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下册练习题第一单元测试题

六年级科学下册练习题第一单元测试题
六年级科学下册练习题第一单元测试题

六年级科学下册练习题

第一课细胞

一、填空:

1、有些生物只由一个细胞构成,例如()。

2、绝大多数生物体都是由()构成的,( )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3、不同生物体的细胞的形状是( )的,即使同一种生物,其不同部位的细胞

也是有( )的。

4.一般的显微镜有对着眼睛的()、对着标本的()、反射光线,照

亮标本的()、调节焦距,看清标本的()、放置标本的()、()、

()等部分组成。

5.细胞的种类有:(、()、( )

()、()

二、.判断:

1、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衰老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细胞生长发育、衰老的过程。

( )

2、动物体和人体细胞形状,大小相同。( )

3、细胞有生长、繁殖、变化、衰老、死亡的过程。( )

4、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

5、.洋葱表皮细胞是由一个个小格子组成的。()

三。我会选

1. 构成人体的基本单位是()

1.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

2.观察细胞时要把细胞标本切片放在()上。

A 反光镜

B 载物台

C 目镜

四、问答题:

1、使用显微镜的应注意什么?

(1)

(2)

(3)

(4)

2、动植物和人的身体会从小到大,直至衰老、死亡,你认为这是什么原因?

2、我从哪里来

一、填空。

1.受精卵是由()和()结合在一起生成的。

2.受精卵是在妈妈的()里长大的。

3.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从一个开始的。

4.在妈妈子宫里,胎儿通过从妈妈的身体里吸收营养和氧气。

二、判断。

1.受精卵大约三周后长成为一个有脑和脊椎骨的胚胎。()

2.一般情况下,胎儿在黑暗的子宫里大约待5个月。()

3.胚胎长成一个有模有样的胎儿的时候,各种器官就已经形成。()

三.单选

1.世界上第一个试管婴儿诞生在()

A、美国

B、英国

C、中国

D、德国

2. ()被人们称为“现代遗传学之父”。

A、孟德尔

B、袁隆平

C、达尔文

D、虎克

3、人的生命开始于()。

A 卵细胞

B 受精卵 C婴儿

四、说一说。

1、通过本课的学习,说一下自己是从那里来?

3、人的一生

一、填空

1、()、()、()、()是人必然经历的过程。

2、青少年在()时,()和()增长较快,这个阶段称为(),()开始的年龄因人而异,一般()比()早()年。

3、()是由儿童发育到成人的过渡时期,是人()发展的关键阶段.

4、一般来说,人的一生要经历发育期()、成熟期()、渐衰期()和衰老期()四个发展阶段。从出生到死亡是人的一生必然

经历的过程。

二、判断。

1、男孩和女孩青春发育期的年龄是相同的。()

2、青春期是人一生中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

三、我会选

1、就青春期开始的年龄来说,一般是()

A.男孩和女孩同步 B。男孩比女孩早两年

C.没有明显的规律 D。女孩比男孩早两年

四、简答

1.如何健康的度过青春期?

4 、我像谁

一、填空

1、生物将自身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传给后代的现象叫做( )。

2、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上的差异叫做( )。

3、()和()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二、判断

1、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2、因为有遗传,生物后代的形态特征一定与父母一样。()

3、因为遗传和变异共同作用,所以生物的后代虽然大部分和父母相似,但是还会出现一些不同。

4、动物之间不存在遗传与变异。()

三、我会答

1、解释名词

什么叫遗传和变异

2、收集关于遗传和变异的谚语

遗传的:

变异的:

3、袁隆平是我国著名的水稻专家。有一次,他在稻田里偶然发现一株大粒多、籽粒饱满的野生水稻。他把这些稻穗采集回来,与种出的稻谷进行杂交实验,培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这其中包含了什么科学道理?

第二单元无处不在的能量

5、让身体热起来

一、填空。

我们需要的能量主要来源于。人体吸收的能量主要用于、、等。

二、简答。

1、让我们的身体热起来的方法有哪些?

2、北极熊为什么不怕冷?

6、摆的秘密

一、填空。

1、钟摆由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组成。钟摆摆动的快慢与 ___________有关,与___________无关。钟摆摆线越长,___________,摆线越短,___________。

2、摆在摆动时,摆出去,再回来,叫摆动次。

二、判断

1、同一个摆摆动的快慢是不同的。()

2、摆线一定时,摆幅越大,摆动越快。()

3、摆锤的重量越大,每分钟摆动的次数就越多。()

三、选择

15秒内,下面的摆摆动的次数最多的是()

A、摆线长30厘米,摆重15克

B、摆线长15厘米,摆重20克

C、摆线长25厘米,摆重20克

D、摆线长10厘米,摆重50克

四、运用所学解决问题。

小明家有一个挂钟(在满弦的情况下),他观察到挂钟和准确时间相比变慢了,怎么使挂钟走的更准些?

五、简答

生活中类似摆的现象有哪些?

7、钻木取火

一、填空。

1、写出下列活动中能量之间的转化:用手弯折铁丝,铁丝会发热:

转化为,用热水烫瘪了的乒乓球:________转化为_______,用梳子梳头时,头发会带电:_______转化为________。

2、古人钻木取火的道理是,从能量转化的观点来说,是转化为。

二、选择

1、下面属于摩擦生热的是()

A、冬天摩擦双手取暖

B、冬天脚冷时跺跺脚

C、汽车轮胎需要有花纹

D、火车在刹车时发出尖锐的声音

二、简答。

生活中机械能转化成热能的现象有哪些?

8、通电的线圈(一)

一、填空。

1、利用_______通过绕制的__________产生________的装置叫做电磁铁。电磁铁由_______和________两部分组成,它是将_______

转化为________的装置。

2、电磁铁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都利用了电磁铁。

3、电磁铁在通电时产生,断电时消失。

二、选择

1、下列机械利用了电磁铁的是()

A、电铃

B、汽车发动机

C、吊车的滑轮

第二单元无处不在的能量

5、让身体热起来

一、填空。

我们需要的能量主要来源于。人体吸收的能量主要用于、、等。

二、简答。

1、让我们的身体热起来的方法有哪些?

2、北极熊为什么不怕冷?

6、摆的秘密

一、填空。

1、钟摆由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组成。钟摆摆动的快慢与 ___________有关,与___________无关。钟摆摆线越长,___________,摆线越短,___________。

2、摆在摆动时,摆出去,再回来,叫摆动次。

二、判断

1、同一个摆摆动的快慢是不同的。()

2、摆线一定时,摆幅越大,摆动越快。()

3、摆锤的重量越大,每分钟摆动的次数就越多。()

三、选择

15秒内,下面的摆摆动的次数最多的是()

A、摆线长30厘米,摆重15克

B、摆线长15厘米,摆重20克

C、摆线长25厘米,摆重20克

D、摆线长10厘米,摆重50克

四、运用所学解决问题。

小明家有一个挂钟(在满弦的情况下),他观察到挂钟和准确时间相比变慢了,怎么使挂钟走的更准些?

五、简答

生活中类似摆的现象有哪些?

