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名关
中国著名关隘

中国著名关隘居庸关我国古代长城的一个重要关口名。
在今北京市昌平县境内西北12公里之军都山关沟中段。
取“徒居庸徒”之意而得名。
三国时称西关。
北齐时改为纳款关。
唐代没有居庸、蓟门、军都等关。
辽以后都称此关为居庸关。
此关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所争夺。
841年,幽州(今北京)发生兵乱,雄武军节度使张仲武因扼住居庸,断乱军粮草,使乱军陷于困境,得以收复幽州。
是古代北京通塞外的咽喉要道。
居庸最初为塞,“天下九塞,居庸其一。
”汉代时居庸开始称关。
北魏、北齐修筑长城并与关城连接,就成为了长城关口。
明洪武二年重修、增筑。
明景泰元年,关址南移4公里,并于关沟南口、北八达岭关城两端建外关。
与紫荆关、倒马关合称内三关。
军都山西接太行,为北京西北屏障。
关沟西北—东南走向,长20公里。
居庸关城两侧,高山夹峙,旁有巨涧深沟、悬崖陡壁;北恃八达岭,南屏南口,易守难攻,素有“铁门”之称。
今关城尚存,成为著名游览胜地,有京包铁路经过这里。
玉门关古代关隘名。
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北71公里小方盘城。
此关北依天山余脉,南接阿尔金山,为中国古代通往西域的重要门户。
为汉武帝开辟河西后所置。
前108年,汉将赵破奴破车师国,前104年,李广利两伐大宛国均由此关出师。
我国汉代长城西段重要关口。
古代内地通往西域的门户。
因昆仑山之玉石经此运往内地得名。
1982年在小方盘城西5公里马圈村发掘一处古关遗址,据考证为古玉门关的一部分。
汉武帝开辟河西后置关。
元封三年自酒泉筑亭障至玉门,遂为长城关隘。
唐代,因自安西星星峡通伊吾,道路日益重要,将关址东移至合河戍。
宋以后此关逐渐废置。
玉门关地处河西走廊西端,北依天山余脉,南邻阿尔金山麓,疏勒河自东而西流经关北,沿河两岸水草丰足,为天然通道。
嘉峪关古代关名。
在今甘肃省嘉峪关市西。
明正德年间,即倚此关抵御吐鲁番东侵。
我国明代长城西端重要关口。
嘉峪关南屏祁连山脉的文殊山,西北依马鬃山的嘉峪山,两山夹峙,形成谷地。
北大河横贯其间,关城踞河北岸的嘉峪塬上。
历史十大名关介绍

历史十大名关介绍
历史十大名关包括:山海关、武胜关、友谊关、嘉峪关、雁门关、紫荆关、楚雄关、卢沟桥、剑门关以及潼关。
- 山海关,又称榆关、渝关、临闾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东大街1号,是明长城的东北关隘之一,在1990年以前被认为是明长城东端起点,京师之保障”之称,与万里之外的嘉峪关遥相呼应,闻名天下。
- 武胜关,位于河南信阳市与湖北广水市的交界处,其中武胜关是其中一大关口。
- 友谊关是我国十大名关之一。
关楼左侧是左弼山城墙,右侧是右辅山城墙,犹如巨蟒分联两山之麓,气势磅礴。
- 嘉峪关,号称“天下第一雄关”,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西5千米处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北连黑山悬壁长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历史上曾被称为河西咽喉,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有连陲锁钥之称。
- 雁门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
- 紫荆关曾是历代兵家战略要地。
现为国家AAAA级景区。
- 楚雄关在甘肃和青海交界处,为古“丝绸之路”的通道。
- 卢沟桥在北京市西南约15公里处。
因横跨卢沟河(即永定河)而得名。
- 剑门关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河东街64号附近。
该地不仅地势险
要,而且风景优美。
- 潼关是关中的东大门,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提到潼关,就不得不提潼关八景。
这些名关都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战略地点,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变迁。
山海关必玩的十大景点

山海关必玩的十大景点
1、山海关:国家5A级景区,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出入口,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是旅游胜地。
2、千佛山:位于山海关,是中国道教文化名山,有“万佛之首”之称,是修行佛学、观赏景色、追寻古迹的好去处。
3、五台山风景区:位于山海关,是中国佛教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有“中国佛教的天堂”之称,被誉为“宋朝大梁福地”,是参拜佛教、观赏景色的好去处。
4、庆丰寺:位于山海关,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刹,被誉为“大梁佛教圣地”,是修行佛学、探索历史古迹的好去处。
