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因为我们的生活经历和观察是我们的想象力和创作灵感的来源。
生活中的每一个经历都是一个独特的故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写作将这些故事
变成文字,使得它们能够被更广泛地传播和分享。
无论是小说、诗歌、散文,还是新闻报
道和评论,都需要生活中的素材作为基础。
除了个人的经历,观察也是写作的重要来源。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社会现象、人际关系、历史事件等,获取大量的灵感。
用于写作。
生活中的小故事也是写作的重要素材。
例如,朋友间的交流、市场上的小摊贩、路上
的小动物、天空中的云朵等,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灵感点。
从小处着眼,从身边的生活中获
取素材,不但可以使作品更加贴近读者,而且可以激发更多人关注生活的点滴。
尽管生活中不时会发生感人的故事,但写作的过程也充满挑战。
写作者需要把自己的
想法和真实经历转化为文字。
这既考验了作者的语言表达能力,还需要作者在创作时融入
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如果没有一个充实的生活经历,很难产生写作的共鸣,文字也很难打
动读者。
因此,对于任何一个写作者,生活经历是非常重要的。
充实的生活经历可以使作品更
加真实、生动、有力,从而吸引更多人去阅读、思考和感受。
这也是为什么一些著名作家
会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获取灵感,并将这些经历上升为文化经典的原因。
总而言之,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想象和写作都源自于我们的经验和观察。
在我们的日
常生活中,充分感受和体验生活,观察和思考身边的点滴,都可以为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
和灵感。
2023届高考作文模拟导写:作文与阅读、生活、生命

高考作文模拟导写:作文与阅读、生活、生命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位语文界的长者说:“作文与阅读、生活、生命三者息息相关。
阅读是作文的基础,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生命是作文的灵魂。
三者的质量决定着作文的质量。
”请结合你的实践与体悟,选取其中的一个角度确定一个主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角度自选,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词除外);感情真挚;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这则材料属于哲理思辨性材料。
先提出作文与阅读、生活、生命的总的关系;再进一步明确对作文而言,“阅读是基础,生活是源泉,生命是灵魂”的看法;最后再次重申“三者的质量决定着作文的质量”的观点。
要求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实践与体悟”,立足我们的生活、学习经历,贴近现实,有话可说。
写作时,我们要挖掘深刻的现实意义,所谓“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所写文章要对现实有指导作用,是为现实而写的,是为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因而,我们写作时要指出写作的现实意义,所写的文章才会更充实、更深刻。
同时,我们要加强对不同概念之间关系的理解。
针对这次写作,同学们需要围绕“作文”与“阅读、生活、生命”的關系,提出自己明确的观点。
如果能整体理解三者与作文的关系(递进关系)为最佳,即阅读、生活是作文的基础、条件,而生命是作文的灵魂。
范文笔下自成一世界蒙泳茵作文,其文采取之于阅读,其丰富来源于生活;而其深度,是对生命的刻画。
生命为作文注入了灵魂,让笔下自成一世界。
萨特说,生活在没有人去生活之前是没有内容的。
人被自然界的必然性所支配,在追求物质的过程中创造了生活。
生活,或者说物质生活,固然为写作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素材。
但物质生活少了生气,少了灵动,少了对创作来说最为重要的精神意味、意义向往。
堆砌词藻的诗歌空洞乏味,只追求浮华奢靡的《小时代》言之无物。
真正高绝的文章,是来自生活又高于生活的。
《红楼梦》中“白玉为堂金作马”的鲜花着锦是为了繁华崩塌时的悲从中来,《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流水的盛宴反衬了死去时的孤独。
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

一、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真情实感来自于生活,来自于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和独特的个性体验,所以,写作教学必须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介入生活,体验生活,感受和汲取生活中的点滴营养,形成对世间万事万物的喜怒哀乐之情。
要注意启发学生,寻找和体味生活中那些感人的细枝末节,比如父母的一句关怀的花语,老师的一句善意的批评,同学的一个鼓励的眼神,以及一片树叶的翻飞,一朵云彩的游动等等。
对这些乍看起来没有多大意义的生活片段进行观察、体味、联想、想象,从而激起情感的波澜,产生诗意的灵感,久而久之,习惯养成,写作素材就会源源不断,也就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字。
二、写作教学和训练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要激发学生的心田活水。
其实只要是人,就会有实实在在的生活,有生活就一定有对生活的真实感受,甚至有强烈的刻骨铭心的感受。
只是这种感受有时候被我们――老师或同学忽略了。
写作教学中,就应该想办法将这些感受、这种真情实感激发出来,激活起来,在作文中表达出来。
作文正是这种激发和表达的契机。
比如学生对父母的关怀,对亲人的病痛,对亲历的各种生理的、自然的灾害,都一定会有深入的体验和强烈的感受的。
教师应该利用这些,帮助学生挖掘和整理这些真情实感,使它们流露在学生作文的字里行间。
三、写作训练命题要多开放,少限制,给学生更广阔的发挥空间。
