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煤消突达标评判报告

揭煤消突达标评判报告
揭煤消突达标评判报告

河南能源义络煤业

36采区-100集中巷东二石门揭煤区域

瓦斯消突评价报告

河南能源义络煤业

2014年8月3日

会审签名

工作面名称36采区-100集中巷东二石门

评价单元36采区-100集中巷东二石门揭煤区域编制单位通风科审批时间备注编制人张道伟

措施施工单位地测科

施工负责人

通风科

地测科

安检科

生产科

生产副总经理

安全副总经理

总工程师

总经理

36采区-100集中巷东二石门揭煤区域瓦斯

消突评判报告

一、工程概况

36采区位于义络井田西部,东邻34采区采空区,西邻正前大巷护巷煤柱,北邻二水平采空区,南邻四水平原始煤层。-100m集中巷是36采区二区段运输巷道,设计标高-100m,有西一、西二、东一、东二和东三石门,共5个石门。该巷道于2012年3月施工,目前石门已全部掘进到位,其中:东二石门标高-98m,石门方位220°,石门掘进84m。岩巷断面形状为圆弧拱形,巷道断面面积为11.4m2,巷道宽度为3800mm,巷道高度为3100mm。

根据钻孔探煤资料,石门正头前距二 1 煤层最小法向距离3.6m,钻探二1煤层厚度2.6m。

二、瓦斯地质概况

1、瓦斯基本参数

据义络煤业最近五年瓦斯鉴定结果,义络煤业属于瓦斯矿井。

义络煤业二1煤层煤尘爆炸危险性试验加岩粉量为55%,有煤尘爆炸危险,煤尘爆炸指数为21.01%。煤层自燃倾向性为III类不易自燃煤层。

2013年8月、9月,义煤公司瓦斯研究所对义络煤业36采区-100m集中巷二1煤层的瓦斯基本参数进行了测定:实测

36采区-100m东二石门二1煤层瓦斯压力为0.24~0.32MPa,实测原始二1煤层瓦斯含量为5.06~7.37m3/t,大于义煤公司临界值7m3/t。

2、地质概况

根据36采区-100m集中巷各石门揭露的资料,迎头岩层产状为205o~220o∠38o~45o,该巷道石门揭煤地点附近无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二1煤层直接顶为沙质泥岩,厚2.5m,为煤层顶板隔水层,层位较稳定。揭石门依次穿过的岩层为:中厚层状灰黑色泥岩、细粒石英沙岩、黑色炭质泥岩。二1煤为黑色,条痕黑色,以粉状为主,偶见块状、鳞片状煤,玻璃光泽和似金属光泽,参差状断口。

三、通风系统

36采区-100集中巷东二石门采用压入式通风,选用FBD6.0/2×22KW型局部通风机配备Φ600mm阻燃风筒向工作面通风。局部通风机安设在36采区-100车场内,工作面的供风量不小于400m3/min。

新鲜风流:36采区-100车场车场→风筒→工作面

乏风流:工作面→36采区-100集中巷回风上山口→36采区回风大巷→东一风井→地面(附图一,通风系统示意图)

四、防突措施

(一)防突措施

36采区-100集中巷东二石门经义煤公司瓦斯研究所测

得最大瓦斯原始含量为7.37m3/t,大于其临界值7m3/t。为保证工作面安全揭煤,防突措施采取了在36采区-100集中巷东二石门打瓦斯释放钻孔的方法,根据实测36采区煤层瓦斯参数情况,以及本矿井以往在相邻采区石门成功揭煤的经验,采用排放钻孔做为东二石门防突措施。本矿井二1煤层透气性系数为0.4880m2/(MPa2〃d),钻孔瓦斯流量衰减系数为0.6725d-1,结合矿井实际情况,布置5排共30个钻孔,排放瓦斯时间定为30天(排放时间自最后一个措施孔施工完成时算起)。排放钻孔布置详见附图(图二):36采区-100巷东二石门揭煤瓦斯参数预测及瓦斯排放钻孔布置图。

(二)防突措施执行情况

所施工的释放钻孔布置均匀,符合设计要求。根据钻孔实际施工资料,共施工钻孔30个,其中30个钻孔均见煤,并且打到煤层顶板位置。

(四)释放后煤的残余瓦斯含量

经自2013年8月15日至2013年12月30日瓦斯释放后义煤公司瓦斯研究所于2014年2月测定36采区-100集中巷东二石门残余瓦斯含量为:3.05~3.85m3/t。(如表1)表1:义络煤矿36采区-100m集中巷东二石门钻孔揭煤处二1煤层瓦斯含量结果表

采样位置

瓦斯成分(%)瓦斯含量

(m3/t)

标高

(m)

垂深

(m)

备注CH4N2CO2

36采区东二石门1#效检孔2#煤样34.70 63.36 1.94 3.12 -98 620 残余

36采区东二石门2#效检孔1#煤样41.74 55.91 2.35 3.05 -98 620 残余36采区东二石门2#效检孔2#煤样47.35 50.76 1.89 3.85 -98 620 残余

五、防突效果评价

在实施防突措施并经足够的时间释放后,经义煤公司瓦斯研究所测定36采区-100集中巷东二石门揭煤区域残余瓦斯含量小于临界值7m3/t,36采区-100集中巷东二石门揭煤区域布置4个校检钻孔,通过测定煤层残余瓦斯含量值和钻屑解吸指标法对揭煤区域进行防突措施效果检验。见附图三校检钻孔布置图

六、评价结论

36采区-100集中巷东二石门揭煤区域所测煤层残余瓦斯含量值和Δh2值均不超过规定,且在钻孔施工工程中,没有出现喷孔、顶钻、夹钻和其他明显突出预兆,证明在36采区-100集中巷东二石门揭煤区域所施工的钻孔控制范围内没有突出危险性,因此建议在安全防护下,进行揭煤作业。

揭煤区域防突措施消突评价报告单地点36采区-100集中巷东二石门

煤层参数煤层厚度(m)

煤层原始瓦斯含量

(m3/t)

瓦斯压力(Mpa)

2.6m 7.37 0.32

钻孔布置布置方式钻孔控制范围(m2)孔径孔数

24×13 Φ94mm 30个

评价单元

单元测点(起点~终点)单元长度(m)12051轨道顺槽开口前0~35m 35m

实测残余瓦斯含量(m3/t) 3.12,3.05,3.85 实测残余瓦斯压力(Mpa)

