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地下结构的计算理论

合集下载

地下结构设计

地下结构设计

2.1 静止土压力如何确定。

当挡土结构在土压力作用下,结构不发生变形和任何位移时,背后填土处于弹性平衡状态,则作用于结构上的侧向土压力称为静止土压力。

其值可根据弹性变形体无侧限变形理论或近似方法求得。

2.2 库伦理论的基本假定:1挡土墙后土体为均质各向同性的无粘性土;2挡土墙是刚性的且长度很长,属于平面应变问题;3挡土墙后产生主动、被动土压力时,土体形成滑动楔体,滑裂面通过墙踵的平面;4墙顶处的土体表面可以是水平面也可以是倾斜面;5在滑裂面和墙背面上的切向力分别满足极限平衡条件2.3 朗肯土压力的基本假定:1挡土墙背竖直,墙面光滑,不计墙面与土层之间的摩擦力;2挡土墙后填土的表面水平,为半无限空间;3挡土墙后填土处于极限平衡状态2.4 围岩压力概念:位于地下结构周围变形或破坏的岩层,作用在衬砌结构或支撑结构上的压力。

影响因素:岩体结构、岩石的强度、地下水的作用、洞室的尺寸及形状、支护的类型及刚度、支护结构上的压力2.5 围岩压力计算的两种理论方法:按松散体理论计算围岩压力,按弹塑性体理论计算围岩压力。

前者考虑到了岩体裂隙和节理的存在,岩体被切割为互不联系的独立块体,将真正的岩体代之以某种具有一定特性的特殊松散体。

2.6 弹性抗力的概念:在靠近拱脚和边墙部位,结构产生压向底层的变形,由于结构与岩土体紧密接触,则岩土体将制止结构变形从而产生对结构的反作用力。

影响因素:结构的变形、地层的物理力学性质。

2.7 弹性抗力的确定:目前采取两种理论。

一为局部变形理论,认为弹性地基某点上施加的外力只会引起改点的沉陷;另一种为共同变性理论,认为弹性地基上的一点外力,不仅引起该点发生沉陷,而且还会引起附近一定范围的地基沉陷。

2.8 温克尔假定:把地基模拟为刚性支座上一系列的弹簧,当地基表面上某一点受压力P时,由于弹簧是彼此独立的,故只在局部产生沉陷y,而在其他地方不产生任何沉陷。

3.1 弹性地基梁两种计算模型的区别:局部弹性地基模型没有考虑地基的连续性,不能全面的反映地基梁的实际情况。

地下建筑结构复习

地下建筑结构复习

地下建筑结构复习第一章绪论1、1简述地下建筑结构的概念及形式:地下建筑结构即埋置于地层内部的结构。

包括衬砌结构与内部结构两部分。

要考虑地下结构与周围岩土体的共同作用。

地下建筑结构的形式主要由使用功能、地质条件与施工技术等因素确定。

根据地质情况差异可分为土层与岩层内的两种形式。

土层地下建筑结构分为①浅埋式结构②附建式结构③沉井(沉箱)结构④地下连续墙结构⑤盾构结构⑥沉管结构⑦其她如顶管与箱涵结构。

岩石地下建筑结构形式主要包括直墙拱形、圆形、曲墙拱形,还有如喷锚结构、穹顶结构、复合结构。

1、2简述地下建筑结构设计程序及内容:设计工作一般分为初步设计与技术设计两个阶段;初步设计主要内容:①工程等级与要求,以及静、动荷载标准的确定②确定埋置深度与施工方法③初步设计荷载值④选择建筑材料⑤选定结构形式与布置⑥估算结构跨度、高度、顶底板及边墙厚度等主要尺寸⑦绘制初步设计结构图⑧估算工程材料数量及财务概算。

