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的分期

合集下载

食管癌的分期决定了治疗效果!

食管癌的分期决定了治疗效果!

食管癌的分期决定了治疗效果!
对于任何疾病来讲,及早的发现,可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食管癌也不例外,食管癌的不同分期,决定了治疗效果。

食管癌是怎么分期
食管癌的分期主要是从以下四个方面去进行综合判断:
1、肿瘤的大小;
2、淋巴结是否转移;
3、远处脏器是否转移;
4、肿瘤的分化程度。

如果米粒大小的肿瘤只局限在黏膜层,没有淋巴结和远处脏器转移,这就是早期肿瘤。

但如果这个肿瘤已经出现了远处的转移,比如肝转移、骨转移等等,那么它就是晚期的肿瘤。

早发现治愈希望就大?
食管癌早发现早治疗大部分可以治愈。

而中晚期食管癌治疗以后,容易出现复发和转移,所以治疗效果大部分没有预期的好。

医生诊断复发和转移的主要依据是诊断时的分期。

根据食管癌诊断时的分期,治疗效果可分为以下3种情况:
1、早期食管癌出现复发和转移的几率比较低,所以大部分可以治愈;
2、中期食管癌经过综合治疗可获得40%左右的5年生存率;
3、晚期食管癌的治疗目的主要在于改善生存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知,早发现、早治疗对于食管癌的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尤其是对一些食管癌高危人群或者高发地区的人群,提倡每年进行1次胃镜检查。

食管癌国际TNM分期标准第7版

食管癌国际TNM分期标准第7版

食管癌国际TNM分期标准第7版
T分级
Tx 原发肿瘤不能确定
T0 无原发肿瘤证据
Tis 高度不典型增生(腺癌无法确定原位癌)
T1a 肿瘤侵及黏膜固有层
T1b 肿瘤侵及黏膜下层
T2 肿瘤侵及固有肌层
T3 肿瘤侵及纤维膜
T4a 肿瘤侵及胸膜、心包、膈肌
T4b 肿瘤侵及其他邻近器官
N分级*
Nx 区域淋巴结无法确定
N0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a 1~2个区域淋巴结转移
N1b 3~5个区域淋巴结转移
N2 6~9个区域淋巴结转移
N3 ≥10个区域淋巴结转移
* AJCC建议清扫淋巴结总数不少于12个,并应记录清扫的区域淋巴结总数M分级#
Mx 远处转移无法确定
M0 无远处转移
M1 有远处转移
# 锁骨上淋巴结和腹腔动脉干淋巴结不属于区域淋巴结,而为远处转移
H分级(癌细胞类型)
H1 鳞癌
H2 腺癌
G分级(细胞分化程度)
G1 高分化癌
G2 中分化癌
G3 低分化癌
G4 未分化癌。

食管癌病理分级标准

食管癌病理分级标准

食管癌病理分级标准
食管癌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恶性肿瘤,在临床实践中对其进行恰当的分级是非常重要的。

食管癌的分级是通过对病理组织学结构的分析得出的。

目前,常用的分级标准有以下几种:
一、WHO分级标准
WHO分级标准是临床上最常用的分级标准之一。

该标准将食管癌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
1. 高分化癌(低度恶性)
2. 中分化癌(中度恶性)
3. 低分化癌(高度恶性)
4. 未分化癌(极高度恶性)
该分级标准是根据癌细胞的形态、组织学特征以及其对周围组织的浸润深度来进行分级的。

二、TNM分期标准
TNM分期标准是目前被广泛应用的食管癌临床分期标准,该标准是根
据肿瘤的大小、深度以及对周围组织的浸润来进行分期的。

具体分期
标准如下:
1. T1期:肿瘤浸润粘膜下层,不超过黏膜下层深度的1/3。

2. T2期:肿瘤浸润肌层,但不侵犯外膜。

3. T3期:肿瘤侵犯外膜,但没有浸润到邻近组织。

4. T4期:肿瘤侵犯邻近组织或器官。

三、日本分型标准
日本分型标准是在WHO分级标准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将食管癌分为三类,分别为:
1. 粘膜下癌:癌细胞浸润粘膜下层,但没有穿透粘膜。

