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尺计重计算规程
进出口商品重量鉴定规程水尺计重

进出口商品重量鉴定规程水尺计重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了水尺计重的基本要求,船舶吃水及船用物料的测定方法和计算步骤。
本规程适用于大批量(相对于受载船舶之载重量)的散装及其他衡重方法不易确定重量1)的海运货物的重量鉴定。
注:1)凡涉及重量系指法定计量单位质量而言。
2. 术语水尺计重测定承运船舶的吃水及船用物料(包括压载水)。
依据船舶设计部门以完工图制作的、或船舶检验部门审定的船舶的正规图表,计算载运货物重量的鉴定工作。
3. 计重准确度水尺计重过程中,影响其计算准确度的因素很多。
如果船舶制表准确度在1%o,其水尺计重准确度可以在5%0之内。
4. 水尺计重基本要求4.1 船舶的水尺、载重线标记字迹要清晰、正规、分度正确。
4.2 具备本船有效、正规的下列图表:a. 容积图或可供艏艉水尺纵倾校正的有关图表;b. 排水量或载重量表;c. 静水力曲线图表或可供排水量纵倾校正的有关图表;d. 水油舱计量表及水油舱液深纵倾校正表,或可供纵倾校正的有关图表。
4.3不具备有关纵倾校正图表者,吃水差应调整或保持在此期间0.3 m(或1 ft)以内。
4.4备妥、检查下列器具a. 经检定准确度为万分之五的铅锤密度计;b. 容量大于500 mL的港水取样器和玻璃量筒;c. 电子计算器、钢直尺、钢卷尺、干舷尺、直角尺、量水尺、量油尺、以及分规等测算器具。
4.5查明下列实际情况a.各项图表上的计算单位、比例倍数、公英制、海淡水、容量和重量等;b.淡水、压载水、燃油等舱位的分布情况和储存量,以及压载水的密度;c.燃油、淡水的每日消耗量和装卸期间的变化;d. 货舱污水沟(或井)、尾轴隧道和隔离柜等处的污水;e. 铺垫物料和其他货物重量,以及装卸货期间的变动。
5. 测定5.1 船舶吃水5.1.1 用目力观测或测看或实测艏、艉、舯的左右吃水数。
5.1.2船舶无舯水尺标记或不能直接观测舯水尺读数者,可从船舶左右舷甲板线或夏季载重线上缘测至水面的距离,同时核对法定干舷高度。
进出口商品重量鉴定规程 第2部分:水尺计重SNT3023

2
SN/T 3023.2—2021
3.18 基线 baseline 在龙骨上缘与夏季满载水线平行的直线。
3.19 明水 freewater 指从货物中游离出来的或是其他原因导致的存在于承载散装货物货舱之中可观察到的水。
5.1 船舶
5.1.1 船舶基本状况良好并处于完全自由漂浮状态。 5.1.2 船舶的水尺标记、甲板线、载重线标记应清晰、规范。 5.1.3 船舶纵倾不应超过压水舱图表中纵倾修正值的最大范围。 5.1.4 实施水尺计重时,船舶横倾角应不大于0.5°。 5.1.5 观测船舶吃水和测量水、油时,应确认船方已停止调舱、平舱、泵水或加油;船舶缆绳不应系得过 紧 ,也 不 应 使 用 和 移 动 船 舶 吊 杆 。 5.1.6 压载水舱、淡水舱及燃油舱等应保证具备测量条件。 5.1.7 水尺计重时,如船舶货舱不具备测量、修正等条件,则不应装入压载水,已装入的应提前排空。
3.9 干舷 freeboard 船 中 处 自 甲 板 边 缘 的 上 缘 (甲 板 线 上 缘 )向 下 量 至 相 关 载 重 线 上 缘 的 垂 直 距 离 。
3.10 拱、陷 hogging,sagging 拱 是 指 船 体 中 部 上 拱 ,即 舯 平 均 吃 水 小 于 艏 艉 平 均 吃 水 。 陷 是 指 船 体 中 部 下 陷 ,即 舯 平 均 吃 水 大 于 艏 艉 平 均 吃 水 。