结论36采区-100集中巷东二石门揭煤区域防突钻孔控制范围内,效果检验指标未超过临界值,已消除煤层突出危险性,允许进行揭煤作业。

11501回风巷抽采达标评判及区域措施效果检验评价报告

贵州松河东一井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11501回风巷K0+4m~73m区域 抽采达标评判及区域措施 效果检验评价报告 编制部门:贵州松河东一井煤业有限责任公司通防科编制人: 审核人: 单位负责人: 编制时间:2020年2月26日

11501回风巷掘进工作面(里程:K0+4~73m) 抽采达标评判及区域措施效果检验评价报告 会审意见 会审时间:年月日 主持人: 会审意见: 会审意见共条 会审人员签字 审批意见: 审批人签字:

目录 一、评价依据 (1) 二、掘进工作面概况 (1) (一)掘进工作面与邻近工作面关系 (1) (二)煤层赋存概况 (3) (三)瓦斯赋存概况 (3) (四)区域措施效果检验范围 (3) 三、评价范围内区域防突措施概况 (4) (一)预抽钻孔设计情况 (4) (二)预抽钻孔竣工情况 (6) (三)预抽瓦斯情况 (7) 四、抽采达标评判 (8) (一)瓦斯抽采基础条件评判 (8) (二)抽采钻孔有效控住范围界定 (8) (三)抽采钻孔布孔均匀度评价 (9) (四)瓦斯抽采效果评判指标测定 (9) 五、抽采效果达标评判 (12) 六、区域措施效果检验情况 (12) (一)区域措施效果检验设计 (12) (二)区域措施效果检验实际情况 (13) 七、区域验证 (13) 八、评价结论 (13) 九、建议 (14) 十、附件 (15)

一、评价依据 (1)《煤矿安全规程》(2016 版); (2)《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2019 年版); (3)《煤矿瓦斯抽采基本指标》(AQ1025-2006); (4)《煤矿瓦斯抽采达标暂行规定》(2012); (5)《煤层瓦斯含量井下直接测定方法》(GB/T23250); (6)《煤矿井下煤层瓦斯压力的直接测定方法》(AQ/T1047-2007); (7)《煤矿瓦斯抽采规范》(AQ1027-2006); (8)《贵州松河煤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松河东一井初步设计》; (9)《1570轨道石门揭15#煤层消突评价报告》; (10)《1570轨道石门揭16#、15#煤层穿层钻孔竣工图》; (11)《1576回风石门揭16#、15#煤层穿层钻孔竣工图》; (12)11701回风巷穿层预抽16#、15#区域煤层瓦斯抽放钻孔设计图和竣工图; (13)11701回风巷穿层预抽16#、15#区域煤层瓦斯抽放报表。二、掘进工作面概况 (一)掘进工作面与邻近工作面关系 1.11501回风巷布置在+1570m标高,设计开口位于1570轨道石门东面,开口坐标为X=2875969.6,Y=35471784.6,Z=1570.468,按方位:118°00′00″,沿15#煤层顶板掘进596m到达设计位置。 2.11501回风巷未在保护层开采保护范围。往北52.2m为11701回风巷(已施工掘进106.68m),11501回风巷往前掘进3 3.6m穿过1576回风石门底板。其它方向无工程。 - 1 -

煤矿瓦斯抽采达标评判细则

煤矿瓦斯抽采达标评判细则 第一节总则 抽采瓦斯矿井应当对瓦斯抽采的基础条件和抽采效果进行评判。在基础条件满足瓦斯先抽后采要求的基础上,再对抽采效果是否达标进行评判。 工作面采掘作业前,应当编制瓦斯抽采达标评判报告,并由矿井技术负责人和主要负责人批准,瓦斯抽采达标后方可进行采掘作业。 第二节煤矿瓦斯抽采基础条件评判细则 一、未按《煤矿瓦斯抽采暂行规定》要求建立瓦斯抽采系统,或者瓦斯抽采系统没有正常、连续运行的,则为抽采基础条件不达标。 (一)凡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矿井,而未建立地面永久瓦斯抽采系统或井下临时瓦斯抽采系统进行瓦斯抽采的,判定为抽采基础条件不达标。 1、开采具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煤层的; 2、一个采煤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大于5m3 /min或一个掘进工作面绝对瓦斯出量大于3m3 /min。 3、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大于或等于40m3 /min; 4、矿井年产量为1.0Mt~1.5Mt的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大于30 m3 /min; 5、矿井年产量0.6Mt~1.0Mt的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大于25m3 /min; 6、矿井年产量0.4Mt~1.0Mt的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大于25 m3

/min; 7、矿井年产量等于或小于0.4Mt的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大于大于15 m3 /min。 8、虽不符合以上条件,但使用通风方法解决瓦斯问题不合理的。 (二)同时具有煤层瓦斯预抽和采空区瓦斯抽采方式的矿井,还应根据需要分别建立高、低负压抽采瓦斯系统。 (三)瓦斯抽采系统未保证正常、连续的运行,未建立相关措施、记录的,则判定为抽采基础条件不达标。 1、保证瓦斯抽采系统正常、连续运行的相关措施 (1)、瓦斯抽采泵供电措施; (2)、瓦斯抽采泵安装、检修、维护措施; (3)、瓦斯抽采泵停、开泵措施; (4)、管路系统安装、检查、维护措施; (5)、瓦斯抽采泵及管路系统检测、监控措施; (6)、瓦斯抽采泵房安全防火措施等。 2、瓦斯抽采系统的相关记录 (1)、瓦斯抽采泵站外来人员登记记录; (2)、瓦斯抽采泵运行、检修、维护记录; (3)、抽采参数测定、检验记录; (4)、瓦斯抽采泵站司机交接班记录; (5)、瓦斯抽采泵停、开泵联系、汇报记录; (6)、瓦斯抽采泵站系统巡回检查记录;

石门揭煤专项防突设计

编号:QY-JP-TF-2014—3-002 贵州百里杜鹃金坡煤矿 石门揭煤专项防突设计 (1403回风石门) 编制人:陈玉根 编制时间:2014年3月5日

审阅人签字

规程(措施)学习贯彻签字单

前言 黔西县金坡乡金坡煤矿为资源整合矿井,由原金坡煤矿和杉林煤矿整合而成。根据贵州省人民政府文件(黔府函[2007]105号)省人民政府《关于毕节地区毕节市等八县(市)煤矿整合和调整方案的批复》,同意原黔西县金坡煤矿、杉林煤矿进行资源、企业整合,成立黔西县金坡乡金坡煤矿。生产能力为30万t/a,经鉴定,M4煤层在开采+1340m水平以上具有突出危险性,本设计是针对以上区域石门揭煤工作面专项防突设计。 第一章矿井基本概况 一、交通位置 金坡煤矿位于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管委会金坡乡,隶属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管委会金坡乡管辖。 黔西县金坡乡金坡煤矿位于黔西县城北西方向,直线距离约19.6km。距金坡乡政府所在地约1.0km,南距321国道(野坝)约25km、距离贵毕高等级公路约27km,北距326国道约15km,有简易公路直到矿区,交通较为方便。