2. 浸润型癌:癌细胞浸润肌层及黏膜下层,但没有达到外膜。

3. 浸润溃疡型癌:癌细胞浸润肌层及黏膜下层,并穿透外膜形成溃疡。

总之,食管癌的病理分级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病情
的严重程度以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需要指出的是,每种分级标准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医生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分级标准。

食管癌分期标准

食管癌分期标准

食管癌分期标准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

食管癌的分期是指根据肿瘤的大小、深度侵犯、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等情况,对肿瘤进行分级,以便指导治疗和预后评估。

目前,国际上常用的食管癌分期标准主要包括TNM分期、国际癌症联盟分期和中国抗癌协会分期等,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这些分期标准。

TNM分期是临床肿瘤分期的国际通用标准,它通过评估肿瘤的大小(T)、淋巴结转移(N)和远处转移(M)等情况,将肿瘤分为不同的阶段。

T分期主要根据肿瘤的大小和深度侵犯程度进行分级,分为T1、T2、T3和T4四个阶段。

N分期则根据淋巴结转移的情况分为N0、N1、N2和N3四个阶段。

M分期根据是否有远处转移分为M0和M1两个阶段。

通过组合T、N、M三个分期,可以得出详细的分期结果,指导临床治疗。

国际癌症联盟分期是另一种常用的食管癌分期标准,它主要根据肿瘤的大小、深度侵犯和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分期。

分为0期、I期、II期、III期和IV期五个阶段。

0期表示原位癌,尚未侵犯黏膜下层;I期表示肿瘤侵犯黏膜下层但未侵犯肌层;II期表示肿瘤侵犯肌层但未侵犯深层组织;III期表示肿瘤侵犯深层组织或淋巴结转移;IV期表示远处转移。

这种分期方法简单直观,便于临床应用。

中国抗癌协会分期是根据中国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生存状况,结合国际分期标准制定的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分期方法。

它将食管癌分为0期、I期、II期、III期和IV期五个阶段,与国际癌症联盟分期相似。

但在具体分期时,考虑了中国患者的特点,更符合中国患者的实际情况。

总的来说,食管癌的分期标准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至关重要。

不同的分期方法各有特点,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分期方法,并结合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标志物等综合评估患者的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同时,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加强自我保健意识,定期体检,早期发现问题,也是预防食管癌的重要措施。

食管癌影像学表现及TNM分期

食管癌影像学表现及TNM分期

食管癌影像学表现及TNM分期
食管癌影像学表现及TNM分期
正文:
1:引言
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诊断和分期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影像学技术在食管癌的诊断和分期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食管癌的影像学表现以及TNM分期的相关内容。

2:影像学检查方法
2.1 食管钡餐造影
2.2 食管CT扫描
2.3 食管MRI
2.4 食管内镜超声(EUS)
2.5 PET-CT扫描
3:影像学表现
3.1 食管癌的位置与分型
3.1.1 食管癌的常见位置
3.1.2 食管癌的分型
3.2 食管癌的形态特征3.2.1 食管癌的浸润类型3.2.2 食管癌的表面形态3.3 食管癌的浸润深度3.3.1 T1期食管癌
3.3.2 T2期食管癌
3.3.3 T3期食管癌
3.3.4 T4期食管癌
3.4 食管癌的淋巴结转移3.
4.1 区域性淋巴结转移3.4.2 远处淋巴结转移4: TNM分期系统
4.1 T分期
4.2 N分期
4.3 M分期
5:附件
本文档涉及以下附件:
附件一、食管癌钡餐造影影像
附件二、食管癌CT扫描影像
附件三、食管癌MRI影像
附件四、食管癌内镜超声影像
附件五、食管癌PET-CT扫描影像
6:法律名词及注释
在本文中,涉及到的法律名词及其相应注释为:
- TNM分期系统:国际癌症分期系统,用于描述肿瘤的临床分期,包括T分期、N分期和M分期。

