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专题节目特点
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的特点与发展趋势分析

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的特点与发展趋势分析电视新闻专题节目是电视台的重要栏目之一,它通过专题的方式深度报道和分析各种热点事件和社会现象,使观众能够更全面深入地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和背后的原因,因此在当今的电视媒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从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特点1.专题深度报道电视新闻专题节目通常会选择一个特定的话题或事件,通过深度报道的方式对其进行分析,整理事件的发展过程,真实还原当时的情况,通过采访、调查和资料搜集等手段,使观众能够更全面地了解事件的背景和内在原因。
2.信息全面客观电视新闻专题节目通常会通过采访多个相关人士以及调查相关资料,使报道更加全面客观,避免了片面性和主观性的报道,让观众能够更好地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和各方面的情况。
3.传播力强电视新闻专题节目通过电视媒体的传播特点,可以将深度报道的信息直观、生动地呈现给观众,从而在传播中更具有感染力和影响力,能够让观众更深刻地了解和认识事件。
4.专业化制作团队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的制作需要一支专业化的团队来完成,包括记者、编辑、策划、摄影、编导等多个环节,需要专业的技能和经验来完成,从而保证了节目的品质和观赏性。
二、发展趋势1.多样化内容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的丰富化,观众对于新闻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电视新闻专题节目需要根据观众的需求不断丰富内容,开发多样化的专题报道,以满足不同观众群体的需求。
2.融合新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新技术在电视新闻专题节目中的应用将越来越普遍,包括虚拟现实技术、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这些技术将会为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的制作带来更多的可能性,提高观赏性和感染力。
3.跨平台传播传统的电视新闻专题节目凭借电视媒体的特点已经具有较强的传播力,但未来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跨平台传播将成为趋势,电视新闻专题节目通过互联网等新媒体平台向观众传播,使节目的传播更加广泛和快速。
4.深入调研报道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加速,事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在增加,电视新闻专题节目需要更加深入地调研和报道,从而使节目更具有说服力和影响力,让观众对事件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的特点与发展趋势分析

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的特点与发展趋势分析电视新闻专题节目是指通过电视媒体播出的,针对某个具体话题或事件进行深度报道和分析的节目。
这类节目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如下。
特点:1. 深度报道:与普通新闻节目相比,专题节目更注重深入挖掘和分析特定话题,通过多个角度和视角展开报道,使观众对该话题有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2. 引导舆论:专题节目往往在报道某个话题时,通过主持人、嘉宾或评论员的观点和论述,对该话题进行解读和评价,并倾向于引导观众形成相应的意见和态度。
3. 高质量制作:专题节目往往注重节目的制作质量,包括内容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画面的美观和表现力等,以提升观众的收视体验。
4. 观众参与:专题节目鼓励观众积极参与互动,可以通过电话、短信、社交媒体等渠道提问、评论或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增加观众的参与感和互动性。
5. 多样化形式:专题节目的形式多样,可包括采访类节目、辩论类节目、纪录片类节目等,以满足观众不同的需求和喜好。