5、蓬莱仙岛:位于山海关,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仙境,有“仙山神州”之称,是参拜佛教、追寻神话传说的好去处。
6、蒲河古镇:位于山海关,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有“河北古镇之最”之称,是参观古镇、追寻历史古迹的好去处。
7、唐宋古村:位于山海关,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有“唐宋小镇”之称,是参观古村、追寻历史古迹的好去处。
8、蓟县古城:位于山海关,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有“河北古城之最”之称,是参观古城、追寻历史古迹的好去处。
9、曹妃甸湾风景名胜区:位于山海关,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湾,有“滨海人间仙境”之称,是享受大自然风光、观赏景色的好去处。
10、马坊古镇:位于山海关,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有“河北古镇之最”之称,是参观古镇、追寻历史古迹的好去处。
中国十大名胜古迹介绍

中国十大名胜古迹介绍一、万里长城八达岭长城,慕田峪长城,司马台长城,山海关,嘉峪关,虎山长城,九门口长城等。
八达岭长城:位于北京昌平的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中保存最完好,最具代表性的一段。
这里是重要关口居庸关的前哨,海拔高度1015米,地势险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二、桂林山水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桂林市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享有山水甲天下之美誉。
她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
桂林是一座文化古城。
两千多年的历史,使它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
秦始皇统一思想国后,设置桂林郡,开凿灵渠,沟通湘江和漓江。
桂林从此便成为南通海域,北达中原的重镇。
在漫长的岁月里,桂林的奇山秀水吸引着无数的文人墨客,使他们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和文章,刻下了两千余件石刻和壁书,另外,历史还在这里留下了许多古迹遗址。
三、杭州西湖杭州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部,杭州市市中心,旧称武林水、钱塘湖、西子湖,宋代始称西湖。
西湖处处有胜景,历史上除有“钱塘十景”、“西湖十八景”之外,最著名的是南宋定名的“西湖十景”和1985年评出的“新西湖十景”。
在以西湖为中心的60平方公里的园林风景区内,分布着主在风景名胜40多处,重点文物古迹30多处。
概括起来西湖风景主要以一湖、二峰、三泉、四寺、五山、六园、七洞、八墓、九溪、十景为胜。
四、北京故宫北京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又称紫禁城。
历代宫殿都“象天立宫”以表示君权“受命于天”。
由于君为天子,天子的宫殿如同天帝居住的“紫宫”禁地,故名紫禁城。
故宫始建于明永乐四年,永乐十八年建成。
历经明清两个朝代24个皇帝。
故宫规模宏大,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
为了突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故宫有一条贯穿宫城南北的中轴线,在这条中轴线上,按照“前朝后寝”的古制,布置着帝王发号施令,象征政权中心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和帝后居住的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
五、苏州园林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吴王的园囿,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的辟疆园,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明清时期,苏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之一,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苏州有园林200余处,现在保存尚好的有数十处,并因此使苏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
中国十大名胜古迹

中国十大名胜古迹中国十大名胜古迹是指:万里长城、桂林山水、杭州西湖、北京故宫、苏州园林、安徽黄山、长江三峡、还有台湾日月潭、承德避暑山庄、西安秦陵兵马俑十个风景名胜区。