二、工作面基本概况 1403回风石门位于一采区中下部,轨道上山与回风上山之间的六平联络巷下部,由轨道上山内六平联络巷下方9米处开口以71度方位水平施工8m后,再以131度方位角水平施工108米后揭露M4煤层;然后施工1403回风顺槽,1403回风石门巷道全长116m,标高为+1411m。 设计巷道的四周均有巷道,但巷道掘进前方为M4煤层,因此必须做好探放水和防突工作,特别是石门揭煤期间的防突管理工作。 三、该巷道相对地面位置

六枝工矿采掘工作面消突评价报告(修改校对)编制提纲讲解

2、消突评价报告编制提纲 ××公司 ××采煤(掘进、石门揭煤)工作面 消突评价报告 ×××公司

二〇××年×月×日

参加编制人员名单 报告审定人员

目录 第一章前言 (6) 一. 评价范围 (6) 二. 评价依据 (6) 三. 评价过程简述 (7) 四. 评价结论 (8) 第二章基本情况 (8) 第一节评价范围基本情况 (9) 第二节矿井瓦斯抽放系统 .............................................................. 第三节其它................................................................................ 第三章采取的区域防突措施........................................................... 一. 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 二. 区域防突措施 ............................................................................. 三. 区域措施效果检验...................................................................... 第四章评价过程 ............................................................................ 第五章最终评价结论 ..................................................................... 第六章问题及建议......................................................................... 附件: 一)附图:

区域和局部综合防突措施

富源县大河镇核桃冲煤矿矿井区域与局部综合防突措施 编制单位:核桃冲煤矿 编制人:刘伦刚 防突负责人:王兴良 编制日期:2011年10月12日

前言 煤与瓦斯突出是煤矿生产中遇到的一种极其复杂的矿井瓦斯动力现象。它能在极短的时间内,由煤体向巷道或采场空间抛出大量的煤炭,并喷出大量的瓦斯,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还会造成国家财产损失。因此,煤与瓦斯突出是严重威胁煤矿安全生产的重大自然灾害之一。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对各种地质、开采条件下突出发生的规律还没有完全掌握,而矿井在建设过程中,井筒揭煤和煤巷掘进时,已有K1值超过0.5ml/(g·min1/2)和炮后瓦斯涌出量较大等异常情况发生。 为保证矿井防突工作顺利进行,特编制矿井区域和局部综合防突措施。

第一章区域综合防突措施 第一节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 一、区域预测基本程序和要求 区域预测分为新水平、新采区开拓前的区域预测和新采区开拓完成后的区域预测。 预测范围根据突出矿井的开拓方式、巷道布置等情况划定。突出矿井应当对突出煤层进行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以下简称区域预测)。经区域预测后,突出煤层划分为突出危险区和无突出危险区,未进行区域预测的区域视为突出危险区。 新水平、新采区开拓前,当预测区域的煤层缺少或者没有井下实测瓦斯参数时,可以主要依据地质勘探资料、上水平及邻近区域的实测和生产资料等进行开拓前区域预测。开拓前区域预测结果仅用于指导新水平、新采区的设计和新水平、新采区开拓工程的揭煤作业。开拓后区域预测应当主要依据预测区域煤层瓦斯的井下实测资料,并结合地质勘探资料、上水平及邻近区域的实测和生产资料等进行。对已确切掌握煤层突出危险区域的分布规律,并有可靠的预测资料的,区域预测工作可由总工程师组织实施;否则,应当委托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资质的单位进行区域预测。区域预测结果应当由总工程师批准确认。 开拓后区域预测结果用于指导工作面的设计和采掘生产作业。 二、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 1.区域预测方法及工作计划 ⑴根据矿井已开采区域确切掌握的煤层赋存特征、地质构造条件、突出分布的规律和对预测区域煤层地质构造的探测、预测结果,采用瓦斯地质分析的方法划分出突出危险区域。当突出点及具有明显突出预兆的位置分布与构造带有直接关系时,则根据上部区域突出点及具有明显突出预兆的位置分布与地质构造的关系确定构造线两侧突出危险区边缘到构造线的最远距离,并结合下部区域的地质构造分布划分出下部区域构造线两侧的突出危险区;否则,在同一地质单元内,突出点及具有明显突出预兆的位置以上20m(埋深)及以下的范围为突出危险区。 ⑵根据煤层瓦斯压力P进行预测。如果没有或者缺少煤层瓦斯压力资料,也可根据煤层瓦斯含量W进行预测。预测所依据的临界值应根据试验考察确定,在确定前可暂按下表预测。 根据煤层瓦斯压力或瓦斯含量进行区域预测的临界值 瓦斯压力P(MPa)瓦斯含量W(m3/t)区域类别 P﹤0.74 W﹤8 无突出危险区 除上述情况以外的其他情况突出危险区

石门揭煤消突评价报告

石门揭煤消突评价报告

————————————————————————————————作者: ————————————————————————————————日期: ?

六盘水市新兴矿业有限公司 1690石门揭煤消突评价报告 编制:马显斯 编制日期:2017年3月

审批记录 项目姓名日期备注编制人 参 加会审 人员施工单位调度室安检科技术科地测副总通防副总机电矿长安全矿长生产矿长 批 准 人 总工程师 矿长

前言 一、评价范围 1690石门揭煤,12#煤揭煤点巷道轮廓线上12米下6米、左右各12米范围。 二、评价依据 根据如下: 1、《煤矿安全规程》(2016版); 2、《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 3、《煤矿瓦斯预测方法》(AQ1018-2006)。 4、《新兴矿业安全专篇》 5、《新兴矿业采掘工程平面图》 6、《新兴矿业井上下对照图》 7、《新兴矿业12号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 8、《新兴矿业矿井瓦斯、二氧化碳等级鉴定报告》 9、《新兴矿业12号煤层瓦斯基本参数测定技术报告》 三、评价过程简述

