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岳阳楼记》

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岳阳楼记》
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岳阳楼记》

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岳阳楼记》岳阳楼记作者:范仲淹

原文 Original Text

译文 Translated Text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宋仁宗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被贬谪到岳州当了知州。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许多已废弛不办的事情都兴办起来。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来的规模,在楼上刻了唐代名人和当代人的诗赋。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我观赏那岳州的美好景色,都在洞庭湖之中。它含着远处的山,吞长江的水,水势浩大,无边无际,早晨阳光照耀、傍晚阴气凝结,景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的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既然这样,那么北面通到巫峡,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江,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观赏自然景物所产生的感情能没有不同吗?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像那连绵的阴雨下个不断连续许多日子不放晴,阴惨的风狂吼,浑浊的浪头冲白天空;太阳和星星失去了光辉,高山隐藏了形迹;商人和旅客不能成行,桅杆倒了、船桨断了;傍晚时分天色昏暗,老虎怒吼猿猴悲啼。在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奸人的诽谤、害怕坏人的讥笑,满眼萧条冷落,感伤到了极点,悲伤极了。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就像春日晴和、阳光明媚,波浪不起,蓝天和水色相映,一片碧绿广阔无边;成群的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落,美丽的鱼儿,时而浮游,时而潜游;岸边的香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葱。有时大片的烟雾完全消散了,明月照耀着千里大地,浮动的月光像闪耀着的金光,静静的月影像现下的白璧,渔夫的歌声互相唱和,这种快乐哪有穷尽!在这时登上岳阳楼,就有心胸开朗,精神愉快;荣辱全忘,举酒临风,高兴极了的种种感概和神态了。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唉!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跟上面说的两种思想感情的表现不同,为什么呢?他们不因为环境好而高兴,也不因为自己遭遇坏而悲伤;在朝廷里做高官就担忧他的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就担忧他的君王。这就是进入朝延做官也担忧,辞官隐居也担忧。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的忧愁之先就忧愁,在天下人的快乐之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

译文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滕子京)就重新修整岳阳楼,扩增它旧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现代(宋)名人的诗词文章刻在上面,(滕子京)嘱托我写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的美景,全在洞庭湖。含着(连接)远处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水,水势浩大,宽阔无边;早晚间的阴晴变化,

气象万千。这些就是岳阳楼雄伟的景象,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既然如此,那么北面直到(至)巫峡,南面远通潇湘水,降职远调者和诗人,大多在这里聚集,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心情,难道没有不同吗?……

像那连绵的雨下个不停,接连数日不放晴,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波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都隐去了光辉,大小山峰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出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阴风浊浪的声势犹如老虎怒吼,猿猴哀啼。登上这座楼,就会有离开国都,怀念家乡之意,担心(别人)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目萧条的景象,感慨尽生而十分悲伤了。

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湖面上)没有惊涛骇浪,上下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在水中游泳;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长得很茂盛,颜色很青。然而有的时候大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浮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下的玉璧,渔夫的歌声一唱一和,这样的乐趣哪有穷尽!登上这座楼,就有心情开阔,精神愉快,荣耀和屈辱一并忘了的感觉,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那是快乐到了极点。

唉!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为什么呢?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

悲。在朝廷做官,就为那百姓担忧;不在朝廷做官,就为那君主担忧。这样在朝廷做官也担忧,不在朝廷做官也担忧。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而乐”吧?哎!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古今异义:

微古义:没有. 例句:微斯人

今义:细小.……

气象古义:景象. 例句:气象万千

今义:大气的状态和现象.

越古义:及,到。例句:越明年。

今义:越过。

制古义:规模。例句:增其旧制。

今义:制度。

备古义:完全,详尽。例句:前人之述备矣。

今义:准备。

景古义:日光。例句:至若春和景明。

今义:景物。

尝古义:曾经。例句: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今义:品尝。

一词多义:

1.以来:属予作文以记之

因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观看:予观夫巴陵胜状

景色: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一一片:一碧万顷

全,都:长烟一空

4.开放晴:连月不开

打开:开我东阁门

开设,设置:旁开小窗

5.则那么:然则何时而乐耶

就是: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于是,就: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6.极极点:感极而悲者矣

尽:此乐何极

7.或有时候:而或长烟一空

或许,也许:或异二者之为

8.为行为,活动:或异二者之为做,为:全石以为底

9.空天空:浊浪排空

消散:长烟一空

10.通顺利:政通人和

通向:北通巫峡

11.和和乐:政通人和

和煦:至若春和景明

12.极尽:南极潇湘

十分:感极而悲者矣

【注释】

[1]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

[2]守:指做州郡的长官。……

[3]巴陵:郡名,即岳州,治所在现在湖南岳阳。

[4]越明年:到了第二年。(就是庆历五年,1045)

[5]越:超过,过了。

[6]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

[7]通:顺利。

[8]和:和乐。

[9]具:通“俱”,全,皆。

[10]乃:于是。

[11]增:扩大。

[12]制:规模。

[13]属:通“嘱”,嘱托。

[14]作文:写文章。

[15]记:记叙。

[16]胜状:胜景,好景色。

[17]衔:包含。

[18]吞:吞吐。

[19]浩浩汤汤(shāng):水波浩荡的样子。

[20]横无际涯:宽阔无边。

[21]横:广远。

[22]际涯:边。(际,涯的区别: 际专指陆地边界;涯专指水的边界)

[23]朝晖夕阴: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

[24]晖:日光。

[25]气象:景象。

[26]万千:千变万化。

[27]大观:雄伟景象。

[28]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29]备:详尽。

[30]然则:虽然如此,那么。

[31]南极潇湘:南面直到潇水、湘水。潇水是湘水的支流,湘水流入洞庭湖。

[32]极:尽。

[33]迁客:谪迁的人,指降职远调的人。

[34]骚人:诗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人也称诗人为骚人。

[35]会:聚集。

[36]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

能不有所不同呢?