- 食管癌:食管上皮细胞恶性肿瘤的统称。

- 影像学检查:医学影像学技术的一种,利用X射线、CT、MRI 等设备检查食管癌的形态和分布情况。

食管癌新分期

食管癌新分期

N0, N1,
N2, N1 , N0, N2, N1-2, 任何N N3, 任何N,
M0, M0,
M0, M0, M0, M0, M0, M0, M0, M1。
G2或G3,上或中段;
鳞癌
IA期: T1, N0, M0, GX或G1
腺癌
IA期: T1, N0, M0, GX-G2
IB期: T1, N0, M0, T2-3, N0, M0,
食管胃交界癌与贲门癌
食管胃交界(EGJ)上5厘米的食管远端与EGJ以下5厘米的胃近 端是一个充满争议的部位。新版TNM分期协调统一了食管癌TNM 分期与胃癌TNM分期内容,作出明确规定: 凡肿瘤中心位于 1)食管下段; 2)EGJ; 3)胃近端5厘米但已侵犯食管下段或EGJ者,均按食管腺癌 TNM分期; 4)胃近端5厘米内发生的腺癌未侵犯EGJ者可称为贲门癌,连 同胃其它部位发生的肿瘤,皆按胃癌的TNM标准分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
(3)
(4)
谢 谢
N分期
第6版(2002) Nx 区域淋巴结无法确定 N0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 有区域淋巴结转移 第7版(2009) Nx 区域淋巴结无法确定 N0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 1~2个区域淋巴结转移 N2 3~6个区域淋巴结转移 N3 ≥7个区域淋巴结转移
食管鳞癌分期
0期: Tis, IA期: T1, N0, N0, M0, M0, GX 或 G1 GX或G1
食管癌新分段标准

以上切牙到肿瘤上缘的距离来表示具体位置: (1)颈段食管:门齿至胸骨切迹。距门齿15-20厘米。 (2)胸上段食管:胸骨切迹至奇静脉弓下缘水平。距门齿20-25厘米。
(3)胸中段食管:奇静脉弓下缘至下肺静脉水平,距门齿25-30厘米。

食管癌分期年AJCC公布第七

食管癌分期年AJCC公布第七

食管癌分期2010年,AJCC(美国癌症结合委员会)宣布最新(第七版)T分期Tx:不可以明确的原发癌,如拉网等细胞学检查发现瘤细胞,但未能发现瘤体。

T0:无原发瘤凭证。

Tis:原位癌,也即所谓的高度不典型增生。

指限制在上皮层内、未侵出基底膜的肿瘤。

有人不严格地将高度不典型增生归为Tis。

但要注意,在食管腺体内的原位癌,可能随腺体超出了食管上皮的基底膜,但其并未超出腺管的基底膜。

T1:肿瘤侵出上皮层,如入侵固有膜、粘膜肌层或粘膜基层。

T2:肿瘤入侵肌层(muscularis propria),未达食管外膜。

T3:肿瘤侵及食管外膜(the adventitia)。

T4:肿瘤入侵食管周边组织。

4a:肿瘤入侵胸膜、心包或膈肌,但可手术切除。

T4b:肿瘤因入侵气管、主动脉、肌注或其余重要脏器而不可以手术切除。

N分期N0:无周边淋奉承转移。

N1:周边淋奉承组有1或2枚淋奉承转移。

N2:周边淋奉承组有3-6枚淋奉承转移。

N3:周边淋奉承组有超出7枚淋奉承转移。

M分期M0:肿瘤无远处脏器和淋奉承转移。

M1:肿瘤已转移至远处淋奉承和/或其余脏器。

G分期G指肿瘤的病理分化程度分期,在AJCC肿瘤分期的第六版为可选指标,但第七版将其采取为S分期中的一项。

GX:组织学不可以分级(在S分期中同G1);G1:细胞分化好的高分化癌;G2:细胞中平分化的中分化癌;G3:细胞分化差的低分化癌;G4:未分化癌(按G3鳞癌行S分期)。

有时G3、G4可能混存,可登记为G3-4。

肿瘤部位初期鳞癌的S分期考虑到了肿瘤在食管上的部位,按肿瘤的上缘分为上段、中段和下段。

S分期S分期是概括了T、N、M等多组分期而成,第七版将食管鳞癌和腺癌分开分期。

食管鳞癌其分期包含了T、N、M、G分期和肿瘤的部位。

0期:Tis, N0, M0, GX或G1,任何部位。

为食管癌的最初期,等同于原位癌,肿瘤仅限于上皮层,无任何转移或播散。

IA期:T1,N0,M0,GX或G1,任何部位。

食管癌TNM分期(必备!!)

