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型肝炎

合集下载

戊型肝炎78例临床研究

戊型肝炎78例临床研究
1 3 方 法 .
有6 例无 明显症状 , 应注意 对普通 人群 应定期 查H V NA 有 3例表 故 ER 。 O 现为 消化 系统症状 而无黄 疸 , 故对 有消化 系统症状 而无黄 疸者应 考虑 是否存在戊 肝。 合并H X B 感染及晚 期孕妇死亡率极 高 , 故对上述两类特
殊人群应 格外关注 。 例抗 Ⅻ 有2 Ⅵ 及抗HE IG 阴性 , 上述两 Vg 均 故对
C IA F R IN ME IAL T E T E T 中外 医疗 HN O EG DC R A M N
9 3
粪一口传 播 , 应注 意 搞好 环 境 卫生 和 个人 卫 生 , 强粪 便 、 源 管 故 加 水 理, 做好食 品卫生 、 食具消毒 工作 , “ 防止 病从 口入 ”且应对 患者 隔离治 ,
疗至病 毒消失 。 由于存 在原 因不明者 4 所 以临床 医生应 注意 临床上 例, 搞不好卫 生者 也有患戊肝 的可能 。 冽患者以头 痛 、 有2 发热 、 四肢 酸痛等 类似感 冒症状 为主 , 故应注意 临床表现类似 感 冒者也存 在戊肝的 可能 。
2 2 诊 断 .
7例 中, 8 合并HB 2染5 , v卷 例 晚期孕妇2 , 例 急性戊型肝炎 7例 , 程 3 病 超过6 个月者5 。8 例 7例患者均 为急性 或亚急性起 病 ,7 2例有畏寒 、 热 、 发
黄疸 、 I 高 , 大等症状 。例以头痛 、 A研 肝 2 发热 、 四肢酸 痛等类似 感 冒症 状为主 。 表现为全 身乏力、 3 咧 食欲下降 、 、 、 区痛 、 、 恶心 腹胀 肝 肝大 有压
者均 阴性者 也不 可排 除H V E 感染 可能 , 而应进 一步 检查HE R A。 V N
【 稿 日期 ] 0 - 6 2 收 21 0- 1 0

戊肝

戊肝

戊肝-简介戊型肝炎是由HEV病毒引起,通过消化道传播的,易在雨季和洪水过后流行,多见于秋冬季(10-11月)。

在环境与水源卫生状况差的地区,全年都有散发病例。

戊型肝炎的戊肝-潜伏期一般为2-8周,平均6周左右。

常引起暴发或流行。

当成人感染HEV后,多表现为临床型,儿童感染后往往表现为亚临床型。

急性戊型肝炎的临床表现与甲型肝炎相似。

急性发病,发热、厌油、恶心、食欲减退、上腹不适、尿色深,热退后症状加重。

部分病人可表现为皮肤发痒、大便灰白,严重者则表现为淤胆型肝炎。

妊娠后期病人易并发重型肝炎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病死率高。

本病一般不发展为慢性肝炎,多数患者于4-6周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

戊型肝炎戊肝-发病年龄大多为15-49岁,儿童发病率较低,孕妇发病率高。

一般病人中病死率为2.7-4.0%,孕妇患戊肝病死率则高达10-39%。

感染戊肝病毒后,经过15~25天的潜伏期,可表现为无黄疸型和黄疸型,两者之比约为13:1,因此极大多数为无黄疸型,也有发展成为重症肝炎。

在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消化道症状,肝功能化验转氨酶上升时,不论是否出现黄疸,均要及时检测甲肝和戊肝抗体,以明确病原的诊断。

戊肝病毒能否从感染母亲传给胎儿尚无定论,但很多事实已旁证垂直传播确实存在。

如戊型肝炎妇女常发生流产和宫内死胎。

不仅暴发性肝功能衰竭患者胎儿和围产期病死率很高,非暴发性戊型肝炎患者的流产和宫内死胎的发生率也很高,约 12.4%,推测均由于戊肝病毒宫内感染所致。

戊肝根据戊肝-临床表现一般分为急性黄疸型、急性无黄疸型、急性重型和淤胆型四种。

除了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外,急性黄疸型病人还有尿黄、眼睛黄、皮肤黄,血中胆红素也升高。