1、项目可行性分析 根据两个“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要求,工作面施工前必须对前方煤体进行突出危险性预测,测定煤层原始瓦斯含量和瓦斯压力,并在工作面布置区域块段抽放钻孔进行连管抽放。抽放一定时间后再取样测定煤层残余瓦斯含量和突出危险性的四项单项指标测定进行效果检验,测定煤层残余瓦斯含量和瓦斯压力达到《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的要求(瓦斯含量W<8m3/t,煤层瓦斯压力P<0.74MPa),以及突出危险性的四项单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2、成立评价、评审组织机构 水城县新兴矿业分别成立评价组和评审组对1690石门揭煤点进行突出危险性评价。 1)评价组成员: 组长:总工程师许建 成员:通防副总马显斯 通风技术员蔡刚 生产副总杨中方 安全副总訾正平

推荐-11601探煤下山消突评价报告1 精品

贵州万海隆矿业集团 水城县三岔沟煤业有限公司 11601探煤下山(40~100m段)消突评价报告 水城县三岔沟煤业有限公司二〇一三年五月十六日

水城县三岔沟煤业11601探煤下山消突评价报告(40~100m段) 矿长: 总工程师: 安全副矿长: 生产副矿长: 机电副矿长: 采矿副总: 通防副总: 机电副总: 施工负责人: 编制:李献书 20XX年05月16日

消突评价报告会审

目录

第一章前言 一、评价范围 11601探煤下山40m~100m段。 二、评价依据 根据如下: 1、《煤矿安全规程》(20XX版); 2、《煤矿瓦斯抽采基本指标》(AQ1025-20XX); 3、《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 4、《煤矿瓦斯预测方法》(AQ1018-20XX)。 三、评价过程简述 1、项目可行性分析 根据已采取的防突措施,其措施的控制范围及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的瓦斯压力达到《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的要求(小于0.74 MPa),进行评价。 2、成立评价、评审组织机构 水城县三岔沟煤业分别成立评价组和评审组对11601探煤下山进行评价。 1)评价组成员: 组长:蔡学勋(总工程师) 成员:李献书(副总工程师) 通防科:杨月全 安全科:张立坤 防突队:周兴安 掘进队:王云富(队长) 2)评审组 组长:矿长:李波 成员:安全矿长:陈柏霞

生产矿长:张立辉 机电矿长:陈铁兵 调度室:唐东海 3、项目分工 评价组:副总工程师李献书,负责收集整理工作面瓦斯地质资料,落实工作面的布置;防突队周兴安负责完善通风系统及防突设施;采掘进队队长王云富负责措施贯彻并负责执行好安全防护措施;技术科负责资料的收集、整理及报告的编制;防突队负责区域防突措施和局部防突措施的实施;安全科负责监督各项措施的实施;总工程师负责组织报告的评价。 评审组:负责审查报告,提出并落实报告中未完善的措施及资料,交组长审核后定稿。 四、评价结论 11601探煤下山40m~100m段,掘进工作面采用压入式通风,具有独立可靠的通风系统。 11601探煤下山掘进前在迎头打测压孔,钻孔抽放控制范围内瓦斯预抽率为42%,瓦斯压力为0.14Mpa,符合《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的规定。11601探煤下山40m~100m段为无突出危险区。

淮北矿业石门揭煤防突管理规定(168号文)

淮北矿业石门揭煤防突管理规定 淮矿通【2013】168号 为规范石门(含立井、斜井,以下同)揭煤防突管理,严把揭煤关键环节,确保揭煤安全,特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管理职责。矿长对石门揭煤工作总体负责;矿总工程师对石门揭煤技术管理、所有防突措施的实施全面负责;掘进副矿长对石门揭煤巷道施工负管理责任;安监处长对石门揭煤措施落实负监督责任;相关副总工程师、科(区)单位的管理职责由矿明确。 第二条巷道布置原则。尽量减少揭煤次数;揭煤地点应避开地质构造破坏带;确实难以避开的,要在防突设计中加以论证说明。要根据巷道用途优化巷道设计,缩短巷道揭穿煤距离或降低揭煤难度。 第三条关键节点划分。石门揭煤管理划分为7个关键节点,分别为距煤层底(顶)板法距10m(地质构造复杂、岩石破碎区域20m)、7m、5m、3m、1.5m(急倾斜煤层、岩石松软破碎为2m)、穿煤施工及离开煤层顶板法距2m或离开煤层底板法距5m。 石门工作面从距突出煤层底(顶)板的最小法向距离5m开始到穿过煤层进入顶(底)板距离2m(5m)的过程均属于揭煤

作业段。 第四条距煤层法向距离10m(地质构造复杂、岩石破碎区域20m)主要工作内容及要求。 1、施工前探取芯钻孔。至少施工两个穿透煤层全厚且进入顶(底)板不小于0.5m的前探取芯钻孔,并详细记录岩芯资料,查明揭煤作业段岩性层组结构。 2、测定煤层瓦斯压力、瓦斯含量、坚固性系数、放散初速度等参数,预测石门揭煤工作面突出危险性。 3、根据探测结果,编制针对性的石门揭煤防突设计报集团公司审批。 4、现场悬挂石门工作面预想剖面图(地质探查成果图),标明石门揭煤管理各节点位置。 5、地质副总负责提交地质探查资料、突出煤层层位控制,并掌握施工进度,直至揭煤结束;防突副总负责煤层瓦斯基本参数测定、防突设计编制。 第五条距煤层法向距离7m(地质构造复杂、岩石破碎为10m)主要工作内容及要求。 1、建立安全系统。建立独立可靠的通风系统、安全防护设施、防喷瓦斯抽采系统,回风流安设高低浓瓦斯传感器。 2、突出危险区必须执行区域性预抽(排)煤层瓦斯防突措施。瓦斯压力大于2.0Mpa的松软煤层、厚煤层及长距离石门揭煤时,必须在巷道两帮施工抽放钻场,实现揭煤期间巷帮钻孔拦

抽采达标评判报告模板

XX集团XX公司XX煤矿XX采煤工作面抽采达标评判报告 矿长: 总工程师: 生产矿长: 安全矿长: 采煤副总: 地测副总: 通风副总: 通风区工程师: 安检科工程师: 采区工程师:

龙煤集团鹤岗分公司兴山煤矿 2014年12月

XX采煤工作面 抽采达标评判报告 为扎实推进“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瓦斯综合治理体系的建设,全面提升矿井瓦斯治理水平,有效防和遏制瓦斯事故。为保证XX采煤工作面安全生产,科学有效治理矿井瓦斯,根据《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和《煤矿瓦斯抽采达标暂行规定》要求,依据煤科院提供的《瓦斯抽采基本指标》、XX矿抽采达标竣工验收资料和瓦斯抽采专职人员测定资料,特编制XX采煤工作面瓦斯抽采达标评判报告。 一、XX采煤工作面基本概况: 1、该区为XX采面,平均倾斜长X米,走向长X米,本区煤层结构较复杂,平均煤厚Xm,煤层倾角平均为X°。煤层直接顶板情况,老顶情况,底板情况,煤层情况,煤岩类型情况。 2、本煤层经煤炭科研所鉴定为非突出危险煤层,该煤层单项指标没有全部达到或超过临界指标,因此该煤层不是突出煤层。根据本矿已采过X层和其它煤层均无冲击地压的现象。 3、本矿是煤与瓦斯突矿井,随着矿井的延深、加之地质构造复杂,瓦斯积聚可能性增大,根据《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第六条要求,做到多措并举,可保必保,应抽必抽,结合本区实际情况,开采前对该区进行瓦斯抽采,开采期间做好探放瓦斯工作。本区开采期间预计绝对瓦斯涌出量为Xm3/min,相对瓦斯量为:Xm3/T。 4、该X号煤层瓦斯含量Xm3/T,瓦斯压力XMpa,根据鉴定结果该煤层不是煤与瓦斯突出煤层。

21210工作面瓦斯抽采评价报告(新)

金沙县新化乡金凤煤矿 21210回采工作面 瓦斯抽采评价报告 工作面名称:21210回采工作面 编制日期:2013 年09月7日

时间:2013年月日矿会审人员签字表

审查意见

目录 前言 (1) 1 矿井概况 (3) 1.1 矿井生产概况 (3) 1.2 矿井地质 (3) 1.3 C12煤层瓦斯赋存情况 (5) 2 二1煤突出临界指标的确定 (8) 3 21210工作面瓦斯地质分析 (10) 3.1 工作面概况 (10) 3.2 工作面地质条件 (11) 3.3 工作面瓦斯 (11) 4 21210工作面综合消突措施 (14) 4.1 工作面瓦斯现状 (14) 4.2 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 (14) 4.3 工作面防突措施 (15) 4.4 工作面措施效果检验 (16) 4.5 工作面安全防护措施 (17) 5 工作面消突评价结论与建议 (19) 5.1 结论 (19) 5.2 建议 (19)

前言 新化乡金凤煤矿位于贵州省金沙县新化乡五星村,行政区域属金沙县新化乡管辖。是朗月矿业集团下属煤矿。矿井于2010年底通过了联合试运转、煤炭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等验收,为六证齐全的生产矿井,实际生产能力15万吨,现开采C12煤层,井田面积0.9319km2,开采深度+1350~+1100m,矿区范围地理坐标:东经106°08′20″~106°09′27″,北纬27°22′18″~27°22′51″。 根据开采方案设计,设计可采煤层2层,自上而下分别为C9、C12号煤层,C9距C12煤层间距平均30~40m。矿井设计+1280m、+1230m 两个开采水平。+1280m标高以下C9煤层布置为一采区。根据《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第四十条规定“区域防突措施应当优先采用开采保护层”。 C9煤层+1296m以上经鉴定无突出危险性,作为C12煤层区域防突措施保护层先行开采,目前C9煤层井底车场以下已基本采空。 鉴于本矿煤层C9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和采空区分布状况,首采C9煤层。由于煤层间距不大,上部C9煤层采空区较大,有利于煤层瓦斯释放。 矿井采用斜井开拓。三个井筒均从C9煤层顶板穿层进入C12煤层底板,在C12煤层底板布置井底水仓、井底车场,形成系统。C12煤层为矿井唯一后续可采煤层。 金凤煤矿为瓦斯矿井。C12煤层属不易自燃煤层,煤尘无爆炸性。矿井斜井开拓方式,一水平标高+1280m,二水平标高+1230m,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全部跨落法管理顶板。原煤采用刮板机和胶带输送机接力连续运输后至地面,辅助运输采用轨道运输。矿井设计两水平下

1260轨道下山第二循环(398.5m)消突评价报告

贵州兴安煤业有限公司糯东煤矿 1260轨道下山掘进工作面 第二循环(里程398.5m-458.5m)消突评价报告 编制人: 编制单位:通防部 编制时间:二〇一四年二月

会审意见记录表

1260轨道下山掘进工作面 第二循环(里程398.5m-458.5m)消突评价报告 一、巷道基本概况 (一)巷道位置及相邻关系 工作面位于柏家大地以西约1000m,北邻风井场地,南邻大坪,工作面北为副平硐,距离约9m。 (二)煤层赋存情况及顶底板岩性 1260轨道下山掘进工作面内26煤沉积较不稳定,厚度变化明显,最薄0.5m,最厚3.0m,平均2.0m,灰黑色,块状,条带状结构,以亮煤为主,似金属光泽,参差状断口,半亮型,含少量黄铁矿结核,夹矸为炭质泥岩,夹矸平均厚度0.3m。详见表1: 表1 顶底板岩性特征表 1260轨道下山从现里程(361米处)往前施工,施工方位角为89°10′,以26煤顶板为巷道顶板向前掘进,施工长度为140m,巷道为矩形断面,净宽5000mm,净高3000mm。

(四)地质构造概况 1260轨道下山构造较简单,仅局部有褶曲构造,据勘探报告分析没有大的断裂构造,构造复杂程度为简单类型。地层走向总体为北西—南东,倾向北东,局部地层走向为北东,倾向南东,顶底板岩石强度中等,稳定性较好。 (五)水文情况 1260轨道下山的开口位置埋藏较浅,直接充水含水层主要为 本身基岩裂隙水,出水形势以渗水、淋水、滴水等方式直接进入巷道。岩石裂隙是降雨入渗补给的主要途径,而大气降水是地下水、地表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井巷涌水量据原华兴矿调查资料为 3.2m3/h。水文地质类型应属于简单型。 二、26煤突出危险性及瓦斯参数 根据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2013年7月提交的《糯东煤矿26号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显示:煤层瓦斯放散初速度△P=16.9-17.3 、煤的坚固性系数f=0.42-0.45、煤层瓦斯压力0.95MPa、瓦斯含量9m3/t、煤层破坏类型为IV类。26号煤层鉴定结果为突出危险煤层,所以该工作面按突出危险工作面管理。 三、区域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措施 1、1260轨道下山掘进期间,在巷道迎头采取顺层钻孔预抽煤巷条带煤层瓦斯的区域防突措施。 钻孔设计抽放半径为4米,沿掘进工作面方向呈扇形布置,孔径φ94mm,终孔控制范围在巷道上、下两帮外各15.5m,前方60m。钻孔共设计18个,掘进期间保留20m措施超前距,详见附图一:1260轨道下山区域抽放钻孔设计图。 2、抽放钻孔施工情况 2014年2月3日中班~2014年2月4日中班,采用CMS1-3200/58