3.4 载重量 deadweight 指船舶满载时装载 货 物 及 非 货 物 的 重 量,即 夏 季 载 重 线 处 船 舶 的 排 水 量 (通 常 以 标 准 海 水 密 度
1.025g/cm3 计算)扣除轻船排水量后的重量。 3.5
解读水尺计重标准

水尺计重是应用“阿基米德定律”的典型范例最近,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检验鉴定业务量大幅下降。
这样也好,我能有时间把我上世纪80年代起草,1993-11-4发布,1994-01-01实施的《进出口商品重量鉴定规程水尺计重》进行全面解读。
逐条分析编写思路,结合具体问题,谈谈《规程》的指导意义。
在这里,请大家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当然,所谈及内容均未正式发表,请勿转载或引用。
解读《进出口商品重量鉴定规程水尺计重》共分十个部分,题目分别为:一、水尺计重是应用“阿基米德定律”的典型范例二、具备正规的船舶图表,是水尺计重的必要条件三、水尺计重准确度5‰由“误差分析”推导所得四、船舶水尺标记、图表及测量器具的基本要求五、水尺计重中一些船舶与航运的术语和重要知识六、水尺计重基本计算公式及所包含物理量的定义七、船上技术数据的计算都源于原设计图的坐标系八、根本氏排水量纵倾校正是水尺计重公式的核心九、压载水正确测量、计算是水尺计重最重要环节十、水尺计重是一项综合许多学科内容的科学技术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了水尺计重的基本要求,船舶吃水及船用物料的测定方法和计算步骤。
本规程适用于大批量(相对于受载船舶之载重量)的散装及其他衡重方法不易确定重量1)的海运货物的重量鉴定。
水尺计重方法主要依据“阿基米德定律”,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由日本工程师根本广太郎创立的。
而现在有些培训教材中讲述水尺计重原理的文章,却把船舶当成为一大型“衡器”。
我们知道“阿基米德定律”和“衡器”原理是截然不同的。
“衡器”是计重工具,计重的工具不一定都是“衡器”!《规程》中适用范围所述“大批量”是指相对大的量,比如:5000吨货物,对于载重量是5-6万吨的船来说是小批量;对于载重量为5-6千吨的船来说就是大批量。
以前曾有规定:水尺计重的最少量是——吃水改变量大于一米,且装卸货期间不允许泵压载水。
记得在上世纪90年代,一次出口两万吨散装菜籽粕,要求分7批装船,每批都要做水尺计重。
水尺计重

水尺计重水尺计重是通过对承运船舶的吃水及船用物料(包括压载水等)的测定,根据船舶有关图表,测算船舶之排水量和有关物料重量,以计算载运货物重量的一种方式,而测准水尺是水尺计重中最基本的要求。
目前测量水尺还是以观测为主,但风浪、测量人员的习惯偏向等因素会对观测水尺产生影响。
只有方法科学、遵守契约,才能准确鉴定。
船舶状态不变。
测看水尺时,要停止排放或泵进压载水,停止移动船上的吊杆及停止开关舱盖等。
在实际工作中,船方有时会做出相反的举动,以达到影响水尺变化的目的,而此时观测出的数据并非实际状态的数据,结果也是大相径庭。
遵循读数原则。
一般公制水尺标记的数字字体线条宽度为2厘米,英制为1英寸;公制水尺字体高度、两字之间的垂直距离为10cm,英制为6英寸。
水尺读数公制读到厘米,英制读到0.5英寸。
当水线位于公制数字上时分米数为偶数;位于数字间时分米数为奇数;位于英制数字上时英寸部分为0~6,位于数字间时英寸部分为6~12。
如在水尺标记的数字下缘有横线者,一般以横线的下缘为基准线。
尽量直视水尺。
观测者视线与水面的角度应尽可能减小,并且应与曲线表面尽可能垂直。
