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

再读马克思:《商品拜物教的性质及其秘密》有感(修改稿)

马克思关于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与资本拜物教的观点是其剩余价值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贯穿《资本论》全书,在第一卷第一章第四节专门讲《商品拜物教的性质及其秘密》,接着在第二卷、第三卷逐步展,重点在揭示资本拜物教的性质及其秘密。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以此掩盖资本主义剥削本质,宣扬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永恒性。

(一)

在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人与人的经济关系表现为物与物之间的关系,并为物与物之间的关系所掩盖,从而使商品具有一种神秘的属性,具有一种支配商品生产者的神秘力量,不是商品生产者支配商品经济的运动,而是商品经济运动支配着商品生产者。对此现象马克思称之谓商品拜物教。对此种神秘性,马克思讲的很形象,他说:“例如用木来做桌子,木头的形态就改变了,但桌子一旦作为商品出现,就变成一个可感觉又起感觉的物了,它不仅用它的脚站在地上,而且在对其他一切商品的关系上,从它的木头脑袋出来比它自动跳舞还奇怪得多的狂想。”

当货币出现之后,商品生产者的命运就决定于他的商品能否顺利地换成货币,由商品到货币这一跳犹如鲤鱼跳龙门更为困难,商品的神秘性发展为货币的神秘性,金银本身天然具有支配人们命运的神秘力量。加以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可以讲买任何商品,使其更加神通广大,具有魔术一般的神力。人们只好拜倒在它的脚下,这就是货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是商品拜物教的发展形式。“因此,货币拜物教的,就是商品拜物教的迷,不过变得明显了,耀眼了。”(《马恩全集》第23卷,第111页)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引用哥伦布与莎士比亚的话,说明货币的神秘力量。

哥伦布在1503年寄自牙买加的信中讲:“金子是一个奇妙的东西!谁有了它,谁就成为他想要的一切东西的主人。有了金,甚至可以使灵魂升入天堂。”

莎士比亚在《雅典的泰门》中讲:

“金子!黄黄的,发光的,宝贵的金子!

只这一点点儿,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

错的变成对的,卑贱变成尊贵,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

吓!你们这些天神们啊,为什么要给我这东西呢?

嘿,这东西会把你们的祭司和仆人从你们的身旁拉走;

把健汉头颅底下的枕垫抽去;

这黄色的奴隶可以使异教联盟,同宗分裂;

它可以使受咒诅的人得福,使害着灰白色的癞病的人为众人所敬爱;

它可以使窃贼得到高爵显位,和元老们分庭抗礼;

它可以使鸡皮黄脸的寡妇重做新娘……

来,该死的土块,你这人尽可夫的娼妇……”(《马恩全集》第23卷150,152页)

在我国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的出现,也相继出现了货币拜物教。一千八百多年前,西晋时期,鲁褒所作的《钱神论》就是一篇愤世嫉俗,对货币拜物教抨击的淋漓尽致,被广泛传播的好文章。

鲁褒在《钱神论》中写道:“大矣哉!钱之为体,有乾有坤,内则其方,外则其圆。……难朽象寿,不匮象道,故能长久,为世神宝。亲爱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强。无翼而飞,无足而走。解严毅之颜,开难发之口。钱多者处前,钱少者居后,处前者为君长,在后者为臣仆。……钱之所佑,吉无不利,何必读书,然后富贵?……可谓神物。无位而尊,

无势而热。排朱门,入紫闼。钱之所在,危可使安,死可使活。钱之所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谚云:‘钱无耳,可暗使’,岂虚言也哉!又曰:‘有钱可使鬼’,而况人乎!子夏云:‘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吾以死生无命,富贵在钱。……若臧武仲之智,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可以为成人矣。今之成人者,何必然!唯孔方而已”(《全晋文》卷一百一十三)。”

(二)

由货币转为资本,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又进一步转化为资本拜物教。资本拜物教就是把资本的价值增殖看作是资本本身具有创造价值的自然的魔力。马克思对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与资本拜物教三者的关系进行了科学的分析,他讲:“在论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甚至商品生产的最简单的范畴时,即论述商品和货币时,我们已经指出了这种神秘的性质。这种神秘的性质,把各种有财富生产上的各种物质要素作为担负物的社会关系,转化为物品本身的属性(商品),并且还更加显著地把生产关系本身也转换为一种物品(货币)。一切已经有商品生产和货币流通的社会形态,都不免有这种颠倒。但是,说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本(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统治的范畴,它的决定的生产关系),这个荒唐的颠倒的世界就会更厉害得多地发展起来。”(《资本论》第三卷971页)

