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皮肤溃疡
皮粘散治疗慢性皮肤溃疡73例临床观察

皮粘散治疗慢性皮肤溃疡73例临床观察毕业论文【关键词】慢性皮肤溃疡中药外治皮粘散慢性皮肤溃疡(CSU)又称难治性溃疡,多见于老年人,尤其是在合并有糖尿病、脉管炎及下肢静脉回流障碍的老年人群中更为常见。
由于该病慢性迁延、难以治愈且消耗甚大,给患者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状况及生活质量。
皮粘散是我科已故全国著名中医外科学家文琢之教授的秘方,临床运用四十余年,治疗CSU、慢性窦道、漏管等常能收到奇效。
为了系统观察该药治疗CSU 的临床疗效,笔者于2005-08~2007-02收集CSU门诊和住院患者共73例。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5年发布的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对该病拟定了诊断标准:①可有外伤或感染、长期卧床、糖尿病、下肢静脉曲张、电离辐射等病史;②溃疡圆形或不规则,大小不等,边缘呈斜坡状或变厚高起,疮口下陷,脓液稀少或腥秽恶臭,肉芽灰白或暗红色,周围皮肤黯黑,板滞木硬,很难愈合,愈合后极易复发;③病程在1个月以上。
1.3 排除标准①年龄在18岁以下或80岁以上;②癌性溃疡;③急性溃疡;④精神病患者。
2 治疗方法2.1 药物组成皮粘散由炉甘石、朱砂、琥珀、黄连、冰片等9味药组成,将其制成极细粉末。
2.2 换药方法用生理盐水棉球将创面清洗干净,用干棉球拭干,将皮粘散“飞”到溃疡面上,然后用无菌纱布包扎。
隔日更换敷料1次,4周为1个疗程。
3 疗效观察3.2 观察指标3.2.1 一般指标病程;全身症状;舌象、脉象;中医辨证;引起CSU的原发疾病及诱因。
3.3 疗效判定疗效判定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5年发布的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溃疡面完全愈合为痊愈;溃疡面缩小达70%以上为显效;溃疡面缩小达30%以上,70%以下为好转;治疗1个疗程,溃疡面缩小不足30%,或根本无缩小,或有扩大趋势为无效。
3.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5∕PC软件进行。
慢性皮肤溃疡

,
一
用法
:
将 上述 药 矶 为 绷末
.
,
待 疮询 清 净
日二 次
后 撇入疮 面
主治
1 _
淋 巴 结炎
三方
:
慢性 皮肤 城 扬
。
主治
、
:
一方 急 性琳 巴 结 竣
5 克 大黄 1
、
:
处方
用法
,
:
头 友 ( 皿尔 ) 拍 无
松 香动 充
一 , , 、
.
处方 克
、
*
陈皮 1 2 克
。
、
笠注
1`
-
`
,
:
将 头友 沁 沁 毛 洗 冷 晾 飞
在 用 盐 水洗 净的 溃 疡面 上
、
一 日一 次
治疗
:
麦劳2 0 克
、 .
日芍 比
、
期 间 创 面禁 水浸 瓦
主治
:
`
克
、
、
2 充 首乌 1
、
2 克 山药 1
当归 1 0 充
党参
.
六方 慢 比皮 肤浪 疡
.
