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型肝炎病毒动物宿主和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戊型肝炎病毒跨种间传播研究进展

戊型肝炎病毒跨种间传播研究进展李云龙,黄芬昆明理工大学医学院,昆明 650500通信作者:黄芬,********************(ORCID: 0000-0001-9147-2537)摘要:戊型肝炎病毒(HEV)是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体,可经动物跨种间传播,其感染导致的戊型肝炎发病率居世界急性病毒性肝炎的首位,现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公共健康问题。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物种被鉴定成为HEV新的天然宿主,HEV跨种间传播途径越来越多,严重阻碍了对该病毒的防控。
因此,本文旨在总结、探讨HEV跨物种间传播的进展,为防控HEV的传播提供参考。
关键词:戊型肝炎病毒;跨种间传播;人畜共患病毒病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2260396);云南省杰出青年项目(202001AV070005);云南高校病毒感染与生殖损伤科技创新团队资助项目(2020)Research advances in the interspecies transmission of hepatitis E virusLI Yunlong, HUANG Fen.(Medical Faculty of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unming 650500,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HUANG Fen,********************(ORCID: 0000-0001-9147-2537)Abstract:Hepatitis E virus (HEV) is a pathogen for viral hepatitis and can be transmitted across species via animals. The incidence rate of hepatitis E caused by HEV infection ranks first among acute viral hepatitis worldwide,and now it has become a major public health issue that threatens human health. In recent years, more and more species have been identified as the natural hosts of HEV, and there are more routes for the interspecies transmission of HEV, which greatly inhibits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is virus. Therefore, this article reviews and discusses the advances in the interspecies transmission of HEV, so a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HEV.Key words:Hepatitis E virus; Zoonotic Transmission; Viral ZoonosesResearch funding: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82260396);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for Distinguished Young Scholars of Yunnan Province (202001AV070005); Program for Innovative Research Team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in University of Yunnan Province (2020)1 前言戊型肝炎病毒(HEV)是引发急性散发病毒性肝炎最主要的病原体[1]。
戊型肝炎病毒细胞培养和动物感染的研究进展

戊型肝炎病毒细胞培养和动物感染的研究进展
陶薇;陈勇
【期刊名称】《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年(卷),期】2004(031)004