资本拜物教为何更厉害?从直接生产过程看,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就是工人劳动为资本家制造剩余价值的过程,资本不过是工人剩余劳动的吸收器。但劳动创造价值的功能却转移到资本上面去了,使资本变成了一种非常神秘的东西,劳动所有的生产力都好像不是为劳动本身所有,而为资本所有,从资本自己的胎里生出。从流通过程看,资本主义的商品流通过程本来是剩余价值的实现过程,但却颠倒的表现为好像剩余价值不是由生产过程中生出,而是由流通过程中生出。到剩余值的分配过程中就更神秘了。生息资本的出现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物化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生息资本的利息本来是利润的一部分,利润又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但现在却反过来好像利息才是资本的真正的果实,利润好像不是在生产过程中生产的。生息资本的形式,使资本的神秘化成为最为显眼的形式,好像资本有了完全的自行生殖的能力。生息资本使“资本拜物教的形式和资本拜物教的观念达到了完成的地步。在G-G′中,我们有了资本的没有概念的形式,有了生产关系的最高程度的颠倒和物化。”(《资本论》第三卷448页)

对资本拜物教,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也有精辟的论述:“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它把宗教虔诚、骑士热忱、小市民伤感这些情感的神圣发作,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用一种没有良心的贸易自由代替了无数特许的和自立挣得的自由。总而言之,它用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274-275页)

(三)

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特别是那偏激的经济学家出于其阶级立场的考虑,总是千百万计地宣扬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特别是资本拜物教的神秘性质,以此来证明资产阶级剥削与压迫

工人阶级的合理性,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永久性。

只有马克思才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与唯物辩证法,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示出这种拜物教的实质及其存在的条件,正如恩格斯所讲:“经济学所研究的不是物,而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归根到底是阶级和阶级之间的关系;可是这些关系总是同物结合着,并且作为物出现;诚然,这个或那个经济学家在个别场合也曾察觉到这种联系,而马克思第一次揭示出它对于整个经济学的意义,从而使最难得问题变得如此简单明了,甚至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现在也能理解了。”(《马克思选集》第二卷123页)

列宁在《马克思主义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中,也讲到,马克思在这方面伟大的贡献。他说:“凡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看到物与物之间的关系的地方(商品交换商品),马克思都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商品的交换表示通过市场来实现的各个生产者之间的联系。货币表明这一联系更加密切,已经把各个生产者的全部经济生活不可分割地联结成一个整体了。资本表明这一联系的继续发展:人的劳动力变成了商品。雇佣工人把自己的劳动力出卖给占有土地、工厂和劳动工具的人。工人用一部分工作时间作为维持他自己和他的家庭生活的开支(工资),而另一部分工作时间工人是无报酬地劳动的,为资本家创造剩余价值,这也就是利润的来源,资本家阶级财富的来源。”(《列宁选集》第二卷444页)

马克思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他所生产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即剩余价值生产、实现、分配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作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剩余价值学说又是以科学的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

(四)

马克思在讲到商品拜物教与货币拜物教时讲:“一切已经有商品生产和货币流通的社会形态,都不免有这种颠倒。”(《资本论》第三卷971页)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过三十年改革这个目标已经基本实现。我所理解市场经济就是现代的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有共性,他们都具有使用价值与价值二重性;生产他们的劳动也具有二重性,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抽象劳动生产价值,他们都受价值规律与等价交换原则的支配。但由于生产资料所有制与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结合方式的不同,二者又具有本质的差别。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其生产的根本目的是追求剩余价值。存在着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生产过程的社会性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基本矛盾。存在着个别企业生产的计划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这些矛盾的发展必然会产生两级分化与经济危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其生产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着的物质与文化生活的需要。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也要进行经济核算,也要利润,遵守价值规律与等价交换原则,也要利用价值规律与价格机制来调节商品的生产、流通、分配与消费。但这些都是为了实现满足社会需要这个根本目的服务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人和人的关系式同志间互助合作的关系,不存在剥削问题。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与商品生