发展趋势:1. 增强议题深度和专业性:随着观众对新闻的需求和品质的提升,专题节目将更加注重挖掘议题的深度,提供更专业的报道和分析,以满足观众对知识性和深度信息的需求。
2. 跨媒体互动:专题节目会借助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平台,与观众进行跨媒体的互动,增加节目的互动性和参与感。
观众可以通过在线平台提供意见、观点和素材,促进信息共享和交流。
3. 个性化定制: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专题节目将更加注重观众的个性化需求,通过智能推荐、定制化服务等方式,为观众提供更贴合其兴趣和需求的节目内容,提高观众的观看体验和满意度。
4. 国际化视野:随着全球化的加深,专题节目将更加注重国际话题的报道,提供更多与国际重大事件和问题相关的报道和分析,拓展观众的视野和知识面。
5. 跨界合作:为了提升节目的制作质量和影响力,专题节目可能会与其他媒体机构、专家学者、政府部门等进行合作,整合资源和优势,实现互补和共赢。
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的特点与发展趋势分析

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的特点与发展趋势分析电视新闻专题节目即是指通过电视媒体传播针对特定主题的深度报道和分析的节目。
该类节目通常在特定时间段内播出,以深入挖掘特定新闻事件或话题背后的问题,展示更多的细节和视角,以提供更全面的信息和观点。
电视新闻专题节目在目前的媒体环境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功能。
它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深度扩展报道:相比于普通新闻报道,专题节目更注重细节和深入分析。
它们会投入更多的资源和时间来探索一个话题,并提供更多的背景信息和专家观点。
2. 多角度视角:专题节目通常会从多个角度来解读某个事件或问题。
它们会采访不同的专家和相关人员,以便为观众提供更全面的观点和观察。
3. 更多的互动和参与:专题节目更注重与观众的互动和参与。
它们通常会邀请观众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提出问题或观点,并在节目中进行实时的回应和讨论。
4. 多媒体表现形式:专题节目不仅仅是文字和图像的展示,还可以通过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形式来呈现。
这样可以更好地吸引观众并增加节目的吸引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观众需求的变化,电视新闻专题节目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发展趋势:1. 个性化定制:随着信息的爆炸增长,观众对于信息的个性化需求也越来越高。
未来的专题节目可能会根据观众的需求和兴趣来定制内容,使其更加贴合观众的胃口。
2. 多平台传播:随着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的普及,观众正在从传统电视转向多平台观看节目。
未来的专题节目将更注重在不同的平台上进行传播,以吸引更多的观众。
3. 融合技术应用:随着技术的进步,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将引入到专题节目中,增加互动性和沉浸感,使观众更好地参与其中。
4. 国际化视野: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观众对于国际新闻的关注也越来越高。
未来的专题节目可能会更多地关注国际话题,并引入更多的国际观点和专家。
电视新闻专题节目在传播深度报道和分析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并且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未来的发展趋势可能会更加注重个性化定制、多平台传播、融合技术应用和国际化视野。
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的特点与发展趋势分析

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的特点与发展趋势分析电视新闻专题节目是指针对某个特定话题或事件进行深度报道和分析的节目形式。
它与普通的新闻报道节目相比,更加注重细节和探讨,能够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认识现实世界。
电视新闻专题节目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和独立性。
