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久灿烂的黄河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悠久灿烂的黄河文化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吼万里触龙门。”黄河磅礴的气势历来吸引着众多的文人墨客,政客行伍的目光。千百年来,中华母亲河——黄河,九曲回肠,一泻千里,孕育了灿烂的黄河文化和辉煌的中华文明。

黄河,中国母亲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9.5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大长河。它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北麓的卡日曲,呈“几”字形。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最后流入渤海。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黄河发源于青海境内的巴彦喀拉山附近,正源为约古宗列曲。河流源头水清流缓,草木葱郁,河道迂回曲折。黄河分为上中下游。

源头至内蒙古河口为上游,全长3472公里,流域面积38.6万平方公里,棉面积约占黄河流域总面积的51.3%。河段特征为水多沙少,流势曲折迂回。两岸多为湖泊,沼泽,荒滩,河段海拔较高。其中上游河段又分为河源段,峡谷段和冲积平原。峡谷段为青海龙羊峡到宁夏青铜峡,地势欺负大,水流落差大,流势湍急,水能资源丰富。自青铜峡到内蒙古河口为冲积平原段,包头附近的河套平原农业多采用引黄灌溉,农业比较发达,有“塞上江南”的美称,故有“黄河百害,唯富一套”之说

中游河段为内蒙古河口到河南旧孟津。河长1206千米,流域面积34.4万平方千米,占全流域面积的45.7%;中游河段总落差890米,平均比降0.74‰;河段内汇入较大支流30条;区间增加的水量占黄河水量的42.5%,增加沙量占全黄河沙量的92%,为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河口镇至禹门口是黄河干流上最长的一段连续峡谷——晋陕峡谷,河段内支流绝大部分流经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严重,是黄河粗泥沙的主要来源,全河多年年均输沙量16亿吨中有9亿吨来源于此区间;该河段比降很大,水力资源丰富,是黄河第二大水电基地;峡谷下段有著名的壶口瀑布,深槽宽仅30~50米,枯水水面落差约18米,气势宏伟壮观。禹门口至三门峡区间,黄河流经汾渭平原,河谷展宽,水流缓慢。河段两岸为渭北及晋南黄土台塬,是陕、晋两省的重要农业区。该河段接纳了汾河、洛河、泾河、渭河、伊洛河、沁河等重要支流,是黄河下游泥沙的主要来源之一,多年年均来沙量5.5亿吨。该河段在禹门口至潼关(即黄河小北干流)的132.5千米河道,冲淤变化剧烈,河道左右摆动很不稳定。该河段在潼关附近受山岭约束,河谷骤然缩窄,形成宽仅1000余米的天然卡口,潼关河床的高低与黄河小北干流、渭河下游河道的冲淤变化有密切关系,故此有“潼关高程”这一水文术语。三门峡至桃花峪区间的河段由小浪底而分为两部分:小浪底以上,河道穿行于中条山、崤山之间,为黄河干流上的最后一段峡谷;小浪底以下,河谷渐宽,是黄河由山区进入平原的过渡地段。

河南孟津以下的黄河河段为黄河下游,河长786千米,流域面积仅2.3万平方千米,占全流域面积的3%;下游河段总落差93.6米,平均比降0.12‰;区间增加的水量占黄河水量的 3.5%。由于黄河泥沙量大,下游河段长期淤积形成举世闻名的“地上悬河”,黄河约束在大堤内成为海河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除大汶河由东平湖汇入外,本河段无较大支流汇入。下游河段除南岸东平湖至济南间为低山丘陵外,其余全靠堤防挡水,堤防总长1400余千米。历史上,下游河段决口泛滥频繁,给中华民族来了沉重的灾难。由于黄河下游由西南向东北流动,

冬季北部的河段先行结冰,从而形成凌汛。凌汛易于导致冰坝堵塞,造成堤防决溢,威胁也很严重。下游河段利津以下为黄河河口段。黄河入海口因泥沙淤积,不断延伸摆动。目前黄河的入海口位于渤海湾与莱州湾交汇处,是1976年人工改道后经清水沟淤积塑造的新河道。最近40年间,黄河输送至河口地区的泥沙平均约为10亿吨/年,每年向渤海延伸2.2千米,年平均净造陆地25至31平方公里,相当于每天增加一个足球场的面积。

黄河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孕育了早起的原始文明。最早在黄河流域生活的原始人类为西候度猿人,他们在现今山西省黄河边的芮城县境内出现,其后,100万年前的兰田猿人和30万年前的大荔猿人在黄河岸边取鱼狩猎,生活繁衍,继续为黄河文明的诞生默默耕耘。早在80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黄河流域过着狩猎、采集的生活。在黄河流域内已经发现了2000多处原始村落的遗址,它表明在新石器时代,祖先们就在这辽阔的土地上定居,从事原始的农业生产。

而距今约7万年前山西襄汾丁村早期智人,3万年前内蒙古乌审旗大沟湾晚期智人,奏响了古老黄河文明的序曲。距今10000-7000年的细石器文化遗址、7000-3700年的新石器文化遗址、3700-2700年的青铜器文化遗址和出现于公元前770年的铁器文化遗址等几乎遍布黄河流域。从中石器时代起,黄河流域就成了我国远古文化的发展中心。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创造发明了人工取火技术、原始畜牧业和原始农业,他们拉开了黄河文明发展的序幕。

黄河古称“河”,亦称“河水”。上古时代,水神共工与五帝之一的颛顼争夺帝位失败,怒触不周山,使得天崩地裂,引发了滔天的洪水,从而引出了鲧治水九年而不愈,大禹治水,改堵为疏的治水故事。虽然共工引发了巨大的洪灾,但在其争帝失败前,作为水神,在长期的治水中积累了经验,共工家族也成为了治水的世家。其子句龙,能平九土,很有功绩,有“后土”名位,据称后成为土地神。共工的后代子孙四岳曾帮助大禹治水。共工的传说表明河流在先民生活中的巨大影响,即得水者得天下。

大禹治水,改堵为疏。治水前后27年之久,期间有著名的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大禹深入各地,治九州,平九山的治水功绩千百年来一直为世人称道。后人用完善的治水英雄来表达对大禹深深的崇敬之情。

3500多年前进入奴隶社会的夏、商、周王朝都是黄帝的后裔。他们自称“华”或“夏”。华族就是汉族的前身,所以汉族人民都把黄帝奉为始祖,自称为黄帝(也称炎黄)的子孙。当时的华族居住在中原地区,人们认为中原居四方之中,故又称这一带为“中华”。后来,华族的文化向全国各地传播,“中华”二字便成了整个中国的名称。

傍河尽是帝王州。众多古都均位于黄河流域,从夏的偃师,到商的殷墟,朝歌,再到西周的镐京,东周的洛阳,以及后世的长安洛阳均位于黄河流域。早期的文明中心直接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壮大。商王朝的盘庚迁都殷墟(今河南省安阳县),他的势力范围已达太行山与泰山之间的华北大平原,称为殷帝国。殷朝的文化相当发达,与当时的埃及、巴比伦并称为3个古代帝国,是世界古代三大文化中心。在殷墟,至今还保存着刻画挺秀、文句严密的甲骨书和美丽细致的青铜器皿。可是,在3个古代帝国以外的世界上,大多数人类还过着原始生活。由此可见,我们的祖国是世界文化古国之一,古国的文化就在黄河的怀抱里发祥。

与同为中华母亲河的长江相比,黄河对中华文明的塑造作用明显大得多。长江流域,江南地区直到背诵以后才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而至殷商以后到北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