韩寒曾深有感触地说过:作文训练的毛病主要出在老师的出题上,意思是说,老师出题往往限制性多而开放性少,而且命题不顾学生的生活实际。
我在这方面也有深切感受,所以我的作文命题多是开放性命题或者学生自命题,或者像“盼雨”、“骂风”、“我的那些丑事儿”、“说句心里话”等等这些或符合地域特色,或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题目。
这类作文,学生相对的有生活感受,有真情实感,写起来容易,也愿意写。
四、真情实感也可以通过阅读来培养。
一是引导学生大量阅读,让学生从阅读中体会真情实感在写作中的重要性,并从与作者的感情交流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生活是我们写作的源泉,因为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许多不同的经历和感受。
这些经历
和感受可以激发我们的创造力,让我们写出有趣、感人、启发性的文章。
当我们面对挑战、困难或者成功时,我们都有机会以不同的方式来表达我们的情感。
我们可以通过写作来记录下这些体验,分享给别人,也可以自我反思,帮助自己更好的成长。
生活中的每一个经历都有它的故事,而这些故事可以是我们的写作灵感。
我们可以写
下自己的旅行日记,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感受,让读者感受到我们的旅行的美好和独特。
我们也可以通过写作来记录下自己的成长历程,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看看自己在成
长过程中所学习到的东西。
这样不仅可以帮助自己更好的成长,还可以给其他人提供经验
和启示。
另外,生活中的小事情也可以成为我们写作的素材。
比如我们的朋友、家人,他们的
行为、言语、思考方式,都可以成为我们的写作灵感,让我们写出感人至深的文章。
我们
也可以关注身边的社会问题,探讨各种有关人类的问题,甚至从中得出自己的思考理解,
这些都是写作的源泉。
总之,生活是我们写作的源泉,它永远为我们提供着无穷的灵感和素材。
我相信,只
要我们愿意去关注、感受、思考,就会有更多有意思的东西写出,为人们带来更多的思考
和启示。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它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故事和情感,为作家们提供了无尽的
灵感和素材。
无论是喜怒哀乐,还是欢乐悲伤,都可以成为作品的灵感来源。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可以被作家们发掘和加以创作,成为文学作品中的精彩篇章。
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都是写作的源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经历各种各样的
情感波动,有时是欢乐的笑声,有时是悲伤的泪水,这些情感都可以被作家们用来塑造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
比如,一个感情故事的起伏,一个人物的成长历程,都可以从生活中的情感中获得灵感,成为作品中的动人情节。
生活中的人物故事,也是写作的源泉。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有自己的经历
和感悟。
作家们可以从身边的人物中获取灵感,创作出丰富多彩的作品。
有时候,一个邻居的故事,一个朋友的经历,都可以成为作品中的灵感火花,为作品增添生动的色彩。
生活中的风景万千,也是写作的源泉。
无论是城市的喧嚣,还是乡村的宁静,
都可以成为作家们创作的素材。
作家们可以从生活中的风景中获取灵感,创作出丰富多彩的作品。
有时候,一次旅行的风景,一处自然的美景,都可以成为作品中的灵感来源,为作品增添生动的气息。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它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故事和情感,为作家们提供了无尽的
灵感和素材。
作家们可以从生活中获取灵感,创作出丰富多彩的作品,为读者带来无尽的阅读乐趣。
让我们珍视生活,从中获取灵感,创作出更多精彩的文学作品。
让生活成为写作的源头活水

让生活成为写作的源头活水生活是一首永远在进行中的诗歌,它是我们写作的源头活水。
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和丰富多彩的经历,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灵感和素材,让我们的文字更加有温度和生命力。
人们对于生活常常存在着两种态度,一种是被生活所迫,认为生活是压力和负担的源头,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写作;另一种是与生活和谐相处,将生活作为创作的源泉,获得灵感和动力。
我们应该选择后者的态度,将生活融入到写作中。
生活中的点滴细节是我们写作的源泉。
每一个细微的感触和观察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
一个日出的美丽景色、一朵绽放的花朵、一只快乐的小鸟,都可以成为我们写作的灵感。
这些美好的瞬间都值得我们用文字来记录和表达,让读者也能感受到这份美丽。
生活中的丰富经历是我们写作的饵料。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成长和经历,这些经历可以成为我们写作的丰富素材。
无论是一次旅行的冒险和启发,还是一段感情的沉浮和思考,都可以成为我们创作的灵感之源。
通过将自己的经验融入到写作中,我们可以让作品更加真实和引人入胜。
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是我们写作的燃料。
生活不仅有甜美的瞬间,也有苦涩的经历。
这些挫折和困难可以成为我们创作的动力和燃料。
通过对于生活中的磨难和折磨的思考和表达,我们可以带给读者更多的共鸣和思考。
写作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自我疗愈,也可以帮助他人找到希望和勇气。
生活是我们创作的源头活水,而写作则是我们对生活的回应和表达。
通过将生活融入到写作中,我们可以创造出更丰富、更真实、更有温度的作品。
让生活成为写作的源泉,我们可以感受到创作带来的乐趣和满足感,同时也可以与读者分享我们对于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是作家们灵感和创作的根基。
无论是小说、诗歌、散文还是其他文学作品,都是从生活中获取灵感和素材,然后通过笔尖的舞动,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理解。