它们往往针对社会热点事件或重大话题进行深度挖掘,从不同角度呈现观点和事实,具有较高的信息量和可靠性。
相比于普通的新闻报道,专题节目更注重主题的连贯性和深入度,能够提供更加全面、准确和详尽的信息。
电视新闻专题节目通常有较长的时长。
由于要对复杂的话题进行全面和深入的探讨,专题节目往往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展现故事情节和阐述观点。
较长的时长能够给予观众更多的思考时间和信息内容,提供更丰富的视听体验。
电视新闻专题节目通常有特定的制作风格和形式。
为了更好地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和保持他们的关注度,专题节目往往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进行报道,如纪录片、采访、访谈、实地调研等。
这种多样化的报道方式能够更好地满足观众不同的需求,并增加节目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电视新闻专题节目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中。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观众需求的变化,专题节目的报道方式和制作形式也在发生着变化。
一些节目引入了虚拟现实技术,让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实际的场景。
一些节目也开始更加注重交互性和参与性,通过观众互动、在线讨论等方式增加观众的参与感和沉浸感。
在未来,电视新闻专题节目有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专题节目将更加关注全球性的议题。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越来越密切。
专题节目将更加关注全球性的议题,如环境保护、国际关系、科技发展等,以满足观众对于全球事务的关注和需求。
专题节目将更加突出个性化和定制化。
随着对个性化需求的不断增长,专题节目将更加注重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和兴趣。
通过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节目制作人可以更好地了解观众群体的兴趣和喜好,从而针对性地制作和推荐节目,提供更个性化的内容。
专题节目还将更加注重社交媒体和多平台互动。
新闻节目的分类和特点资讯评论娱乐等

新闻节目的分类和特点资讯评论娱乐等新闻节目的分类和特点新闻节目作为媒体传播的重要形式之一,其分类和特点多种多样。
本文将探讨新闻节目的不同分类及其特点,包括资讯、评论和娱乐节目。
一、资讯节目资讯节目是新闻节目的主要形式之一,其主要目的是传递与时事相关的信息。
资讯节目通常包括新闻联播、早间新闻、夜间新闻等。
资讯节目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客观性:资讯节目应注重客观中立的态度,通过对事实的报道和解读,为观众提供准确、客观的信息。
2.全面性:资讯节目应当关注多个领域的新闻事件,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报道,以满足观众对全面了解世界的需求。
3.时效性:资讯节目应及时报道最新的新闻事件,以保证观众能够第一时间获取到重要的信息。
4.专业性:资讯节目应由专业的记者和主持人进行制作和呈现,以确保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二、评论节目评论节目是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度分析和评论的节目形式。
评论节目通常包括政论访谈、时事辩论等。
评论节目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观点鲜明:评论节目的主持人和嘉宾往往有明确的观点和立场,通过对新闻事件的解读和评价,传递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2.深度探讨:评论节目注重对新闻事件的深度分析和思考,挖掘事件背后的深层次问题,并提供不同角度的观点供观众参考。
3.争议性:评论节目常常涉及敏感话题和热点问题,引发观众的争议和讨论,促使社会舆论进一步发酵。
4.多元化:评论节目应充分吸纳不同观点和声音,给予各方面的意见和观点充分表达的空间。
三、娱乐节目除了传递新闻信息和评论外,新闻节目中的娱乐节目也占据一定的比例。
娱乐节目的主要目的是为观众提供娱乐和放松,通常包括名人访谈、综艺表演、社会趣闻等。
娱乐节目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轻松愉快:娱乐节目主要以轻松、欢乐的氛围为主,通过有趣的内容和形式让观众放松心情。