食管癌TNM分期(必备!!)
华西医院翻译制作,内部交流!详见:中华肿瘤杂志 2010; 32(3): 237-240
AJCC/UICC 癌症TNM分期标准2009第7版
食管癌的TNM分期(鳞癌)
分期 0 IA IB IIA IIB IIIA T is (HGD) 1 1 2-3 2-3 2-3 2-3 1-2 1-2 3 4a 3 4a 4b N 0 0 0 0 0 0 0 1 2 1 0 2 1-2 3 M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G 1,X 1,X 2-3 1,X 1,X 2-3 2-3 部位 下段,X 中、上段 下段,X 中、上段 -

锁骨上淋巴结:位于胸骨上切迹与 右上气管旁淋巴结:位于气管与无
左上气管旁淋巴结:位于主动脉弓 后纵隔淋巴结:位于气管分叉之上,
右下气管旁淋巴结:位于气管与无
下、主动脉旁
及动脉导管侧面 6 名动脉前方 7 部 8M 至下肺静脉根 部之间 8L 根部与食管胃 交界之间 9 10R 头端与右上叶 支气管起始部之间。 10L 左气管支气管淋巴结:位于隆凸与左上叶支气管 起始部之间。 11 肺叶间淋巴结 12 13 肺叶淋巴结 肺段淋巴结 下肺韧带淋巴结:位于下肺韧带内 右气管支气管淋巴结:位于奇静脉 下段食管旁淋巴结:位于下肺静脉 中段食管旁淋巴结:位于气管隆凸 隆突下淋巴结:位于气管分叉的根 前纵隔淋巴结:位于升主动脉和无
20厘米至<25厘米。
胸中段食管:上自奇静脉弓下 缘,下至下肺静脉水平,前方是两 个肺门之间结构,左邻胸降主动脉, 右侧是胸膜,后方为胸椎。内镜检 查距门齿25厘米至<30厘米。
华西医院翻译制作,内部交流!详见:中华肿瘤杂志 2010; 32(3): 237-240
胸下段食管及食管胃交界:上自下肺静脉水平,向下终于胃,由于这是食管的末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管癌的分期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傅剑华戎铁华杨弘一、食管癌的UICC(1997)分期系统及其说明1) 原发肿瘤(T)分期TX 原发肿瘤不能评估T0 无原发肿瘤证据Tis 原位癌T1 肿瘤侵及粘膜固有层或粘膜下层T2 肿瘤侵及肌层T3 肿瘤侵及外膜T4 肿瘤侵及邻近结构(器官)2) 区域淋巴结(N)分期NX 区域淋巴结不能评估N0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N1 有区域淋巴结转移食管癌的区域淋巴结定义:颈段食管癌:颈部淋巴结,包括锁骨上淋巴结。

胸段食管癌:纵隔及胃周淋巴结,不包括腹腔动脉旁淋巴结。

3) 远处转移(M)分期MX 远处转移不能评估M0 无远处转移M1 有远处转移食管癌远处转移的进一步定义:胸下段食管癌:M1a 腹腔淋巴结转移M1b 其他远处转移胸上段食管癌:MIa 颈部淋巴结转移M1b 其他远处转移胸中段食管癌:M1a 不适用M1b 非区域淋巴结转移或其他远处转移食管癌国际分期:Stage 0 Tis N0 M0StageⅠT1 N0 M0StageⅡA T2 N0 M0T3 N0 M0 StageⅡB T1 N1 M0T2 N1 M0 StageⅢT3 N1 M0T4 Any N M0 StageⅣAny T Any N M1StageⅣA Any T Any N M1aStageⅣB Any T Any N M1b说明:1. 复发的肿瘤的分期用“r”表示,如“rT0N0M0” 表示无肿瘤复发;如“rT1N0M0” 表示原发肿瘤复发,肿瘤侵及粘膜固有层或粘膜下层;如“rPT1N0M0” 表示复发肿瘤再次手术后的病理分期。