区域综合防突措施

区域综合防突措施 一、区域综合防突措施基本程序和要求 突出矿井应当对突出煤层进行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经区域预测后,突出煤层划分为突出危险区和无突出危险区。 未进行区域预测的区域视为突出危险区。 区域预测分为新水平、新采区开拓前的区域预测(以下简称开拓前区域预测)和新采区开拓完成后的区域预测(以下简称开拓后区域预测)。 突出煤层区域预测的范围由煤矿企业根据突出矿井的开拓方式、巷道布置等情况划定。 新水平、新采区开拓前,当预测区域的煤层缺少或者没有井下实测瓦斯参数时,可以主要依据地质勘探资料、上水平及邻近区域的实测和生产资料等进行开拓前区域预测。 开拓前区域预测结果仅用于指导新水平、新采区的设计和新水平、新采区开拓工程的揭煤作业。 开拓后区域预测应当主要依据预测区域煤层瓦斯的井下实测资料,并结合地质勘探资料、上水平及邻近区域的实测和生产资料等进行。 开拓后区域预测结果用于指导工作面的设计和采掘生产作业。 对已确切掌握煤层突出危险区域的分布规律,并有可靠的预测资料的,区域预测工作可由矿技术负责人组织实施;否则,应当委托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资质的单位进行区域预测。 区域预测结果应当由煤矿企业技术负责人批准确认。

经评估为有突出危险煤层的新建矿井建井期间,以及突出煤层经开拓前区域预测为突出危险区的新水平、新采区开拓过程中的所有揭煤作业,必须采取区域综合防突措施并达到要求指标。 经开拓前区域预测为无突出危险区的煤层进行新水平、新采区开拓、准备过程中的所有揭煤作业应当采取局部综合防突措施。 经开拓后区域预测为突出危险区的煤层,必须采取区域防突措施并进行区域措施效果检验。经效果检验仍为突出危险区的,必须继续进行或者补充实施区域防突措施。 经开拓后区域预测或者经区域措施效果检验后为无突出危险区的煤层进行揭煤和采掘作业时,必须采用工作面预测方法进行区域验证。 所有区域防突措施均由煤矿企业技术负责人批准。 区域防突措施应当优先采用开采保护层。 突出矿井首次开采某个保护层时,应当对被保护层进行区域措施效果检验及保护范围的实际考察。如果被保护层的最大膨胀变形量大于千分之三,则检验和考察结果可适用于其他区域的同一保护层和被保护层;否则,应当对每个预计的被保护区域进行区域措施效果检验。此外,若保护层与被保护层的层间距离、岩性及保护层开采厚度等发生了较大变化时,应当再次进行效果检验和保护范围考察。 保护效果检验、保护范围考察结果报煤矿企业技术负责人批准。 突出危险区的煤层不具备开采保护层条件的,必须采用预抽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并进行区域措施效果检验。 预抽煤层瓦斯区域措施效果检验结果应当经矿技术负责人批准。

瓦斯治理能力评估报告

×××××× 关于对××××××瓦斯治理能力进行评估的 报告 ××××××责任公司: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 加强煤矿瓦斯防治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1〕26号),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煤矿企业瓦斯防治能力评估管理办法和基本标准的通知》(国能煤炭〔2011〕414号),贵州省能源局《贵州省煤矿企业瓦斯防治能力评估实施意见》(黔能源煤炭〔2012〕56号)文件规定和渝能公司统一部署,特申请对××××××防治瓦斯能力进行评估,现报告如下: 一、企业概况 1.××××××(下称××××××)位于贵州省桐梓县燎原镇,是××××××责任公司下属的全资子公司。由国有全资公司重庆南桐矿业公司和国有全资公司重庆乌江实业公司合资组建。南桐矿业公 司控股,乌江实业公司参股。 ××××××成立于2008年10月8日。××××××是一个新 建矿井,设计生产能力60万t/a,规划生产能力120万t/a。2009年 10月28日开工建设,规划2013年12月联合试运转,2014年6月正

式投产。 2.企业目标:实现采掘机械化、运输连续化、管理信息化、控制智能化、发展和谐化,建成瓦斯治理示范矿井、质量标准化矿井。 3.瓦斯治理能力:××××××开采二叠系龙潭煤系近距离煤层群,煤系地层含煤6—7层,可采和局部可采3层(即:C1、C5、C6煤层)。根据地质报告,是一个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其控股企业重庆南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已有七十多年的开采历史,现有六对生产矿井均为瓦斯突出矿井(见近五年瓦斯等级鉴定批复)。其中,鱼田堡煤矿、南桐煤矿、东林煤矿的瓦斯突出危险性之高,南桐公司治理瓦斯的能力,在全国有较高的知名度。××××××现有管理人员全部来自南桐矿业公司,其中,总经理、总工程师、安全副经理、生产副经理、通瓦副总工程师、生技部长、生技部通瓦副部长都有多年治理瓦斯的从业经验(见证明)。由于××××××正处于基本建设阶段,在机构设置上,设五部一室,由生产技术部统一管理生产、通瓦、地测、机电业务,生技部除设一名部长外,分设分管生产、通瓦、地测、机电业务的副部长各一名。在进入煤层后,再设通瓦技术部。 4.××××××近3年的安全情况:××××××自2009年10 月28日开工建设至2012年3月15日,已经安全掘进进尺1万多米。已完成的主体井巷工程有回风斜井、主斜井和副斜井上半段。同时一