技术细节主要内容:①计算荷载②计算简图③内力分析④内力组合⑤配筋设计⑥绘制结构施工详图⑦材料、工程数量与工程财务预算1、3地下建筑结构的优缺点有哪些:优点①被限定的视觉影响②地表面开放空间③有效的土地利用④有效的往来与输送方式⑤环境与利益⑥能源利用的节省与气候控制⑥地下的季节湿度的差异⑧自然灾害的保护⑨市民防卫⑩安全⑾噪声与震动的隔离⑿维修管理缺点①获得眺望与自然采光机会有限②进入与往来的限制③能源上的限制1、4地下建筑结构的工程特点:①建筑结构替代了原来的地层(承载作用)②地层荷载随施工过程就是发生变化的③地质条件影响地层荷载④地下水准结构设计影响大④设计考虑施工、使用的整个阶段⑤地层与结构共同的承载体系⑥地层的成拱效应1、5地下建筑地下建筑结构地上建筑区别:计算理论设计与施工方法不同,地下建筑结构所承受的荷载比地面结构复杂,因为地下建筑结构埋置于地下,其周围的岩土体不仅作为荷载作用于地下建筑结构上,而且约束着结构的移动与变形。

大学_地下结构工程试题和答案

大学_地下结构工程试题和答案

地下结构工程试题和答案地下结构工程试题和答案(一)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1、地下结构的计算理论中以文克尔假定的基础局部变形理论以及弹性理论为基础的方法叫做。

2、土层地下建筑结构的计算方法有:、、等。

3、在无支护基坑竖直开挖分析中,坑壁自然稳定的最大临界深度与土的、、等力学性质有关。

4、地下水的处理方法可归结为两种:一种是,另一种是。

5、全长粘结锚杆的锚固剂主要有:、和水泥卷等。

6、锚杆对围岩的加固作用主要体现在它的、。

7、一般浅埋地下结构主要有:等结构形式。

8、沉管隧道基础处理方法的后填法有、二、简答题(每题6分,第3题9分,共21分)1、什么是SMW工法?此工法有何特点?2、简述沉井分类?3、什么是盾构法施工?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写出无支护基坑竖直开挖临界深度的计算公式,并分析其临界深度与土体的什么性质有关?2、分析新奥法和锚喷支护的联系和区别?答案1、地下结构的计算理论中以文克尔假定的基础局部变形理论以及弹性理论为基础的方法叫做。

文克尔理论2、土层地下建筑结构的计算方法有:、、等。

(写出3种即可) 荷载结构法、地层结构法、工程类比法3、在无支护基坑竖直开挖分析中,坑壁自然稳定的最大临界深度与土的、、等力学性质有关。

压缩性、抗剪能力、含水率4、地下水的处理方法可归结为两种:一种是,另一种是。

排水法、堵水法5、全长粘结锚杆的锚固剂主要有:、和水泥卷等。

树脂锚杆、聚氨酯锚杆、砂浆锚杆6、锚杆对围岩的加固作用主要体现在它的、、。

悬吊作用、组合作用、挤压作用7、一般浅埋地下结构主要有:、、等结构形式。

直墙拱形结构、矩形闭合结构和梁板式结构、8、沉管隧道基础处理方法的后填法有、、等。

喷砂法、砂流法、压浆法二、简答题1、什么是SMW工法?此工法有何特点?答:SMW工法亦称劲性水泥土搅拌桩法,即在水泥土桩内插入H 型钢等(多数为H 型钢,亦有插入拉森式钢板桩、钢管等),将承受荷载与防渗挡水结合起来,使之成为同时具有受力与抗渗两种功能的支护结构的围护墙。