[37]览:看。

[38]异:不同

[39]若夫:用在一段话的开头以引起下文。下文的“至若”同此。“若夫”近似“像那”,“至若”近似“至于”。

[40]淫雨:连绵的雨。

[41]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42]开:放晴。

[43]阴:阴冷。

[44]浊:浑浊。

[45]排空:冲向天空。

[46]日星隐曜: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

[47]曜:光辉

[48]岳:高大的山。

[49]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体。

[50]潜:隐没。

[51]行:通行。

[52]樯倾楫摧:桅杆倒下,船桨断折。

[53]樯:桅杆。

[54]楫:桨。

[55]倾:倒下。

[56]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

[57]薄:迫近。

[58]斯:这。

[59]则:就。

[60]有:产生。

[61]去国怀乡:离开国都,怀念家乡。

[62]去:离开。

[63]国:国都。

[64]忧谗畏讥: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

[65]畏:害怕。

[66]谗:说坏话。

[67]讥:批评指责。

[68]萧然:萧条冷落的样子。

[69]感:感慨。

[70]春和:春风和煦。

[71]景:日光。

[72]波澜不惊: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

[73]惊:这里有“起”、“动”的意思。

[74]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

[75]万顷:极言其广。

[76]沙鸥:沙洲上的鸥鸟。

[77]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

[78]集:鸟停息在树上。

[79]锦鳞:美丽的鱼。

[80]芷:一种香草。

[81]汀:小洲。

[82]岸芷汀兰: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野花。

[83]郁郁:形容草木茂盛。

[84]而或:有时。

[85]长烟一空:大片烟雾完全消散。

[86]一:全。

[87]皓月千里: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

[88]浮光跃金:波动的光闪着金色。这里描写月光照耀下的水波。

[89]静影沉璧: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这是写无风时水中的月影。

[90]璧:圆形的玉。

[91]何极:哪有穷尽。

[92]旷:开阔。

[93]怡:愉快。

[94]宠辱偕忘: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

[95]宠:荣耀。

[96]偕:一起。

[97]临:迎着。

[98]把酒临风:端酒当着风,就是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

[99]把:持,执。

[100]洋洋:高兴得意的样子。

[101]尝:曾经。

[102]求:探求。

[103]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

[104]心:思想感情。

[105]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106]或:近于“或许”“也许”的意思,表委婉口气。[107]异:不同于。

[108]为:这里指心理活动(即两种心情)。

[109]以:因为。

[110]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111]居庙堂之高:处在高高的庙堂上,意思是在朝廷上做官。下文的“进”即指“居庙堂之高”。

[112]庙:宗庙。

[113]堂:殿堂。

[114]庙堂:指在朝廷。

[115]处江湖之远:处在僻远的江湖间,意思是不在朝廷上做官。下文的“退”,即指“处江湖之远”。

[116]是:这样。

[117]然则:既然如此,那么……

[118]其必:一定。

[119]先:在……之前。

[120]后:在……之后。

[121]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122]微:没有。

[123]斯人:这样的人。

[124]谁与归:就是“与谁归”。

[125]归:归依。

【赏析】

沿湘江顺流而下,经长沙再向前,一片烟波浩渺的大水映入眼帘,那就是“水天一色,风月无边”的洞庭湖了。唐代诗人孟浩然在一首题为《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诗里写道:“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生动地表现了洞庭湖浩瀚的气势,成为千古绝唱。

诗中所说的岳阳,西临洞庭,北扼长江,自古以来就是南北交通的咽喉之地。从洞庭湖上向岳阳远眺,最引人注目的是屹立于湖畔的一座三层的城楼,被蓝天白云衬托得十分壮观。那就是著名的岳阳楼。……

岳阳楼的前身,是三国时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玄宗开

元四年,中书令张说谪守岳州,在阅兵台旧址建了一座楼阁,取名岳阳楼。李白、杜甫、白居易、张孝祥、陆游等著名诗人都曾在这里留下脍炙人口的诗作。到北宋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谪到岳州巴陵郡做知府,第二年春重修岳阳楼,六月写信给贬官在邓州的好朋友范仲淹,并附有《洞庭晚秋图》一幅,请他写一篇文章记述这件事。到庆历六年九月,范仲淹便写了这篇著名的《岳阳楼记》。《岳阳楼记》全文只有三百六十八字,分五段。

第一段,说明作记的缘由。

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盛状,交代作《岳阳楼记》的缘由。这番交代十分必要,因为范仲淹既非岳阳人,又不在岳阳做官,可能根本就没来过岳阳,一个和岳阳没有关系的人忽然为岳阳楼作记,这是必须说明缘由的。作者先提出自己的好朋友滕子京,说他被贬官到岳阳后,经过一年的时间,就做到了“政通人和,百废俱兴”。重修并扩建了岳阳楼,在楼上刻了唐代先贤和今人的诗赋,又嘱托我作一篇文章记述这件事。这段文字简明扼要,把必须交代的背景,在文章开头集中地加以交代,后面就可以驰骋想象自由挥洒笔墨了。

