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 第三章

微生物学 第三章
微生物学 第三章

第三章病毒

选择题(每题1分,共25题,25分)

1.病毒囊膜上的刺次突的组成成分是:( D )正确

A.脂类

B.多糖

C.蛋白质

D糖蛋白

2.溶源菌遇到同一种噬菌体或与之密切相关的噬菌体时表现为( B )正确

A.抗性

B.免疫性

C.再次溶源性

D.裂解

3.大肠杆菌(E.coli) T4 噬菌体的典型外形是( B )正确

A. 球形

B. 蝌蚪形

C. 杆状

D.丝状

4.病毒壳体的组成成份是( B )正确

A. 核酸

B. 蛋白质

C. 多糖

D.脂类

5.决定病毒感染专一性的物质基础是( B )正确

A.核酸

B.蛋白质

C.脂类

D.糖类

6.下列能在宿主细胞内独立复制的是( A )正确

A.类病毒

B.卫星病毒

C.卫星RNA

D.拟病毒

7.最先发现病毒的是:( C )正确

A.巴斯德

B.柯赫

C.伊万诺夫斯基

D.吕文虎克

8.在溶源细胞中,原噬菌体以( D )状态存在于宿主细胞中。正确

A.质粒

B.缺陷噬菌体

C.插入寄主染色体

D.质粒和插入寄主染色体

9.噬菌体是专性寄生于( A )的寄生物。正确

A.细菌

B.酵母菌

C.霉菌

D.蕈菌

10.第一个被人类发现的病毒是( A )正确

A.烟草花叶病毒

B. 大肠杆菌的T4噬菌体

C. 天花病毒

D. 脊髓灰质炎病毒

11.烈性噬菌体的尾部蛋白是( C )正确

A.早期蛋白

B.中期蛋白

C.晚期蛋白

D.次早期蛋白

12.所有下列成分均是病毒可能有的,除了( D )之外。正确

A. 蛋白质的衣壳

B. 核酸的基因

C. 类似膜的包膜

D. 带有酶的细胞质

13.在电子显微镜下。螺旋对称的病毒看起来像( C )正确

A. 小球状

B. 拉长的三角形

C. 杆状

D. 蝌蚪

14.病毒的大小以( B )为单位量度。正确

A.mm

B.nm

C.mm

Dm

15.病毒显著区别于其他生物的特征是( D )错误正确答案:B

A.具有感染性

B.独特的繁殖方式

C.体积微小

D.细胞内寄生

16.温和性噬菌体基因组在溶源性细菌内可以下列状态存在( B )正确

A.复制、表达产生子病毒

B.整合于宿主染色体或质粒形式

C.自发或经诱导进入裂解循环

D.产生成熟的病毒颗粒

17.DI颗粒的基因组有( B )正确

A.置换突变

B.缺失突变

C.移框突变

D.重组

18.最先提纯的结晶病毒是( A )正确

A.烟草花叶病毒

B.痘苗病毒

C.疱疹病毒

D.流感病毒

19.溶原性细菌对( C )具有免疫性。正确

A.所有噬菌体

B.部分噬菌体

C.外来同源噬菌体

D.其它噬菌体

20.能与宿主菌染色体整合的噬菌体基因组称为:( C )正确

A. 毒性噬菌体

B. 温和性噬菌体

C. 前噬菌体

D. 溶原性噬菌体

21.组成病毒粒子核髓的化学物质是( B )错误正确答案:C

A.糖类

B.蛋白质

C.核酸

D.脂肪

22.噬菌体属于病毒类别中的( A )正确

A.原核生物病毒

B.昆虫病毒

C.植物病毒

D.动物病毒

23.下列微生物能通过细菌滤器的是( C )正确

A.细菌

B.酵母菌

C.病毒

D.霉菌

24.病毒不敏感的条件是( C )正确

A.高温

B.紫外线

C.抗生素

D.干扰素

25.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B )正确

A.真菌

B.噬菌体

C.支原体

D.衣原体

微生物学习题与答案第三章

四、习题 填空题 1.证明细菌存在细胞壁的主要方法有、、和等4种。2,细菌细胞壁的主要功能为、、和等。 3.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和,而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则是、、和。 4.肽聚糖单体是由和以糖苷键结合的,以及 和 3种成分组成的,其中的糖苷键可被水解。 5.G+细菌细胞壁上磷壁酸的主要生理功能为、、和 等几种。 6.G-细菌细胞外膜的构成成分为、、和。 7.脂多糖(LPS)是由3种成分组成的,即、、和。 8.在LPS的分子中,存在有3种独特糖,它们是、和。 9,用人为方法除尽细胞壁的细菌称为,未除尽细胞壁的细菌称为,因在实验室中发生缺壁突变的细菌称为,而在自然界长期进化中形成的稳定性缺壁细菌则称为。 10.细胞质膜的主要功能有、、、和。 11.在细胞质贮藏有大量聚声一羟基丁酸(PHB)的细菌有、、 和等。 12.在芽孢核心的外面有4层结构紧紧包裹着,它们是、、 和。 13,在芽孢皮层中,存在着和 2种特有的与芽孢耐热性有关的物质,在芽孢核心中则存在另一种可防护DNA免受损伤的物质,称为。14.芽孢的形成须经过7个阶段,它们、、、、 、和。 15.芽孢萌发要经过、和 3个阶段。 16.在不同的细菌中存在着许多休眠体构造,如、、和 等。 17,在细菌中,存在着4种不同的糖被形式,即、、和14,。 18.细菌糖被的主要生理功能为、、、、和 等。 19,细菌的糖被可被用于、、和等实际工作中。 20.判断某细菌是否存在鞭毛,通常可采用、、和 等方法。 21.G-细菌的鞭毛是由基体以及和 3部分构成,在基体上着生 、、和 4个与鞭毛旋转有关的环。 22.在G-细菌鞭毛的基体附近,存在着与鞭毛运动有关的两种蛋白,一种称,位于,功能为;另一种称,位于,功能为。 23.借周生鞭毛进行运动的细菌有和等,借端生鞭毛运动的细菌有和等,而借侧生鞭毛运动的细菌则有等。 24.以下各类真核微生物的细胞壁主要成分分别是:酵母菌为,低等真菌为,高等真菌为,藻类为。

