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平原富硒土壤与农产品质量初探
219460282_江汉平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砷元素的含量特征

19 827mg kg ꎬ 其 次 是 旱 地 土 壤 砷 的 最 高 值 为
-1
19 020mgkg ꎬ 土壤砷在不同土地利用下的均值含
-1
量排序为滩涂>建设用地 >水田 >林地 >草地 >旱地 >水
面ꎬ 除了滩涂其他用地砷平均含量均低于国家标准的
1 3 2 土壤砷元素测定方法
土壤砷采用了 GB / T 22105 规定的原子荧光光谱
测定方法进行测试ꎬ 每批土壤样品做 3 次空白样和平
行样ꎬ 取平均值作为样品砷元素的最终含量ꎬ 测试过
程中加入国家标准土壤参比物质 ( GSS - 12) 进行质
量控制ꎬ 各重金属的回收率均在国家标准参比物质的
林地>草地>旱地>水面ꎬ 这和陈同斌等发现在北京的
土地利用下的均值含量排序为滩涂>建设用地>水田>
等土壤砷含量较高ꎬ 林业用地土壤砷含量较为安全ꎮ
-1
地土壤砷的最高值为 19 020mgkg ꎬ 土壤砷在不同
-1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砷含量特征相似 [13] ꎬ 滩涂水田
表 1 沙洋镇土壤砷元素特征值统计表
7 2 2023ꎬ Vol 43ꎬ No 12
农业与技术 ※资源环境
江汉平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砷元素的含量特征
以沙洋镇为例
袁知洋1ꎬ2 吴殷琪1 孙佩1 潘飞1 段碧辉1 杨良哲1ꎬ2 黄彬1 王天一1 赵敏1 夏伟1
硕士ꎬ 工程师ꎮ 研究方向: 土壤地球化学ꎬ 农业地质及富硒产业研究ꎮ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我国富硒农业地质环境调查进展分析

我国富硒农业地质环境调查进展分析戴光忠【摘要】首先介绍我国富硒农业地质环境调查进展,然后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相关的建设性建议.【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3(000)030【总页数】4页(P12140-12143)【关键词】农业地质;农业地质环境;富硒土壤;调查进展;中国【作者】戴光忠【作者单位】湖北省第二地质大队,湖北恩施44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820.1地质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先行性、基础性工作,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1]。
因此,地质工作者就必须紧密围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增强地质工作服务功能,拓展地质工作服务领域,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好服务。
地质工作服务于农业领域的需要,形成了生态农业地质学[2]。
该学科研究方向主要有3个:①研究开发或改良各种适宜地质环境的农作物;②研究农业生产活动对地质环境产生的影响及对策;③评价区域农业生态地质条件,揭示各种名、特、优农林生物产品的最佳生态地质环境,以及为发展区域农林产品,对地球表生带进行最佳改造和利用。
全国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是为查明土地质量和生态环境开展的一项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3]。
其中,农业地质环境调查是其重要工作内容,也是当前民生地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4]。
硒(Se)是世界卫生组织(WHO)确定的第3种人体必需微量元素[5],缺硒能导致癌症、肝病、心血管病、糖尿病、前列腺病、白内障等40多种疾病,间接导致400多种疾病。
因此,富硒农业地质环境调查,是农业地质工作的重要内容。
我国最早发现有富硒农业地质环境的有湖北恩施州[6]、陕西紫阳县[7]、贵州开阳县与凤冈县等[8]、安徽石台县[9]。
