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2020中考化学专题练习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含解析)

(精编)2020中考化学专题练习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含解析)
(精编)2020中考化学专题练习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含解析)

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含解析)

一、单选题

1.衣服上沾有少量的油渍可用下列哪种物质除去()

A. 水

B. 食盐

水C . 汽

油D . 泥沙

2.分别将下列物质加入到足量水中,能得到无色、澄清溶液的是()

A. NaCl

B.

CuSO4 C. CaCO3 D. Fe Cl3

3.严冬,我国北方某些城市曾用食盐融雪,这里食盐所起的作用是( )

A. 与坚冰发生化学反应使之融

化 B. 使冰的熔点降低从而促使其融化

C. 主要为了加大摩擦力防止人们滑

倒 D. 起消毒杀菌作用

4.衣服上沾有碘极难洗净.有下表分析,在家庭去碘污渍最好选用()

溶质溶剂

水酒精苯(一种有机物,有毒)汽油

碘难溶可溶易溶易溶

A. 水

B. 苯

C. 汽

D. 碘酒

5.分别将下列物质加入到足量水中,能得到无色、澄清溶液的是

A. NaCl

B.

CuSO4 C. CaCO3 D. Fe Cl3

6.下列有关水的知识,其中正确的是()

A. 水是一种最常见的溶剂,自然界中的水大多数为纯净物

B. 重庆水资源丰富,没有必要节约用水

C. 只有用蒸馏的方法才能降低水的硬度

D. 在水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反应速率往往比较快且充分

7.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 食

盐 B.

糖 C.

精 D.

花生油

8.鱼类腥味产生的原因是由于鱼身上存在有机化学物质甲胺,甲胺易溶于乙醇,因此,煮鱼时加些酒,能使甲胺溶于乙醇并随加热挥发逸出,经过这样烹饪的鱼就不再有腥味。下列过程与上面所述原理相似的是()

A. 用洗涤剂洗

B. 用白醋除去水垢

C. 用纯碱除去衣服上的油

污 D.

用酒精将试管壁上的碘洗掉

9.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A. 生理盐

水 B. 碘酒 C. 牛奶 D. 可乐

10.请用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 安装天燃气报警器要安在灶台的下

方 B. 用酒精洗去圆珠笔油

C. 灯泡中充入稀有气体,可使灯泡经久耐用

D. 厨房中的一些铝制品无需防锈

11.碘单质有毒,它在下列三种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如表所示:

溶质碘

溶剂水酒精苯(有毒)

溶解性微溶可溶易溶

由表中提供的信息判断,实验室里除去试管内的碘最好选用()

. 酒

精 C.

苯 D. 加热使之升华

12.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不科学的是()

A. 用钢丝球洗刷铝制炊

B. 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C. 油锅着火用锅盖盖

D. 用热水洗去附着在烧杯底部的硝酸钾

13.下列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

A. 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

B. 用等质量、

等质量分数的双氧水制取氧气

C. 向一定质量的大理石(杂质不参加反应)中滴加稀盐酸

D. 某温度,向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

入硝酸钾晶体

14.溶解适量的固体碘制成消毒液,应该使用()

A. 蒸馏

水 B. 酒

精 C. 汽

油 D. 生理盐水

15.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食品是()

A. 淀

粉B . 辣

. 香

油D . 蔗糖

16.下列各组物质能够得到溶液的是()

A. 碳酸钙和水

B. 高锰酸钾和汽

油 C. 碘和

水 D. 二氧化碳和水

17.鱼类腥味产生的原因是由于鱼身上存在有机化学物质甲胺。甲胺易溶于乙醇,因此,煮鱼时加些酒,能使甲胺溶于乙醇并随加热后挥发逸去,经过这样烹饪的鱼就不再有腥味了。下列过程与上面所述原理不相似的是()

A. 用洗洁精洗

B. 用水除去衣服上的汗渍

C. 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

污 D.

用酒精将试管壁上的碘洗掉

18.生活中的下列事件,利用了溶解原理的是()

A. 将硬水变为软

B. 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C. 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

污 D.

海水晒盐

19.下列关于溶液颜色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 氯化亚铁溶液是黄色

B. 高锰酸钾溶液是紫红色的

C. 硫酸铜溶液是蓝色

D. 葡萄糖水是无色的

20.在室温下,将下列物质各1g分别放入20g水中,现象最相似的是

A. 蔗糖、NaCl

B. 植物油、蔗

糖 C. CaCO3、

CuSO4 D. KMnO4、NaCl

21.探究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四组实验,胶头滴管盛装的是液体,烧瓶中盛装的是气体、固体或液体,当胶头滴管滴几滴液体后,能观察到气球变大的实验组合是:()

A. A

B. B

C. C

D. D

22.溶解适量固体碘制成消毒液,应该使用()

A. 蒸馏水

B. 医用酒精

C. 汽

油 D. 生理盐水.二、解答题

23.从微观角度说明为什么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比较快?并举例说明这一道理在实验室或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4.乙醇俗名叫酒精,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有特殊气味的透明液体,为了探究“乙醇能否溶于水”的问题,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操作步骤]①在盛有2mL水的试管中滴入2~3滴红墨水,振荡.然后加入2mL乙醇,不要振荡,发现乙醇与水分层;②振荡试管,观察现象:③问题讨论

(1)在水中滴入红墨水的目的是什么?

(2)在操作步骤①中,为了确保乙醇与水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实验操作时应注意什么?(3)要证明乙醇能溶于水,还应进行操作步骤③.请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

25.厨房有两瓶白色固体分别为食盐和蔗糖,请你选择合适的方法加以区分.

三、实验探究题

26.某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序号甲乙丙

实验

a、c为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

b、d为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

(1)甲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

(2)乙实验,若电解18g 水,则试管2内得到的气体质量为________g 。

(3)丙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

四、综合题

27.小华在实验室帮老师整理药品时,发现一瓶失去标签的白色固体,老师告知是NaOH、CuSO4、NaCl、CaCO3中的一种.小华思考片刻后,认为取少量白色固体放入水中就能确定其成分,她的理由是:

(1)若不溶于水,则是________ .

(2)若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则是________ .

(3)若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则是________ .

(4)若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则是________ .

28.根据图片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a图中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b图中用洗涤剂去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具有________的功能.

29.小明陪妈妈到医院输液,不小心将护士手中的盘子打翻,碘酒洒在了小明的白衬衣上,白衬衣上立即出现了一大块紫黑色的痕迹.为找到去掉白衬衣上的痕迹的最好方法,小明与几位同学进行了探究,提出了以下几个方案并进行实验:①用水洗;②用无水酒精洗;③用汽油洗;④用四氯化碳洗;⑤用肥皂水洗;⑥用淀粉液洗.请你与小明一起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留在白衬衣上的紫黑色物质是什么?

(2)衣服上能留下痕迹的原因是________ .

(3)如果用白布条进行实验,为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你认为该实验中需控制哪些实验条件?

(4)为了去掉白衬衣上的痕迹,小明和几位同学用白布条下按图所示方法进行了实验,结果是⑤、⑥几乎完全褪色;②略带颜色;③、④略为变浅;①几乎不

变.

由此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________ .(答出一点即可)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衣服上沾有少量的油渍可用下列哪种物质除去()

A. 水

B. 食盐

水C . 汽

油D . 泥沙

【答案】C

【考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

【解析】【解答】解:A、油渍都溶于水,用水不能将衣服上沾有少量的油渍除去,故选项错误. B、油渍都能与食盐水反应,用食盐水不能将衣服上沾有少量的油渍除去,故选项错误.

C、汽油能溶解油渍,利用的是溶解原理,可将衣服上沾有少量的油渍除去,故选项正确.

D、油渍不与泥沙反应,用泥沙不能将衣服上沾有少量的油渍除去,故选项错误.

故选C.

【分析】根据洗涤油渍的原理进行分析,洗涤的原理主要有三种:利用溶解原理,利用乳化作用,利用物质与油污等发生化学反应,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2.分别将下列物质加入到足量水中,能得到无色、澄清溶液的是()

A. NaCl

B.

CuSO4 C. CaCO3 D. Fe Cl3

【答案】A

【考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

【解析】【解答】解: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液体;

碳酸钙不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

氯化铁溶液是黄色的溶液;

氯化钠溶液是无色的.

故选A

【分析】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就是溶液.

3.严冬,我国北方某些城市曾用食盐融雪,这里食盐所起的作用是( )

A. 与坚冰发生化学反应使之融

化 B. 使冰的熔点降低从而促使其融化

C. 主要为了加大摩擦力防止人们滑

倒 D. 起消毒杀菌作用

【答案】B

【考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

【解析】【解答】在其它条件相同时,积雪上洒盐水是掺有杂质,积雪的熔点降低,即熔点低于当地温度,使雪熔化,交通方便.故选B.