第二段,不对岳阳楼本身作描写,而是由岳阳楼的大观过渡到登楼览物的心情。

总写远眺洞庭湖的景色。这段文字的内容是写景,口气却是议论。一上来就提出自己的看法:巴陵的美景集中在洞庭湖

上,它衔远山、吞长江、汹涌着,流动着,无边无际。这几句是从空间上形容湖面的广阔和水势的浩淼。接下来两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则又从不同时间洞庭湖的不同景色,表现它气象万千的变化。早晨阳光灿烂,把洞庭湖照得如同明镜一般,正如唐朝人张碧的诗里所说的“漫漫万顷铺琉璃”。晚上云雾低垂,把洞庭湖笼罩在一片昏暗之中,正如宋朝人李祁在一首词里所写的:“雾雨沉云梦,烟波渺洞庭”。以上几句抓住不同时刻洞庭湖的不同景色,把它的万千气象很生动地渲染了出来,然后小结一句说:“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既然前人描述已经完备,而且有诗赋刻在岳阳楼上,范仲淹便不再重复。人详我略,人略我详,转而写登楼览物之情:“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迁客,指降职贬往外地的官吏。屈原曾作《离骚》,所以后世也称诗人为骚人。既然洞庭湖北通巫峡,南极潇湘,湖边的岳阳楼便为迁客、骚人常常会集的地方。当他们登楼观赏洞庭湖的景物时,心情能不有所差异吗?这几句是全文的枢纽,很自然地引出以下两段。上面对洞庭湖的描写是客观的,以下则是设想迁客骚人观洞庭时的主观感受;上面的文字很简约,以下则洋洋洒洒,淋漓尽致。

第三段,写览物而悲者。

这一段的大意是说:假若是在阴雨连绵的季节,一连几个月

不放晴;天空阴风怒号,湖上浊浪排空;太阳和星星隐藏了它们的光辉,山岳也隐蔽了它们的形体;商旅不敢出行,船只全被损坏;当黄昏时分一切都笼罩在昏暗之中,只有那虎啸猿啼之声不断传入耳来。这时登上岳阳楼,满目萧然,触景伤情,更会感到离开京城的哀伤和怀念家乡的忧愁,并且会忧心忡忡,畏惧小人的毁谤和讥刺,感伤到极点而悲恸不止了。

第四段,写览物而喜者。

这一段的大意是说:遇到春天温和的日子,明媚的阳光照射在平静的湖面上,没有一丝儿波澜。天色衬着湖光,湖光映着天色,上下是一片碧绿。天上的沙鸥飞飞停停,水里的鱼儿游来游去。岸边的花草散发出浓郁的芳香,沁人心脾。在夜间还可以看到湖上的烟云一扫而空,皎洁的月光普照千里;月光与水波一起荡漾,闪烁着金光,月亮的倒影沉浸在水底,宛如一块璧玉。渔歌的对唱,洋溢着无边的欢乐。这时候登上岳阳楼,一定会心旷神怡,把一切荣誉和耻辱都忘掉了。举杯畅饮,临风开怀,只会感到无比的欣慰和欢喜。这两段采取对比的写法。一阴一晴,一悲一喜,两相对照。情随景生,情景交融,有诗一般的意境。由这两段描写,引出最后的第五段,点明了文章的主旨。在这一段里对前两段所写的两种览物之情一概加以否定,表现了一种更高的思想境界。

第五段,正面写自己的生活态度和政治抱负。

“嗟夫!”,是感叹词。作者十分感慨地说,我曾经探求过古代那些具有高尚道德的人的心,与上述两种心情有所不同。他们的悲喜不受客观环境和景物的影响,也不因个人得失而变化。当高居庙堂之上做官的时候,就为人民而忧虑,惟恐人民有饥寒;当退居江湖之间远离朝政的时候,就为国君而忧虑,惟恐国君有阙失。这么说来,他们无论进退都在忧虑了,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们必定这样回答:在天下人还没有感到忧虑的时候就忧虑了,在天下人都已快乐之后才快乐呢;作者感慨万千地说:倘若没有这种人,我追随谁去呢!表示了对于这种人的向往与敬慕。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达了作者的政治抱负和生活态度。既是自勉,又是与友人共勉。

文章最后一句“时六年九月十五日”,是交代写作这篇文章的时间。

饮水思源,解文寻根。这个根,就是作者写作之缘由。《岳阳楼记》是如何产生的,大家可以共同来寻这个根。这个根,文中说的明白:“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属予作文以记之。”滕子京虽谪但却使巴陵“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足见滕实为国之栋梁,他到任不到一年,便政绩卓著,遂重修岳阳楼。在古时,修造亭台楼阁,往往撰文记叙建筑、修葺的过程和历史沿革,滕子京便请朋友范仲淹写记。朋友

相邀,焉有不做之理。而此时的范仲淹,也正被贬在邓州作知州,真可畏“同是天涯沦落人”。有所不同的是,范仲淹与滕子京在处世上相差很大。滕子京“尚气,倜傥自任”,是个很有脾气的人,又有点刚愎自负,很难听进别人的意见,他对自己的无端遭遣始终耿耿于怀,常常口出怨言。据说,岳阳楼落成之日,他的部下前来祝贺,他却说:“落甚成!待痛饮一场,凭栏大恸十数声而已。”本当高兴之际,滕子京却万般悲伤涌上心头,可见他还没有走出谪官带来的打击。可读《岳阳楼记》全文,你却找不到这样一种因被贬而生怨的情绪。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出此范仲淹。一般来讲,“放臣逐客,一旦弃置远外,其忧悲憔悴之叹,发于诗作,特为酸楚,极有不能自遣者。”而范仲淹在遭受挫折打击时,却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洒脱自如,毫不介怀。作为滕子京的朋友,范仲淹总想对他进行规劝却一直无缘开口。后来滕子京给范仲淹去信,要他为岳阳楼写记,范仲淹才有机会为老朋友进言,文中写到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这些话,不仅是范仲淹用于自勉的,更是用来勉人的,劝勉谁?滕子京呀!