地下建筑结构设计-总复习【可编辑全文】

地下建筑结构设计-总复习【可编辑全文】

地下建筑的优点 有效的土地利用 能源利用的节省和气候的控制 安全 噪声和震动的隔离 便于维修管理
地下建筑的缺点 获得眺望和自然采光的机会有限 进人和往来的限制 能源上的限制
地下建筑与地面建筑结构的区别
(1)计算理论、设计和施工方法
(2)地下建筑结构所承受的荷载比地面结 构复杂。
(3)地下建筑结构埋置于地下,其周围的 岩土体不仅作为荷载作用于地下建筑结构上, 而且约束着结构的移动和变形。
所以,在地下建筑结构设计中除了要计算因素 多变的岩土体压力之外,还要考虑地下结构与 周围岩土体的共同作用。这一点乃是地下建筑 结构在计算理论上与地面建筑结构最主要的差 别。
第2章 地下建筑结构的荷载
1. 荷载种类和组合
荷载组合
各种荷载对结构可能不是同时作用,需进行 最不利情况的组合。先计算个别荷载单独作用下 的结构各部件截面的内力,再进行最不利的内力 组合,得出各设计控制截面的最大内力。
第4章 地下建筑结构的计算方法
1. 概述
经验 刚性理论 弹性理论
连续介质理论
1. 概述
我国采用的设计方法似可分属以下四种设 计模型: 1. 荷载—结构模型
1. 概述
将支护结构和围岩分开来考虑,支护结构 是承载主体.因岩作为荷载;结构与围岩的相 互作用是通过弹性支承对支护结构施加约束来 体现的,而围岩的承载能力则在确定围岩压力 和弹性支承的约束能力时间接地考虑。
头计算。
第10章 盾构法隧道结构
盾构隧道简介
• 盾构(shield)是一种钢制的活动防护装置或 活动支撑,是通过软弱含水层,特别是河底、 海底,以及城市居民区修建隧道的一种机械。
• 头部可以安全地开挖地层 ,尾部可以装配预制 管片或砌块,迅速地拼装成隧道永久衬砌。

地下建筑结构复习提纲 -

地下建筑结构复习提纲 -

第 1 章绪论1、地下建筑结构是修建在地层中的建筑物。

它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修建在土层中的;一类是修建在岩层中的;广义上讲,任何结构物都是修建在相应的介质中的2、地下建筑结构的作用(1)地下建筑结构,即埋置于地层内部的结构。

修建地下建筑物时,首先按照使用要求在地层中挖掘洞室,然后沿洞室周边修建永久性支护结构——即衬砌结构。

而内部结构与地面建筑的设计基本相同(2)作用:衬砌结构主要是起承重和围护两方面的作用。

承重,即承受岩土体压力、结构自重以及其它荷载的作用;围护,即防止岩土体风化、坍塌、防水、防潮等。

3、地下建筑与地面建筑结构的区别(1)计算理论、设计和施工方法(2)地下建筑结构所承受的荷载比地面结构复杂。

(3)地下建筑结构埋置于地下,其周围的岩土体不仅作为荷载作用于地下建筑结构上,而且约束着结构的移动和变形。

所以,在地下建筑结构设计中除了要计算因素多变的岩土体压力之外,还要考虑地下结构与周围岩土体的共同作用。

这一点乃是地下建筑结构在计算理论上与地面建筑结构最主要的差别。

第 2 章地下建筑结构的荷载1、掌握地下建筑结构所承受的荷载类型及其组合原则。

按存在状态可分为:静荷载、动荷载和活荷载等静荷载:又称恒载。

是指长期作用在结构上且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不变的荷载,如结构自重、岩土体压力和地下水压力等;动荷载:要求具有一定防护能力的地下建筑物,需考虑原子武器和常规武器(炸弹、火箭)爆炸冲击波压力荷载,这是瞬时作用的动荷载;在抗震区进行地下结构设计时,应计算地震波作用下的动荷载作用活荷载:是指在结构物施工和使用期间可能存在的变动荷载,其大小和作用位置都可能变化,如地下建筑物内部的楼地面荷载(人群物件和设备重量)、吊车荷载、落石荷载等。

地面附近的堆积物和车辆对地下结构作用的荷载以及施工安装过程中的临时性荷载其它荷载:使结构产生内力和变形的各种因素中,除有以上主要荷载的作用外,通常还有:混凝土材料收缩(包括早期混凝土的凝缩与日后的干缩)受到约束而产生的内力;各种荷载对结构可能不是同时作用,需进行最不利情况的组合。

地下建筑结构的计算方法

地下建筑结构的计算方法

地下建筑结构的计算方法地下建筑结构地下建筑结构地下建筑结构的计算方法崔振东副教授,IAEG, FICDM, FICCE __,cuizhendong@中国矿业大学力建学院岩土工程研究所地下建筑结构本讲内容1 2 3 4计算方法的发展现状和计算方法荷载结构法地层结构法算例地下建筑结构4.1计算方法现状和计算方法19世纪初才逐渐形成计算理论,最先出现的计算理论是将地下结构视为刚性结构的计算理论,如压力线理论等。

直到19世纪后期,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材料陆续出现,并被用于建造地下工程,使地下建筑结构具有较好的整体性。