从高处往低处看水尺,往往会引起视觉误差。
如在岸边观测船舯低处水尺,由于岸边高于水面,造成观测角度较大,那么应尽可能多角度观测,把误差减小到最小。
平均波峰波谷。
理想状态的船舶吃水是风浪绝对平静的水线值,但观测水尺时往往会受到波浪对观测水尺的干扰。
因此,可首先观察出波峰波谷出现频率较大的区间,分别得出波峰波谷的平均值,然后计算两个平均值之间的中间值即可初步得到某点的水尺值。
观测吃水应在风浪较小的情况下进行,当涌浪超过1米时最好暂停观测。
取平稳水线值。
风浪过后会呈现短暂的平稳,应迅速抓住时机,确定水尺平稳的瞬息面,并与波峰波谷的平均值进行比对,从而得出最终船舶吃水。
由于船舶靠码头内侧波浪相对较小,容易找到平稳水线值,通常先观测内侧,然后根据船上横倾仪了解外档与内档水尺差值情况,这样看波浪较大的外档水尺时心中有数,容易找到外档平稳水线值。
水尺计重操作规程

水尺计重操作规程政策法规加入时间:2011-2-22 10:56:42 来源:访问量:866水尺计重操作规程一、水尺计重服务准备第一条公司业务部门接受客户的申请或委托,向客户或相关方索取有关水尺计重资料,交给现场理货机构。
第二条现场理货机构根据公司业务部门或港方船舶作业计划,编制“理货船舶动态表”,提出水尺计重要求及注意事项,并将有关水尺计重资料和设备交给指派的水尺计重人员。
第三条水尺计重人员接受工作任务后,检查水尺计重设备的有效性和适用性,备齐计重资料和设备,在预定时间内到达作业船舶。
水尺计重人员进入现场,必须统一着装,佩带好安全帽。
第四条登轮后,水尺计重人员应及时与船方取得联系,并做好以下工作:1.检查船舶有关水尺计重图表,确认其规范与否。
不具备有关纵倾校正图表者,应要求船方把吃水差调整或保持在0.3米以内。
2.了解各项图表上的计算单位、比例倍数、公英制、海淡水、容量和重量等,以及装(卸)港有关情况。
3.了解淡水、压载水、燃油等舱位的分布情况和贮存量以及压载水密度。
4.了解船舶近期修船、清淤及污水储存情况。
5.了解燃油、淡水的每日消耗量和装卸期间的变化。
第五条水尺计重服务实施前,要求船方停止开关舱、调吊具、压排水、加油水、上下物料,保持缆绳锚链放松等工作,以确保船舶相对静浮。
二、水尺计重服务实施第六条货物装卸前,水尺计重人员与船方对船舶进行首检,测定船舶吃水、港水密度、淡水和压载水、污水、燃油等相关数据。
数据测定方法1.船舶吃水测定:用目力观测或用量具实测艏、艉、舯的左右吃水数,如船舶无舯水尺标记或不能直接观测舯吃水读数者,可由以下方法确定:舯左(右)吃水等于法定干弦加夏季载重线高度减左(右)舷实测干舷高度,或者舯左(右)吃水等于夏季载重线高度减左(右)舷实测干舷高度。
2.港水密度测定:观测水尺的同时,用港水取样器,从船中舷外吃水深度一半处,取得港水样品,用密度计测定其密度。
3.淡水、压载水测定:用量水尺逐舱测量淡水和压载水的液深、测量管总深度,要注意左右两舱的测量管总深度应基本一致。
水尺计重计算规程

水尺计重操作规程样例时间:2011-04-01 18:17来源:未知作者:李瑞一、水尺计重服务准备第一条公司业务部门接受客户的申请或委托,向客户或相关方索取有关水尺计重资料,交给现场理货机构。
第二条现场理货机构根据公司业务部门或港方船舶作业计划,编制“理货船舶动态表”,提出水尺计重要求及注意事项,并将有关水尺计重资料和设备交给指派的水尺计重人员。
第三条水尺计重人员接受工作任务后,检查水尺计重设备的有效性和适用性,备齐计重资料和设备,在预定时间内到达作业船舶。
水尺计重人员进入现场,必须统一着装,佩带好安全帽。
第四条登轮后,水尺计重人员应及时与船方取得联系,并做好以下工作:1.检查船舶有关水尺计重图表,确认其规范与否。
