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护理干预对首发儿童精神分裂症病人疗效的影响

合集下载

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影响

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影响

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行家庭护理干预的预后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在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8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分组比较,按照所采取的护理措施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组分别为41例。

实验组患者接受家庭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并未接受家庭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且对比各组患者资料前后社会功能筛选量表(SDSS)、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以及自知力和治疗台独问卷(ITAQ)等评分的变化情况。

结果:两组治疗前的BPRS评分、SDSS评分以及ITAQ评分均无十分显著的差异(P>0.05)0,治疗后实验组的BPRS评分、SDSS评分以及ITAQ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差异于统计学而言有意义。

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行家庭护理干预,对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效果显著。

关键词:家庭护理干预;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而言,一旦患病具有迁延不愈的特点,临床上采取药物治疗的局限性相对较大,患者需要长时间接受用药治疗,但是也难以预防纪斌的再次发作,加之患者难以达到完全的康复效果,若家庭护理或者干预不当,将会加重患者的患病情况,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恢复[1]。

因此,临床上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而言,需要给予有效的家庭护理干预,进而达到更加理想的康复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在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8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分组比较,按照所采取的护理措施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组分别为41例。

其中,实验组男性24例,女性20例,年龄为在25到70岁之间,平均年龄(44.28±2.88)岁;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18例,年龄为在25到74岁之间,平均年龄(44.75±3.16)岁。

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经过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实验组患者接受家庭护理干预。

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有哪些影响

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有哪些影响

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有哪些影响精神分裂症作为一种慢性的精神障碍,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精神病主要类型之一。

由于精神分裂症是比较复杂的精神疾病,所以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感知、行为不协调或者精神障碍,并且具有反复性。

目前,临床对于这种疾病的诊疗除了关键时期的住院治疗还包括家庭护理干预的方式。

今天,我将从几个方面介绍关于家庭护理干预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影响。

希望能够引起更多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重视,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创造更加良好的家庭治疗护理环境。

家庭护理干预是指患者离开医院在家庭中接受相关的治疗和护理工作。

在患者出院前,相关医护工作人员会根据患者的疾病康复特点,制作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方案,从而尽可能的提高家庭护理质量。

对于反复发作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而言,控制好出院后的病情更为关键,而良好的家庭护理干预工作能够有效缓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为疾病的康复和预后做出不可替代的贡献。

1.几种常见的家庭护理干预手段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前,相关护理负责人员会与其家属开展进一步的沟通,从而帮助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更加深刻的认识此类疾病,并通过干预过程中电话回访等方式,随时询问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如何合理的判断患者发病前和正确的应对发病时的表现;鼓励家属为患者书写康复日记,明确精神分裂疾病的诱因,尽可能的帮助患者规避诱因刺激;鼓励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在患者疾病发生时扮演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家属做好随时应对患者发病的准备;在家庭中组办具有实效性和操作性的家庭活动,鼓励患者积极参加,促进精神分裂疾病患者社会功能的早日恢复。

除了上述几种干预手段外,患者家属一定要督促患者按时服用精神药物,控制精神疾病病程进展。

1.对于精神分裂疾病症状的影响在思维模式方面,精神分裂症患者往往会表现出与常人不同的思维逻辑,疾病发作时更是会表现出逻辑思维偏离主题或者是思维逻辑不连贯的症状,通过家庭护理干预手段中的开办家庭活动,能够有效的锻炼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思维方式及动手操作水平,帮助精神分裂症患者重新建立良好、完善的思维方式;在情绪感知方面,精神分裂症患者往往会表现出部分极端的情绪,如:过度的冷漠、过于激烈的恐惧焦虑等,当家庭成员认识到患者发病期间情绪变化较大时,应当尽快的采取安抚措施,平缓患者的情绪,稳定患者疾病发作时的情绪状态;在语言表达方面,精神分裂症患者疾病发作时语言表述并不连贯甚至会出现语言系统功能障碍的现象,家属应较为准确的掌握患者语言表达的内涵。

