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安全感总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生安全感问卷调查总结

一、调查目的

调查的目标是全面了解小学生对自身安全性的主观感受。根据感受的倾向性和特征进一步了解、探究、分析不同安全感受的主、客观原因,寻求增加和提高学生安全感的对策和途径。调查的主要内容是小学生的家庭、学校、社会三个环境的安全状况以及学生的个人安全知识技能。提高小学生安全感需要综合各方面的力量,特别是要强化学校和社区的安全管理,创建良好的校风和安全的社区环境。小学生抗非安全因素的能力也需进一步增强。

二、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调查对象:全体学生

对问卷调查的总结分析如下:

小学生安全感的体验主要反映了社会外部环境、学校内部环境、学生所处家庭环境对学生安全需求的影响。我们认为,从调查结果看,小学生安全感方面的问题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

首先,应该分析小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对学生安全感的影响。包括学校周边环境的安全情况居住地周边的环境的影响、社会地区治安状况、社会道德风尚、城市交通状况等等对小学生安全感的影响。其次,应当分析学校内部环境对学生安全感的影响。它包括学校中同学与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学校中违法和违规事件的影响、校内治安状况、学校风气、校内教师、领导对学生的态度以及管理方式。第三,还应当分析学生家庭内部状况对学生安全感的影响。它包括分析父母的婚姻状况对学生安全感的影响、家长对子女的态度、亲情关系、教养方式等方面对学生安全感的影响。最后,还包括分析学生综合的自我感受、安全感体验等。

1.外部社会环境状况对学生安全感的影响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中相当多的学生认为,当前社会上对学生安全感影响较大的因素有社会道德风尚、社会治安状况、社会交通秩序等方面。

学校内部环境因素对学生安全感的影响

学校内部环境对学生安全感体验的影响也是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调查发现,学生觉得在校内有不安全感主要是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一是学校中存在非安全性的非正式群体现象;二是校方未能对学生中存在的各种违法乱纪和越轨行为作出及时有效的处理;三是校风不正,学校中常有以强欺弱的现象。

在本次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在学校里是有安全感的。

.家庭内部因素对学生安全感的影响

家庭内部因素对学生安全的影响主要反映在父母亲之间的婚姻关系、父母亲与子女的亲情关系、家庭的教育教养方式、子女本身学习成绩的好坏等方面。

本次调查结果反映,绝大多数学生自我感觉父母亲喜欢自己。有92.44%的学生认为父亲喜欢自己;有94.49%的学生认为母亲喜欢自己,母亲爱子女的百分率大于父亲爱子女的百分率,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这个数据说明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较好,亲情关系不是影响学生家庭安全感的主要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对学生家庭安全感最有影响的是父母双亲之间的关系和家庭的教育教养方式。数据表明,有54.47%的学生害怕父母离异,有52.28%的学生反映害怕因为学习成绩不好而受到家长的打骂。有9.56%的学生反映,父母亲的惩罚超过学生能够承受的程度。这几个数据说明,家长往往因孩子学习成绩不好而打骂他们。学生也最怕家长惩罚,9.56%的

学生认为在家中受罚过重。另外,有13.12%的学生反映家长因为自己的事情而吵架。11.75%的学生反映,家长会当着别人的面打骂自己。有16.00%的学生反映难于与父母沟通。

五、对调查结果的几点思考

1.小学生是市民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他们未成年,小学生需要有特别的安全保障。有充分而稳定的安全感是小学生心理和生理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也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础条件。一系列与学生安全直接有关的指标都以较大的百分比显示出其安全性和稳定性。在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优先考虑和解决市民,特别是中小学生安全保障的问题,这是社会稳定的基本内容之一。促进社会变革与加强社会控制是统一的任务。长期在不安全环境中生活和成长的学生其成长和发展的消极面是很严重的。

2.社会环境的综合治理应坚持不懈,继续加大力度。从调查显示的情况来看,学校治安环境、学校交通环境、学校文化娱乐环境的整治,打击社区偷盗、自行车撬窃等专项斗争应常抓不懈,打出威风,打出成果,从社会环境方面提高安全系数。这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以做到的。

3.学校环境的改善应突出重点,强化管理。学校应建立安全信箱或安全电话(投诉信箱或电话、心理咨询电话),让受欺侮的学生能及时反映情况。学校对各种投诉应当建立完备的管理制度,快速作出反应切实进行处理。提高这类学生的投诉率是提高安全感的途径之一,也是增强学生对校长和学校的信任感的重要方法。这种信任感对于保障学生安全,防止各类违法犯罪行为至关重要。第二个需要重点整治的问题是加强对学生中非正式群体的监控,特别是带有明显非安全性质的非正式群体的监控,一经发现,立即取缔或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给予分化,促其解体。校园暴力是一个世界性的现象,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学校有其优越的思想政治和学校管理体制,只要我们工作细致,感觉敏锐,深入学生,我们就能及时发现和解决这类问题。在学校中解决这类问题的意义不仅在维持学校秩序,保障学生安全,而且对参加这类团体或群体的学生进行适当的教育和处理能使他们对自身的这类行为倾向或思想观念有个正确的认识,吸取必要的教训,防止他们在踏上社会以后重犯类似的错误。三是需要重点抓好校风班风。良好的校风对学生良好思想和行为的形成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和约束力。同时,强化学校管理,及时处理违法乱纪事件,有利于正气抬头,有利于良好校风的形成,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安全感。四是需要改革学校治安(安全)评估制度。五是需要宣传抗非安全因素的知识,提高学生抗非安全因素的能力。许多非安全因素作为常见的社会现象是无法一时消除的。学校应当通过各种渠道加强管理和教育,从交通法规、治安、法律、防卫、学校制度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经常性的宣传教育,抓住典型事件、典型人物、典型案例,举一反三,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防卫能力。六是重点整治不良读物(包括音像制品)的传播。这种整治除了要正面引导以外,还应与学生家长建立联系,共同监督。对于传播者进行严肃批评教育,并根据情节轻重作出相应处理。对小学生加强在意识形态等方面的控制和疏导、引导、指导,不仅仅是出于安全需要,更重要的是出于建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需要。

4.家庭环境对小学生安全感的影响有几个方面值得我们重视。一是无论在心理上还是在实际生活中,父母离异都会给子女带来不安全感和实际上的不安全。虽然离婚是公民的一项权利,但对于子女来说,特别是对于独生子女来说,这类家庭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当然,夫妻关系如果在实际上已经破裂,那么即使在形式上,在法律上没有解除婚姻关系,对于子女来说,同样具有不安全性。因此,家庭关系、特别是夫妻关系的和谐与稳定,对于子女的安全感至关重要。二是独生子女与父母的沟通出现障碍,这种障碍有扩大的趋势。这不仅反映出社会变迁所引起的代际之间的思想观念的差距,也反映出有相当部分的家长只重视关心子女的学习、生活和其他物质方面问题,而忽视思想、心理、精神方面的问题。不沟通或少沟通引起的障碍或沟壑会增加子女的不安全感。这个问题要双方共同作出努力才能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