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奏形态分析

合集下载

第三章 电视剧的节奏形态

第三章  电视剧的节奏形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三章
电视剧的节奏形态

www,
节奏的根本是紧张与松弛的交替。 从宏观上说,任何一部艺术作品都有 整体的节奏与部分的节奏两个视点。 电视剧的节奏是艺术家根据作品中的 戏剧冲突和人物的情感状态,运用电视 艺术的各种表现手段,在蒙太奇句子或 段落里形成动与静、动与动、静与静、 快与慢、长与短、强与弱等对应,产生 有序的“脉搏”跳动,并通过观众生理 感知进而作用于观众的审美情感的一种 艺术形式。
广义的视觉运动,不仅指 摄像机所拍摄的物体的运动, 摄像机在拍摄物体时自身所做 的运动,还可以指镜头与镜头 之间的组接、场景与场景之间 的对接所形成的运动,甚至是 静态的画面通过蒙太奇的结构 方式而形成的运动。 电视剧中镜头所要叙述的 人物的运动方式是获得视觉节 奏的主要形式。
www,
二、电视剧的情节节奏
寒冰破热, 寒冰破热,凉风扫尘 笙箫夹鼓, 笙箫夹鼓,琴瑟间钟
消闲之笔
延宕
www,
寒冰破热,凉风扫尘 寒冰破热,
T I T L E
叙事作品应该在热烈紧张的 情节之后,安排一段轻松或闲 适的段落,形成冷热相济、张 弛相间的艺术节奏。 《手机》 36
www,
www,
1 2 3 4
视觉节奏 情节节奏 情感节奏 智力节奏
www,
一、电视剧的视觉节奏
1、视觉中光的节奏 视觉中光 电视剧中光的节奏, 首先是由明暗来表达的。 光的明暗主要是指它 在一切物体上都体现出 的层次分明感。 明暗的对比,在有些 画面中是静态的,有些 画面中是动态的。 《战神》 2、视觉中运动的节奏 视觉中运动的节奏 运动
笙箫夹鼓,琴瑟间钟 笙箫夹鼓,
T I T L E
笙箫与琴瑟演奏出的乐曲都 是优美的,鼓或钟打击出的声 响是浑厚的、雄壮的,体现出 的是壮美。

节奏形态描述

节奏形态描述

节奏形态描述节奏形态是音乐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它是音乐中音符的排列和组合方式。

节奏形态的不同,会给人带来不同的音乐感受和情绪体验。

在音乐中,有各种各样的节奏形态,每种形态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一种常见的节奏形态是均等节奏形态。

均等节奏形态是指音符的持续时间相等,节奏稳定且规律。

这种形态常常在进行舞曲或快节奏音乐时使用,能够给人带来欢快活泼的感觉。

例如,一支快速的进行曲,节奏明快、紧凑,给人一种奔放的感觉。

另一种常见的节奏形态是不规则节奏形态。

不规则节奏形态是指音符的持续时间不等,节奏变化多样。

这种形态常常在进行抒情或慢节奏音乐时使用,能够给人带来深沉、内敛的感觉。

例如,一支悲伤的小夜曲,节奏缓慢、起伏跌宕,给人一种伤感的情绪。

除了均等节奏形态和不规则节奏形态,还有一种常见的节奏形态是复合节奏形态。

复合节奏形态是指多种不同的节奏形态同时出现,交错在一起。

这种形态常常在进行复杂的音乐作品时使用,能够给人带来错综复杂的感觉。

例如,一支交响乐曲,多种乐器声音交织在一起,节奏多变,给人一种丰富多样的体验。

还有一种特殊的节奏形态是变奏节奏形态。

变奏节奏形态是指在原有的节奏基础上进行变化和发展,使节奏更加丰富多样。

这种形态常常在进行音乐演奏时使用,能够给人带来变化和刺激的感觉。

例如,一支即兴演奏的爵士乐曲,演奏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创意和感受对节奏进行变化和发展,使音乐更加生动有趣。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节奏形态,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节奏形态,如交替节奏形态、复调节奏形态等,每种形态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音乐中的节奏形态是音乐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通过音符的排列和组合方式,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和情绪体验。

总结来说,节奏形态是音乐中音符的排列和组合方式。

不同的节奏形态会给人带来不同的音乐感受和情绪体验。

常见的节奏形态有均等节奏形态、不规则节奏形态、复合节奏形态和变奏节奏形态等。

每种形态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王西麟《第五交响曲》之节奏形态与节奏结构意义探析