不具备有关纵倾校正图表者,应要求船方把吃水差调整或保持在0.3米以内。
2.了解各项图表上的计算单位、比例倍数、公英制、海淡水、容量和重量等,以及装(卸)港有关情况。
3.了解淡水、压载水、燃油等舱位的分布情况和贮存量以及压载水密度。
4.了解船舶近期修船、清淤及污水储存情况。
5.了解燃油、淡水的每日消耗量和装卸期间的变化。
第五条水尺计重服务实施前,要求船方停止开关舱、调吊具、压排水、加油水、上下物料,保持缆绳锚链放松等工作,以确保船舶相对静浮。
二、水尺计重服务实施第六条货物装卸前,水尺计重人员与船方对船舶进行首检,测定船舶吃水、港水密度、淡水和压载水、污水、燃油等相关数据。
数据测定方法1.船舶吃水测定:用目力观测或用量具实测艏、艉、舯的左右吃水数,如船舶无舯水尺标记或不能直接观测舯吃水读数者,可由以下方法确定:舯左(右)吃水等于法定干弦加夏季载重线高度减左(右)舷实测干舷高度,或者舯左(右)吃水等于夏季载重线高度减左(右)舷实测干舷高度。
2.港水密度测定:观测水尺的同时,用港水取样器,从船中舷外吃水深度一半处,取得港水样品,用密度计测定其密度。
3.淡水、压载水测定:用量水尺逐舱测量淡水和压载水的液深、测量管总深度,要注意左右两舱的测量管总深度应基本一致。
散装货物水尺计量.ppt

Q = (Δa — Ga ) — (Δf — Gf )
二、水尺计重的步骤与计算方法 1 测定原始数据 (1)精确测定船舶六面吃水 (2)精确测定舷外港水密度; (3)精确测定船舶油水等储备品重量G。
2021/4/28
散装货物水尺计量
2 计算并修正船舶吃水 (1)船舶横倾和纵向扭曲变形修正
2021/4/28
散装货物水尺计量
3)港水密度修正
2
1 1.025
式中: --- 舷外港水密度值(g/cm3)。
4.计算货物重量 装货港: Q = (Δa-Ga)-(Δf-Gf) 卸货港: Q = (Δf-Gf)-(Δa-Ga)
散装货物水尺计量
(3)船舶拱垂变形修正
首尾平均吃水dM1
:dM 1
dF1
d A1 2
首尾平均吃水与船中平均吃水的平均值dM2:
dM 2
dM1 2
d
经拱垂修正后的平均吃水dM3 :
dM 3
dM 2 d 2
dF1 6d d A1 8
2021/4/28
散装货物水尺计量
3.求取船舶排水量 1)由最终吃水dM3查取排水量Δ0 2)船舶排水量纵倾修正
货物积载与系固
——固体散1/4/28
散装货物水尺计量
水尺检量(Draught survey)广泛适用于煤炭、生铁、废钢、 矿石、硫磺、盐、化肥等价值较低的散货计重。
水尺检量工作,在国内由商品检验局承担,国外由公证鉴定 机构承担,检量结束后出具货物计量证明,该证明在国际贸 易中可作为货物重量交接凭证。
船首平均吃水: 船舯平均吃水: 船尾平均吃水:
吃水差:
dF
dF.P
dF.S 2
d
简述水尺计重的流程

简述水尺计重的流程水尺计重的流程可有趣啦,就像一场探秘之旅呢。
一、准备工作。
要进行水尺计重,前期准备可不能马虎。
得先找一个合适的测量地点,这个地点呀,得平静又安全,可不能在那种波涛汹涌的危险区域。
然后呢,测量工具要准备好,像水尺这种必备的东西,得保证它是准确的哦,要是水尺不准,那后面的计算可就全乱套啦。
还有,记录用的本子和笔也要准备好,可别到时候想记录数据了,发现没东西写,那就尴尬死啦。
而且呀,负责测量的人员得是专业的或者经过培训的,不然这活儿可干不好呢。
二、测量吃水深度。
接下来就是测量吃水深度啦。
船在水里可不是平平稳稳的,所以要在船的不同位置测量呢。
一般船头、船尾还有船身中间都得测一测。
测量的时候,得小心地把水尺放到水里,眼睛要瞪得大大的,看清楚水尺和水面接触的刻度。
这个刻度可重要啦,就像密码一样,差一点都不行。
有时候风浪会让水尺晃来晃去的,这时候就更要耐心啦,等水尺稳定了再读数。
