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论治卵巢功能失调性不孕症
谭凤森教授治疗不孕症经验探析

夫妇 一方 有先 天或 后 天 解 剖 生 理 方 面 的缺 陷 , 无 法 纠正 而不 能妊 娠 者称 绝 对 不 孕 ; 夫 妇 一 方 因某 种 因 素阻 碍受 孕 , 导致 暂时不孕 , 一 旦 得 到 纠 正 仍 能 受
孕者 称相对 不 孕 。据 调 查 , 发 达 国家 原 发 不 孕 的发 病率 5 % 一 8 %, 发 展 中 国家 一 些 地 区不 孕 的患病 率 可高 达 3 0 % 。不 孕属女 性 因约 6 0 %, 女 性不 孕 因素
、
治疗 女子不 孕 , 调肝 为要 , 和血 为本
谭教 授认 为肝 藏 血 功 能健 全 则 能 下 注 冲脉 , 血 海盈 满 , 月经 自调 ; 冲任 血 海 的 充 盛 流 通 又 有 赖 于
肝之 条达 。气 机疏 利 , 血脉畅通 , 冲任协调, 经 潮 如 期 。若肝 之气 血 失 调 , 常 病 及 冲任 , 不 但 会 导 致 血
痰湿 E t 久 成瘀 , 痰瘀 胶结 , 胞 脉受 阻 , 而致 不 未 曾受 孕 者 , 称 不孕 症 ( i n f e r
t i l i t y ) 。婚 后 未避孕 而从 未妊 娠 者为 原发 性 不 孕 ; 曾 有过 妊娠 而后 未 避孕 连 续 2年 不 孕 者 为 继发 不 孕 。
・9 91・
・
国医传承 ・
谭 凤 森 教 授 治 疗 不 孕 症 经 验 探 析
李绍林
【 摘 要】 谭凤森教 授从医 3 0 余载, 善治不孕不育 、 痛经崩漏 等妇 科疑难杂症 。谭教授认 为治疗
女子不孕 当以调肝 为要 , 和血为本 。以补气养 血为始治疗女子不孕 , 常用 四物汤加减 为基础方 。临证 时主要以脾 肾气虚 型、 肝 肾阴虚型 、 痰 湿阻络型 、 气 滞血瘀 型四型辨证 论治 。脾 肾气虚型 以补 肾健 脾 益气为法 , 选 用补肾之品合 四君 四物辈加减 。肝 肾阴虚型以滋补肝肾 、 滋 阴降火为主 , 选用左归丸 、 二 至丸加减变化 。痰湿阻络 型以燥 湿化 痰 、 行气 活血 为治疗大 法 , 以二妙 、 二陈 、 三仁汤配 以行气 活血之 品。气滞血瘀型 以活血化瘀 , 调理气机为主 , 以血府逐瘀 汤合 柴胡疏 肝散加减 , 并 且强调男 精女血 乃
韩冰教授运用补肾调冲方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性不孕症经验介绍

韩冰教授运用补肾调冲方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性不孕症经验介绍作者:苍荣夏天王宝娟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2年第04期韩冰教授是我国第二批名老中医药专家之一,韩教授从医50载,临床经验丰富,善于运用奇经八脉理论进行疑难妇科病的诊治。
补肾调冲法是韩冰教授治疗妇科疑难杂症方法之一,老师根据该法拟定补肾调冲方治疗不孕症、闭经、崩漏等病疗效显著。
笔者有幸随师,获益匪浅,今将老师运用补肾调冲方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性不孕症的学术思想及经验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是指卵巢产生卵子的能力减弱,卵母细胞质量下降,导致生育能力下降,当卵巢储备力下降时卵巢颗粒细胞产生抑制素的水平下降,从而对FSH的负反馈作用减弱,FSH水平升高,且LH水平和E2水平都升高而导致不孕症。
中医无此病名,可归属于“月经后期”、“不孕”等范畴。