重症肝炎的表现更重,甚至可以发生肝昏迷、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从流行病学调查来看,在我国,戊肝多感染35岁以上的中年人和老年人,而老年感染了戊肝后病情往往较重。

所以戊肝首先威胁的是老年人。

戌肝的症状

戌肝的症状

戌肝的症状文章目录*一、戌肝的症状*二、戍肝是什么病*三、怎么预防戍肝戌肝的症状1、戌肝的症状潜伏期10~60日,平均40日。

根据中国3次戊型肝炎流行调查,其潜伏期为15~75日,平均36日。

成人感染多表现为临床型,儿童为亚临床型。

临床症状及肝功能损害较重。

一般为亚临床型。

临床症状及肝功能损害较重。

一般起病急,黄疸多见。

半数有发热,伴有乏力、恶心、呕吐、肝区痛。

约1/3有关节痛。

常见胆汁淤积状,如皮肤瘙痒、大便色变浅较甲型肝炎明显。

多数肝肿大,脾肿大较少见。

大多数病人黄疸于2周左右消退,病程6~8周,一般不发展为慢性。

孕妇感染HEV病情重,易发生肝功能衰竭,尤其妊娠晚期病死率高(10%~39%),可见流产与死胎,其原因可能与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低下有关。

HBsAg阳性者重叠感染HEV,病情加重,易发展为急性重型肝炎。

2、戌肝做什么鉴别诊断上呼吸道感染: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2-3d后变稠。

可伴咽痛,有时由于耳咽管炎使听力减退,也可出现流泪、味觉迟钝、呼吸不畅、声嘶、少量咳嗽等。

消化管疾病:包括消化不良、肝大等。

其他原因引起的黄疸。

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炎。

3、戌肝治疗方法专家指出,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要适当休息,合理营养为主,选择性使用药物为辅,应忌酒,防止过劳及避免应用损肝药物,用药要掌握宜简不宜繁。

早期严格卧床休息最为重要,症状明显好转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原则,治疗至症状消失,隔离期满,肝功能正常可出院,经1~3个月休息,逐步恢复工作。

饮食以合乎患者口味,易消化的清淡食物为宜,应含多种维生素,有足够的热量及适量的蛋白质,脂肪不宜限制过严。

如进食少或有呕吐者,应用10%葡萄糖液1000~1500ml加入维生素C3g,肝太乐400mg,普通胰岛素8~16U,静脉滴注,每日1次,也可加入能量合剂及10%氯化钾,热重者可用菌陈胃苓汤加减;湿热并重者用菌陈蒿汤和胃苓合方加减;肝气郁结者用逍遥散;脾虚湿困者用平胃散,有主张黄疸深者重用赤芍有效,一般急性肝炎可治愈。

急性戊型肝炎的个案护理

急性戊型肝炎的个案护理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增 强患者的信任感
倾听患者的感受和需求, 给予适当的支持和鼓励
提供有关疾病的正确信息 和治疗方案,消除患者的 恐惧和焦虑
鼓励患者参与治疗决策, 增强其自我管理能力
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 应对疾病带来的压力和困 扰
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及 时发现并处理心理问题
饮食原则:清淡、易消化、营养 丰富
易感人群:儿童和青少年
症状:发热、乏力、食欲不振、 恶心、呕吐、腹痛、黄疸等
症状:黄疸、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 实验室检查:肝功能异常、血清戊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等 影像学检查:肝脏肿大、胆囊炎等 诊断标准:符合上述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可诊断为急性戊型肝炎。
急性戊型肝炎的护理方案
肌肉训练:如举哑铃、做瑜伽等, 有助于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呼吸训练:如深呼吸、腹式呼吸等, 有助于改善呼吸功能
心理调适:如冥想、听音乐等,有 助于缓解焦虑和压力
Hale Waihona Puke 保持积极心态:鼓 励患者保持乐观, 积极面对疾病
心理支持:提供心 理支持,帮助患者 缓解焦虑、抑郁等 情绪
社交活动:鼓励患 者参与社交活动, 增强自信心和社交 能力
健康教育:提供健 康教育,帮助患者 了解疾病知识,增 强自我管理能力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 合理饮食等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并治 疗其他疾病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避免过度劳累和压力,保持心情愉 快
避免接触传染源,如避免与肝炎患 者密切接触等
急性戊型肝炎的预防措施
接种对象:易感人 群,如儿童、老年 人、免疫力低下者 等