从这时起,地下结构开始按弹性连续拱形框架计算内力,并据以进行截面设计。

地下建筑结构在主动荷载作用下发生弹性变形的同时,将受到地层对其变形产生的约束作用。

将这类约束作用假设为弹性抗力,地下建筑结构的计算理论便有了与地面结构不同的特点。

由此建立了典型的假定抗力方法、弹性地基梁的力法(1956)、角变位移法及不均衡力矩与侧力传播法等地下建筑结构4.1计算方法现状和计算方法地下结构与地层是一个受力整体,20世纪以来,按连续介质力学理论建立地下建筑结构内力计算方法的研究也逐渐取得成果。

已经建立的方法既有解析解,又有各类数值计算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岩土介质本构关系研究的进展,地下结构的数值计算方法有了很大的发展,并已编制了多种功能齐全的程序软件。

70年代起,随着隧道施工力学研究的发展,人们开始致力于对采用新奥法施作的隧道建立仿真计算技术的研究,并据以对复合支护提出计算方法和设计方法,后者同时包括对地下工程施工的安全性监测建立和完善量测技术,以及对其建立分析理论和对地下建筑结构的设计引入反馈设计方法,以优化工程设计和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性。

值得指出的是,在地下建筑结构计算理论研究的发展过程中,后期提出的计算方法一般并不否定前期的研究成果。

鉴于岩土介质性质的复杂多变性,这些计算方法一般都有各自的适用场合,但都带有一定的局限性。

重庆大学版《地下结构设计》1-10章习题答案

重庆大学版《地下结构设计》1-10章习题答案

第一章1.简述地下结构的概念和特点。

概念: 地下结构是指在保留上部地层(山体或土层)的前提下, 在开挖出能提供某种用途的地下空间内修筑的建筑结构。

特点:(1)地下空间内建筑结构替代了原来的地层, 结构承受了原本由地层承受的荷载。

在设计和施工中, 要最大限度发挥地层自承能力, 以便控制地下结构的变形, 降低工程造价。

(2)在受载状态下构建地下空间结构物, 地层荷载随着施工进程发生变化, 因此, 设计时要考虑最不利的荷载工况。

(3)作用在地下结构上的地层荷载, 应视地层介质的地质情况合理概化确定。

(4)地下水状态对地下结构的设计和施工影响较大, 设计前必须弄清地下水的分布和变化情况。

(5)地下结构设计要考虑结构物从开始构建到正常使用以及长期运营过程的受力工况, 注意合理利用结构反力作用, 节省造价。

(6)在设计阶段获得的地质资料, 有可能与实际施工揭露的地质情况不一样。

因此, 地下结构施工中应根据施工的实时工况动态修改设计。

(7)地下结构的围岩既是荷载的来源, 在某些情况下又与地下结构共同构成承载体系。

(8)当地下结构的埋置深度足够大时, 由于地层的成拱效应, 结构所承受的围岩垂直压力总是小于其上覆地层的自重压力。

2.简述地下结构的分类与形式。

按断面形式分类: 1)矩形2)圆形3)拱形4)其他形式按使用功能分类: 可分为生活设施、城市设施、生产设施、储藏设施、输送设施和防灾设施等按结构形式及施工方法分类: (1)喷锚结构(2)复合衬砌结构(3)盾构结构(4)沉管结构(5)沉井结构(6)地下连续墙结构(7)其他结构按与地面结构联系情况分类(1)附建式结构(2)单建式结构按埋置深度分类1)浅埋地下结构2)深埋地下结构3.简述地下结构计算理论的发展阶段和代表理论1.刚性结构阶段: 压力线理论该理论认为地下结构是由一些刚性块组成的拱形结构, 所受的主动荷载是地层压力, 当地下结构处于极限平衡状态时, 它是由绝对刚体组成的三铰拱静定体系, 铰的位置分别假设在墙底和拱顶, 其内力可按静力学原理进行计算。