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多以肾虚为本,肾虚精亏血少,冲任不足是其主要病机。
肾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为先天之本,五脏六腑之根,为月经与孕育之本,早在《素问·上古天真论》的记载明确阐述了女子的生长发育、经孕胎产的生理功能,肾气的盛衰主宰者天癸的“至”与“竭”、冲任的“盛”与“通”、月经的“行”与“止”,在“肾气-天癸-冲任-胞宮”的环节中占有重要的主导地位。
冲为“血海”、“十二经之海”,“月经不调为冲任受伤,月水不通为冲任受寒漏下,乃冲任虚损”。
妇女以血为本,月经以血为用,冲脉盛,月事以时下。
“任主胞胎”,为“阴脉之海”,为妇女妊养之本,凡精、血、津、液都属任脉所司。
任脉通,太冲脉盛,方能促使月经正常来潮和孕育。
可见,冲任的生理功能是维持女性正常生殖内分泌活动的必要条件。
2 治疗经验补肾调冲法是指滋补肾阴,温补肾阳,调理冲任气血功能的治疗方法,适用于肾虚、冲任失调所致的一系列经、孕、产、乳疾患。
“补肾”实则是补五脏六腑之虚损[1]。
“调冲”则是指疏泄肝木,即从整体着眼,从“冲任为月经之本”,“冲任在女子上承诸经之血,下应一月之信”,“肝藏血”,调其气血阴阳,使之“冲和”,以达调经种子的目的。
中医辨证论治多囊卵巢综合征50例

梦, 口苦 口臭 , 月经 稀少 , 甚 至经闭不孕 , 小便黄 赤 , 大便干结 ,
舌红苔黄 , 脉弦数 。治 以清肝泻火 , 佐 以疏肝理气 , 方用丹栀逍
任, 有利于经行畅通和按时排 卵。 若肝血亏虚或肝失疏泄 , 则气 机失调 , 气血不畅 , 均是造成不孕的病理基础。 现代西 医学研 究表 明内分泌紊乱 引起卵巢 被膜纤维 化增 厚, 双侧卵巢增大 , 使卵巢 内血流量供应不足 , 形成生殖 内环境
[ 1 ] 李 亚平. 补 肾化痰软坚法 治疗多囊 卵巢综 合征 3 0 例 中 医杂 志 , 2 0 0 1 , 4 2 ( 6 ) : 3 7 6 . 【 2 ] 林金芳 , 李昕 , 朱铭伟. 多囊 卵巢综合征 的分型探讨 [ J ] . 中华妇产 科
杂志 , 2 0 0 6 , 4 1 ( 1 0 ) : 6 8 4 — 6 8 7 . ( 收稿 日期 : 2 0 1 5 — 0 1 — 1 8 )
治疗 , 观察组在对 照组 的基础上加 用双 岐杆 菌二联活茵颗粒治
2 次测定的平均值。治愈 : 总胆红素 < 2 1 m o l / L , 黄疸基本消失 ; 显效: 总胆红素 < 8 5 m o l / L , 黄疸 显著减轻 ; 有效 : 总胆红 素为
8 5 — 1 7 1 mo l / L , 黄疸有所减轻 ; 无效 : 总胆红素仍 > 1 7 1 m o l / L , 黄疸无变化 。
2 治 疗 方 法
治疗结果 : 5 0 例患者 中治愈 4 0例占 8 0 %, 其中 5例第 2 年妊
娠。有效 7 例占 1 4 %, 无效 3 例占6 %, 总有效率 为 9 4 %。
不孕症的中医辨证论治

不孕症的中医辨证论治不孕的研究是生命科学的一部分。
我国历史上对人类生命来源的观察与思考比之西方记载更早,最了不起的是这些记述从未掺杂有神论观而是以无神论的态度观察人类生命的来源。
历代医籍中均有公元前便对人类生命起源所作的简朴论述的记载:《易经》有“天地氤氲,万物化淳,男女构精,万物化生”的关于人类生命起源的论述,并注意到“妇人不育”、“妇三岁不孕”对嗣续传代的影响,当求药治疗;“同姓不藩”,不主张近亲结婚。
《内经》有关生殖生理的经文为后代中医学的生殖理论打下基础。
《金匮要略》温经汤“亦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针灸甲乙经》谓:“女子绝子,0:血在内不下,关元主之”;《褚氏遗书》中说:“合男女必当其年,男虽十六而精通,必三十而娶;女虽十四而天癸至,必二十而嫁,皆欲阴阳气实而交合,则交而孕,孕而育,育而有子,坚强壮寿’。