《甲型、戊型肝炎》课件

《甲型、戊型肝炎》课件
血液中甲型和戊型肝炎病 毒抗体阳性,肝功能指标 异常。
鉴别诊断
乙型肝炎
甲型和戊型肝炎与乙型肝炎的临 床表现相似,但乙型肝炎病毒的 传播途径与甲型和戊型肝炎不同
,且抗体检测结果不同。
丙型肝炎
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与甲型和戊型 肝炎不同,临床表现也有所不同, 且抗体检测结果不同。
丁型肝炎
丁型肝炎是由丁型肝炎病毒引起的 ,其传播途径、临床表现以及抗体 检测结果均与甲型和戊型肝炎不同 。
止疾病传播。
在疫苗接种过程中,应注意按照 正确的接种程序进行接种,并注
意观察接种后的不良反应。
05
甲型、戊型肝炎的案例分 析
案例一:甲型肝炎爆发事件
详细描述
易感染人群主要是儿童和青少年 ,因为他们的免疫系统相对较弱 。
总结词:大规模疫情、易感染人 群、预防措施
甲型肝炎爆发事件通常涉及大量 人群,由于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 径传播,因此在卫生条件差、水 源污染的环境中更容易发生。
03
甲型、戊型肝炎的治疗
一般治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休息
在急性期应卧床休息,恢 复期可逐渐增加活动量, 但要避免过度劳累。
饮食
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 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 果,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和 矿物质。
心理支持
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帮助 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药物治疗
抗病毒药物
针对甲型和戊型肝炎病毒,使用 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传播方式
甲型肝炎病毒
通过消化道传播,主要通过摄入被病 毒污染的食物或水。
戊型肝炎病毒
与甲型肝炎病毒相似,也是通过消化 道传播,但戊型肝炎病毒的抵抗力更 强,在环境中更稳定。
临床表现
甲型肝炎

浅谈戊型病毒性肝炎

浅谈戊型病毒性肝炎

浅谈戊型病毒性肝炎作者:段平来源:《健康周刊》2017年第27期戊型病毒性肝炎(简称戊肝)是我国法定管理乙类传染病,既往被称为“肠道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自1997年国家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开始分型报告戊肝。

为规范戊肝病例诊断和报告工作,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于2009年6月15日废除了1997年发布的《戊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7011-1997)》,同时发布《戊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WS301-2008)》(简称《肝诊断标准》)[1]。

1 病毒学HEV在-70--8℃不稳定,但在液氮中极为稳定。

在生肉或未完全熟的肉制品里,HEV仍可保持感染性。

带病毒的猪肝以56℃加热1h或71℃加热10min后病毒仍能存活;以71℃水浴加热20min,火炒(191℃,内部温度71℃)5min或沸水煮5min均可彻底灭活病毒[2]。

戊型肝炎病毒(HEV)为长约27--34nm的无包膜病毒,归类为戊型肝炎病毒属[3]。

与人类相关的HEV目前分为4个基因型,仅有一个血清型。

其中HEV-1主要见于亚洲与非洲地区,HEV-2则在墨西哥较为多见,以上两型病毒只见于人类;而HEV-3与HEV-4则为人畜共患病毒,HEV-3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HEV-4则主要发现在我国与日本[4]。

目前,我国患者中仅发现HEV-1和HEV-4。

HEV基因组为线性正股单链RNA,全长为7.2kb[5],两端为5-甲基鸟嘌呤帽与3-多聚核苷酸尾,中间则是3个部分重叠的开放阅读框架(openreadingframe,ORF)。