7、钻木取火

一、填空。

1、写出下列活动中能量之间的转化:用手弯折铁丝,铁丝会发热:

转化为,用热水烫瘪了的乒乓球:________转化为_______,用梳子梳头时,头发会带电:_______转化为________。

2、古人钻木取火的道理是,从能量转化的观点来说,是转化为。

二、选择

1、下面属于摩擦生热的是()

A、冬天摩擦双手取暖

B、冬天脚冷时跺跺脚

C、汽车轮胎需要有花纹

D、火车在刹车时发出尖锐的声音

二、简答。

生活中机械能转化成热能的现象有哪些?

8、通电的线圈(一)

一、填空。

1、利用_______通过绕制的__________产生________的装置叫做电磁铁。电磁铁由_______和________两部分组成,它是将_______

转化为________的装置。

2、电磁铁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都利用了电磁铁。

3、电磁铁在通电时产生,断电时消失。

二、选择

1、下列机械利用了电磁铁的是()

A、电铃

B、汽车发动机

C、吊车的滑轮

第三单元

一.填空

1、()是地球最外部的圈层,它包围着()和()。物质成分主要以()和()组成。

2、大气层分为对流层、()、()、()()。

3、()是地球的保护伞,是地球上()的重要保障。

4、()是一种利用()实现从高空缓慢下降的专用工具。

5、酸雨、()、()、()就是人们所说的大气污染。

二、判断。

1.臭氧层不是大气层的一部分。()

2.排放废气、燃烧煤炭不会使臭氧层产生漏洞。()

3.大气层没有确切的外部边界。()

4.酸雨不仅会降低土壤肥效,还会让植物增产,除去杂草。()

5.大气层共有五层。()

三、选择。

1、降落伞的降落速度与()有关,与()无关。

A、伞绳长度

B、伞面

2、帆船是因为人类为借助()而生产的。

A、雨

B、雷

C、风

3、风可以()和()。

A、发电

B、解旱

C、授粉

D、催雨

4、对流层距地面的高度是()千米。

A、20-50

B、0-10

C、50-80

四、问答。

1、风对人类的益处与害处。(各举三条)

2、假如没有了大气层,我们的生活会怎样?(最少举三条)

3、关于风的谚语。(请举二条)

4、风是怎样形成的?

第四单元课时检测题

16 来自大自然的信息

一、填空题

1、观察树木的年轮时,要以年轮的(髓心)为原点,沿(东西)和(南北)方向画“+”。

2、根据树木的年轮可以推算树木的(生长年龄);根据树木的年轮还可以了解树木生长所经历的(环境条件),如光照、气温、降雨量及矿物质的营养的供应等;还可以用来测知过去发生的地震、火山爆发等;测定事物发生的年代,推断事物未来的变化等。

3.年轮能告诉我们(),并反映了树木的()。4.根据树木的年轮,我们能了解树木生长所经历的()、()的供应等。

5.在适宜的环境下,树木长得好,年轮就(),反之年轮就()。6.在我国的北方,年轮密的一方是 ( ),年轮疏的一方是 ( )。7.植物能告诉我们地下的( ),化石能告诉我们( )。

二、选择题

1.下面()是大自然的语言。

A.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 B.树木都有年轮 C.植物的种子传播有自己的方法 2.下面年轮带给我们的信息正确的是()

A.年轮越密,说明树木的生长越快 B.年轮越多,树的年龄越大 C.年轮不能说明树的年龄

三、判断题

1.树枝的年轮就是树的年龄。()

2.树的年轮朝南的一面较宽。()

四、简答题

利用现有工具和科学技术,通过观察树木的年轮,可以从树木的年轮中获得哪些信息?

答:根据树木的年轮可以推算树木的生长年龄;根据树木的年轮还可以了解树木生长所经历的环境条件,如光照、气温、降雨量及矿物质的营养供应等;还可以用来测知过去发生的地震、火山爆发等;测定事物发生的年代,推断事物未来的变化等。

17、生物是怎样传递信息的

一、填空题

1.蚂蚁是靠( )传递信息的,孔雀靠( )传递信息,蜜蜂通过( )传递的信息。

2.蜜蜂发现新的蜜源,会返回蜂巢并兴奋得()。蜜蜂跳“8”字舞表

示示();跳圆圈舞表示()。

3.动物之间有它们传递信息的方式,可以通过( ) 、 ( ) 、( )等感觉器官以及一些行为来传递信息。

二、选择题

1.下列现象中表示要下雨的是()

A.蚂蚁搬家 B.大雁南飞 C.蛇冬眠 D.青蛙叫

2.下面传递的信息是地震前兆的是()

A.鸡鸭欢叫 B.冬眠的蛇突然都出洞了 C.狗遇见生人乱叫

3.大猩猩是通过()来传递信息的。

A.语言 B.气味 C.表情

4.大批蚂蚁出洞时,通过()沿着已有路线运行。

A.用触角探知同伴留存的信息 B.观察同伴走过的路线 C.同伴发出的声音

5.刚出生不久的婴儿会以()的方式表达自己饿了。

A.哭闹 B.笑 C.不出声

6.母鸡下过蛋后就会()

A.用声音来告诉大家 B.用优美的动作来告诉大家 C.用气味告诉大家三、判断题

1.燕子低飞,蚂蚁搬家,我们可以得知天要下雨了。()2.树叶也能告诉我们信息,树叶密的一面是南方树叶疏的一面是北方。()3.蝙蝠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4.植物的花能散发香气,吸引昆虫。()5.不同生物传递信息的方式一般不同。()

6.蛇靠自己伸出的舌头获取信息。()四、简答题

请举例说明生物是怎样传递信息的。

蚂蚁依靠触角和气味传递信息;松鼠依靠超声波传递信息;蜜蜂依靠跳舞传递信息;狗通过叫声传递信息等。

鸡进笼晚兆阴雨,燕子低飞要落雨;黑蜻蜓乱天气要旱;蚂蚁搬家早晚要下雨;鱼儿出水跳,风雨就来到;蜻蜓飞得低,出门带蓑笠;猪衔草,寒潮到;狗刨水,天将雨。群雁南飞天将冷,群雁北飞天将暖。

18、电脑与网络

一、填空题

( )是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网络。网络对我们青少年有( )的一面,也有( )的一面。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演变可概括为( )、和 ( )、 ( ) 三个阶段。

二、选择题

1.电脑能帮我们做的事,正确的有()

A.天天打游戏 B.天天聊QQ C.查阅学习资料

2.关于网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我们可以在网络中算命 B.可以在网络上随便说不文明的语言 C.可以在网络上发表文章

3.电脑和网络使地球变成了()

A.地球村 B.环保村 C.垃圾村 D.冷血村

4.()是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网络。

A.局域网 B.城域网 C.因特网

三、判断题

1.小林说上网能帮助我学习,所以他要天天泡在网上。() 2.网络只带给人们方便,不会带给人们不好的一面。()3.爸爸提醒小雅,每天上网不能超过1小时,不要玩网络游戏。()四、简答题

因特网的显著特点有哪些?