【分析】影响晶体熔点高低的因素:物质的种类、压力的大小、是否有杂质.种类不同,熔点一般不同;压力越大,熔点降低;当有杂质掺入时熔点降低.

4.衣服上沾有碘极难洗净.有下表分析,在家庭去碘污渍最好选用()

溶质溶剂

水酒精苯(一种有机物,有毒)汽油

碘难溶可溶易溶易溶

A. 水

B. 苯

C. 汽

D. 碘酒

【答案】C

【考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

【解析】【解答】解:A、碘不溶于水,不能用水清洗来清除碘,故A错误;

B、碘能溶解于苯但苯有毒故不能用;故B错;

C、碘易溶于汽油,可用汽油除去玷污;故对;

D、碘可溶于酒精但碘酒中本来就溶解了较多的碘,因此不能用碘酒清除碘;故错.

故选C

【分析】根据碘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和各溶剂的性质来判断.

5.分别将下列物质加入到足量水中,能得到无色、澄清溶液的是

A. NaCl

B.

CuSO4 C. CaCO3 D. Fe Cl3

【答案】A

【考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

【解析】【解答】完成此题,大家首先要了解几点常识: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碳酸钙不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氯化铁溶液是黄色的;氯化钠溶液是无色的.所以选A

【分析】本题要了解物质的溶解性和几种特殊溶液的颜色

6.下列有关水的知识,其中正确的是()

A. 水是一种最常见的溶剂,自然界中的水大多数为纯净物

B. 重庆水资源丰富,没有必要节约用水

C. 只有用蒸馏的方法才能降低水的硬度

D. 在水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反应速率往往比较快且充分

【答案】D

【考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

【解析】【解答】A、水是一种最常见的溶剂,自然界中的水都是混合物,所以A不正确;B、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但大部分是咸水,不能直接被人类利用,淡水资源较为匮乏,所以B不正确误;C、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所以C不正确.D、在溶液中物质的分子或离子接触更充分,反应速率会更快,所以D正确.所以答案为:D

【分析】本题考查对水的有关认识.地球上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有限,我们应该节约用水.

7.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 食

盐 B.

糖 C.

精 D.

花生油

【答案】D

【考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

【解析】【解答】A、食盐溶于水中,食盐中的钠离子和氯离子会均匀的分散在水中,形成氯化钠溶液,所以A不正确;B、蔗糖溶于水中,蔗糖分子会均匀的分散到水中,形成蔗糖溶液,所以C不正确;

C、酒精能与水互溶,酒精分子会均匀的分散到水中,形成酒精溶液,所以C不正确;

D、花生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不属于溶液,所以D正确.

所以选D.

【分析】了解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8.鱼类腥味产生的原因是由于鱼身上存在有机化学物质甲胺,甲胺易溶于乙醇,因此,煮鱼时加些酒,能使甲胺溶于乙醇并随加热挥发逸出,经过这样烹饪的鱼就不再有腥味。下列过程与上面所述原理相似的是()

A. 用洗涤剂洗

B. 用白醋除去水垢

C. 用纯碱除去衣服上的油

污 D.

用酒精将试管壁上的碘洗掉

【答案】D

【考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

【解析】【解答】甲胺易溶于乙醇,属于相似相溶原理。A、用洗涤剂洗碗,属于乳化作用;

B、用白醋除去水垢,白醋与水垢反应生成可溶性物质,属于化学反应原理;

C、用纯碱除去衣服上的油污,属于乳化作用;

D、用酒精将试管壁上的碘洗掉,属于相似相溶原理。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根据题意可知该原理为溶解原理,而洗涤剂清洗油污是乳化原理,白醋洗水垢是化学反应分析。

9.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A. 生理盐

水 B. 碘酒 C. 牛奶 D. 可乐

【答案】C

【考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

【解析】【解答】A、生理盐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错误;A不符合题意;

B、碘酒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错误;B不符合题意;

C、牛奶不均一、不稳定,属于乳浊液,正确;C符合题意;

D、可乐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错误;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溶液的特征是:均一性——指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度和性质都相同。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温度、压强不改变,溶剂不蒸发)时,溶质、溶剂不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

10.请用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 安装天燃气报警器要安在灶台的下

方 B. 用酒精洗去圆珠笔油

C. 灯泡中充入稀有气体,可使灯泡经久耐用

D. 厨房中的一些铝制品无需防锈

【答案】A

【考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

【解析】A、天然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泄漏后向上扩散,天燃气报警器要安在灶台的上方,所以错误.

B、酒精是优良的有机溶剂,圆珠笔油易溶于酒精,所以正确.

C、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极不活泼,能作保护气,故灯泡中充入稀有气体,可使灯泡经久耐用,所以正确.

D、铝在常温下易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摸,能阻止内部进一步被氧化,耐腐蚀,所以正确.

故选A.

11.碘单质有毒,它在下列三种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如表所示:

溶质碘

溶剂水酒精苯(有毒)

溶解性微溶可溶易溶

由表中提供的信息判断,实验室里除去试管内的碘最好选用()

A. 水B . 酒

精 C.

苯 D. 加热使之升华

【答案】B

【考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

【解析】【解答】A、碘微溶于水,不能用水清洗来清除碘,故选项错误;

B、碘可溶于酒精,能用于清洗碘;

C、碘易溶于苯,但是苯有毒,不能用于除去试管内的碘,故选项错误;

D、碘单质有毒,不能用加热使之升华的方法除去,故选项错误;

故实验室里除去试管内的碘最好选用酒精.

故选:B.

【分析】根据题意,结合碘在三种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结合碘单质有毒、苯(有毒),进行分析判断.

12.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不科学的是()

A. 用钢丝球洗刷铝制炊

B. 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C. 油锅着火用锅盖盖

D. 用热水洗去附着在烧杯底部的硝酸钾

【答案】A

【考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

【解析】【解答】A、铝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起到保护作用,用钢丝球在洗去铝锅内脏物的同时,也会刷去表面的氧化铝薄膜,A符合题意;

B、油污可以溶解于汽油,可以汽油溶解衣服上的油污达到除去的目的,B不符合题意;

C、油锅着火用锅盖盖,能隔绝空气而灭火,C不符合题意;

D、用热水洗去附着在烧杯底部的硝酸钾,是硝酸钾溶解在水中,形成了溶液,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解原理、金属的化学性质、灭火原理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A、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铝在空气中能生成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汽油能溶解油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硝酸钾易溶于水,且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进行分析判断.

13.下列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

A. 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

B. 用等质量、

等质量分数的双氧水制取氧气

C. 向一定质量的大理石(杂质不参加反应)中滴加稀盐酸

D. 某温度,向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

入硝酸钾晶体

【答案】C

【考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

【解析】【解答】A、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随着时间的增加,反应后的产物有二氧化锰和锰酸钾,剩余固体的质量不会为零,A不符合题意;

B、用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双氧水制取氧气,生成氧气的质量与有无催化剂没有关系,故B错误;

C、向一定质量的大理石(杂质不参加反应)中滴加稀盐酸,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随着稀盐酸的质量增加而增加,当大理石反应完全后,二氧化碳的质量不再增加,C符合题意;

D、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同种物质。某温度,向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加人的硝酸钾晶体不能再溶解,D不符合题。

故答案为:C。

【分析】A,反应前是高锰酸钾的质量,反应后有质量损失,但还剩,锰酸钾和二氧化锰

B、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改变产量

C、稀盐酸和碳酸钙制二氧化碳,完全反应后气体质量就不在增加

D、饱和的溶液中继续加入同种溶质,不会在溶解的

14.溶解适量的固体碘制成消毒液,应该使用()

A. 蒸馏

水 B. 酒

精 C. 汽

油 D. 生理

盐水

【答案】B

【考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

【解析】【解答】解:A、蒸馏水是纯水不具有杀菌消毒作用; B、点易溶于酒精,且酒精具有杀菌消毒作用,所以说该答案正确;

C、汽油虽然能溶解碘但是用作消毒不合适,不符合题意;

D、生理盐水不能很好的溶解碘,不适合溶解适量的固体碘制成消毒液.

故选B.

【分析】根据碘不易溶于水而易溶于酒精,还要考虑所用溶剂是否具有消毒作用来回答本题.

15.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食品是()

A. 淀

粉B . 辣

酱C . 香

油D . 蔗糖

【答案】D

【考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

【解析】【解答】A、淀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不属于溶液,错误;A不符合题意;

B、辣酱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不属于溶液,错误;B不符合题意;

C、香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不属于溶液,错误;C不符合题意;

D、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正确。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分析】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溶液由两部分组成——溶剂和溶质。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

16.下列各组物质能够得到溶液的是()

A. 碳酸钙和水

B. 高锰酸钾和汽

油 C. 碘和

水 D. 二氧化碳和水

【答案】D

【考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

【解析】【解答】A、碳酸钙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能和水形成溶液,错误;A不符合题意;

B、高锰酸钾不溶于汽油,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错误;B不符合题意;

C、碘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能和水形成溶液,错误;C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正确。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

17.鱼类腥味产生的原因是由于鱼身上存在有机化学物质甲胺。甲胺易溶于乙醇,因此,煮鱼时加些酒,能使甲胺溶于乙醇并随加热后挥发逸去,经过这样烹饪的鱼就不再有腥味了。下列过程与上面所述原理不相似的是()

A. 用洗洁精洗

B. 用水除去衣服上的汗渍

C. 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

污 D.

