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方山省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

台州市方山省级森林公园规划方案

1总体设计依据和原则

1.1总体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2、《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L Y/T5132-95

3、国务院《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4、国家标准《旅游规划通则》GB/T 18971-2003

5、《浙江省旅游管理条例》

6、《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2年-2020年)

7、《关于建立方山省级森林公园的可行性报告》

8、其它法规

1.2总体设计原则

1、以生态经济理念为指导,以保护为前提,遵循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原则。

2、以森林旅游资源为基础,以旅游客源市场为导向原则。

3、以森林生态环境为主体,突出自然野趣和保健功能的原则。

4、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建设项目,分期实施,滚动开发原则

5、突出“森林生态保健旅游”的特色原则

6、旅游业发展与区内生态意识培养相结合原则

7、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原则

2总体布局

2.1森林公园性质和主题定位

考虑到台州市区近郊旅游景点不足的现状以及台州市经济发展状况,在森林生态保健旅游大发展的大环境中,立足于提高周边居民生态保健意识,以满足台州市民回归自然、森林生态保健休闲需求为目标,充分发挥森林公园良好的森林生态条件及景观优势,合理规划旅游项目,引用国际先进的生态保健理念,结合区内旅游建设条件,通过7年多期滚动建设,将方山省级森林公园建设成为以优良森林生态环境为主要特色,以满足台州市民休闲保健需求为主要功能,集体科学保健、生态休闲、文化体验、环境教育和观光度假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的、在台州市具有标志意义的森林生态保健休闲公园。

方山省级森林公园的主题定位为“森林·保健·生态·休闲·教育”。

2.2森林公园选址和范围

方山省级森林公园建设总面积4901亩,建设区大致分为三块,具体分布如下:

第一块是林场方山林区,该区块位于方山中心位置,呈东北西南走向。该区块为台州城市“绿心”植被保存最为完整的区块,是森林公园的主要项目用地,面积为1783亩。

第二区块位于方山西麓麻车里村的城效林区,该处为方山山脚区域,地势相对平坦,现多处为非林用地。面积为1350亩。

第三区位是秀岭林区,该区块环秀岭水库,林木保存完好。此区块最大的优势是环境优雅,并可与秀岭水库互为依托,面积为1768亩。

森林公园三个区块的建设范围均以现有林场界线为界,在联结区域需与相关部门协商,联合开发通路。

2.3规划期限

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方山作为台州市民休闲地的现状,通过分期建设,最终将方山省级森林公园建设成为集科学保健、生态休闲、文化体验、环境教育和观光度假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的、在台州市具有标志意义的森林生态保健旅游区。规划将整个项目分三期建设:第一期:2004年底~2006年初,基本上建成以方山林场所辖范围为中心的,能基本满足台州市民假日休闲保健需求的,具备一定保健、生态特色的森林旅游区。

第二期:2006年~2007年底,在原有基础上完善各方面功能,加强生态保健的科学性和教育性,在现有范围内建成独具特色的,景观保健功能基本完善的森林生态保健区。

第三期:2008年~2010年,以现有森林公园范围为中心,联合周边各景点,以“城市绿心”为整体包装对象,将方山省级森林公园建设为以台州本地为主要客源市场,辐射甬台温等周边城市的大规模森林生态保健休闲基地。

根据以上各期建设目标,考虑到部分当前建设条件不具备的现状,本规划主要完成一期建设项目内容。

2.4森林公园总体布局

根据方山省级森林公园的性质定位与功能取向,考虑项目建设地的地理分布情况,将方山省级森林公园功能布局规划如下:

2.4.1森林趣味运动赏景区

此区块以牛游塘为中心,包括其北部山坡以及南面的茶园区域,该区块以游客参与的保健体育游乐项目为主,强调运动健身。

2.4.2森林氧吧休憩区

该区块以五峙堂为中心,包括其四周山体,利用现有良好的植被条件,结合部分人文景观,建立以森林氧吧为主题的保健游憩区。

2.4.3生态保健教育长廊

该区块主要以现有牛游塘至五峙堂的泥路为建设区块,对其进行适当的植被改造,建设生态保健教育基地。

2.4.4康体休闲中心

该区块建设于方山脚的城郊林区,该区块与城区相连,利用良好的区位优势,建设以传统保健和休闲为主题的休闲区。

2.4.5秀岭休闲度假区

该区块建设于秀岭林区,借助秀岭水库优质的水体资源,开发山水结合的保健项目,开展以休闲度假为主要功能的保健旅游区。

2.4.6森林生态保护区

以上五大区块以外范围列为森林公园的环境营造主体区块——森林生态保护区。

3环境容量与游客规模

3.1环境容量确定原则

1、在保证旅游旅游资源质量不下降和生态环境不退化的条件下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的原则

2、以满足旅游者的舒适、安全、卫生、方便等旅游需求为原则

3.2环境容量测算

根据方山省级森林公园的性质和公园地形地貌特征,森林公园环境容量采用面积法和游路法结合计算,由于公园道路能形成回路,因此游路法采用完全游道法计算。

面积法计算公式为:

C=A÷a×D

式中:C――日环境容量,单位为人次;

A――可游览面积,单位为平方米;

a――每位游客应占有的合理面积,单位为平方米

D――周转率,为景点开放时间除以游完景点所需时间所得的值。

完全游道法计算公式为:

C=M÷n×D

式中:C――日环境容量,单位为人次;

M――游道全长,单位为米;

n――每位游客占用合理游道长度,单位为米;

D――周转率,为游道全天开放时间除以游完全游道所需时间所得的值。

则游客容量测算公式如下:

G=t÷T×C

式中:G――日游客容量,单位为人;

t――游完某景区或游道所需的时间;

T――游客每天游览最舒适合理的时间;

C――日环境容量,单位为人次。

根据方山省级森林公园的性质和特点,参考国内森林公园的参数指标,方山省级森林公园环境容量和游客容量否则测算如下表:

3.3游客规模预测

3.3.1旅游市场分析

根据方山省级森林公园所处的地理位置、旅游项目的功能定位以及周边旅游产业背景,方山省级森林公园的旅游客源市场可划分为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和机会市场。

一级市场:台州市

方山省级森林公园地处台州市中心,台州三区进入公园的交通条件极其便利,且当地居民历来有将方山视为城市公园的习惯。方山省级森林公园是台州市“城市绿心”中休闲环境最好的区块,在当地独具特色。森林公园旅游项目建成后,对已经具备上方山休憩需求的台州市民将产生强大的吸引力。