1、万里长城万里长城全长8851.8公里,平均高6至7米、宽4至5米。
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的奇迹,是中国悠久历史的见证。
万里长城主要景观有:八达岭长城、慕田峪长城、司马台长城、山海关、嘉峪关、虎山长城、九门口长城等。
2、桂林山水桂林是一座文化古城。
桂林山水甲天下。
3、北京故宫北京故宫,又名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位于北京市中心。
故宫东西宽750米,南北长960米,面积达到72万平方米,为世界之最;故宫的整个建筑被两道坚固的防线围在中间,外围是一条宽52米,深6米的护城河环绕;接着是周长3公里的城墙,墙高近10米,底宽8.62米。
城墙上开有4门,南有午门,北有神武门,东有东华门,西有西华门,城墙四角,还耸立着4座角楼,角楼有3层屋檐,72个屋脊,玲珑剔透,造型别致,为中国古建筑中的杰作。
4、杭州西湖杭州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部,主要景区:西湖处处有胜景,历史上除有“钱塘十景”、“西湖十八景”之外,最著名的是南宋定名的“西湖十景”和1985年评出的“新西湖十景”。
在以西湖为中心的60平方公理的园林风景区内,分布着主在风景名胜40多处,重点文物古迹30多处。
概括起来西湖风景主要以一湖、二峰、三泉、四寺、五山、六园、七洞、八墓、九溪、十景为胜。
5、苏州园林苏州有园林200余处,保存尚好的有数十处,并因此使苏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
主要景点: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狮子林、怡园、沧浪亭、耦园、艺圃。
6、安徽黄山黄山集名山之长。
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庐山之瀑,雁荡山之巧石,峨嵋山之秀丽,黄山无不兼而有之。
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两游黄山,赞叹说:“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又留“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
山海关十大旅游景点

山海关十大旅游景点山海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北部,是中国的名山大海相结合的一处独特风景名胜区。
这里既有雄伟壮丽的长城、秀丽壮观的海滩,又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是中国旅游的重要目的地之一。
下面将介绍山海关的十大旅游景点。
1. 山海关长城:山海关是中国长城的东部起点,也是中国古代边防建筑的象征之一。
长城呈龙形,全长约3000米,其最高处可俯瞰整个山海关景区,是游客不可错过的必游之地。
2. 东关烽火台:位于山海关长城的起点,是古代边防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烽火台用于传递信息和警示敌情。
在东关烽火台上,游客可以欣赏到壮丽的长城风光和迷人的海景。
3. 天下第一关:山海关被誉为"天下第一关",这里有许多被古代文人称赞的关门,如"河山最险关"、"能否成功夺关争"等。
在天下第一关参观,游客可以感受到古人的英勇和智慧。
4. 八仙过海:八仙过海是山海关著名的景点之一,它以八座山为背景,仿佛八位仙人手拉着一条海的神话。
游客可以在八仙过海欣赏到壮观的海景和神奇的自然景观。
5. 海滨公园:位于山海关附近的海滨公园是一个意境高雅、环境优美的休闲场所。
这里有绿意盎然的花坛、精美的雕塑以及各种游乐设施,是游客放松心情和感受大自然的绝佳去处。
6. 海滩沙港:山海关的海滩沙港是一个拥有细软沙滩和清澈海水的度假胜地。
沙滩上设有休闲桌椅、遮阳伞等设施,游客可以在这里尽情享受阳光、沙滩和海水带来的愉悦。
7. 单人石:单人石是山海关著名的奇石之一,它形状独特,如同一个石头人站立在地面上。
据说单人石寓意着人们在面临困难和挑战时要坚定不移,勇往直前。
8. 昆仑关:位于山海关附近的昆仑关是中国古代边防城堡的代表。
这里可以欣赏到古老的城墙、烽火台和城楼,感受到古人对国家安全的忠诚和坚守。
9. 虎头山:虎头山是山海关的一座山峰,峰顶上有一座雄伟的道观,是道教信仰的圣地。
虎头山不仅风光秀丽,还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游客了解中国道教文化的好去处。
中国十大雄关

中国十大雄关常言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关隘多位于要道及险阻之处,为天下至险、兵家必争之地。
如今则成为名胜古迹,供人们游览欣赏,发思古之幽情。
著名的十大雄关,更是居雄奇险要之首,令后人难以忘怀。
01,山海关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
山海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东北15公里处,因位于山海之间而得名。