产的社会性是相适应的。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活动都是有计划的,原则上不存在两级分化与经济危机问题。任何经济的发展都具有二重性,既是生产力的发展,又是生产关系的发展。在生产方式发展的基础上,上层建筑也有所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比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就在于发展目的为人民,发展过程有计划,发展成果人民共享。

我们现在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近20年来,新的资本主义经济达到了长足的发展,据说已占有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与此相适应出现了以公有制为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并存,共同发展的局面。在社会主义社会的条件下出现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尽管有其特点,但其中人和人的经济关系仍然会表现为物与物的关系,并为物的关系所掩盖,具有神秘的性质。只有透过现象才能发现其本质。有人认为在我国出现的新的资本主义经济不存在剥削,不就是资本拜物教吗。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也存在旧社会的痕迹,有资产阶级法权的剩余。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和资本拜物教的神秘性质。研究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仍然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只有透过现象看本质才可以看到社会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的联系与区别,看到社会主义经济的优越性,看到社会主义经济代替资本主义经济的必然性。

(五)

客观上存在的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与资本拜物教必然会在人们的思想上有所反应。

第一、近年来,有人鼓吹的生产要素价值论,即资本、土地、生产资料,劳动共同创造价值的理论,就是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批评的资本拜物教观点。马克思讲:“在资本—利润(更好的形式是资本—利息),土地—地租,劳动—工资中,在这个表示价值和财富一般的各个成分和它的各个源泉的联系的经济三位一体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神秘化,社会关系的物化,物质生产关系和它的历史社会性质直接合而为一的现象是已经完成了。这是一个荒唐的、颠倒的、倒立着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资本先生和土地太太,是当做社会的人物,同时又直接当做单纯的物来发动妖术。……庸俗经济学的任务本来不过要把实际生产当事人的日常观念进行一种宣教式的教条式的翻译,按照某种可以理解的次序把他们安排起来。所以,它会在这个内部联系已经完全消失的三位一体中,为自己的浅薄的夸大的教义,找到这个自然的、不容疑问的基础,也一样是自然地事情。同时,这个公式,当它宣告统治阶级的收入的源泉具有自然地必然性和永远的合理性,并把它们提高成为一个教条时,也符合于统治阶级的利益。”(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974-975页)

由此可知,生产要素价值论以及效用价值论,供求价值论都是见物不见人的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资本拜物教的一种表现形式。2007年秋,拜访苏星同志,在谈到有人否定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时,苏星同志讲,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如果否定了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也就站不住脚了。

第二,物欲横流,拜金主义盛行,是必须关注的一个问题。

有人公开宣扬:“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天经地义” “金钱万能” “一切向钱看”“有钱能使鬼推磨”等极端个人主义与金钱拜物教等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严重腐蚀着人们的思想灵魂。

金钱从来就是双刃剑。如果正常发挥货币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等职能,就会使物畅其流,繁荣经济,为人民谋福利。资本家将货币转化为资本,就会变为剥削与压迫劳动者的手段。一些不法资本家还会将其作为糖衣炮弹,使一些意志不坚定的共产党员、国家干部走上贪污受贿的犯罪道路。

行贿受贿,贪污腐败对执政党来说这是一个非常严肃,关乎生死存亡的问题。今年三月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讲:去年突出查办大案要案,立案侦查贪污受贿大案18191件,重特大渎职侵权案件3175件,查办涉嫌犯罪的县处级以上国家工作人员2670人,其中部局级204人,省部级8人。今年还出现了一位被中纪委领导批示为“级别最低、数额最大、手段最恶劣”被民间称之为辽宁“三最”的女贪官。这人就是辽宁抚顺市国土资源局顺城分局原局长罗亚平。一些狂热的拜金主义者,还发展成为黑社会组织,他们与贪官污吏相勾结,设赌场,开妓院,贩毒品,杀人越货,无恶不作。

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的,为了解决贪污腐败问题,不仅要有正确的金钱观,还要像习近平同志所要求的那样,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习近平同志讲:“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概括起来是两句话: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领导干部不论在什么岗位都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行使权利的最高位置,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行使权利的最高标准,做到合理用人公正处事。”看来权利也是双刃剑,掌握在有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与以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手中,就可以为人民谋福利。如果掌握在“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人不利己,天诛地灭”的人手中就会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贪污受贿变为人民的罪人。