用酒精将试管壁上的碘洗掉

【答案】A

【考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

【解析】

【分析】根据“甲胺易溶于乙醇”可判定是利用“溶解”而除去

A、洗涤剂不能使油污溶解但能起到乳化作用从而去污;

B、汗迹能溶于水;

C、汽油是优良的有机溶剂,油污易溶于汽油;

D、碘能溶于酒精;

【解答】A、洗涤剂不能使油污溶解但能起到乳化作用从而去污与上述原理不相似;

B、汗渍能溶于水,与上述原理相似;

C、汽油是优良的有机溶剂,油污易溶于汽油,与上述原理相似;

D、碘能溶于酒精,与上述原理相似;

故选A

【点评】此题是对去除原理的探讨,通过类比的方式可加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是中考热点之一,在学习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领会知识,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18.生活中的下列事件,利用了溶解原理的是()

A. 将硬水变为软

B. 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C. 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

污 D.

海水晒盐

【答案】C

【考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

【解析】【解答】A、将硬水变为软水是加热煮沸,A不符合题意;

B、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B不符合题意;

C、用汽油清洗油渍,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油污来达到目的,利用的是溶解原理,C符合题意;

D、海水晒盐,是蒸发结晶,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将硬水变为软水是加热煮沸;

B、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

C、用汽油清洗油渍利用的是溶解原理;

D、海水晒盐是利用水分的蒸发.

19.下列关于溶液颜色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 氯化亚铁溶液是黄色

B. 高锰酸钾溶液是紫红色的

C. 硫酸铜溶液是蓝色

D. 葡萄糖水是无色的

【答案】A

【考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

【解析】【解答】解: A、氯化亚铁溶于水得到的是浅绿色溶液,故A错;

B、高锰酸钾溶于水得到的是紫红色溶液,故B对;

C、硫酸铜本身是白色固体,但是溶于水后显示蓝色,故C对;

D、葡萄糖的水溶液是无色的,故D对.

故选A.

【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及溶于水后所显现的颜色来判断.

20.在室温下,将下列物质各1g分别放入20g水中,现象最相似的是

A. 蔗糖、NaCl

B. 植物油、蔗

糖 C. CaCO3、

CuSO4 D. KMnO4、NaCl

【答案】A

【考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

【解析】【解答】A、蔗糖和氯化钠都是易溶于水的白色固体,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现象相似;所以A正确.B、植物油不溶于水,分散在水中会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乳浊液,蔗糖易溶于水,现象不同;所以B不正确.C、碳酸钙不溶于水,硫酸铜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现象不同;所以C不正确.D、高锰酸钾溶于水后形成紫红色溶液,而氯化钠溶液是无色.所以D不正确.所以选A.【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集几种常见物质的溶解性和溶液的颜色,比

较简单。

21.探究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四组实验,胶头滴管盛装的是液体,烧瓶中盛装的是气体、固体或液体,当胶头滴管滴几滴液体后,能观察到气球变大的实验组合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考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

【解析】【解答A、氢氧化钙和氨气不反应,压强不变,气球无明显变化;A不符合题意;

B、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烧瓶中的压强变大,气球变小;B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气体减少,压强变小,气体变大;C符合题意;

D、浓硫酸稀释放出大量的热,故烧瓶中的温度升高,压强变大,气球变小。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要使气球变大,那么烧瓶中的压强要变小。要使烧瓶中的压强变小,方法有:使烧瓶中的温度降低,瓶中空气遇冷体积收缩或烧瓶中的气体被吸收,体积减少。

22.溶解适量固体碘制成消毒液,应该使用()

A. 蒸馏水

B. 医

用酒精 C. 汽

油 D. 生理盐水.【答案】B

【考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

【解析】【解答】A、碘不溶于水,蒸馏水不能配制碘溶液;所以说该答案不正确;B、碘易溶于酒精,且酒精具有杀菌消毒作用,所以该答案可以;C、汽油能溶解碘,但是汽油易燃,对人体有害,用作消毒不合适,所以说该答案不正确;D、生理盐水不能溶解碘,不适合溶解适量的固体碘制成消毒液.所以说该答案不正确;所以选B.

【分析】知道碘酒中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碘易溶于酒精不溶于水。

二、解答题

23.从微观角度说明为什么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比较快?并举例说明这一道理在实验室或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解:溶质溶解实质上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扩散到水中,均一地分散到水分子中间,由于分子或离子均匀分散到溶液中,因此化学反应时,两种物质分子接触比较充分,因此反

应比较快.如泡沬灭火剂中用酸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

【考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

【解析】【分析】溶液中的溶质往往是以离子的状态均匀存在于溶剂中,在溶液中反应时离子相互接触的很充分,反应速度就变快.

24.乙醇俗名叫酒精,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有特殊气味的透明液体,为了探究“乙醇能否溶于水”的问题,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操作步骤]①在盛有2mL水的试管中滴入2~3滴红墨水,振荡.然后加入2mL乙醇,不要振荡,发现乙醇与水分层;②振荡试管,观察现象:③问题讨论

(1)在水中滴入红墨水的目的是什么?

(2)在操作步骤①中,为了确保乙醇与水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实验操作时应注意什么?(3)要证明乙醇能溶于水,还应进行操作步骤③.请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

【答案】(1)为了便于观察乙醇与水是否有分层

(2)应该用胶头滴管将乙醇轻轻滴入水中,防止有震荡而直接混合

(3)震荡试管后静置一会儿,发现上面无色液体变红,分层现象消失.

【考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

【解析】【解答】(1)直接将酒精溶解在水中没有明显的现象,因为两者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滴入红墨水震荡后,液体呈红色,而乙醇是无色的液体.所以答案为:是为了便于观察乙醇与水是否有分层;(2)为了确保乙醇与水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加入乙醇时一定不要震荡.所以答案为:应该用胶头滴管将乙醇轻轻滴入水中,防止有震荡而直接混合;(3)乙醇在红色水的上面,要想证明乙醇溶于水,需要震荡.所以答案为:震荡试管后静置一会儿,发现上面无色液体变红,分层现象消失.

【分析】此题要了解课本实验操作的步骤和原理,了解操作的目的和意思。

25.厨房有两瓶白色固体分别为食盐和蔗糖,请你选择合适的方法加以区分.

【答案】方法一:各取少量固体品尝,甜的为蔗糖,咸的为食盐;方法二:各取少量固体分别溶于水,测其导电性,导电的为食盐,不导电的为蔗糖.

【考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

【解析】【解答】方法一:各取少量固体品尝,甜的为蔗糖,咸的为食盐;方法二:各取少量固体分别溶于水,测其导电性,导电的为食盐,不导电的为蔗糖.

【分析】可从食盐与糖形成的溶液后的性质解决,糖水甜,盐水咸,溶液的导电性也不同.三、实验探究题

26.某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序号甲乙丙

实验

a、c为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

b、d为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

(1)甲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

(2)乙实验,若电解18g 水,则试管2内得到的气体质量为________g 。

(3)丙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

【答案】(1)比较高锰酸钾在水和汽油中的溶解情况

(2)16

(3)a、c不变色,d比b先变红

【考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

【解析】【解答】(1)甲实验是对比实验,目的是比较高锰酸钾在水和汽油中的溶解情况。(2)乙实验中,试管2内得到的气体是氧气,设电解18g 水生成氧气的质量是x。

2H2O

2H2↑+O2↑

36 32

18g x

= ,解得x=16g (3).二氧化碳不能使干燥的石蕊试纸变红,二氧化碳可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生成的碳酸能使石蕊试纸变红,所以二氧化碳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丙实验中,a、c不变色,d比b先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

【分析】根据溶解性的影响因素分析;根据水的质量代入方程式计算氧气质量分析;根据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分析。

四、综合题

27.小华在实验室帮老师整理药品时,发现一瓶失去标签的白色固体,老师告知是NaOH、CuSO4、NaCl、CaCO3中的一种.小华思考片刻后,认为取少量白色固体放入水中就能确定其成分,她的理由是:

(1)若不溶于水,则是________ .

(2)若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则是________ .

(3)若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则是________ .

(4)若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则是________ .

【答案】(1)CaCO3

(2)CuSO4

(3)NaOH

(4)NaCl

【考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

【解析】【解答】(1)四种物质中只有碳酸钙不溶于水;(2)四种物质中只有硫酸铜溶于水溶液呈蓝色,其它溶液均为无色;(3)四种物质中只有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4)四种物质中溶于水温度不变的白色故团体只是氯化钠;【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物质溶于水的一些现象.