二级市场:沪杭甬温绍等周边经济发达地区

方山省级森林公园自身的景观价值在沪杭甬温绍等地区不具备太大的特色,但以生态保健休闲为特色的旅游项目对经济发达地区的都市居民具有独特的吸引力,森林公园在开拓一级市场阶段所建立的知名度在一定的时间内将扩散至周边经济发达地区。

上海是近年来浙江旅游的第一客源地,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和都市化的加剧,上海市民对旅游产品的需求正逐步由观光型旅游产品向休闲度假型旅游产品转变,而生态保健休闲旅游在传统休闲度假产品中增加了保健的内涵,这对于旅游发展已经有很高水平的上海市民而言具备独特的吸引力。

杭州、绍兴、宁波、温州等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同时具备良好的旅游资源,但以生态保健为主题的旅游项目在这些地区尚未出现。较高的经济基础、良好的交通条件和独特的旅游项目,使这些地区成为方山省级森林公园的潜在客源市场。

机会市场:长三角其他地区

合理的规划和有效的管理实施能造就方山省级森林公园生态保健旅游的强劲品牌,届时

长三角范围内的各大中城市可成为方山省级森林公园客源市场的有力补充。

3.3.2游客规模预测

方山省级森林公园项目建设地作为台州市民日常休闲的主要场所之一,现已有较大规模的自发游客,尤其是节假日山上游客数量相当可观。据相关部门不完全统计,2003年方山上游客最多的一天达8万之众(中秋节)。当然,这种规模对于环境和资源造成的破坏是不言而喻的,但这种现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方山省级森林公园开发建设的前景。

结合当前方山游客规模情况,考虑森林公园的接待项目和区块面积,保守预测方山省级森林公园建成开放第一年即2006年的游客基数为10万人次。一般旅游地建成后头几年内游客将进入一个高速增长期,但方山省级森林公园位于第一客源市场中心,其宣传广告效益在短期内即能进入稳定期,因此预测森林公园游客高速增长期为两年,公园建成两年后来自第一客源市场的游客规模进入稳定期,预测高速增长期游客增长率为30%。从2008年开始,森林公园在外地的知名度开始增大,其他客源市场的游客逐年增加,预测这个阶段持续时间为5年,即2008-2012年,假定五年平均增长率为10%。从2013年开始森林公园游客规模开始进入稳定增长期,每年增长率为3%。根据以上估测,方山省级森林公园从2006年开始的游客规模如下:

方山省级森林公园游客规模预测(游客规模单位:万人次)

根据以上测算,方山省级森林公园的游客容量为62.8万人次/年,与规模预测的游客规模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容量空间。

以上测算有一定的保留。首先是初始游客量的确定,根据当前项目建设地的游客规模定义10万是比较保守的;其次,各阶段的游客增长率相对有保留,根据当前旅游发展趋势,各阶段的实际游客增长率应该高于当前采用的数据。因此,方山省级森林公园的游客规模应根据实际情况提前加以控制,以免超出游客容量破坏旅游资源的旅游环境。

4景点与游览线路规划

4.1景点设计

4.1.1森林趣味运动赏景区

森林趣味运动赏景区位于方山林区东北部。该区块以牛游塘为中心,包括其北部山坡以及南面的茶园区域。区内现有正在重建的相国寺和在建的观光茶室。此区块的地势以相国寺为界,分为两种类型,相国寺以北是相对较陡的山坡,植被以针阔混交林为主,其山顶海拔493.3米,是附近的至高点;相国寺以南区域地势较缓,以现有的茶园、竹林为主要植被群落,适合于开展具一定规模的游乐活动。根据环境、景观条件,此区块规划建设以游客参与的保健体育游乐项目为主,突出“运动健身”的主题。该区拟建以下游憩项目。

1、森林趣味定向运动

定向运动是一项日益普及的体育运动项目,参加者利用地图和指南针到访地图上所指示的各个点标,以最短时间到达所有点标者为胜。运动场地通常设在森林、郊外、城市公园、大学校园等处。定向运动起源于瑞典,最初只是一项军事体育活动,时至今日已发展为国际承认的奥林匹克体育项目。

定向运动是一项没有性别、年龄差别的运动,只要喜爱郊野活动,就能参加定向运动,技巧容易掌握,是男女老少都可以参加的运动。同时,参加定向运动益处颇多:定向运动是一项非常健康的智慧型体育项目,是智力与体力并重的运动。它不仅能强健体魄,而且还能

培养人独立思考,独立解决所遇到困难的能力及在体力和智力受到压力下做出快速反应,果断决定的能力。因此它既是一项专业运动员参加的竞技体育项目,同时也可作为趣味性群众活动。

牛游塘相国寺东南和南面现有较大面积的茶园和竹园,所处位置地势平坦而又稍有起伏,是良好的定向运动开展场所。对场地进行整理,设置通道,在此基础上聘请定向运动技术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和设施建设,进而开展趣味型定向运动。实际开展过程当中,对于优胜者可由公园出面给予一定的纪念品,等发展成熟后,还可与相关部门联合举办中小型定向运动比赛。

2、森林观景平台

相国寺后山顶的了望台处海拔493.3米,是项目建设地的制高点之一,此位置可近欣赏观满目葱翠的森林景观,远可眺望台州市三区的城市全貌。规划在此处建设森林观景平台。

良好的森林景观能有效地放松游客的紧张情绪,对游客的生理和心理调节能起到重要作用。此外,相关研究表明,绿色是人体精神感觉最舒适的颜色,绿色有缓和紧张、使人安静的效果,同时表具有保护视网膜的作用。方册省级森林公园的植被在台州市区首屈一指,利用良好的现有资源,加以科学的规划设计,对现有林相进行有效改造,能形成良好的森林景观。了望台处视眼开阔,能俯瞰方山林区全貌,是良好的森林观景点。规划在此处建设一大型雕塑,在雕塑内部设置通道,直达顶端,顶端设置一定面积的观景平台。同时该观景平台还能眺望台州全貌。

雕塑建设详见户外健身中心部分。

3、方山人文景观博览苑

作为本区块各保健项目的补充,为充分挖掘森林公园内的人文景观资源,丰富区内景观的多样性,规划在定向运动场地建设方山人文景观博览苑。

方山历代名人足迹不断,人文景观资源较多,但单体多缺乏知名度和观赏价值。鉴于此,方山人文景观博览苑的建设主题定位于“博”,即建设重点不放在人文景观的深度上,而将建设的重心置于人文资源的全面采撷上。规划将定向运动场地按不同历史时代划分区块,收集整个方山乃至台州的人文资源进行概括浓缩,分别镌刻于木牌或亭、廊之上,按不同历史时期分区设置,以供游客在运动之余体验历代台州名人的文化蕴味。