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影响

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影响

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影响目录摘要1.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1.2 方法1.2.1家庭护理干预内容1.2.2护理干预方法1.2.3 效果评定1.2.4 统计方法2.结果2.1两组干预前后NOSIE评分比较(见表1)2.2 两组干预前后ADL、MRSS及SDSS评分比较(见表2)2.3两组复发率比较3.讨论4.参考文献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将100例出院的精神分裂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常规出院宣教,每个月门诊复查或电话咨询,干预组实施家庭干预指导。

在出院时及6个月末12个月末分别采用NOSIE量表,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康复状态量表(MRSS)、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评定,并统计1年内复发病例。

结果干预组NOSIE 总积极因素分明显增高,消极因素分明显降低。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干预组ADL、MRSS、及SDSS总分在6个月末及12个月末分值逐渐下降,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实施家庭护理干预可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复发率,降低社会功能残疾,减轻家庭及社会的压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疾病康复。

关键词:精神分裂家庭护理干预日常生活近年来,随着抗精神药物的不断发展与临床应用,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明显提高,但复发是困扰临床一大难题,给社会、家庭带来极大负担,病人在急性发作期需要短期的住院治疗,而长期是处在家庭和社会之中,只有正确实施家庭护理干预才能巩固治疗效果,减少疾病复发,促进社会功能康复。

为此对痊愈出院的精神分裂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家庭护理干预,现将结果汇报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选取我院2017年11月-2018年11月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

人组标准:1.复合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

2.出院时精神症状基本消失。

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影响

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影响

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摘要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患者需要终身管理和治疗。

家庭护理干预是一种有效的精神健康干预手段,可以提高患者的预后。

本文分析了多个相关研究的结果,证明了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预后有显著的影响,包括改善其症状和生活质量,减少复发率和住院次数,增加家庭支持和自我管理能力。

此外,本文还讨论了影响家庭护理干预效果的因素,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提高家庭护理干预的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家庭护理干预,精神分裂症,预后,复发率,生活质量,支持,管理能力Introduction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患者主要表现为幻觉、妄想、语言障碍和情感淡漠等症状。

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为1%,影响着全球数百万人口。

精神分裂症不仅对患者本人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影响,而且还对其家庭和社会产生了不良影响。

目前,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主要依赖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然而,这些治疗方法不能完全解决患者的问题,需要其他的干预手段。

家庭护理干预是一种全面的精神健康干预手段,包括“家庭疗法”、“家庭支持”、“社区护理”等。

家庭护理干预通常由专业的医疗保健人员或经过专业培训的家庭成员提供。

其目的是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家庭支持,并帮助患者和家庭成员更好地应对疾病和挑战。

家庭护理干预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精神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包括精神分裂症。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许多研究表明,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预后有着显著的改善作用。

本文将概述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预后的影响,并探讨影响干预效果的因素,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提高家庭护理干预的质量和效果。

家庭护理干预与精神分裂症预后的关系1. 改善症状和生活质量许多研究表明,家庭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

例如,一项研究评估了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发现该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社交能力、人际关系和工作能力,降低焦虑和抑郁等负性情绪(Pitschel-Walz, Leucht, Bauml, & Kissling, 2001)。

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摘要:目的分析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影响。

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4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6例,随机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3例,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家庭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方式下患者康复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依从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12个月精神状况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为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家庭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神经状况,提升康复效果。

关键词:家庭护理;精神分裂症;康复效果精神分裂症为以病程迁延、社会功能显著下降为特征的精神障碍疾病。

且此种疾病复发率以及致残率高。

患者痊愈出院后,依然需要家庭和社会的支持。

研究认为,神经分裂患者进行良好的家庭护理干预可降低疾病复发机率,促使患者早日康复[1]。

现主要分析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患者的影响,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6月~2018年4月收治的8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照组43例,男22例,女21例,年龄21~56岁,平均(38.79±4.23)岁;观察组43例,男23例,女20例,年龄22~57岁,平均(38.65±4.35)岁。