28.根据图片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a图中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b图中用洗涤剂去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具有________的功能.

【答案】(1)C6H12O6;

(2)乳化.

【考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

【解析】【解答】(1)葡萄糖注射溶液中溶质是葡萄糖,化学式为C6H12O6;(2)洗涤剂清除油污的方法是洗涤剂具有乳化的功能,所以用洗涤剂去除油污.【分析】此题考查乳化作用,要注意掌握生活中常见的乳化剂,并注意乳化与溶解之间的区别.

29.小明陪妈妈到医院输液,不小心将护士手中的盘子打翻,碘酒洒在了小明的白衬衣上,白衬衣上立即出现了一大块紫黑色的痕迹.为找到去掉白衬衣上的痕迹的最好方法,小明与几位同学进行了探究,提出了以下几个方案并进行实验:①用水洗;②用无水酒精洗;③用汽油洗;④用四氯化碳洗;⑤用肥皂水洗;⑥用淀粉液洗.请你与小明一起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留在白衬衣上的紫黑色物质是什么?

(2)衣服上能留下痕迹的原因是________ .

(3)如果用白布条进行实验,为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你认为该实验中需控制哪些实验条件?

(4)为了去掉白衬衣上的痕迹,小明和几位同学用白布条下按图所示方法进行了实验,结果是⑤、⑥几乎完全褪色;②略带颜色;③、④略为变浅;①几乎不

变.

由此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________ .(答出一点即可)

【答案】(1)碘

(2)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子间有间隙

(3)白布条与白衬衣上的布料一样;几个实验中白布条的大小一样;所浸碘的量一样;试

管中的液体用量一样;所处的环境(周围温度)一样;观察时间一样等

(4)小明的衣服用肥皂水或用淀粉液洗效果都很好;碘几乎不溶于水

【考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

【解析】【解答】(1)由于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沾在衣服上的碘酒,其中的溶剂酒精具有挥发性,会不断的挥发掉,所以残留在衣服上紫黑色固体物质是碘单质;(2)碘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并且衣料之间存在着空隙,碘分子不断的运动到衣料的间隙中,所以能够留下痕迹;(3)控制变量法就是要控制其他的变量一致,只让一个变量发生改变,所以应该准备与白衬衫相同白布条,且控制相同的条件,例如时间、碘的量、温度等;(4)根据题目的图像信息可以知道⑤⑥全部消失,说明碘能够溶于肥皂水和淀粉溶液,②中的颜色较浅说明碘在酒精中的溶解较多,③、④略为变浅,说明碘在汽油和四氯化碳中溶解较少,①几乎不变说明碘不溶于水,所以答案为:(1)碘(2)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子间有间隙(3)白布条与白衬衣上的布料一样;几个实验中白布条的大小一样;所浸碘的量一样;试管中的液体用量一样;所处的环境(周围温度)一样;观察时间一样等(4)小明的衣服用肥皂水或用淀粉液洗效果都很好;碘几乎不溶于水,但能溶于酒精

【分析】此题主要了解碘酒的成分,以及根据碘在几种物质的溶解能力的不同进行解答。

初三化学:溶解度知识点归纳

初三化学:溶解度知识点归纳 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1)定义: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叫溶解性.溶解性的大小与溶质和溶剂 的性质有关.根据物质在20℃时溶解度的大小不同,把物质的溶解性通常用易溶、可溶、 微溶、难溶等概念粗略地来描述. (2)固体的溶解度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 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在理解固体的溶解度概念时,要抓住五个要点: ①“在一定温度下”:因为每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有一个对应的定值,但这定值是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所以给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时,必须指出在什么温度下的溶解度才有意义. ②“在100g溶剂里”:溶剂质量有规定的值,统一为100g,但并不是100g溶液,在 未指明溶剂时,一般是指水. ③“饱和状态”:所谓饱和状态,可以理解为,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溶质的溶解达到了最大值. ④“所溶解的质量”:表明溶解度是有单位的,这个单位既不是度数(°),也不是质量分数(%),而是质量单位“g”. ⑤“在这种溶剂里”:就是说必须指明在哪种溶剂里,不能泛泛地谈溶剂.因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溶剂里的溶解度是不相同的. (3)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 ①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同一温度下溶质、溶剂不同,溶解度不同.

②温度的高低也是影响溶解度大小的一个重要因素.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不同而不同.大多数固态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少数物质(如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也有极少数物质(如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4)固体物质溶解度的计算 a根据:温度一定时,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与饱和溶液质量成正比.

2019中考化学专题练习 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

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含解析) 一、单选题 1.衣服上沾有少量的油渍可用下列哪种物质除去() A. 水 B. 食盐 水C . 汽 油D . 泥沙 2.分别将下列物质加入到足量水中,能得到无色、澄清溶液的是() A. NaCl B. CuSO4 C. CaCO3 D. Fe Cl3 3.严冬,我国北方某些城市曾用食盐融雪,这里食盐所起的作用是( ) A. 与坚冰发生化学反应使之融 化 B. 使冰的熔点降低从而促使其融化 C. 主要为了加大摩擦力防止人们滑 倒 D. 起消毒杀菌作用 4.衣服上沾有碘极难洗净.有下表分析,在家庭去碘污渍最好选用() 溶质溶剂 水酒精苯(一种有机物,有毒)汽油 碘难溶可溶易溶易溶

A. 水 B. 苯 C. 汽 油 D. 碘酒 5.分别将下列物质加入到足量水中,能得到无色、澄清溶液的是 A. NaCl B. CuSO4 C. CaCO3 D. Fe Cl3 6.下列有关水的知识,其中正确的是() A. 水是一种最常见的溶剂,自然界中的水大多数为纯净物 B. 重庆水资源丰富,没有必要节约用水 C. 只有用蒸馏的方法才能降低水的硬度 D. 在水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反应速率往往比较快且充分 7.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 食 盐 B. 蔗 糖 C. 酒 精 D. 花生油 8.鱼类腥味产生的原因是由于鱼身上存在有机化学物质甲胺,甲胺易溶于乙醇,因此,煮鱼时加些酒,能使甲胺溶于乙醇并随加热挥发逸出,经过这样烹饪的鱼就不再有腥味。下列过程与上面所述原理相似的是() A. 用洗涤剂洗 碗 B. 用白醋除去水垢 C. 用纯碱除去衣服上的油 污 D. 用酒精将试管壁上的碘洗掉 9.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A. 生理盐 水 B. 碘酒 C. 牛奶 D. 可乐 10.请用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下册第6单元《溶解现象》测试题(含答案)

第6单元《溶解现象》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足量水中,充分搅拌,能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A.氯化铁B.氢氧化镁C.汽油D.硝酸铵 2.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根据溶液具有均一性的特点来推理,蔗糖溶液应该是 A.无色透明B.上层溶液与下层溶液一样甜 C.混合物D.水分、温度不变时,蔗糖与水不分离3.溶液的配制,最常用的溶剂是 A.矿泉水 B.芝麻油 C.酒精 D.蒸馏水 4.下面是某同学的“错题集”中部分内容,其中无需加以改正的是 ( ) A.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一定会发生燃烧B.二氧化碳灭火只利用其化学性质C.洗洁精除去油污属于溶解现象D.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 5.如图是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NaCl的溶解度大于KNO3的溶解度 B.t1℃时,100g KNO3的饱和溶液中含有20g KNO3 C.当KNO3溶液中含有少量NaCl时,可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D.t2℃时,NaCl饱和溶液与饱和KN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 6.20℃时,将一定量的氯化钠饱和溶液蒸发掉10g水后,析出3.6g晶体。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蒸发掉10g水后的氯化钠溶液浓度变大 B.析出晶体后的氯化钠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C.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D.该氯化钠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6% 7.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B .降温时饱和溶液可能无晶体析出 C .温度升高,某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少 D .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8.硝酸钾固体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50g 。做法错误的是( ) A .称量:用电子天平称量硝酸钾5g B .量取:用量筒量取蒸馏水45mL C .溶解:将硝酸钾倒入烧杯中溶解 D .转移:将配好的溶液转移至广口瓶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洗涤剂去油污属于乳化现象 B .自来水经过明矾沉降可得到蒸馏水 C .硝酸铵固体溶于水会出现放热现象 D .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会出现吸热现象 10.如图所示,向小试管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某物质后,右侧U 形管中的液面未发生明显变化,该物质是( ) A .氢氧化钠固体 B .冰块 C .硝酸铵晶体 D .蔗糖晶体 11.下图为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 .t 1℃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t 2℃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甲=乙 C .t 1℃时,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相等。 D .当乙中混有少量甲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乙 12.如图为硫酸钠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六章溶解现象知识要点