答:因特网具有的两个显著特点:一是覆盖面积大,覆盖了全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二是规范统一,统一使用“TCP/IP”网络协议,为各种应用程序的开发提供了统一的平台。

19、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

一、填空题

1.人类信息发展的第五个阶段是( ) 和 ( )的使用,使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古代人用( )传递信息,现代人们用( )传递信息。

二、选择题

1.人类信息的传递发展分()

A.三个阶段 B.四个阶段 C.五个阶段 D.六个阶段

2.文字的传播和使用是在第()个阶段。

A.1 B.2 C.3 D.4

3.固定电话的诞生时间是()年。 A.1876 B.1973 C.1998 4.移动电话的诞生时间是()年。 A.1876 B.1973 C.1998 5.1958年9月12日,世界上第一块()诞生。

A.电磁铁 B.晶体管 C.微电子芯片

6.船是人们在()的启示下发明的。

A.鸟 B.鱼 C.昆虫 D.树叶

7.网络给我们带来了()。

A.更方便的交流 B.环境的污染 C.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攻击

8.古代人们传递信息的方式是()。

A.骑马送信 B.打电话 C.打手机

三、判断题

1.现代人仍然用骑马送信的方式。()2.信鸽传信一直都是人们喜爱的传递信息的方式。()3.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是从电磁波开始的。()4.古老的烽火狼烟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5.手机的使用使我们的信息传递更加便捷了。()四、简答题

请你说出人类信息传递发展的五个阶段。

答:第一阶段是语言的使用;第二阶段是文字的出现和利用;第三阶段是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第四阶段是电话、广播、电视的使用;第五阶段是计算机与互

联网的使用。

六年级科学上册20课测试题

一、填空题:

1、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是(),()是离太阳最近的行星。

2、绕太阳运行的哈雷彗星其周期是()。

3、2006年8月召开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26届大会将()归类为矮行星。

4、太阳系是由()、围绕太阳运转的()、()、()、()以及围绕星系运转的()组成的。

二、判断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卫星。()

太阳黑子就是太阳上黑色的部分。()

恒星是能自己旋转的星体。()

三、选择题

1、拥有卫星最多的行星是()

A、火星

B、金星

C、木星

D、土星

2、地球是太阳的从里往外数第()颗卫星

A、3

B、4

C、5

D、6

发生日食是由于()

A地球挡在太阳与月亮之间 B、月亮挡在地球与太阳之间 C、太阳挡在地球

2019-2020年六年级科学下册练习题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1-3课练习题 一、填空题 1.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 2.被覆盖的植物在地下与空气隔绝,经过漫长的变化,形成了(化石) 3.科学家根据化石标本,借助现代技术可以复原出古代生物的(外形),使我们更清楚地了解到古生物的(原貌) 4.我们居住的地球上生活着(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的生物 5.最早的马出现在距今约(5000)万年前,称为(始祖马) 6.约(300)万年前,出现了完全现代类型的现代马 7.(达尔文)是英国的生物学家,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一书,全面提出)了(生物进化学说) 8.生物的繁衍是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发生的,同一物种内哪些个体(更能适应环境),它们就比其他个体更容易(生存和繁衍)下来 9.恐龙是陆地上生活的大型(爬行动物),生活在距今(1.3)亿年前,是当时地球上(称霸一时)的动物 二、判断题(在你认为对的题后画√,错的画×) 1.化石的形成是它们自己死后变成的(×) 2.古代的猛马象的牙齿比现代象的牙齿要长而弯(√) 3.古代的马与现代的马没有什么差别(×) 4.喙大而强壮的地雀更适宜吃外壳坚硬的种子(√) 5.为了吃到更高出的树上的嫩叶,长颈鹿的颈长得特别长(√) 6.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的核心就是自然选择学说(√) 三、问答题 1.人们通过什么可以了解远古时期的生物? (通过研究古代的地层和古生物的化石) 2.地球上的生物自古以来就是今天这个样子吗? (不是,古代生物经过千百万年的发展进化才形成今天这个样子) 3.古代的气候环境与现代有什么不同? (古代的气候环境比今天的气候环境更温暖.更湿润,更适宜较低等的动.植物生长) 4.昆虫的的化石一般是以什么形式存在的? (一般是以琥珀的形式存在的)5.中华龙鸟与现代鸟有什么不同? (中华龙鸟身上大羽毛较少,大多是绒羽,翅膀上还有一队前翅) 四、实践技能题 1.这是一块鱼化石(见课本P3下图),推想这条鱼是怎样变成化石的。 (鱼死后〈或者鱼被活埋〉)被覆盖在地下与空气隔绝,经过漫长的变化,形成了化石)2.观察比较两种恐龙化石中的牙齿(课本P4上图),推测这两种恐龙分别吃什么。 (前一种恐龙吃动物属肉食动物,后一种恐龙吃植物属草食动物) 3.观察课本P7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古到今马的前肢有什么变化? (2).现代马比它们的祖先更适应温带草原生活吗?这表现在哪些方面? (〈1〉.马的前肢变化有:前肢骨越来越长,脚趾由四趾逐渐变成一趾,第二.四趾只留痕迹;〈2〉更能适应,原因见课本P8上小资料) 4.观察课本P9图,讨论为什么有的地雀能生存下来,有的地雀不能生存下来?(见课本P9小资料)