2.明星效应:娱乐节目通常邀请明星、艺人等娱乐圈的知名人物参与,吸引观众的目光和关注。
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的特点与发展趋势分析

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的特点与发展趋势分析电视新闻专题节目是针对特定的主题或领域进行报道和探讨的一类电视节目,具有以下特点:1.专业性:电视新闻专题节目通常由一支专业的主持团队和记者团队负责,他们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采访技巧。
这样可以保证节目的报道准确、客观、权威,提供给观众专业的信息和观点。
2.深度报道:与普通新闻报道相比,电视新闻专题节目通常对某一特定事件、问题或主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通过大量的采访、调查和报告,展示更多的事实和细节,帮助观众全面了解该主题。
3.跨媒体传播:电视新闻专题节目不仅在电视上播出,还通过互联网、手机、平板电脑等多种媒体进行传播。
观众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各种手段观看节目,提高了观众的互动性和参与度。
4.时效性:电视新闻专题节目通常对当下热点事件进行报道,以及一些历史事件的追踪报道,因此具有较强的时效性。
观众可以通过这些节目及时了解最新的社会动态和事件发展。
5.人文关怀:电视新闻专题节目通常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和公众关注的话题,注重表达对社会的关怀和关心。
通过细致入微地描写个案和社会情境,使观众对问题有更深的理解和思考。
根据近年来的发展趋势,电视新闻专题节目有以下几个发展趋势:1.多元化:针对不同的观众群体,电视新闻专题节目将趋向多元化。
针对不同年龄段、职业群体、兴趣爱好等的观众,节目内容和形式将更加丰富多样,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2.强调讲述能力:在信息泛滥的时代,电视新闻专题节目需要有更强的讲述能力,通过故事化的表达方式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和共鸣。
具备较强叙事能力的主持人和摄像师将成为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3.增加互动性: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兴起,观众对于新闻节目的互动性需求也越来越高。
电视新闻专题节目将更加注重与观众的互动,通过观众提问、观点分享等方式增加观众的参与感。
4.数字化发展: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电视新闻专题节目将越来越多地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高节目的制作和传播效率,为观众提供更高质量、更个性化的内容。
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的特点与发展趋势分析

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的特点与发展趋势分析1. 引言1.1 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的定义电视新闻专题节目是指通过深入报道某一特定主题或事件的新闻节目。
这类节目通常以访谈、报道、实地探访等形式展现,旨在帮助观众更好地了解和思考当前社会热点问题。
电视新闻专题节目通过专业的调查和报道,深入探讨各种议题,为观众提供更全面、系统的信息,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复杂的社会现象。
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的特点在于其深度、客观性和权威性。
相比于一般新闻报道,专题节目更注重深度挖掘和全面报道,追求权威性、客观性,以及面面俱到的信息。
除此之外,电视新闻专题节目还具有新闻批评性、评论性、独家性和生活化等特点,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引发社会讨论,产生社会影响。
1.2 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的重要性电视新闻专题节目作为电视新闻产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播新闻信息、引导社会关注、影响舆论引导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电视新闻专题节目能够深度挖掘重大事件背后的故事和内涵,将新闻事件进行多维度解读,帮助观众更全面地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和影响。