而且为了确保准确性,可能还得多测几次,取个平均值呢。
就像我们做数学题的时候,多检查几遍答案才放心嘛。
三、查看船舶常数。
船舶常数也很关键哦。
这个常数是船舶本身的一些固定的数据,比如说船上的一些设备、油漆之类的重量。
得查看船舶的相关资料,把这个常数找出来。
要是这个常数搞错了,那对最后的计重结果影响可大啦。
这就好比我们做菜的时候,盐放多放少都会影响菜的味道,船舶常数的准确性就像盐的量一样重要。
四、计算排水量。
有了吃水深度和船舶常数这些数据,就可以计算排水量啦。
这是个有点复杂的计算过程呢。
要根据船型、吃水深度还有一些特定的公式来算。
就像搭积木一样,每个数据都是一块积木,得按照正确的方式组合起来才能得到正确的排水量。
这个过程需要很细心,要是一个数据用错了,那搭起来的“积木房子”可就歪歪扭扭的啦。
五、确定货物重量。
最后就是确定货物重量啦。
用计算出来的排水量减去船舶自身的重量(包括空船重量和船舶常数),剩下的就是货物的重量啦。
这个结果就像我们努力了很久得到的宝藏一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尺计重操作规程样例时间:2011-04-01 18:17来源:未知作者:李瑞一、水尺计重服务准备第一条公司业务部门接受客户的申请或委托,向客户或相关方索取有关水尺计重资料,交给现场理货机构。
第二条现场理货机构根据公司业务部门或港方船舶作业计划,编制“理货船舶动态表”,提出水尺计重要求及注意事项,并将有关水尺计重资料和设备交给指派的水尺计重人员。
第三条水尺计重人员接受工作任务后,检查水尺计重设备的有效性和适用性,备齐计重资料和设备,在预定时间内到达作业船舶。
水尺计重人员进入现场,必须统一着装,佩带好安全帽。
第四条登轮后,水尺计重人员应及时与船方取得联系,并做好以下工作:1.检查船舶有关水尺计重图表,确认其规范与否。
不具备有关纵倾校正图表者,应要求船方把吃水差调整或保持在0.3米以内。
2.了解各项图表上的计算单位、比例倍数、公英制、海淡水、容量和重量等,以及装(卸)港有关情况。
3.了解淡水、压载水、燃油等舱位的分布情况和贮存量以及压载水密度。
4.了解船舶近期修船、清淤及污水储存情况。
5.了解燃油、淡水的每日消耗量和装卸期间的变化。
第五条水尺计重服务实施前,要求船方停止开关舱、调吊具、压排水、加油水、上下物料,保持缆绳锚链放松等工作,以确保船舶相对静浮。
二、水尺计重服务实施第六条货物装卸前,水尺计重人员与船方对船舶进行首检,测定船舶吃水、港水密度、淡水和压载水、污水、燃油等相关数据。
数据测定方法1.船舶吃水测定:用目力观测或用量具实测艏、艉、舯的左右吃水数,如船舶无舯水尺标记或不能直接观测舯吃水读数者,可由以下方法确定:舯左(右)吃水等于法定干弦加夏季载重线高度减左(右)舷实测干舷高度,或者舯左(右)吃水等于夏季载重线高度减左(右)舷实测干舷高度。
2.港水密度测定:观测水尺的同时,用港水取样器,从船中舷外吃水深度一半处,取得港水样品,用密度计测定其密度。
3.淡水、压载水测定:用量水尺逐舱测量淡水和压载水的液深、测量管总深度,要注意左右两舱的测量管总深度应基本一致。
4.污水测定:货舱污水沟、尾轴隧道和隔离柜等处存有较多污水且在装卸货期间有所变动,可按其实际形状进行测定。
5.燃油测定:用量油尺逐舱测量燃油的油深,每日消耗量在3t以下,亦可由船方自行测定,并提供贮油量。
第七条水尺计重人员根据测定数据和船舶有关水尺计重图表进行必要的计算与校正,或将首检测定数据和船舶有关水尺计重图表数据输入水尺计重软件系统,编制首检水尺计重记录单,取得船方确认。
(一)水尺计算1.计算公式(单位:m或ft):FPS=1/2·(FP+FS)Fps-艏平均吃水;FP-艏左吃水数;FS-艏右吃水数。