六年级下册科学测试题及答案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形成性测试题 一.我会填: 1.子女和父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动物、植物的子代和亲代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特征,叫做()。 2.人类有遗传不仅遗传现象,()和()也有遗传现象。 3.变异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指()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变异,称为()的变异;另一种是指在()下产生的变异,其()没有发生变化,称为()的变异。 4.金鱼品种繁多,这些品种的培育就是利用了金鱼繁殖时的()现象。 5.()和()是生命最基本的两种特征。 6.()被人们成为现代遗传学之父,我国的()被国际上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7.除了生物自身产生的变异,用()也可以使遗传物质发生变异。 8.有些变异对生物是()的,有些变异对生物是()的,还有一些变异()。 9.()使物种延续,()使物种后代出现差别。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父母双方都是高个的,因为遗传的缘故,所生子女一定是高个的。() 2、太空椒是因为它的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异,所以才长得果大色艳,籽少肉厚的。() 3、生物的每一个特征都是能遗传的。() 4、遗传和变异是生命最基本的两种特征。() 5、变异都是遗传物质发生变化而引起的。() 6、同遗传一样,变异现象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 7、形态各异的金鱼是人们有意识地利用野生鲫鱼的后代与亲代存在的遗传培育而成的。() 8、孟德尔被人们称为遗传学之父。() 9、变异对生物体都是有益的。() 10、袁隆平是中国研究杂交水稻的创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 三、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用人工的方法也可以使遗传物质发生变异。科研人员利用人工()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 ①遗传; ②变异; ③繁殖。 2、俗话说:“一猪生九崽,连母个个样”就是对()现象的生动描述。 ①遗传; ②变异; ③繁殖。 3、子女和父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 ①繁殖; ②变异; ③遗传。 4、“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句话说的是()现象。 ①遗传; ②变异; ③遗传和变异。 5、10万株的三叶草中,才有一株会长出四片叶子,这是生物的()现象。 ①遗传; ②变异; ③自然选择。 6、人的智力与遗传的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 ①智力是先天遗传的; ②人的智力与遗传无关; ③后代的智力与遗传有关,但不是完全靠遗传决定的。 7、大自然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这是因为生物()的缘故。 ①变异; ②遗传; ③自然选择。 8、科学家对生物的变异现象做了一些有趣的利用。如无籽西瓜、新型草莓、太空椒、瘦肉型猪等都是利用了()现象。 ①遗传; ②变异; ③自然选择。 9、物质在不同条件下产生的变异,其遗传没有发生变化,称为()。 ①变异; ②可遗传的变异; ③不可遗传的变异. 10、下列项目中,()不能被遗传。 ①相貌;②身高;③知识。 四、智慧问答: 1、写出关于遗传与变异的谚语。(各写三个) 2、什么叫可遗传变异?什么叫不可遗传变异? 五、分析与讨论: 生物变异现象有哪些利弊?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单元测试题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试题 一、我会填空(共30分) 1. 青春期男女最先出现快速生长。 2. 和是生命最基本的特征。 3.如果把不同年代的比一本书,那么就是书页中的特殊文字。 4. 澄江生物化石群的发现对达尔文的经典进化学说提出了挑战。 5. 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者生存下来,而 者则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 6. 化石是在地层岩石中保存的几百万年以前死亡生物的或,如骨胳、外壳、叶子等。 二、我会选择(共16分) 1、对于青春期的心理特点,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性意识骤然增长,易对异性产生好感 B、智力水平迅猛提高;C兴趣爱好日益广泛,求知欲和好奇心强烈D身体形态发生巨大变化 2、我们已经跨入青春期,每天需要保证()小时的睡眠。 A、8 B、9 C、10 D、11 3、子女和父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A、遗传B、变异C、变态D、传承 4、动植物的后代与亲代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特征,叫做()现象。 A、遗传 B、变异 C、变态 D、传承 5、第一块恐龙化石是在()被发现的。 A、1822 B、1859 C、1884 6、达尔文出版的震世巨著是()。 A、《物种起源》 B、《天体运行论》 C、《天文、地质、古生物》 7、(A)被人们称为现代遗传学之父。 A、孟德尔 B、袁隆平 C、达尔文 8、5000万年前,马的脚趾有()个。 A、1 B、2 C、3 D、4 三、我会判断。(对的打“√”,错的打“×”共20分) ()1.父母双方都是高个,因为遗传的缘故,所以子女一定是高个子。()2. 生物的每一个特征都是能遗传的。 ()3. 太空椒是因为它的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异,所以才长得果大色

六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测试题(含答案)

六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测试题(含答 案)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我 一、用积累的科学知识填空。(每空1分.共28分) 1、放大镜也叫 凸透镜 .它的镜片特点是 透明和中间厚.边缘薄 . 它能把物体的图像 放大 .显现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2、像食盐、白糖、 碱面 、 味精 等的颗粒都是 有规则 几何 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物质叫做 晶体 。 3、生物都是由 细胞 构成的.借助 显微镜 我们可以清楚地观察到洋 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它们是洋葱的 表皮细胞 。 4、米饭中有一种叫做 淀粉 的物质.在我们咀嚼的过程中发生了变化. 变成了有甜味的 麦芽糖 。米饭中的这种物质遇到碘酒会变成 蓝 色。 5、物质的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产生种种现象.常见诸如 发光发 热 、 产生气体 、 改变颜色 、 产生沉淀物 等。 6、倍数大的放大镜.看到的图像 自然大 .看到的范围 就小 ; 倍数小的放大镜看到的图像 小 .看到的范围 大 。 7、 由于煤、石油等的化石燃料消耗量急剧增加.产生了大量 二氧化 碳 . 使空气中的 二氧化碳 含量不断增加.导致全球 气候变暖 、 土壤沙 漠化 、大陆和两极冰川融化.给全球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 8、生物学家 列文虎克 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

属结构的显微镜.发现了 微生物 。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错的说明理由.每小题1分.共20分) 1、放大镜具有放大、汇聚光线的作用.没有成像的作用。………………… (×) 理由:因为凸透镜对光线有汇聚的作用.但只有当观测的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时.才会看到正立放大的像。 2、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四肢三部分.头部有1对触角.胸部有4对足。(×) 理由: 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3、蚜虫喜欢吃草蛉.所以蚜虫是草蛉的天敌。…………………………………(×) 理由: 草蛉和它的幼虫都是蚜虫的天敌。 4、微生物对人类只有危害.没有一点好处。……………………………………(×) 理由:微生物对人类不都是有害的。有些微生物能为我们提供食物或帮助我们生产食物。我们周围的垃圾和污水的处理也要靠微生物.如果没有微生物.地球就将成为垃圾的世界。 5、透明的物体不一定是晶体。……………………………………………………(√) 理由:玻璃就是透明的.但是它是非晶体.。 6、我们周围的物质都会发生变化.而且变化的速度都是一样的。……………(×) 7、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会产生折射而弯曲。………………………………(√) 理由: 8、163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胞”这个名称。……(√) 理由:163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胞”这个名称。 9、凸透镜的凸度越小.它的焦距就越小。…………………………………………(×) 理由:凸透镜的凸度越小.它的焦距就越大。 10、硫酸铜与铁钉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物质是铁锈。……………………………(×) 理由: 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三、选择题(选择最佳答案序号填入括号.每题1.5分. 共15分)

六年级下册科学试卷【参考答案】

六年级下册科学试卷【参考答案】

上城区2009学年第二学期教学质量监测 六年级科学试卷 班级 姓名 一、判断(对的打“√”,错的打“×”)(33%) 1.月球引力大约为地球的六分之一。………………………………………………() 2.电能可以转换成热能,但热能无法转换成电能。………………………………()3.月食一般发生在农历十五。………………………………………………………() 4.人们把看起来不动的星星分成群,划分不同区域,并以人、动物或其它物体命名,人们把这些区域称为星座。…………………………………………………………………() 5.宇宙中每时每刻都有许多的恒星诞生,同时也有许多的恒星消亡。…………()6.不锈钢材料制成的物品是永远不会生锈的。……………………………………()

7.小河里的水干了,这意味着小河里的水已从地球上消失、不复存在了。……() 8.空气污染、气候变暖、水资源缺乏、全球土地荒漠化,这些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各不相同的,但它们之间又是相互关联的。…………………………………………………() 9.把刚烧开的热水倒入玻璃杯中,玻璃杯很快也会热起来,但玻璃杯的大小、形状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 10.同一棵树上的树叶的大小不一样,但形状是完全一样的。………………………()11.相同大小的物体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是一样的。…………………………() 在不同液体中,由于液体的比重不同,浮力也会不一样。 12.自然界中生物与生物之间有多种联系,比如食物联系、互生关系等,非生物和生物之间就没有太大联系了,比如土壤和小鹿。…………………………………………… ()