电视新闻专题节目能够引导公众关注社会热点、关注民生问题,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通过深度报道社会问题和现象,可以引起公众对问题的重视和思考,从而促进社会的进步和改善。
电视新闻专题节目还可以提升新闻报道的质量和深度,推动新闻从传统的事件报道向更深入的解读和分析转变,提升新闻报道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电视新闻专题节目在传播新闻、引导舆论、促进社会进步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在当前信息爆炸的时代,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的价值和作用愈发凸显。
2. 正文2.1 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的特点1. 专题性强:电视新闻专题节目通常选择一个热点事件或话题进行深入报道,对事件的背景、原因、影响等进行详细分析,展现出较高的信息量和价值。
2. 多角度报道:电视新闻专题节目会通过采访、实地调查等方式,从不同角度对事件进行报道,呈现出多样的观点和信息,提供更为全面的报道视角。
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的特点与发展趋势分析

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的特点与发展趋势分析电视新闻专题节目是针对某个具体话题进行深度报道的节目形式,相比于通常的新闻节目,它更加注重对话题的解构和分析。
在现代化的电视媒体中,专题节目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节目形式,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专题节目的特点、发展趋势两个角度出发,对电视新闻专题节目进行分析。
一、特点1、深度报道深度报道是专题节目的最突出特点。
这种报道方式不同于通常的新闻报道,而是把跟踪某个话题进行深挖、深入分析作为核心目标。
这种报道方式在节目制作上相对繁琐和时间成本较高,但是却能够呈现更为全面和深刻的报道内容。
2、知识性强专题节目中,相关话题的知识说明需要全方位阐述,对问题必须进行详细解释,不论是从背景、历史、现状,还是未来发展的角度,都要涉及到各种相关领域,以便更好地让观众理解和接受。
3、长期性专题节目的制作在时间上通常比较长,并且一般需要进行长期跟踪。
这种节目能够更好地满足观众的需求,让人们逐渐了解一个话题的完整历程。
4、扩大话题影响力专题节目能够根据话题内容,选取相关的人物、事件、影响力大的事件等等,展开更广泛的报导,从一个个案例中深入剖析问题的内因、外因以及处置方法,扩大话题的影响力。
二、发展趋势1、互动性增强现在的专题节目越来越拥有高度互动性,这不仅体现在节目媒体形式上,也在观众和嘉宾之间、主持人和观众之间等所有方面。
节目开始时,主持人会先给观众提供一些问题,然后进行互动,让观众直接参与进来。
这种交互式的新闻报道方式宣传效果会更好,更加深入人心。
2、社交化与互动趋势类似,现在的专题节目也呈现出社交化趋势,这意味着专题节目不仅仅局限于电视荧屏,而是可以在新媒体平台上扩大影响力,从而进一步扩大节目的视野和听众。
3、内容更加可塑性强在传统媒体上,新闻报道内容通常是固定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很难满足高速变化的现代社会的需求。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变化的需求,专题节目将更加注重内容可塑性,内容适应性的强化,以便更好地满足观众的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新闻调查——一只猫的非常死亡》分析新闻专题节目的特点《新闻调查》栏目作为《焦点访谈》的延伸于1996年开播,之所以叫做《焦点访谈》的延伸版是因为作为中国新闻深度报道节目的一面旗帜,《焦点访谈》的节目是长短限制了节目报道的深度,《新闻调查》就是对《焦点访谈》的补充,下面将以节目《一只猫的非正常死亡》分析《新闻调查》节目的特点。
一、选题与立意的特点作为新闻类节目,对于节目的选题必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在本例中《新闻调查》选材了最近发生的并且在网络上反应影响较大的"虐猫"事件进行报道,从中得知电视新闻专题类节目的基本属性是新闻。
从立意上分析,作为一个新闻专题或者说是新闻深度报道,它的时效性有限制,当一个新闻事件被人们所熟知的时候只有通过一个新颖的立意才能引起广大受众收看的兴趣。
在网络和其它媒体的报道中,将矛头均指向了虐猫者将他们口诛笔伐,而这些虐猫者也没有在媒体中露过面。