生活是作家们不竭的创作灵感之源。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
每一个瞬间、每一次遭遇、每一个人物都可以成为作品的原型,写作者可以通过对这些素材的加工、提炼和表达,创作出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
身边的人物故事可以成为一部小说的主线,日常的琐事可以成为一篇散文的内容,自然风光可以成为一首诗歌的描写对象。
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成为写作的源泉。
生活引发写作的源泉,还在于生活的变化和多样性。
每一个人的生活都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情感和故事,这些情感和故事也正是作家们取之不竭的灵感来源。
有人的地方就有故事,而这些故事又细微而丰富。
时而是因缘际遇的浪漫,时而是真情实感的温暖,时而是离愁别绪的悲凉。
这些不同色彩的生活片段,都可以成为作家们创作的素材和灵感源泉,由此,使得文学作品更加生动和感人。
生活还在于万千景象的多样性。
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无论是旺盛的生机还是冰冻的孤寂,都成为作家们创作的题材。
比如城市的繁华景象可以成为文学作品的背景,乡村的宁静风光可以成为作品的主题,而荒凉的旷野又可以成为作品的寓意,生活中万千景象的不同面貌,给作家们提供了创作的源泉和灵感。
生活同时还是写作的思想源泉。
人们在面对生活的时候,会产生种种情感和思考,这些情感和思考又会激发作家们的写作灵感。
有的人遇到了困境,会产生坚韧不拔的顽强;有的人经历了挣扎,会表现出不屈不挠的勇气;有的人感受了人生的无常,会体验出人生的淡然。
这些情感与思考都成了作家们创作文学作品的原动力,使得强烈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成为作品的灵魂。
生活的多元化也为写作源泉注入了活力。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生活的多元化表现在不同年代、不同地域、不同文化和不同生活方式之间。
文学作家们可以从这些多元的生活形态中寻找灵感,创作出具有时代特点和文化韵味的作品。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写作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写作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教师应该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指导学生学习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一、在生活中汲取素材一些初中生一写作文就头痛,往往采用流水账式的写作方法。
其实,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所谓“一花一世界”,生活中的点滴,都可以写入作文中。
教师要引导初中生留心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充分积累素材,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感付诸笔端,写出鲜活的作文。
观察生活,不是走马观花,而是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这样,在写作的时候,才能将事物描绘得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
教师要带领学生关注热点时事,或者引领学生探究感兴趣的内容,写一些感悟,这些都是写作的好素材。
要引导初中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将生活感悟与写作有机结合,提高初中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教师要想尽办法让学生从独特的视角去表现生活,发现生活的美,感悟生活的美,创造生活的美,让作文回归生活,在写作中张扬个性。
要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观察的能力,让学生在生活的大课堂中挖掘源头活水,根据生活体验领会知识,写出自己独特的感悟。
教师要拓宽学生的视野,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写作。
二、说真话,诉真情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心声,表达真情实感,因为只有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
要教育学生提高素养,首先成为一个热爱生命、关爱他人、具有真挚感情的鲜活的人。
教师要避免让学生简单地模仿别人的文章,要引导学生叙述真实的生活,抒发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这样写出的作文才能以情动人。
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看朱自清和汪曾祺的散文,给学生举朱自清写的父亲买橘子的例子,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通过对父亲外貌、动作、细节的描写,表现父亲的爱子之情。
要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你的父母对你的爱,哪些细节让你感动?教师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让学生说出自己亲眼看到的、亲身感受到的真情。
三、培养写作的创新意识例如,写关于歌颂亲情的文章,教师可以给学生读两篇写亲情的美文,引导学生一步步领会作者的情感,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多角度细致观察,深入思考,大胆表现,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房县实验中学张明虎
作为一名中学的语文教师,你是否有这样的困惑?每次布置作文题时,班上总有那么一部分学生,不知道写什么,不知道怎样写。
即使写了,也是作文内容枯燥乏味,材料苟同。
不是写学骑自行车,就是写父母亲下雨天送伞;不是写老师冒雨送学生回家,就是写父母深夜送高烧的“我”去诊所;内容假而空,材料陈旧而缺乏新意。