4、户外健身中心

相国寺后山顶的了望台处海拔493.3米,是项目建设地的制高点之一,在此处可观台州市三区的城市景观。此外,山顶具有一定面积的空阔地,规划在此建设具有台州保健旅游标志意义的方山户外健身中心。

户外健身运动是当前发展迅速的一项群众性休闲活动,其主题往往与健身、休闲、娱乐、人文团队精神等相关。在日益紧张的都市生活节奏下承受着巨大精神压力的都市居民渴求自然的怀抱,同时也希冀在精神放松的同时锻炼自身体魄,方山户外健身中心正是为满足这种需求而设立的。其中定向运动在项目的逻辑上也可归入该中心。

该区块的中心建设项目是雕塑型人工岩壁。攀岩是一项为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所亲睐的运动项目,但攀登自然崖壁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不可行的。因此规划在现有的了望台处建设大型的岩体,岩体表面按照人工崖壁的要求建造,但整个岩体的轮廓一改现有人工岩壁的平面式结构,规划将其建成一大型雕塑,雕塑的形象可以是一个正在健身的人物,也可以是其他与主题相关的事或物。雕塑可建成中空,中间可作为管理用房,并可提供小卖部和户外器材出租等功能。该雕塑在资金许可范围内应尽可能建高建大,并饰以醒目的色彩和照明设备,做到在台州三区的城区内日夜皆可见。这样再配以其它的活动项目,将其建设成为具有标志意义的生态保健旅游形象。

此外,在周围山体开辟一定区域作为野营区。方山离城区近,可进入性良好,而且可观

日出,这些条件使其具备了开展野营的优势。闲暇的晚间约上三五亲朋或红颜挚交,怡然登顶,可上观群星争辉,亦可下瞰霓虹斗艳;可高谈志趣,亦可低诉衷肠;临了,租上一顶帐篷悄然入梦,凡尘俗世的忧伤烦恼一扫而光,而全新的一天就在东方一轮旭日中开始。

除此多这,在健身中心还可展其他野外拓展项目,如野餐、徒步越野等。

5、幽游茶苑

规划在相国寺西侧建设幽游茶苑。此处南面即为大片茶园,方便游客参与的品茶项目的开展。待茶苑和相国寺相讲经堂相继建成后,“晨钟暮鼓、梵音禅语、香烟弥漫、茶香缥缈”,必将造就一片红尘俗世中的超然净土。

茶文化在我国源远流长,但项目建设地缺乏具代表性的茶文化,史上虽有被列为贡品的“方山露芽”,但此“方山”非彼“方山”也。因此规划组认为幽游茶苑重点在于开发茶的保健功效。据相关研究表明,茶叶中的主要成分茶单宁具有抗氧化、抗突变、抗肿瘤、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抑制血压上升、抑制血小板凝集、抗菌、抗食物过敏等功效;茶中所含的咖啡因为构成茶汤滋味之主要成分,其与咖啡所寒之咖啡因不同在于茶中特有的茶单宁及其氧化缩合物,可使茶的咖啡因兴奋作用减缓而持续,因而可使精神兴奋、头脑清醒且持续较长时间,有提神醒脑、消除疲劳之功效;同时,茶中含有丰富的钾、钙、磷、镁、锰、铝、氟、铜、锌、碘等矿物质,具有保持健康的功效,同时可防止高血压、龋齿及提供人体所需丰富的微量元素;茶中还含有丰富的胡萝素(可在人体中转化为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B1、B2、菸硷酸及维生素C等,均有助人体健康;此外,茶中所含的其他机能性成分如黄酮醇类,具有增强血管壁、消除口臭等功效,又如皂素具有抗癌、抗炎功效等。纵观国内,专门开发茶叶保健功效的项目尚属罕见,因而幽游茶苑立足于开发茶的保健文化具有较大的潜在市场。

茶苑的建筑以竹木为主要原料,形式上可多种多样,但体量不宜过大。建筑力求简洁通透(针对冬天游客的茶室可另外建造,但外观格调应统一)。建设布局上可沿山体坡度和曲线错落布置,某个建筑可以是单独的一个亭,也可以是连在一起的一条廊,或是一个热闹的厅堂,等等。在此基础上,制作茶文化保健的宣传册了,内容样式力求翔实精美,让客人在品茶的同时接受茶保健的教育,同时也是实用时尚且独特的旅游纪念品。

6、相国寺讲经堂

牛游塘相国寺相传始建于南宋时期,是时赵构皇帝为避国难逃至黄岩,开封大相国寺相随至此建立了相国寺别院。此处现在正在重建相国寺。利用现有条件以及佛学修身养性的禅理,规划在此处建设相国寺讲经坛。

随着心理学研究的深入,佛教对人类心灵认识之深刻及其治理心理疾病之技术的完善日益受到心理学家们的重视和推崇。佛教的思想精华被西方心理学界普遍认为是一种心理学,中国哲学家熊十力则称佛家之学为“心理主义”。佛教的修持方法与心理学的治疗方法相通,其修持之道治疗心理、精神疾病,锻炼心智的效果,不断被心理学用观察、试验、统计等科学方法证明。相关研究表明:拥有高尚信仰情操的人,内心比较充实祥和,对物质和名利没有过分的奢求,较少吸烟、赌博、酗酒、暴食、纵欲等不良习惯,因而不会有太大的精神压力,身心较为健康。缺乏信仰者则精神压力较大,容易罹患心理、精神疾病。佛教以正信正归依正见安心,具有提高心理健康、治疗精神心理疾病的作用。用脑电、心电等仪器和统计方法对禅定的研究结果表明:禅定可以使人体的呼吸、新陈代谢、血液循环、微循环、免疫功能、体温、消化系统等生理指针发生良性变化,大脑额区阿尔法波大幅度增加,精神上的紧张和压力得到缓解,从而发生健身、美容、提高智商情商、开发潜能等效应。现代社会的高节奏工作生活频率,容易造成现代都市人的巨大心理压力,这为开展佛学修身提供了潜在消费群体。

相国寺讲经堂的建设,忌盲目建造。当前许多地方兴起了建庙之风,建设者根据自身喜

好全然不顾佛教建筑应有的风格乱造一气,使建成后的建筑形式不伦不类,庙内庙外到处是所谓的“功德碑”。佛教原有的庄严肃穆之气荡然无存。相国寺讲经堂的建设不应落入俗套,根据规划组的考察,其主体建筑已经基本建成,全盘推翻全新设计不太现实。因此,在讲经堂的后续建设过程中,应尽可能多地考虑传统佛教庙宇的风格,营造佛寺庄严肃穆之内在风骨,为佛学养身讲经项目的开展提供良好的佛学文化氛围。同时,在现有主体建筑以南的开阔地建设小型养身广场,其主要功能是为讲经提供场所,广场周围可以以雕刻、文字等形式介绍佛学养身知识,既作为佛学养身教育场所,同时也可作为广场与外界的隔离物。在此基础上,同当地佛学界取得联系,聘请有资历的佛学研究人士前来讲经,当然,其内容主要针对现代都市人的修身保健――即佛学修身之道。