《新闻调查》从节目的一开始便引出了主题:"一只猫死去了,但是人类行为的动机究竟是什么,是仇恨?是利益?是欲望?所有的猜测远没有停止。
四月初,我们前往虐猫事件的发生地,并且见到了三位当事者,我们试图通过采访来接近虐猫事件的真相。
"整个节目的立意都透露出了新颖的角度,从介绍虐猫事件的发生和发展入手,最后将落脚点放在了人为什么要虐猫,最后开始了对于人类心灵、人性的反思。
二、设置悬念悬念是电视节目以及影视剧创作中常用手法,因为悬念是兴趣不断地向前延伸和欲知后事如何的迫切要求。
在本片中节目的编导有意的设置了几个悬念。
第一个悬念:网络上出现虐猫事件,激起广大网友的愤慨,那么图片、视频作者是谁做的?通过这个悬念的设置引出了杭州银狐科技公司的Gainmas Guo,黑龙江萝北的医院的一名药剂师王某以及找到了萝北县广电局的李某,三个事件的当事人。
第二个悬念:当事人在网上刊登出检讨书,之后便消失在网络中,他们为什么参与这件事,他们又是怎样的人?之后引出了对于当事人王某同事、领导的采访,从他们的口中得到当事人在现实生活中的为人处事以及对于王某的那一段采访。
第三个悬念:仇恨是王某参与拍摄的动机,而广电局李某的动机又是什么呢?通过这一步引出了对于李某的采访,我们得知李某的动机是出自于利益,并且更加知道了李某在日常生活中的热心。
第四个悬念:Gainmas Guo是不是幕后的黑手?从对Gainmas Guo的调查首先调查出了Gainmas Guo并非虐猫的幕后操作者,但又引起了恋足群体。
通过设置的悬念有两个用意,第一可以引起广大受众对节目的兴趣,同时还可以通过悬念的设置可以引出节目的下一个线索。
三、节目结构《新闻调查--一只猫的非正常死亡》所采取的节目结构为叙事性结构,具体的可以划分为因果式线性结构,它属于因果式线性结构中的结果-→原因型。
本结构首先向受众介绍了事件发生的起因与发展,然后进行逐步的调查从而分析出了这起事件的发生原因。
在《一只猫的非正常死亡》节目中,主持人在演播室通过简短的导语:两个月前当一个穿高跟鞋的女子,踩死猫的全过程当视频和图片的方式出现的时候,引起了数万网民的强烈的义愤很声讨,网民们自发的组织起来,通过搜索引擎的方式发起了寻找,他们找到了三位当时人,但两个月过去了,当事人却并未在媒体出现过,他们的真正动机是什么?带着关于动机的疑问,记者开始了调查。
最后通过寻找与调查的不断深入,记者首先找到了当事人的同事、领导,从侧面了解当事人日常生活的行为,之后直面当事人,询问动机。
得出了仇恨的宣泄、利益的驱动、内心深处某种隐秘的欲望,三种结论。
最后节目在提出人们应该怎样化解仇恨,应该怎样权衡利益,应该如何满足欲望的问题中结束并且升华。
四、采访特点:该节目作为一个新闻专题节目并且是一个深度调查的报道,节目采访的特点是层层深入。
记者一点点的接近到主人公动机的事实。
在节目中也有一个细节,记者柴静所问问题中出现最多的词语是:为什么?什么?也就是说揭露事物内在的本质,将公众不知道的东西传播出去就是这个节目最大的特点。
同大多数“新闻调查”栏目中节目定位一样,《一只猫的非常死亡》是一期深度访谈节目。
这期节目的可贵之处在于,它由一只猫死在一双高跟鞋下铺陈开来,但并没有就事论事,而是通过约谈包括网友、调查者、当事人朋友及同事、当事人在内的各种涉事群体,敏锐地抓住各种线索,并顺着读者的求知欲,层层深入地将整个事件全方位、多角度地依次展开,将整个事件的全貌剥笋式地依次展现在读者面前。
节目开始之前,作品通过幕后解说及一系列蒙太奇镜头的剪接,向观众设置了一个又一个的悬疑,在概述节目表现主题的同时,用一连串的问号吸引观众的视线。
在节目开始后,主持人柴静以简洁的语言概述了事情的起因及发展,并代替观众,对当事人虐猫行为的最初动机发起了质疑——“是仇恨?是利益?是欲望?”整迎合了观众心中的疑问,这种“你们想知道的,正是我们所要去努力探求的”手法,起到了暗示观众“本次节目的展开将按你们心目中的疑窦而行”,使后者进一步被绑定在电视机前,欲罢不能。
先以一段动物的镜头,讲述“每天都有很多动物死去,有的死于人为,有的死于自然,有的死于意外,然而,从没有像这只猫的死亡,激起了人们强烈而广泛的关注。
它,死于一双高跟鞋”,一段欲扬先抑的镜头表现及幕后解说,将一只猫的非常死亡以一种震撼人心的方式推上前台,更激起了人们对于事件发生前因后果的求知欲。
节目往纵深发展,基本是循着解说+蒙太奇镜头的方式介绍事件发展,当介绍到网友的愤怒时,适时切入网友“鹊桥不归路”、“小青”和“追尾巴的猫”三人的视频片段,借他们的口发言,讲述第一时间看到此事的感受,为此事在网络上的迅速传播开来埋下了伏笔。
节目选择的这些网友代表无疑是成功的,对他们的采访,为情节的层层展开准备了很好的过渡。
例如接下来的线索搜寻的表现上,当被主持人问及“那么多线索,你怎么去找”时,网友小青回答道“我也不知道,但睡了一觉,第二天起床时已经有很多线索了”,极言网络人肉搜索效率之高,也在同时为下文线索的进一步展开做了很好的铺垫。
针对有着网络技术的网友“鹊桥不归路”的视频采访,由视频分析查到网站“crash world”,进而查到域名,查到注册人,查到注册人所在地、网购记录,甚至姓名、职业、车牌号等私人信息,更进一步将网上搜索由浅入深的过程进行还原,可以说,网友“鹊桥不归路”代表着技术派,与网友“小青”“追尾巴的猫”等感性派相比,他们更了解怎样利用网络进行搜索,充当着人肉搜索生力军的作用。