APS=1/2·(AP+AS)APS-艉平均吃水;AP-艉左吃水数;AS-艉右吃水数。
T= APS-FPST-艏艉吃水差;MPS=1/2(MP+MS)MPS-舯平均吃水;MP-舯左吃水数;MS-舯右吃水数。
FC=T·dF/(LBP-dF-dA)FC-艏吃水校正值;dF-艏吃水点至艏垂线间距离。
LBP-两垂线间船长。
AC=T·dA/(LBP-dF-dA)AC -艉吃水校正值;dA –艉吃水点至艉垂线间距离。
MC=T·dM/(LBP-dF-dA)MC –舯吃水校正值;dM –舯吃水点至舯垂线间距离。
Fm= FPS+ FCFm –纵倾校正后艏平均吃水。
Am= APS + ACAm–纵倾校正后艉平均吃水。
Mm= MPS + MCMm–纵倾校正后舯平均吃水。
Tc= Am - FmTc–艏艉纵倾校正后吃水差。
MFA=1/2·( Fm + Am)MFA–纵倾校正后艏艉平均吃水。
D/M=1/8·(Fm + Am +6 Mm)D/M–拱陷校正后平均吃水。
2.吃水校正1) 船舶具备艏、艉、舯水尺纵倾校正表,可据以校正,必要时予以核对。
(2) 艏吃水校正值: 艏倾时(+) 艉倾时(-)。
(3) 艉吃水校正值:吃水点在垂线前,艉倾时(+)艏倾时(-);吃水点在垂线后,艉倾时(-)艏倾时(+)。
3.船图上标明吃水点至垂线间距离,可查取数据,根据公式予以校正。
4.船图上未标明吃水点至垂线间距离,则应由以下方法确定:(1) 艏吃水点至艏垂线间距离:将艏吃水按船图上的比例缩小,用分规量出艏吃水点,并测量该点至艏垂线间距离,再按比例放大即得艏吃水点到艏垂线的实际距离dF。
(2) 艉吃水点至艉垂线间距离:船图上标明艉水尺标记,则可按求dF之方法量出艉吃水点至艉垂线的距离。
如船图上未标明艉水尺标记,则可在船舷侧以目测或实测确定艉吃水点至舵杆中心之间的实际距离。
(3) 吃水点至相应垂线距离值:在垂线前为(+),在垂线后为(-)。
5.艏艉垂线的确定:船图上无两垂线时,可将夏季载重线高度,按船图比例缩小,作一平行于基线的水线与船艏相交,并以此相交点作一垂直于基线的垂线为艏垂线,以舵杆中心线作为艉垂线。
(二)排水量或载重计算:1.相应排水量或载重量:根据拱陷校正后平均吃水D/M,从排水量或载重量表中查算出最接近于平均吃水处的吨数作为基数△1,将差额吃水数乘以相应的每厘米吨(或每英寸吨),得出差额吨数,以基数吨数加上或减去差额吨数,即得当时吃水的相应排水量或载重量的吨数△2 ,同时具备排水量和载重量表,一般应以排水量计算。
2.排水量纵倾校正:具备排水量纵倾校正表(二次校正),经校对后,可据以校正。
无排水量纵倾校正表,当船舶艏艉吃水差大于0.3 m (或1ft),则应按下列公式进行校正:Z = 100·Tc/ LBP·XF·TPC+ 50 ·LBP (Tc/ LBP)2dm/dz=12·Tc/ LBP·XF·TPI+ 6 ·LBP·(Tc/ LBP )2dm/dz△3=△2十Z式中:Z—排水量纵倾校正值,t(tn);XF —D/M处漂心距舯距离,m(ft);TPC— D/M相应处的每厘米吃水吨,t/cm;(TPI- D/M相应处的每英寸吃水长吨,tn/in); dm /dz—D/M处纵倾力矩变化率;t/cm(tn/in);△2—相应排水量,t(tn);△3—纵倾校正后排水量,t(tn),漂心距船舯的距离XF,可以从静水力曲线图中测得,或从其他图表上查得。
漂心在舯前为(-) 舯后为(+)。
纵倾力矩变化率dm/dz,可按D/M值上下变化50cm(或6in ),从有关图表中查得两个相应的每厘米(或每英寸)纵倾力矩MTC(或MTI),求其差数即得。