六年级科学单元测试题

六年级科学单元测试题 第一单元 一、我会填空: 1、女孩一般是10岁入青春期,男孩一般是11岁入青春期。 2、青春期男女身高最先出现快速生长。 3、青春期除了身高突增之外,别一个特点是性发育开始。 4、一个人的成长与成熟意味着他将要更加自觉地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5、人的一生大约可分为这样几个阶段:胎儿期、婴幼儿期、学龄期、青春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 6、青春期是我们由儿童向成年人过渡的时期。 7、科学用脑五要素:课程交替、动静结合、反复强化、勤于思考、适当休息。 8、青春期的女生约到13岁的时候,会发生月经初潮,而男生到15岁时发生首次遗精,这说明男生要比女生发育迟。 9、在斯芬克司之迷中,把人的一生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四条腿走路”指幼年时期,“两条腿走路”指壮年时期,“三条腿走路”指老年时期。 10、标志我们成为“大人”的阶段是青春期。 二、我会选择: 1、对于青春期的心理特点,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D) A、性意识增强,易对异性产生好感。 B、智力水平迅速提高。 C、兴趣爱好日益广泛,求知欲和好奇心强烈。 D、身体形态发生巨大变化 2、我们已经跨入青春期,每天要保证(C)小时的睡眠。 A、8 B、9 C、10 D、11 3、在成长过程中,我们的身体会发生一些变化,对待这些变化不正确的方式是(C) A、女孩子要避免着凉,适当运动 B、穿高跟鞋很美观,要多穿 C、不吸烟、不酗酒 D、不拔胡须,那会损伤毛囊,使细菌侵入人体 4、下面不属于科学用脑的是(D)。

A、动静结合 B、课程交替 C、勤于思考 D、多睡觉 三、我会判断: 1、我们长大了,可以吸烟和酗酒了。(×) 2、我们的成长与成熟意味着将要更加自觉地去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3、少年儿童学习任务重,活动量大,要合理安排一天的饮食:早餐吃饱,午餐吃好,晚餐适量。(√) 4、穿高跟鞋很漂亮,所以,我经常穿高跟鞋。(×) 5、我长大了,可以交女朋友了。(×) 6、爸爸吸烟姿势很酷,我要和爸爸一样。(×) 7、长胡须很难看,所以,我不让每一根胡须留到脸上。(×) 四、简答题 1、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为了有个健康的身体,我们该怎样做? 答:(1)注意个人卫生(2)讲究营养并注意饮食卫生(3)注意学习姿势和用眼卫生(4)加强体育锻炼(5)保证充足的睡眠(6)不迷恋电脑(7)科学用脑第二单元 一、我会填空: 1、形态各异的金鱼是人们有意识的利用野生鲫鱼的后代与亲代存在的变异培育而成的。 2、遗传和变异是生命最基本的两种特征。 3、动物、植物的后代与亲代之间存在着相同的特征,叫做遗传现象;动物、植物的后代与亲代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特征,叫做变异现象。 4、孟德尔被人们称为现代遗传学之父: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5、种豆得豆,种瓜得瓜;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子会打洞就是遗传现象。 6、将种子带回太空环境中,然后带回地面是属于人工变异培育。 二、判断题: 1、父母双方都是高个子,因为遗传的缘故,所生子女一定是高个子。(×) 2、太空教室因为他的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异,所以长得果大色艳,籽少肉厚。(√)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测试题带答案

六年级科学单元检测试卷(一) 班级:姓名:得分: 一.把你所了解的有关“生物的演变”方面的知识填在下面的方框中。(8分) (说明:只要写出与“生物的演变”相关的知识,即可酌情给分) 二.填空题:(16分) 1.达尔文是英国(生物学家),他出版的(《物种起源》)全面提出了生 物进化学说。 2.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了跟石头一样的东西,这些东西就是化石。 3.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 4.月球是离我们最近的天体,平均距离地球(38.44)万千米,直径(3476)千米,体积相当于地球的(1/49)。 5.月球上白天最高温度可达(127℃),夜间最低温度可降到(-183℃)。 6.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在不停地围绕地球(公转),(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 7.月球明暗两部分不断变化的形状叫做(月相),(月相变化)是周期性的。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8分) (√)1.达尔文认为生物的繁衍是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发生的。 (×)2.地球上的生物自古以来就是今天这个样子的。 (√)3.现代的马是由马的祖先逐渐发展、进化来的。 (×)4.地球和月球上的山脉是一样的。 (√)5.一个大力士在地球上所举起的重物,在月球上一个小学生也能将它举起。 (×)6.月球上也有像地球上风雨雷电的现象发生。

(√)7.长颈鹿为了吃到更高树上的嫩叶,它的脖子逐渐变长。 (√)8.生物的生存权利就是生物对维持其生命及生存条件拥有的权利。四.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2分) 1.月球上环形山的形成,人们曾有过多种猜测,目前公认的观点是(②) ①火山爆发形成的②陨石撞击形成的③地震形成的 2.月球围绕地球(③)方向运行。 ①时针②顺时针③自西向东 3.地球的地形地貌特点是分布着大大小小的(②)。 ①山峰②环形山③山川、河流 4.月球的直径是3476千米,大约是地球的(③)。 ①1/ 81②1/ 49 ③3/ 11 5.月球的质量是7350亿亿吨,大约是地球的(①)。 ①1/ 81②1/ 49 ③3/ 11 6.月球体积大约是地球的(②),引力大约是地球的(③)。 ①1/ 81②1/ 49 ③1/ 6 7.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是(①)千米。 ①38.4万②30万③360 8.“我迈出一小步,但人类迈出了一大步”,这句话是宇航员(①)说的,他 是(②)国人。 ①阿姆斯特朗②美国③前苏联 9.月亮明亮的部分总是(③)。 ①背着太阳②有时背着太阳,有时对着太阳③对着太阳 10.有一种植物,原产热带沙漠,叶变成了刺,茎肥厚多汁,能贮存大量的水,这种植物是(③)。 ①香蕉②椰子③仙人掌 五.看图做题:(8分) 1.按照从农历月头到月尾的顺序排列下面的月相: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练习题及答案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单元练习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40分) 1、放大镜又叫.它具有 功能.还能让我们观察到很多观察 不到的细节.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2、放大镜镜片的特点 是、、。 3、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 没有关系.和有关系的放 大镜放大的效果倍数也越大。 4、通过放大镜观察可知:布 满的彩色小鳞片其实是.蟋蟀

的耳朵长在 .苍绳的眼睛是。 5、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 都是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 样的固体物质叫做。 6、许多的岩石是由集合 而成.如花岗岩由、、等 矿物的晶体而成。 7、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 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 个.它是人类认识 的重要观察工具。 8、荷兰生物学家制成了世 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金 属结果的显微镜.为了能看到更小

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 和.电子显微镜可以把物体放大到倍。 9、大量的研究证明生命都是由组成的.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 10、通过观察我们知道电视机的屏幕其实是由、、三种颜色组成。 11、鱼缸里的水发绿是因为其中有的缘故。 12、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3、1663年.英国科学家自

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到了。 14、在放大镜和显微镜没有发明之前.人人们只能 用、、、、五种感觉器官探知世界。 15、透明的物体不一定是晶体.制作晶体的方法有 _____和。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要观察清楚花粉的样子.我们需借助()来观察。 A.放大镜B.显微镜 2、人的最高视力只能看清()的微小物体。

A.1/5厘米B.1/5毫米C.0.5毫米 3、第一个指出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的人是()A.列文虎克B.罗伯特胡克C.巴斯德 4、我们用显微镜看到的物体是() A.放大了的正像 B.放大了的倒像C.缩小了的倒像D.缩小了的正像5、昆虫头上()就是它的触角。 A.触角B.复眼