石门揭煤防突细则2019-7-16

石门揭煤防突细则规定 第三章区域综合防突措施 第三节区域防突措施 第六十四条采取井下预抽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时,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三)穿层钻孔预抽井巷揭煤区域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的钻孔应当在揭煤工作面距煤层最小法向距离7m以前实施,并用穿层钻孔至少控制以下范围的煤层:石门和立井、斜井揭煤处巷道轮廓线外12m(急倾斜煤层底部或者下帮6m),同时还应当保证控制范围的外边缘到巷道轮廓线(包括预计前方揭煤段巷道的轮廓线)的最小距离不小于5m。 当区域防突措施难以一次施工完成时,可分段实施,但每一段都应当能保证揭煤工作面到巷道前方至少20m之间的煤层内,区域防突措施控制范围符合上述要求; 第四节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 第六十九条采用预抽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的,必须对区域防突措施效果进行检验,检验指标优先采用残余瓦斯含量指标,根据现场条件也可采用残余瓦斯压力或者其他经试验(应当符合本细则第五十七条的要求)证实有效的指标和方法进行检验。 采用穿层钻孔预抽井巷揭煤区域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时,也可以参照本细则第八十八条的方法采用钻屑瓦斯解吸指标进行措施效果检验。 第七十条对预抽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进行检验时,应当根据经试验考察(应当符合本细则第五十七条的要求)确定的临界值进行评判。在确定前可以按照表2指标进行评判,当瓦斯含量或者瓦斯压力大于等于表2的临界值,或者在检验过程中有喷孔、顶钻等动力现

象时,判定区域防突措施无效,该预抽区域为突出危险区;否则预抽措施有效,该区域为无突出危险区。 穿层钻孔预抽井巷揭煤区域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采用钻屑瓦斯解吸指标进行检验的,如果所有实测的指标值均小于临界值且没有喷孔、顶钻等动力现象时,判定区域防突措施有效,否则措施无效。 第七十一条对预抽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进行检验时,均应当首先分析、检查预抽区域内钻孔的分布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不符合设计要求的,不予检验。 第七十二条采用直接测定煤层残余瓦斯含量或者残余瓦斯压力等参数进行预抽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时,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二)对穿层钻孔预抽井巷揭煤区域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进行检验时,至少布置4个检验测试点,分别位于井巷中部和井巷轮廓线外的上部和两侧。 当分段实施区域防突措施时,揭煤工作面与煤层最小法向距离小于7m后的各段都必须进行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且每一段布置的检验测试点不得少于4个。 自煤层顶板揭煤对实施的防突措施效果进行检验时,应当至少增加1个位于巷道轮廓线下部的检验测试点; (七)各检验测试点应当布置于所在钻孔密度较小、孔间距较大、预抽时间较短的位置,并尽可能远离各预抽瓦斯钻孔或者尽可能与周围预抽瓦斯钻孔保持等距离,避开采掘巷道的排放范围和工作面的预抽超前距。在地质构造复杂区域适当增加检验测试点。 第五节区域验证 第七十三条区域预测为无突出危险区或者区域措施效果检验有效时,采掘过程中还应当对无突出危险区进行区域验证,并保留完整的工程设计、施工和验证的原始资料。

1.采煤工作面抽采达标评判及区域措施效果检验报告编制指南

XX公司XX煤矿 XX采煤工作面XX区域抽采达标评判及区域措施效果检验报告 XX公司XX煤矿 X年X月X日

XX采煤工作面(里程:K0+XX~XXm) 抽采达标评判及区域措施效果检验报告 会审意见 会审时间:年月日 主持人: 会审意见: 1. 2. 3. (如会审意见较多,可另行加页) 会审意见共条 会审人员签字 审批意见:(必须经总工程师和矿长审批) 审批人签字:

目录 1. 评估依据 (1) 2. 采煤工作面概况 (1) 2.1 采煤工作面与邻近工作面关系……………………… 2.2 煤层赋存概况………………………………………… 2.3 瓦斯赋存概况………………………………………… 2.4 效果检验区域范围…………………………………… 3. 瓦斯抽采基础评判………………………………………… 4. 效果检验区域预抽概况…………………………………… 4.1 预抽瓦斯设计情况…………………………………… 4.2 预抽瓦斯竣工情况…………………………………… 4.3 效果检验区域预抽瓦斯情况………………………… 5. 抽采达标评判 5.1 抽采钻孔有效控制范围界定………………………… 5.2 抽采钻孔布孔均匀程度评价………………………… 5.3 抽采瓦斯效果评判指标测定………………………… 5.3.1 评价单元划分………………………………… 5.3.2 评判指标确定………………………………… 5.3.3 抽采后评判指标计算………………………… 5.4 抽采效果达标评判…………………………………… 6. 效果检验指标直接测定…………………………………… 7. 区域措施效果检验结论……………………………………

突出煤层石门揭煤实施细则通用版

管理制度编号:YTO-FS-PD610 突出煤层石门揭煤实施细则通用版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Of Daily Behavior, The Activities And T asks Are Controlled By The Determined Terms, So As T o Achieve The Effect Of Safe Production And Reduce Hidden Danger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突出煤层石门揭煤实施细则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管理制度文件可用于工作中为规范日常行为与作业运行过程的管理,通过对确定的条款对活动和任务实施控制,使活动和任务在受控状态,从而达到安全生产和减少隐患的效果。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切实贯彻《矿山安全法》、《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煤矿安全规程》,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依靠科学、综合治理的方针,预防石门揭煤发生突出,防止人身事故,确保安全生产,特制定突出煤层石门揭煤实施细则。 第二条资兴矿区安全生产管理局辖区内的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及按突出矿井管理的高瓦斯矿井揭开突出煤层的作业,适用本细则。其它高瓦斯矿井各煤层和突出矿井的非突出煤层在新水平开拓工程首次揭穿这些煤层时执行局部综合防突措施。 第三条揭开突出危险煤层全过程,是指石门和立井、斜井工作面从距突出煤层底(顶)板的最小法向距离5m 开始到穿过煤层进入顶(底)板2m(最小法向距离)的整个过程。 第四条突出煤层石门揭煤实施全过程,包括编制设计、制订措施、措施落实、协调指挥等工作由公司总工程

抽采达标评判细则

太原东山煤电集团有限公司瓦斯 抽采达标评判细则 为严格落实《煤矿瓦斯抽采达标暂行规定》(安监总煤装[2011]163号)文件,切实做好瓦斯抽采达标评判工作,同时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细则。 一、抽采达标评判原则 高瓦斯矿井应当对瓦斯抽采的基础条件和抽采效果进行评判。在基础条件满足瓦斯先抽后采要求的基础上,再对抽采效果是否达标进行评判。 二、矿井瓦斯抽采基础条件评判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判定为抽采基础条件不达标: (一)未按规定要求建立瓦斯抽采系统,或者瓦斯抽采系统没有正常、连续运行的; (二)无瓦斯抽采规划和年度计划,或者不能达到规定要求的; (三)无矿井瓦斯抽采达标工艺方案设计、无采掘工作面瓦斯抽采施工设计,或者不能达到规定要求的; (四) 无采掘工作面瓦斯抽采工程竣工验收资料、竣工验收资料不真实,或者不符合要求的; (五) 没有建立矿井瓦斯抽采达标自评价体系和瓦斯抽采管理制度的; (六) 瓦斯抽采泵站能力和备用泵能力、抽采管网能力等达不到规定要求的; (七) 瓦斯抽采系统的抽采计量测点不足、计量器具不符合相关计量标准和规范要求或者计量器具使用超过检定有效期,不能进行准确计量的; (八) 缺乏符合标准要求的抽采效果评判用相关测试条件的。 三、工作面瓦斯抽采效果评判