地下工程结构计算理论

地下工程结构计算理论

2)主动荷载加地层弹性约束模型
地层不仅对衬砌结构施加主动荷载而且由于结构与地层 的共同作用,还要对衬砌结构施加被动弹性抗力。
(2)地层结构模型 — 基本概念是围岩与结构共同构成承载 体系,荷载来自地层的初始应力和施工所引起的应力释放; 结构内力与地层重分布应力一起按连续介质力学方法计算 (如弹塑性力学的有限单元法);地层与结构的相互作用以 变形协调条件来体现;计算的关键在于确定围岩的应力释放 和地层结构的相互作用。
2)可变荷载,一般主要包括使用活载(如交通隧道的运营活载)、 活载产生的土压力、温度应力等, 3)偶然荷载,在设计基准期内不一定出现,而一旦出现其量值很 大且作用时间很短,如落石冲击力、地震力等。 荷载组合分为基本组合和一些特殊组合,前者仅计入主要荷载 (永久荷载 + 某些经常作用的可变荷载),而特殊组合则考虑主 要荷载和某些不经常作用的可变荷载及偶然荷载的共同作用。
一般取
2.0 ~ 2.5
(围岩愈软弱,愈宜取大值)。
1)深埋隧道:
方法之一:经验公式法 即《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1) 所推荐的方法
q h* {0.45 2 s 1 [1 i( B 5)]}
其中,γ 为围岩的重度(KN/m3 );S为围岩的级别; B为洞室的 跨度,当 B<5m ,取i=0.2,当B>5m,取i=0.1
(2)天然拱范围的影响因素: 1)围岩地质条件; 2)支护结构架设的时间; 3)支护结构的刚度; 4)支护结构与围岩的接触状态;
5)隧道的形状、大小和尺寸;
6)隧道的埋深; 7)施工方法。
(3)天然拱高度的确定 确定了天然拱的高度,也就得出了围岩压力。
以天然拱的范围为参照,兼顾天然拱以外岩体的某个变形范围, 可以把地下铁道结构划分为深埋与浅埋两种类型,分别计算主动 h表示地下铁道结构的埋深, 地层压力。用 h *表示天然拱的高度, c 原则上可以把 的洞室定义为深埋,否则定义为浅埋;系数 hc h* 反映的是天然拱内外岩体的坍落与变形范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半无限体弹性地基模型
地下结构的计算理论 地下结构的计算理论
优点:一方面反映了地基的连续整体性,另一方面
从几何、物理上对地基进行了简化,因而可以把弹性 力学中有关半无限弹性体的结论作为计算的基础。 缺点:弹性假设没有反映土壤的非弹性性质,均质 假设没有反映土壤的不均性,半无限体的假设没有反 映地基的分层特点等。此外,这个模型在数学处理上 也比较复杂,因而在应用上也受到一定的限制。
Y 0
M 0
2 d M 合并二式得: ky q( x ) 2 dx
弹性地基梁的微元分析
2
2.2 弹性地基梁理论
地下结构的计算理论
2.2.2 按温克尔假定计算弹性地基梁的基本方程
如果梁的挠度已知,则梁任意截 面的转角Q,弯矩M,剪力Q可按材 料力学中的公式来计算,即:
dy dx dM d3y EI 3 Q dx dx 2 M EI d EI d y dx dx2
1)局部弹性地基模型
地下结构的计算理论
1867年前后,温克尔(E.Winkler)对地基提出如下 假设:地基表面任一点的沉降与该点单位面积上 所受的压力成正比,即 y=p/K
2
2.2 弹性地基梁理论
2.2.1 弹性地基梁的计算模型
地下结构的计算理论
1)局部弹性地基模型 原理:这个假设实际上是把地基模拟为刚性支座上 一系列独立的弹簧。当地基表面上某一点受压力 P时, 由于弹簧是彼此独立的,故只在该点局部产生沉陷 y , 而在其他地方不产生任何沉陷。因此,这种地基模型 称作局部弹性地基模型。 优点:可以考虑梁本身的实际弹性变形,消除了反 力直线分布假设中的缺点。 缺点:没有反映地基的变形连续性,不能反映地基 梁的实际情况。