【摘要】戊型肝炎(hepatitis E,HE)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学者们尝试采用不同的实验方法以获取其致病因子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virus,HEV),进而深入研究HEV的生物学特性、HEV的检测和疫苗的筛选.本文就从目前HEV细胞培养和动物感染的进展方面作一介绍.
【总页数】4页(P231-234)
【作者】陶薇;陈勇
【作者单位】310013,杭州,浙江省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310013,杭州,浙江省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12.6
【相关文献】
1.从实验感染动物粪便中分离出两株疑似戊型肝炎病毒 [J], 陈万荣
2.戊型肝炎病毒动物宿主和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J], 耿家宝;刘倩楠;王敏;董源;汪茂荣
3.福建省六种哺乳动物戊型肝炎病毒感染调查 [J], 王灵岚;陈亮;何似;严延生
4.戊型肝炎病毒实验感染与动物模型研究近况 [J], 陈西贵
5.动物感染戊型肝炎病毒的研究进展 [J], 多海刚; 田克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戊型肝炎病毒跨物种传播和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戊型肝炎病毒跨物种传播和防控技术研究进展何振文;刘丁语;刘宝玲;张翩;王晓虎;王刚;黄元;陈晶;杜宗亮;蔡汝健【期刊名称】《中国畜牧兽医》【年(卷),期】2024(51)6【摘要】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是一种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的人兽共患病病原,被认为是引起人类急性肝炎的主要原因之一。
HEV可被分为8种基因型,各基因型的分布与地域和工业化水平有关,其中HEV-3与HEV-4具有人兽共患的传播能力,能造成人类和各种动物宿主的感染。
除人类外,猪是HEV最常见的宿主,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HEV的宿主呈现多样性,包括牛、羊、鹿、兔和骆驼等多种动物,且各动物宿主之间存在跨物种传播的可能。
HEV的跨物种传播是在人类和动物宿主频繁交流的过程中,通过适应性进化而形成的,受到宿主细胞受体和细胞因子的特异性差异限制。
HEV基因重组有利于适应宿主的新毒株出现,也可能促进新的传播途径,从而促进HEV跨物种传播。
通过对HEV传播途径的研究发现,基因型不同,传播途径也有所差异,而食用携带HEV的动物产品,特别是未煮熟的动物产品是造成人类感染HEV-3和HEV-4的主要原因。
此外,水源的污染、职业暴露、输血与器官移植同样是HEV的重要传播途径。
针对各种潜在的传播途径,可采取相关的防控手段对HEV进行预防,包括对动物食品进行充分的加热以灭活HEV、对水源进行消毒和净化、做好职业防护和疫苗注射等。
为更好地了解和掌握HEV的流行规律,各地应加强对HEV的监测,并制定相关的防控策略。
笔者从HEV病原学、跨物种感染和防控技术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促进人们对HEV跨物种传播的深入认识并为HEV的防控提供参考。
【总页数】16页(P2605-2620)【作者】何振文;刘丁语;刘宝玲;张翩;王晓虎;王刚;黄元;陈晶;杜宗亮;蔡汝健【作者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卫生研究所;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动物科技学院;华中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清远市龙发种猪有限公司;东莞市中堂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2.65【相关文献】1.戊型肝炎病毒编码蛋白的功能与跨种属感染机制研究进展2.猪群戊型肝炎病毒的流行及防控3.鼠戊型肝炎病毒(HEV-C1)跨种间传播的潜在危害4.戊型肝炎病毒跨种间传播研究进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戊型肝炎病毒细胞培养模型的研究进展

P r o g i n M i c r o b i o l I m m u n o l , O c t 2 0 1 3 , V o 1 . 4 1 N o . 5
・
综
述 ・
戊 型肝 炎 病毒 细胞 培 养模 型 的研 究 进展
张玉林 综述 ;王玲 , 庄辉 审校
( 北京大学 医学部病原生物学系和感 染病 中心 , 北京 1 0 0 1 9 1 )
Pr o g r e s s o n c e l l c u l t u r e mo de l s f o r h e pa t i t i s E v i r u s
ZHANG Yu・ l i n,W ANG Li ng,ZHUANG Hu i