2.食管和胃交界处肿瘤的分期:大于50%的肿瘤病灶累及食管,按食管癌的TNM 分期;小于50%的肿瘤病灶累及食管,按胃癌的TNM分期;不管食管和胃交界处肿瘤的位于E-G线的上或下,如为鳞癌、小细胞癌和未分化癌,均按食管癌的TNM分期。

三、食管癌分期的意义及其手段准确的分期是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预后评价、不同治疗方法疗效比较及其诊治信息交流的基本工具。

食管癌的分期系统是应用国际抗癌联盟(UICC)“恶性肿瘤TNM分类法”中的“食管癌TNM分期”。

目前,病理分期仍然是分期的“金标准”,指外科切除后全部标本送检后的病理评价,用前缀“p”表示;临床分期是在治疗前通过有创(如腹腔镜)或无创的方法获取的所有的临床信息进行的分期决定,用前缀“c”表示;治疗后的再分期用前缀“r”表示;不同类型的分期,代表着不同的临床状态,均具有临床的实际应用意义。

尽管食管钡餐检查及食管纤维镜检查,能对吞咽功能的患者作出初步的的大体形态学描述及准确的病理学诊断,被认为是食管癌最基本的检查诊断方法,由于其本身方法及设备的局限性,仅能对食管腔内作出良好的评价,而不能对腔外作出准确的评估。

所以,要作出准确的肿瘤浸润深度、区域淋巴结的转移情况及潜在的远处转移,就必须借助于C T/M R、食管内镜超声(E U S)、F D G-P E T(正电子发射断层显象)、、支气管纤维镜、微创外科(如胸腔镜、纵隔镜、腹腔镜等)或多种方法的综合评价。

C T是目前最常用的分期手段,分期区域包括锁骨上区、肺和纵隔、肝、肾上腺、肝胃韧带、腹腔动脉旁。

小的T1、T2原发灶在C T上很难发现,亦不能准确分辨食管癌的浸润深度,食管壁厚大于5m m一般认为是异常,食管癌是否有外侵,通常根据食管旁脂肪层是否消失;C T对肿大的纵隔淋巴结、腹腔动脉旁、胃周、肝胃韧带淋巴结可清楚的显示,通常淋巴结最大短径大于1c m可考虑为转移。

EUS是上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影像技术,随着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穿刺细胞学检查的应用及操作熟练程度的提高,已成为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前T、N分期最准确的诊断技术,EUS可探查管壁的各层影像,肿瘤浸润深度及与临近脏器组织的关系,准确进行T分期。

正常食管在EUS扫描时管壁从内向外显示为高低回声5层结构,对应粘膜(1层),粘膜肌层(2层),粘膜下层(3层),固有肌层(4层),外膜或浆膜层(5层)。

肿瘤多表现为不规则低回声区,并有食管壁结构的破坏,按浸润深度分为:T1期,侵及1、2、3层,4层完整无增厚;T2期,侵及第4层,不规则增厚,第5层完整光滑;T3期,第4层断裂,第5层向外突出,断裂,不规则;T4期,侵及临近脏器组织,与其分界不清。

判断转移淋巴结的标准为:1.直径>1cm; 2. 形态呈类圆形或圆形;3. 边界清楚;4. 低回声;5. 内部回声均质。

在T、N分期方面,E U S优于C T,因为前者对于食管的壁分层更准确,评估区域淋巴结是否转移时不像C T主要依靠淋巴结的大小,除此之外还可获得其他更多的信息进行判定。

但是,E U S不能准确探测食管癌常见的远处转移情况,如肝、肺和胸腔,而C T在这方面却明显优于E U S。

数个E U S与C T对食管癌术前分期的准确性的对比(标准对照:外科切除标本的病理检查)研究表明:E U S和C T对T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76~89%和49~和56%[1,2,3]。