船舶图表无纵倾力矩资料时,可按以下公式计算:MTC=△2·(KML-KB)/(100·L)MTC—每厘米纵倾力矩,m·t/cmMTI=△2·(KML-KB)/(12·L)MTI—每英寸纵倾力矩,t·tn/inL —水线船长(可用LBP代替),m(ft);KML —纵稳心距基线高度,m(ft);KB—浮心距基线高度,m(ft),3.在具备其他纵倾排水量表(如菲尔索夫曲线图等),亦可据以校正,但应先作艏艉水尺纵倾校正后进行查算,然后再作拱陷校正,其公式如下:1.3=△T十3/4·(Mm一MFA )·TPC△3=△T十3/4·(Mm一MFA)·TPI式中: △T—纵倾状态下拱陷校正前排水量,t(tn),4.港水密度校正:△4=△3·ρ1/ρ式中:△4—港水密度校正后排水量,t(tn) ;ρ1—实测港水密度,g/cm3; ρ—制表密度,g/cm3。
当排水量或载重量表上列明密度时,按所列密度计算;未列明密度时:海水可按1.025,淡水可按1.000计算。
如系载重量,须加上空船重量后,再作港水密度校正。
(三)淡水、压载水计算:根据所测水深,结合纵、横倾状态,从计量表和纵、横倾校正表中查算出海淡水的容量或重量。
压载水总量在500t以下时,可按泵进压载水海域的密度计算,或按海淡水的标准密度计算;500t以上时,须取样测定密度,并予以校正。
Wc=W·ρ2/ρ= V·ρ2式中:Wc—密度校正后重量,t;W—制表密度下的重量(t);V—容积(m3);ρ2—压载水密度(g/cm3或t/m3)。
具有计量表而无纵、横倾校正表,且水舱近似矩形者,可用公式先校正水深,然后查算贮水量。
1.纵倾时测量水深未超过舱高的容量计算:纵倾状态下,测量水深s未超过舱高h(即:s≤h) 时,可先按判别公式计算舱底浸水面长度L1:L1= s·LBP /Tc+ d式中:L1-- 舱底浸水面长度,m(ft);s-- 实测水深,m(ft);d-- 测量管距横舱壁间距离,m(ft), 当d<0.5 m (或1.5 ft )时,可作零计算。
其距离可从泵浦图或管线分布图上查测或实际测量取得。
(1) 当L1≥L时(如图1),可按一般校正公式求出平均水深m:m= s士cm-- 平均水深,m(ft);c= Tc/ LBP·(L/2-d)c--- 水深纵倾校正值,m(ft);L—舱长,m(ft)测量管在舱前,水深纵倾校正值,艏倾(-),艉倾(+);测量管在舱后,水深纵倾校正值,艏倾(+),艉倾(-).(2) 当L1<L时(如图2),可按呆存水公式计算平均水深m:m =L21·Tc(2L·LBP)(3) 当艏倾或测量管在舱前,应注意水舱出现的假满情况。
其校正原理同(如图3)2.纵倾时测量水深超过舱高的容量计算L2 = LBP / Tc·(S-h)+ dL2--舱顶浸水面长度,M(ft) ;h--舱高, m(ft)。
(1) 当L2≥L时,可按满舱计算;(2) 当L2<L (如图3),可按假满公式求出平均水深m。
m = h-(L-L2)2·Tc/(2L·LBP)(3) 无横倾校正表的计算:当水油舱对称分布船的两边,或测量管在舱柜的横向中央位置,可不作校正;当水油舱分布于船的单边,测量管不在舱柜的横向中央位置,且当横倾角超过10时,应作横倾校正,其公式如下:m = s 士c1c1—水深横倾校正值,m(ft);c1=T1/B M·(b1/2-d1)T1—左右舷横倾值,m(ft);BM—船舶型宽;b1—舱宽d1—测量管距船舷或纵向分舱壁距离,m(ft)当d1< 0 .3 m (或1.0 f t)时,可作零计算。
其距离可从泵浦图或管线分布图上查测或实际测量取得。
测量管在左侧,横倾水深校正值,左倾(-)右倾(+);测量管在右侧,横倾水深校正值.左倾(+)右倾(-)。
(4) 以平均水深查得计量表上的容量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