王西麟《第五交响曲》之节奏形态与节奏结构意义探析

“ p fp 的力度变化 , p<>p” 似乎是倾诉中的沉思与悲愤 中的呐喊 , 奠定了全曲的感情基调 ( 例 1。 见谱 )
例 l
、、
— —

L . -_ .. 上
— — = =: = = =
在第一小节的节奏基础之 上, 后面逐 渐发 展成 为(: 、1: 等不同长短的形 态作 为背景铺垫 。 5 )(3 ) 6 5 2 向结合型 : 8 . 纵 在 小节的节奏动机背景之后 , 大捉琴 1 以下行 小二度 “ 念性 ”作 曲家语) 口吻以散板的形态拉出主 怀 ( 的 题, 时而哀叹沉思 , 时而激 昂亢奋 。然而主题的背景层是 1 把小提琴 动力非常强的八分音符小二度音块 , 2 短节奏背景层与散
非凡的网。
1 . 微分型 : 波兰作曲家卢托斯拉夫斯基在“ 有控制的偶然” 的总的原则下在节奏方面提出了“ 微节奏”mioh t n ) ( c ry ri 概念, r h c 即强 调个别 音与一群音之间的时值结构关 系。 然而王西麟 《 第五交响曲》 在继承卢托斯拉夫斯基的“ , 微节奏” 思维的基础上进行 了自 我创新, 在其纵向与横向方面都运用了微分 的节奏手法, 主要有纵 向数字微分型与横 向分裂微分型两种 。 纵 向数字微分型是指乐队在纵 向的同步进 行中各声部的节奏按照作 曲家特定的音值安排 , 或同质异位 或异质异位 , 或异 质同位 , 在纵向形成微分性的复杂结合 , 就单个声部来看 , 节奏清晰, 但是所有声部的节奏结合就形成 了非常复杂的 、 高密度的
板长线条式的主题交相辉 映,愤 懑而压抑的弦乐音团和大提琴的深 沉独白” 作曲家语 ) “ ( 不是苍 白的“ 追思圳 , 更是一种诘问 与伤感( 见谱例 2 。 )
作者简介: 张智军( 92 )西北师范大学音 乐学院作 曲技术与理论研 究硕士 。 18~ ,

里盖蒂《第二弦乐四重奏》中的节奏形态

里盖蒂《第二弦乐四重奏》中的节奏形态

里盖蒂《第二弦乐四重奏》中的节奏形态(原创实用版)目录1.里盖蒂的《第二弦乐四重奏》简介2.节奏形态在音乐中的重要性3.《第二弦乐四重奏》中的节奏形态特点4.作品中的节奏形态对音乐表达的影响5.总结正文一、里盖蒂的《第二弦乐四重奏》简介里盖蒂(Gyrgy Ligeti)是一位匈牙利出生的作曲家,他的音乐作品具有极高的创新性和独特性。

在他的众多作品中,弦乐四重奏系列备受瞩目。

其中,《第二弦乐四重奏》创作于 1968 年,是里盖蒂的代表作之一。

这部作品突破了传统弦乐四重奏的框架,运用了独特的音乐语言和技巧,展现了里盖蒂对音乐的深刻理解和创造力。

二、节奏形态在音乐中的重要性节奏是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它是音乐的骨架,决定了音乐的动感和韵律感。

在音乐作品中,节奏形态是指音乐节奏的组织方式,包括节奏的快慢、强弱、规律性等。

节奏形态在音乐中具有重要地位,它能够塑造音乐的性格、氛围和情感,同时也能够影响听众的情绪和感知。

三、《第二弦乐四重奏》中的节奏形态特点《第二弦乐四重奏》中的节奏形态具有以下特点:1.不规律性:作品中的节奏很少有规律的节奏重复,而是采用了错综复杂的节奏形态。

这种不规律性使得音乐更具动态变化和紧张感。

2.强调节奏的对比:里盖蒂在作品中运用了不同的节奏形态,以强调节奏的对比。

例如,快速的音符与慢速的音符相互交织,强烈的节奏与柔和的节奏相互对比,形成了丰富的节奏层次。

3.节奏的密集与疏松:《第二弦乐四重奏》中的节奏形态具有密集与疏松的变化。

在某些段落中,音符紧密相连,形成密集的节奏纹理;而在其他段落中,音符之间则较为疏松,节奏更为宽松。

四、作品中的节奏形态对音乐表达的影响《第二弦乐四重奏》中的节奏形态对音乐表达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里盖蒂通过独特的节奏形态塑造了作品的个性和风格。

其次,节奏形态的变化丰富了音乐的情感和表现力,使作品更具张力和动态感。

最后,节奏形态的对比与变化也为演奏者提供了更多的表现空间,使作品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