(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Mi c r o b i o l o g y a n d I n f e c t i o u s D i s e a s e C e n t e r , P e k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H e a l t h S c i e n c e C e n t e r , B e r i n g 1 0 0 1 9 1 , C h i n a )
本刊系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枟中国核心遴选数据库枠收录期刊中国知网枟中国学术期刊枠网络出版总库收录期刊枟中国生物学文摘枠和枟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枠收录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期刊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
・
4 2・
微 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 0 1 3 年1 O月第 4 1 卷第 5 期
Ab s t r a c t :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c e l l c u l t u r e m o d e l s f o r h e p a t i t i s E v i r u s( H E V)i n v i t r o c a n h e l p t o e l u c i d a t e t h e m e c h a —
猪戊型肝炎病毒研究进展

及 无污 染 而成 为一 种理 想 的饲 料 添加 剂 。我 国拥有
兽 医. 0 ( : 2 55 8 0 ).
丰 富 的 中草药 资 源 , 充 分利 用资 源优 势 , 应 加速 对 天
f 林 霖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林 武 , 自军 . 草 药 离子 导 入 治 疗 家 畜 痛 症 8 4 1 冉 杨 中 6 例 Ⅱ. 龙 江 畜 牧 兽 医,0 59: . 1 黑 2 0 () 2 2 [ 李 文 涛, 宏伟 , 少杰 , . 草 药 添 加 剂 研 制 应 用 中应 注 5 】 王 韩 等 中 意 的 问 题 Ⅱ. 料博 览,0 58: — 9 ] 饲 2 0 () 7 3 . 3 【 张志远, 6 1 汪德 刚, 金 合 . 草 药 添 加 剂 对 肉牛 增 重 影 响 的 王 中
究 。 19 9 7年 Me g ] E A 方法 证 实 美 国猪 中 n 用 US 存 在 戊 型肝 炎抗 体并 用逆 转 录巢 式 聚合酶 联反 应法 ( T n C 检 测 到 猪 H V R A, 发 现 其 与 人 类 R — P R) E N 后
4℃下保 存 易 裂解 , 复 冻融 及 在 蔗糖 中可 结 成 团 , 反
病 毒 。1 8 9 3年前 苏 联学 者 B l a aa n等 首 次用 免疫 电 y 镜 技 术从 一 名 志愿 受试 者 粪便 中观察 到 直径 为 2 7 3 m 的病 毒 样 颗 粒 ,9 9年 东京 国 际会 议 正 式命 0n 18 名 该 经 由肠 道传 播 的非 甲非 乙型 肝炎 病毒 为戊 型肝 炎 病 毒 。 19 9 0年 R y s 首 先 获 得 H V 的基 因克 ee 等 E 隆并 进行 了序 列 分析 ,由此开 始 了对戊 型 肝炎 的研
一种新的人兽共患病——猪戊型肝炎研究进展

动 物医 学进 展 ! 增# $ ! " " #! ! $" ! # & 8 " ( ) * ) , . /0 , 1 , ) . / 2 ) , 5 . 6 . / , + 34
一 种 新 的 人 兽 共 患 病
" " "猪
戊 型 肝 炎 研 究 进 展
曾晓华 ! 陈铁桥 $
" 湖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 湖南长沙 < % " % ! :#
% #I B 0 的生物学特性 %7 %# 病原学
无 囊 膜 的 Y]= 病 毒 ! 呈不 IB 0 为正 ! "面 体% 规 则球 型颗 粒 ! 直 径为 ! $/ M#8 :/ M !平均 8 !/ M 表面 粗糙 有刺 突和 缺刺 & 内 部呈 现两 种不 </ M! #8 同 形 态$ 一 种内 部 密集 ! 为 完 整病 毒 颗粒 ’ 另一 种内
猪源戊型肝炎病毒研究现状及进展

获 得 了戊 型肝 炎 病 毒 c) 克隆 , ' 式 命 名 为 戊 型 肝 炎 病 1 NA 并 F 毒 H V T ・ , 得 H V 分 子 生 物 学 方 面 的 研 究 获 得 了 突 E E 1 l使 E 破性 进 展 在 随 后 的 J 年 里 , 别 完 成 丁来 自 缅 甸 、 基 斯 L 分 巴
猪戊型肝炎研究进展---修改

5猪戊型肝炎的检测手段
