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子曰大语文讲义】第十七讲初唐四杰(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七讲、初唐四杰(下)
上次课咱们说的初唐四杰里的王勃和卢照邻,一辈子都挺悲惨的。
今天咱们来讲讲另外两个人的情况。
先说说杨炯。
待制十六年的少年天才
这位杨炯先生也是个少年天才。
他十岁的时候应童子举,相当于咱们现在参加某些大
学的少年班的考试,一举考中。
第二年皇上让他待
制弘文馆,杨炯当然很开心了,因为这预示着他会
有一个美好的前程。
可惜啊,也许皇上实在是太忙
了吧,很快就把这个小神童给忘了。
所以,他这一
待制,就待了16年。
你想啊,杨炯本来是少年得志
的,现在随着时间的流逝,就变成了怀才不遇了。
再次奋起
眼看自己二十七八岁了,马上而立之年了,再等下去是不行了,所以他又参加了朝廷的考试。
杨先生不愧是天才,这一考,又考中了。
也得到了个官职:校书郎。
干什么的呢?说白了就是书籍校对,找书中的错别字或者错误之类的,按照级别来讲,就是个九品,是最低级别的了。
咱们可以想象下杨炯当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好在否极泰来,风水轮流转,过了几年,有人推荐他当弘文馆学士,又傍上了太子这棵大树,官升了两级,一时之间杨炯意气风发,觉得自己要时来运转了。
坠入冰窟
不过,一件意外的事情,又让他落入了冰窟窿。
杨炯有个堂弟,也许是出于正义感吧,参加了徐敬业讨伐武则天的活动。
徐敬业失败之后,他这个堂弟被杀了,杨炯也受到了连累,被贬官到四川去了。
估计这时候杨先生肯定是欲哭无泪啊。
末路穷途
后来,他经过多方努力,终于得到了个盈川令的官职,官虽然不大,也算是有个能发挥自己才干的地方了。
不过他似乎又不怎么会当官,史书上记载说杨炯当官的时候很残酷,手下人做的事情稍微让他不满意,就会遭到杨炯的责骂甚至鞭打。
所以,他的当官之路也就到这里了。
没两年,就死在了这里。
这也是后来人们称他为“杨盈川”的原因。
说到杨炯当官残酷,其实他只是小巫,在唐朝,有很多的大巫。
著名的“请君入瓮”的故事,就是一个例子。
唐秋官侍郎周兴,与来俊臣对推事。
俊臣别奉进止鞫兴,兴不之知也。
及同食,谓兴曰:‘囚多不肯承,若为作法?’兴曰:‘甚易也。
取大瓮,以炭四面炙之,令囚人处之其中,何事不吐!’即索大瓮,以火围之,起谓兴曰:‘有内状勘老兄,请兄入此瓮。
’兴惶恐叩头,咸即款伏。
”
文学成就
杨炯的诗文留下的还是比较多的,有些写的也很好。
所以,据说当时人们给初唐四杰排名都是按照“王杨卢骆”的顺序,据说杨炯自己说“愧在卢前,耻居王后”。
意思是排在卢照邻之前,感到惭愧,王勃排在前面,感到羞耻。
杨炯最出名的诗歌,是《从军行》。
咱们来读一下: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这最后一句,成为了千古名句!
他还有一首《战城南》,也写得很好:
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
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
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
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
这首诗中的主人公在叙述战争时,豪情满怀,信心百倍,充满了胜利的希冀。
诗的格调雄浑激越,洋溢着浓烈的爱国之情。
初唐四杰中的最后一个,就是骆宾王。
咱们熟悉他,都是从这首诗开始的: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据说这是骆宾王七岁的时候写的,所以当时的人们也称他为神童。
这位神童跟前面的三位一样,命运也不怎么好。
他曾经担任过侍御史,这个官的职责就是给朝廷和官员们提建议、指出问题甚至弹劾官员的。
可是,骆宾王不知道为什么总是跟武则天过不去,他竟然多次上书讽刺武则天,这种老虎嘴里拔牙的精神一方面值得咱们钦佩,另一方面,也给他带来了灾难。
很快,武则天就派人把他抓了起来。
说到武则天,咱们有必要了解下这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武则天,原名武曌,曌这个字,据说是她
自己创造出来的。
她在14岁的时候进入皇
宫,做了唐太宗的才人,太宗给她起了个名字
叫媚娘。
唐太宗死后,她又嫁给了唐高宗李
治。
经过一番努力,后来当上了皇后。
唐高宗
身体不是很好,所以,武则天就经常帮着皇帝
处理一些朝廷大事,慢慢地,就掌握了实权。
朝廷给她上尊号“天后”,和皇上一起称为“二圣”。
又过了些年,唐高宗也死了,武则天就废掉了自己的儿子,自己当了皇上,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咱们中国历史上对武则天的评价,一项是褒贬不一。
一方面,她在实际上的统治期间,唐朝(周)的政治,经济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另一方面,武则天为人很残酷,前面咱们提到的酷吏,就都是她的手下。
而且,关于她残酷的传说,也一直流传在江湖上。
史书记载:
太宗有马名师子骢cōng
,肥逸无能调驭者。
朕为宫女侍侧,言于太宗曰:‘妾能制之,然须三物,一铁鞭,二铁楇guō,三匕首。
铁鞭击之不服,则以楇楇其首,又不服,则以匕首断其喉。
’太宗壮朕之志。
还有可以证明她残酷的,就是她对待李氏家族的人,包括自己的儿女的做法。
她曾经杀安南王李颖等宗室十二人,又鞭杀故太子李贤的两个儿子,唐之宗室被杀戮殆尽,其中幼弱幸存的人也被流放至岭南。
武则天想尽除李氏诸王,使周兴等展开审讯,逼迫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黄国公李撰、东莞郡公李融、常乐公主等自杀,他们的亲信也被杀死。
同时,对于自己的“敌人”武则天还从精神上侮辱他们,比如说给他们赐姓。
改高宗原配王皇后姓“莽”, 改高宗宠妃萧淑妃姓“枭”, 改造反的李氏姓“虺”, 改背黑锅的武氏姓“蝮”。
骆宾王就生活在武则天时期,所以,他反对武则天这样的人,被抓起来,简直就是最普通不过的事情了。
在监狱里,他写下了这首著名的《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他觉得他是对唐朝忠心耿耿,自己是高尚纯洁的,没有人帮助他,相信他。
后来,骆宾王总算是活着出来了。
可是对武则天的仇恨,估计是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脑海里。
过了几年,他参加了徐敬业反对武则天的战争,而且写了一篇著名的战斗檄文:《代李敬业讨武曌
檄》又名《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传告天下,里面数落武则天的种种不是,可以说是把武则天骂得狗血喷头: 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
……加以虺huī蜴y ì为心,豺狼成
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zhèn 母。
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
据说武则天看到这篇文章后,不但没有生气,还问是谁写的?还说这样的人才成为了叛乱者,这真是宰相的错误啊!武则天能说出这样的话,可以看出她能成为咱们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还是很有道理的。
后来,徐敬业失败了,骆宾王的生死,也
就成为了一个谜。
有人说当时他就被杀了,有
人说他不知所踪,还有人说他到杭州的灵隐寺
里当了和尚。
对于他的结局,我们倒是希望他
是活着的,最好真的当了和尚,青灯古佛,安
宁地度过他的一生,也算是最好的结局了,也能让初唐四杰这四位的人生,能有那么一点点温暖存在。
骆宾王还有一首诗,《于易水送人》,可以作为我们今天课程的结尾:
此地别燕丹,
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
今日水犹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