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突发性亚硝酸盐中毒案例的调查分析
一起误食亚硝酸盐引起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报告

一起误食亚硝酸盐引起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报告2020年10月20日21时30分,雁塔区防疫站值班人员接到吴XX电话投诉,今天16时左右吴KK等3人,在含光路南段罗家寨村口一葫芦头泡馍馆内就餐后发生“中毒”,现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救治。
1流行病学调查接到疫情报告后,食品卫生监督员及检验室人员分成两组到医院及餐馆进行调查。
在医院急诊室见到正在输液的病人,意识清楚。
自述:就餐时进食有凉菜、冻肉、花生米、芹菜、菠菜,一瓶白酒,每人一份葫芦头泡馍。
食后约10-30分钟,先后出现身体不适,头昏、头痛、恶心、心慌,四肢无力、口唇发紫、甲床发紫等症状,急采医院救治。
医院根据病人自述及临床症状,初诊为“亚硝酸盐中毒”,急给予1%美兰、5%葡萄糖、维生素C静脉滴注,并给吸氧后病人中毒症状迅速缓解。
约22时急症室又来2名病人,症状与前3人类似,自述也是在含光路南段罗家寨村口葫芦头泡馍馆吃泡馍后出现不适前来就医。
病人经救治后恢复健康。
葫芦头泡馍馆经营面积约30平方米,操作问卫生设施简陋,无凉菜配餐间但却经营凉菜,无保洁柜,餐具消毒不规范,三防设施不全,调料瓶未加盖,敞开在餐厅门口摆放,所采购原料及加工好的猪大肠未索取卫生许可证及产品检验报告。
检验人员立即对所有样品采样进行检验。
2检验方法盐酸萘乙二胺比色法。
3检验结果依据GB/T5009.33-2020方法进行。
亚硝酸盐含量:老汤(泡馍原汁汤)712.mg/kg,熟猪大肠(电子城个体加工点进的货)456.25mg/kg,熟猪大肠(东郊个体加工点进的货)87.5mg/kg。
4判定标准肉灌肠卫生标准亚硝酸盐含量不得超过30rog/kg。
5诊断亚硝酸盐中毒。
6追踪调查根据该餐馆提供的进货点,卫生监督人员立即前往二个加工点进行检查,在卫生监督人员赶到加工场地时,加工人员已得到有人中毒的消息而逃跑,现场只看到简陋的加工棚及部分加工用具,未采到检验样品。
对该情况上报有关部门进行进一步的追查。
一起亚硝酸盐食物中毒的调查处理

一起亚硝酸盐食物中毒的调查处理第一部事件的发现与报告2008年5月30日11:05,某县卫生局接当地某镇某卫生院报告:9:30左右,患者张某因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被送到当地卫生院就诊。
体检发现:患者口唇、指甲和全身皮肤发绀,四肢发冷,大量出汗,心率增快,但体温正常。
正在处理中,陆续又有4人因相似症状来院就诊。
该镇卫生院立即向县卫生局报告“疑似食物中毒5人”。
11:35,某县卫生局通知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某镇发生1起食物中毒事件”,让疾控中心即刻组织人员赶赴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在赶往现场途中接到报告发病人数快速增加,从5人至16人至24人至38人,且所有患者均有口唇发绀。
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其中1人出现昏迷,抢救无效死亡。
第二部现场处置与控制2008年5月30日14:00,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现场调查组报告:2008年5月30日9:10左右,患者张某到某镇赶集,在个体摊贩林某处购买食物(面皮),食用后约15min,即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到镇卫生院就诊。
体检发现:颜面、口唇、指甲和全身皮肤发绀、四肢发冷、大量出汗、心率增快,但体温正常。
正在处理中,陆续又有4人出现相似症状来源就诊,截止14:00,共有38人发病来源就诊,所有患者均有口唇、指甲发绀、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其中1名重症患者在12:05死亡,其它患者经洗胃和静脉注射亚甲蓝(美蓝),病情明显缓解,8名症状较重患者的血高铁血红蛋白含量增加(17%-33%)。
据此情况,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调查组初步判断是一起亚硝酸盐食物中毒,其事件已达到较大级别(Ⅲ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建议:①征得市、县卫生局同意后立即实施网络直报;②县卫生局组织县医院专家赴该卫生院指导协助救治患者;③深入开展卫生学和流行病学调查;④尽快取得剩余食物样品和中毒患者的血样,开展亚硝酸盐和血中高铁血红蛋白含量的实验室检测;⑤将检测结果通知县医院和镇卫生院;⑥撰写一份初步调查报告,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调查人员会商疫情。
一起亚硝酸盐中毒的案例解析