4.1.2森林氧吧休憩区

森林氧吧休憩区以五峙堂为中心,包括其四周山体。五峙以五个山峙形如曲尺而得名。该区现有植被良好,且文化底蕴深厚,是森林公园中人文景观条件最好的一个区块。利用良好的森林环境和相对丰富的人文景观,拟在此建立包括森林氧吧在内的保健游憩区。该区规划建设以下项目:

1、负离子呼吸区

从辟支洞至瑞相禅院的山坡植被保存良好,森林环境优越,规划在此处山坡配植富含精气的植物品种,同时在林下做适当清理,营造一个优良的可进入的森林环境,开展森林负离子呼吸游憩项目,同时在林间可设置林中吊床,供游客呼吸空气负离子。为增加游客的参与积极性,还可在林下布置棋牌设施等娱乐设施,同时在适当区块设置可控雾喷和微气动装置,以增加林下负氧离子的浓度。

2、静养房

瑞相禅院后面的山坡地势相对平缓,拟在此处设立静养房。屋内设置增氧摇摆机,让游客在其中放松身心。其规模可以是单人的,也可以是双人的。风格上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由于该区块植被以竹林为主,因此静养房的建筑材料可以以竹子为主,建成风格轻盈的吊脚楼形式。

3、瑞相禅院

瑞相禅院因地处五峙而又名“五峙堂”。瑞相禅院建寺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是方山省级森林公园内最具代表性的人文景观。瑞相禅院始建于唐贞观六年(公元852年),专祀西天辟支佛牙,明万历十五年(公元1587年)天台宗19世传灯大师至黄岩传道驻锡瑞相禅院,他提议改为天台宗寺院,自此瑞相禅院一直为天台宗台州南部首院,直至民国一直香火鼎盛,解放后由于政治原因禅院无人管理,现已破败不勘,但院内留存了众多古迹文物:禅院内的几株大红金心茶花胸径达37厘米,已被金华国际茶花节收录到《中国现存茶花古树名录》;禅院内的方塘历经千年,依然清澈见底,著名理学家朱熹曾在此留下了“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千古名句,等等。1997年以后佛教信众准备出资修复禅院,本项目建设可结合其中,对禅院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建设,以期恢复该千年古刹的兴盛面貌。

此外,在瑞相禅院以北近山顶的坡上有辟之洞,此处曾为天台宗云影院支堂,相传有仙人在此羽化登仙。建设过程中在保留现有建筑形式外,在建筑周围建设小型游憩设施,使该处成为区内的一个小型游客集散处。

4、森林保健游乐场

瑞相禅院西南约200米处有一块茶园,地势平坦,地形开阔,其南方建有一座库容约15万立方米的白龙潭水库,水质优良。规划在此建设森林保健游乐场,在配植富含精气的植物品种的基础上,建设一定量保健游乐设施。此区块开展游乐项目的前提是对现有森林环境的改造,此处现状是茶园,经过改造后应形成林相丰富,负离子含量较高的良好的森林环境。在此基础上,在林间开设山地自行车、森林棋牌室、康健步道等活动项目,以供游客在

良好的自然环境中放松身心的同时,得到体魄的锻炼。

4.1.3生态保健教育长廊

生态保健教育长廊的建设地主要以现有牛游塘至五峙堂的泥路为主。该道路原为林场工作道,宽度在2米以上,路面情况较好,两侧为长势良好的针阔混交林。规划对其进行适当的植被改造,建设生态保健教育长廊。教育长廊根据其内容分为以下三段:

4.1.4森林保健教育区

此区设于长廊西段,即靠近森林保健游乐场一段。该段道路两侧配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森林树种,对每种树建立标志牌,注明植物种属关系,对人体健康的功效等。同时还应收集各种森林保健的方法或原理以不同形式的标志、符号表示,向游客传授有关森林保健的全面而科学的知识。

4.1.5生态环境教育区

该区主要针对当前台州市民生态环境意识相对薄弱而设立,位于道路中段。该区段的植物配置以视觉效果为首要考虑因素,营造一种清新的,震人心腑的良好的森林环境,使游客的心灵受到美的冲击,进而产生改善环境的意念。在此基础上,再以标示牌的方式向游客传达生态环境知识,介绍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因、措施和意义,使游客在享受环境美的同时接受生态环境知识教育。

4.1.6运动保健教育区

该区设置在靠近牛游塘的道路上,此段道路在进行森林环境营造的基础上向游客介绍古今中外运动保健的方式和方法,结合牛游塘森林趣味运动赏景区的游乐项目,营造运动保健的氛围。

1、康体休闲中心

康体休闲中心建设于方山下城郊林区,该区块与城区相连,区位优势明显,其中山纪念林植被良好。规划在此建设以传统保健和休闲为主题的大规模的康体保健中心,中心内可建立各种保健场所。

●休闲保健中心

足疗、按摩等传统保健项目在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已经越来越普及,但城市里的小型保健场所科学和技术含量较低,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保健功效。因此规划在方山下城郊林区用地上以高科学高技术投入,系统地开展保健休闲项目。所开展的项目可以包括穴位按摩、足浴、针炙、中医推拿、桑拿等各种保健方式,与其配套,可建设棋牌室等娱乐设施。该项目的建设关键在于对现有保健项目的优化,必须提高各种保健项目的科技含量和技术含量,切忌落入俗套,与市面的洗头之类活动同流。

●休疗养中心

此区域处于城市近郊,在优美的森林环境中建设休疗养场所,其受众不仅是一般休疗养院的老年群体,还可以向深受压力的现代都市中青年群体推介。良好的环境条件配套以成熟的技术,针对台州三区的休疗养院应该具有市场潜力。

●健身培训中心

当前各类健身培训中心已日益增多,但能自成体系的尚属少见。与方山森林公园主题相切,利用方山下中山纪念林良好的植被条件,为迎合现代都市人健身的要求,规划在城郊林区选址建设健身培训中心,该中心可请各种健身专家前来主持,长期开展健身培训。项目可以包括中国传统武术、瑜珈、健身操、街舞、器械健身等古今中外的优秀健身项目。