近期全国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发现了一些富硒农业地质环境。
笔者将分析我国富硒农业地质环境调查的进展。
1 我国富硒农业地质环境调查进展我国富硒农业地质环境调查程度分3种:一是零星的农业地质环境调查;二是小比例尺(1∶250 000)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三是大比例尺(1∶50 000万或1∶10 000)农业地质环境调查。
江汉平原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对策

江汉平原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对策摘要研究江汉平原环境污染治理问题是湖北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在调查分析江汉平原农村环境污染现状的基础上,找出了该地区环境污染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对策,对进一步推动湖北新农村与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建立农业强省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关键词农村;环境污染;现状;成因;对策;江汉平原江汉平原位于湖北省中南部,土地肥沃,气候适宜,资源丰富,是湖北农业人口稠密、经济较发达地区,也是湖北省乃至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棉、油生产基地和畜禽、水产品主产区[1-3]。
江汉平原不仅是全省农产品主产区典型代表、也是全省新农村建设重要试验区域。
近几年来,由于该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和条件,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引发该地区水体污染、湖泊富营养化、土壤污染、垃圾污染等问题十分突出,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影响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而且也制约了湖北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进程[2]。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笔者采取实地踏勘、抽样调查和样本检测等方法开展调查研究,对该地区突出的水源、土壤、垃圾污染等3个方面问题进行重点研究,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治理的对策,以期为各级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1 江汉平原农村环境污染现状江汉平原位于湖北省中南部,总面积37 579 km2,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水土光热条件优越[3]。
近几年来,江汉平原地区经济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建设成绩斐然。
但是,该地区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也十分突出,目前江汉平原农村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水源、土壤及垃圾污染等3个方面。
1.1 江汉平原农村水源分布及水质评价江汉平原水体类型可分为湖泊、水库、河流、塘堰、养殖水面、沟渠等6类,主要水体有洪湖、长湖、长江、汉江、东荆河、西荆河,监新河、内荆河、田关河,四湖总干渠、东干渠、西干渠等。
笔者于潜江、洪湖、公安和仙桃等典型县市布点采样监测,抽样检测结果表明,大部分水体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江汉平原典型种植模式稻田土壤中农药残留特征