金钱拜物教这个魔鬼还侵入到婚姻关系和家庭关系之中。马克思和恩格斯讲:“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275页)在不得不实行市场经济的我国,也有类似的情况发生。2009年11月发生在北京大兴的灭门案就是一个金钱拜物教的一个典型事例。罪犯李磊就是因为向妻子要钱投资发生争吵,即持刀将妻子、妹妹、父亲、母亲和两个亲生的孩子杀死。此事虽说是个案,但这样惨绝人寰的恶性事件足以引起我们的深思。

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同志讲“我姓钱,但不爱钱”“如果丢掉了毛泽东思想和公有制,中国就完蛋了。”他不爱钱,但热爱毛泽东思想,热爱社会主义公有制,热爱祖国。北京大学为纪念一二.九运动四十五周年,请当年一二.九运动的主要领导人许德珩同志题词,已经九十高龄的许老所然命笔,写道:“心怀天下,身无半文,面壁十年,志在救民,以此自励,奋斗终生。”近年来,还出现了一批雷峰、焦裕禄式的先进人物,他们的高尚品质很值得我们学习。

第三,在对待经济发展上,也存在着拜物教的问题。大家都知道GDP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但如果见物不见人,搞GDP崇拜就会出问题。在经济发展上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如果发展的成果为少数所得而私,形成贫富两极分化的局面,发展就走上了斜路。发展经济还必须注意安全,薄熙来同志讲:“要重视GDP,更要重视安全发展,用百姓生命换来的GDP,白给也不要。”这话讲得多少好呀!这是有针对性的。近年来,层出不穷的黑砖窑、黑煤矿、血汗工厂把人不当人,把人当奴隶使,千人断指,连续十三跳,矿难频发,不仅使国人发指,也遭到了国际人士的谴责。现在是下决心转变发展方式的时候了,转变发展方式不仅包括经济结构的调整,也包括转变到以人为本、重视民生,由人民大家做主,由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道路上来。

我国现阶段所实行的是,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与此相适应,国家的统计就应该统计和公布各种所有制的经济数据,说明有几种所有制,各种所有制的发展程度及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公布有哪些分配方式,各种分配方式的发展情况及其比重。有的经济学家对

此多次提出意见,但他们的置若网闻,这是什么问题?是否也是见物不见人,以物与物的关系来代替或掩盖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

第四,马克思讲:“当作生息资本,并且特别在他当作生息货币资本的直接形式上,……资本作为主体,作为一种可卖的物品,取得了它纯粹的拜物教形式,G-G′。第一,是由于它作为货币的不断存在。在这样一个形式上,资本的一切特性都已经消失,它的现实要素已不能辨认。……第二,它所生产的剩余价值(在这里也是在货币形式上)也表现为资本本身应得的东西。像生长表现为树木固有的属性一样,生出货币表现为资本在货币资本形式上固有的属性。”(《资本论》第三卷445-449页)

由此得到启示,2007年由美国开始,很快波及全世界的金融危机及经济危机,就是生息资本这个拜物教的魔鬼所闯的祸。经济危机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可固有的生产社会性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性的矛盾,但导火线则是次贷危机,金融衍生品,虚拟经济的疯狂发展远远的脱离实体经济。在美国投资欺骗成为一种时尚,甚至政府的政策也为此推波助浪。银行家们借金融创造,创造了一个一个的金融衍生品,创造了巨大的次贷债卷,金融泡沫,这种泡沫的破力,必然陷入经济危机。为什么这么严重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全世界的经济学家很少有人能够预测呢?为什么在危机爆发的临界点还有些人在火上浇油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被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资本拜物教,特别是生息资本,虚拟经济这种极其神秘的拜物教迷住了眼睛,看不到事物的本质。在这场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中,我国虽然也受其影响,但不太厉害,经济还能保持稳定而较快增长,主要原因就是我国还存在着比较强大的公有制经济,国家对国民经济还坚持实行宏观调控。如果放弃了四项基本原则实行私有化,其后果不堪设想。在今后的经济发展中,还会发展资本市场,还会使私营经济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一定要注意吸取这次世界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的经验教训。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有批判的吸收各国经济管理的先进经验,勿使虚拟经济远离实现经济,危害实体经济。勿使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资本拜物教的神秘性迷住我们的眼睛。一定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透过现象看本质。要做金钱的主人,而不做金钱的奴隶。要利用资本不要被资本所利用。不能被金钱与资本牵着鼻子走。