2、市民健身休闲公园

在健身培训中心四周可建立健身休闲公园,公园内仍以健身为主题,可设置各类健身器

械,并提供进行各种健身活动的场馆如健身房、练武场等。同时增设球类场地,在园内开展各种形式的体育健身活动。

在公园的植物配置方面,考虑当地文化及美化要求,可辟地种植梅花等观光价值较高的树种。

3、健康指标监测中心

长年的都市生活,紧张的工作压力,使许多都市人的身体进入亚健康状态。争对大众保健的需求,规划在方山下林区建设健康指标监测中心。健康监测中心的主要功能是对来森林公园的游客进行健康指标的测定,并根据测定结果因人而异地给出健身方案。该中心在满足游客的基础上,同时可对市民开放,可定期对客户进行健康指标的测定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保健方案。

4、九峰寺

九峰寺在当地具有较大的影响力,是台州市知名度最高的佛寺之一。由于各种原因,原九峰寺正筹备迁入森林公园范围内,新九峰寺庙宇主体建筑已经完工,其规模在周边佛寺中首屈一指。待森林公园正式建成开放后,可将九峰寺的经营纳入森林公园,开展以宗教朝觐为主的观光旅游。

5、鲁秦庙

相传宋高宗南逃时,有鲁姓和秦姓二位宫廷女子,历尽艰辛到南方寻宋旧迹,途经方山浅溪,涉水而过,裙裾沾水,水滴于地,变成三井,二位女子劳累过度,倒地而毙,百姓将其葬于井旁,称“鲁秦庙”,并在井旁立祠。鲁秦庙是一座祠庙,又名彭枫殿。古樟履于殿侧,枝梢点翠,古朴班驳,苍劲轩昂,清韵自出。相传是鲁秦二女化身,受熏染而成哲木,村人患病,摘叶煮汁,服后便愈。《赤城志》对鲁秦庙有所记载:在县东南五里方山下,旧传有二女死葬于此,颇有灵异,奏封:鲁神侍御。鲁神庙与九峰寺比邻而居,形成道佛两家共存的格局,寺院颇具规模,雕栏木格,彩绘丹青,精巧入微,堪称大家风范,寺边一溪蜿蜒绕过,四周松林静谧,乌风黄墙掩映在青松草藤之间,氤氲着一股肃穆之气。

鲁神庙留了下来,成了人们精神载体,安享着宁静和祥和。

4.1.7秀岭休闲度假区

秀岭休闲度假区建设于秀岭林区,借助秀岭水库优质的水体资源,开发山水结合的保健项目,开展以休闲度假为主要功能的保健旅游区。

该区块最大的优势在于依山傍水,现为饮用水水源的秀岭水库为秀岭休闲度假区的建设提供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同时秀岭林区良好的植被条件也为保健度假游提供了保障。

现有林区场部位置地势相对平缓,周围多为当地居民的经济林地。规模在此建立一定规模的度假中心,配以相应的度假休憩设施。水库以正南的林区范围内,有一处谷地地势平缓,植被丰茂,自然环境条件极其优越,规划在此建设小木屋。作为保健度假的游乐项目则以水上项目为主,可开展橡胶泳场、水上自行车、自划船竞赛、野炊等项目,但所有这些项目应建立在不污染水体的前提下。由于水库的权属问题,本规划对水上项目不进行深入的设计。

4.1.8森林生态保护区

森林生态保护区指不包含在以上五大区块范围内区域,作为开展森林生态保健游的基础环境,应对现有植被进行严格保护。同时,对部分接近与游览区的位置以及视觉焦点应进行林相改造,间植部分观叶、观花的景观树种,进而改善整个森林公园的视觉效果。

4.2游憩产品与游览线路设计

4.2.1游憩产品设计

游憩产品是森林公园直接提供给游客的具体旅游项目的组合。方山省级森林公园以生态

休闲保健为旅游产品特色,其游憩产品设计如下:

1、生态保健游憩产品

生态保健游产品强调生态环境的保健作用,提倡在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中调节身心。主要依托于森林氧吧休憩区,包括负氧离子呼吸、静养、植物精气休疗养等旅游项目。

2、运动保健游憩产品

运动保健游产品强调运动健身,主要依托于森林趣味运动赏景区、保健游乐场以及秀岭水库,包括定向运动、野外拓展、水上运动、保健游乐等游憩项目。

3、传统保健游憩产品

传统保健游憩产品以传统的手段进行保健,主要依托于山脚的康体休闲中心,包括中医保健、足疗等传统保健项目。

4、森林观景产品

森林观景旅游产品依托于方山林区良好的森林景观和地形特点,分森林景观观景、城市夜景观景等项目

5、佛学养生与佛教朝拜产品

该类旅游产品依托于区内四处佛寺,即相国寺、瑞相禅院、九峰寺。主要包括佛学养身、宗教朝拜等旅游项目。

6、环境和保健教育产品

依托于生态保健教育长廊,开展以生态环境、保健等为主体内容的教育旅游。

7、休闲度假产品

休闲度假产品依托于秀岭林区良好的植被和水体条件。

4.2.2游览线路设计

方山省级森林公园以森林生态保健为主题,以台州市民为主要客源,这决定了方山省级森林公园与传统观光景区在游线安排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传统观光景区常具有较为固定的游览线路、相对稳定的游览时间和具备封闭功能的出入口,但方山省级森林公园以生态休闲保健项目为旅游主打项目,游客在公园内逗留的时间、游览线路和出入口的选择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游客可以进入公园游玩半天、一天或是多天,内容可以是整个公园所有项目,也可以是其中几个乃至一个项目,形式上可以是观光,也可以是休闲。因此方山省级森林公园很难对全部游客安排游览线路,尤其是对于休闲保健游客,他们可能在某一个区域度假多天,也可能在某几个区域度过难以计算的天数。但考虑到我国传统观光型景区的习惯做法,本规划给出以下游览线路的设计,当然,这些设计仅能做为观光型游客的参考线路,不适用于当前日益增加的休闲型旅游者。

森林公园内部游览线路

一日游:

主要游览内容为方山林区所有的项目,包括宗教朝觐、保健游乐项目的参与等。由于入口多达四处,因此具体项目的先后次序可由游客自主决定。当天下山。

二日游:

方案一:第一天游玩方山上景点,可在山顶野营度宵,第二天赴滨水度假区,下午返程。(迹可在山下传统保健区或滨水度假区过夜)

方案二:第一天上午登山,下午游玩部分项目,晚上野营,第二天上午继续在山上游玩,下午返程。

方案三:两天全部在滨水度假区渡过,属短途假日休闲游。

过夜游:

主要针对当地居民,第一天晚间出发,至方山顶野营区或秀岭木屋区过夜,第二天早间返城。

森林公园与外部旅游区的组合

方山省级森林公园周边有丫髻岩、九峰公园、在建的凉溪农业生态观光休闲区等诸多景点,外联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在实际实施管理过程中,可与周边景点联动运作、共享客源。

注:以上线路设计仅针对观光型游客,不适用于方山省级森林公园的主体游客群体――休闲保健度假型游客,这类游客的线路安排强调自主性,不作固定的线路设置。

5植物景观设计

5.1设计原则

方山省级森林公园的植物景观设计应立足于当前较好的森林植被条件,以森林生态保健和景观效益为目标。在植物景观设计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植物景观的改造以现有植被为基础,以森林生态保健为首要目的。

2.在保护现有森林植被前提下,通过各种形式在整体上提高森林植被的景观价值。

3.人工建筑周围的植物景观设计应结合环境美化、净化和香化要求进行,树种的选择与森林生态保健主题相结合。

4.树种选择因地制宜,尽量选种具较高保健和观光价值的乡土树种。

5.以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优化的观点指导植物景观的改造。

5.2植物景观设计

5.2.1森林趣味运动赏景区

该区域牛游塘以东区块现有植被条件较好,主要为针阔混交林,还分布有长势良好的柳杉;牛游塘以南则为半荒状态的茶园、矮灌丛及小竹;牛游塘以西区块则以人工杉木林为主;北部至山顶则为矮灌丛。本区是森林公园植物景观营造的重点。

牛游塘以东区块以保育现有植被为主,在部分林中空地可补植枫香、合欢、檫树、落叶润楠、红楠、深山含笑、猴欢喜等树种。

牛游塘以南的茶园等区域补植檫树、乌桕、七叶树、蓝果树、黄山木兰、喜树等树种。

牛游塘以西人工林进行局部改造,山坡下部可植毛竹,中上部栽植枫香、厚朴、木荷等,形成块状混交林。

对北部至山顶的灌丛进行定向改造,增强景观效果,根据现有优势树种的分布情况,有目的地抚育和补植目的树种,形成大块状天然花园。可选目的树种有:山苍子、映山红、马银花、山矾、马醉木、短柄枹、山胡椒、野山楂等。

5.2.2森林氧吧休憩区

森林氧吧休憩区现有植被以针叶林和毛竹为主,整体林相偏于单一。该区块的植物配置应以保健功效为首要考虑因素,区域内在保留现有植被条件的基础上,加大力度增植能释放高浓度植物精气的树种,创造良好的森林保健环境。可以考虑的树种有:樟科、芸香科、木兰科、柏科、杉科等树种。

瑞相禅院的植物品种可参考下文九峰寺的绿化,同时应对现有的几株茶花进行重点保护。

5.2.3生态保健教育长廊

生态保健教育长廊现有植被以人工针叶林为主,多为中、幼龄的杉木。该区块道路两侧应进行重点的植被改造。选择因素应与各段教育内容相协调,尽可能多的配植具有保健功效的适生树种,并对每个种进行详细的说明,形成生态保健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该区段植物配植的重点和难点是选择尽可能多的抗污染和保健树种。以下列出部分可配植的树种:冬青、

桅子、紫藤、盐肤木、金银花等。

5.2.4康体休闲中心

康体休闲中心位于台州市区,其植物景观应符合城市公园要求。该区块现有长势良好的中山纪念林,植被以针叶林为主,其中部分地段分布有香樟、枫香等树种为主的高大乔木群落,局部森林环境优越。此外,在部分区块还分布有桔、枇杷等经济林种。

对该区块的植物景观设计,应在不破坏现有植被条件下进行。中山纪念林及其他已有的高大乔木群以整理抚育为主,不进行较大的改造工程;对于现有的经济林地及其他无高大乔木覆盖区域,应进行植物配置的专项设计,以市民休闲公园的要求对其进行植物景观重组,可配植在本地具有特殊意义的植物品种。具体地段植物景观设计如下:

根据委托方提供的相关资料,梅花在当地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因此,市民健身休闲公园可以以梅花为主,间植具有保健功效的树种,如:杜仲、山茱萸等。

休闲保健中心、健身培训中心和健康指标监测中心的植物在考虑保健功效的前提下,尽量做好美化,并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点景的作用,可配植花、果、叶、冠型优美的植物,如:桂花、紫玉兰等。

休疗养中心的植物配置重点是营造优越的自然环境,为休疗养活动的开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可配植以下树种:七叶树、梧桐、桅子、南天竹等。

九峰寺的绿化以针叶树种为主,重点营造佛教场所庄严肃穆的氛围,应能体现佛教文化的源远流长。可配植中山柏、雪松、桂花等树种

5.2.5秀岭休闲度假区

秀岭休闲度假区所在的秀岭林区现有植被长势良好,多为针叶中成林,虽然林相过于单调,但大范围砍伐现有植被重新配植景观林不具备实际操作条件,因此在植被覆盖区域以保持现状为主。但区内部分地块已被林场开恳,这些区块严重破坏了整体森林景观,这些区域根据实际情况,可发展成为种苗基地,为整个森林公园的植物配植提供本土树种,但周围应配植景观树种以改良这些区块的视觉效果。种苗基地所产苗木可根据公园需要培养。

5.2.6森林生态保护区

森林生态保护区的植被改造除个别起到点景作用的区块需补植之外,以保护、尊重自然演替过程为主。

6保护工程设计

6.1设计原则

一、坚持以保护为前提,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确保自然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二、根据保护对象的特性和科学管理的技术要求确定适宜、有效的保护措施。

三、保护工程从实际出发,结合地形和景观特点。

四、生物资源的保护贯彻“保护、培育、合理开发利用”的方针。

6.2生物资源保护

6.2.1植物资源保护

1、加强森林防火

森林防火工程建设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方山省级森林公园现有的防火体系已经初具规模,山脊上的防火道常年有专人维护。但方山森林火患严重,必须加强防火措施。

由于森林公园主体处于山顶,水量不足,因此必须增修防火池,并应尽可能保证防火池常年有水。

户外健身中心的建筑除作为旅游载体外,还必须具备防火了望台功能。

野营区应加设灭火器等防火设施。

2、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

森林病虫害防治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森林病虫害防治以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采用化学防治时应严格遵守相关规定,防止环境污染,保证人畜安全,尽量减少杀伤其他生物。