江汉平原典型种植模式稻田土壤中农药残留特征作者:常向前张舒刘冬碧赵越王佐乾杨小林夏颖吕亮来源:《植物保护》2024年第04期关键词江汉平原;中稻一油菜/小麦轮作;一季中稻;再生稻;稻田;农药残留江汉平原位于湖北省中南部(29°26'-31°10'N,111°30'-114°32'E),由长江和汉江冲积而成,面积逾300万hm,约占湖北省总面积的25%,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水稻是江汉平原最主要的粮食作物,该地区水稻常年播种面积达到90万hm2。
其中,中稻一油菜/小麦轮作、一季中稻种植模式是当前江汉平原最典型的种植模式;再生稻是一种资源节约型水稻栽培模式,在江汉平原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江汉平原稻田病虫草害发生严重,农药使用品种多、药量大、用药频繁。
2012年调查发现,已于20世纪80年代禁用的有机氯农药滴滴涕等在江汉平原地表土中仍普遍存在,残留范围是0.036~0.625mg/kg;2015年调查发现,江汉平原地表土中有机磷农药的残留范围是0.090~0.194mg/kg,已经禁用或限制使用的有机磷农药甲胺磷、氧乐果等仍普遍存在。
当前稻田基本杜绝了高毒、高残留的有机氯、有机磷类杀虫剂的使用,但仍大量施用低毒的有机磷、二酰胺类、吡啶类、新烟碱类杀虫剂;三唑类杀菌剂及磺酰脲类、酰胺类除草剂等农药,田间调查发现个别除草剂如氰氟草酯使用量甚至达推荐剂量的3~5倍。
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2019年、2020年湖北省农药的使用量分别为10.33万、9.70万t及9.31万t(《2021年湖北省统计年鉴》)。
江汉平原水网发达,水稻生长季雨量充沛,大量施人田间的农药,成为面源污染的隐患。
绿色农业的发展,不仅要求关注农药的防治效果,更要关注施药后环境中的农药残留。
当前稻田常用农药类型及品种繁多,很多常用农药在土壤中的残留情况尚不清楚。
为此在江汉平原的中稻一油菜/小麦轮作田、一季中稻田及再生稻田水稻收获后采集田间土壤样品,检测已经禁用或限用的有机氯、有机磷农药及其代谢产物及当前稻田常用的农药在土壤中的残留量,为当地土壤农药残留的治理及农药的合理使用提供基本信息。
江汉平原水稻中重金属元素累积效应及迁移运转特征

江汉平原水稻中重金属元素累积效应及迁移运转特征江汉平原是中国主要的水稻种植区之一,而重金属元素的污染对水稻的生长发育和食品安全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本文对江汉平原水稻中重金属元素的累积效应及迁移运转特征进行探讨。
一、重金属元素的来源和污染状况重金属元素是指密度大于5 g/cm3的金属元素,具有毒性和生物积累性,包括铅、镉、铬、汞、砷等。
重金属元素的污染主要来自人类活动,如燃煤、矿山开采、电子废弃物等。
江汉平原是中国著名的农业区域,重金属元素的污染主要来自灌溉水、土壤和气溶胶。
研究表明,江汉平原水稻种植区铅、镉、砷等重金属元素的污染较为严重,其中以镉的污染最为突出。
该地区的废水中镉、铅等重金属元素含量高于国家标准,土壤中镉、铅、砷等重金属元素的含量也高于国家二级限值。
重金属元素在水稻中的累积效应是指重金属元素在水稻生长过程中从土壤、水体、气态污染物中吸收,并逐渐积累在水稻不同器官中的过程。
这种累积效应会对水稻的生长发育、品质和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研究表明,江汉平原水稻中的镉、铅、砷等重金属元素可以通过根系进入水稻,也可以经由空气和水蒸气进入植株。
水稻对不同重金属元素的吸收具有差异性,镉和汞可以积累在水稻中的各个部位,包括根、茎和叶,而铅和砷则主要积累在根部和叶片。
水稻中不同器官对重金属元素的累积能力也不同,根、茎、叶和籽实对重金属元素的吸收能力依次降低。
三、重金属元素的迁移运转特征重金属元素在水稻中的迁移运转特征包括根-茎-叶的分配、不同器官的转移和分配、以及膳食摄入对重金属元素摄入的影响等。
为了减少江汉平原水稻中的重金属元素污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废水和废气的处理,严格控制重金属元素的排放量。
2. 深入研究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迁移和转化特征,发展环境友好型的水稻栽培技术。
3. 通过土壤改良和肥料管理等措施,降低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
4. 选育优质、耐污染的水稻品种,减少重金属元素在水稻中的累积。
江汉平原水稻中重金属元素累积效应及迁移运转特征

江汉平原水稻中重金属元素累积效应及迁移运转特征江汉平原是中国主要的农业区之一,以其丰富的水资源和优越的自然条件而闻名。