各组患者基本数据并无较大差异(P>0.05)。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主要采用常规护理,首先为用药指导。

指导患者和其家属正确的用药方式和剂量。

为其介绍药物不良反应。

为患者家属讲解家庭护理中的常规方式,主要内容包括和患者交流沟通的方式以及对话技巧等。

观察组患者予以家庭护理干预。

家庭护理干预工作由精神科主治医师担任,在进行护理时共分为3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首先建立爱心联系卡,同时进行电话咨询,每周为患者进行1次家访,至少持续2周。

为患者讲解家庭护理方式以及精神卫生知识。

研究患者用药情况,有药物不良反应时要及时进行处理,和患者交谈心理问题,注意其情绪变化。

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影响

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影响

个 侧 面反映 基层 医院 高血压 流行病 学情 况及药 物 的
应 用结构 和 发展趋 势 , 供 同类 医 院和 相 关 部 门参 可
考。
参 考 文 献
[] B ynw ii . R cn y etninTr l i lain n 1 ra la l ms ee th pre s i s mpi t sa d o a c o c nrvrisJ .J C ,0 5 4 ( );1 -2. o to es [j AC 2 0 ,5 6 8 38 7 e
( 江 省 台 州市 第二 人 民 医 院 , 江 台州 3 7 0 ) 浙 浙 1 2 0
关键 词 精 神 分 裂 症
家 庭 护 理
预 后
中 图分 类 号 : 4 1R 4 . R 7 ,793
文 献 标识 码 : B
文章 编 号 :0 26 7 (0 8 0 —5 00 10 —9 5 20 )60 6—3
料 及人 院时精 神病 理 症 状 程 度 比较 , 差异 无 显 著 性
疗最 引人 瞩 目。家庭 护理 干预可 降低精 神分 裂症患 者 的复发率 , 降低 社会 功能 残疾 , 轻家庭 及社 会 的 减 压力 , 高患 者 的生 活质 量 , 进疾 病康复 。为 了 提 促 探讨家 庭护 理干 预对 精 神 分 裂患 者 预后 的影 响 , 我
研究 对象 均来 源于 2 0 0 4年 6月 ~2 0 0 5年 6月
在本 院 接受住 院治疗 后 临床康 复 出院 的首 发精 神分 裂症 患者 。人 组 标 准 : 1 符 合 C MD-I 关 精 神 () C 1有 1 分裂 症诊 断标 准 ;2 年 龄 2 ~5 () 0 0岁 ; 3 患 者 的生 () 活技 能需要 督促 ;4 出 院后 与 一位或 多位 家人一 起 () 生 活 ;5 中学 以上 文 化 程 度 ; 6 排 除 脑 器 质 性 疾 () () 病 、 体 疾 病 及 药 物 滥 用 者 。符 合 人 组 标 准 者 共 躯 1 0例 , 5 随访到 1 0例 , 访患 者 与人 组 患 者一 般 资 2 失