该食堂证照齐全,环境整洁,卫生值班和消毒记录完 整。加工间内有冰箱、消毒、洗涤设备,有防蝇、防尘 措施, 但陆板、刀具、容器生熟区分不明确。酱料、调 味品等摆放杂乱,未用原包装容器盛装,无标识,其中有 白色粉末或结 晶物四 瓶( 罐), 深 色 液 体 3瓶,油状液体1 瓶。员工均有健康证,该事件发生前无腹泻、于外伤等异 常。
在这个案例中:
1、进餐后所有员工陆续出现上述症状和体征,首发病例出
现于第一批进餐后9min, 末例 病例出现于第二批餐后 60min。符合化学性食物中毒发病与进食时间、食用量有 关,一般在进食后不久发病的特征。
2、 头 晕 、头痛、 呕吐 、恶 心 、 青 紫 、心 悸 、乏 力 等 症 状 和 体征为主的病人共32 名符合化学性食物中毒常有群体性, 病人有相同的临床表现。
现场调查时有剩余芹菜肉丝, 作调料用的大蒜、姜米 , 盛装大蒜,姜米碗里有少许散落的白色粉末,另外餐后 收 集的潮水尚未及处理。
案例分析
32名病人共同症状和体征 进餐员工均出现上述症状,
且之前无共进餐记录 食材与学生相同,但未同时
烹饪 食堂卫生现场调查合格
生熟区分不明确
有多种无标识调料
员工身体健康,且有健康证
亚硝酸盐中毒的潜伏期 长短不等,视摄入亚硝 酸盐的数量、浓度而定。 长者有1~2天,短者仅 10分钟左右。通常中毒 的儿童最先出现症状, 表现为发绀、胸闷、呼 吸困难、呼吸急促、头 晕、头痛、心悸等。应 高度怀疑为亚硝酸盐中 毒。
亚硝酸盐中毒机理: 亚硝酸盐进入人体 后,可将低铁 血 红蛋氧化成高铁血 红蛋白,使之失去 输送氧的能力,造 成机体缺氧。
一起因误食亚硝酸盐引起的食物中毒的调查报告

一起因误食亚硝酸盐引起的食物中毒的调查报告摘要】亚硝酸盐就是含有亚硝酸根(NO2-)的盐,可以用来增色、调味、杀毒、是广泛用于食品加工业中的发色剂和防腐剂。
因为它有三方面的功能:(一)使肉制品呈现一种漂亮的鲜红色,(二)使肉类具有独特的风味,(三)能抑制有害肉毒杆菌的繁殖和分泌毒素。
一般来说,只要含量在安全的范围内,不会对人产生危害。
但一次性食入0.3—0.5g/kg亚硝酸盐就会引起中毒,致死量为1.3g/kg,一般人食入3 g就能致死。
【关键词】亚硝酸盐食物中毒调查报告【中图分类号】R18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7-0309-012009年10月12日16 时25分,我中心接卫生局报黔南州人民医院急诊科有6名可疑食物中毒患者(其中一名已死亡)。
一、基本情况王XX一家五口在都匀市沙包堡办事处剑水村二组租房居住。
2009年10月12日早上10点,王XX与其妻子瞿X及儿子在家煮粉吃后,三人一起骑车去了小围寨。
中午12点左右,王XX的舅子瞿XX带着儿子来到王XX的家中,中午12点半左右,瞿XX在王XX的家中炒饭与其子及王XX的两个女儿一同食用。
因王XX与其妻子儿子去了小围寨,故未一同用餐,12日11时首例患者王XX出现轻微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发绀等症状,15点20分其亲人陆续出现类似症状,经流调人员调查统计、共发生6例病人,其中瞿XX的儿子因抢救无效死亡。
二、流行病学调查1、潜伏期:最短1个小时,最长5个小时,平均潜伏期为3个小时。
2、临床症状:3、中毒罹患率:占85.71%,其中一名王XX两岁的儿子早上一起吃粉未发病(因其吃的数量很少)4、10月12日11时起,共发生病例6人,除一名危重患者经抢救无效死亡外,其余5例病人经补液、维生素C、亚甲兰解毒治疗后,于11月13日11时痊愈出院。
三、卫生学调查根据临床症状和现场分析,初步考虑为亚硝酸盐中毒。
1样品采集:锅内剩余炒饭、碗中剩余炒饭、糟辣椒、辣椒面、调味盒、白米饭、死者呕吐物进行亚硝酸盐定量试验。
辽宁首例亚硝酸盐致死事件的调查处理

