广义两种指向,狭义互文性指一文本与存在于其内部的其他文本之间的关系,最典型的如直接引用;广义互文性则指文本与赋予该文本意义的各种语言、知识、代码和其他文化表意实践之间相互指涉的关系。如果说热奈特对跨文本性的分类研究是一种狭义的向度的话,那么克里斯特娃、德里达以及罗兰・巴特等人在文化理论层面对互文性的阐发则是一种广义的向度。狭义互文性联系的文本仅限于文学文本,而广义互文性却包括非文学的艺术作品、人类的各种知识领域、表意实践,甚至把社会、历史、文化等都看作文本。(2)外互文性(extraitextulity)和内互文性(intratextuality)外互文性是指不同文本间的参照关系,在这种互文参照中融入了文化内涵与知识结构;内互文性是指同一文本内部各种要素的关系。(3)宏观互文性和微观互文性宏观互文性是指一个文本的整体写作手法上与多个文本具有相似或相关之处,是文本在宏观上与其他文本的联系;微观互文性则是指一个文本的某些词句或某些段落的表达与另一个或几个文本相关。(4)消极互文性和积极互文性当互文性能引发超越文本之外的知识和价值时称为积极互文性;只是为了让文本连贯时称为消极互文性。也有人持不同看法,如李玉平认为积极互文性是指当互文性要素进入当前文本后,发生了“创造性的叛逆”(creativetreason),与原文本相比产生了新的意义,与当前文本形成了某种对话关系,相应的,消极互文性则是互文性要素进入新的文本后,与原文本相比意义没有发生变化。
2.互文性与广告语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使广告应运而生,并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如何使广告言简意赅地表现商品主题,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刺激其购买欲,是每个商家耗费巨资做广告的目的。因此,为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力求使广告具有独特性、针对性、简洁性和诱导性,广告撰写者不得不煞费苦心使用多种技巧达到此目的,而互文就是其中最重要的技巧之一。
广告中常见的几种互文关系包括:引用(citationsand
quatations),即直接引用前文本;典故(allusion),
即在文本中
使用出自圣经、历史故事、神话、民间传说、宗教故事及经典作品等等之中的原型;以及仿拟(parody),即故意模仿现成的语言形式(如人们所熟悉的谚语、俗语、成语、名诗、名歌、名句等
等)形成新的词语句篇的一种修辞手法。
例1:Notallmobilephonesarecreatedequal.(移动电话广告)
此广告采用了互文中的“仿拟”,模仿美国总统林肯《葛底斯堡演说》中的一句名言“Allmenarecreatedequal”,反其意而用之,以说明所有的移动电话都设计得功能平平,唯独我们的移动电话才出类拔萃。读者读后自然产生兴趣:这种移动电话和普通移动电话相比,究竟有何优点?进而阅读广告正文并
产生购买欲望。
例2:仁者近山,智者近水。(房屋销售广告)
这则广告采用了互文中的“典故”及“仿拟”,是一则房屋开发公司引用孔子的话做的广告语。实际上,在外研社出版的《论语》一文中,其原文本是“仁者乐山,知者乐水”(Thewisemandelightsinwater,theGoodmandelightsinmountains),广
告设计者对此进行了仿拟,变成了“仁者近山,智者近水”。广告对于这样的山水景色做出了美好的描绘:一望无边、碧蓝清澈的湖水令人神往,背后依托的连绵起伏、苍翠欲滴的群山更是人们向往自然、崇尚健康的寄托,广告语勾起了人们强烈的
购房欲望,广告的目的因此达到。
例3: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此例是一则出售白酒的广告,采用了“引用”的互文关系。
广告中适当地借用了古诗原句,优美的诗句不但引起了人们
131・・对商品的美好联想,也有效地消除人们对广告套语的厌烦心理。3.互文性与广告语翻译关于互文性与翻译的关联,现已基本达成共识:就翻译本身而言,无论从表象还是从本质上来看,都具有互文性特征。具体而言,互文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译者在翻译中对文本的理解、阐释和表达上。译者在翻译中对文本的理解和阐释通常依赖四种类型的互文性:微观互文性;宏观互文性;读者在阅读时,会受到自己背景的影响,如他的社会、时代、文化背景以及他自己的阅历等互文性关联;书中暗含的社会和历史背景等互文性知识。译者在翻译中的表达则直接体现在译者对目的语的文字操作能力上,这一文字操作能力就是译者译语互文性知识积累的体现。总之,译者的源语和译语的互文性知识在翻译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互文性理论给我们在翻译中的理解和表达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义。