(一)被保护层瓦斯抽采效果评判: 1、被保护范围一次性评价。 2、被保护层采掘前,在被保护范围内至少布置3个测定点,测定点均匀布置。 3、被保护层原始瓦斯含量在10m3 /t以下的,卸压瓦斯预抽率不得低于35%;被保护层原始瓦斯含量在10~15m3/t的,卸压瓦斯预抽率不得低于45%;被保护层原始瓦斯含量在15m3 /t以上的,卸压瓦斯预抽率不得低于60%。 4、残余瓦斯压力PC<0.74MPa且残余瓦斯含量WC<8 m3 /t以及检验钻孔施工过程中无喷孔、顶钻等其它异常现象。 (二)井巷揭煤(含反揭煤)瓦斯抽采效果评判: 1、措施孔施工后进行反演分析,措施孔有效控制范围满足《煤矿瓦斯抽采基本指标》的要求。 2、措施孔孔底间距达到设计要求,整个预抽区域内钻孔布置均匀,预抽评价单元内钻孔间距基本相同和预抽时间差异系数小于30%。 3、评判测定点至少布置4个,分别位于要求预抽区域内的上部、中部和两侧,并且至少有1个测定点位于要求预抽区域内距边缘不大于2m的范围。反揭煤评判测定点按煤巷掘进条带预抽布置。 4、瓦斯预抽率η≥45%。η=瓦斯抽采量/瓦斯储量。瓦斯抽采量:计算η指标值时间段内单元煤体的抽采瓦斯量+评价单元内采取增透措施的钻孔排出瓦斯量(m3)。抽采瓦斯量必须大于排放瓦斯量。瓦斯储量:单元预抽钻孔控制范围内的煤体储存瓦斯量(m3) 5、残余瓦斯压力PC<0.74MPa且残余瓦斯含量WC<8m3 /t以及检验钻孔施工过程中无喷孔、顶钻等其他异常现象。 6、工作面风速不超过4m/s、回风流中瓦斯浓度低于0.8%。 (三)煤巷掘进条带预抽(含小结构煤巷)瓦斯抽采效果评判: 1、措施孔施工后进行反演分析,措施孔有效控制范围满足《煤

防突措施及管理防突管理制度揭煤技术流程规定

附件6 揭煤技术流程规定 为了规范公司揭煤流程,防止突出事故发生,特作如下规定: 一、揭煤地点突出危险性区域预测 石门(含立井和斜井等)揭煤地点的煤层先进行突出危险性区域预测,然后进行突出危险区划分。区域预测结果报公司总工程师批准。 二、区域防突措施 1.经区域预测划分为有突出危险的煤层,要采取开采保护层或预抽煤层瓦斯的区域防突措施。所有预抽煤层瓦斯的区域防突措施报公司总工程师批准后执行。 采用预抽煤层瓦斯的区域防突措施的钻孔设计符合《防突规定》要求。 从抽采瓦斯开始,实行独立计量,定期收集抽采流量、负压和浓度等,分析瓦斯抽采效果。效果不好必须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2.经过矿井(或采区)区域预测为突出危险性的煤层,可直接在距突出煤层7m法向距离以外进行区域预抽瓦斯防突措施。 3.经开拓前区域预测为无突出危险区的煤层进行新水平、新采区开拓、准备过程中的所有揭煤作业应当采取局部综合防突措施。 三、瓦斯抽采达标评判 根据公司瓦斯抽采达标评判办法执行。审签完毕的《瓦斯抽采达标评判报告》(含区域措施效果检验钻孔竣工图)送通风(瓦)科和相关部门、领导。 四、10m法向距离施工地质探孔 在距揭穿煤层10m法向距离(在地质构造复杂、岩石破碎的区域20m法向距离)之前,施工地质探孔,探明瓦斯、煤层赋存情况。 1.矿井地测科要先进行地质探孔设计,设计图送相关部门、地测副总工程师和矿总工程师签审。 2.设计图签审完毕后,地测科安排施工,并安排地质技术人员现场收集资料。 3.地质资料整理成成果资料后,送相关部门、地测副总工程师和矿总工程师签审,签审完毕的地质成果资料送通风科、抽采科和其它相关部门及领导。 五、石门揭煤防突措施编审

煤矿掘进巷道消突评价报告教材

贵州湘能实业有限公司***煤矿 掘进工作面区域性防突措施效果评价报告工作面名称:11113反运输顺槽(第一循环) 编制单位:通瓦科 编制时间:2014-12-22

贵州湘能实业有限公司***煤矿 11113反运输顺槽掘进区域措施效果检验报告编制、会审记录 编制人:日期 通瓦科:日期 生产科:日期 安全科:日期 调度室:日期 施工队:日期 通瓦队:日期 总工程师:日期

会审意见

目录 前言 (5) 第一章评价工作面基本情况.............................................................................................................. - 5 - 第一节11113反运输顺槽掘进工作面概况................................................................................ - 5 - 第二节11113反运输顺槽掘进工作面构造情况及巷道掘进防突情况.................................. - 6 - 第三节11113反运输顺槽掘进工作面通风情况........................................................................ - 7 - 第二章工作面消突评价...................................................................................................................... - 5 - 第一节工作面措施执行情况.......................................................................................................... - 8 - 第二节评价方法 .............................................................................................................................. - 8 - 第三节评价指标的测定.................................................................................................................. - 9 - 一、残余瓦斯含量的测定.............................................................................................................. - 9 - 第三章11113反运输顺槽第一循环掘进工作面评价结论........................................................ - 10 - 一、抽采措施效果评价................................................................................................................... - 10 - (一)抽采钻孔范围符合要求 .................................................................................................. - 10 - (二)评价指标符合评价规定 .................................................................................................. - 10 - (三)11113反运输顺槽掘进工作面区域性防突措施效果评价结论:........................... - 10 - 二、注意事项.................................................................................................................................. - 1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