通过检测HEV病毒或其抗原组份,特异性的抗 体及HEV RNA进行HEV感染与否进行诊断。 A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 B 血清中和试验 C 免疫荧光法 D 免疫荧光阻断检测 E RT-nPCR法
HEV的RT-nPCR检测法
引物设计非常关键。
不同HEV基因型常对引物有一定的选择性,不易 找到具有普遍通用性的高灵敏引物。
一般选择与基因1型或2型非常特异的基因序列, 而基因3~8型是采用简并引物进行扩增,该类引 物可以扩增同源性较低的同类序列,因此对戊肝 的检出率很高。
6.猪戊型肝炎的研究意义
HE分布广泛 地域性:主要在发展中国家流行,而目也
在很多发达国家和地区流行。 不同动物:在非灵长动物、啮齿类动物、 猪、羊、牛等中也广泛存在。
4.猪戊型肝炎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临床症状 HE的潜伏期一般15 d~75 d,平均36 d 。感染
后,一般发病急,通常是发热、全身疲乏、食欲不 振、恶心呕吐、尿液深黄、眼睛和皮肤发黄,肝功 能检查出现转氨酶迅速升高,黄疸较常见,可持续 1周。有时呈亚临床症状。
病理变化 1.急性重型:肝组织损伤严重,肝细胞气球样变, 灶性及小片状坏死,枯否氏细胞增生吞噬脂褐素 2.急性黄疸型:肝细胞肿胀及嗜酸性变,枯否氏细 胞增生,汇管区炎及轻至中度碎屑坏死。 3.急性无黄疽型:肝细胞肿胀,脂肪变性明显,汇 管区炎伴碎屑坏死较重型及急性黄疸型轻。
2 戊型肝炎病毒的生物学特性
病原学 基因分型
3.猪戊型肝炎流行学特性
HEV可以感染人,还在动物中广泛分布与传播。 流行特点: 1. 经粪和口途径传播,包括污染的水、食物等。 2.多急性发病,病死率高,尤其孕妇 3.年龄分布集中。 猪:主要感染2~6月龄;人:主要发生在20~59岁 4.多发与秋冬季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4 %以上[6]。家猪多在 2 ~4 月龄时 感 染 HEV,感 染 7 天 后 可 从粪便中检出 HEV RNA,并 出 现 短 暂 的 病 毒 血 症 期,一 般 持 续 3 ~ 7 周[17]。 HEV RNA 在 家 养 幼 猪 群 中 的 阳 性 率 为 47 .9 %~53 %,由 于 粪 便 中 病 毒 载 量 较 血 清 高,其 污 染 食 物 或 水源后可导致 其 他 幼 猪 感 染,并 可 导 致 散 发 性 戊 型 肝 炎 的 发 生[10,18]。野 猪 群 中 HEV-IgG 的 阳 性 率 为 4 .5 % ~ 34 .3 % , HEV RNA 的阳性率为 1 .1 %~13 .3 %[6]。虽然各地学者报道 的 HEV 抗体、HEV RNA 阳 性 率 有 所 差 异,但 可 以 肯 定 的 是 猪不仅 是 3 、4 型 HEV 的 天 然 宿 主,而 且 是 HEV 最 为 重 要 的 动物宿主,在散发型戊型肝炎发病过程中发挥 着 非 常 重 要 的 作 用。
HEV 是 无 包 膜 的 单 股 正 链 RNA 病 毒,直 径 为 27 ~ 34 nm,基因组全长约 7 .2 kb。虽然 HEV 仅 有 一 个 血 清 型,不 同病毒株基因组之间却有明显差异。据全基因组或部分核酸 序列分析,HEV 至少可分为 5 个 基 因 型,分 别 为 1 、2 、3 、4 和 5 型,其中 5 型为禽 HEV[5]。基因 1 型主 要 分 布 于 亚 洲 和 非 洲, 基因 2 型分布 于 墨 西 哥 和 非 洲,基 因 3 型 在 世 界 范 围 均 有 分 布 ,基 因 4 型 主 要 分 布 于 亚 洲[6,7]。1 、2 型 HEV 仅 局 限 于 人 群 内传播,污染 水 源 后,可 引 起 戊 型 肝 炎 的 爆 发 流 行。3 型 和 4 型 HEV 为人畜共患,既可感 染 人,也 可 在 多 种 动 物 群 中 传 播, 主要引起 戊 型 肝 炎 的 散 发 病 例。5 型 仅 见 于 禽 类,与 其 他 型 HEV 核酸同源性差别较大,基因组全长约 4 kb。
2012 年,美国学者 Cossaboom 等用兔 HEV 实验感 染 SPF 猪,结果提示 8 只猪中 仅 有 4 只 感 染 成 功,但 感 染 后 血 和 粪 便 中的病毒载量均较低,这提 示 兔 HEV 跨 物 种 传 播 给 猪 的 能 力 较弱[7]。2013 年,我国学者用兔 HEV 通过 实 验 感 染 了 2 只 食 蟹猴,感染后的食蟹 猴 出 现 病 毒 血 症、粪 便 排 毒,伴 有 ALT 升 高、HEV 抗体的血清学转换,这 提 示 兔 HEV 具 有 跨 物 种 传 播 给 人 的 可 能[27]。
作者单位:21 0002 南京 解放军第八一医院全军肝病中心 通 信 作 者 :汪 茂 荣 ,Email :maorongwang @gmail .com
· 150 ·
Chinese Hepatology,February.201 6 ,Vol.21 ,No.2