水稻是江汉平原的主要粮食作物,对于当地的农业经济起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江汉平原的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逐渐增加,引发了人们对水稻中重金属元素累积效应及迁移运转特征的关注。
一、重金属元素的污染来源江汉平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剧了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积累,主要包括镉、铅、铬、汞等重金属元素。
重金属元素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废渣、机动车尾气等,通过大气降尘、水体输运、土壤累积等途径进入水稻生长的土壤中。
重金属元素的长期积累不仅污染了土壤环境,也通过水稻的吸收和富集影响到了人体健康。
三、重金属元素在水稻中的迁移运转特征一旦重金属元素被水稻吸收,它们会随着水稻的生长过程进行迁移运转。
在水稻的生长过程中,重金属元素主要富集在水稻的根系和地下茎部,而在地上部分的富集程度相对较低。
特别是在水稻的收获期,重金属元素更容易富集在水稻的籽粒中。
不同的重金属元素在水稻中的迁移运转特征也存在差异,铅、镉等重金属元素更容易富集在水稻的籽粒中,而铬、汞则更容易富集在水稻的根系和地下茎部。
四、减轻水稻中重金属元素的累积效应针对江汉平原水稻中重金属元素的累积效应及迁移运转特征,一些措施可以采取以减轻重金属元素对水稻的影响。
加强土壤的修复和污染防治工作,通过植物修复、土壤酸化和有机物添加等方法降低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
选择合适的水稻品种进行种植,例如耐镉的水稻品种能够减少重金属元素的富集。
科学合理的施肥和农药使用也能够减少重金属元素的迁移运转,降低其对水稻的影响。
江汉平原水稻中重金属元素的累积效应及迁移运转特征对于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加强对重金属元素污染的监测和防治,选择合适的水稻种植品种,采取合理的土壤修复和施肥措施,可以减轻重金属元素对水稻的影响,保障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
江汉平原四湖地区水土污染特征

125江汉平原四湖地区水土污染特征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周雨田摘要:中国水土污染正面临着由点到面、由浅到深、由城市到农村不断扩展和污染程度日益严重的趋势,水土污染防治迫在眉睫。
本文根据“江汉平原水土污染监测”项目的野外调查工作与120组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样品的分析成果,结合环境地质条件和地表水环境、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与地下水水质标准,分析论证了江汉平原四湖地区的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污染特征及其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和自然污染途径。
关键词:地表水污染;地下水污染;土壤污染;污染特征;污染途径中图分类号:X1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595(2020)25-0125-0006一、前言大地涵藏万物,孕育生命,被誉为人类的母亲。
但是,近年来,伴随中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大地不断遭到各种污染的伤害,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污染形势日益严峻,水土是人类立命之本,中国人均耕地、淡水资源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2、1/3,而且还面临着盐碱地、风沙土、土壤和淡水污染加剧,污染分布面广,损失巨大,污染事件频发,污染现状不清,防治基础薄弱等问题,农产品质量告急已是不争的事实,仅仅因水土污染防治不力、环境监管乏力,导致频发的食品安全问题让人们直接遭受水土污染之“痛”,水土污染防治已迫在眉睫。