找到了这个根,我们就能理解范仲淹写《岳阳楼记》,并不仅仅是为了记滕子京重修岳阳楼之事,更是为了借此文对老朋友做一劝勉。如何劝呢?又不能直来直去,故要写得隐秘

些。以什么为托辞呢?当然是洞庭湖之景!他明写景,暗写自己对人生沉浮的看法,并劝老朋友要拿得起、放得下,做一个“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洒脱人。在范仲淹看来,人的一生无怪乎有两种活法,一种是“以物喜,以已悲”。像那些迁客骚人,因洞庭湖之景或喜(第四段)或悲(第三段),“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见刘勰《文心雕龙》)故有见“淫雨霏霏,连月不开……虎啸猿啼”便生“去国怀乡,忧谗畏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有见“春和景明,波澜不惊……渔歌互答”便生“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之感。一种是“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这种人,“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进”忧其民,“退”忧其君,唯独不忧“已”!因为,他们的忧与乐已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子京老友,我多么想你成为这样一类人呀!“微斯人,吾谁与归!”此文撰于邓州,作者并未到过岳阳楼。

岳阳楼记原文及翻译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zhǔ)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yín)雨霏霏(fēifēi),连月不开,阴风怒号(háo),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qiáng)倾楫(jí)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xié)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 宋仁宗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被贬谪到岳州当了知州。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许多已废弛不办的事情都兴办起来。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来的规模,在楼上刻了唐代名人和当代人的诗赋。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观赏那岳州的美好景色,都在洞庭湖之中。它含着远处的山,吞长江的水,水势浩大,无边无际,早晨阳光照耀、傍晚阴气凝结,景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的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既然这样,那么北面通到巫峡,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江,降职的官史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观赏自然景物所产生的感情能没有不同吗? 象那连绵的阴雨下个不断连续许多日子不放晴,阴惨的风狂吼,浑浊的浪头冲白天空;太阳和星星失去了光辉,高山隐藏了形迹;商人和旅客不能成行,桅杆倒了、船桨断了;傍晚时分天色昏暗,老虎怒吼猿猴悲啼。在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奸人的诽谤、害怕坏人的讥笑,满眼萧条冷落,极度感概而悲愤不端的种种情绪了。 就象春日晴和、阳光明媚,波浪不起,蓝天和水色相映,一片碧绿广阔无边;成群的沙欧,时而飞翔时而停落,美丽的鱼儿,时而浮游,时而潜游;岸边的香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葱。有时大片的烟雾完全消散了,明月照耀着千里大地,浮动的月光象闪耀着的金光,静静的月影象现下的白璧,渔夫的歌声互相唱和,这种快乐哪有穷尽!在这时登上岳阳楼,就有心胸开朗,精神愉快;荣辱全忘,举酒临风,高兴极了的种种感概和神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跟上面说的两种思想感情的表现不同,为什么呢?他们不因为环境好而高兴,也不因为自己遭遇坏而悲伤;在朝庭里做高官就担忧他的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就担忧他的君王。这就是进入朝延做官也担忧,辞官隐居也担忧。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们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的忧愁之先就忧愁,在天下人的快乐之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一字多义】 以:①属予作文以记之:来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 观:①予观夫巴陵胜状:看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 极:①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尽②此乐何极:穷尽③感极而悲者矣 或:①或异二者之为:或许②而或长烟一空:有时 空:①浊浪排空:天空②长烟一空:消散 通:①政通人和:顺利②北通巫峡:通向③才通人:通过 和:①政通人和:和乐②春和景明:和煦 一:①一碧万顷:一片②长烟一空:全③在洞庭一湖:整个 则:①然则何时而乐耶:那么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就是③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就 极:①感极而悲者矣: 极点②此乐何极:尽③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到

《岳阳楼记》原文及翻译.doc

《岳阳楼记》原文及翻译 著名的《岳阳楼记》你还记得其中的内容吗?那你有呢了解其中的意思吗?下面是的我为大家整理的“《岳阳楼记》原文及翻译”,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岳阳楼记》原文及翻译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原文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具通:俱)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隐曜一作:隐耀;霪雨通:淫雨)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

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注释 [1]霪雨:连绵的雨。 [2]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3]开:解除,这里指放晴。 [4]日星隐曜: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曜,光辉,光芒。 [5]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迹。 [6]樯倾楫摧:桅杆倒下,船桨折断。 [7]“去国”句:离开京都,怀念家乡,担心谗言,害怕讥讽。去:离开。国:京都。 [8]“上下”句:上下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 [9]“沙鸥”句: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在湖中游来游去。 [10]而或长烟一空: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 [11]静影沉璧:湖水平静时,明月映入水中,好似沉下一块玉壁。 [12]“不以物喜”句: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此句为互文)。以,因为。 [13]“居庙堂”句:在朝中做官担忧百姓,不在朝廷做官就为君主担忧。 [14]“其必曰”句: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担忧之前先担忧,在天下人享乐之后才享乐”吧。 [15]“微斯人”句: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和谁一道呢?微,非,如果没有。