钢琴曲《春舞》的节奏形态分析

钢琴曲《春舞》的节奏形态分析

谱例2 第188-199小节谱例2中,第188-193小节右手第2拍上运用了XX.的节奏,从横向上看是用在由四个十六分音符组成的音阶式下行旋律之后,切分音充当了“刹车”的作用;从纵向上看是为了更加突出中间声部的主题旋律。

此外,首部和再现部的第二个段(见谱例1第四小节第一拍),右手虽然包含有两个声部,但若把第一拍上的这两个声部看成一个整体,其复合节奏仍然是XX.。

(二)一小节内的切分节奏整首乐曲都是以2/4拍为单位,一小节内的切分节奏主要有三种形态:、、。

这类节奏的主要特点是重拍上的音符时值短于轻拍上的音符时值,因此“感觉是运动受阻,具有明显分割旋律的作用”。

②首部和再现部的第二段广泛使用了节奏形态,如首部38-39、46-47小节及再现部207-208、215-216小节。

这几处曾在前面一拍内的切分节奏中提到,但如果就整个小节来看,两个声部的纵向结合又形成了两拍的切分节奏(见谱例1第四小节)。

切分音采用了三和弦的形式,音响上强调了切分音的重音感,由于弱起的使用,在听觉上又形成了三个十六分音符在前、一个十六分音符加四分音符在后的切分节奏形态:。

谱例3中,首部第二段结束处第53小节用了的节奏形态,切分音采用八度重叠式,且上方还标有重音记号,这就不仅造成旋律强有力地结束,也在和声上强调了属音A音的重要性,为接下来主题的再现提供和声支持。

首部结尾处补充段第67小节左手采用了节奏形态,由七和弦形式构成的切分音给予d小调DD7的和声支持。

谱例3 第51-53小节(三)跨小节的切分节奏这类型切分节奏的显著特点是使用同音连接线使切分音从弱拍或弱位延续到下一小节的强拍或强位,它往往给人一种“拍号被打破”的感觉。

中部第一段,第104-105小节和108-109小节使用了两次跨小节切分节奏(谱例4),标有重音记号的切分音实质上是省略七音的降六级属九和弦,切分节奏的运用在和声上起着强调的作用。

此外,由于切分音跨越了小节线,使得102-109小节在听觉上形成了5/4拍与3/4拍的交替。

科尔沁萨满仪式音乐中的节奏形态分析

科尔沁萨满仪式音乐中的节奏形态分析

科尔沁萨满仪式音乐中的节奏形态分析作者:赵燕来源:《艺术评鉴》2021年第22期摘要:乐器作为一种发声体,它的文化内涵在不同的群体中有着不同的社会功能和文化意义。

“萨满教”是蒙古族最早的原始宗教之一,是古代文化的聚合体,具有综合的文化价值。

根据萨满巫师手持法鼓,在进行请神、将神、送神仪式期间,所敲击的法鼓,以及法鼓环能够发出各种各样的节奏形式,本文选取贯穿于整个萨满仪式过程中的典型节奏型进行分析。

关键词:科尔沁萨满节奏形态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1)22-0054-03从古到今,乐器在蒙古族各部族的生产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乐器不仅在民众音乐生活中被广泛运用,在宗教仪式当中作为重要的文化载体也占据着重要地位。

由此看来,乐器的文化属性随着用乐场合的不同,它的内涵和性质随着演奏群体的身份而发生重要变化。

乐器作为一种发声体,它的文化内涵在不同的群体中有着不同的社会功能和文化意义。

蒙古族传统乐器在蒙古各部中以宴会中的表演呈现,但这些传统乐器在蒙汉杂交地区也作为特殊的文化载体,被当地民众作为重要的仪式道具来使用,是蒙汉人民在社会变迁与文化交融中共同创造的音乐形式。

一、萨满仪式音乐“萨满教”是蒙古族最早的原始宗教之一,自从成吉思汗建立汗国,萨满便成为国教,对汗国的政治文化产生着重要影响,是古代文化的聚合体,包括了宗教、哲学、历史、民俗、天文、医学、音乐等文化内容,具有综合的文化价值,其影响延续至今。

内蒙古科尔沁地区,以及鄂温克、鄂伦春和布里亚特、巴尔虎蒙古人当中仍留部分萨满文化遗存,这些古老的仪式文化在现代社会文化空间逐渐失去生存地位,目前正处于消亡阶段。

科尔沁萨满仪式文化被认为是蒙古族古老的萨满仪式文化最重要的继承体。

科尔沁萨满仪式文化中,“萨满仪式音乐”成为重要的构成部分,仪式举行时,萨满巫师手持萨满鼓,部分群众合起来演唱“请神歌”,召唤神灵,这一过程中音乐处于核心地位,而这些音乐的构成中主要以打击乐为主,并伴有人声演唱。

节奏变化观“形态演变”(2)

节奏变化观“形态演变”(2)