ORF1编码病毒的非结构蛋白,如转甲基酶、蛋白酶、解螺旋酶、RNA依赖性的RNA聚合酶等。

ORF2则编码病毒的结构蛋白(衣壳蛋白),包含病毒的主要优势抗原表位。

ORF3蛋白的功能目前尚不清楚,其可能参与了靶细胞的信号转导、促进HEV在宿主细胞内的增殖、并在HEV从宿主细胞的释放过程中发挥作用[6]。

戊肝疾病认知与诊断试剂的应用

戊肝疾病认知与诊断试剂的应用
约3-6m,以及HEV的隐性感染 隐性感染,在ALT(-)人群中,也会 隐性感染 有一定比例(约1-2%)的HEV IgM(+),因此,临床上戊 型肝炎的诊断需结合临床症状、肝功能以及HEV IgM检 测结果进行综合判断,HEV核酸检测、HEV IgG抗体也 具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作用。
27
戊肝不同临床阶段的HEV感染指标 感染指标 戊肝不同临床阶段的
(香港卫生署公共卫生实验中心) 香港卫生署公共卫生实验中心)
HEV IgM* 甲肝患者 乙肝患者 丙肝患者 戊肝患者 例数 168 164 168 83 阳性数 1 0 1 78 阳性率 0.6% 0.0% 0.6% 94.0% 阴性率 99.4% 100.0% 99.4% 6.0%
12
江苏三地急性肝炎监测(2005,9~2006,8) 江苏三地急性肝炎监测
HEV IgM s/co值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值 A B C <1.0 1.0~2.0 >=2.0 例数
6989
HEV IgG(+)
HEV IgG s/co均值 均值
ALT异常 异常 154(2.2%) 0(0.0%) 7(17.1%) *
1783(25.5%) 9.37±5.80 ± ± 69(83.1%)* 13.48±5.55* 39(95.1%)* 17.36±2.19* ±
1. 肝炎半年发病率:47/10万,其中26%(49/187)为戊肝 2. HEV IgM阳性者中, ALT(-) 占61.7%(79/128)(社区中的隐性感染 隐性感染) 隐性感染 3. ALT(-)但有疑似肝炎症状者中,HEV IgM阳性率3.8%(79/2065)
20
3.4 义务献血员中HEV-IgM的检测情况 义务献血员中 的检测情况

什么是戊型肝炎

什么是戊型肝炎

一、什么是戊型肝炎戊型肝炎(Hepatitis E,简称戊肝)又称肠道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是由戊肝病毒(HEV)引起,经粪口途径传播,常因饮水受到粪便污染造成大型爆发流行,其临床和流行病学类似甲肝。

二、戊型肝炎病因本病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即通过摄入被病人粪便污染的水或食物传播,此外,还可通过日常生活接触和输入性传播。

戊肝也可散发,主要是病人粪便活染食物或外环境,造成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有时也可引起食物的爆发流行。

戊型肝炎病毒经口感染,由肠道侵入肝脏复制,于潜伏期末及发病初期由粪便排出病毒。

其病理变化似甲型肝炎,有肝细胞气球样变,点状或灶性坏死及汇管区炎性细胞浸润。

主要为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

有明显胆汁淤积。

通过电镜观察,表明本病肝细胞损害可能与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有关。

三、戊型肝炎症状1、潜伏期10~60日,平均40日。

2、成人感染多表现为临床型,儿童为亚临床型。

3、一般起病急,多见黄疸。

半数有发热、乏力、恶心、呕吐和肝区痛,约1/3有关节痛。

4、胆汁淤积型皮肤瘙痒、大便颜色变浅较甲型肝炎明显。

5、多数患者出现肝肿大,脾肿大较少见。

大多数病人黄疸于2周左右消退,病程6~8周,一般不发展为慢性。

6、孕妇感染HEV病情重,易发生肝功能衰竭,尤其妊娠晚期病死率高(10%~39%),可见流产与死胎,其原因可能与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低下有关。

戊肝根据临床表现一般分为急性黄疸型、急性无黄疸型、急性重型和淤胆型四种。

除了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外,急性黄疸型病人还有尿黄、眼睛黄、皮肤黄,血中胆红素也升高。