袁中道《游岳阳楼记》阅读答案(附翻译)(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阅读袁中道《游岳阳楼记》选段,完成11-14题。(12分) 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如绳头细字着鹅溪练上。取酒共酌,意致闲谈,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日墓,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时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己也。 昔滕子京以庆帅左迁此地,郁郁不得志,增城楼为岳阳楼。既成,宾僚请大合乐落之,子京曰:"直须凭栏大哭一番乃快"。范公"先忧后乐"之语,盖亦有为而发。夫定州之役,子京增谍籍兵,慰死犒生,边垂以安,而文法吏以耗国议,其后朝廷用人如此,诚不能无慨于心。第以束发登朝,入为名谏议,出为名将帅,已稍稍展布其才;而又有范公为知已,不久报政最矣,有何可哭?至若予者,为毛锥子所窘,一往四十余年,不得备国家一屏一障之用,玄鬓已皤,壮心日灰,近来又遭知已骨肉之变,寒雁一影,飘零天末,是则真可哭也,真可哭也。 1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1)予时四望惨淡()(2)泫然不能自己也() 12、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昔滕子京以庆帅左迁此地"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皆以美于徐公 B、以数谏故 C、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D、屠惧,投以骨 13、眼前的景物不同,作者的心情也不同,请根据上面的语段概括作者的心情。 (1)风渐劲时:(2)猛风大起时: 文中第二段所说的人物滕子京是范公在初中课文(题目)中提到的,在文中作者指出古仁人面对不同景物产生的心情是" , "。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范公"先忧后乐"之语,盖亦有为而发。 参考答案: 11、(2分)(1)我(2)停止 12、(3分)B 13、(5分)(1)亦甚雄快(愉快)(2)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己(悲伤,泪流不止) (3)《岳阳楼记》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14、(2分)范仲淹"先忧后乐"的话,是因为滕子京有所作为而发的感慨。 【参考译文】 我们游览的这一天,风和日丽,湖面像熨烫过一样平坦。不时有小船来来往往,如蝇头小字写在白色溪水的绢上。举酒同饮,意趣闲淡。中午时分,风渐渐大起来,很多船只排阵而来,很是快捷。傍晚如炮车般的黑云升腾,狂风大作,湖面波浪奔腾,白色的波浪如雪山汹涌起伏,震撼城郭。我这时环顾四周一片惨淡,放下筷子站立起来,忧惧悲伤,伤心流泪而且不能自制了。 从前滕子京因在庆州统领军队抗敌的事情被贬官到这里,因不得志而心情忧郁,扩大原有城楼的规模而有了现在的岳阳楼。等到完工,宾客同僚请典礼大乐庆祝落成。滕子京说:"简直要扶着栏杆大哭一场才觉得痛快"。范仲淹"先忧后乐"的话,是因为滕子京有作为而发的感慨。定州一役,滕子京增高城墙招摹士卒,告慰死者犒劳生者,边疆得以安宁。但后来执 (把滕子京贬官到岳州),掌法律的官员却以耗费国家资财的罪名上书弹劾,以后朝廷如此用人, 怎么能不心生感慨呢。但是,他年纪轻轻就入朝做官,在朝廷是有名的文臣,出朝廷外出统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岳阳楼记

10 岳阳楼记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及节奏并背诵全文。 2.赏析精练、生动的语言及精彩语段。 3.学习文章将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结合的写法。 4.深刻理解和正确评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和政治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封建时代许多有志的文人士大夫都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当作自己的人生信条。他们为官时积极从政,力主改革,为官一方,造福百姓;被贬时,则寄情山水,独善其身。苏轼、柳宗元、范仲淹都是其中的代表。特别是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是表现出了阔大的胸怀和远大的抱负,成为天下人的楷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名篇《岳阳楼记》。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写作背景 作者简介:《岳阳楼记》选自《范仲淹全集》,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极深。26岁登进士第,因敢于直言强谏,屡遭贬斥,久不被重用。宝元三年,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屡立战功。庆历三年,西夏请和,范仲淹还朝,任参知政事。曾提出十条改革措施,包括限制以“恩荫”为官、选用干练的人员、严

格执行政令等,又主张兴修水利。因遭保守派反对罢政,于庆历五年贬放邓州,之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后在赴颍州任途中病死。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写作背景:《岳阳楼记》是范仲淹被罢去参知政事一职而贬官河南邓州时,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而作。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幅《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滕子京与范仲淹同年举进士,因才华出众但豪迈自负,被权贵所嫉,贬谪到岳州做太守。范仲淹熟知他的思想和性格,想劝慰他,却一直无机会。适逢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代笔记胜,这就给了范仲淹一个规箴知己的好机会,因自己在贬中,亦有抒发自己理想的需要,于是范仲淹就写下了这篇抒发自己胸襟、规劝朋友的千古名篇。 岳阳楼:在湖南省岳阳市巴丘山下,原来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朝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人雅客登楼赋诗。后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刘禹锡、孟浩然等诗人相继登楼吟咏,岳阳楼声名益大。 目标导学二:梳理文言字词,疏通文义 1.请根据课文注释疏通文义。 2.积累文章中常见的文言现象。 【一词多义】 (1)和:政通人和.(和乐) 至若春和.景明(和煦) (2)通:政通.人和(顺利) 北通.巫峡(通向) (3)观:予观.夫巴陵胜状(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 (4)空:浊浪排空.(天空) 长烟一空.(消散)