拍克
0 克 香附 1
:
5 克 女 炎子 1 一 日一 剂
, `
用法
水孤
,
分 二次 日 服
处方
、
,
瓜人 瓷
川祷 认
甘草 用法
:
2 1
克
、
自忽
5 的活升
特内
再 把松香 放 在 一 艺 瓜 筑 松 百
,
准 滔 和 药 长 ;三一 尼 玩 每
,
彩 少 药 棉诚
皮肤慢性溃疡ppt课件

病程较长,通常超过一个月;创 面难以愈合,易反复发作;可伴 有疼痛、瘙痒等症状。
病因与病理机制
病因
多种因素可导致皮肤慢性溃疡,如创 伤、感染、血管疾病、自身免疫性疾 病等。
病理机制
皮肤慢性溃疡的病理机制较为复杂, 涉及炎症反应、细胞凋亡、细胞外基 质破坏等多个方面。
临床表现与分类
临床表现
皮肤慢性溃疡通常表现为局部皮肤红肿、疼痛、瘙痒等症状 ,可伴有渗出、结痂等表现。根据溃疡的部位、形态和大小 ,可分为不同类型。
高压氧治疗
通过提高局部组织的氧分压,改善溃疡部位 的血液循环,促进愈合。
激光治疗
利用激光的生物刺激作用,促进溃疡面的愈 合。
冷敷和热敷
根据溃疡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冷敷或热 敷,缓解疼痛和促进血液循环。
手术治疗
清创术
清除溃疡表面的坏死组织和细菌,为 愈合创造有利条件。
植皮术
当溃疡面积较大时,可以通过植皮术 覆盖创面,加速愈合。
皮肤慢性溃疡PPT课 件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目录CONTENTS
• 皮肤慢性溃疡概述 • 皮肤慢性溃疡的评估与诊断 • 皮肤慢性溃疡的治疗 • 皮肤慢性溃疡的预防与护理 • 皮肤慢性溃疡的案例分析
01
皮肤慢性溃疡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皮肤慢性溃疡是一种局部皮肤组 织缺损,难以自行愈合的创面。
观察病情变化
注意观察溃疡处的变化,如颜色、分泌物、 疼痛等,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康复指导
01
心理调适
帮助患者调整心态,树立战胜疾病 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健康生活方式
指导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 规律作息、戒烟限酒等。
臁疮腿最好治疗方法

臁疮腿最好治疗方法
臁疮腿,又称溃疡性下肢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溃疡性皮肤病,常见于下肢内侧,病变可呈单个或多个,大小不一的溃疡。
患者常伴有下肢水肿、皮肤色素沉着、溃疡边缘皮肤增厚、硬化等症状。
治疗臁疮腿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合并症等因素,因此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对于康复非常重要。
下面将介绍臁疮腿最好的治疗方法。
1. 保持足部卫生。
臁疮腿患者需要保持足部的卫生,经常清洁脚部皮肤,保持皮肤干燥清洁,避
免受到外界细菌的感染,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 压力缓解。
患者需要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着,应该适当休息,提高下肢的血液循环。
可以
通过抬高腿部、穿着弹力袜等方式减轻下肢的压力,缓解病情。
3.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治疗臁疮腿的重要手段,常用的药物包括外用抗菌药膏、抗炎药膏、促进溃疡愈合的药膏等。
同时,患者也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服用口服药物,如抗生素、抗炎药等,以控制病情发展。
4. 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包括电疗、光疗、超声波治疗等,这些治疗方式可以促进溃疡愈合,
减轻疼痛,改善血液循环,加速病情康复。
5. 外科手术。