重症肝炎的表现更重,甚至可以发生肝昏迷、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从流行病学调查来看,在我国,戊肝多感染35岁以上的中年人和老年人,而老年感染了戊肝后病情往往较重。

所以戊肝首先威胁的是老年人。

四、戊型肝炎诊断检查1、特异性抗体检测:抗HEV,即戊型肝炎抗体,包括抗HEV-IgM和IgG。

在急性期血清中可测出高滴度的抗HEV-IgM,恢复期抗HEV-IgM滴度下降或消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清型研究发现戊肝病毒只有一种血清型;

基因工程疫苗成为新型疫苗;
戊型肝炎疫苗


17
抗原抗体系统
抗HEV-IgM:
是近期内HEV感染的标志,有早期诊断价 值。 抗HEV-IgG: 可长期(一年)存在,可用于诊断或流行病学 调查。
7
流行病学
传染源 : 急性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隐性感染多见,显性感染主要发生于成年人; 传染期从发病前9天至发病后8天,此期内患 粪便中可检出戊型肝炎病毒。
11
治疗原则
戊型肝炎一般为自限性,多可完全康复,以
一般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为主。 急性期应进行隔离,症状明显及有黄疸者应 卧床休息。 恢复期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但要避免过劳。 肝功能正常1-3个月后可恢复工作。
12
治疗原则
清淡易消化食物。 适当补充维生素,蛋白质(每日1-1.5g/kg),
通常任何1项阳性都可作为HEV急性感染的诊断依据;
同时有2项指标阳性可确诊
数据来源: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09年10月第2卷第5期
戊肝与甲肝临床特点比较
甲肝 成人感染率 戊肝 高 低 高 少见
儿童感染率 淤胆型肝炎 病情恢复 快 孕妇及老年感染 不易发生重型肝 炎,病死率较低 患病后终身免疫 有
低 多见 慢 易发生重型肝炎, 病死率高 无
洪水泛滥的贾木纳河
上世纪80年代,科学家发现戊肝病毒
前苏联科学家巴拉杨的
贡献:

于1981年深入阿富汗战 场,搜集非甲非乙型肝
炎患者标本

以身试毒,将病毒带回
莫斯科

从Balayan粪便标本中观察到的HEV病毒 颗粒
通过电镜从自己的粪便
中首次观察到戊肝病毒
戊肝全球流行
2007年
乌干达
北部 戊肝 大流行 戊型肝炎的全球流行情况
补足热量。 药物不宜太多,对症治疗,以免加重肝脏负 担。 老年戊肝病人,黄疸深,病程长,并发症较 多,需特别注意加强营养支持治疗,促进肝 细胞修复和再生。
13
甲肝预防——甲肝疫苗
戊肝预防——戊肝疫苗
接种戊肝疫苗 是最有效和最 特异的预防措 施
戊型肝炎疫苗

目前全球范围内HEV主要有4种基因型(I、II、III、IV);
Worldwide distribution of hepatitis E virus in 2008 Teshale EH, et al, Clin Infect Dis, 2010:51, 328-334
戊肝病毒是RNA病毒
HEV是单股正链RNA病毒;
基因长度为27-34nm;
包括3个ORF片段; ORF2片段是主要功能区; 4种基因型别,一种血清型
戊型肝炎
戊型肝炎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水源或
食品污染易引起暴发或流行。《中华人 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之列为乙类 传染病。 以流行为主,多发生于雨季或洪水后, 多由水源被粪便污染所致。
2
戊肝大暴发可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

1955年,印度新德里贾木纳河发生洪水泛滥 同年12月,新德里各大医院挤满了急性肝炎患者 恐慌在新德里民众中蔓延 谁是元凶?甲肝 or 未知肝炎?
8
戊肝传播、隐性感染者 污染的水源、食物 猪、牛、羊等动物宿主

血液传播
垂直传播
接触传播
诊断标准

临床症状无特异性 流行病学证据可辅助诊断 以实验室诊断为主: 抗-HEV IgM 抗-HEV IgG阳转或滴度四倍升高 血清和(或)粪便HEV RN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