第二章普通微生物学课后习题及答案2培训资料

第二章普通微生物学课后习题及答案2

1.试解释真菌、酵母菌、霉菌和蕈菌。 真菌:是一类不含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菌体主要以菌丝状态存在,异样生活的一类微生物。 真菌特点:1、有边缘清楚的核膜包围着细胞核,而且在一个细胞内有时可以包含多个核 2、不含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养方式为异养吸收型。 3、产生大量无性和有性孢子进行繁殖 4、除酵母菌为单细胞外,一般具有发达的菌丝体。 酵母菌:一类非丝状真核微生物,泛指能发酵糖类的各种单细胞真菌。酵母菌一般具有以下五个特点:1、个体一般以单细胞状态存在 2、多数出芽繁殖,也有的裂殖, 3、能发酵糖类产能4细胞壁常含甘露聚糖,5、喜在含糖量较高、酸度较大的水生环境中生长。 霉菌:一些丝状真菌的通称,指那些菌丝体发达又不产生大型肉质子实体结构的真菌。 营养体:指真菌营养生长阶段的菌丝体。 霉菌的菌丝:霉菌的营养体由菌丝构成,可以无限伸长和产生分枝,分枝的菌丝相互交错在一起,形成菌丝体。 蕈菌:又称伞菌,指那些能形成大型肉子实体的真菌。 菌丝体:菌丝体是菇菌的营养器官,菌丝体是由无数纤维的菌丝组成。一边吸取营养,一边繁殖向四周扩展,并在一定季节、一定的发育阶段产生繁殖器官——子实体。 2、简述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真菌可以作为食品的来源,为人类提供美味的食品和蛋白质、维生素等资源,同时还可以为人类提供真菌多糖、低聚糖等提高免疫力、抗肿瘤的生物活性物质。有的真菌可以产生抗生素、酒精、有机酸、酶制剂等。用作名贵药材的灵芝、茯苓等。真菌可以将环境中的有机物降解为简单的复合物和无机小分子,在自然界的转化作用不容忽视。真菌还是基础生物学研究的重要研究工具。 真菌对人类有害的一面,许多真菌可以引起人畜的疾病、植物病害、导致工业原料及农产品的霉变、食品和粮食发霉,甚至在食品和粮食中产生毒素,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和损失。 3、简述酵母菌的一般构造及酿酒酵母的生活史,分析其生活史的特点。 特点:一般情况下都以营养体状态进行出芽繁殖,营养体既能以单倍体形式存在,也能以二倍体形式存在,在特定条件下进行有性繁殖。 4、解释:菌丝、菌丝体、菌丝球、真菌丝、牙痕、蒂痕。 菌丝: 单条管状细丝,为大多数真菌的结构单位,一些原核生物也有菌丝,如放线菌。 菌丝体:许多菌丝连结在一起组成地营养体。营养体:真菌营养生长阶段的菌丝体.

沈萍_陈向东__高教微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_

微生物习题集 第一章绪论 一、术语或名词 1.微生物(microorganism) 因太小,一般用肉眼看不清楚的生物。这些微小生物包括: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的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具原核细胞结构的真细菌、古生菌以及具真核细胞结构的真菌(酵母、霉菌、蕈菌等)、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等。但其中也有少数成员是肉眼可见的。 2.微生物学(microbiology) 研究肉眼难以看清的称之为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的科学,分离和培养这些微小生物需要特殊技术。 3.分子微生物学(molecularmicrobiology) 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4.细胞微生物学(cellularmicrobiology) 重点研究微生物与寄主细胞相互关系的科学。 5.微生物基因组学(microbic genomics) 研究微生物基因组的分子结构、信息含量及其编码的基因产物的科学。 6.自生说(spontaneousgeneration) 一个古老的学说,认为一切生命有机体能够从无生命的物质自然发生的。 7.安东·列文虎克(AntonyvanLeeuwenhoek,1632—1723) 荷兰商人,他是真正看见并描述微生物的第一人,他利用自制放大倍数为50~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世界(当时被称之为微小动物),首次揭示了一个崭新的生物世界——微生物界。 8.路易斯·巴斯德(LouisPasteur,1822—1895) 法国人,原为化学家,后来转向微生物学研究领域,为微生物学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微生物学的奠基人。主要贡献:用曲颈瓶实验彻底否定了“自生说”,从此建立了病原学说,推动了微生物学的发展;研究了鸡霍乱,发现将病原菌减毒可诱发免疫性,以预防鸡霍乱病;其后他又研究了牛、羊炭疽病和狂犬病,并首次制成狂犬疫苗,证实其免疫学说,为人类防病、治病做出了重大贡献;分离到了许多引起发酵的微生物,并证实酒精发酵是由酵母菌引起的,也发现乳酸发酵、醋酸发酵和丁酸发酵都是不同细菌所引起的,为进一步研究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和工业微生物学奠定了基础。 9.罗伯特.柯赫(Robert Koch,1843—1910) 德国人,著名的细菌学家,曾经是一名医生,对病原细菌的研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A具体证实了炭疽病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B分离、培养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这是当时死亡率极高的传染性疾病,因此柯赫获得了诺贝尔奖;C提出了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柯赫氏定律。他也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10.伍连德(1879—1960) 我国广东香山人,著名公共卫生学家,我国海港检疫创始人。他用微生物学理论和技术对鼠疫和霍乱的病原进行研究和防治,在中国最早建立起卫生防疫机构,培养了第一支预防鼠疫的专业队伍,在他的领导和组织下,有效地战胜了1910—1911和1920—1921年间我国东北各地鼠疫的大流行,被国际上誉为著名的防疫专家,世界鼠疫会议1911年4月在我国沈阳举行时,他任大会主席和中国首席代表。著有“论肺型鼠疫”、“鼠疫概论”和“中国医史”等。 11.汤飞凡(1879—1958) 我国湖南醴陵人,著名的医学微生物学家,在医学细菌学、病毒学和免疫学等方面的某些领域做出·了显著的贡献,特别是首次应用鸡胚卵黄囊接种法从病人的眼结膜刮屑物中分离、培养沙眼衣原体的成功,确证了沙眼衣原体的存在,为世界上首创,成为医学微生物学方面的重大成果。 12.SARS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的简称,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即我国称为的非典型肺炎,也简称为非典。 二、习题 填空题 1.微生物与人类关系的重要性,你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微生物是一把十分锋利的双刃剑,它们在给人类带来的同时也带来。 2.1347年的一场由引起的瘟疫几乎摧毁了整个欧洲,有1/3的人(约2 500万人)死于这场灾难。 3.20XX年SARS在我国一些地区迅速蔓延,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节奏严重地被打乱,这是因为SARS有很