(完整版)人教版岳阳楼记原文注释翻译

55.岳阳楼记 【北宋】范仲淹 一、原文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二、小译 1.岳阳楼记.(记:一种文体。) 2.谪守 ..(谪守:因罪贬谪流放,出任外官。谪: 贬官。守:名词作动词,指做州郡的太守。) 3.越.明年(越:到。明年:第二年。) 4.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和:形容词, 和乐。) 5.百废具 ..兴(废:形容词作名词,荒废的事业。 具:同“俱”,全、皆。) 6.乃.重修岳阳楼(乃:于是。) 7.增其旧制.(扩大它原有的规模。制:规模。) 8.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嘱咐。以:连 词,来。记:记述。之:代词,指重修岳阳楼 一事。) 9.予观夫 ...巴陵胜.状(予:我。观:动词,看。夫:代词,那。胜状:胜景,美景。胜:美好。) 10.衔.远山(衔:连接。) 11.吞.长江(吞:吞吐。) 12.浩浩汤汤(水势浩大的样子。) 13.横无际涯(宽阔无边。际涯:边际。) 14.朝晖.夕阴(早晚阴晴明暗多变。晖:日光。)15.此则 ..岳阳楼之.大观.也(此:这。则:就是。之:的。大观:壮丽景象。观:景象。) 16.前人之述备.矣(前人之述:指上面说的“唐贤 今人诗赋”。备:完备,详尽。) 17.然则北.通巫峡(然则:如此……那么。北:名 词作状语,向北。) 18.南极 ..潇湘(南:名词作状语,向南。极:至、 到达。) 19.迁.客骚人(迁客: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员。迁: 贬谪、降职。骚人:泛指文人。) 20.多会于.此(于:在。) 21.览.物之情.(览:看。情:感情、心情。) 22.得无异乎(得无:表推测,恐怕。) 23.若.夫.淫雨霏霏(若:像。夫:那。淫雨:连绵 不断的雨。霏霏:雨雪纷纷而下的样子。) 24.连月不开.(开:指天气放晴。) 25.浊浪排空(排空:冲向天空。) 26.日星隐曜.(曜:光芒。) 27.山岳潜.形(山岳隐没在阴云中。潜:隐没。) 28.樯倾 ..楫.摧.(樯:桅杆。倾:倒下。楫:船桨。 摧:折断。) 29.薄.暮冥冥(薄:迫近。冥冥:昏暗。) 30.虎啸.猿啼.(啸:咆哮。啼:悲啼。) 31.登斯.楼也(斯:这。) 32.则有去国 ..怀乡(去:离开。国:指国都。) 33.忧谗畏讥(担心被说坏话,惧怕被批评指责。) 34.满目萧然.(萧然:萧条冷落的样子。然:…… 的样子。) 35.感极.而悲者矣(极:到极点。) 36.至若春和景 ..明(至若:至于。和:和煦。景:日光。) 37.波澜不惊(湖面平静,没有风浪。) 38.上下天光(天色湖光相接。) 39.一碧万顷(万顷:极言广阔。) 40.沙鸥翔集.(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集: 停息。) 41.锦鳞.游泳(锦鳞:美丽的鱼。鳞:代指鱼。) 42.岸芷汀 ..兰(芷:白芷。汀:小洲。) 43.郁郁青青(郁郁:形容草木茂盛。) 44.而或.长烟一.空(或:副词,有时。长烟一空: 大片烟雾完全消散。一:全。) 45.皓月千里(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 46.浮光跃金(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 47.静影沉璧.(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璧: 圆形的玉。)

中考语文 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 一、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王曰:“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王斗曰:“王之忧国爱民,不若王爱尺縠①也。”王曰:“何谓也?”王斗曰:“王使人为冠,不使左右而使工者何也?为能之也。今王治齐,非左右无使也,臣故曰不如爱尺縠也。” 宣王谢曰:“寡人有罪国家。”于是举士五人任官,齐国大治。 【注释】①縠(hú):绉纱一类的丝织品。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探求 (2)吾谁与归.归依 (3)臣故.曰不如爱尺縠也因此,所以 (4)于是举.士五人任官任用,选拔 2.翻译下列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2)王之忧国爱民,不若王爱尺縠也。 大王关心国家、爱护百姓,比不上大王喜爱(一块)绉纱(尺縠)。 3.【乙】文中王斗向齐宣王进谏,这种“忧国忧君”的做法,印证了【甲】文中的哪句话?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参考译文】宣王说:“我关心国家、爱护百姓,固然愿意得到有才能的人来治理国家。”王斗说:“大王关心国家、爱护百姓,比不上大王喜爱一块绉纱(尺縠)。”宣王说:“这是什么意思?”王斗说:“大王让人做帽子,不让亲近宠爱的人去做,却让工匠去做,为什么?因为他们会做。现在,大王治理国家,却一定要用亲近宠爱的人去治理。所以我说大王关心国家、爱护百姓,比不上大王喜爱(一块)绉纱(尺縠)。” 宣王内疚自责,说:“我对国家有罪。”于是任用五名贤士为官,齐国因此政治清明,局势安定。 二、阅读下列甲、乙两段选文,完成各题。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庆历三年,轼①始总角②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词,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岳阳楼记》教案

岳阳楼记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霏、浩浩汤汤”等文言字词的音形义。 2.理解全文内容,理解主题思想。 过程与方法 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朗读、背诵全文,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深刻理解和正确评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和政治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疏通文意,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 2.学习文章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体会文章骈散结合的句法形式。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柳州有幸,拥有柳宗元;岳阳亦有幸,拥有滕子京和范仲淹。柳宗元和刘禹锡因为同举进士,遂成为莫逆之交,演绎了文学史上一段佳话;而范仲淹和滕子京这两位同榜进士,也是情同手足患难与共,共同谱写了岳阳人民百世的荣耀和骄傲。他们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所谓的政绩,也是一份文化遗产,更是一个精神家园。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二、自主预习 1.背景资料 《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深。26岁登进士第,因敢于直言强谏,屡遭贬斥,久不被重用。宋仁宗天圣年间任西溪盐官,建议在泰州修捍海堰。宝元三年,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屡立战功。庆历三年,西夏请和,范仲淹还朝,任参知政事。曾提出十条改革措施,包括限制以“思荫”为官,选用干练的人员、严格执行政令导项,又主张兴修水利。因遭保守派反对罢政,于庆历五年贬放邓州,以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后在赴颖州任途中病死。死后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他以六十四岁的人生,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张,深受当