辽宁首例亚硝酸盐致死事件的调查处理食品安全一直是监管部门关注的大事,它关系到百姓的性命和健康。
但是部分食品加工业者法律知识淡薄,利欲熏心,使非法加工食品造成食物中毒事件仍有发生,尤其是一些事件后果严重,性质恶劣,提醒监管部门时刻提高警惕,丝毫不能放松。
2010年4月5日发生1起食物中毒事件,致1人死亡,1人中毒住院治疗,一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参与了事件调查的全过程,经过采样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最终确定为一起非法添加亚硝酸盐导致的严重食物中毒事件,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事件回顾2010年4月5日上午分别有两名患者来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就诊。
首例患者(男,69岁)入院时重度昏迷,第2例患者(男,57岁)入院时轻度昏迷,医院在采取积极救治措施的同时了解到两名患者有共同进餐史,临床症状高度怀疑亚硝酸盐中毒,医生于下午1:07分向锦州市古塔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下午1:30分首例入院患者经抢救无效死亡。
另1名患者经医院积极抢救治疗后,生命体征平稳。
流行病学调查锦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古塔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及时到达现场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
经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这两名患者有共同进餐史,该2人于4月5日上午8:00左右在农贸市场1家“小炒店”就餐,其中尖椒炒肥肠的肥肠原料系2人于农贸市场1家零售自制熟肥肠摊贩处购买,带入“小炒店”加工而成。
其余尖椒炒干豆腐、米饭、白酒(道光廿五)、啤酒等由此店加工供应。
饭后不久,两人先后出现身体不适,并伴有恶心、呕吐、昏迷和手脚发紫等症状,随即被送到医院抢救。
经确诊,两人均系食物中毒,其中1人经抢救无效死亡。
法医认定,死亡直接原因是亚硝酸盐中毒。
卫生学调查二人就餐的大棚市场内北门西侧平价小炒摊位无《食品卫生许可证》、《餐饮服务许可证》。
经查此小炒摊位不符合原《食品卫生许可证》和现施行的《餐饮服务许可证》标准要求。
加工与就餐环境不符合卫生标准、无上下水、无洗消设施、从业人员4人,3人未健康体检、原辅料采购无索证索票记录和台帐。
一起亚硝酸盐中毒事件的分析报告

质 , 水至刻度,混匀,放置 O5 加 . 小时,过滤,滤液备用。吸
取 滤液 4 m , 5 m 0 l 于 0 l比色管 中, 另吸取 O o . 0、O 2 . O、O4 、 . O
O6 、 O 8 、1 0 、 15 、2 0 、 25 ( 当于 0 、 .O .0 .0 .0 .0 .0 相 、1
3。 g
3方法 :取样液一滴,置于 白瓷板上 ,加 5 / . 0 g L安替比 林硫酸一滴,如有亚硝 酸盐存在 ,则 出现绿色.
结果:⑤、⑥、⑦ 、⑨ 号里 阳性 。
3 3定量实验 : . 将上述 8 种样品按 G / 5 0. 3 2 0 操作 。 B T 0 9 3— 0 3
20 07年 l 2月第 4 卷第 l 2期 Wol H atD gs r el iet d h
酸盐 。
来做 肉类发色剂和防腐剂 。 亚硝酸盐在食品添加剂商店很容 易 买到 ,因此在饭店、熟食店 以及家庭都在使用。由于他们当中 的很多人没有经过正规培训,不 了解亚硝酸盐 的最大使用量 , 因此很容易因放入过多而导致中毒。 而本案中亚硝酸 盐中毒是
4 结 果 评 价
⑨粒盐 ; ④精盐; ⑤糖三角 的面 ;
⑥糖三角 的糖 ;
由以上 实验、流病 、 临床结果可 以确定本次 中毒事件 是由 亚硝酸盐引起 , 患者家厨房 中塑料瓶内白色粉末含有大量亚硝
・l 9 ・ 8
维普资讯
・
病例讨论 ・
维普资讯
20 07年 1 2月第 4卷第 1 期 2
Wo dH ahDgs r el i t l t e
・
病例讨论 ・
一
起亚硝酸盐中毒事件的分析报告
一起误食亚硝酸盐中毒调查分析与思考