《诸病源候论》专列有“无子候”,论述了引起妇女不孕的原因:妇人夹疾无子,皆由劳伤气血,冷热不调而受风寒,客于子宫,致使胞内生病,或月经涩闭,或崩血带下,致阴阳之气不和,经血之行乖候,故无子也。
《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广泛地研究了求子、种子、赤白带下、崩中漏下致不孕等问题,并认识到不孕涉及男女双方;必要时当男女双方求治。
最早的妇科专著《妇人大全良方》中卷九专门讨论了不孕不育问题,《太平圣惠方》卷七十提出了具体的治不孕方药,如紫石英圆方、五味子圆方、熟干地黄散方、枸杞子煎(又名神丹煎)。
《圣济总录》列有妇人无子专篇。
《丹溪心法》中分别提出肥盛妇人,躯脂满溢,闭塞子宫,不能成胎,宜行湿燥痰;怯瘦性急之人,月经不调,子宫干涩无血,不能摄受精气,宜凉血降火。
这些理论对后世影响颇大。
明清时代,除万全提出“五不女”,大多属先天性生殖器畸形不能怀孕外,更突出地强调肾与命门和精血化生,氤氲的候对孕育的重要,以及肾虚、精亏血少和七情内伤导致不孕之理。
《神农本草经》收载有治疗不孕症的多种药物,如鹿角胶“主治伤中劳绝,腰痛羸瘦,补中益气,妇人血闭无子,止痛安胎”;当归“主治妇人漏下绝子”;在川芎、桃仁、水蛭、卷柏、阳起石、乌贼骨、肉苁蓉、鹿角胶、复(覆)盆子条中都记载可以治无子。
卵巢储备功能下降中医药辨证论治

卵巢储备功能下降中医药辨证论治
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是指女性卵巢内的卵子数量和质量减少,促使生殖
能力减弱的情况。
中医药辨证论治是根据中医理论和综合辨证论治的方法,针对不同病症及个体差异,采用针药并用、辨证施治的方法进行调理,以
提高卵巢储备功能的恢复和提升生育能力。
中医认为卵巢储备功能下降主要是由于肾虚导致的,肾主藏精,肾精
盛与否直接影响着卵巢功能的健康。
因此,中医常用的针对卵巢功能调理
的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1.补肾益精:根据不同的辨证,可以使用中药来进行补肾益精的治疗。
常用的药物有肉桂、熟地、山药、杜仲等,它们具有补肾壮阳、益精生髓
的作用。
2.温经散寒:卵巢功能下降往往伴随着寒凉的症状,因此需要通过中
药来温经散寒,增强子宫和卵巢的功能。
常用的药物有艾叶、肉桂、姜黄、山楂等,它们具有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的作用。
3.调理月经:月经不调是卵巢功能下降的常见症状之一,因此需要通
过中药来调理月经。
常用的药物有川穹、柴胡、益母草、当归等,它们具
有调理月经、活血化瘀的作用。
此外,中医辨证论治注重个体差异的辨证施治,根据具体症状的不同,对症施治,以达到调理卵巢功能的目的。
因此,在使用中医药辨证论治的
过程中,需要结合具体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如遗传因素、年龄、生活习惯、饮食调理等,综合考虑进行综合治疗。
总之,中医药辨证论治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可以通过补肾益精、温经散寒、调理月经等中药治疗方法来进行调理,以达到提高卵巢储备功能的效
果。
然而,在进行中医药辨证论治前,建议患者寻求医生的指导,并根据具体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中医辨证治疗多囊卵巢及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效果