商品拜物教:

劳动产品一旦采取商品形式,就具有神秘的色彩。商品是用来交换、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它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就商品的使用价值来说,不论从它所用来满足人们的需要这个角度,还是从它作为人类劳动的产品这个角度来考察,都没有什么神秘的地方,它们都不过是人们通过自己的具体劳动改变自然的结果。就商品的价值来说,从质的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的耗费,从量的方面看,是用劳动力耗费的持续时间即劳动量来计算,这也没有神秘的性质。可是,当劳动产品一旦采取了商品这个形态,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就取得了社会劳动的形式。商品的神秘性正是从这里产生的。

因为“使用物品成为商品,只是因为它们是彼此独立进行的私人劳动的产品。这种私人劳动的总和形成社会总劳动”私人生产者占有生产资料而又参加在社会分工的体系之中,正是私人生产者的这种相互独立而又相互依赖的社会关系才使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性和社会性。作为私人劳动,生产纯属生产者的私事,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由生产者自己作出决定,而作为社会劳动,生产者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必须是社会的使用价值。他们生产的劳动产品,是用来满足别人的需要,同时,通过交换,他又得到其他生产者的劳动来满足自己的需要。正是由于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具有这样的属性,人类劳动的等同性才表现为价值的等同性,人类劳动力的耗费,才表现为价值量,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才表现为物与物之间的交换关系。

但是,由于生产资料私有制使商品生产者相互隔开,他们彼此独立经营,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商品生产者无法精确了解社会的供求状况,社会需要什么、需要多少,他并不清楚;对于他的私人劳动能否得到社会承认,他是没有把握的。如果在市场上,他能够顺利地通过交换,卖掉自己生产出来的商品,他就实现了价值,他的私人劳动得到了社会承认,而且他还能换到别人的产品以满足自己的需要。如果自己的商品卖不出去,或是只卖出一部分,他就要面临亏损、破产的危险。商品的命运支配和决定了商品生产者的命运,本来由商品生产者的双手生产出来的东西,倒成了统治着商品生产者的力量。在市场盲目的自发势力作用之下,商品与商品相互交换的关系掩盖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商品拜物教就由此出现了。所以,在以私有制商品经济为基础的社会里,商品拜物教的产生是同人们盲目地受商品生产的经济规律的支配分不开的。劳动产品一旦作为商品来生产,就带上拜物教的性质,商品就从一个普通的可以感觉的物变成了一个可感觉而又超感觉的物了。

货币拜物教;

随着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大,商品交换和商品生产在不断发展,商品交换已不再是偶然的个别的现象,人们愈来愈要依赖于市场,生产者的劳动愈来愈要表现为价值。因此,在商品交换和商品生产发展的同时,表现为价值的等价物也相应地发展,它依次从个别等价物、特殊等价物、一般等价物而最后发展到货币。作为货币的金、银,本来也是商品世界千千万万个成员中的一分子,只是由于商品世界的共同活动,在漫长的商品交换的实践过程中,金、银因其天然的属性比其他商品更适于充当为一般等价物,因此,作为其他一切商品的一般等价物的职能,就稳定地落到贵金属金、银的身上。金、银终于从商品世界中游离出来,作为价值镜而跟其他一切商品相对立。从此,一切商品都同金、银发生等价关系、由金、银来表现自己的价值,并以它为媒介来交换别的商品。

作为货币的金、银无非就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一种特殊商品。但是,货币出现之后,商品经济的社会关系,又进一步被物的外衣所掩盖。因为,一旦金、银成了货币,就给人们一种假象,似乎货币成为人类劳动的直接化身。货币可以用来购买一切商品的属性,本来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却被看作是货币的自然形态本身所固有的属性,似乎金和银一从地底下出来,就是一切人类劳动的直接化身。在商品与商品直接物物交换的条件下,商品生产者的命运决定于能不能顺利地换得别人的产品,而在货币出现以后,则决定于能不能顺利地换成货币。商品的神秘性进而发展成了货币的神秘性。人们感觉到好象金银本身天然地具有支配人们命运的神秘力量,在货币力量面前,任何力量都得甘拜下风。于是,商品拜物教就发展为货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是商品拜物教的发展形态,“因此,货币拜物教的谜就是商品拜物教的谜,只不过变得明显了,耀眼了”。