微生物学习题与答案4

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 A部分习题 一、选择题 1. 大多数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属于:() A. 光能自养 B. 光能异养 C. 化能自养 D. 化能异养 2. 蓝细菌的营养类型属于:() A.光能自养 B. 光能异养C.化能自养 D. 化能异养 3. 碳素营养物质的主要功能是:() A. 构成细胞物质 B. 提供能量 C. A,B 两者 4. 占微生物细胞总重量70%-90% 以上的细胞组分是:() A. 碳素物质 B. 氮素物质 C. 水 5. 能用分子氮作氮源的微生物有:() A. 酵母菌 B. 蓝细菌 C. 苏云金杆菌 6. 腐生型微生物的特征是:() A. 以死的有机物作营养物质 B. 以有生命活性的有机物作营养物质 C. A,B 两者 7. 自养型微生物和异养型微生物的主要差别是:() A. 所需能源物质不同 B. 所需碳源不同 C. 所需氮源不同 8. 基团转位和主动运输的主要差别是:() A. 运输中需要各种载体参与 B. 需要消耗能量 C. 改变了被运输物质的化学结构 9. 单纯扩散和促进扩散的主要区别是:() A. 物质运输的浓度梯度不同 B. 前者不需能量,后者需要能量 C. 前者不需要载体,后者需要载体 10. 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生长因子(生长因素)是:() A. 微量元素 B. 氨基酸和碱基 C. 维生素 D. B,C二者 11. 培养基中使用酵母膏主要为微生物提供:() A. 生长因素 B. C 源 C. N 源 12. 细菌中存在的一种主要运输方式为:() A. 单纯扩散 B. 促进扩散 C. 主动运输 D. 基团转位 13. 微生物细胞中的C素含量大约占细胞干重的:() A. 10% B. 30% C. 50% % 14. 用牛肉膏作培养基能为微生物提供:() A. C 源 B. N 源 C. 生长因素 D. A,B,C 都提供

最新微生物学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教程文件

填空题 1.动植物的研究能以体为单位进行,而对微生物的研究一般用体 2.在微生物学中,在人为规定的条件下培养、繁殖得到的微生物群体称为培养物、其中只有培养物能较好地被研究、利用和重复结果。 3.一般情况下,培养微生物的器具,在使用前必须先行,使容器中不含。 4.用培养平板进行微生物纯培养分离的方法包括、和。 5、微生物在特定培养基上生长形成的菌落或菌苔一般都具有稳定的特征,可以成为对该微生物进行、的重要依据。 6、微生物保藏的目标就是要使所保藏菌株在一段时间不、不和不 7、一般说来,采用冷冻法时,保藏温度越,保藏效果越。 8、、和是影响显微镜观察效果的3个重要因索。 9.光学显微镜能达到的最大有效放大倍数是,这时一般使用 x的目镜,和 x的物镜,并应在物镜镜头和玻片之间加。 10、采用明视野显微镜观察未经染色的标本(如活的细胞)时,光的和都没 有明显的变化,因此,其形态和内部结构往往难以分辨。 11.在的照射下,发荧光的物体会在黑暗的背景下表现为光亮的有色物体,这就是荧光显微技术的原理。 12.透射电子显微镜用电子作为,因此其分辨率较光学显微镜有很大提高,但镜筒必须是环境,形成的影像也只能通过或进行观察、记录。 13.在显微镜下不同细菌的形态可以说是千差万别,丰富多彩,但就单个有机体而言,其基本形态可分为、与 3种。 14.霉菌菌体均由分支或不分支的菌丝构成。许多菌丝交织在一起,称为。在固体培养基上,部分菌丝伸入培养基内吸收养料,称为;另一部分则向空中生长,称为。有的气生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分化成。 15. 是一类缺少真正细胞壁,细胞通常无色,具有运动能力,并进行吞噬营养的单细胞真核生物。它们个体微小,大多数都需要显微镜才能看见。 选择题(4个答案选1) 1.培养微生物的常用器具中,()是专为培养微生物设计的。 (1)平皿(2)试管(3)烧瓶(4)烧杯 2.( )可用来分离培养出由科学家设计的特定环境中能生长的微生物,尽管我们并不知道什么微生物能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中生长。 (1)选择平板(2)富集培养(3)稀释涂布(4)单细胞显微分离 3.下面哪一项不属于稀释倒平板法的缺点?( ) (1)菌落有时分布不够均匀 (2)热敏感菌易被烫死 (3)严格好氧菌因被固定在培养基中生长受到影响 (4)环境温度低时不易操作 4.下面哪一种方法一般不被用作传代保藏?( ) (1)琼脂斜面(2)半固体琼脂柱(3)培养平板(4)摇瓶发酵 5.冷冻真空干燥法可以长期保藏微生物的原因是微生物处于( )的环境,代谢水平大大降低。 (1)干燥、缺氧、寡营养(2)低温、干燥、缺氧 (3)低温、缺氧、寡营养(4)低温、干燥、寡营养 6.对光学显微镜观察效果影响最大的是( )。

微生物学习题 第四章至第七章

选择题 1. 噬菌体是一种感染______的病毒。 (a)酵母菌 (b)霉菌 (c)放线菌和细菌 (d)原生动物 2. 称为微好氧菌的那些细菌能______生长。 (a)在高浓度盐中 (b)在低浓度氧中 (c)没有ATP或葡萄糖 (d)只在有病毒时 3. 深层穿刺接种细菌到试管固体培养基中______。 (a)提供厌氧菌生长条件 (b)除去代谢废物的一个机会 (c)增加氧气 (d)增加钾和钠离子的数目 4. 微生物分批培养时,在延迟期______ (a)微生物的代谢机能非常不活跃 (b)菌体体积增大 (c)菌体体积不变 (d)菌体体积减小 5. 实验室常用的培养细菌的培养基是______。 (a)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b)马铃薯培养基 (c)高氏一号培养基 (d)麦芽汁培养基 6.属于病毒界的微生物是 ①放线菌②立克次氏体③噬菌体④藻类 7.中温微生物的最适生长范围是 ①4℃左右②10℃~20℃③25℃~30℃④45℃~60℃ 8.噬菌体属于病毒类别中的 ①微生物病毒②昆虫病毒③植物病毒④动物病毒 9.配制1000ml的固体培养基需加琼脂为 ①0②2~7克③15~20克④50克 10.碳源和能源来自同一有机物的是 ①光能自养型②化能自养型③光能异养型④化能异养型 11.以氧化无机物作为主要能源的营养类型为 ①光能自养型②化能自养型③光能异养型④化能异养型 12.好氧微生物在液体培养基中常表现为 ①菌膜②沉淀③混浊④三者都有 13.高压蒸汽灭菌,常用的温度和时间为 ①70-80℃,30分钟②121℃,30分钟③160-170℃,2小时④100℃,30分钟 14.果汁的消毒或灭菌方法为 ①间歇灭菌②高压蒸汽灭菌③巴氏消毒④干热灭菌 15.干热灭菌法要求的温度和时间为 ①105℃,2小时②121℃,30分钟③160℃,2小时④160℃,4小时 16.噬菌体属于 ①动物病毒②植物病毒③昆虫病毒④微生物病毒 17.微生物细胞的主要元素组成以干物质计最多 ①N②C③O④H 18.下列属于生长因子类物质的是 ①氨基酸②维生素③嘌呤碱基④三者都是 19.营养缺陷型菌株是指 ①有营养不良症的菌株②培养基中缺少某种成分才能生长良好的菌株 ③培养基中营养成分缺少时获得的菌株④丧失了合成某种营养成分能力的菌株 20.制备培养基的最常用的凝固剂为 ①硅胶②明胶③琼脂④纤维素 21.用化学成分不清楚或不恒定的天然有机物配成的培养基称为 ①天然培养基②半合成培养基③合成培养基④加富培养基 22.鉴别培养基是一种培养基,