对于一些严重的臁疮腿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如激光治疗、溃疡
清创术等,以加速溃疡愈合,减轻患者痛苦。
总之,臁疮腿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同时患者也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足部卫生,减轻下肢压力,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才能更好地控制病情,加速康复。
希望以上介绍的治疗方法能对臁疮腿患者有所帮助。
中医中药治疗慢性皮肤溃疡36例

液 中浸泡 ,每 日 2次 ,重者 3 次,每 次 3 0分钟 。药浴 后疮面暴露 ,无需包扎 。冬季要注意局部保暖 。3 天为 0 1 个疗程 ,共治疗 2 个疗程 。
基础 上出现反复感染形成恶性循环 。因其 迁延不愈及愈 后极易复发等特点成 为医学 临床 中颇 为棘 手的难题 。本
虚有 机结合起米,临证重用 当归、川 芎 、桃仁 、红花 、 I 水蛭 等活血祛腐之 品 ,黄芪、太子参 、茯苓 、白术 、红 枣、灵芝等 健脾益 气补虚之品 内治 ,符合祛腐祛瘀 、补
虚 牛 肌 之 法 ,疗 效 显 著 。 】
21 效果评定标 准 临床治 愈:溃疡面 愈合 ,随访 3个 . 月溃疡无复发 。有效:溃疡面积为 1 c . m 以下者 ,经治 5
循 环 2 结 果
病属 中医 “ 疮疡 ” 臁疮 ” 席疮 ”范畴。中医治疗皮 、“ 、“ 肤溃疡方法十分丰富 ,形成 了独特 的理论 体系,且疗 效
显著。 1 资 料 与方 法
11 一般 资料 本组 3 . 6例患者均为 门诊患者。其中男 性 1 6例, 女性 2 例 , 0 平均 年龄 4 9岁; 病程 短则 1 月, 个 长则 l 年有 余;发病多数 因浆液性乳腺 管炎和腹部手 0 术后 引起 。病例性别 、年龄差异无显著性见表 1 。
d :1 9 9 .s. 7—7 9 001.1 oi 036 ̄i n1 227 . 1. 06 s 6 2 0
文章编 号 :17 —79 (00 1—0 80 6 22 7 2 1)一00 1—2
皮肤溃疡是各种原 冈引起 的皮肤 慢性感染性病变 , 是 由 于组 织 缺 血 、坏 死 引起 的皮 肤 或 黏膜 缺 损 , 由于 局
皮肤慢性溃疡患者的常用护理方法

慢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通常表现为皮肤表面的破损和溃疡。
这种病症可能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和不适,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护理方法来促进愈合和减轻症状。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慢性溃疡护理方法。
伤口清洁患者应该每天用温水清洗伤口,并用干净的毛巾轻轻擦干。
如果伤口有渗液或分泌物,可以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
在清洗伤口时,要避免使用刺激性的化学物质或热水,以免加重症状。
此外,患者还应注意保持伤口周围的皮肤干燥,避免潮湿环境导致细菌滋生。
敷料使用使用敷料可以保护伤口,使其免受外界污染和摩擦,同时也可以吸收伤口渗液和分泌物。
患者应选择透气性好、柔软舒适的敷料,并定期更换。
如果伤口面积较大或深度较深,建议使用专业的医用敷料。
在使用敷料时要注意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如有感染迹象应及时就医。
疼痛控制慢性溃疡常常伴随着疼痛和瘙痒等不适症状,这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睡眠。
患者可以使用非处方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等缓解疼痛,但要注意不要滥用药物。
对于瘙痒症状,可以使用含有氢化可的松等成分的药膏进行局部涂抹,以减轻瘙痒感。
同时,患者还可以尝试一些自然疗法,如冷敷、热敷等,以缓解疼痛和瘙痒。
饮食调理合理的饮食可以促进伤口愈合,提高免疫力。
