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跃在《论语》中的孔子形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跃在《论语》中的孔子形象

摘要:不同的历史时期,孔子在人们的心中的地位存在着天壤之别。人们多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改造甚至重塑孔子形象来为自己服务,从而使孔子形象发生了一系列变异。天然的孔子已无从寻觅,幸好还有《论语》。《论语》所记孔子言行历来被认为是有关孔子的最可信的资料。孔子的形象通过其零星而鲜活的语言以及栩栩如生的行动而活跃在《论语》中,这篇论文中,我凭借《论语》中孔子的言和行的碎片解读出一个自强不息却无甚建树的政治家、一个与时俱进却生不逢时的平民思想家、一个成就斐然、泽被万世的业余教育家。

关键词:孔子形象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

在中国文化史上,还有谁比孔子更卓尔不群的呢?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孔子在人们的心中的地位存在着天壤之别。无论是帝王还是草民,官吏抑或隐者,都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解读孔子,人们眼里的孔子便神秘起来。要想对林林总总、千差万别的孔子形象正本清源,《论语》无疑是最初、最本真的源头。本文试图通过对《论语》的人物形象塑造方法的探究,来解读孔子形象。

一、多角度的描绘

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和文化舞台上,孔子是当仁不让的主角,当孔子带着些许遗憾从历史的舞台上谢幕之后,其弟子们为谢恩师建造了另一个永远的舞台——《论语》,让孔子在舞台上深邃地思考、不停地奔走、深情地宣讲。也让我们有幸从多角度看到一个更全面、更准确的孔子形象。

1、直录言事

对于《论语》为何要采用直录的方式成书,文学界历来有所论述。鲁迅等人认为是由早期儒家的思想家主张决定的,他在《汉文学史纲要》中从“儒者崇实”的思想特征出发,指出《论语》“略无华饰,取足达意而已”的直录风格;也有学者认为,直录是孔子死后,弟子们在编纂时各种倾向折中妥协的结果。不论是何种原因,总之,我们从《论语》中看到的孔子是一个比较原生态的孔子。书中不仅记录了文质彬彬、意气风发的孔子,也记录了“累累若丧家之犬”的落魄的孔子;不仅记录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温和敦厚的孔子,也记录了小题大做斥昼寝的学生为“朽木、粪土”的粗暴、苛刻的孔子。正是由于编者没有过多地根据自己的主观好好恶对原始素材进行剪裁删改,坚持直录其言、直录其事的成书风格,我们才有机会发现立体多棱的孔子形象。

2、编者的视角

应该说,《论语》的编纂者并没有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自觉意识,但由于他们十分熟悉所写人物的一切,又设身处地地写人物言行,不经意间塑造出了一个生动饱满、具体可感的形象。作为与孔子形影相随的弟子,他们毕竟处于前台,看得更清楚,有时就直截了当地将看到的告诉了我们。如《论语乡党》:齐,必有明衣,布。齐必变食,居必迁坐。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

这些表现孔子个人生活场景的内容由编者以旁白的方式呈现出来。

3、同时代人的视角

如果说站在孔门弟子的角度看孔子有可能会因“身在此山中”而失真的话,那么孔子同时代的其他人则应该会旁观者清,《论语》也提供了这样的视角:

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

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

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论语》难能可贵的是,尽管描绘的是自己的恩师,作者还是做到了不粉饰、不隐恶,把时人对孔子正面、负面的评价统统照实收录,这样,阅读《论语》就有了多角度的视觉。

二、活跃在《论语》中的孔子

《论语》作为孔子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辑录,从书名可以看出,是一本以记言的书。纵观整部《论语》,书中所录,大多是简短的语言片断,一般每章仅数十字,或直陈己见、或互动讨论、或席地闲聊,书中孔子的语言大体上可作如下分类:

1、饱含哲理的语言

孔子的很多言语从常见的生活现象中概括出哲理,凝练隽永、耐人寻味,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前者由水之东流比喻时间的流逝和万物的变化,后者由松柏常青象征坚贞的品质,都在具体的形象中蕴含深刻的哲理和诗意;再如:“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用山、水类比描写仁、智,有说不尽之意,人人都能从中读出一个乐山、乐水的人生感悟;又如: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多么深刻、奇巧的比喻,把宣扬“为政以德”这样严肃的话题情趣化了,讲述了深刻的哲理而不失审美趣味。

孔子没有宏篇大论,多为片言只语,但往往言约意丰,给人以多方面的启迪,其中很多看似漫不经心、有意无意中道出的话今天已经凝练为成语、熟语,如“《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本是孔子点评《诗经》的话语,对于《诗经》是不是真的“思无邪”暂不讨论,但“一言以蔽之”确实成为了很多人的口头禅;“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本是孔子自述的个人履历,但在以后的汉语语汇中,“而立之年”、“不惑之年”很快成为路人皆知的词语;“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想不到“见义勇为”这句至理名训也源于孔子。类似这等生动传神,至今还散发出无尽生命力的词语在《论语》中可谓比比皆是,“是可忍,孰不可忍?”、“朝闻道,夕死可矣”以及“过犹不及”、“举一反三”、“无欲则刚”、“当仁不让”、“文质彬彬”等等一大批耳熟能详的经典语句都源于《论语》,源于孔子。

2、诗情画意的语言

《论语》中,还有大量运用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的句子,长短参差、错综变化,造成纡徐婉转,抑扬唱叹、诗情画意的效果。如: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前一段给人以循循善诱之感,后一段表达了无限崇敬之情;前一段语气舒缓流畅,后一段节奏跃宕顿挫。如此文采斐然、华美绚丽的语句,显然不仅是在说明观点,而是情之所动地作诗了。再看《雍也第六》里面的一章: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