六年级科学试题下册

六年级科学试题(一) 1、和的发明大大扩展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走进微小世界,去发现。 2、是人们常用的观察工具之一。 3、有哪些工作需要经常用到放大镜? 4、放大镜的作用是什么? 答: 5、能把物体的,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早在 年前,人们就发明了。在我们的、、中被广泛使用。 6、人类很早就发现某些可放大物体的影像,最早使用的透镜就是用琢磨而成。 7、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 答: 8、在自然界中种类繁多,分布很广,它们有着和其他动物不同的。 六年级科学试题(二) 9、蟋蟀的“”在。 10、表明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这个鼻子能分辨各种,比人的灵敏得多。 11、我们身边不仅有精彩纷呈的,还有一个种类繁多的。 12、用肉眼观察食盐、白糖、碱面、味精颗粒,它们分别是什么样的? 答: 13、、、、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 14、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或组成。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有的是,有的像,有的像 ------有的,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或下才能看见。 15、许多是由集合而成。 16、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 17、怎样才能把物体放得更大呢? 答: 六年级科学试题(三) 18、是个了不起的发明,它人类的视野一下子拓宽了许多。 19、的发明,是人类。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 的,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和。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倍。 20、的发明使人们能够观察到非常小的物体以及物体的。 21、1663年,科学家有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发现,他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一块软木薄片的结构,发现它们看上去像一间间长方形的小房间,就把它命名为。 22、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和步骤是什么?

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单元测试题 全册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班级:姓名: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6分) 1、像开瓶器那样能绕着一个固定支点将物体撬起的简单机械叫做___ ___。杠杆上用力的点叫做_________;承受重物的点叫做_________;起支撑作用的点叫做_________。杠杆省力与否与杠杆的三个点的位置有关,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是______________;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是_______________。 2、像螺丝刀那样,由较大的“轮”和较小的“轴”组合起来的简单机械叫做______ ___,我们生活当中很多地方都应用了轮轴的原理,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像旗杆顶部的轮子一样,固定在支架上不随重物移动的轮子叫做__ ___,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___________,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_________,滑轮组既能___________又能____ 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都是运用的斜面的原理。 5、自行车上应用了许许多多的简单机械原理,如龙头、踏脚板与齿轮、大齿轮与小齿轮运用了_________的原理,刹车运用了_________的原理。 二、我的选择(每小题2分,共20分) 1、杠杆工作时,是围绕( )转动的。 A阻力点B用力点C支点 2升国旗时,用到了( )。A定滑轮B动滑轮C滑轮组 3、自行车把是一个简单机械,它是() A斜面 B 轮轴C、杠杆 4、能省力又能改变用力方向的是下面中的哪一类滑轮工具。 ( )A、定滑轮B、动滑轮C、滑轮组 5、当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___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省力() A大于 B 小于C、等于 6、用大齿轮带动小齿轮,可以使转动速度() A变快 B 变慢C、不变 7、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机械是() A动滑轮B定滑轮C、滑轮组 8、“秤砣虽小,能压千斤”这句话,反映的是()的原理。A杠杆B轮轴C、滑轮 9、螺丝钉的是属于()的运用。 A杠杆 B 轮轴C、斜面 10、取钉子比较省力的工具是用() A羊角锤B螺丝刀C、小刀 三、我的判断(对的打√,错的打×每小题2分,共20分) 1、能绕着一个固定的支点将物体撬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2、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动滑轮省力。( ) 3、自行车上组合应用了许多简单机械,是一种比较方便的交通工 具。( ) 4、滑轮组的组数越多,就越省力。 ( ) 5.机械有省力加快运动速度改变运动方式等作用。 ( ) 6、.盘山公路、楼梯、剪刀、斧头,都应用了斜面的原理。( ) 7、剪子、起钉锤等工具,外形与撬棍不同,因此不属于杠杆。( )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练习题带答案

第一单元人类祖先的足迹 向人类的祖先“提问” 一、填空: 1、我们的祖先生活在(森林)里,靠(打猎)获得食物。 2、古人类是生物(进化)的产物。 3、古人类为了有效地防御敌害,选择了(群居)生活。 4、我国古代有(女娲造人)的传说,西方国家则有(上帝造人)的传说。 5、科学研究的方法一般有(查阅资料)、(参观)、(采访)和(调查)等。 二、判断 1、类人猿是通过上帝演变成人的。(错) 2、人类的祖先独居生活,相互之间并不联系。(错) 3、人类的祖先为了遮丑学会了用树叶遮体。(错) 4、古人类为了方便学会了直立行走。(错) 5、人类的祖先在劳动中学会了语言。(对) 6、现代类人猿是人类的祖先。(错) 三、选择 1、人类和现代类人猿是近亲,有共同的(C) A、长相 B、生活习性 C、祖先 2、人类的祖先在劳动实践中逐渐学会了(B) A、打铁 B、打猎 C、治病

3、(B)的假设是科学探究的方法。 A、没有根据 B、合理 C、任意 4、类人猿和人类有许多相似之处,如(B) A、都能说话 B、都有耳廓和四肢 C、都能使用工具劳动 四、简答 1、对于人类的祖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对于这些问题,你的猜想是什么?请简单说一说。 答:(1)人类的祖先是怎样演变成人的?(2)人类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 针对上述的问题,我的猜想是: (1)人类是由古猿演变而来的;(2)人类祖先最初使用天然火,用石块、木棒作为劳动工具,吃野果、生肉,穿树叶、兽皮,住洞穴。直立行走。 2、你知道怎样来衡量我们的猜想与事实相符吗? 答:这需要用大量的事实与证据来证实。在搜集事实与证据之前,必须先进行计划与组织,充分做好专题研究的准备工作。获得事实与证据的重要步骤是:要把搜集到的各种资料和数据进行分类与整理。 追寻人类祖先的足迹 一、填空 1、科学家研究发现,人类与(现代类人猿)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 2、在我国北京(周口店)猿人遗址发现了早期猿人用火的遗迹。

六年级下册科学试题及答案

六年级下册科学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个空格2分,共20分】: 1.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已经发明了【】,而【】的发明人类认识世 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2.我们把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称为【】,比如身边的物质中有食盐.白糖.【】等。 3.我们利用观察到的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如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 4.放大镜把通过透镜所能观察到的范围称为【】。 5.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我们能看到的范围就【】。 6.如果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上分别标着12.5×.40×,那么物体图像将被放大【】。 7.科学研究发现昆虫头上的【】,就是它们的“鼻子”。 8.用显微镜观察蚕豆叶表皮细胞上有许多【】,那是植物进行蒸腾和光合作用的 重要器官。 二.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小题2分,共16分】: 1.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会( )。 A.反射 B.折射 C.不变 2.凸透镜是( ).透明的镜片。 A.中间厚边缘薄 B.中间薄边缘厚 C.一样厚 3.【】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A.细胞学说 B.动力学 C.仿生学 4.蟋蟀的耳朵在( )。 A.头部 B.足内侧 C.腹部 5.电子显微镜已经可以把物体放大到( ) 倍。 A.200 B.2000 C.200万 6.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玻片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 ) 。 A.相同 B.相反 C.无 7.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对足。 A.2 B.3 C.4 8.凸透镜的凸度越小,它的( ) 越小。 A.放大倍数 B.焦距 C.视野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圆柱形和球形的器皿装水也有放大功能。【】 2.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同它的面积大小有关。【】 3.把整个洋葱放在显微镜下,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到它的精细结构。【】 4.鱼缸里的水变绿是因为其中有绿藻的缘故。【】 5.微生物对人类只有危害,没有好处。【】 6.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1/3毫米的微小物体【】 7.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最基本单位,生物都由细胞组成。【】 8.蝴蝶的翅膀上的彩色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9.微生物是生物,也由细胞组成。【】 10.碱面是粉末状的,它不属于晶体物质。【】