这是东北与华北相接的咽喉要冲,是万里长城起点的第一道雄关,号称“天下第一关”。
“天下第一关”匾额,长5.19米,高1.5米,为明代著名书法家萧显所书,字为楷书,笔力苍劲浑厚,与城楼风格浑然一体,堪称古今巨作。
02,潼关重关踞天险,三辅重神京。
潼关位于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北,北临黄河,南踞山腰。
潼关设于东汉末,当时关城建在黄土塬上,隋代南移数里,唐武则天时北迁塬下,形成今日潼关城旧址。
因为潼关地处黄河渡口,扼长安至洛阳驿道的要冲,是进出三秦之锁钥,所以成为汉末以来东入中原和西出关中、西域的必经之地及关防要隘,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畿内首险”、“四镇咽喉”、“百二重关”之誉。
03,武胜关一道开南北,千寻峙古今。
武胜关,中国古代大别山脉与桐柏山脉之间重要隘口,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分水岭。
北屏中原,南锁鄂州,扼控南北交通咽喉。
武胜关雄踞于峡谷之中,地处险要,扼控整个通道。
关城以山为障,凿山成隘,城墙坚固,古以“车不能方轨,马不能并骑”形容其险。
04,友谊关中越兄弟情,一关紧相连。
友谊关位于广西凭祥市西南18公里处,原名镇南关,附近是崇山峻岭,关藏山谷深处,为西南边防重镇。
友谊关设于汉代,遭受摧毁复又重建,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至今正常用于中国与东盟国家边贸交易,素有“中国南大门”之称。
关楼名“友谊关”为陈毅元帅亲笔提写,整座关雄伟壮丽,是广西一大旅游胜景。
05,嘉峪关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人驻马蹄。
嘉峪关位于甘肃嘉峪关市向西5公里处,是明长城西端的第一重关,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
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先后经过168年时间的修建,成为万里长城沿线最为壮观的关城。
祖国景点十大名迹

祖国景点十大名迹
1. 长城–中国古代的防御工程,是世界上最长的防御墙。
2. 故宫–位于北京,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宫殿建筑。
3. 兵马俑–位于陕西西安的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陶俑坑。
4. 黄山–位于安徽省,以其奇特的石峰、云海、温泉和古松而闻名。
5. 张家界–位于湖南省,是一个以奇峰、溶洞、峡谷和森林为特色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6. 桂林漓江–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桂林市,以其壮丽的山水风光而闻名。
7. 泸沽湖–位于四川、云南交界处,是中国最大的高原湖泊之一,也是摩梭人的居住地。
8. 峨眉山–位于四川省,以其陡峭的山峰、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古寺庙而闻名。
9. 敦煌莫高窟–位于甘肃省敦煌市,是中国古代石窟艺术宝库,保存有丰富的佛教壁画和雕像。
10. 西湖–位于浙江省的杭州市,以其美丽的湖泊、园林和文
化遗产而闻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冯子材是当年的抗法名将,广西钦州人,曾任广西、贵州提督,1882年解甲还乡。1884年11月,冯子材接到清政府命他任前敌主师的指令后,与王孝祺等部同时开赴镇南关。
友谊关,这座古老雄伟的关楼,见证了中华民族不畏外来侵略,赢得解放并取得经济建设巨大成就的历史。
友谊关永远屹立在祖国的南疆。
四:嘉峪关
名称由来
嘉峪关是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又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在这里,两千多年前开辟的中国与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的“丝绸古道”及历代兵家征战的“古战场”烽燧依稀可见。这里是中国丝路文化和长城文化的交汇点,素有“河西重镇”、边陲锁钥“之称。
城楼介绍:
友谊关关楼在帝国主义的侵略炮火中曾两次被毁。1957年基本按原貌重建。整座关楼由底座和回廊式楼阁两部分组成,通高22米。底座建筑面积为365.7平方米,长23米,底宽15.9米,平均高度为10米。公路从隧道形单拱城门通过,拱门上方用汉白玉雕刻的“友谊关”三个刚劲有力的大字,是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的陈毅元帅题写的关名。
原古关城楼是三层翘角式箭楼,阁楼正中悬一横匾,书“天下雄关”,顶楼正中的匾额题有“雄关天堑”。可惜,这座历经千余年的雄伟古关楼,在1935年修筑川陕公路时被全部拆毁,仅存一块长方形“剑门关”石碑。现关楼是1992年在原关楼旧址上重新修建的一座更为壮观的仿古式关楼。