患者应该多吃富含维生素C、E、A和锌等营养素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坚果、鱼类等。
同时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咖啡、酒精等,以免加重症状。
此外,患者还应保持良好的饮水习惯,确保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排毒和新陈代谢。
心理疏导慢性溃疡的治疗过程比较漫长,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因此,家人和朋友应该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和支持,帮助他们调整心态,积极面对治疗过程。
如果情况严重,可以考虑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此外,患者还可以参加一些康复活动,如练瑜伽、打太极拳等,以缓解心理压力和促进身心健康。
避免刺激因素慢性溃疡的发生和发展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感染、创伤、营养不良、免疫系统异常等。
因此,患者应该尽量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吸烟饮酒等。
皮肤溃疡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皮肤溃疡的病因治疗与预防皮肤溃疡是一种以皮肤溃疡为主要临床表现,以长期不愈合为临床特征,皮肤组织缺损、液化、感染、坏死的表面疾病。
皮肤溃疡一般是由创伤、微生物感染、肿瘤、循环障碍和神经功能障碍、免疫功能异常或先天性皮肤缺损引起的局限性皮肤组织缺损。
皮肤溃疡一般是由创伤、微生物感染、肿瘤、循环障碍和神经功能障碍、免疫功能异常或先天性皮肤缺损引起的局限性皮肤组织缺损。
创伤性溃疡通常是由物理和化学因素直接作用于组织引起的微生物感染疾病,主要是由细菌、真菌、螺旋体、病毒、结节或肿瘤溃疡、免疫异常引起的。
血管炎性溃疡是由动脉或小动脉炎引起的循环或神经功能障碍、营养障碍引起的组织坏死,如静脉曲张、麻风性溃疡等。
有许多疾病导致皮肤溃疡。
1、细菌性疾病:疖子、痈、蜂窝织炎、汗腺炎、皮肤结核病、痤疮、皮肤炭疽、鼻疽、皮肤白喉、坏死性痤疮、贫瘠脓皮病、麻风病、热带溃疡分枝杆菌性溃疡、游泳池肉芽肿、口腔结核病溃疡。
2.真菌性疾病:孢子菌病、皮肤隐球菌病、组织胞浆菌病、球抱子菌病、曲菌病、足菌肿放线菌病、奴卡菌病、黄癣、脓癣、皮肤毛霉菌病。
三、病毒性疾病:手足口病,口蹄疫。
四、寄生虫病:皮肤阿米巴病,皮肤蝇蛆病。
5.性传播疾病:生殖器疮疹、梅毒、软下疮股沟肉芽肿、性病淋巴肉芽肿。
6、变应性皮肤病:固定药疹。
7、血管炎及血管疾病:结节性多动脉炎、变应性血管炎、血栓闭塞性血管炎、丘疹坏死性结核疹、硬红斑、坏疽、脓皮病、致死性中线肉芽肿、闭塞性动脉硬化、淤塞性皮炎、雷诺病。
8.物理疾病:射线性皮炎、冻疮、褥疮。
9、职业皮肤病:铬镍、钠、锌、钴、盐酸硫酸、氢氟酸、氢氧化钠、碳酸钠均可引起皮肤溃疡。
10.自身免疫疾病:白塞病。
11、肿瘤:湿疹样癌万房外湿疹样癌、基底细胞癌、鳞癌恶性黑色素瘤、皮脂腺癌、章样肉芽肿、恶性组织细胞增生、毛鞘癌纤维肉瘤、增殖性红斑、疣状癌、多发性浆细胞瘤。
12、其他:持续性肢端皮炎、结节性脂肪坏死、脂肪肉芽肿、足穿透性溃疡、阿弗他口腔炎坏疽性龟头炎、急性女阴溃疡。
浅谈慢性皮肤溃疡的护理 --陶燕

浅谈慢性皮肤溃疡的护理慢性皮肤溃疡是指不同原因所导致的身体表面组织坏死、溃烂、缺损的一类疾病。
表现为皮肤溃疡,病程在1个月以上,迟迟不愈或收口后易反复发作。
伤口换药是一项基本护理技术操作,其目的主要是预防控制局部感染,保护并促进新生上皮和肉芽组织生长使伤口顺利愈合。
随着伤口护理理论和实践方法的更新,伤口不再是机体局部的病变,它与机体的全身状况息息相关。
临床上发现影响伤口愈合的因素很多,但概括起来主要是全身性因素、局部因素等。
因此正确选择适当的护理方法,才能促进伤口愈合。
现将慢性皮肤溃疡的护理综述如下:l 影响伤口愈合的因素1.1 局部因素伤口的局部处理不当,局部血运不良,水肿、感染伤口、伤口的温度和湿度、性质特殊如恶性肿瘤破溃、结核性脓肿破溃等是伤口长期不愈的原因。