六年级科学第一单元测试卷(答案)

六年级科学第一单元测试卷(答案) (考试时间:20分钟,满分:30分) 题号一二三四成绩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 B )下列最适合用来取出木板上的螺丝钉的工具是 A、克丝钳 B、螺丝刀 C、羊角锤 D、扳手 2、( A )“小小称砣压千斤”,实际上运用了什么机械原理? A、杠杆 B、斜面 C、轮轴 D、滑轮 3、( D )如下图所示,在不同坡度的斜面上拉动同一物体,哪一种情况最省力? A、 B、 C、 D、 4、( C )工人们为了搬运一个笨重的机器进入厂房,他们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四 种方案(机器下方的小圆表示并排放置的圆形钢管的横截面)。其中最省力的方案是 5、(A)两颗长短、粗细一样的螺丝钉,一颗螺纹密些,一颗螺纹疏些,用同样的螺丝刀旋动它们的时候 A、螺纹密的要省力些 B、螺纹疏的要省力些 C、两者的省力情况一样 D、两者都不省力 6、( C )在自行车上,如果大齿轮有40个齿,小齿轮有20个齿,那么小齿轮转动一圈,大齿轮将转动 A、一圈 B、两圈 C、半圈 D、四分之一圈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6分) 1、( X )所有杠杆都可以省力。

2、( X)我们选择使用哪种工具要看它外表是否漂亮。 3、(√)螺丝刀的刀柄粗是省力的主要原因。 4、(X)把一楼的楼梯做成两折主要是为了美观。 5、(√)当轴的大小一样时,轮越大,轮轴就越省力。 6、(X)旗杆顶上的滑轮起省力的作用。 三、填空(每小题2分,共4分) 1、像螺丝刀那样,由一个较大的“轮”与一个较小的“轴”组合在一起的简单机械叫 做轮轴;像人行天桥的斜坡一样,可以省力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2、杠杆都有三个点。杠杆上用力的点叫用力点;承受重物的点叫阻力点;起支 撑作用的点叫支点。 四、实验题(每小题4分,共8分) 1、我们在做动滑轮试验时,得到如下一些数据,请你根据3次测量数据,分析动滑轮 的特点并填写到表格内;根据这个特点,计算用动滑轮提升8N的重物需要的力。 利用动滑轮,我们在提升8N的重物时,需要的力是 4 N。 2、小明设计了一个研究斜面的坡度是否对省力多少有影响的实验:研究后得到如下数 请你仔细分析实验结果,说说你的发现。 答:D斜面的坡度最小,提起重物所用的力最小。 说明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 D C B A

六年级科学下册综合测试题

六年级科学综合测试题 一、填空(每空0.5分,共32分) 1、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了跟石头一样的东西,这些东西就是(),研究化石能够了解()并能协助()。 2、最早的马出现在距今约()万年前,称为()马。体型像(),牙齿适于(),前肢有()趾。 3、达尔文,()生物学家。1859年出版震动世界的《》一书,全面提出了()学说。他认为,生物繁衍是()。 4、宇宙飞船的用途是(),请列举五个宇宙飞船的名字()()()()()5太阳对人类的各种影响是以()的形式实现的。 6人们把以太阳为中心,包括()、()、()以及()称为太阳系。 7()是离我们最近的天体,平均距离地球()万千米,直径()千米,体积相当于地球的( )月球表面最显著的特征是() 8、农历初二、初三在()部天空露出的像娥眉一样的月亮叫();农历初七、初八,在()部天空,看到的明暗各半的月亮叫();农历十五前后看到圆月叫();农历二十二,在()天空看到的明暗各半的月亮叫(),农历二十七、二十八黎明前挂在()天空的月牙叫()。 9月相的变化是月球在() 10、太阳是个(),全部由()构成。在太阳表面,常常会出现一些黑色的斑点,人们叫它()。 11、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能量,除了()以外,其他各种形式的能量大多起源于() 12、银河大约包含()亿颗星体,其中恒星大约()亿颗。太阳就是其中典型的一颗。人们把由()称为银河系。银河系形如一个扁平的(),更像运动员投掷的()。 13、()年4月11日,世界上第一艘载人飞船()

号发射成功,苏联宇航员()首次登上天空绕地球飞行108分钟。 14、()年10月15日,中国首位宇航员()被顺利送上太空,乘坐的是()。 15、1957年10月4日()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这颗卫星是()按卫星的用途可将卫星分为三类()()和()。中国第一颗卫星是() 16、宇宙飞船的用途是(),请列举五个宇宙飞船的名字()()()()() 17、动物的种类有:()()()()()() 18关于恐龙为什么会灭绝,科学家做了多种猜测,其中有四种猜测: 一是: 二是: 三是: 四是: 二、判断(每题0.5分、共8分) 1、上新马的前脚趾数是2趾,现代马的前脚趾数是1趾。() 2、化石标本不能复原出古代生物的外形特征。() 3、《特种起源》学说,告诉了我们“适者生存”的道理。() 4、月球和地球一样,也有昼夜变化。也有风,雨,雷,电现象。() 5、月球在农历上半月晚上是逐日增大() 6、“日珥”是一种极为美丽的气柱喷射现象,而“日冕”是在月全食时观察太阳。() 7、太阳能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有污染的能源。() 8、八大行星中体积最大的是木星,金星没有卫星,水星是离太阳最近的一颗星。() 8、八大行星中体积最大的是木星,金星没有卫星,水星离太阳最近的一颗星() 9、彗星就是冥王星,冥王星属于矮行星。()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测试题