微生物学第二章原核微生物习题

第二章原核微生物 一、名词解释: 原核微生物;芽孢;菌落;细菌L型;伴孢晶体;糖被 二、填空题 I.证明细菌存在细胞壁的主要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等4种。 2.细菌细胞壁的主要功能为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等。 3.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_____与_____,而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则就是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 4.肽聚糖单体就是由____与____以_____糖苷键结合的_____,以及_____与____3种成分组成的,其中的糖苷键可被_____水解。 5.G+细菌细胞壁上磷壁酸的主要生理功能为_____、_____、_____与_____等几种。 6.G-细菌细胞外膜的构成成分为_____、_____、_____与_____。 7.脂多糖(LPS)就是由3种成分组成的,即_____、_____与_____。 8.在LPS的分子中,存在有3种独特糖,它们就是_____、____与____。 9.用人为方法除尽细胞壁的细菌称为____,未除尽细胞壁的细菌称为____,因在实验室中发生 缺壁突变的细菌称为_____,而在自然界长期进化中形成的稳定性缺壁细菌则称为_____。 10.细胞质膜的主要功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 三、选择题: 1.G-细菌细胞壁的最内层成分就是( )。 (1)磷脂(2)肽聚糖(3)脂蛋白(4)LPS 2.G+细菌细胞壁中不含有的成分就是( )。 (1)类脂(2)磷壁酸(3)肽聚糖(4)蛋白质 3.肽聚糖种类的多样性主要反映在( )结构的多样性上。 (1)肽桥(2)黏肽(3)双糖单位(4)四肽尾 4.磷壁酸就是( )细菌细胞壁上的主要成分。 (1)分枝杆菌(2)古生菌(3)G+ (4)G- 5.在G—细菌肽聚糖的四肽尾上,有一个与G+细菌不同的称作( )的氨基酸。 (1)赖氨酸(2)苏氨酸(3)二氨基庚二酸(4)丝氨酸 6.脂多糖(LPS)就是G+细菌的内毒素,其毒性来自分子中的( )。 (1)阿比可糖(2)核心多糖(3)O特异侧链(4)类脂A 7.用人为的方法处理G—细菌的细胞壁后,可获得仍残留有部分细胞壁的称作( )的缺壁细 菌。 (1)原生质体(2)支原体(3)球状体(4)L型细菌 8.异染粒就是属于细菌的( )类贮藏物。 (1)磷源类(2)碳源类(3)能源类(4)氮源类 9.最常见的产芽孢的厌氧菌就是( )。 (1)芽孢杆菌属(2)梭菌属(3)孢螺菌属(4)芽孢八叠球菌屑 10.在芽孢的各层结构中,含DPA—Ca量最高的层次就是( )。 (1)孢外壁(2)芽孢衣(3)皮层(4)芽孢核心 四、判断题 1.古生菌也就是一类原核生物。 2.G+细菌的细胞壁,不仅厚度比G-细菌的大,而且层次多、成分复杂。

微生物学习题与答案3

第三章病毒和亚病毒 A部分习题 一、选择题 1. 病毒的大小以()为单位量度。 A. m B.nm C.mm 2. .E.coli T4噬菌体的典型外形是:() A.球形 B.蝌蚪形 C.杆状 D.丝状 3. 类病毒是一类仅含有侵染性()的病毒。 A.蛋白质 B.RNA C.DNA D.DNA和RNA。 4.病毒壳体的组成成份是:() A.核酸 B.蛋白质 C.多糖 D.脂类 5.病毒囊膜的组成成分是:() A.脂类 B.多糖 C.蛋白质 6. 病毒含有的核酸通常是:() A.DNA和RNA B.DNA或RNA C.DNA D.RNA 7.最先发现病毒的是:() A.巴斯德 B.柯赫 C.伊万诺夫斯基 D.吕文虎克 8.CPV是() A.颗粒体病毒 B.质多角体病毒 C.核多角体病毒 9.NPV是() A.核多角体病毒 B.质多角体病毒 C.颗粒体病毒 10.GV是:() A.无包涵体病毒 B.颗粒体病毒 C.核多角体病毒 11.噬菌体是专性寄生于()的寄生物。 A.细菌 B.酵母菌 C.霉菌 12.病毒的分类目前以()为主。 A.寄主 B.形态 C.核酸 13.最先提纯的结晶病毒是:() A.烟草花叶病毒 B.痘苗病毒 C.疱疹病毒 D.流感病毒 14.在溶源细胞中,原噬菌体以()状态存在于宿主细胞中。 A.游离于细胞质中 B.缺陷噬菌体 C.插入寄主染色体 15.溶原性细菌对()具有免疫性。 A.所有噬菌体 B.部分噬菌体 C.外来同源噬菌体 D.其它噬菌体 二、是非题