加强植物检疫检验,引入外来种时必须经过严格的检验。

对已经发生病虫害的区域(如秀岭林区的松材线虫区)应积极采取措施进行隔离。

3、森林公园建设过程中,各项建设工程应尽量减少对植被的破坏,所有工程项目上的进行不得影响自然植物物种的生长、繁衍环境。

4、对珍贵植物单体进行特殊保护,如瑞相禅院前的茶花,应根据其生长习性创造符合其生长的环境。

5、在森林公园内采集标本、野生药材和其他林副产品必须经管理机构同意,并严格控制采摘范围和数量。

6.2.2动物资源保护

1、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应贯彻“加强保护、积极驯养繁殖、合理开发利用”的方针。

2、公园内除滨水度假区的垂钓等项目之外,禁止捕猎任何野生动物。

3、森林生态保护区禁止人类活动涉足,为野生动物创造尽可能优越的生境。

4、方山省级森林公园不得引入外来野生动物。

6.3景观资源保护

一、森林公园经营过程中应严格根据环境容量控制接待规模,不得无限制地超量接纳旅游者。

二、森林公园内游人有效视野范围内的林木不得进行生产性的经营和采伐活动,采取的经营措施必须符合景观要求。

三、对区内茶花、中山纪念林等古树名木应加以严格保护,严禁人为破坏。

四、对区内佛寺的修缮应贯彻“修旧如旧”的方针,力求恢复其历史面貌。

五、禁止在森林公园内毁林开恳和毁林采石、采砂、采土以及其他毁林、破坏景观的行为。

6.4生态环境保护

一、森林范围内不得建设污染环境的工业生产设施

二、严格保护水源,公园内的生活污水必须达标排放。

三、森林公园内的燃料应电气化,尽量减少对大所的污染。

四、森林环境中严格控制噪音污染,白天应控制在60分贝以下,夜间应控制在45分贝以下。游乐场所应采取植物隔离或其他消声装置。

五、秀岭休闲度假区严禁向秀岭水库排放污染物和倾倒废弃物。水上游乐设施不得采用机动设备。

六、公园内设置多处垃圾桶,由专人定时清理,公园内设专用垃圾处理点,全部垃圾统一回收处理。

6.5安全、卫生工程

一、森林公园内游乐设施必须达到安全标准,并定期检修。

二、山体或建筑内外,凡游人正常活动范围边缘临空高差大于一米处,均设置护栏设施。

三、各种装饰性、示意性、安全防护性护栏及游乐设施边缘严禁采用锐角、利棱等形式。

四、森林公园内的厕所采用生态公厕,并根据游客密度设置。

五、秀岭水库的水上游乐项目应有专门的安全设施,并配备专业水上救护人员。

六、夜间登山道路以及夜间活动场所应有适当的照明设备。

七、森林趣味运动赏景区各项活动的开展应有专业人员指导。

7旅游服务设施设计

7.1公园大门

考虑到未来景区发展的外延,现在规划的大门为临时标志性大门,由于方山省级森林公园地块零碎,因此临门性大门有多个,且相互之间的名称可能会存在差别。初步规划如下:方山林区三个,一个设置于石屋以上的道路上;一处为从九峰双塔到公园入口处;另一处可设置于十里铺民兵训练场,此处大门为标志性大门。此三个大门可以以“方山省级森林公园——森林赏景健身区”命名。

方山下城郊林区由于靠近居民生活区,因此其大门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可命名为“方山省级森林公园——康体休闲区”。

秀岭林区的临时性大门可建设在秀岭水库东西两侧,以“方山省级森林公园——休闲度假中心”命名。此处的大门待时机成熟,与水利部门协调开发后,可移至公路旁或院桥镇附近。

此外,在方山脚主要上山通道以及各主要入口设立标志牌,介绍方山省级森林公园。

7.2餐饮与住宿

方山省级森林公园的住宿和餐饮服务场所主要有以下几下:

一、五峙堂宾馆:在瑞相禅院前约100米处原林场的茶场位置建设五峙堂宾馆。此处现有茶场残留的几栋房子,规划在此处建立一小型中高档宾馆,床位控制在200个左右。建筑外观要与周围环境协调,建成后的宾馆应集景观、休闲、保健等功能于一身。所提供的餐饮以保健养生食品为特色,开展食疗服务。可容纳100人同时用餐。其主消费群为上山游览并住在此处的游客。

二、秀岭度假酒店:在现有秀岭林区场部位置建立一中高档乡村风格的生态型度假酒店,以四星级标准设计,外观应与周围环境协调。餐饮以台州本地风味为主,由于所处位置离台州市区仅20分钟车程,因此主消费群定位为台州市民。

三、牛游塘餐饮点:主要提供中餐服务,以山珍野味和保健菜肴为特色,可容纳50人同时用餐,主要满足山上在用餐时间在周边游玩的游客的中餐需求。

四、休闲公园食疗大排档:建设于城效林区市民健身休闲公园内,引居边入园经营保健食品为主的、以排档为形式的餐饮服务,主要满足台州市民夜宵需求。

五、此外,可在方山林区和秀岭林区开展野营。小木屋区也可作为住宿服务的补充;烧烤场也可为餐饮提供分流。

7.3购物

方山省级森林公园设置两处购物场所,其一位于市民休闲公园,另一处设置于秀岭水库西侧公路旁,形式以小型店辅为主,主要满足游客购买旅游商品和日用品的需求。

旅游商品包括旅游纪念品、土特产品、工艺品、馈赠礼品等,旅游商品的开发应具有生态保健特色,避免出售与其他景区雷同的产品。

8基础设施工程设计

8.1道路交通设计

8.1.1设计原则

方山省级森林公园的道路设计应符合以下原则:

1、道路布设满足旅游、护林防火、环境保护以及森林公园职工生产、生活等多方面的需要。

2、充分合理利用现有道路。

3、道路所经之处尽量做到有景可观,防止单调平淡。

4、道路建设不得进行大填大挖,尽量不破坏地表植被和自然景观。

5、道路走行位置不得穿过危险的地质不良地段。

6、路网设计尽量形成回路。

8.1.2道路设计

方山省级森林公园的外部交通便利,在此不再进行规划,其内部交通规划如下:

新建索道:在狮子岩下至五峙堂后山顶之间架设观光索道,此索道兼景观、交通功能与一体。

改建现有教育长廊的道路,以卵石铺面,形成康健步道。

新建山脊观光道路:在方山景区北部的山脊线上新建宽约1.5米的步道。

改建五峙堂后登顶道路,增加便利性。

改造秀岭林区场部以内的道路,选部分路段以建成康健步道,其他地段建成石块路面。

城效林区范围内新建贯空南北的道路一条。其他道路布设应结合休闲公园等项目的建设另作专项设计。

其他道路保持现状。

8.2给排水工程设计

良好的植被条件蕴涵着方山省级森林公园优质的水体资源。方山是其周边居民重要饮用水水源所在地,同时秀岭水库也是原来院桥镇的饮用水源。但森林公园内尤其是方山林区由于集雨面积小,水量总体不足,为满足旅游、生产用水的需求,必需加以合理的规划。8.2.1给排水规划原则