1.2 全身因素1.2.1 营养素代谢对伤口愈合的影响①蛋白质。
蛋白质是伤口愈合的基本物质,创伤后全身组织处于分解状态,造成机体蛋白质缺乏,蛋白质缺乏时,不但失去组织愈合的基本条件,而且因血管内渗透压降低,水分渗入组织间隙,使局部组织水肿而影响伤口愈合。
蛋白质缺乏也可影响吞噬作用,导致感染的高危状态。
②维生素。
维生素c缺乏时,伤口愈合及局部抗菌防御能力均显著下降。
研究证实,口服大剂量维生素C使伤口Ⅱ期愈合率明显高于常规量组。
维生素A缺乏时,也对伤口愈合产生不良影响,因为维生素A是维持上皮组织正常功能状态必需物质,并促进上皮的生长,可使创口加速愈合。
③微量元素。
与伤口愈合有关的微量元素主要有锌、铜、铁等,其中锌所具有的功能最多。
锌是人体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锌不足时创伤后机体成纤维细胞增生数减少,胶原合成量降低,蛋白质代谢不良。
1.2.2 心理因素心理紧张可导致人体抗感染能力及免疫功能的降低,也可导致伤口愈合延迟。
有研究表明,精神压力影响细胞的活力,进而使伤口愈合延迟。
1.2.3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组织细胞的再生能力不同,一般组织的再生能力随年龄的增加而减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慢性皮肤溃疡的临床特点
慢性皮肤溃疡是常见病、多发病,病程长、难以治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质量,并且愈后易复发,慢性皮肤溃疡久治不愈存在癌变的风险,医疗负担重。
皮肤溃疡,是各种原因引起的局部组织缺损。
2周以上创面未愈合者,为慢性皮肤溃疡;1月以上未愈合者,为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
慢性皮肤溃疡属于中医的“顽疮”、“臁疮”、“脱疽”、“席疮”等范畴,包括血管性溃疡(动脉闭塞硬化性溃疡、静脉曲张性溃疡)、外伤性溃疡、感染性溃疡、化学性溃疡、放射性溃疡、压迫性溃疡、神经营养不良性溃疡、糖尿病性溃疡、毒蛇咬伤性溃疡、烧伤后瘢痕上溃疡等。
慢性皮肤溃疡的全程存在着致病因素“虚、瘀、腐”的相互作用为患。
其中“虚、瘀”为本,“腐”为标。
一般来讲,“腐”在本病形成的早期起主要作用,而“虚”往往决定了“瘀、腐”发展的程度,同时又是慢性皮肤溃疡后期的必然结果和主要矛盾,而“瘀”则往往贯穿于疾病发展的始终。
根据患者的病情,大致可以分为湿热毒蕴、湿热瘀阻、正(气)虚血瘀三种分型。
湿热毒蕴证:多见于皮肤溃疡的炎症急性发作期。
局部痒痛兼作,疮面腐肉较多,脓水浸淫,或秽臭难闻,疮周皮肤漫肿灼热。
可伴恶寒发热,口干苦,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数。
湿热瘀阻证:多见于皮肤溃疡的炎症缓解期。
局部破溃,疮面腐
肉未脱,脓水淋漓。
可伴口干,口苦,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质偏红,舌苔薄黄腻,脉数。
正(气)虚血瘀证:多见于皮肤溃疡的肉芽组织增生期及组织重建阶段。
疮面腐肉已尽,肉芽色暗淡不鲜,脓水清稀,新肌难生或不生。
可伴神疲乏力,舌质淡,或有瘀斑,舌苔薄,脉细。
此外,又因为病因的不同,可有不同的全身症状表现,如糖尿病性溃疡常伴见血糖升高,可有多饮多食多尿、患肢感觉麻木等症状;外来伤害引起的可有外伤、毒蛇咬伤、烫伤、接触化学性物质或放射性物质等病史;静脉曲张性溃疡可伴见静脉曲张团,淤积性皮炎,患肢浮肿夜重,晨起减轻等;动脉闭塞硬化性溃疡可伴见患肢夜间静息痛,畏寒,间歇性跛行等症状;压迫性溃疡常有全身或局部不能自主行动的情况,全身多发性大面积压迫性溃疡可见患者有贫血、低蛋白血症、电解质紊乱等全身状况极差的情形出现。
分析中医药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优势和不足
治疗上,中医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整体与局部相结合,内治与外治相结合。
1、内外合治辨证应用
