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校本课程开发故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校本课程开发故事

去年春天,我有幸在邹平聆听了省专家杨璐老师对校本课程的详细解读之后,就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校本课程适应时代的发展,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学生个性,拓展学生的认知领域和探索领域。为他们提供了自主探索、想象和表达的空间。为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帮助和引导作用,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一门学科。我结合我们惠民当地的实际,决定将皂户李镇河南张村的泥捏泥塑艺术,作为校本课程来开发。当我把这个消息告诉我们班的孩子们时,他们都高兴得“耶!耶!”直叫,可见我们的孩子们是多么欢迎这样的课啊!

说实话,想归想,要是真想把这项校本课程开发起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去年暑假,县教育局举行了一个关于校本课程开发文字资料的比赛,我就把这个《泥捏泥塑》作为校本课程来开发,虽然没能够再去市里参加比赛,但是这个设计的过程,却让我爱上了这项课程,我觉得这项课程不但会非常受孩子们的亲睐,还会为他们的全面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由此,我与这项泥捏泥塑文化结下了缘分。同样是去年,我校举行了校本课程教材编辑的比赛,我又对《泥捏泥塑》进行了加工参与了评比。遗憾的是,校长说没有上过这样的课,就不能参与评比。我的心情是有些失落,但是,这并没有使我完全放弃开发这项课程的念头。今年下学期开学后,我决定开发《泥捏泥塑》这项校本课程,在我们班先做试验,看看效果如何,要是孩子们真正能受益,那我就再扩展到其他班级。说干就干,开学后,我就给孩子们开始了泥捏泥塑的教学。因为没有泥巴,孩子们就先用橡皮泥代替。课堂上,小家伙们玩得很开心,有的同桌不知因为什么还咯咯地笑起来。几节课下来,孩子们对泥捏、泥塑都有了大致的了解和尝试,学习兴趣空前高涨。为了让孩子们更直观地了解泥捏泥塑艺术,我决定带着孩子们去河南张村实地去参观一下。为了这项活动,我们班的家长们可帮了不少忙,有的负责帮忙联系艺人张凯,有的负责安排活动时间、地点。有的负责安排车辆等,真是帮了我的大忙了。很快,周末的一天下午,我们班42位同学在家长们的陪伴下,带着好奇和激动的心情来到了河南张村艺人张凯的家中,张师傅一家非常热情地接待了我们。经过与张师傅简单交涉之后,我们的活动正式开始,首先是张师傅为我们介绍泥娃娃的制作过程。在介绍过程中,张师傅重点讲述了泥巴的取用,使我们明白了母亲河所馈赠的“狗头淤泥”成为泥材的不二选择。从河里把泥巴取回来之后,得用脚踩或者用棍子砸,把泥巴和得细腻柔软,就跟和面一样,仅仅和泥这道工序就得至少花去一个小时的时间。泥娃娃的制作工序之复杂由此可见一斑。接下来,我们又到了北屋里参观半成品,观看了张师傅的妻子上色的过程,原来,泥娃娃包括不

倒翁类和纯泥巴类两种。不倒翁类是下土上纸,也就是底座处是泥土的,而剩下的地方都是用制作的。后来,张师傅还给我们讲述了如何调色、上色等等,我们真可谓收获满满。孩子们也都很听话,整个活动过程中都很守纪律,很安静地听讲。得到了张师傅及家人的频频称赞。活动接近尾声,我们与艺人张师傅合影留念,把我们这次有意义的活动定格在那个晴朗的日子。

美好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我们五班的孩子们手里捧着买来的泥塑玩具,带着满足的心情,载着沉甸甸的收获,一起走上了回家的路途。

回眸自己开发校本课程的足迹,我一路坎坷一路欢歌,有了孩子们的快乐陪伴,有了家长们的鼎力相助,有了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我相信,我的校本课程会开发得更加精彩,更加有实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