中医辨证治疗多囊卵巢及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效果摘要: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ovarysyndrome,PCOS)是育龄期妇女常见的生殖内分泌疾病,该病已成为不孕症妇女的高发病因之一,根据长期跟师山西省名中医张文红教授以及笔者多年的临证经验,对PCOS的辨证治疗体会进行总结。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辨证论治;周期治疗引言: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多囊卵巢属于轻型阶段,当患者处于该阶段时,其机体呈现出亚健康状态,该疾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多毛、过度肥胖、不孕、闭经等。
在不孕症患者中,多囊卵巢、多囊卵巢综合征所占比例相对较高。
临床上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时,主要应用枸橼酸氯米芬、来曲唑等一系列促排卵剂药物来治疗,并且还会加入相应激素进行调整,但是患者卵巢易承担较大的超敏感风险[1-3]。
随着近年来中医对于该疾病的不断深入研究,已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本次研究选取本院在2019年7月—2020年7月期间,共收治88例多囊卵巢及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将中医辨证应用在多囊卵巢及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的治疗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汇总如下。
1多囊卵巢及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因病机女子以肝为先天,以血为本,肝血是月经形成物质基础,肝肾同源,月经的形成与肾气充、天癸盛、冲任盈以及脾的运化和肝的正常疏泄有关。
中医认为“肾气-天癸-冲任-胞宫”轴是女子月经形成的关键,临床诸多医家认为本病主要责之于肾、脾、肝,肾虚为主要病机,主要致病因素为血瘀、痰湿、肝郁等。
1.1肾虚血瘀肾为先天之本,天癸之源,若先天肾精不足,则女子天癸不足,冲任失养,精血无以为生。
《妇人规》曰:“经候不调,病皆在肾经。
”《傅青主女科》言“经本于肾、经水出诸肾”,说明肾气足则冲任盈,月经可规律来潮。
肾气不足则无以化生精血,冲任不盈而至月经失调。
再者肾虚可致气血推动无力,冲任瘀阻,有碍卵泡排出。
笔者通过多年临床经验认为肾气不足多为PCOS的主要病机,患者临床可多见经期推迟、闭经、月经过少、不孕;如肾气虚弱,封藏失职,冲任不固,则可导致经期延长甚至崩漏等情况;如肾火不足,则可见小腹不温、腰膝酸冷等症。
无排卵性不孕症中医药辨治论文

无排卵性不孕症中医药辨治体会无排卵性不育症是由于育龄妇女因卵巢功能不全发生排卵性功能障碍,导致不孕不育症,称为无排卵性不育症。
祖国医学上属于“无子”“断绪”“月经不调”“闭经”等范畴。
运用中医药辨治疗无排卵性不孕症取得良好效果,体会介绍如下。
病因病机无排卵性不育症:临床多以月经不调,甚至闭经为主要临床表现。
中医学认为,月经的产生及维持周期性、规律性、生理性循环复至。
有赖于肾、天癸、冲任二脉旺盛,阴阳平衡。
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岁,肾气盛……,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故肾气盛,天癸成熟,任通冲盛,二脉相滋是排卵孕育的必备条件。