2.2 弹性地基梁理论
2.2.2 按温克尔假定计算弹性地基梁的基本方程
2
地下结构的计算理论
基本假设:
2
2.2 弹性地基梁理论
地下结构的计算理论
2.2.2 按温克尔假定计算弹性地基梁的基本方程
考察 微段的平衡有:
化简得: dQ ky q ( x) dx 省略二阶微量化简得: dM Q dx
2
2.2 弹性地基梁理论
2.2.1 弹性地基梁的计算模型
地下结构的计算理论
在弹性地基梁的计算理论中关键问题是如何确 定地基反力与地基沉降之间的关系,或者说如何 选取弹性地基的计算模型。
常用的计算模型有两种:温克尔假定的局部弹性
地基模型,半无限体弹性地基模型。
2
2.2 弹性地基梁理论
2.2.1 弹性地基梁的计算模型
3)连续介质阶段
地下结构的计算理论
地下结构与地层是一个受力整体,20世纪中期以来,用 连续介质力学理论计算地下结构内力的方法逐渐发展。
以岩体力学原理为基础,认为坑道开挖后向洞室内变形 而释放的围岩压力将由支护结构与围岩组成的地下结构体系 共同承受。 一方面围岩本身由于支护结构提供了一定的支护阻力, 从而引起它的应力调整,达到新的平衡;另一方面,由于支 护结构阻止围岩变形,它必然要受到围岩给予的反作用力而 发生变形。
2
2.2 弹性地基梁理论
2.2.1 弹性地基梁的计算模型
2)半无限体弹性地基模型
原理:把地基看作一个
地下结构的计算理论
均质、连续、弹性的半无 限体。(所谓半无限体是 指占据整个空间下半部的 物体,即上表面是一个平 面,并向四周和向下方无 限延伸的物体)。
22
2.2 弹性地基梁理论
2.2.1 弹性地基梁的计算模型
2.1.1 计算理论的发展
2)弹性结构阶段
地下结构的计算理论
19世纪后期,地下结构开始按弹性连续拱形框架用超静 定结构力学方法计算结构内力。 荷载是主动的地层压力,考虑地层对结构产生的弹性反 力的约束作用。
可分为三种:不计围岩抗力阶段;假定弹性抗力阶段; 弹性地基梁阶段。
2
2.1 概述
2.1.1 计算理论的发展
2
2.1 概述
2.1.2 地下结构的计算模型
(3)地层-结构模型
地下结构的计算理论
地层-结构模型的计算理论即为地层结构法。 认为衬砌与地层共同构成受力变形的整体,并可按连续 介质力学的原理计算衬砌和周边地层的计算方法称为地层 结构法。
其原理是将衬砌和地层视为整体,在满足变形协调条件 的前提下分别计算衬砌与地层的内力,并据此验算地层的 稳定性和进行构件截面设计。
2
2.1 概述
2.1.1 计算理论的发展
5) 可靠度分析阶段
地下结构的计算理论
地下工程所处环境复杂,因此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 产生了以概率与数理统计理论为基础的地下工程可靠度 分析理论。 该理论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仍处于发展之中,应用 可靠性理论和推行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是当今国内外地下工 程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2
2.1 概述
2.1.2 地下结构的计算模型
地下结构的计算理论
(a)荷载-结构模型
(b)地层-结构模型
2
2.2 弹性地基梁理论 定义:
地下结构的计算理论
弹性地基梁,是指放置在一定弹性性质的地基上的 梁,各点与地基紧密相贴的梁,如铁路枕木、钢筋混 凝±条形基础梁等。