岳阳楼记原文及翻译

岳阳楼记原文及翻译 庆历四年春,滕(téng)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zhǔ)予(yú)作文以记之。予观夫(fú)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yǐ)。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yín)雨霏霏(fēi),连月不开,阴风怒号(háo),浊浪排空;日星隐曜(yào),山岳潜(qián)形;商旅不行,樯(qiáng)倾楫(jí)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qǐng),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zhǐ)汀(tīng)兰,郁郁青青(qīng)。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jiē)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yé)?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译文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知州。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滕子京)就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原有的建筑规模,在岳阳楼上刻唐代和当代贤人名家的诗和赋,(并)嘱托我用文章来记述(重建岳阳楼)这件事。 我看巴陵那优美的景色,在洞庭湖一带。(洞庭湖)连接着远处的群山,吞吐着长江的水流,水势浩大,宽阔无际。早晚阴晴变化,景象的变化无穷无尽。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壮丽的景象,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既然如此,那么,(从这里)向北面直到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水,被贬谪流迁的人,诗人,大多都聚集在这里,看到自然景物所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像那细雨连绵,连续一个月不放晴的时候,阴冷的风怒号着,浑浊的浪头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都隐藏了光辉,山岳隐没了形迹;商人(和)旅客不能前行,桅倒下,桨断折;傍晚天色昏暗,老虎咆哮,猿猴悲啼。登上这座楼,就有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谗言,惧怕讥讽的心情,满眼萧条的景象,感慨万千,十分悲伤。 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上下湖光天色(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滩上的水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时而上浮,时而下潜;岸上的香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茂盛青翠。有时大片烟

范仲淹《岳阳楼记》文言文翻译

范仲淹《岳阳楼记》文言文翻译 【导语】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贬居邓州,此时他身体很不好。昔日好友滕子京从湖南来信,要他为重新修竣的岳阳楼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以下关于范仲淹《岳阳楼记》文言文翻译,希望您驻足阅读! 岳阳楼记 宋代: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具通:俱)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隐曜一作:隐耀;霪雨通:淫雨)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

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译文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

《岳阳楼记》原文及翻译

岳阳楼记 范仲淹/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檣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翻译: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隔了一年,政治清明通达,人民安居和顺,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衔接远山,吞没长江,流水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一译: 行商和客商)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 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 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

《岳阳楼记》原文、书下注释、译文

岳阳楼记○1 范仲淹 庆历四年○2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3。越明年○4,政通人和○5,百废具○6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7,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8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9,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10,横无际涯○11,朝晖夕阴○12,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13也,前人之述备矣○14。然则○15北通巫峡,南极潇湘○16,迁客○17骚人○18,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19? 若夫○20淫雨○21霏霏○22,连月不开○23,阴风怒号,浊浪排空○24,日星隐曜○25,山岳潜形○26,商旅不行,樯倾楫摧○27,薄暮冥冥○28,虎啸猿啼。登斯 1.选自《范仲淹全集》(凤凰出版社2004年版)。岳阳楼,湖南岳阳西门城楼,扼长江,临洞庭。始为三国时吴国都督鲁肃训练水师时构筑的阅兵台。唐开元四年(716)在阅兵台旧址建楼。唐宋以后此楼多次重修,现存建筑为清同治六年(1867)建。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2. [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庆历,宋仁宗赵祯的年号(1041-1048)。本文结尾“时六年”,指庆历六年(1046)。 3. [滕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 滕子京被贬官到岳州做知州。滕子京(991-1047),名宗谅,字子京,范仲淹的朋友。谪守,因罪贬谪流放,出任外官。巴陵郡,古郡名,今湖南岳阳。 4. [越明年] 到了第二年,就是庆历五年(1045)。越,到。 5. [政通人和] 政事顺利,百姓和乐。 6. [具]同“俱”,全、皆。 7. [增其旧制]扩大它原有的规模。制,规模。 8. [属] 同“嘱”,嘱托。 9.[胜状]胜景,美景。胜,美好。10. [浩浩汤(sh āng)汤]水势浩大的样子。11.[横无际涯]宽阔无边。际涯,边际。12.[朝晖夕阴]早晚阴晴明暗多变。晖,日光。13.[大观]壮丽景象。14.[前人之述备矣] 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前人之述,指上面说的“唐贤今人诗赋”。15.[然则]如此……那么。16.[南极潇湘] 南面直到潇水、湘水。潇水是湘水的支流,湘水流入洞庭湖。极,至、到达。17.[迁客]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员。迁,贬谪、降职。18.[骚人] 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称屈原或《楚辞》作者为“骚人”。后泛指文人。19.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 21得无,表推测。21.[若夫]用在一段话开头,以引起下文。下文的“至若”用法与此相同。○[淫雨] 连绵不断的雨。22.[霏(fēi)霏]雨雪纷纷而下的样子。23.[开] 指天气放晴。24.[排空]冲向天空。25.[日星隐曜(yào)]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曜,光芒。26.[山岳潜形] 山岳隐没在阴云中。27.[樯(qiáng)倾楫(jí)摧] 桅杆倒下,船桨断折。倾,倒下。摧,折断。 28.[薄暮冥冥] 傍晚天色昏暗。冥冥,昏暗。