1.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________。 2.生物体都是由________组成的。 3.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发明,为人类打开了微小世界的大门。 4._______是指用另一种方法来使用已用过的东西,它是减少垃圾数量的重要方法。 5.植物的“杀手”有________、________等。 二、选择题 二、选择题 1.世界上最早的显微镜是_______发明的。①牛顿②达尔文③列文虎克2.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胞”这个名称的人是________。 ①罗伯特.胡克②列文虎克③达尔文 3.下面的做法,你认为正确的是________。 ①购买过度包装的商品②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③把废纸送到回收站 三、判断题 1.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会产生折射而弯曲。() 2.晶体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3.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 4.今天的电子显微镜可以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 5.一个细菌又称一个菌落。() 6.细胞学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7.微生物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8.填埋场在填满垃圾后,可以在上面种植庄稼。() 9.回收玻璃比直接用天然原料制取玻璃便宜。() 10.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一、填空题 1.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会发生________而_________,而人认为从物体反射的物体反射的光是__________传播的,所以通过凸透镜看物体会感觉放大了。2.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_________。 3.目前,对待垃圾最积极,最科学的手段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4.请按距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写出它的八大行星:________、________、地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得到可靠的观察结果,我们可以像科学家那样采取__________的方法。 二、判断题 1.晶体的形状很有规则,有的是立方体,有的象金字塔。() 2.今天的显微镜可以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 3.菌落是很多细菌聚集到一起形成的。()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试题-期末考试试题 (含答案)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六年级下册科学 期末考试试题(教科版真题,含答案) 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 一、填空题(30分,每空1分) 1、生物体是由组成的。英国物理学家是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胞”这个名称的人。 2、放大镜是我们在科学学习中经常用到的观察工具,也叫,它的特点是中间,边缘。 3、许多岩石是由集合而成的。花岗岩中的矿物晶体主要有、、、三种 4、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是,化学变化的特点是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伴随一些现象,如、、和等。 5、小苏打和白醋混合时我们能看到有产生,这种气体是。 6、一杯水放在阳台上,过几天去看,水杯里的水位下降了,这个变化我们称作是。 7。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我们会看到附着在铁钉表面有一层的色的物质,这种物质其实是。 8、月球是地球的,它是围绕着地球转。 9、月球是一个,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是反射的光。 10、生活垃圾按处理方法不同一般可以分为、、等三类 11、水的污染主要来源于农业污水、工业污水等,我们能用、等方法把污水中的杂质分离出来。 二、判断题(20分,每题2分) 1、对着物体的透镜与被测物体较近的叫物镜。对着人眼的透镜叫目镜。() 2、我们每天吃的食物,进入我们的体内,要经过许多的物理变化才

能变成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3、垃圾其实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4、物质的变化有快有慢,但都会变化。() 5、载玻片移动的方向与从目镜里看到的物体图像移动方向是() 6、石头、水、空气是物质,声音、光、电不是物质。() 7、大熊星座的主要特征是北斗七星,小熊星座的特征是北极星。() 8、现在科技发达,我们可以用天文望远镜观察到宇宙的边缘。() 9、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产生了温室效应。() 10、相对来说,月食发生的机会比日食多。() 三、选择题(20分,每题2分) 1、昆虫头上的()就是它的鼻子。 A、触角 B、复眼 C、鼻子 2、我们利用显微镜看到的物体是()。 A、放大了的正像 B、放大了的倒像 C、缩小了的倒像 3、()是减少垃圾数量的重要方法。 A、使用一次性用品 B、重新使用 C、选择精美包装物品 4、咀嚼米饭会感觉到甜,这是因为米饭中含有()。 A、糖 B、淀粉 C、甜蜜素 5、用来计量恒星间距离的单位是()。 A、千米 B、光年 C、米 6、下列地方的房屋铁窗不容易生锈的是()。 A、干燥的沙漠 B、潮湿的热带海边 C、潮湿的沿海地区 7、农历一个月的月相变化规律是()。 A、由缺变圆 B、由圆变缺 C、由缺变圆,再由圆变缺 8、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是(),有生命的行星是()。 A、火星 B、木星 C 、水星D、地球E、海王星 9、小红把她家里的垃圾分为食品、服装、用品、电器等几类,她是按()分类的。 A、材料 B、使用用途 C、处理方式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各单元测试题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单元概述:在本单元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将有机会对各种简单机械进行实验,包括设计和制作一些简单装置,并对其进行观察和加以解释,认识机械的各个 部件,了解它们各自的功用,尝试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工作中,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做()。螺丝刀、钉锤、剪子这些机械构造简单,又叫()。 A、机械 B、复杂机械 C、简单机械 D、工具 2、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 A、中心点 B、支点 C、用力点 D、阻力点 3、用力点距支点远,阻力点距支点近,这种杠杆是();用力点距支点近,阻力点距支点远,这种杠杆是();用力点距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距支点的距离,这种杠杆是()。 A、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 B、有时省力有时费力的杠杆 C、省力杠杆 D、费力杠杆 4、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像塔吊的吊钩上可以随着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 A、滑轮组 B、动滑轮 C、定滑轮 D、滑轮组合 5、在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有一位科学家叫()。他发现了杠杆和滑轮的使用原理和浮力定律,在数学方面也有很多研究成就。他不仅是一位大科学家,而且是一位卓越的工程师,他发明的许多机械装置,如滑车、螺旋抽水机等,用于当时的农业生产。 A、牛顿 B、爱迪生 C、亚里士多德 D、阿基米德 6、()的特点是:秤杆上挂砝码的一边和挂物品的一边长度相等,因此放的砝码必须与被称物品重量相等。 7、()的特点是:秤杆上有尺寸刻度,挂物品的绳子和挂秤砣的绳子都可以在秤杆上滑移。 8、大约到了一千五百年前,人们发明了(),它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直接从秤星上(刻度)读出物品的重量,至今仍在使用。 A、提系杆秤 B、不等臂秤 C、等臂杠杆秤 D、指针式弹簧秤 二、多项选择题。 1、()等都是机械。 A、杠杆 B、滑轮 C、斜面 D、平面 2、杠杆有三个点:()。 A、用力点 B、中心点 C、支点 D、阻力点 3、杠杆可以分为()。 A、省力杠杆 B、费力杠杆 C、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 D、有时省力有时费力杠杆 4、自行车运用了()等简单机械的原理,是应用广泛的交通工具。 A、平面 B、轮轴 C、斜面 D、杠杆 三、填空题。 1、()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 2、()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3、()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4、()不固定,可以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5、定滑轮和动滑轮合在一起构成(),()能够改变力的方向,而且可以成倍的省力。 6、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可以省力。 7、在一根棍子下面放一个支撑的物体,就可以用它撬起重物了。人们把这样的棍子叫()。 8、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 9、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 10、我们手臂一抬就能拿起东西来。这是我们身体里()在起作用。 11、小臂骨像是一根(),一端是肘关节处,是();另一端与手部连接,是();上臂正面的肌肉叫做肱二头肌,它有一端连着小臂骨,这点就是()。 四、连线题。 1、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转动速度变慢 小齿轮带动大齿轮转动速度变慢 五、判断题。 1、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 2、在轮轴的轮上用力能够省力,轮越小越省力。() 3、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不相同。() 4、再复杂的机械也是由简单的机械组成的。() 5、有一些很费力、很难做的事情,如果我们使用了工具就可以省力、方便地完成了。 () 6、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不同的工具有相同的科学道理。() 7、压水井的压杆、跷跷板不是杠杆。() 8、杠杆尺上有支点,左右两边都有到支点距离的标记,是我们研究杠杆作用的好工具。 () 9、我国人民很早就开始使用杆秤了。() 10、杆秤不是杠杆类工具。() 11、摩托车是简单、方便、环保的交通工具,很多人都喜欢使用它。() 12、自行车的链条与两个齿轮啮合,起到传递动力而使自行车运动的作用。()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单元概述:本单元所说的形状结构,是指能够承受一定外力作用,不会发生形状和大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