1. 原噬菌体即插入寄主染色体DNA上的噬菌体DNA。() 2. 溶源性细菌在一定条件诱发下,可变为烈性噬菌体裂解寄主细胞。() 3. T4噬菌体粒子的形态为杆状。() 4. 所有昆虫病毒的核酸都是ssRNA。() 5. DNA病毒以双链为多,而RNA病毒以单链为多。() 6. 植物病毒的核酸主要是DNA,而细菌病毒的核酸主要是RNA。() 7. 大肠杆菌噬菌体靠尾部的溶菌酶溶解寄主细胞壁后靠尾鞘收缩将DNA注入寄主细胞。() 8.一种细菌只能被一种噬菌体感染。() 9.噬菌体核酸既有单链DNA、双链DNA,又有单链RNA、双链RNA。() 10.朊病毒(奇异病毒)是只含有侵染性蛋白质的病毒。() 三、填空题 1. 病毒在寄主体外,很易因外界环境如高温,射线等作用而_ _;带封套的病毒容易被_ 破坏,因而可用消毒剂如_ _来消毒。 2. 溶源性细胞在正常情况下有大约10-5细胞会发生_ _现象,这是由于少数溶源细胞中的_变成了_的缘故。 3. 温和噬菌体能以_ 整合在寄主胞的染色体上,形成_ 细胞,该细胞具有、_ _、_、_、等几个特征(填三个特征即可)。 4. 烈性噬菌体入侵寄主的过程可分为__ 、__ 、__ 、__ 、__ 等五个阶段。 5. TMV病毒粒子的形状为__ ,所含核酸为__ 。 6.T4噬菌体感染寄主细胞依靠__ 将__ 注入寄主细胞。 7.检查细菌是否被噬菌体感染的方法,通常是__ 、_ _ 。 8.病毒是一种无__ 结构,能通过_ _,严格寄生于__ 的超显微生物。 9.病毒的核壳体结构是:外壳是__ ,壳体内是__ ,二者共同构成__ ;有些大型病毒__ 外还包有包膜,主要由__ 或__ 组成。 10.大多数DNA动物病毒的核酸在__ 复制,蛋白质在__ 合成,病毒粒子的组装在_ _ 完成。 11.病毒只有一种或少数几种酶,在寄主细胞外不能独立地进行__ 和_ ,只有在活_ 中才表现生命活性,因而是严格的_ _生物。 12.组成壳体的壳粒基本上有两种排列方式:DNA病毒一般为_ _,RNA病毒一般为_ _。

微生物学第四章

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 选择题(每题1分,共40题,40分) 1.蓝细菌属于(?A?)型的微生物。??正确 A. 光能自养 B. 光能异养 C. 化能自养 D. 化能异养 2.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方式是(?C?) ??正确 A.简单扩散 B.促进扩散 C.主动运输 D.基团转位 3.实验室培养酵母菌的常用培养基是(?A?)??正确 A.麦芽汁培养基 B.查氏合成培养基

C.高氏1号 D.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4.水分子可以通过(?B?)进入细胞。??正确 A. 主动运输 B. 扩散 C.促进扩散 D. 基团转位 5.实验室常用的培养放线菌的培养基是(?C?)??正确 A.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B.马铃薯培养基 C.高氏一号培养基 D. 麦芽汁培养基 6.硝化细菌属于(?C?)型的微生物。??正确 A.光能自养 B.光能异养

C.化能自养 D.化能异养 7.下列不属于主动运输特点的是(?D?)??错误??正确答案:C A.逆浓度 B.需载体 C.不需能量 D.选择性强 8.用化学成分不清楚或不恒定的天然有机物配成的培养基称为(?A?)??正确 A.天然培养基 B.半合成培养基 C.合成培养基 D.加富培养基 9.制备培养基的最常用的凝固剂为(?C?)??正确 A.硅胶 B.明胶

C.琼脂 D.纤维素 10.占微生物细胞总重量70%-90% 以上的细胞组分是:(?C?)??正确 A. 碳素物质 B. 氮素物质 C. 水 D.无机盐 11.真菌的营养类型为(?D?)??正确 A.光能自养型 B.光能异养型 C.化能自养型 D.化能异养型 12.用来分离固氮菌的培养基中缺乏氮源,这种培养基是一种(?C?)??正确 A.基础培养基

微生物学(沈萍)考试重点

微生物学考试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 1、微生物学的定义 微生物学一般定义为研究肉眼难以看清的称之为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的科学。 2、微生物的种类 ①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的病毒、亚病毒因子(卫星病毒、卫星RNA和朊病毒); ②原核细胞结构的细菌、古生菌; ③真核细胞结构的真菌(酵母菌、霉菌、覃菌等)、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等。 3、微生物生命现象的特性和共性 ①微生物具有其他生物不具备的生物学特性、代谢途径和功能; ②微生物具有其他生物共有的基本生物学特性; ③易操作性:微生物具有个体小、结构简单、生长周期短、易大量培养、易变异、重复性强等优势。 4、微生物的发现 荷兰商人安东?列文虎克利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世界。 5、微生物学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 ①1867:Lister创立了消毒外科; ②1890:Von Behring制备抗毒素治疗白喉和破伤风; ③1892:IV anowsky提供烟草花叶病是由病毒引起的证据; ④1928:Griffith发现细菌转化; ⑤1929:Fleming发现青霉素; ⑥1977:Woese提出古生菌是不同于细菌和真核生物的特殊类群; ⑦1995:第一个独立生活的细菌(流感嗜血杆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完成; ⑧1996:第一个独立生活的古生菌(詹氏甲烷球菌)基因组测序完成; ⑨1997:第一个真核生物(啤酒酵母)基因组测序完成。 6、微生物学发展的奠基者 ①巴斯德和科赫是微生物学发展的奠基者。 ②巴斯德的贡献 a彻底否定了“自生说”:巴斯德用著名的曲颈瓶实验彻底否定了“自生说”,并从此建立了病原学说,推动了微生物学的发展; b免疫学—预防接种:巴斯德研究了鸡霍乱,发现将病原菌减毒可诱发免疫性,以预防鸡霍乱病,他为人类防病、治病作出了重大贡献; c证明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d其他贡献—巴斯德消毒法和家蚕软化病问题。 ③科赫的贡献 a证明炭疽杆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 b发现肺结核的病原菌; c提出了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科赫原则; d用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化微生物的技术; e配制培养基。 ④科赫原则 a在每一相同的病例中都出现这种微生物; b要从寄主分离出这样的微生物并在培养基中培养出来; c用这种微生物的纯培养接种健康而敏感的寄主,同样的疾病会重复发生; d从实验发病的寄主中能再度分离培养出这种微生物。 第二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 1、无菌技术的概念 在分离、转接及培养纯培养物时防止其被其他微生物所污染,其自身也不污染操作环境的技术被称为无菌技术。 2、最常用的灭菌方法 高压蒸汽灭菌 3、接种操作 ①接种环在火焰上灼烧灭菌; ②烧红的接种环在空气中冷却,同时打开装有培养物的试管; ③用接种环蘸取一环培养物转移到一装有无菌培养基的试管中,并将试管重新盖好;