剑门关集雄、险、幽、秀、奇于一体,它除山雄关险之外,还以峡谷的幽深、翠云廊的秀丽、岩石的怪异、山洞的奇特而闻名,这里风光名胜和文物古迹甚多。现已开发的有:大小剑山“七十二峰”、仙峰观、梁山寺、翠屏峰、经皇洞、照壁、雷公峡、仙女桥、玉女峰、大小穿洞、舍身崖、一线天、石笋峰、后关门、营盘嘴、姜维墓、干河坝等景点。现在大剑山脚下有缆车可上石笋峰,然后攀登崖壁小径,顺环山天梯抵达山巅梁山寺和翠屏峰;或从后关门依山傍险的环山天梯抵达石笋峰,再从石笋峰攀崖壁小径抵达山巅。梁山寺,相传是南北朝时梁武帝来此修行而得名。翠屏山下的“经皇洞”,据传是唐明皇避”安史之乱”,经过该地,将金银珠宝、佛经藏在洞里面得名。在关楼东侧扼剑门关险的山顶是当年姜维列营镇守的“营盘嘴”,也叫“姜维城”。这里还有清代炮台遗址,右侧石崖上还刻有康熙皇帝第十七子果亲王亲笔书写的“第一关”三个字。这些胜迹和传说,给秀丽的自然风景增添了风采和稚趣,更让游人流连忘返。在剑门关游览,能充分领略唐朝大诗人李白《蜀道难》的诗句中所描写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神韵。
1945年8月15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取得了抗日战争伟大胜利。
1949年10月1日,推翻了蒋介石的反动统治,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乘胜追击,横扫残敌,于12月11日下午6点30分,在这座古老的关楼上,升起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军旗,标志着广西全境解放。
为了这一天的到来,无数中华民族优秀的儿女前赴后继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的名字永远铭刻在这座雄伟的城楼上。
解放后,友谊关成为中国与越南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通道。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至七十年代末我国援助越南人民抵抗外来侵略的物资从这里源源不断的运往越南。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友谊关再次成为中国人民与越南人民友好交往的桥梁。
一:剑门关
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城北30公里处。它居于大剑山中断处,两旁断崖峭壁,直入云霄,峰峦倚天似剑;绝崖断离,两壁相对,其状似门,故称“剑门”。享有“剑门天下险”之誉,俗称“天下第一关”。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巍峨剑门,扼入蜀的咽喉,由于它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相传战国时期,秦惠王欲吞蜀,苦于无路进蜀,谎称赠五金牛、五美女给蜀王,蜀王信以为真,派身边五丁力士,劈山开道,入秦迎美女,运金牛,才开通了这条蜀道,称为“金牛道”,又称剑门蜀道。三国时期,蜀丞相诸葛亮率军伐魏,路经大剑山,见群峰雄伟,山势险峻,便令军士凿山岩,架飞梁,搭栈道。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曹魏,曾在此屯粮、驻军、练兵;又在大剑山断崖之间的峡谷隘口砌石为门,修筑关门,派兵把守。当年魏军镇西将军钟会率领10万精兵进取汉中,直逼剑门关欲夺取蜀国,蜀军大将姜维领3万兵马退守剑门关,抵挡钟会10万大军于剑门关外。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1907年12月1日,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亲自领导的镇南关起义在金鸡山镇北炮台打响,经过与清军七昼夜血战,终因弹尽粮绝而被迫撤退。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打击了腐朽、没落的清政府的统治。
1939年12月20日,侵华日军占领镇南关,烧毁关楼,将拓印的“镇南关”三个大字寄奉日本天皇请功。之后,又劫走“南疆重镇”石刻横额,镇南关再一次遭受侵略者的践踏。
长城文化遗产“万里长城——嘉峪关”: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地名录》,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嘉峪关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也是明代万里长城沿线保存最为完好、规模最为壮观的古代军事城堡,有“天下第一雄关”之美誉。“万里长城——嘉峪关”初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由内城、外城、罗城、瓮城、城壕和南北两翼长城组成。嘉峪关长城由西长城、东长城和北长城三部分组成,全长约60公里。长城内外城台、墩台、堡城星罗棋布,共同构成了嘉峪关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嘉峪关游击将军府:也称游击衙门,初建于明隆庆年间,是明清两代镇守嘉峪关的游击处理军机政务的场所。