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预防进展[修改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篇:ICU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预防进展

ICU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预防进展

国内外管理者均认为医院感染是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问题。尿路感染视为医院感染的重要感染之一,ICU 是使用导尿技术最频繁的科室,特别是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常病情危重,免疫力低下,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 CAUTI) 发生率最高的科室,如何有效预防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引起我们临床工作者的关注,现综述如下。

CAUTI诊断标准,发生率和经济损失1.1CAUTI诊断标准[1] 按照《泌尿系感染诊断治疗指南》2011年版,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征,或者出现下腹触痛肾区叩痛,并具有下列情况之一即可诊断为UTI 。尿检白细胞男性≥5个/高倍视野,女性≥10个/高倍视野;尿培养细菌菌落计数女性中段尿培养≥105CFU /mL 、男性中段尿培养标本≥104CFU /mL;临床已诊断为UTI的。或抗菌治疗有效的,诊断为UTI,留置导尿管或48 h内留置导尿管患者发生的UTI即为CAUTI。

1.2CAUTI发生率

我国有关重症监护病房的感染分析显示重症患者尿路感染仅次于呼吸道感染。[2]国内容桂荣等[3]报道

在有导尿管或尿路机械操作的患者中约20%-60%的患者有尿路感染占医院获得性感染的40% 。徐敏等[4]

报道3 0 例留置导尿病人, 3 d 、7 d 和10 d菌尿发生率分别为26.7% 、66.7 % 和93.3 % 。这与国外的相关报道基本一致。国内相关统计表明ICU院内尿路感染的发病率为8.6%-32.7% ,其中80.0%的尿路感染

与导尿有关[5] 1.3经济损失

CAUTI增加患者的病死率,增加患者医疗费用。疾病控制预防中心[ 6]报道,在美国每年发生大约170 万院内感染并导致99 000 人死亡,这些感染中32%是尿路感染,使医疗费用增加了390 万~450万美元。同时还增加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导致医疗资源的浪费。

CAUT病原菌分布

目前IC U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病原菌排名前五位的病原菌依次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白色念珠菌。

3 引发CAUT的预防

3.1 严格把握留置导尿适应症和留置时间

导尿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排尿困难麻醉手术后和危重患者尿量观察的基本技术之一,但留置导尿的不良

后果是易引起尿路感染,ICU是使用导尿技术最频繁的科室,也是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 CAUTI) 发生率最

高的科室。所以我们必须严格把握留置导尿的适应症,不能因为护理的方便而对所有病人进行导尿。因为

很多研究表明留置导尿时间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呈正相关。对于神志清患者完全能自我控制的病人完全不

用留置导尿,男病人可以使用无创的方法接尿液。郑桃云等[7]研究表明男性卧床患者食品袋接尿不仅可以

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而且还大大降低了尿路感染的风险。术后患者神志转清能自行解小便患者应

尽快拔除导尿管,对于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应定时夹管,锻炼膀胱功能,有机会尽快拔管。

3.2 导尿管的选择及更换周期

对导尿管选择-主要在导尿管的材质和型号上。黄位耀[8]研究显示,全硅橡胶管在插管过程中对黏膜损伤小、血尿发生率低,能进一步避免患者留置过程中的不适和疼痛感,故一般建议选用硅胶气囊导尿管。有学者报道:抗菌导尿管有一定的抗菌效果。对导尿管型号的选择,不同的研究者得出的结论稍有差异,但总体原则相近,周秋风[9]建议,成年男性一般用12~16号,女性选用16~18号;排出的尿液混浊或有沉淀、凝块及尿道松弛者可选用较粗导尿管。老年患者一般有尿道膜部括约肌松弛、收缩力差等生理特点,应选择直径较大的20~22号气囊导尿管,这样有效地防止了尿液外渗,又能保证导尿管通畅,不易堵塞。但对前列腺增生、尿道有狭窄的患者,应选型号相对较小的导尿管或弯头导尿管。对于初次留置导尿管患者,不宜选用过粗的导尿管。合理选择导尿管可以减小导尿管对组织减少刺激和损伤,从而减少尿路感染的机会。导尿管更换周期的研究有:2009年美国感染病学会国际临床实践指南指出[10] 不推荐长期导尿的病人常规更换导尿管2周或4周更换1次。导尿管更换的时间与尿液的pH值有很大的关系,病人尿液pH值>6.8为高危堵塞类病人应每2周更换1次导尿管。pH值

3.3 留置导尿操作过程

留置导尿操作过程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如果无菌操作不严格容易将外界的细菌随导尿管进入膀胱,引起膀胱内细菌滋长从而导致尿路感染。同时导尿和留置导尿后尿道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刺激,分泌物就会增多,加剧了细菌的繁殖,不仅滋生了细菌,膀胱以及尿道对细菌的防御作用也削弱了[12]。从而容易导致尿路感染。

3.4导尿管的固定方法

刘雪[13] 研究表明将3M医用胶布剪成H型,于导尿管的分叉处上1cm 处将胶布与尿管贴合紧密,外固定于患者大腿上1/3处。因匀型外固定法可避免外力牵拉尿管的前端,能有效减少因外力牵拉致尿道黏膜的损伤。从而使尿道感染发生率降低。

3.5集尿袋选择和更换时间

Smi t h[ 14]报道:留导尿引流装置及技术的快速发展,引流装置从使用开放式引流瓶到普通引流袋,直到如今使用有瓣膜的抗反流引流密闭系统带通风孔的引流系统时代。抗反流引流袋能有效防止尿液倒流,

防止尿液反流所致逆行感染。抗流引流尿袋导管较一般收集袋直径大,质地坚硬,可抗扭曲。抗反流引流袋的容积为2000 mL, 是正常收集袋2倍,减少了放尿袋放尿的次数, 从而减少了感染的风险。抗反流引流袋一般7 d更换1次,减少了打开整个密闭引流系统的机会。普通引流袋一般需每周更换两次,大大增加了打开整个密闭引流系统的机会。随着引流装置越来越科学,护理病人也越来越方便省时护士工作效率提高同时也大大降低了泌尿道感染( U TI)的发生率。

3.6膀胱冲洗与尿路感染的关系

临床为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会常规采用膀胱冲洗来预防尿路感染。在短期性留置导尿管的患者中可起到一定的防御作用但随着导尿管留置时间的增加膀胱冲洗往往会同时增加发生尿路感染的几率尤其对于膀胱冲洗频率较高的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几率一般会更高。有研究表明[15],由于医务人员的手传播细菌而造成的医院感染约占30%。膀胱冲洗时由于集尿系统的反复开放,增加了通过护士的手对膀胱造成交叉感染的机会,更易导致腔内感染。部分病人由于尿管过细或膀胱痉挛,可出现冲洗液由膀胱经尿管与尿道之间的腔隙自尿道口溢出,因而更易导致尿道口细菌经腔外途径进入膀胱,增加感染的机会。钟秀玲等[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