微生物学笔记沈萍版

微生物学研究生考试大纲 第一章绪论 1. 微生物与我们的生活(利弊) 2.微生物的发现与奠基人 荷兰列文虎克:用自制放大倍数约300倍显微镜观察到微生物的存在 巴斯德的工作 (1) 发现并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3) 免疫学——预防接种(4) 其他贡献:巴斯德消毒法等 柯赫的工作 (1) 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术方面的贡献 a)细菌纯培养方法的建立b)配制培养基 c)流动蒸汽灭菌d)染色观察和显微摄影 (2)对病原细菌的研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a)具体证实了炭疽病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b)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c)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柯赫原则 1 在每一病例中都出现这种微生物; 2 要从寄主分离出这样的微生物并在培养基中培养出来; 3用这种微生物的纯培养接种健康而敏感的寄主,同样的疾病会重复发生; 4 从试验发病的寄主中能再度分离培养出这种微生物来。 微生物的定义:人肉眼难以看清的微小生物总称。微生物的类群及特点:个体小、结构简、胃口大、食谱广、繁殖快、易培养、数量大、分布广、种类多、级界宽、变异易、抗性强、休眠长、起源早、发现晚、。 微生物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 发展历程:8000年前早起应用阶段,微生物发现,微生物生理生化阶段(微生物奠基人),现代微生物学(多学科交叉,人类肠道微生物) 发展趋势:多学科交叉、微生物学促进生命科学的发展、我国微生物学的发展、21世纪微生物学的发展趋势:1)微生物基因组;2)环境微生物;3)微生物生命现象的共性与特性;4)多学科交叉;5)人体微生物;6)现代微生物产业。第二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 一、无菌技术:微生物不被污染且不污染周围环境的技术 二、微生物纯菌种的分离方法: 固体培养基分离微生物纯菌种的技术:涂布平板,平板划线、倒平板和稀释摇管法,最常用且可靠 液体培养基获得纯菌种的方法:稀释不同培养器皿中,95%不长菌,但长出的被认为是纯菌种,不太可靠且很少用。 单细胞分离:在特定显微镜和工具下取得单个细胞,要求细胞个体较大且有特殊工具。 三、微生物保藏技术:不死亡、不污染、不退化 传代培养保藏、冷冻保藏、干燥保藏 四、显微镜和显微技术

微生物学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

填空题 1.组成微生物细胞的主要元素包括、、、、和 等。 2.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六大营养要素是、、、、 和。 3.碳源物质为微生物提供和,碳源物质主要有、、、、等。 4.氮源物质主要有、、、等,常用的速效氮源如、 ,有利于;迟效氮源如、它有利于。 5.无机盐的生理作用包括、、、和。 6.生长因子主要包括、和,其主要作用是、。 7.水的生理作用主要包括、、、、和。 8.根据 ,微生物可分为自养型和异养型。 9.根据 ,微生物可分为光能营养型和化能营养型。 10.根据 ,微生物可分为无机营养型和有机营养型。 ll.根据碳源、能源和电子供体性质的不同,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可分为、、和。 12.设计、配制培养基所要遵循的原则包括、、、、 和。 13.按所含成分划分,培养基可分为和。 14.按物理状态划分,培养基可分为、和。 15.按用途划分,培养基可分为、、和等4种类型。16,常用的培养基凝固剂有和、和。 17.营养物质进人细胞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和。 18.营养物质进人细胞的方式有、、和。 选择题(四个答案选I) 1.在含有下列物质的培养基中,大肠杆菌首先利用的碳物质是( )。 (1)蔗糖 (2)葡萄糖 (3)半乳糖 (4)淀粉 2.在工业生产中为提高土霉素产量,培养基中可采用的混合氮源是( )。(1)蛋白胨/酵母浸膏 (2)黄豆饼粉/花生饼粉 (3)玉米浆/黄豆饼粉 (4)玉米浆/(NH 4) 2 SO 4 3.下列物质可用作生长因子的是( )。 (1)葡萄糖 (2)纤维素 (3)N a Cl (4)叶酸 4.一般酵母菌生长最适水活度值为( )。 (1)0.95 (2)0.76 (3)0.60 (4)0.88 5.大肠杆菌属于( )型的微生物。 (1)光能无机自养 (2)光能有机异养 (3)化能无机自养 (4) 化能有机异养6.蓝细菌和藻类属于( )型的微生物。 (1)光能无机自养 (2)光能有机异养 (3)化能无机自养 (4)化能有机异养7.硝化细菌属于( )型的微生物。 (1)光能无机自养 (2)光能有机异养 (3)化能无机自养 (4)化能有机异养8.某种细菌可利用无机物为电子供体而以有机物为碳源,属于( )型的微生物。

微生物学第四章

选择题(每题1分,共40题,40分) 1.蓝细菌属于( A )型的微生物。正确 A. 光能自养 B. 光能异养 C. 化能自养 D. 化能异养 2.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方式是( C )正确 A.简单扩散 B.促进扩散 C.主动运输 D.基团转位 3.实验室培养酵母菌的常用培养基是( A )正确 A.麦芽汁培养基 B.查氏合成培养基 C.高氏1号 D.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4.水分子可以通过( B )进入细胞。正确 A. 主动运输 B. 扩散 C.促进扩散 D. 基团转位 5.实验室常用的培养放线菌的培养基是( C )正确 A.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B.马铃薯培养基 C.高氏一号培养基 D. 麦芽汁培养基 6.硝化细菌属于( C )型的微生物。正确 A.光能自养 B.光能异养 C.化能自养 D.化能异养 7.下列不属于主动运输特点的是( D )错误正确答案:C A.逆浓度 B.需载体 C.不需能量 D.选择性强 8.用化学成分不清楚或不恒定的天然有机物配成的培养基称为( A )正确 A.天然培养基

B.半合成培养基 C.合成培养基 D.加富培养基 9.制备培养基的最常用的凝固剂为( C )正确 A.硅胶 B.明胶 C.琼脂 D.纤维素 10.占微生物细胞总重量70%-90% 以上的细胞组分是:( C )正确 A. 碳素物质 B. 氮素物质 C. 水 D.无机盐 11.真菌的营养类型为( D )正确 A.光能自养型 B.光能异养型 C.化能自养型 D.化能异养型 12.用来分离固氮菌的培养基中缺乏氮源,这种培养基是一种( C )正确 A.基础培养基 B.加富培养基 C.选择培养基 D.鉴别培养基 13.能用分子氮作氮源的微生物有:( B )正确 A. 酵母菌 B. 蓝细菌 C. 苏云金杆菌 D.霉菌 14.腐生型微生物的特征是:( A )正确 A. 以死的有机物作营养物质 B. 以有生命活性的有机物作营养物质 C. A,B 两者 D.属于化能自养型 15.下列物质可用作生长因子的是( D )正确 A.葡萄糖 B.纤维素 C. NaCl D.叶酸