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影响

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影响

主要发生在青少年和中老年两个阶段,考虑到患者的特点,我 的应用研究[J]. 中华护理杂志,2014,49(7):795 -797.
们采用面对面的有效沟通,现场进行康复指导。
[10]李伦兰,甘玉云,张丽娜,等. 出院后电话随访对人工髋
采用续记换药费模式回访,有助于改善患者出院后的遵 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 中华护理杂志,
及功能状态,减少了患者对卫生服务的利用程度[9]。本组中 [8] 吴茜,万文洁,施雁. 信息通讯技术在护理领域的应用现
患者二次手术率(取内固定装置)为98. 1% ,因1 例患者去外 状与展望[J]. 护理学杂志,2012,27(13):86 -88.
地工作,未能在本院住院取内固定装置手术。桡骨远端骨折 [9] 郑群怡,战颖,吴晓英. 移动信息技术在骨科延续护理中
A DOI 10. 3969 / j. issn. 1006 - 7256. 2018. 14. 021
1006 - 7256 2018 14 - 0055 - 03
精神分裂症属于精神疾病中较常见的一种,其病因不明, 但是大部分患者在病情稳定后会出现残留症状,或者因出院 患者感知、思维及行为等方面会出现障碍和不协调的情况,具 后不能延续院内护理和治疗,导致病情反复发作,对社会、家 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并且多次复发后病情会不断恶化,严重者 庭的影响较大[1]。2016 年月 2 ~2017 年3 月,我们对50 例精 会出现精神衰退。临床上主要采用抗精神病药物进行治疗, 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家庭18 年7 月第24 卷第14 期
1 资料与方法
导绝对服从;依从是指在日常护理以及随访过程中,患者对其
1. 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 年月 2 ~ 2017 年3 月我院收治的 干预有部分依从;不依从则为对护理人员以及家属的干预不

家庭护理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影响

家庭护理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影响

的 精 神 障 碍 疾 病 , 精 神 病 药 物 治 疗 精 神 分 裂 症 疗 效 肯 定 , 仍 抗 但
有 较 多 病 人 会 有 一 些 残 留症 状 及 受 损 的社 会 功 能 。国 内 外 研 究 表 明 , 庭 干 预对 病 人 病情 减 轻 、 解 和社 会 功 能 的 改 善 均有 良 家 缓 好 的 作 用 ¨ 。 因此 , 病 人 出 院 后 征 得 病 人 及 家 属 同意 , 病 人 1 ] 在 对
张瑞 芬 , 丽珍 , 娟静 沈 夏
Z a gR i n S e ihn, i un ig h n uf ,hn Lz e X aJ ajn e
( e tlH e lh Ce tro u iC t in s o ic , in s 1 1 1Ch n ) M n a at n e fW x iyJa g uPr vn e Ja g u 2 4 5 ia
进 行 家 庭 护 理 干 预 。现 报 道 如下 。
1 对 象 和 方 法
1 2 1 干 预 方法 ..
两 组 病 人 临 床 痊 愈 出 院 后 , 以利 培 酮 ( 均 维
思 通 ) 疗 , 组 药 物 最 高 剂 量 、 续 使 用 时 间 及 维 持 剂 量 差 异 治 两 持
均无统计学意义 ( P均 > 0 0 ) . 5 。干 预组 在 药 物 治 疗 的基 础 上 : f
出 院后 实 施 为 期 1 的 家 庭 护 理 干 预 , 药 物 组 只 是 半 年 1次 年 而 家 庭 随 访 。家 庭 护 理 干 预 方 法 : 庭 护 理 于 预 从 病 人 临 床 痊 愈 家 出院 后 开 始 , 由有 经验 的 精 神 科 护 师 担 任 , 技 术 操 作 方 法 和 量 对 表评定 进行统 一培训 , 神科专 家担任 技术指 导。① 出院后 2 精 周 内建 立 爱 心 联 系 卡 , 有 电 话 咨 询 , 周 到病 人 家 中 1次 , 配 每 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庭护理干预对首发儿童精神分裂症病人疗效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9-11-26T15:19:17.083Z 来源:《护理前沿》2019年第09期作者:王木英[导读]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采用家庭护理干预措施对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加强治疗支持,提升护理有效率。

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7年8月-2019年6月前来本院进行疾病检查及治疗的儿童为对象,经过专业的科室检查,其属于首发精神分裂症,并需要开展对症治疗。

在自愿
参与实验调查的患者中,采用硬币随机法,对86例患者进行病情结果讨论。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家庭护理干预,做好与患儿的心理沟通,并分析应用成效。

结果: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4%,对照组为79.1%,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此同时,在护理满意度的调查上,观察组患者家属的满意度为90.7%(39/4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6.7%(33/43),因此,我们认为观察组护理更佳。