化学复习:知识要点(第六章) 溶解现象 1.溶液的特征: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悬浊液、乳浊液不均一、不稳定,但都 属于混合物。 溶液大多数为无色,但如:含Cu2+,蓝色、含Fe3+,黄色、含Fe2+,浅绿色。 常见溶液:食盐水、石灰水、稀盐酸等。悬浊液:石灰浆、钡餐、面粉或粉笔灰放入水中、泥浆水等。乳浊液:牛奶、油水混合物等。 2.乳化现象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工业上污水的处理,农业上配制农药,生活 中洗洁精能去油污。 3.注意:汽油洗去油污属于溶解现象;NaOH、纯碱等洗去油污属于化学反应。 4.物质溶于水形成溶液时,通常伴随热量变化。 溶于水吸热的物质有:硝酸铵 溶于水放热的物质有:生石灰、浓硫酸、氢氧化钠 一般可用搅拌、振荡、研碎、加热等方法加快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5.水溶液的性质:(1)使稀溶液沸点上升。应用:高山上煮鸡蛋 (2)使稀溶液凝固点降低。应用:汽车水箱中加防冻液 (3)具有导电性。一般溶液会导电,但酒精溶液、蔗糖水不 导电。应用:电解水

7. 配制一定浓度的食盐水,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所用仪器:托盘天平(含砝码)、量筒、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药匙。 用浓硫酸配制一定浓度的稀硫酸,步骤:计算、量取、溶解。 所用仪器:量筒、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 8. 量筒的正确读法: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仰视读数:测量值 < 实际值 俯视读数:测量值 > 实际值 (仰多俯少) 9.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1)溶质性质(如:油和食盐在水中溶解性不同) (2)溶剂性质(如:食盐在水中和在油中溶解性不同) (3)温度(如:KNO 3在0℃和100℃时溶解性不同) ※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外界因素:温度。 如:温度升高,KNO 3溶解度变大 影响气体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外界因素:温度、压强。 如:温度升高,CO 2在水中溶解度变小;压强变大,CO 2在水中溶解度变大。 10. 饱和溶液: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不饱和溶液: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还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一般方法:该温度下,向溶液中加入同种溶质,发现 不能溶解,说明原溶液饱和。 注:一定温度下,饱和食盐水不能再溶解NaCl ,但还能溶解少量其他溶质如 KNO 3。 11. KNO 33不饱和溶液 12. 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同一温度下,同一溶剂中,饱和溶液是浓度最大的溶液。

四年级科学第二单元 《溶解》作业

第二单元溶解 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一、判断题 1、在过滤时,漏斗中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2、盐、砂糖、沙子都能溶于水。() 3、可以通过过滤的方法重新获得溶解在水中的食盐。() 4、任何物质都能在水中溶解。() 二、选择题 1、在过滤面粉与水的混合液体过程中,()的方法是错误的。 A、为了过滤更多的液体,漏斗里的液体要超过滤纸的边缘 B、往漏斗里倒液体的时候,我们应该用玻璃棒引流 C、在过滤过程中,漏斗下端的管口要尽量靠近烧杯的内壁 2、下列哪一种物体不会溶解于水()。A、食盐B、奶糖C、薯片 3、下列哪种物质放入水中一段时间后,能用过滤的方法将其过滤出来的是()。 A、蔗糖 B、味精 C、面粉 4、将食盐放入水中,下面观察到的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水会慢慢变咸 B、食盐颗粒逐渐变小 C、食盐颗粒会立即消失 三、填空题 1、过滤时,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碰到)烧杯的内壁,漏斗里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2、溶解是指物质在水中化成肉眼看不见的(颗粒),(均匀)的分布在水中,不能用(过滤)或(沉淀)的方法分离 2、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沙不能溶解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在水中有沙颗粒沉淀 B、沙能被过滤出来 C、沙均匀地分布在水中 2、高锰酸钾刚刚放入水中,()的地方高锰酸钾最多。A、透明B、深紫色C 淡紫色 3、把少量的()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经过一段时间后我们还能看的颗粒。 A、沙 B、食盐 C、高锰酸钾 4、白糖溶解于水后,下列描述是正确的()。 A、能被过滤出来 B、不会在水底沉淀 C、在水中分布是不均匀的 6、一杯蔗糖水,被吸管插到不同的深处,分别吸一口,你的感觉会是()。 A、下部的较甜 B、各处一样甜C上部的较甜 6、将高锰酸钾放入水中,下列现象最能证明高锰酸钾溶解的是()。 A、液体变红C、高锰酸钾逐渐消失 B、高锰酸钾颗粒逐渐消失,并且静止后也不出现沉淀 二、判断题 1、利用高锰酸钾,我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到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2、一杯盐水的各部分味道都是一样的。()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章 溶解现象 物质的溶解

九年级化学第六章溶解现象 第1节物质的溶解 一、选择题 1.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 A.葡萄糖注射液B.冰水混合物C.泥水D.牛奶2.(2007·福建厦门)下列物质与水混合,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食盐B.植物油C.二氧化碳D.酒精3.(2009·江西南昌)名称中有“水”字的物质可能是溶液,下列有“水”字的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 A.硬水B.油水C.泥水D.蒸馏水 4.某物质溶解在水中,形成的溶液与水相比较,一定不会改变的是( ) A.沸点B.导电性C.颜色D.水分子的构成5.(2008·甘肃兰州)根据你所做过的家庭小实验.如果把家庭中的①面粉、②白糖、③植物油、④纯碱、⑤白酒、⑥牛奶分别加入适量的水中充分搅拌,能够得到溶液的是 ( ) A.①③⑥B.②④⑤C.②④⑤⑥D.全部6.(2008·江苏南通)把少量物质分别加入到另一物质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 ) A.碘加入汽油中B.面粉加入水中C.高锰酸钾加入汽油中D.植物油加入水中7.以下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B.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 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纯净物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8.以下属于乳化现象的是( ) A.用洗涤剂清洗油污B.将冰块放入啤酒中 C.将泥土放入清水中D.自制冰激凌时使用稳定剂使各种成分均匀分散9.(2009·湖北襄樊)下列清洗方法中,利用乳化作用的是( ) A.用自来水洗手B.用汽油清洗油污 C.用洗涤剂清洗油腻的餐具D.用盐酸洗涤水垢10.(2009·江苏苏州)日常生活中除去油污的方法很多,下列现象不属于 ...乳化的是( ) A.修车工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B.洗发精洗去头发上的油脂 C.洗面奶洗去皮肤上的油脂D.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11.2008年春节前,我市普降大雪,为确保道路的畅通,有关部门向公路上的积雪撒盐以使冰雪很快融化.其原因是( ) A.盐水的凝固点较低B.盐水的沸点较高 C.盐水的凝固点较高D.盐与雪发生反应 12.市场上有一种俗称“摇摇冰”的罐装饮料,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装入一种固体物质和水,饮用前摇动使它们混合,罐内饮料温度就会降低.这种固体物质可能是( ) A.生石灰B.烧碱C.食盐D.硝酸铵

溶解现象及其解释

溶解现象及其解释 溶解本来表示固体或气体物质与液体物质相混合,同时以分子状态均匀分散的一种过程。事实上在多数情况下是描述液体状态的一些物质之间的混合,金与铜、铜与镍等许多金属以原子状态相混合的所谓合金也应看成是一种溶解现象。所以严格地说,只要是两种以上的物质相混合组成一个相的过程就可以称为溶解,生成的相称为溶液。一般在一个相中应呈均匀状态,其构成成分的物质可以以分子状态或原子状态相互混合。 溶解过程比较复杂,有的物质在溶剂中可以以任何比例进行溶解,有的部分溶解,有的则不溶。这些现象是怎样发生的,其影响的因素很多,一般认为与溶解过程有关的因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⑴相同分子或原子间的引力与不同分子或原子间的引力的相互关系(主要是范德华引力); ⑵分子的极性引起的分子缔合程度; ⑶分子复合物的生成; ⑷溶剂化作用; ⑸溶剂、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⑹溶解活性基团的种类和数目。 化学组成类似的物质相互容易溶解,极性溶剂容易溶解极性物质,非极性溶剂容易溶解非极性物质。例如,水、甲醇和乙醇彼此之间可以互溶;苯、甲苯和乙醚之间也容易互溶,但水与苯,甲醇与苯则不能自由混溶。而且在水或甲醇中易溶的物质难溶于苯或乙醚;反之在苯或乙醚中易溶的却难溶于水或甲醇。这些现象可以用分子的极性或者分子缔合程度大小进行判断。纤维素衍生物易溶于酮、有机酸、酯、醚类等溶剂,这是由于分子中的活性基团与这类溶剂中氧原子相互作用的结果。有的纤维素衍生物在纯溶剂中不溶,但可溶于混合溶剂。例如硝化纤维素能溶于醇、醚混合溶剂;三乙酸纤维素溶于二氯乙烷、甲醇混合溶剂。这可能是由于在溶剂之间,溶质与溶剂之间生成分子复合物,或者发生溶剂化作用的结果。总之,溶解过程能够发生,其物质分子间的内聚力应低于物质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的吸引力才有可能实现。