节目选择采访对象,显然是考虑到了这点,一种充当情绪的感染者甚至煽动者,一种充当搜索的生力军,两者的结合,更有利于全方位还原事件真相,这是节目成功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
线索继续深入,从网络悬赏到事件发生地突破性的发现,摄像机镜头也随之不断变换。
这里捎带提一句,摄像机镜头紧跟叙事发展,对情节的渲染与推动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当镜头难以采到所需影像时,一些象征性的影像也可以拿来作为弥补。
例如谈到虐猫幕后黑手时插入的游戏“CS”图像,例如提到50万网络货币悬赏虐猫者时,利用了一个“恐怖提刀者”的Flash动画形象,极言网友的愤怒。
镜头语言的使用,也是我们必须要去掌握的。
在线索继续深入,虐猫者所在地及其身份逐渐清晰的同时,节目插入了另一条平行线索——虐猫的另一位当事人,萝北县广电局李某的浮上水面,为下文情节的顺势展开做了铺垫。
循着已经查证的线索,节目组来到萝北县,并没有急于试图采访虐猫者王某,而是先从外围着手,对王某的同事进行采访,这种叙事手法,类似于《红楼梦》第四回中对于凤姐儿出场的描述,“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通过王某同事对王某平日待人处事态度的描述及对王某此举的不相信和不理解,营造了一种类似于结构势能的动力场,为下文对王某的采访,刻画一位心理抑郁者内心的矛盾及人性的复杂埋下了伏笔。
王某身边的人大谈其平日的与人为善,然而王某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通过一位王某平日较为信任的院长,节目组终于得以联系到了王某,这里仍旧不忘设一伏笔,那就是在于院长的电话交谈中,记者注意到的王某的情绪失控,并针对这一点求证了院长,得到了院长的肯定回答。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通过对两类王某身边人的采访,相信观众已经预感到王某其人的复杂内心及虐猫本身性质的不简单,为情节的进一步展开及主题的深入刻画进行了铺垫。
通过院长的撮合,王某终于答应在宾馆见上记者一面,当天晚上,在与王某的交谈过程中,记者描述了一个细节——王某看到电视台一个惯于虐猫的节目,把自己关在卫生间,泣不成声。
这种细节的描写,对于此事的中心人物王某的刻画,显然是大有裨益的。
它让观众初步认识到网友曾一度深恶痛绝的“大恶人”,其实也是一个有着自尊与羞耻感的普通女人,她残忍行为的背后,一定有着不为人知的原因,无形间,更增添了观众对于深入了解王某的期待,而这,也分明在无形间给记者随后的采访提了很高的要求。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记者柴静在采访时的表现。
为了拉近与采访对象之间的心理距离,也为了能使王某饱受刺激的情绪得以平抚,柴静陪她了一整晚,与她聊天,并针对王某的境况,适时将一些以往采访中接触到的抑郁症患者的情况介绍给她,我们无从得知两人卧谈的更多细节,但显然,记者的努力得到了很好的回报,在次日的采访中,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王某与记者的谈话已经变得几近于融洽,对于记者哪怕稍显尖锐的提问,王某也能做到推心置腹,这其中无疑有记者努力的结果。
记者的提问从头天晚上看到新闻时的表现说起,谈到王某的真实感受,继而谈到道歉信,再进而谈到王某对自己病态心理的剖析,并通过插叙王某同事对其平日不惯于宣泄情绪的习惯予以刻画,进而针对此事,向王某发问,结果发现,王某为了“不把自己的不愉快带给别人”,而选择了默默承受痛苦。
而人的情绪总是要得到宣泄的,这是心理学上的基本常识,于是,记者自然而然地将话题引向很可能作为一种异样情绪宣泄方式的虐猫事件上,通过排除“为了钱”等假设,让王某自己说出自己的虐猫行为只是一种发泄,并说出“小动物只是一个替代品”,且接受了记者“把猫当成自己仇恨的人”这一理解。
记者的出彩之处就在于,她能够在不亢不卑之间,循序渐进、逻辑竟然而又不乏人情味地完成一场与采访对象的另一种交锋,在不断的试探甚至碰撞中坐怀不乱,胸有成竹地挖出自己想要的结论,这是为我所佩服的,也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借鉴的。
对王某的采访结束了,但反思还远没有结束。
节目的一个出彩处,便是在对王某的采访后同时采访了以前对王某恨之入骨的网友“小青”和“追尾巴的猫”,她们谈了自己之后对于王某态度的转变,由“可恨”转为“可怜”,一个汉字的转变,却宣告了一种仇恨向理解的过渡。
而最为出彩的,笔者认为是对王某上司姚院长的采访,他没有局限于自己的情绪,而是将此事升华为对人性的一种思考——把从动物的关爱引申到对人的关爱,多一份对别人的关心与理解,会避免人与人之间产生更多的仇恨,而我们的社会,也就从根本上铲除了仇恨驱使下极端方式发泄的土壤,自然也就避免了虐待小动物的悲剧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