57 %[23]。随后,本研 究 组 对 北 京 地 区 农 场 兔 粪 便 和 血 清 标 本 分别检测 HEV RNA 和 HEV 抗 体,从 粪 便 中 检 出 了 HEV RNA,该地区兔群粪 便 中 HEV RNA 的 阳 性 率 为 7 .0 %,血 清 中 HEV IgG 的阳性率 为 54.6 %,并 证 实 兔 是 HEV 新 的 动 物 宿主[24]。此后,国外学 者 也 相 继 从 兔 群 中 检 出 HEV RNA 和 HEV 抗 体,美 国 弗 吉 尼 亚 州 兔 群 中 HEV RNA、HEV IgG 的 阳性率分别为 1 5 %和 36 %[7];法国的一项 研 究 结 果 提 示,野 兔 肝组 织 中 HEV RNA 的 阳 性 率 为 23 %,家 兔 胆 汁 中 HEV RNA 的阳 性 率 为 7 %,基 因 进 化 分 析 提 示 兔 HEV 与 3 型 HEV 的 基 因 同 源 性 较 高 ,可 能 属 于 基 因 3 型[25]。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 戊 型 肝 炎 的 日 益 重 视,越 来 越 多 哺 乳 动物种类被证实为 HEV 的宿 主,并 与 戊 型 肝 炎 的 发 生 密 切 相 关。1 997 年,Meng 等从猪 体 内 分 离 出 首 株 动 物 HEV[8],2001 年,Haqshenas 首次从鸡 体 内 分 离 出 禽 HEV[9]。 随 后,国 内 外 多 项 研 究 表 明 ,动 物 粪 便 和 肉 制 品 中 可 检 出 HEV RNA[10-12], 食用粪便污染的水源和未充分烹饪的动物肉制品均可导致戊 型肝炎的发 生[13]。 截 止 目 前,已 从 家 猪、野 猪、鹿、兔、鼠、鸡、 貂 等 多 种 动 物 体 内 检 出 HEV RNA[4,14]。此 外 ,马 、牛 、羊 、狗 、 猫 等 动 物 血 清 中 可 检 出 HEV 抗 体,但 尚 未 检 出 HEV RNA[7,14-16]。动 物 宿 主 在 HEV 的 传 播 过 程 发 挥 着 非 常 重 要 的作用,与戊型肝炎散发病例的发生密切相 关。 现 就 戊 型 肝 炎 动物宿主和实验感染动物模型综述如下。
猪对 HEV 易感,但 感 染 后 多 无 明 显 临 床 症 状,肝 脏 炎 症 轻微,血 ALT 无明显升高,镜下可见轻度门静脉周围淋 巴 细 胞 浸 润 、肝 细 胞 点 状 坏 死 ,不 具 有 典 型 的 临 床 病 程[9,19]。 感 染 HEV 后,可 以 从脾、小肠、大肠、胰腺等 19 种组织 进 行 病 理 检 测,未 发 现 明显的炎症[9]。猪作为 HEV 最 为 重 要 的 动 物 宿 主,对 3 、4 型 HEV 易感,感染后可出现 病 毒 血 症、粪 便 排 毒,对 HEV 复 制、 致病机制、跨物种传播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由 于 感 染 后 无 典 型 的 肝 炎 病 程 ,限 制 了 其 在 动 物 模 型 相 关 研 究 中 的 应 用 。
二 、非 人 灵 长 类 动 物 非人灵长类动物中,黑猩猩、食 蟹 猴、恒 河 猴、猕 猴 对 1 ~4 型 HEV 均易感,是 HEV 较为理想的动 物 模 型,尤 其 在 1 、2 型 HEV 致 病 性 相 关 研 究 方 面 ,具 有 不 可 替 代 的 作 用[19,20]。 非 人 灵长类动物感染 HEV 后,不 仅 出 现 粪 便 排 毒、病 毒 血 症 和 血 清转换,而且会伴有肝 功 明 显 异 常,巩 膜 黄 染,食 欲 减 退 等;肝 组织病理可见肝细胞 水 肿,肝 门 周 围 存 在 淋 巴 细 胞 浸 润,具 有 典型的肝脏炎症改变[21 ]。感染 1 ~3 周 后 出 现 粪 便 排 毒,持 续 4~6 周,3 ~6 周后血清可 检 出 HEV IgM,HEV IgG 的 血 清 学 转换多发生在 HEV IgM 出现 1 周后,并可持续 5 年以上[22]。 非人灵长类 动 物 是 HEV 致 病 性 研 究 最 为 理 想 的 动 物 模 型,但由于不是 HEV 天然宿主、价 格 昂 贵 等,限 制 了 在 科 研 中 的广泛应用。 三 、兔 2009 年,我国学者从甘肃农场兔血 清 标 本 进 行 HEV 抗 体 和 HEV RNA 检测,首次从血 清 中 检 出 HEV RNA,该 地 区 兔 血清中 HEV RNA 的 阳 性 率 为 7 .5 %,HEV IgG 的 阳 性 率 为
肝脏 2016 年 2 月第 21 卷第 2 期
· 149 ·
·综 述·
戊型肝炎病毒动物宿主和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耿家宝 刘倩楠 王敏 董源 汪茂荣
戊型肝炎是由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引起 的常见传染病,目前呈 世 界 范 围 分 布,在 亚 洲、中 东、非 洲 等 多 个卫生条件较差的国 家 和 地 区,HEV 是 引 起 急 性 肝 炎 的 首 要 因 素[1 ,2]。免 疫 功 能 正 常 的 人 群 感 染 HEV 后 ,大 部 分 为 亚 临 床感 染,少 部 分 表 现 为 急 性 自 限 性 肝 炎,病 死 率 为 0 .5 % ~ 4 .0 %,孕妇感 染 后 病 死 率 高 达 25 %[3]。 器 官 移 植、免 疫 功 能 缺陷的人群 感 染 HEV 后 可 发 展 为 慢 性 肝 炎,并 可 导 致 肝 硬 化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