一起误食亚硝酸盐中毒调查分析与思考2010年5月14日晚,我县疾控中心接到赵县人民医院报告,称一起多例疑似食物中毒病人入院治疗。
接报告后,我中心立即组织人员赶赴县医院进行调查,同时派人连夜奔赴现场进行调查取样。
根据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以及病人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证实这是一起误食亚硝酸盐而引起的家庭聚集性食物中毒,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实验室分析1.1流行病学调查2010年5月14日18时左右,我中心值班人员接到赵县人民医院内二科电话,称该科下午2时左右,接诊6名因头晕、恶心、呕吐、心慌、胸闷,口唇发绀等症状而住院治疗患者,其中3名病情较为严重,疑似食物中毒。
接到报告后,我中心立即派出流调和实验室采样人员赶赴现场进行流调和取样工作。
经调查,6名患者均为赵县杨户乡解家寨村民,因家中老人去世,在家中举办祭奠活动,中午全家大小共9人在家中用餐,食用饺子,食用后6人短时间内出现恶心、呕吐、心慌等症状,一人出现昏迷状态,其中三人由于饺子数量不够未食未发病。
食用多的发病快,少的发病慢,潜伏期最短10分钟左右,最长不到20分钟,患者年龄中最长者58岁,最小者11岁,在村诊所治疗不见效果后,转诊到赵县人民医院,经医院对症治疗后,病情趋于稳定,未有死亡病例发生,医院内未有样品采集。
1.2样品采集采样人员在到达中毒现场后,立即在家中展开现场采样,由于所食用饺子未剩余,在寻找呕吐物时,由于天黑人多,呕吐物场地已被踩踏破坏,只采集到食用油、面粉、味精、食盐(袋装)、酱油、食醋等共六份样品,在采样调查过程中,经村民介绍患者家中老人为独居老人,平时拾破烂为生。
老人于5月12日突然死亡于家中,。
据村民说,老人死时浑身发紫,家人认为死于心脏病,隔日火化下葬。
在当地有一民俗在下葬的第二天为老人圆坟,他们全家人在老人院内收拾打扫卫生,中午包饺子,在寻找食用盐时在老人厨房发现一储盐罐内有些粗盐,量不多全部用完了,味道不够又到小卖部购买一袋,中午一点左右食用饺子后就发生了全家中毒症状,针对这一情况,采样人员在厨房找到盐罐作为样品带回检验。
亚硝酸盐食物中毒案例

亚硝酸盐食物中毒案例篇一:一起亚硝酸盐食物中毒事故的调查报告中图分类号:r45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21)18-0120-022021年12月24日本市三名新桥镇村民在家中就餐后出现头晕、恶心、紫绀等症状,当日11时50分,接到市卫生局指令,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人员立即赶赴现场开展调查。
经流行病学调查,结合病人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判定是一起由亚硝酸盐引起的食物中毒。
1 中毒基本情况12月21日晚,新桥镇钱某于该镇农贸市场丁某摊点购买鲜猪肉后,由其妻22日中午在家中烧制红烧肉。
加工过程中添加了白糖、盐、茴香等调料。
钱某12时午餐食用了红烧肉、豆腐、百叶等。
13时钱某出现头晕、恶心、嘴唇青紫症状,至医院救治。
临床诊断为亚硝酸盐食物中毒。
钱某经治疗后于23日痊愈出院。
24日8时30分钱妻携家中剩余的红烧肉(22日烧制)至丁某肉铺索赔。
当日10时,丁某、其妻杨某、邻居王某3人在该镇农贸市场食用了红烧肉。
自10时30分起,3人相继出现头晕、恶心、口唇青紫等症状。
2 流行病学调查2.1 临床症状自24日10时30分至11时,共发3名病例,潜伏期为0.5~1h。
临床症状相似,均有头晕、头疼、恶心、口唇青紫等症状。
经美蓝加维生素c对症治疗后均痊愈,未出现死亡病例。
2.2 现场调查经对患者膳食调查发现,均反映红烧肉的味道略苦且涩,症状的轻重与食肉的多少有关。
钱妻及其子未食用红烧肉,未出现上述症状。
调查人员至钱某家调查时发现,该户厨房操作台上白糖调味罐内上层混有一些异样的白色颗粒状粉末。
据钱妻自述,该调料是从亲戚家已歇业的羊肉店中带回后,倒入白糖调味罐中。
烧制红烧肉时使用了该调料。
2.3 实验室检测造成这次食物中毒的可疑食品进行了采样,共采样2份。
包括丁某家剩余的红烧肉[1,2],于钱某厨房采集的白糖。
根据国家规定的检验方法和相关的国家卫生标准要求,对两份样品进行了检验,结果两份样品的亚硝酸盐为强阳性,含量分别为17.47g/kg、60.242g/k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