方山省级森林公园给排水工程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给水工程综合考虑生活、生产和消防用水的需要。

2、充分利用现有给排水系统和设施。

3、给水方便可行,经济适用原则。

4、污水通过暗管达标排放。

5、充分利用地形特点自流供排水。

8.2.2重要用水点给水规划

1、消防用水

根据消防需求选择合适地段建设消防水池,水源以聚集雨水为主。

2、五峙堂宾馆地处山谷,地形上有利于自流取水,因此规划建立一处蓄水池,采用自流供水。

3、牛游塘用水点由于地处山体上坡,集雨面积过小,雨水自流难以满足旅游和生用水。规划在幽游茶苑以西建立蓄水池一座,并在附近开挖水井,以备水量不足时作为补充水源。

4、康体休闲中心的供水纳入城市给水网络。

5、秀岭度假酒店的供水纳入秀岭供水系统,同时自建蓄水池一座,以备不时之需。8.2.3排水规划

排水主要有生活污水和雨水。

城郊林区的雨水和生活污水排放纳入城市排水系统。

除城郊林区外,森林公园其他区块的雨水直接排入溪流、水库或涌入土壤;

8.3其他基础设施工程

8.3.1供电设施规划

方山省级森林公园城郊林区和秀岭林区的林区场部已经纳入城市供电网络,其供电设施可在现有基础上加以完善。方山林区当前尚未通电,应进行电力设施设计。

1、康体休闲中心的供电设施纳入城市供电系统,为了便于管理以及在电能短缺时期平衡调节之用,规划根据实际用电规模在市民健身休闲公园设置变压器一台,建设配电房一处。

2、方山林区现太尚未通电,但电力线路已经到达“紫云、阜云”双塔处,规划以埋地电缆将电线接入森林公园内,并在五峙堂宾馆及牛游塘设置两处变压器,同时将线路接至户外健身休闲中心。

3、秀岭林区场部现有通电,但现有电力设施难以满足旅游及度假酒店的电力需求,规划由秀岭村引入电路,在现林场场部位置建设配电房,配备变压器。整个秀岭休闲度假区的电力由此供应。

8.3.2通信、电视工程设计

1、通信工程设计:

方山省级森林公园在无线通信方面具备一定的基础,当前全境已经被电信网络所覆盖,但其中部分地块中国联通信号尚未覆盖,因此规划在牛游塘东北山脊建设联通信号差转台一座。

有线通信方面城效林区已经纳入程控电话网外,其他区域尚未开通电话服务。规划从城郊林区将电话线路引入方山林区,方山林区除在五峙堂宾馆和牛游塘设置电话外,还应在生态保健教育长廊根据实际需求设立公用电话设施;秀岭休闲度假区的电话线路可由秀岭村引入。

计算机网络工程与通信工程相结合,线路安排与有线通信线路一起引入,实现森林公园的全境宽带互联。

2、电视工程设计

方山省级森林公园城效林区已经纳入城市闭路电视网络,方山顶及秀岭休闲度假区的闭路电视信号可与通信线路相结合,所有弱电线采用共同的通道进入森林公园。

9组织管理

9.1组织机构

根据方山省级森林公园的功能及未来发展要求,充分考虑当前台州市经济发展模式,按便于管理、高效运作、满足需求的原则,方山省级森林公园应以现代企业模式规划其组织机构。规划设立方山省级森林公园管理委员会,管委会以股份合作方式经营运作。其具体机构设置如下:

第二节人员编制

根据方山省级森林公园的旅游接待规模和台州市经济发展状态,参照相关指标,方山省级森林公园人员编制规划如下:

管理委员会由黄岩区林业局协同参股单位个人组成,推选董事长1名,其下设总经理1名。办公室设主任1名,秘书2名,司机1名;旅游经营部设经理1名,下设部门副经理各1名,共6名,下设职员视实际情况而定;营销部设经理1名,营销员3名。工程部设经理1名,副经理3名,分别分管基建、维修和环保,下设机构及人员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人事部设经理1名,副经理3名,分别负责人事、劳资和培训业务。财务部设经理1名,会计、出纳各1名。导游、保安、服务人员等其他职员视实际情况另行确定。

10投资概算

10.1估算范围

方山省级森林公园投资概算森林公园建设中的交通工程、景点建设、给排水、电信电视工程、环境保护、征用土地、植物景观营造等各方面的费用。

10.2投资估算

根据方山省级森林公园的功能取向,考虑当前物价造价及劳资水平,估算出方山省级森林公园总投资为5030万元。估算明细如下表:

11

11.1经济效益分析

根据方山省级森林公园的旅游项目特点、旅游接待规模,立足于当前台州市人民物质生活状况,参照相关旅游区的游客消费水平,对方山省级森林公园的经验效益作如下评价:参考当前相近规模的台州市旅游点消费水平和森林公园旅游产品特点,假设来方山省级森林公园的游客人均消费为150元,结合前文的旅游规模预测,森林公园近年旅游总收入如下表:

注:表中游客规模单位为“万人次”;旅游收入单位为“万元”。

根据以上计算,方山省级森林公园至2012年旅游总收入为16530万元,以30%的利润率测算旅游纯收入:

16530万元×30%=4959万元

根据投资概算,方山省级森林公园总投资为5030万元。方山省级森林公园建成开放后至2012年的旅游纯收入为4959万元。至2013年收回投资,投资回报期为7年。

11.2生态效益分析

方山省级森林公园的建设具有很大的生态效益,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造现有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一、项目本身以生态保健为特色,要求对现有生态环境的严格保护和提升。

二、项目建设地内部分区域现有生态环境并不理想,尤其是村庄范围内存在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通过项目的建设可以从根本上改造现有生态条件。

三、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旅游休闲环境营造有利于良好生态系统的建立。

四、项目的建设能促进当地居民生态意识的建立,进而从根本上解决生态保护的关键问题。

11.3社会效益分析

方山省级森林公园的建设具有较大的社会效益。

一、森林公园的建设将提供较大数量的就业岗位。

二、森林公园休闲保健项目的建设,有助于加强周边城市居民的休闲保健意识,有望从根本上缓解城市居民亚健康状况问题。

三、森林公园的建设能促进林业产业经营模式的转变,进而引导传统林业在经营管理模式方面的转型。

四、旅游项目的一展能为国家增加税收。

五、生态保健旅游项目的开展能对当地居民进行休闲保健和环境保护的教育,进而提高当地居民的整体素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