商品拜物教:

指如同宗教信仰者崇拜神灵般地崇拜商品的社会心态。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生产成为私人的事情,生产商品的私人劳动只有通过交换,才能为社会承认,转化为社会劳动;商品生产者的兴衰成败完全取决于商品能否卖出、卖出多少,即私人劳动能否或能在多大程度上得到社会承认。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表现为物与物,即商品与商品的关系,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被物化了;这些本是人所生产出来的物成为商品之后却成为独立于人之外、支配人们命运的异己力量。在身处其中的商品生产者看来,似乎这些物天然具有支配人们命运的神秘力量,从而产生了对商品的盲目崇拜。对商品世界的这种现象,马克思认为,“商品形式和它借以得到表现的劳动产品的价值关系,是同劳动产品的物理性质以及由此产生的物的关系完全无关的。这只是人们自己的一定的社会关系,但它在人们面前采取了物与物的关系的虚幻形式。因此,要找一个比喻,我们就得逃到宗教世界的幻境中去。在那里,人脑的产物表现为赋有生命的、彼此发生关系并同人发生关系的独立存在的东西。在商品世界里,人手的产物也是这样。我把这叫做拜物教。劳动产品一旦作为商品来生产,就带上拜物教性质,因

此拜物教是同商品生产分不开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89页)。商品的拜物教性质根源于商品经济,它是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生产关系借以表现的特定形式。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出现了,一切商品都由货币来衡量其价值量的大小,生产关系进一步被货币化。货币是社会财富的绝对形式,货币甚至能购买人的名誉、良心,似乎货币天然就具有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魔力,人们开始崇拜货币,于是商品拜物教进而发展为货币拜物教。而当货币转化为资本一旦完成,资本拜物教也就形成了。社会生活中“物质至上”、“金钱万能”等信条就是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的以商品货币经济关系为客观基础的商品、货币及资本拜物教的通俗表述。

(一)

物质崇拜

盲目追求GDP增长是商品拜物教在我国经济方面的突出表现。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经济增长成为人们关心的首要问题,衡量经济增长的GDP增长自然也成为大家最重视的指标。这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这30多年来,一味追求GDP 增长,陷入GDP崇拜,在GDP的数字竞赛中,出现了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我国经济结构失衡、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资源环境遭到破坏、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等,这些问题都是片面强调GDP增长造成的。一味追求GDP增长实质上就是对物质生活的盲目追求,也就是商品拜物教驱使人们将幸福生活等同于丰裕的物质生活。

(二)

腐败现象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所存在的诸如行贿、受贿、贪污、盗窃等活动,也具有商品拜物教性质。“腐败”一词本身带有贬义,不同的人用它来形容贬低不同的行为,这些行为包括合法、非法以及游走在合法与不合法边缘的各类行为。律师们常以此词泛指行贿、索贿、欺诈或盗窃。腐败现象,中外古今皆有,但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却是与商品拜物教的影响有关。而且发展中国家腐败现象比西方发达国家更严重,这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认识认识问题。从客观上说,当前我国的市场经济是一种转轨过程中的不完善市场经济,不完善的市场经济不仅缺少市场经济的应有规范,更缺少执行规范所需的社会条件,因此常常受到常受到抨击。从主观上来讲,在相当一段时间中,我们把市场经济局限于当作一种方法与工具,而不认为它首先是一种经济关系。不仅如此,没有充分

认识到我国的市场经济是一种新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一大认识偏差。这种认识上的极大偏差,那将是根本性的偏差,不仅会助长商品拜物教现象的泛滥,更可能是自毁长城。惩治腐败须加大反腐力度,但更需要从市场经济制度认识源头上正本清源。

(三)

拜金主义

拜金主义盛行是商品拜物教在我国社会生活方面的表现。由于人们将生活幸福等同于物质充裕,所以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就被当作生活幸福的源泉,这导致拜金主义思想盛行,金钱至上的观念泛滥。越来越多的人将金钱视为自己的人生目标,迷信“金钱万能”、“一切向钱看”的思想观念在相当程度上蔓延和流行。一些人信奉“人生有定数,聚财无尽头”以追逐和聚敛货币财富作为人生的最高目的,为了金钱不惜背叛亲人、朋友甚至危害社会,使自己迷失在物质世界中不能自拔。这种货币主义的幻觉正是商品拜物教的体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