节奏变化观“形态演变”通过节奏变化的演变,不管是看形态、均线、K线等我们看到的常规性的知识点,目的是通过节奏变化或者趋势追踪,对市场研究根本规律的方法,对于常规性知识的梳理,找到我们之前学习的一个盲区以及优点,查漏补缺的一个功能。

我们今天谈“形态演变”,我相信大家脑中会出现无数的图形。

形态的研究可以说是技术分析产生以来一直非常重要的环节,“形态研究”的研究对于趋势的那个阶段以及市场未来方向的改变起到了一个关键性作用,那么形态都包含了那些?对于常规性形态我成为常规形态,那么常规形态分为:反转形态、中继形态。

反转形态。

我们常用的如图所示。

(以顶部反转形态为例,也有底部反转形态)中继形态不管是反转形态还是中继形态,它们在我们学习中是比较常见的,很多人特都可以说出一二。

今天根据基本形态谈论通过节奏变化看这些形态之间的构成以及这些形态与节奏变化之间的关系。

在市场中头肩顶形态形成以后,往往会预示着这一阶段顶部的来临,同时也会发现一种情况的出现:顶部的形态的出现,并不一定肩订。

所以很多人会面临一个问题:怎么能识别一个顶底的真假。

顶底形态识别是第一步,那么真假就是第二步,有了形态,那么就是构筑顶底的一个其中条件,那么形态的真假就成了一个关键。

我们多数人学习形态时只是在套用,比如头肩顶,当价格整个下跌然后反弹形成顶部汇达形成右肩产生经线,经线破位,一般下降空间为整个高点、低点的一倍空间(如下图),这就是我们所学的形态中的一个点。

关键在于要想从更深层次了解形态的真假,那么我们必须知道形态形成的根源,如果了解形态形成的根源可以从波浪理论解释,也可以从节奏变化的角度解释。

那么我们今天就从节奏变化的角度解释。

看形态的整个真假我们就要谈很重要的一点——趋势雏形。

有投资者对于趋势雏形有一定的收货,但是从趋势雏形的延续的方法不知怎么去运用。

趋势雏形的延续的点在于趋势雏形是趋势体系最根本的东西,它不仅仅是趋势的最初点,也是形态构成的基础雏形。

民歌的节奏形态与演唱

民歌的节奏形态与演唱

民歌的节奏形态与演唱民歌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艺形式,其节奏形态与演唱方式呈现出区别于其他音乐类型的独特魅力。

下面将以我国民歌为例,从节奏形态和演唱两个维度来探讨民歌的特点。

一、节奏形态1、节拍感强民歌的节奏感非常明显,其节拍感强,一般采用四拍或八拍的节奏形式,例如《茉莉花》、《千里之外》等传唱广泛的民歌。

节拍感强的节奏让人容易跟随节奏起舞或按照节奏鼓掌等。

同时,一般情况下,民歌的节奏会在歌曲的开头部分就显现出来,便于歌曲听众在旋律出现前就抓住歌曲的基本节奏。

2、复调性弱民歌通常是一种单音唱法,其音乐本质上较简单,复调性较弱。

这也是民歌节奏性上较为简单、规整的重要原因。

因为民歌唱法的特殊性质,声音的调性也较为稳定,有利于民歌唱法的传承和发展。

3、曲调多样尽管民歌的唱法相对单一,但是民歌的曲调却是多种多样的。

有比较明显的民族特色的,如藏族的《雪山飞狐》、蒙古族的《草原之夜》等,也有的歌曲节奏简单,曲调平稳的,如《茉莉花》、《敖包相会》等。

旋律曲调丰富的同时,在节奏上也具有多种变化,这也是民歌引人入胜的原因之一。

二、演唱方式1、自由性强民歌的演唱方式比较自由,演唱者一般以自己对于民歌的理解进行演唱。

由于民歌在传统社会中是口传心授的形式,所以每个演唱者对民歌的理解和演绎方式都存在差异。

这种自由性的演唱方式也让民歌在不同的演唱风格中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2、情感饱满民歌常常表达着人们对于自然、爱情、乡土情怀等感性话题的情感表达。

在演唱时,演唱者会通过唱法和表情传递出自己对于歌曲的理解和情感。

在演唱过程中,演唱者需要将自己的情感与歌曲深度融合,将歌曲所描述的情感通过歌声传达给听众。

3、随意性强民歌的传唱过程一般都是自由的。

由于民歌通常没有标准的歌词和唱法,在演唱时演唱者会依据自己的理解和传唱的过程中的传承者对歌曲进行创作和再创造。

这种随意性的演唱方式也增加了民歌的传承和发展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民歌的节奏形态和演唱方式是相互影响和相辅相成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