临证当在同一治疗原则指导下,根据疾病不同阶段或不同症状综合适时运用祛腐化瘀补虚活血生肌煨脓法内外合治,通过去除“虚”、“瘀”、“邪(毒)”关键因素,促进创面修复愈合。
祛腐,包括清热解毒利湿化瘀通络的中药内服外敷,外用升丹制剂拔毒提脓化腐,或
祛瘀化腐中药外用,清除阻碍创面修复的腐,并为生肌创造条件;生肌,包括益气健脾活血通络生肌的中药内服外敷,外用生肌散等掺药生肌长皮,或活血生肌中药外用,化生新肌,修复组织缺损,促使创面愈合。
2、祛瘀化腐活血生肌
“瘀” 为疮面难愈合的关键。
气血瘀阻经络,则可妨碍气血的运行,阻碍气血生化之机,以致新血不生,正气无由恢复,使疮面难以得到精气津血的濡养滋润,新肌不能生长;瘀久化火,致使热盛肉腐,血肉腐败,则液化成脓。
如此,脓腐不尽,新肌不生,疮面久不愈合。
只有局部溃疡疮面气血运行正常,经络疏通,才能恢复正气,托毒外出,化腐排脓,生肌敛疮收口。
3、煨脓祛腐、煨脓长肉
保持创面湿润,在祛腐阶段,煨脓祛腐促使局部疮面脓液分泌增多,干性坏死组织或焦痂软化,出现溶解、脱落,促使疮面基底部暴露;在生肌阶段,若疮面渗出液少,呈干性,肉芽组织及上皮组织生长缓慢,换药时疼痛较剧,疮面易再受损伤,宜油性制剂,如复黄生肌愈创油等以煨脓长肉。
4、骨与肌腱暴露创面处理
在失活的组织处外用九一丹、八二丹等提脓祛腐中药,并行“蚕食疗法”逐步清除,注意保留肌腱和骨骼周围尚未失活的组织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将裸露的骨质或肌腱覆盖,然后续用化瘀生肌中药,促进上皮增生,促使创面完全愈合
对没有明显坏死的肌腱和骨骼,可在裸露处外用补虚化瘀生肌的中药
5、注意肉芽组织生长状态
注意肉芽组织生长状态,防止肉芽生长过剩,高出皮肤表面,阻碍上皮正常略行,影响创面愈合进程,必要时应选用平胬丹,或垫棉压迫法或适当修剪肉芽,保持肉芽组织与皮肤持平,使上皮顺利生长。
临床实践证明中医药治疗各种病因的慢性皮肤溃疡均有显著疗效,对于各种病因的难愈性创面疗效无明显差异,但疗程与溃疡病因有关,创伤性溃疡疗程最短,其依次为感染性溃疡、糖尿病性溃疡、静脉性溃疡、复杂性窦瘘,动脉缺血性溃疡疗程最长。
虽然如此,但中医药在治疗慢性皮肤溃疡方面,仍存在着诊疗疾病标准不统一;各家使用药物标准不同,不便于大范围应用;侧重于临床疗效,科研方面发展缓慢等不足,还需进一步努力。
展望中医药防治慢性皮肤溃疡的研究前景
中医药治疗慢性皮肤溃疡作用于多途径、多靶点、多环节,除了去除局部的感染等因素外,着重于提高机体本身修复能力,创造一种既利于修复,同时又不破坏正常组织修复进程的生理环境,促进难愈性创面愈合,有效地预防或减少瘢痕形成,提高愈合质量。
虽然,中医治疗慢性皮肤溃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为更好地发挥中医药治疗的优势,我们仍有必要:
1、从临床实际出发,制定符合中医的疾病诊断和疗效标准,对
于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采取统一的分型标准,便于学术交流与推广。
2、中药外用制剂各家用药不同,且多为各家医院自行制备,缺乏统一标准,疗效水平不能保证一致,不利于大范围推广,故应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制作出符合国内、国际标准的外用药物和中医伤口敷料,上线量产。
3、结合现代科技成果,运用先进设备和方法,借鉴西医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加强外病内治研究,要充分研究中医药激发人体潜能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发挥中医整体施治的优势。
4、充分做好中医药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宣传工作,扩大影响力,使中医药能尽早地介入慢性皮肤溃疡的治疗,提高疗效,缩短疗程。
5、利用现代手段(如用计算机建立数据库等)全面挖掘并整理古人留下的创面修复方面的经验和理论,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继承;广泛收集民间确有疗效的单验方,为进一步的研究做好文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