沈萍微生物学(第2版)知识点笔记课后答案

第1章绪论 1.1复习笔记 一、微生物和你 微生物是一把十分锋利的双刃剑,它们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带来“残忍”的破坏。 1.有利方面 (1)微生物为人类提供很多有用产品,例如:啤酒、抗生素。 (2)微生物参与地球上的物质循环。 (3)微生物为以基因工程为代表的生物技术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有害方面 微生物引起的瘟疫会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二、微生物学 研究对象及分类地位 (1)定义 微生物学一般定义为研究肉眼难以看清的称之为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的科学。 (2)微生物包括的种类 ① 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的病毒、亚病毒因子(卫星病毒、卫星RNA和朊病毒); ② 原核细胞结构的细菌、古生菌; ③ 真核细胞结构的真菌(酵母、霉菌、蕈菌等)、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等。 研究内容及分科 微生物学已形成了基础微生物学和应用微生物学,其又可分为许多不同的分支学科,并且还在不断地形成新的学科和研究领域。其主要的分科见图1-1。 (a)基础微生物学

(b)应用微生物学 图1-1 微生物学的主要分支学科 三、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发展 微生物的发现 荷兰商人安东·列文虎克利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世界。 微生物学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 由列文虎克揭示的多姿多彩的微生物世界吸引着各国学者去研究、探索,推动着微生物学的建立和发展,表l—1列出了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 表1-1 微生物学发展中的重大事件 微生物学发展的奠基者 巴斯德和柯赫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1)巴斯德的贡献 ① 彻底否定了“自生说” 著名的曲颈瓶实验彻底否定了“自生说”,并从此建立了病原学说,推动了微生物学的发展。 ② 免疫学―预防接种巴斯德研究了鸡霍乱,发现将病原菌减毒可诱发免疫性,以预防鸡霍乱病。他为人类防病、治病做出了重大贡献。 ③ 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④ 其他贡献-巴斯德消毒法和家蚕软化病问题。 (2)柯赫的贡献 ① 证实了炭疽病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 ② 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

微生物学周德庆版重点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精心整理 绪论 1.微生物: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2.列文虎克(显微镜,微生物的先驱)巴斯德(微生物学)科赫(细菌学) 3.什么是微生物?习惯上它包括那几大类群? 答: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它是一些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包括①原核类的细菌(真细菌和古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②真核类的真菌(酵母菌、霉菌和蕈菌)、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③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和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和朊病毒)。 4.为什么说微生物的“体积小、面积大”是决定其他四个共性的关键? 答:1.2. m-DAP )3.答:色,而4. 5.答:鞭毛,生长在某些细菌表面的长丝状、波曲的蛋白质附属物,称为鞭毛,数目为一至十条,具有运动功能;菌毛是一种长在细菌体表的纤细、中空、短直且数目较多的蛋白质附属物,具有使菌体附着于物体表面上的功能,比鞭毛简单,无基体等构造,直接着生于细胞膜上;性毛,构造与成分与菌毛相同,但比菌毛长,且每一个细胞仅一至少数数根。 6.试以链霉菌为例,描述这类典型放线菌的菌丝、孢子和菌落的一般特征。 答:放线菌是一类呈菌丝状生长、主要以孢子繁殖和陆生性强的原核生物典型放线菌—链霉菌的形态构造链霉菌的细胞呈丝状分枝,菌丝直径很小,与细菌相似。其菌体由分枝的菌丝组成。由于菌丝的连续生长和分枝所以形成网络状菌丝体结构。在营养生长阶段,菌丝内无隔,内含许多核质体,故一般呈单细胞状态。基内菌丝(营养菌丝“根”,吸收水、营养和排泄代谢废物)气生菌丝生长致密,覆盖整个菌落表面,菌丝呈放射状。链霉菌孢子丝的形状和排列多种多样,有直、波曲、钩状、螺旋状、丛生、轮生等。其中以螺旋状的孢子丝较为常见,而螺旋状孢子丝按其螺旋

(完整版)微生物学第二章原核微生物习题

第二章原核微生物 一、名词解释: 原核微生物;芽孢;菌落;细菌L型;伴孢晶体;糖被 二、填空题 I.证明细菌存在细胞壁的主要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等4种。2.细菌细胞壁的主要功能为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3.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_____和_____,而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则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4.肽聚糖单体是由____和____以_____糖苷键结合的_____,以及_____和____3种成分组成的,其中的糖苷键可被_____水解。 5.G+细菌细胞壁上磷壁酸的主要生理功能为_____、_____、_____和_____等几种。6.G-细菌细胞外膜的构成成分为_____、_____、_____和_____。 7.脂多糖(LPS)是由3种成分组成的,即_____、_____和_____。 8.在LPS的分子中,存在有3种独特糖,它们是_____、____和____。 9.用人为方法除尽细胞壁的细菌称为____,未除尽细胞壁的细菌称为____,因在实验室中发生缺壁突变的细菌称为_____,而在自然界长期进化中形成的稳定性缺壁细菌则称为_____。 10.细胞质膜的主要功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三、选择题: 1.G-细菌细胞壁的最内层成分是( )。 (1)磷脂(2)肽聚糖(3)脂蛋白(4)LPS 2.G+细菌细胞壁中不含有的成分是( )。 (1)类脂(2)磷壁酸(3)肽聚糖(4)蛋白质 3.肽聚糖种类的多样性主要反映在( )结构的多样性上。 (1)肽桥(2)黏肽(3)双糖单位(4)四肽尾 4.磷壁酸是( )细菌细胞壁上的主要成分。 (1)分枝杆菌(2)古生菌(3)G+ (4)G- 5.在G—细菌肽聚糖的四肽尾上,有一个与G+细菌不同的称作( )的氨基酸。 (1)赖氨酸(2)苏氨酸(3)二氨基庚二酸(4)丝氨酸 6.脂多糖(LPS)是G+细菌的内毒素,其毒性来自分子中的()。 (1)阿比可糖(2)核心多糖(3)O特异侧链(4)类脂A 7.用人为的方法处理G—细菌的细胞壁后,可获得仍残留有部分细胞壁的称作( )的缺壁细菌。 (1)原生质体(2)支原体(3)球状体(4)L型细菌 8.异染粒是属于细菌的( )类贮藏物。 (1)磷源类(2)碳源类(3)能源类(4)氮源类 9.最常见的产芽孢的厌氧菌是( )。 (1)芽孢杆菌属(2)梭菌属(3)孢螺菌属(4)芽孢八叠球菌屑 10.在芽孢的各层结构中,含DPA—Ca量最高的层次是( )。 (1)孢外壁(2)芽孢衣(3)皮层(4)芽孢核心 四、判断题 1.古生菌也是一类原核生物。 2.G+细菌的细胞壁,不仅厚度比G-细菌的大,而且层次多、成分复杂。