中考化学总复习溶液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基础知识讲解含解析

溶液、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基础) 【考纲要求】 1.掌握溶液、溶质、溶剂、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等概念。 2.掌握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了解溶解过程中的放热和吸热现象。 3.掌握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知识网络】 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组成:溶质和溶剂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固体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KNO3 溶解度变化规律: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 溶解度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C a(O H)2常用溶解度曲线表示 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压强增大而增大 溶液 溶质的质量分数=×100% 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定义:固体溶质从饱和溶液中析出的过程 方蒸发溶剂,适于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的物质 结晶法冷却热的饱和溶液,适于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大的物质 放热,如:NaOH 浓H2SO4 溶解现象吸热,如NH4NO3 变化不明显,如NaCl 乳化现象:洗洁精洗衣物和餐具上油污是发生了乳化现象 【考点梳理】 考点一、溶液、溶解现象、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溶液 (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组成:溶质和溶剂。 (3)特征: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均一性指溶液各部分密度、浓度、性质都相同。 稳定性指外界条件不改变,溶液久置不出现沉淀,不分层。 2.溶解现象 (1)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1溶剂的温度:温度越高,溶解越快。 ○2固体溶质的颗粒大小:颗粒越小,溶解越快。 ○3搅拌加速溶解。 (2)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物质溶解时,往往会引起温度的改变。溶解的过程发生两个变化: ○1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的过程,要吸收热量;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6章《溶解现象》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6章《溶解现象》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第6章《溶解现象》单元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时,甲溶液中溶质质量一定小于乙溶液 B.20℃时,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乙溶液 C.20℃时,100 g水中加入20 g甲得到不饱和溶液 D.50℃时,甲的饱和溶液质量分数大于乙的饱和溶液质量分数 2.70℃时的m g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在恒温下蒸发水分至有较多的晶体析出,然后冷却至30℃并保持温度不变.能正确表示此过程中溶质质量分数(x%)与时间(t)的关系的示意图是() 3.现在实验室只有37%的浓盐酸,要配制148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稀盐酸,需蒸馏水的质量为() A.20g B.25g C.140.6g D.128g 4.下列对如图所示A、B、C三种物质溶解度曲线的分析,其中不正确的是() A.50℃时,A物质的溶解度最大 B.升温可使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C.20℃时,B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D.50℃时,把90gA物质放入100g水中能得到190g溶液 1 / 15

5.化学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定量研究,下列有关定量实验的误差分析中,不正确的是()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红磷质量的多少不影响实验结果 B.粗盐提纯实验中,若过滤过程中液体外溅会导致测得的氯化钠纯度偏低 C.红磷燃烧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红磷质量的多少不影响实验结果 D.配制10%的氯化钠溶液时,若烧杯内有水会导致所配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 6.下列有关溶液性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液不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B.煮沸的咸汤比煮沸的水温度高,这是因为稀溶液的凝固点比水低 C.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后,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小 D.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小 7.一定温度下,向图I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如图Ⅱ所示,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下列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A.所得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溶质的溶解度变大 C.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增加 D.溶质的质量一点变大 8.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 ..的是() A.20℃,100 g水中能溶解36 gNaCl,所以20℃时NaCl的溶解度是36 g B.将NaCl饱和溶液蒸发一定量水后,冷却到原温度,此时溶液的质量分数不变 C.氢氧化钙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后一定有晶体析出 D.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都是稀溶液 9.厨房中的下列物质与水充分混合后,不能 ..形成溶液的是() A.花生油 B.白糖 C.纯碱 D.食盐 10.下列调味品加入足量水后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蔗糖 B.食盐 C.高锰酸钾 D.面粉 11.下列条件下的氯化氢气体的溶液即为盐酸,其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A.20℃的饱和溶液 B.20℃的不饱和溶液 C.80℃的饱和溶液 D.80℃的不饱和溶液 12.小明同学在复习阶段在笔记本上对化学知识进行了归纳整理:①用pH试纸测得某地下水的pH为5.2②粗盐提纯时需把蒸发皿中的水蒸干才能停止加热③用汽油洗去衣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名师教案及反思 教科版

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教材分析: 《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溶解”的第三课,经过前两课的学习,同学已经了解了固体在水中的溶解。这一课是让学生观察几种液体能否溶解在水中。第一部分引导学生观察胶水和洗发液溶解的过程。它们在水中是漂浮还是下沉?它们在水中是怎样扩散的?同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扩散过程进行比较。它们溶解后胶水和洗发液可以形成稳定的水溶液。 本课选用了一些学生非常熟悉的几种液体让学生观察、比较它们在水里的溶解情况,发现有些液体可溶于水,而有些液体不溶于水。 科学概念:一些液体能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溶解于水,另一些液体则不能。了解液体之间的溶解或不溶解现象。 教学准备 容器架、盛水试管、滴管、玻璃杯、小匙、筷子、胶水、洗发液、醋、碘酒、酱油、食用油、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同学们,炎热的夏天你们最喜欢喝什么?(饮料)老师现在就来制作一杯饮料。老师出示果珍,把果珍放入水中,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果珍会怎样? 提问:果珍在水里怎么了?(溶解了)回亿固体物质是怎样溶解在水中的?这些固体物质均匀地分布在水里,形成透明、稳定的溶液。 2、引出课题。那么,液体是否能像食盐和高锰酸钾那样溶解在水中呢? 3、学生讨论回忆已有经验。 二、观察和描述胶水和洗发液的溶解过程 提问:那么液体之间是怎样溶解的呢? 1、出示胶水和洗发液,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胶水和洗发液在水中的现象。大家猜猜看,如果把它们分别倒入水中会出现什么现象? 2、学生小组讨论,猜测结果。 3、让我们一起做个实验看看胶水和洗发液是怎么在水中溶解的吧!老师做演示实验。 (1)取一小匙胶水或洗发液倒入盛水的玻璃杯。 (2)观察是怎样进入水中的。(漂浮?下沉?) (3)观察在水中是怎么扩散的。(轻轻搅拌一下怎么样?充分搅拌后怎么样?) (4)注意从杯子的侧面观察会更清楚。 (5)做好观察记录。 4、描述实验过程 (1)我们观察到胶水的溶解过程是,一小匙胶水倒入水中,像一条透明的线缓缓地沉入杯底,并蜷缩在杯底,起先不扩散,轻轻搅拌一下,一条条透明的丝分散到水中。充分搅拌后,透明的丝不见了,均匀、稳定地分布在水中,形成透明的溶液。 (2)洗发液倒入水中,沉入水底,聚在水底,不扩散,搅拌洗发液,洗发液小 片的向水中扩散,一些浮到水面,充分搅拌,洗发液像云雾在水中翻滚,均 匀地分布在水中,慢慢地形生成稳定的溶液。 5、通过实验并和与食盐和高锰酸钾的溶解相比,胶水或洗发液的溶解有什么特点?下沉在杯底,充分搅拌,慢慢地扩散,均匀稳定地分布在水中。得出结论胶水和洗发液能溶于水。

全国中考化学化学溶解度的综合中考真题汇总及答案解析

全国中考化学化学溶解度的综合中考真题汇总及答案解析 一、初中化学溶解度 1.在不同温度下,将一定量的NaCl和KNO3分别加入100 g水中,实验情况记录于下表中,有关结论正确的是( ) A.KNO3的溶解能力一定大于NaCl B.40 ℃时NaCl的溶解度一定大于KNO3的溶解度 C.将实验3所得溶液分别降温至20 ℃后,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NaCl < KNO3 D.将实验2所得溶液分别升温至80 ℃后,溶液的浓度:NaCl > KNO3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表中数据可知,20℃时,在100 g水中,最多溶解36gNaCl,最多溶解31.6gKNO3,即此温度下,NaCl的溶解度是36g,KNO3的溶解度是31.6g,此温度下KNO3的溶解能力较小,选项A错误; B、由表中数据可知,40℃时,在100 g水中,加入36gNaCl全部溶解,加入31.6gKNO3全部溶解,但由于不能确定是否饱和,故无法判断40℃时NaCl与KNO3的溶解度的大小,选项B错误; C、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将实验3所得溶液分别降温至20℃后,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NaCl36g>KNO331.6g,选项C错误; D、将实验2所得溶液分别升温至80℃后,溶解均为不饱和溶液,但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仍等于实验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40℃时,在100 g水中,加入36gNaCl全部溶解,加入31.6gKNO3全部溶解,可知溶液的浓度是NaCl>KNO3,选项D正确。故选D。 2.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B.t2℃时,甲的溶解度为50 C.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D.t1℃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的质量相等 【答案】B 【解析】 【详解】 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t2℃时,甲的溶解度为50g,题中未加单位,故B错误,符合题意; C、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所以甲、乙两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的质量相等,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KNO3和NaNO3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NO3的溶解度大于NaNO3的溶解度 B.t1℃时,在50g水里加入5gKNO3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1:6 C.从硝酸钾溶液中获得硝酸钾晶体时,必须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D.分别将t1℃时KNO3、NaNO3饱和溶液加热至t2℃时,KNO3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NaNO3溶液 【答案】D 【解析】 【详解】 A. 没有指明温度范围,KNO3的溶解度大于NaNO3的溶解度,说法错误; B. t1℃时,硝酸钾的溶剂给杜是20g,在50g水里加入5gKNO3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5g:50g=1:10,故错误; C. 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从硝酸钾溶液中获得硝酸钾晶体时,采用降温结晶的方