通过参加由湖北省地质局水文地质工程大队组织实施的“江汉平原水土污染监测”项目的野外调查工作,介绍江汉平原四湖地区地表水污染、地下水污染和土壤污染特征、污染途径,为完善地表水环境、地下水环境和土壤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监测网络建设、监管系统建设、水土污染预警与应急预案、加强水土污染防治技术攻关起到借鉴作用。
二、自然地理地质条件(一)自然地理与水文气象江汉平原四湖(长湖、三湖、白露湖、洪湖)地域包括荆州市的荆州区、沙市区、江陵县、监利县、洪湖市和石首市的一部分及荆门市的沙洋县、潜江市一部分组成,面积为11547.5km 2,地处长江中游荆江北岸,汉江及其东荆河以南地区,为江汉平原腹地,介于东经112°00′~114°00′、北纬29°21′~30°00′之间。
江汉平原富硒产业SWOT分析及发展对策——以天门市为例

刘军仿,黎庆容,钟鸣.江汉平原富硒产业SWOT 分析及发展对策——以天门市为例[J ].中南农业科技,2023,44(9):173-177.江汉平原是中国农业生产重点区域,享有“鱼米之乡”的美誉,位于湖北省中南部,西起枝江市、东止武汉市、北至钟祥市、南望洞庭湖滨,是长江中上游最大的冲积平原。
2014—2016年,按照1∶50000的比例,“金土地”工程调查了超过8000km 2的土地,调查结果显示,江汉平原土壤平均含硒量约0.30mg/kg ,调查的40.93万km 2耕地中,低硒土壤区为1.11万km 2,占比2.71%;中硒土壤区为33.72万km 2,占比82.38%;富硒土壤区为6.08万km 2,占比14.85%,硒过剩土壤区为0.02万km 2,占比0.04%,江汉平原土壤富硒优势,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1]。
面向“十四五”,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以四化同步发展为目标,是江汉平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战略。
以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突破口,是加快建设江汉平原乡村振兴示范区的一项重要内容。
发展功能农业,推进富硒产业健康发展,对促进农民增收、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根据硒资源禀赋和富硒产业发展现状,湖北省将实施“一都一乡一心多点”的区域发展战略,即发展壮大恩施州“世界硒都”和江汉平原“富硒鱼米之乡”两大富硒产业集群[2]。
地处江汉平原腹地的天门市着力于提炼当地富硒农产品的独特价值,确立了“中国平原生态富硒品牌”,在传播上利用名人“陆羽”建立品牌认知度,通过讲述天门的生态山水,把健康养生与硒相关联,在定位上把健康养生作为硒品牌的核心利益点。
同时,把“中国平原养生第一硒都”作为天门市“硒+三产融合”发展的远景目标[3]。
本研究结合天门市富硒资源开发情况,针对性指出硒产业发展中的问题,通过探明路径提出对策,以期为天门市在十四五期间结合域内丰富的富硒资源,形成富硒地区“品牌赋能+三产融合”的价值实现机制提供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 献标 识 码 :B
文章 编 号 :1671—1211(2012)02—0194—07
0 引言
授 和他的研究 团队 ,在全 国六个地 区县 级 以上市场 随机 抽查 大米样 品进行检测 ,发 现部分 地 区大米样 品存 在镉
硒 (se)是 自然界 中广泛分 布的一种 分散元 素 ,1973 含量超过 国家标 准 限值 ,2011年初 通过 网络传 播 ,引起
泊密布 ,河 网交 织 。主要 河 流有 长 江 、汉 水 ,次有 沮 河 、 土壤硒含量 与有机质含量 呈正相 关关 系 ,硒 在土壤 中的
漳河 、东荆河 、府河 等长江 支流 。区 内湖 泊多 属洼地 湖 , 湖底浅平 ,湖 水 不深 (最 深 数米 )。较 大 的湖 泊 有 :洪 湖 市与监利县 的洪 湖 、荆 州 市 与荆 门市 的长湖 、汉川 市 的
作 。随着社会 经 济 的发 展 、生 活质 量 的提 高 ,天然 富硒 括 两方 面 内容 :一是在调查研 究 区采集农 田耕 作层 土壤
农产 品越来越 成为社会关 注的热 点 ,与 之相应 的 富硒 土 样 品进 行硒和镉等微量元 素 的分 析测试 ,了解 江汉 平原
壤也成 为一种 特殊 的地质 资源 。
那么 ,湖 北 省 的粮 仓 江 汉 平 原 是 否存 在 富硒 农 产