微生物学 第二章

第二章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选择题(每题1分,共25题,25分) 1.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的无性繁殖是( B )正确 A. 裂殖 B. 芽殖 C. 假菌丝繁殖 D. 子囊孢子繁殖 2.分生孢子头呈扫帚状的霉菌是( C )正确 A. 毛霉 B. 根霉 C. 青霉 D. 曲霉 3.锁状联合是担子菌( D )的生长方式。正确 A. 双核的初生菌丝 B. 单核的初生菌丝 C. 单核的次生菌丝 D. 双核的次生菌丝 4.酵母菌细胞壁成分中( D )在形成芽体时合成正确 A.葡聚糖 B.甘露聚糖 C.纤维素 D.几丁质 5.有匍匐菌丝,有假根,有孢子囊的是( A )正确 A.根霉 B.曲霉 C.青霉 D.大型真菌 6.真菌通常是指( C )正确 A. 所有的真核生物 B. 具有丝状体的微生物 C. 霉菌、酵母菌和蕈菌 D. 霉菌和酵母菌 7.构成丝状真菌营养体的基本单位是( A )正确 A. 菌丝 B. 菌丝体 C. 无隔菌丝 D. 有隔菌丝

8.食用菌的有性繁殖产生的孢子为( C )正确 A.卵孢子 B.子囊孢子 C.担孢子 D.接合孢子 9.在酵母菌细胞壁的4种成分中,赋予其机械强度的主要成分是( C )正确 A.几丁质 B.蛋白质 C.葡聚糖 D.甘露聚糖 10.酵母菌常用于酿酒工业中,其主要产物为( B )正确 A.乙酸 B.乙醇 C.乳酸 D.丙醇 11.白僵菌为生产上应用最多的昆虫病原( C )正确 A. 细菌 B. 放线菌 C. 真菌 D.病毒 12.下列属于单细胞真菌的是( B )正确 A.青霉 B.酵母菌 C.曲霉 D.细菌 13.霉菌的基本形态是( D )错误正确答案:C A.球状 B.螺旋状 C.分枝丝状体 D.链条状 14.下列孢子中属于霉菌有性孢子的是( B )正确 A.孢囊孢子 B.担孢子 C.分生孢子 D.粉孢子 15.在生物界分类中霉菌属于( C )正确 A.原核原生生物界 B.真核原生生物界

第三章普通微生物学课后习题及答案2

1、解释名词:二元培养法,细胞病变效应,病毒感染单位,病毒效价,毒粒,五邻体和六邻体,多组分基因组和分段基因组,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包涵体,病毒种,病毒吸附蛋白和病毒受体,烈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体,溶原性转变,多角体。 二元培养法:病毒是活细胞内严格寄生的,不能再人工培养基上培养,只能采取连同寄主一块培养的方法,称为二元培养法。 细胞病变效应:大多数病毒感染敏感细胞培养物都能引起显微变现的改变。 病毒感染单位: 与寄主产生特异性反应所用最小的病毒数量IU。 病毒效价: 每单位体积中所含感染单位的数量称病毒的效价或滴度IU/ML表示。 毒粒: 病毒在复制过程中的一种完整的成熟的病毒颗粒,有固定的形态和大小,而且一般都有侵染性。 五邻体和六邻体:二十面体对称衣壳的衣壳粒一般由5个或6个蛋白亚基聚集而成,因此称五聚体或六聚体。位于顶角的五聚体和位于棱和边上的六聚体各与五个和六个其他的衣壳粒相邻,所以又分别称为五邻体和六邻体。 多组分基因组和分段基因组: 多数病毒仅含一个核酸分子,少数病毒含2个或2个以上的核酸分子,而且各分子担负不同的遗传信息,共同构成病毒的基因组,分别包成不同的毒粒。这些病毒的RNA被称为。。基因组分成多个核酸片段,只是多个核酸片段包在外形大小均一的一种毒粒中称为分段基因组属于多组分基因组。 结构蛋白: 指构成一个形态成熟的有感染的病毒颗粒所必须的蛋白质,包括一颗蛋白,包膜蛋白和毒粒酶等。 非结构蛋白:指病毒由病毒基因组编码的,在病毒复制或基因表达调控过程中具有一定功能,但不结合于病毒颗粒中的蛋白质。 包涵体: 某些细胞在感染病毒后,出现于细胞质和细胞核内的,在光镜下可见的,大小、形态和数量不等的小体。可以作为病毒快速鉴别和辅助诊断指标。 病毒种: 指构成一个复制谱系、占据一个特定的小生境、具有多个分类特征的病毒。 病毒吸附蛋白和病毒受体: 是病毒表面的结构蛋白,它能特异性识别宿主细胞上的病毒受体与之结合。病毒的受体:是宿主细胞的表面成分,能够被病毒吸附蛋白特异性识别并与之结合,介导病毒入侵。 烈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体: 烈性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能在细胞内进行繁殖,产生大量子代病毒离子导致细胞裂解的噬菌体。温和性噬菌体:侵入细胞后,将DNA整合在宿主菌的基因上,与宿主细胞同步复制,并随宿主细胞的生长繁殖而传下去,一般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 溶原性转变: 溶源菌除具有产生噬菌体的潜力和对相关噬菌体免疫性外,有时还伴有其他形状的改变,这种形状的改变称为溶原性的转变。 多角体: 昆虫病毒在被感染的动物细胞中形成多角形的包涵体。 2、什么是病毒?有何主要特点? 病毒:病毒是一套核酸模板分子,裸露或包裹在由蛋白质或脂蛋白组成的一个或一个以上保护性衣壳中,只能在适当的寄主细胞内完成自身的复制。 病毒的特点:1、个体微小,缺乏细胞结构。2、主要化学组成均有核酸和蛋白质,且只含一种类型核酸(DNA或RNA)作为遗传信息载体。3、缺乏完整的酶和能量代谢系统,宿主细胞内专性寄生4、以复制和装配的方式繁殖,没有生长5、在体外存在无生命的大分子形式,并能保持侵染性6、具有受体连接蛋白,与敏感细胞表面的病毒受体连接,进而感染细胞7、对一般抗生素不敏感,对干扰素敏感。 3、病毒培养的方法有哪些? 寄主接种法:噬菌体标本可接种于生长在培养液或培养基平板中的细菌培养物,感染后培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