生育之本是男精女血作为物质基础,女血依赖于卵巢功能是否发挥最佳生殖状态息息相关。
精血同源:女子以血为本,以血为用;肾主精,精能化气;肝藏血,主疏泄,肝为肾之子,乙癸同源。
脾主运化而统血,脾为后天之本。
化生气血,以养先天。
故脾无先天而不能生化,肾无后天而不能滋养充盈。
所以脾脏虚寒血无所运化,统摄无权。
胞宫空虚,卵巢失养,使卵子生长发育成熟分裂,排卵功能发生异常。
经血不规则,或淋漓不净,甚至闭经而不孕育。
肝藏血,主疏泄,肝无后天气血所滋润,则无血所藏,失于疏泄气滞而郁结。
故月经规律失错,同时因婚后久而不孕育者,来自社会、家庭、心理各方面的压力等诸多因素,往往加重患者心理精神负担,情志不畅而忧郁。
使肝疏泄调畅,气机而失调,气血运行受阻,胞宫、卵巢、任督失养导致排卵功能障碍而不孕育。
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患者摂生不慎,喜饮冷食物,而伤及脾胃之气,或着奇装异服露腹袒背,日久寒邪入住督脉,寒凝气滞,入里伤及胞宫,致宫寒任冲失调,也可使卵子生长发育受阻而不孕。
无排郁性不孕症,应从肝脾肾三脏为主要病机,从虚立论,治宜温肾健脾,疏肝养血调经为要。
辨治体会对无排卵性不孕症治疗。
目前西医常用促排卵药物治疗为主,具有一定的不良反应,且引起并发症。
浅议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的中医辨证论治

化 , 分 3次 温 服 。
没有 小便 不利 , 但见 小 便 不 利 , 就 不 是 黄 连 阿胶 汤 证 。 心烦不 寐 与 小 便 不 利 并 见 , 就是猪苓汤证 , 不 必 悉 具 “ 咳而 呕 ” , 故与 之猪 苓汤 , 效 如桴鼓 。
据 临 床表 现 当属 “ 月经后期 ” 、 “ 闭经 ” 、 “ 不孕 ” 范畴。 本 病 的主 要病 机为 肾虚 、 痰 湿 阻滞 、 肝经郁热 、 气滞 血
稀少、 不孕 等 。天癸 与肾有 关 , 而生 殖之精 , 藏 之 于肾 , 所 谓 肾藏精 , 为 生殖 之 本 , 内寓 元 阴元 阳 , 亦 包 括 天 癸
其“ 解” 字 的含 义 并 不 相 同。 “ 欲解 时” 之“ 解” 字, 应 是 了解之 义 , “ 欲解” 之“ 解” 字, 才应 是 解 除之 义 。如
午 1 0点 半 服 药 前 腹 泻 1次 , 服 药后 , 下 午 腹 泻 1次 , 下
午 5点测 腋 下体 温 3 7 . 5 ℃, 不欲 食 , 晚上 服 药 1次 , 夜
虽然 邪热 入 内 , 但 没有 热 与 水 结 , 故 虽 有 心烦 不 寐 , 却
察舌暗、 红绛、 苔少, 脉数 微 浮右 尺 沉 弦 , 心率 1 0 8次/
分, 测 腋 下体 温 3 9 ℃( 8点 3 0分 ) 。 辨证 : 阴虚 下 焦 水
热互 结 证 。 治 法 : 育 阴 清 热 利 尿 。 方 药猪 苓 汤 方 : 猪 苓、 茯苓 、 泽 泻、 阿胶 、 滑石各 1 0 g . 2剂 , 水 煎服 , 每剂药
( 癸水) 之阴, 有 涵 养 生 殖 之精 ( 卵) 的作 用 , 精 卵 的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辨证论治卵巢功能失调性不孕症
发表时间:2019-04-16T11:33:43.900Z 来源:《航空军医》2019年第01期作者:谢丽芬钟斐[导读] 本人于妇科疾病多有研究,对于卵巢功能失调性不孕症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现总结其经验,介绍如下。
福建省泉州市中医院 362000 【关键词】辨证论治;卵巢功能失调性不孕症;经验本人于妇科疾病多有研究,对于卵巢功能失调性不孕症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现总结其经验,介绍如下。