究竟是何原因导致学生不爱写作文,或是写的作文空洞无物、枯燥乏味?原来,学生不知道作文是对人生、自然、社会的表达。
实质上是不知道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
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深入理解大语文观——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外延就有多大。
作文中学会积累生活;学会对生活有独特的感受;学会对生活深深的思考。
要明白: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
每个学生都渴望有一支生花妙笔;很多学生在平时的作文中都追求华丽的语言、高超的技巧。
对此,我不能苟同,我觉得写好作文的关键是如何理解“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
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认真做好以下几点:
一、在学习生活中,学会丰富的生活积累
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文章是客观事物和现实生活的反映。
我们要注重观察、分析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关系。
因为人们只有去认识自然界、掌握生活,并用思
想去钻研其中的各种因果关系的时候,生活才能成为创作的巨大源泉。
只有经过细致观察,透彻了解要写的事物,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真切、生动。
有了这个写作之源,学生作文时都能厚积薄发才能写出自己的感悟,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才能写的真实感人。
有这么一种说法:“天降灾难,成就了一个诗人和一个词人。
诗人是杜甫,词人是李煜。
“杜甫如果不经过安史之成,体会艰难苦难的生活,是写不出耀眼文坛的《三史》、《三别》的深切体会,李煜如果不经历报国之痛,遭受寄人篱下伤痛也无法写出”问君能有几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流水落花春也去,天上人间”这样流传千古的名句。
所以,学生在作文时,仅有华丽的语言,巧妙的构思,冥思苦想,闭门造车是写不出好文章的。
关键是深入生活,了解生活,学会丰富的生活积累,要明白只有生活才是写作的唯一源泉。
二、学会对生活的独特感受
积累了丰富的生活,是否就能写出优秀的文章呢?这个观点是十分幼稚的。
学生仅仅是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观察生活、积累生活是不够的,还应该用心感受生活,对生活形成独特的感受。
扑捉难忘瞬间,写内心珍藏的记忆。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的生活中总遇到一些特殊的场景,哪怕是一瞬间的感受,也会令你终生难忘,要及时扑捉、回味那难忘的瞬间,抒写出珍藏在心中的美好记忆。
发现生活中的美,感悟生活,享受生活七年级上册《紫藤萝瀑布》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作者从山花的不幸和人的不幸,联想到“尘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一深刻感受,增添了文章艺术魅力。
这也就是同样的生活圈子,同
样的生活阅历,为什么不同的人会写出不同的文章的主要原因。
杜甫和李煜取得巨大的文学成就不仅是因为他们有着丰富的生活经历,更主要的是杜甫的那种“悲天悯人的十大情怀”,李煜的那种“国破家亡的切身感受”。
三、感受现实生活,选流露真情的素材
观察生活是写好文章的基础,但文章往往是从感受开始的。
有些人对生活进行了不少的观察,但却写不出好的文章来。
究其原因,主要是作者在对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景等)的观察中,缺乏强烈而深刻的感受。
因此,用心感受生活,是写好作文的另一个关键。
如朱自清的《背影》中车站送别的场面:“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这段文字通过对父亲外貌、动作的描写,表现了父亲的爱子之情。
这种感情,不是别人用语言表达的,而是作者亲眼目睹、亲身感受到的。
因此,“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如果作者不是深深地感受到了父亲对自己的爱,是绝不会因父亲去给自己买几个橘子而流泪的。
学生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有了丰富的生活积累,有了对生活的独特感受,这仅仅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
关键是要有对生活进行深深的思考,才能不断提高思想认识;有了深刻的思想认识,才能透过事物现象看到生活的本质,才能发现人生的真谛。
在此基础上,学生
才会深刻的挖掘写作素材,文章的主题才会更深刻。
《紫藤萝瀑布》一文中,不仅仅是发现了花的不幸,体验到了人的不幸,而且是深刻体验到感受到人类生命的永无止境的,不会因为个体的不幸而停止向前。
从而使文章的主题生动深刻。
这种写作过程,这种对生活深刻的感受,就是写作中由生活到艺术的升华过程。
由此,学生们应该认识到:生活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缺少挖掘。
学生们在平时的作文中,不是因为没有什么材料可写,也不是因为不知道怎样写,而是不能理解认识“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
这就要求我们有一双明察秋毫的火眼,洞幽触微的“慧眼”,关注生活,了解生活。
所以要提高写作水平,就要在提高思想认识上下功夫。
它决定立意的高低,选材的好坏。
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写诗工夫在诗外”,“写文章工夫在文章外”。
因此,解决学生写什么,怎样写的问题,就是要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要明白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
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要有生活积累,独特感受深刻的思想,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是妙笔生花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