第六章 溶解现象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第六章溶解现象单元测试卷 相对原子质量:H-1 S-32 O-16 Zn-65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3分,计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以下饮料和食品中,属于溶液的是 A.豆浆 B.牛奶 C.矿泉水 D.果酱 2.下列因素:①水的温度②固体物质的种类③水的质量④固体物质的颗粒大小,其中不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度的有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3.打开汽水瓶盖时会冒出大量气泡,喝下去后常常会打嗝,这一现象说明二氧化碳的溶解度 A.随着压强的增大、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随着压强的减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C.随着压强的减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D.随着压强的增大、温度的降低而增大4.将浓度为38%、密度为1.19g/cm3的浓盐酸稀释成10%稀盐酸,需用到 A.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量筒 B.量筒、漏斗、烧杯.胶头滴管 C.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D.量筒、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5.要使50℃的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措施错误的是A.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B.倒出少量的溶液 C.降低溶液温度到室温D.恒温蒸发部分水分 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所以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B.用适量的水区分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 C.用洗涤剂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能将油污溶解,形成溶液 D.析出晶体后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7.如图所示,向小试管中分别加入下列一定量的物质;右侧U型管中的液面未发生明显变化。该物质应是 A.硝酸铵固体 B.氢氧化钠固体 C.食盐固体 D.氧化钙固体 8.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现有t1℃ 时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将其都升温至t2℃时,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c溶液中有晶体析出 B. a、b溶液均为不饱和溶液 C. 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 D. a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

小学四年级科学 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初步感知和认识溶解现象可以发生在多种状态的物质之间(液体和固体,液体和液体,液体和气体);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观察、交流中,将看到的新的“溶解”现象与已知的作比较,在这个过程中产生探究更多溶解现象的欲望。 【教学重点】根据溶解的主要特征区分其他更多的容易溶解与不容易溶解的现象 【教学方法】 实验法 【教学难点】观察和感知水中溶解有空气 【教学准备】 小组观察实验用:玻璃杯、滴管、酒精、食用油、其他一些非水液体;雪碧(汽水)、注射器、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火柴等。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引入 ·教师准备一杯水和一袋咖啡。学生观察咖啡放入水中搅拌之后的现象。·咖啡在水里怎么啦?你观察到的什么现象说明咖啡在水利溶解了?·我们已经知道食盐、砂糖、肥皂、咖啡等固体物质在水中能被溶解。那么其他的液体、气体能不能溶解在水中呢?

2.观察液体之间的溶解与不溶解 ·在水里滴几滴酒精,观察酒精是否在水中溶解? ·在酒精里滴几滴水,观察水是否在酒精中溶解? ·在水里滴几滴食用油,观察油是否在水中溶解? ·在食用油中滴几滴水,观察水是否在油中溶解? ·问:酒精和水相互溶解吗?食用油和水相互溶解吗? ·运用同样的方法,观察更多的液体与液体之间的溶解解现象。 ·问:哪些液体能相互溶解,哪些不能容易相互溶解? 3.观察溶解在液体中的气体 (1)观察溶解在雪碧(汽水)里的二氧化碳 ·打开雪碧(汽水)瓶盖,观察液体里逸出的气泡。这就是溶解在饮料中的气体。 ·用注射器吸三分之一的液体,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然后慢慢地往外拉(往里推)注射器的活塞,观察注射器里的气体和液体的变化。 ·怎样解释注射器里气体和液体的变化? (2)观察溶解在水中的空气 ·这杯水里有空气吗?你是怎样想的?(生活经验的提取) ·用试管装1/3的清水,在酒精灯上稍微加热。观察试管壁上是否有小气泡出现。 ·怎样解释这种现象? 4、课后继续观察还有哪些物体也能互相溶解。

初中化学中溶解度的计算

初中化学中溶解度的计算 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所溶解物质的质量是一定的,反之,任意量的饱和溶液里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或溶质质量与溶液的质量比是一定的,如果把一定温度下溶剂的量规定为100g,此时所溶解溶质形成饱和溶液时的质量称为溶解度。由此可得以下关系: 溶解度————100g溶剂————100+溶解度 (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 (饱和溶液质量) 可得出以下正比例关系: 式中W溶质、W溶剂、W饱和溶液分别表示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和溶液的质量,S表示某温度时该溶质的溶解度。 在以上的比例式中,100是常量,其它3个量中只要知道其中2个量就可求出另外一个量。由此,不仅明确了溶解度的解题的基本思路就是比例关系,从而避免质量混淆的现象,而且也使学生明确溶解度计算的一题多种解法,并从中找出最佳解法。 一、已知一定温度下某物质饱和溶液里的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求溶解度 例1 在一定温度下,ng某物质恰好溶于一定量的水中形成mg饱和溶液,求该物质在此温度下的溶解度。解;由题意可知,W溶液=W溶质+W溶剂,因此mg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水的质量为:(m-n)g,此题可代入分式(1): 设某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为Sg 也可代入分式(2) 二、已知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求此温度下一定量的饱和溶液中含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例2 已知在20℃时KNO3的溶解度为31.6g。现要在20℃时配制20gKNO3饱和溶液,需KNO3和H2O各几克? 解:设配制20℃20g硝酸钾饱和溶液需硝酸钾的质量为xg。 此题若代入公式(1),列式为: 若代入公式(2),列式为:

需水的质量为20-4.8=15.2g 答:配制20℃时20gKNO3的饱和溶液需KNO34.8g和水15.2g。 三、已知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求一定量溶质配制成饱和溶液时,所需溶剂的质量 例3 已知氯化钠在20℃的溶解度是36g,在20℃时要把40g氯化钠配制成饱和溶液,需要水多少克?解:从题意可知,在20℃时36g氯化钠溶于l00g水中恰好配制成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设20℃时40g氯化钠配制成氯化钠饱和溶液需要水为xg 答:在20℃时,40g氯化钠配制成饱和溶液需要水111g。 四、计算不饱和溶液恒温变成饱和溶溶需要蒸发溶剂或加入溶质的质量 例4 已知硝酸钾在20℃的溶解度为31.6g,现有150g20%的硝酸钾溶液,欲想使其恰好饱和,应加入几克硝酸钾或蒸发几克水? 解:先计算150g20%的KNO3溶液里含KNO3的量为150×20%=30g,含水为150-30=120g,则欲使之饱和,所要加进溶质或蒸发溶剂后的量之比与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之比相等进行列式。 设要使20℃150克20%KNO3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需加入x克KNO3或蒸发yg水,依题意列式: 答:要使20℃150g20%的KNO3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需加入KNO37.92g,或蒸发25.1g水。 五、计算温度升高时变成饱和溶液需加入溶质或蒸发溶剂的质量 例5 将20℃时263.2g硝酸钾饱和溶液温度升至60℃需加入几克硝酸钾或蒸发几克水才能变为饱和溶液?(20℃硝酸钾溶解度为31.6g,60℃为110g) 设将20℃时263.2gKNO3饱和溶液升至60℃时需加入xgKNO3或蒸发yg水后才能变成饱和溶液。 先计算20℃此饱和溶液中含溶质和溶剂的量,设含溶质为ag

沪教版九年级(下)《第6单元 溶解现象》单元测试卷(C)

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6单元溶解现象》单元测试卷(C)一、我来选择:(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共30分) 1.(3分)下列组成为无色溶液的是() A.白酒B.牛奶C.碘酒D.蒸馏水 2.(3分)夏日里想随时喝到凉爽的饮料,可以自制化学“冰箱”,即把一种化学试剂放入一定量的水中,就可以形成一种低温小环境.这种试剂可以是下列物质中的()A.食盐B.蔗糖C.硝酸铵D.氢氧化钠 3.(3分)打开汽水瓶盖时会冒出大量气泡,喝下去后常常会打嗝,这一现象说明二氧化碳的溶解度() A.随着压强的增大、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B.随着压强的增大、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C.随着压强的减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D.随着压强的减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4.(3分)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氯化钠不饱和溶液中不断加氯化钠固体,并搅拌。在此过程中,加入氯化钠的质量(n)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m)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A.B. C.D. 5.(3分)如图所示,在盛冷水烧杯中放入甲、乙两支试管(试管中都有未溶解的该溶液的溶质),若使甲试管中晶体减少,乙试管中晶体增加,需向烧杯中加入的物质是()

A.氯化钠B.氢氧化钠C.冰块D.硝酸钾 6.(3分)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A.玻璃棒B.烧杯C.天平D.量筒 7.(3分)在25℃时,向100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10g水,不发生变化的是()A.溶液的质量B.溶质的质量分数 C.溶剂的质量D.溶质的质量 8.(3分)现有a、b两种物质在室温下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后,a溶液有晶体析出,而b 溶液还可以再溶解b晶体。则能正确表示a、b两种物质溶解度曲线的是() A.B. C.D. 9.(3分)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改变物质溶解性的方法有许多,以下方法中不能达到改变溶解性目的是() A.改变溶剂的温度B.利用非水溶剂 C.利用乳化剂D.增加溶剂量 10.(3分)将100克10%的食盐水变为5%的食盐水,可采用的方法是()A.降温B.加50克水C.加90克水D.加100克水二.我来填空:(共60分) 11.(6分)医疗用的碘酒,其中是溶质,是溶剂,碘酒是.12.(4分)在①食盐、②花生油、③面粉、④蔗糖这4种物质中,与水混合能形成乳浊液的是(用序号填写);混合后该种物质与水能采用过滤的方法分离的是.