1.病因病机
卵子是女性受孕的主要条件,是否排卵取决于卵巢功能,而卵巢功能失调导致无排卵,是引起女性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
本人临证多年,根据其以往所接触的病例及临床体会,认为卵巢功能失调所导致的不孕与中医的肾、肝、脾三脏关系最为密切。
肾主人体的生长、发育与生殖。
肾阳亏虚,命门火衰,阳虚气弱,生化失期,则有碍卵子的形成与排出;肾阴亏虚,耗损真阴,天癸乏源,冲任血海空虚,卵子形成无源。
肝藏血,主疏泄,肝气郁结则疏泄不畅,气滞血瘀,卵子形成、排出困难,则不孕;脾主运化,脾虚则健运失司,水湿内停,湿聚成痰,痰湿内阻,躯脂满溢,卵子排出困难。
因此,本人认为治疗卵巢功能失调性不孕症,关键是改善卵巢功能,促进卵子的产生与排出。
2.辨证论治
临床上,参考患者的妇科检查资料,本人所接触的确诊为卵巢功能性不孕症的患者,根据其病史、症状,主要分为4种证型:肾阳虚型、肾阴虚型、肝郁型、痰湿型。
2.1肾阳虚型
久婚不孕,月经后期,量少色淡,或闭经,伴腰酸形寒,小腹冷感,性欲淡漠。
舌质暗淡,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温肾暖宫,调补冲任。
方药:温胞饮加减。
巴戟天20g、补骨脂15g、肉桂6g、菟丝子15g、制附子10g、杜仲15g、山药15g、人参8g、芡实10g、白术15g、紫河车15g、石菖蒲8g。
每日一剂,分早晚二次温服,月经后连服7天。
2.2肾阴虚型
婚久不孕,月经先期,量少色红,或闭经,伴头晕耳鸣,腰腿疲软,手足心热,咽干口苦,阴中干涩。
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滋肾养血,调补冲任。
方药:左归丸加减。
熟地15g、当归15g、山茱萸10g、枸杞子15g、女贞子15g、山药15g、紫河车20g、石菖蒲8g。
每日一剂,分早晚二次温服,月经后连服7天。
排卵后改用温肾汤至受孕。
2.3肝郁型
婚久不孕,月经或前或后,经量或多或少,血块质稠,色黯红,经前乳胀,少腹胀痛,胸闷,喜太息,心烦易怒。
舌红,苔薄黄,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
方药:丹栀逍遥散加减。
丹皮12g、栀子12g、当归12g、柴胡12g、白芍12g、茯苓12g、石菖蒲18g。
若肝郁肾虚见头晕耳鸣,加紫河车15g、熟地15g,以滋肾养肝。
每日一剂,分早晚二次温服,月经后连服7天。
2.4痰湿型
婚久不孕,月经后期或正常,量少,色痰,白带量多稠粘,形体肥胖,口腻。
舌质淡胖,苔薄白腻,脉滑。
治法:燥湿化痰。
方药:苍附导痰丸加减。
苍术10g、白术12g、茯苓12g、当归10g、白芍10g、香附10g、陈皮6g、黄芪15g、菟丝子15g、石菖蒲8g、紫河车15g。
每日一剂,分早晚二次温服,月经后连服7天。
3病案举隅 3.1 案例1 邱某某,29岁,惠安螺阳人,于2011年10月15日初诊。
患者诉婚后7年未孕,月经3-6个月来一次。
自测BBT单相,曾服用过克罗米芬、黄体酮胶囊后月经来潮,停止服用该类西药后月经复闭止。
辅助检查:其配偶生殖功能正常;患者行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结果提示:双侧输卵管通畅。
盆腔B超示:子宫大小形态正常,内膜6mm,双侧卵巢未见明显卵泡发育。
就诊时症见:停经2个月,伴头晕耳鸣,腰酸如折,下肢冰冷,性欲冷漠。
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拟诊:原发不孕症(卵巢功能失调性不孕症)。
病由肾阳虚衰,冲任失调。
治宜温肾暖宫,调补冲任。