本单位对25例患者进行EUS分期和手术病理分期符合率研究,初步结果为:T分期为72%,N分期为80%。

C T及E U S均只能从影象学水平上评估食管癌区域淋巴结是否有转移,目前,随着纵轴超声内镜(l i n e a r-a r r a y e n d o s o n o g r a p h y)技术的发展,对于食管粘膜下病灶、食管邻近淋巴结、胃肠道紧邻结构进行E U S-指引下细针穿刺(E U S-F N A,E n d o s o n o g r a p h y g u i d e d f i n e-n e e d l e a s p i r a t i o n)成为可能,文献报道E U S-F N A的诊断准确率为87%[4]。

支气管纤维镜对于评估颈段食管癌及胸上段食管癌侵犯主气道的侵犯(T4)具有重要价值,本单位已作为常规。

通过支气管纤维镜进行活检、细胞学涂片,决定气管、支气管是否受侵犯的准确率为95.8%[5]。

M R用于食管癌的分期的价值类似于C T,适合于判断上腔静脉旁及主动脉窗淋巴结。

随着微创外科的发展,对于食管癌远处转移的小病灶以及小的胸膜转移病灶,常用的方法如C T、M R、E U S等无法探测到,但胸腔镜(左,右),腹腔镜,纵隔镜可以发现,,而且可直接取得标本,得到病理诊断,有利于分期。

但因其为创伤性检查,需要全麻,操作较复杂,有相关的并发症,价格昂贵,未能广泛应用。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象(P o s i t r o n e m i s s i o n t o m o g r a p h y,P E T)是一种相对较新的影象学方法,对食管癌分期的意义仍在研究中。

从目前的研究情况显示,P E T对于原发肿瘤的诊断,早期癌的假阴性率高,亦不易发现小的区域淋巴结转移,对远处转移的诊断符合率较高。

D e a n等综合24篇文章[6],应用不同方法对食管癌的分期研究结果见表1。

表1 不同方法分期的效率(%)研究对象方法敏感性特异性假阳性假阴性T3/T4V.S T1/T2E U S968957C T9148756M R45796415N0/N1E U S8*******C T51722554P E T49901148M1a(C L N)E U S6697917C T5892913颈部超声及腹部的超声检查也正应用于食管癌的术前分期,该检查对锁骨上区≥1cm淋巴结及对腹腔内肝、脾、胰、肾和腹膜后淋巴结>1cm者的准确率分别为60%和70%。

过去,食管癌准确的分期只能依靠于外科手术,现在,由于以上各种技术的发展,术前的非外科的准确分期已成为可能。

我们建议,在患者通过食管吞钡及食管纤维镜检查获得了病理诊断后,应进一步行腹部及胸部CT检查,排除远处转移。

如无远处转移,EUS检查是目前治疗前标准的分期方法,其能决定肿瘤的浸润深度及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

PET似乎可为远处转移提供重要的信息,对于颈段及胸上段食管癌,支气管纤维镜检查排除T4局部晚期病灶简单、实用。

腹腔镜检查对于胸中上段食管癌的分期意义不大。

参考文献1.Tio TL, Cohen P, Coene PP, et al. Endosonography and computed tomography of esophageal carcinoma:preoperative classification compared to the new (1987) TNM system. Gastroenterology 1989; 96: 1478-1486.2.Hordijk ML, Zander H, V an Blankenstein M, et al. Influence of tumore stenosis on the accuracy of endosonography in preoperative T staging of esophageal cancer. Endoscopy 1993; 25: 224-230.3. Kalantzis N, Kallimanis G, Loaoudi F, et al.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and computed tomography in preoperative (TNM) classification of osophageal carcinoma [abstract] .Endoscopy 1992; 24: 6534.Chang Kl, Datz KD, Durbin TE, et al.Endoscopic ultrasound-guided fine-needle aspiration. Gastrointest Endosc 1994; 40: 694-699.5.Riedel M, Hauck RW, Stein HJ, et al. Preoperative bronchoscopic assessment of airway invasion by esophageal cancer: a prospective study. Chest 1998; 113; 6876. Kelsen DP, Daly MJ, Kern SE, et al. Gastro-int Oncol.-Principle and Practice. 2002,P252-257-69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