初三化学溶解度曲线题型

溶解度/g t/℃ 21O m 3 m 4 m 1 m 2 B c a b A 溶解度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 1: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 2:温度 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硝酸钾。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氯化钠。 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氢氧化钙。 结晶的两种方法:蒸发溶剂、降低温度 饱和和不饱和之间的相互转化: 1、 溶解度曲线点 ①曲线上的点:表示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如:下图中a 表示A 物质在t 1℃时溶解 度为m 1g 。 曲线上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存在不能继续溶解的溶质。如:图中b 表示在t 1℃时,A 的饱和溶液中有(m 2-m 1)g 未溶解的溶质。 曲线下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如:图中C 表示在t 1℃时,A 的不饱和溶液中,还需要加入(m 1-m 3)gA 物质才达到饱和。 ②曲线交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相同。如图中d 表示在t 2℃,A 、B 两物质的溶解度都为m 4g 。 2、溶解度曲线线 溶解度/g C B A O

如图中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A曲线为“陡升型”。如KNO3等大多数固体物质: 图中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B曲线为“缓升型”,如NaCl等少数固体物质。 图中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C曲线为“下降型”,如气体及Ca(OH)2等极少数固体物质。 1 如图分别表示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 B.M点处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C.t1℃时,向盛有50 g水的烧杯中加入22 g甲,充分溶解后所得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D.t2℃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甲<乙 2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等于乙的溶解度 B.升高温度可以将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C.20 ℃时,100 g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是30 g D.40 ℃时,分别用100g水配制甲、乙的饱和溶液,所需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 3 右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将甲、乙、丙三种物质t l℃时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正确的是 A.甲>乙>丙 B.甲=乙=丙 C.甲=乙>丙 D.丙>甲=乙 4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四年级科学溶解单元测试题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单元概述:溶解单元从观察食盐在水中的变化开始,引导学生能够进入对溶解现象观察描述的一系列活动中去。通过观察、比 较几种物质在水中的变化,形成关于“溶解”的描述性概 念,并进一步研究学生可能会提出来的一系列问题。 一、单项选择题。 1、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三个部分,()的温度最高,()次之,()的温度最低。 A、焰心 B、内焰 C、中焰 D 、外焰 2、()是一种经过特殊过滤装置,经过多层过滤的饮用水。()一方面过滤掉了水中的各种有害的、有毒物质,但另一方面,也过滤掉了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 3、()一般指的是地下水。地表深层的水流经岩石时,能将岩石中的某些矿物质溶解在水中,这些矿物质有的对人体的新城代谢有促进作用。但是,大多数()中的矿物质含量比较单一。 4、近年来,随着倡导饮水健康,()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中含有多种与生命相关的元素,是人类健康的饮用水。 A、含“气“的矿泉水 B、纯净水 C、矿泉水 D、生态水 二、多项选择题。 1、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等因

素有关。 A、物体颗粒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 B、时间的长短 C、水的温度 D、是否被搅动 三、填空题。 1、()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2、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的过程。 3、()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之外,还能少量地溶解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水中的动物和植物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 4、()是自然界最常见的物质,它覆盖了地球表面的70%以上。 四、判断题。 1、一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一些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 ) 2、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3、一些液体能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溶解于水,另一些液体则不能。( ) 4、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相同。() 5、一些气体也能溶解于水。() 6、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 7、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也可以用燃着的酒精灯对

四年级科学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四年级科学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四年级科学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初步感知和认识溶解现象可以发生在多种状态的物质之间(液体和固体,液体和液体,液体和气体);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观察、交流中,将看到的新的“溶解”现象与已知的作比较,在这个过程中产生探究更多溶解现象的欲望。 【教学重点】根据溶解的主要特征区分其他更多的容易溶解与不容易溶解的现象 【教学方法】 实验法 【教学难点】观察和感知水中溶解有空气 【教学准备】 小组观察实验用:玻璃杯、滴管、酒精、食用油、其他一些非水液体;雪碧(汽水)、注射器、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火柴等。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引入

教师准备一杯水和一袋咖啡。学生观察咖啡放入水 中搅拌之后的现象。 咖啡在水里怎么啦?你观察到的什么现象说明咖啡 在水利溶解了? 我们已经知道食盐、砂糖、肥皂、咖啡等固体物质 在水中能被溶解。那么其他的液体、气体能不能溶解在 水中呢? 2.观察液体之间的溶解与不溶解 在水里滴几滴酒精,观察酒精是否在水中溶解? 在酒精里滴几滴水,观察水是否在酒精中溶解? 在水里滴几滴食用油,观察油是否在水中溶解? 在食用油中滴几滴水,观察水是否在油中溶解? 问:酒精和水相互溶解吗?食用油和水相互溶解吗? 运用同样的方法,观察更多的液体与液体之间的溶 解解现象。 问:哪些液体能相互溶解,哪些不能容易相互溶解? 3.观察溶解在液体中的气体 (1)观察溶解在雪碧(汽水)里的二氧化碳 打开雪碧(汽水)瓶盖,观察液体里逸出的气泡。这就是溶解在饮料中的气体。 用注射器吸三分之一的液体,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然后慢慢地往外拉(往里推)注射器的活塞,观察注射器

初三化学试题第六章溶解现象试题及答案

初三化学试题第六章溶解现象试题及答案 班级学号姓名 一、选择题 1.把下列物质混合,能得到溶液的是() A.冰加到水中 B.植物油加到水中 C.碘加入酒精中 D.面粉加到水中 2.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 B.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C.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 D.溶液都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 3.有一瓶蔗糖溶液,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下部的溶液比上面的甜 B.外界条件不变时,放置一段时间后一定有蔗糖析出 C.上、中、下各部分的密度不同 D.蔗糖分子均一地分散在水中 4.洗涤剂能洗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涤剂() A.可溶解于水 B. 可以溶解油污 C.有乳化功能 D. 可以稀释油污 5.下列物质能导电的是() A.蔗糖溶液 B.食盐溶液 C.酒精溶液 D.硝酸钾晶体 6.市场上有一种罐装饮料,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装入一种固体物质和水,饮用前摇 动罐头使它们混合,罐内饮料的温度就会降低,这种固体物质可能是() A.硝酸铵 B.烧碱 C.食盐 D.熟石灰 7.动物摄取食物养料必须经过消化的主要原因是() A.食物充分发生化学反应 B.食物被消化后变成溶液才便于充分吸收 C.食物分解后,便于吸收 D.食物搅拌均匀后,便于吸收 8.一装有水的烧杯中悬浮着一个塑料小球,现向烧杯中加入少量食盐固体,则小球将 A.上浮 B.下沉 C.不变 D.无法判断 () 二、填空题 1.将少量①味精②酒精③面粉④食用油分别放入水中并搅拌后静置一会儿,会出现沉淀的 是,液体出现分层的是,均一、稳定的是。 溶液是色的,FeCl2溶液是色的,CuSO4溶液是色的,KMnO4溶液是色的,NaCl溶液是色的。 3.大量实验表明,固体物质溶于水,所得溶液的沸点比纯水的,凝固点比纯水 的。这一性质常为人们利用。例如,冬天在汽车的水箱中加入少量乙二醇之类的化合物,以防止水箱中的水;寒冷的冬季,人们常向公路上的积雪撒些盐,使冰雪很快。 4.某些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时能生成自由移动的,所以这些物质的水溶液能够。 5.衣服、餐具上的油污可以用加入洗涤剂的水洗掉,是因为洗涤剂具有的功能,它能 使植物油而不。 6.日常生活中腌制咸蛋时常用大颗粒的粗盐,欲使其快速溶解,经常采用下列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