作用:通过这种梁,将作用在它上面的荷载,分布 到较大面积的地基上,既使承载能力较低的地基能承 受较大的荷载,又能使梁的变形减小,提高刚度、降 低内力。
弹性地基梁与普通梁的区别:
普通梁只在有限个支座处与基础相连,是有限个未 知力 , 弹性地基梁具有无穷多个支点和无穷多个未知 反力。 超静定次数是无限还是有限,这是它们的一个主要 区别。 普通梁的支座通常看作刚性支座,即可以略去地基 的变形,只考虑梁的变形,弹性地基梁则必须同时考 虑地基的变形。 地基的变形是考虑还是略去,这是它们的另一个主 要区别。
d 2M ky q( x ) 2 dx
d y EI 4 ky q( x) dx
此即为弹性地基梁的挠 曲微分方程式
4
2
2.2 弹性地基梁理论
地下结构的计算理论
2.2.2 按温克尔假定计算弹性地基梁的基本方程
d4y EI ky q( x) 4 dx
4
K 4 EI
上面推导得弹性地基梁的挠曲微分方程式是一个四阶 常系数线性非齐次微分方程,它的一般解由齐次解和 特解组成。

2
2.2 弹性地基梁理论
地下结构的计算理论
地下建筑结构的计算,与弹性地基梁理论有密切关
系。
地下建筑结构弹性地基梁可以是平放的,也可以是
竖放的,地基介质可以是岩石、粘土等固体材料,也 可以是水、油之类的液体介质。
弹性地基梁是超静定梁,其计算有专门的一套计算
理论。
2
2.2 弹性地基梁理论
地下结构的计算理论
压力线理论认为:地下结构是由一些刚性块组成的拱形结构,所 受的主动荷载是地层压力,当地下结构处于极限平衡状态时,它是由 绝对刚体组成的三铰拱静定体系,铰的位置分别假设在墙底和拱顶, 内力按静力学原理计算。
实质: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压力是指上覆岩层的重力,没有考虑 围岩的自承能力。偏于保守。
2
2.1 概述
2
2.1 概述
2.1.2 地下结构的计算模型
地下结构的计算理论
根据地下工程结构设计的实践,我国采用的
设计方法可分属以下4种设计模型:
经验类比模型
荷载-结构模型
地层-结构模型 收敛-限制模型
2
2.1 概述
2.1.2 地下结构的计算模型
(1)经验类比模型
地下结构的计算理论
由于地下结构的设计受到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使内 力分析即使采用了比较严密的理论,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也常仍需借助经验类比予以判断和完善,因此,经验设 计法往往占据一定的位置。
(2) 荷载假定应与修建洞室过程中荷载发生的情况一致;
(3) 算出的应力状态要与经过长时间使用的结构所发生的应 力变化和破坏现象一致;
(4) 材料性质和数学表达要等价。
2
2.1 概述
2.1.1 计算理论的发展
地下结构的计算理论
地下工程结构计算理论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确定作用 在地下结构上的荷载以及如何考虑围岩的承载能力。 从这方面讲,地下工程结构的计算理论大体可分为五个阶 段:刚性结构阶段;弹性结构阶段;连续介质阶段;数值模 拟阶段;可靠度分析阶段。 注意:这几个阶段的划分不是以某一个严格的时间节点为 先后界限的,时间有交叉。
2
2.1 概述
2.1.2 地下结构的计算模型
(4)收敛-限制模型 曲线①为地层收敛线,曲线②为支 护特征线。两条曲线的交点的纵坐标 (Pe)即为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最终地 层压力,横坐标 ( u e ) 则为衬砌变形的 最终位移。 因洞室开挖后一般需隔开一段时间 后才施筑衬砌,图中以u0值表示洞周 地层在衬砌修筑前已经发生的初始自 由变形值。
经验类比模型则是完全依靠经验设计地下结构的设 计模型。
2
2.1 概述
2.1.2 地下结构的计算模型
地下结构的计算理论
(2)荷载-结构模型 荷载-结构模型采用荷载结构法计算衬砌内力,并据此进 行构件截面设计。 认为地层对结构的作用只是产生作用在结构上的荷载, 衬砌在荷载的作用下产生内力和变形,由此建立的计算方 法称为荷载结构法。 其中衬砌结构承受的荷载主要是开挖洞室后由松动岩土 的自重产生的地层压力。这一方法与设计地面结构时采用 的方法基本一致,区别是计算衬砌内力时需考虑周围地层 介质对结构变形的约束作用。
地下结构的计算理论
2
2.1 概述
2.1.2 地下结构的计算模型
地下结构的计算理论
从各国的地下结构设计实践看,目前在设计隧道的结构体系 时,主要采用两类计算模型: 第一类模型是以支护结构作为承载主体,围岩作为荷载主要 来源,同时考虑其对支护结构的变形约束作用。该模型属于传 统的结构力学模型,计算方法有:弹性连续框架法、假定抗力 法和弹性地基梁法。又称为荷载-结构模型。 第二类模型则相反,是以围岩为承载主体,支护结构则约束 和限制围岩向隧道内变形。该模型属于现代岩体力学模型,又 称为地层-结构模型。大部分问题必须依赖数值解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