方取温胞饮加减:巴戟20g、补骨脂15g、仙灵脾15g、杜仲15g、山药15g、肉桂6g、制附子2g、黄芪20g、当归15g、紫河车20g。
每日1剂,水煎至400ml,分早晚二次温服,共服10剂。
患者诉服药后再次月经来潮时,小腹冰冷消失,腰酸肢冷好转。
后再次行盆腔B超示:子宫内膜8mm,双侧卵巢见卵泡发育。
嘱患者自测BBT。
于上方加石菖蒲8g,连服14剂,至月经再次来潮。
于月经后16天查阴道B超示:子宫内膜8mm,双侧卵巢可见卵泡发育。
自测BBT示:BBT双相<12天。
再于上方去附子,共服中药64剂,并嘱间断以高丽参7g/日炖猪瘦肉分餐服用,每次连服3日。
该患者治疗半年后受孕,于2012年8月顺产1男婴。
3.2 案例2 何某某,32岁,于2009年3月30日初诊。
患者诉婚后3年多未孕,经多方治疗近2年未孕,自测BBT单相。
该患者曾行子宫-输卵管造影提示:双侧输卵管通畅。
经外院多项检查诊为卵巢功能失调性不孕症。
就诊时症见:月经先后不定期,经量时多时少,经前乳房胀痛,胸闷胁痛,喜太息,心烦易怒。
舌暗红,苔薄,脉弦。
末次月经2009年2月21日,查阴道B超:子宫内膜5mm,双侧卵巢未见明显卵泡发育。
拟诊:原发不孕症(卵巢功能失调性不孕症)。
病由肝郁不舒,冲任失调。
治宜疏肝理气,养血调经。
方取丹栀逍遥散化裁:丹皮10g、栀子10g、当归12g、白芍12g、柴胡12g、青皮5g、郁金10g、生地10g。
经后每日1剂,水煎至400ml,分早晚二次温服,连服5剂,并开导心情舒畅。
药后于2009年4月19月经来潮,来时诸症好转。
患者于行经后14天,行阴道B超示:子宫内膜8mm,双侧卵巢见卵泡发育。
遂于上方加紫河车20g、石菖蒲8g,连服5剂,每日1剂。
该月经周期患者自测BBT双相不典型,后再于上方加怀山15g,连服7剂,于月经中期排卵后因症改用右归饮加减,以上法治疗3个月后于2012年5月2日顺产一女婴。
4结语
卵子是女性受孕的主要条件,是否排卵取决于卵巢功能,也是治疗不孕的关键。
从中医而言,排卵是肾精作用的结果,补肾填精促使排卵是治疗不孕的重要方法之一。
补肾中药可使卵泡发育成熟;活血化瘀可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从而促使排卵;养血滋肾,使任脉通,太冲脉盛促黄体形成;补肾调经,增强子宫血液循环,改善子宫内膜的容受性,有利于孕卵的着床[1]。
补肾阳中药如温胞饮中的巴戟天、仙茅、仙灵脾、肉苁蓉等可温肾暖宫,加上女贞子、旱莲滋阴药,使阳得阴助,生化无穷。
补肾阴虚者,重用女贞子、旱莲草、鳖甲,配以巴戟天、肉苁蓉以滋养肾阳,阴中取阳,泉源不竭。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巴戟天、肉苁蓉、菟丝子等补肾药物具有增强性激素受体的功能,促进颗粒细胞的增生而改善“H-P-O”生殖轴的功能。
活血化瘀中药如桃仁、红花、赤芍可改善卵巢、子宫的微循环,增强性激素受体的功能,诱发排卵,促黄体成熟,从而促进月经周期恢复正常。
由此在临床上辨证论治卵巢功能失调性不孕症过程中,善用石菖蒲、紫河车。
石菖蒲芳香开窍,能激发垂体,促使卵巢功能的恢复,促进性激素的正常分泌。
紫河车温补肾精,益肾养血,能促进卵巢性激素的分泌、子宫内膜的增厚、改善子宫内膜的容受性,同时促进卵泡发育成熟,进而排卵,促黄体形成从而达到促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冉雪梦,邰国香,陈芊.补肾调经中药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子宫内膜整合素β3表达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17(2):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