广告语言的目的和功能决定了广告翻译必须以目的语消费者为中心,投其所好,吸引他们购买所推销的商品或服务。所以,就广告语翻译而言,“忠实”并不是第一性的。由于广告侧重的是效果,其翻译标准应该是功能对等基础上的等效原则。所以,在广告翻译实践中,译者必须从事一种再创作,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创造出合适的广告译文,既要注意语言的新、奇、美,又要兼顾普通消费者的语言水平,读起来朗朗上口,容易记忆。从以上实例可以看出,在广告中巧妙地运用互文因素可以激发人们记忆存储中熟悉的文本和已有的文化知识,引起消费者的联想和共鸣。广告语“言简而意丰”的语言形式还可帮助记忆和传播,具有不可低估的注意价值和记忆价值。例4:Justdoit.跟着感觉走。(耐克运动鞋)此例是一则耐克运动鞋广告,如果按意思直译为“只是这样做!”,中文会显得很平淡,甚至是无任何意义。现在的译文是“跟着感觉走”,灵活运用了目的语文化中的互文关系,恰当地借用了中国人比较熟悉的一首歌“跟着感觉走”的歌词,优美的歌曲使人们对商品浮想联翩,也要跟着感觉走,好好地体验一下耐克运动鞋的魅力。例5:今日的风彩,昨夜的绿世界。GivemeGreenWorld.Orgivemeyesterday.(绿世界广告)本例是模仿美国独立战争时期著名的政治家PatrickHenry的演讲名句“Givemeliberty,Orgivemedeath.”这是当时鼓舞人们斗志的战斗号角。“绿世界”广告英译模仿这一名句,保留了原来的反复手法“Giveme……orgiveme……”,从而构成一个对偶句式,表示对比和强调的意义。商品名“GreenWorld”替换了原句中的“liberty”,“yesterday”替换了“death”,不禁让人联想到:即使青春的逝去像死亡一样可怕,“绿世界”也会让你告别昨天,还你一个新的自我,给你真正自由的青春。
由以上两则广告翻译可以看出,广告语言都是高度浓缩的语言,因此含有丰富的联想意义。在广告翻译中,我们要考虑源语和目的语中不同的互文联想,并且灵活运用目的语中的互文联想,使得译文能引起消费者的共鸣使人产生美好的联想,而避免产生令人不快的联想。
例6:Theonlythingwedidn’timprovewastheroad.万事俱备,只看路况。
这是一种日本车的广告语。该译文仿拟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成语,仿佛厂家就是运筹帷幄,神机妙算的诸葛亮,
一切都为顾客考虑周到,从而夸张地指出该车无可挑剔的完美性。如果只是将原广告直译为“我们唯一没有改进的只有道路”,收到的效果肯定望尘莫及。
例7:Sacrificenothing.一无失处。
这则奔驰汽车的广告从反面翻译,从“一无是处”到“一无
失处”,反而加强了效果,吸引了人们的注意。
在惜时如金,广告如潮的现代社会,若广告语苍白无力,
是很难引起消费者注意的,因此,广告商往往为了标新立异而挖空心思,可谓是“语不惊人死不休”。以上两则广告翻译也是同一个道理,所以译者在翻译中应尽可能地利用目的语文化和语言中的互文因素,借助有独特创意的表现手段,追求广告译文的新、奇、美,从而引起消费者的注意。
例8:Revlon露华浓这个汉译不仅美在谐音,而且美在这三个字的诗意,让人一下联想到李白《清平调》中的诗句:“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
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诗歌描写的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杨贵妃超绝人寰的容貌,让人不禁对此化妆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一种想购买的强烈欲望。谐音及诗歌传递的美感使广告词经久不忘。
在商标名翻译上,也有许多翻译得很成功的例子。如内衣“温馨”的英译为Winsome,不仅与中文名谐音,而且Winsome
有“winsome”的含义,表明此内衣凭借其过硬的质量、新颖的款式,一定能赢得某些消费者的喜爱。如果仅仅按照字面意思
翻译成“WarmthandSweetness”,其广告效应将会大打折扣
。
上面两个例子说明,广告语言只有简洁鲜明,形象生动,
并具艺术魅力,才能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具有充分的记忆价值。
参考文献:
[1]吴钟明,邱进.互文性在广告翻译中的运用[J].上海科技翻译,
2004,(2).[2]朱静.互文性与广告语翻译[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7).[3]龙江华.互文性理论与公示语的汉英翻译[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7,(4).
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