结论:采用家庭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更好地去照顾儿童,给予他们生活上的照顾,可以提升治疗的依从性,并做好全方位的辅助支持,有利于患儿病情的早日改善。

关键词:家庭护理干预;儿童;精神分裂症;疗效精神分裂症在儿童精神病中属于常见的类型,对患儿的健康成长、正常的生活起居产生了不良影响,必须加以治疗改善,控制病情的发展【1】。

而开展护理支持则有不同于成年人的地方,儿童自身缺乏更多的控制力,对疾病的认知少,多需要家属的协助。

本次实验选取了2017年8月-2019年6月前来本院进行疾病检查及治疗的儿童为对象,经过专业的科室检查其属于首发精神分裂症,并需要开展对症治疗。

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患者中,对86例患者进行病情结果讨论。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实验选取了2017年8月-2019年6月前来本院进行疾病检查及治疗的儿童为对象,经过专业的科室检查,其属于首发精神分裂症,并需要开展对症治疗。

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患者中,采用硬币随机法,对86例患者进行病情结果讨论。

其中,男性36例,女性50例,患者年龄在3-1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6±
2.5)岁。

从病程上看,患者病程在1-6年之间,平均病程为(4.55±1.31)年。

所有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在结合基础药物的治疗上,帮助患者家属舒缓情绪,提供多项护理支持;观察组则为家庭护理干预,与患儿家属面对面的沟通其病情情况,并增加沟通次数和有效性,确保患者家属对疾病有正确的认知,缓解焦虑情绪。

此外,对药物所产生的副作用有所了解,并可以配合儿童患者开展治疗协助,如保障其日常饮食、睡眠,减轻学习负担等,对其心理问题进行分解。

最后,也可以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心理状态的了解,解决实际问题。

1.3 评价标准
本次实验需要进行治疗效果的分析,可以分为痊愈、显著进步、进步和无效。

其依据为患儿是否可以正常的生活、学习,对疾病有一定能够得认知,当然,临床症状改善则为最直接的判断因素。

1.4统计方法在本研究中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儿的护理结果进行讨论,在统计的过程中,以SPSS19.0专业计算软件为基础,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

在临床数据的对比中,首先要对两种方案的实际情况做好记录,在本次实验中,针对治疗有效率和满意度上为计数统计,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4%,对照组为79.1%,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此同时,在护理满意度的调查上,观察组患者家属的满意度为90.7%(39/4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6.7%(33/43),因此,我们认为观察组护理更佳。

3 讨论精神分裂症的引发因素有很多,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儿童的情绪变化、心理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在长期的压抑下可能导致精神系统疾病,而家庭干预能够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结合药物治疗、专业护理干预下起到不错的病情改善成效【2】。

据相关资料表明,儿童的身体发育阶段大脑皮质层功能不完善,精神活动缺乏稳定性,而不良的生活环境、教育环境会导致患者性格障碍,继而引发精神分裂【3】。

在家庭护理干预中父母可以更好地调整、照顾患儿的情绪,改变教育方式,加强对儿童的关心和爱护,从而积极的实现病情改善。

此外,家庭护理可以对患儿家属加强教育,了解疾病知识和护理技巧,更好地帮助患儿开展出院后的延续护理,提升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采用家庭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更好地去照顾儿童,给予他们生活上的照顾,可以提升治疗的依从性,并做好全方位的辅助支持,有利于患儿病情的早日改善。

参考文献
[1]蒲金玉,张翠红,刘宁,车秀美. 家庭护理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康复作用[J]. 护理学杂志,2003(03):163-165.
[2]陈泽群,姜建茂,黄菊娟,曹允贞. 优质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程度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 中国当代医药,2018,25(17):181-184. [3]潘友葵,苏保育,梁卫峰,江连娣,谢雪华.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认知水平与患者康复效果的相关研究[J].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23):2977-2978+298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