嘉峪关游击将军府陈列分为两个部分。前院以议事厅为中心,着重展示古代游击将军及文武官员指挥御敌、签发关文等情景。后院是游击将军及家眷生活的场所,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游击将军及其眷属的生活场面。陈列形式既朴实又具有一定的观赏性、趣味性。※长城第一墩:古称讨赖河墩。公元1539年由肃州兵备道李涵监筑,它是明代万里长城自西向东的第一座墩台,是明代长城的西端起点。墩台北距关城7.5公里,矗立于讨赖河边近56米高的悬崖边上,可谓:“天下第一险墩”。依托古墩台兴建的文物景区,东临酒泉,西连荒漠,北依嘉峪,南望祁连。景区包括讨赖河墩、地下谷、观景平台、滑索、吊桥、“醉卧沙场”雕塑群、“中华龙林”等功能区。景区以长城文化和丝绸之路文化为内涵,以戈壁风光和西北民俗风情为基础,是一处观光、探险、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悬壁长城:明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由肃州兵备道李涵监筑,此段长城从关城东闸门边的角墩起向北延伸至黑山山腰,全长7.5公里。山腰长城约750米,陡峭直长,气势雄伟,垂若悬臂,故有“西部八达岭”之称。二、古代岩画石关峡是嘉峪关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这里是中国古代丝绸古道兴亡更替的见证。石关峡内的黑山岩画是我国西北地区的摩崖浅石刻画,其时代为战国,它是我国北方地区时代最早、距离城市最近的岩画,是1989年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嘉峪关的一处重要的文物古迹。岩画主要分布在西北距嘉峪关市14公里处的黑山之中,共有岩画150余幅。岩画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有动物、狩猎、舞蹈、操练、庙宇、古文字等,黑山岩画对于研究西北地区远古社会的民族、宗教、生态、自然环境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是中国西部地区岩画的代表之一。三、古墓葬文化“果园——新城魏晋墓群”是2001年国务院公布的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嘉峪关魏晋砖壁画墓是“果园——新城魏晋墓群”的一部分,位于嘉峪关市区东约18公里的新城镇,在这里分布着魏晋时期的古墓葬千余座,素有“地下画廊”之称。古墓葬出土的660余幅彩绘砖壁画,真实描绘了中国魏晋时期河西走廊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诸方面的状况,其内容包括牧畜、农耕、兵屯、狩猎、营垒、出行、驿传、宴乐、舞蹈等。这些砖壁画是研究魏晋时期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民俗等的实物资料。绘画笔法简练,画技高超,其绘画内容在美术领域填补了我国魏晋时期绘画史上的空白。
1885年3月23日,法军兵分三路,再次大举进犯镇南关,直逼关前隘。当敌人象饿狼一样扑向城墙时,冯子材抓住战机,命令样出城墙。这位七十高龄的老将,“帕首短衣草履,手操倭刀,亲率大刀队,大呼一跃出墙外,其子相华、相荣随之跃出”。全军将士象决堤的洪流涌出城墙,势不可挡,一时间枪炮声停息,硝烟飘散,金属碰击的声音和搏斗的吆喝声响彻云霄。在苏元春、王孝祺、陈嘉等将领的配合下,经过两天顽强激战,一举歼敌一千七百余名,生擒侵略者数百人,缴获一大批枪炮弹药。
二:武胜关
中国古代大别山与桐柏山之间重要隘口。位于今河南省信阳市南35公里,河南、湖北两省交界处。南锁鄂州,北屏中原,扼控南北交通咽喉。武胜关古称大隧隘道(一说直辕隘道)。南朝齐称武阳关。唐称礼山关,后复称武阳关。清始称武胜关。与东之九里关,西之平靖关,合称义阳(今信阳)三关。武胜关地处险□,附近山峦交错,群峰环结,关城以山为障,凿山成隘,古以“车不能方轨,马不能并骑”形容其险。历来为南北抗衡之地,行师必由之道。南北朝时期,梁、魏为取得关隘要道的控制权,曾在三关相持,反复争夺数十年。南宋开庆元年(1259),忽必烈率军渡淮河,攻大胜关,宋军凭关据守,攻不得克,后因戍兵弃关南逃,方越关南下直取鄂州(今湖北武昌),逼南宋求和,结“鄂州之盟”。今有京广铁路经此。
1885年3月25日,冯子材下令反攻并指挥各军乘胜追击,法军统师尼格里被击成重伤,另两名法军高级将领被生擒。镇南关大捷扭转了整个中法战局,是中国近代史抵抗外来侵略,取得的一次伟大胜利。它沉重的打击了法国侵略者的气焰,迫使法国茹费内阁倒台。
但是,昏愦、懦弱的清政府,却把胜利的果实拱手让给法国,签订了《中法停战协定》及《中法简明条约》,又称“天津条约”,给中法战争中的镇南关大捷写下了耻辱的一页。
嘉峪关传说
在嘉峪关流传一个歌颂古代工匠的传说。说是明朝修嘉峪关时,主管官员给工程主持人出难题,要求他预算用材必须准确无误。在工匠们的帮助下,工程主管人进行了精确的计算。结果工程竣工时,所备的砖瓦木石恰恰用完,只剩下一块城砖,称为“最后一砖”。现在这块砖仍放在会极门(西瓮城门)门楼檐台上,旅游者慕名都要来看一看这“最后一砖”,引起对古代工匠的聪明才智的敬佩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