与损伤 心肌 的修 复 ,预 防和 治疗 心 脏病 、肝脏 等 四十多 品?主要粮 食产品 中的镉含 量究竟 如何 ?是否存在 “镉
种疾病 ,对铅 、镉 、汞 、砷 、铊 等 重金 属 有拮 抗 作 用 ,能 明 米 ”现象 ?这 是湖北社会关 注的重大 问题 。武汉外 国语
显抑制肿瘤 扩展小组 在 湖北 省农 业地 质 调查 成
地球表 面硒 元素 的含量分 布极 不均匀 ,据 不完 全统 果 的基础 上 ,通 过对 江 汉 平 原 富硒 土 壤 分 布 范 围 内小
计 ,全世 界 有 42个 国 家或 地 区 缺硒 。1982年 “营养 学 麦 、水稻等农 作物 和根 系 土壤 进行 试 探性 调查 研 究 ,采
第 26卷 第 2期 2012年 4月
资 源环 境 与 工程
Resources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江汉 平原 富硒 土壤 与农产 品质量初探
马 芳 宇
(武汉 外 国语 学 校 ,湖 北 武汉 430022)
摘 要 :通过 对江汉平原富硒土壤 分布 范围内小麦 、水稻 等农作物 和根 系土壤调查取样分析 ,进一 步证 实 了 江 汉 平原 富硒 土壤 的 存在 ,并 发现 由 富硒 土壤 种 植 生 长 的 小麦 、 水 稻 为硒 含 量 适 宜的 富硒 农 产 品 。农 产 品 累
1 研究 区背景
镉 是一种有 毒 有害 重 金属 ,在 自然 界 ,它 作 为化 合 1.1 研究 区概况
物存 在于矿物 质中 ,进 人人体 后危 害极 大。医学 文献 已
调查研究 区江汉平原位 于长江 中游 ,湖北 省 的中南
经证 明 ,镉进人人体 ,多年后可 引起骨 痛 等症 ,严 重时导 部 ,面积 4.5万 km (图 1)。地 势西 、北 、东三面环 山 ,西
报 ”指 出 :中国是一个贫硒 国家 ,有 72%地 区属于缺硒或 用生态地球化学评 价手段与方 法 ,初 步探讨 江汉 平原 富
低硒地 区 ,2/3的人 口存 在不 同程 度 的硒 摄 人 不 足 ,为 硒 土壤和主要农产 品质量及其关 联关 系 ,对 富硒 土壤 资
此 ,营养学 家 呼 吁 全 社会 抓 好 贫 硒 地 区居 民 的补 硒 工 源 开发利用提 出建 议 。本 次 科 技 活动 调 查研 究 主 要包
农 田区土壤质量状况和土壤 硒元 素 的分 布特 征 ;二 是在
前 人对土壤 与农产 品硒含 量关 系进行 过 调查 和研 调查研究 区采 集主要粮食作 物小麦 和稻 谷样 品 ,进行 硒
究 ,探 讨过 土壤 分 布 与 地质 背 景 和 岩 石 地 球 化 学 的关 和镉等元素 的分 析 测试 ,研究 硒 和镉 的 生态 效应 ,了解
致可怕 的 “痛 痛病 ”。2007年 ,南 京 农业 大 学 潘根 兴 教 部为鄂西 山地 ,北 面为大洪 山 ,东为 大别 山系 ,东 南为 幕
收 稿 日期 :2012—02—08;改 回 日期 :2012—03—31 作者简介:马芳宇 (1995一),女,在读学生 。E—mail:397506228@qq.tom
系 ,但 江汉 平 原 土壤 和农 作 物硒 地 球 化 学研 究 较 江汉平原 主要 粮食 小 麦 和稻米 的硒 和镉 等元 素含 量 的
少 。不 久前完成 的湖 北 省多 目标 区域 地球 化 学 调查 发 安全性 。
现江汉平原 有大面积 富硒 土壤 ,同时土壤 中存 在镉元 素 高含量异常带 。
第 2期
马 芳 宇 :江汉 平 原 富硒 土 壤 与农 产 品质 量初 探
阜 山 ,南部 与洞庭 湖 平原 相 连 ,是 一个 向南 敞形 的半 封
对土壤 富硒 成 因方 面 前 人 做 过不 少研 究 ,王 金 达
闭盆地 。整个 地 势 由西北 微 向东 南倾 斜 ,地 面平 坦 ,湖 等 在研究 黄土 高 原 土壤 硒 的地 球 化学 行 为 时指 出 ,
积效应研究表 明,江汉平原 小麦、水稻对土壤 中硒元素具有高富集性 ,有利 于种植开发 富硒 小麦、水稻等优
质农产品 。江汉平原富硒 土壤可生产富硒农产品 的发现 ,对江汉平 原富硒 土壤 资源开发利 用具有重要 的现实
意 义 。
关键 词 :江 汉 平原 ;土壤 ;硒 ;农 产 品
中 图分 类 号 :P595;S151.9 3
年 ,世 界 卫 生 组 织 将 硒 列 为 人 体 必 需 的 微 量 元 素 之 广泛 的关 注 ,因 为 这 不 仅 涉 及 食 品 安 全 ,也 涉 及 粮 食
一
。 硒 在人体 中不足 或过量时都 会引 发疾病 ,医学研
安全 。
究证 明 ,硒 对人体有重要 作用 ,能清 除人体 内 自由基 ,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