初中语文 文言文 范仲淹《岳阳楼记》原文与译文

范仲淹《岳阳楼记》原文与译文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宋仁宗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被贬谪到岳州当了知州。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许多已废弛不办的事情都兴办起来。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来的规模,在楼上刻了唐代名人和当代人的诗赋。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我观赏那岳州的美好景色,都在洞庭湖之中。它含着远处的山,吞长江的水,水势浩大,无边无际,早晨阳光照耀、傍晚阴气凝结,景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的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既然这样,那么北面通到巫峡,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江,降职的官史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观赏自然景物所产生的感情能没有不同吗?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象那连绵的阴雨下个不断连续许多日子不放晴,阴惨的风狂吼,浑浊的浪头冲白天空;太阳和星星失去了光辉,高山隐藏了形迹;商人和旅客不能成行,桅杆倒了、船桨断了;傍晚时分天色昏暗,老虎怒吼猿猴悲啼。在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奸人的诽谤、害怕坏人的讥笑,满眼萧条冷落,极度感概而悲愤不端的种种情绪了。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就象春日晴和、阳光明媚,波浪不起,蓝天和水色相映,一片碧绿广阔无边;成群的沙欧,时而飞翔时而停落,美丽的鱼儿,时而浮游,时而潜游;岸边的香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葱。有时大片的烟雾完全消散了,明月照耀着千里大地,浮动的月光象闪耀着的金光,静静的月影象现下的白璧,渔夫的歌声互相唱和,这种快乐哪有穷尽!在这时登上岳阳楼,就有心胸开朗,精神愉快;荣辱全忘,举酒临风,高兴极了的种种感概和神态了。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唉!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跟上面说的两种思想感情的表现不同,为什么呢?他们不因为环境好而高兴,也不因为自己遭遇坏而悲伤;在朝廷里做高官就担忧他的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就担忧他的君王。这就是进入朝延做官也担忧,辞官隐居也担忧。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们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的忧愁之先就忧愁,在天下人的快乐之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

《岳阳楼记》原文及翻译

岳阳楼记 范仲淹/宋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

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翻译: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隔了一年,政治清明通达,人民安居和顺,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衔接远山,吞没长江,流水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一译:行商和客商)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岳阳楼记》2019-2020语文部编版九年级文言文知识梳理含答案

《岳阳楼记》知识梳理 一、写作背景及内容概括。 《岳阳楼记》1046年,范仲淹的挚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重修岳阳楼。当时,范仲淹亦被贬在邓州作官。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的岳阳楼作记,并送去一本《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像,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表达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激励我们要以天下为己任,树立崇高的理想,拥有宽阔的胸怀课文第一段,简要记叙作记的缘由、背景,为后文埋下伏笔。第二段,概括描写由岳阳楼、洞庭湖的景色并过渡到登楼览物的心情。第三、四段分别描写阴晦和晴朗时的景色,自然地引出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感情。由这两段描写,引出最后第五段的议论,点明文章的主旨。 二、文体常识。 记:“记”是一种古代文体,可以通过记人、记事、记物、记景,来抒发作者感情和主张。这种体裁出现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在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 三、作者作品。 《岳阳楼记》选自《范仲淹全集》。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史称范文正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有《范文正公集》传世。所作的文章富有政治内容,文辞秀美,气度豁达。名篇有散文《岳阳楼记》,词《渔家傲》,诗《江上渔者》等等。 四、字音字形 滕(ténɡ)谪(zhé)守日星隐曜(yào)浩浩汤汤(shānɡ)淫(yín)雨薄雾冥冥(bó mínɡ)偕(xié)樯倾楫摧(qiánɡ jí) 岸芷(zhǐ)汀(tīng)兰心旷神怡(yí)宠辱xié(偕)忘 朝huī(晖)薄暮míng míng(冥冥)皓(hào)月 属(zhǔ)予作文樯倾楫摧( qiáng qīng jí cuī) 五、词语汇总 (一)重点词语释义 浩浩汤汤 ....:水势浩大的样子。 横无际涯 ....:宽阔无边。

杜甫《登岳阳楼记》原文+注释+译文+鉴赏

杜甫《登岳阳楼记》原文+注释+译文+鉴赏 原文: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注释: 1.岳阳楼:在今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 2.吴楚:春秋时二国名, 其地略在今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一带。坼:裂开。这句是说:辽阔的吴楚两地被洞庭湖一水分割。3.坼:分开,裂开。此指洞庭湖分开吴楚两地,极言湖之开阔。 4.乾坤日月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漂浮在洞庭湖上。据《水经注》卷三十八:“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出没于其中。” 5.乾坤:此指日月。 6.老病: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右耳已聋。 7.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诗人晚年是在小船上度过的。这句写的是杜甫生活的实况。 8.戎马:战争。这年秋冬,吐蕃又侵扰陇右、关中一带。 9.凭轩:倚着楼窗。涕泗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涕泗:眼泪和鼻涕,偏义复指,即眼泪。10.戎马关山北:当时吐蕃侵扰宁夏灵武、陕西邠(bin)州一带,朝廷震动,匆忙调兵抗敌。 译文: 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大湖浩瀚像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鉴赏: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杜甫由夔州出三峡,暮冬腊月,泊舟岳阳城下,登楼远眺, 触景生情,写了这首诗。 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昔闻”写从前对洞庭湖湖光山色的仰慕,“今上”交代时间,“岳阳楼”点明地点,写人生暮年竟能登上岳阳楼观赏洞庭湖的美景风光。今、昔二句互文,名胜早闻,今始得见,平生一快。 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由喜悦之心来观赏洞庭湖,真是辽阔无边,分裂 吴、楚两地,吞吐日月星辰,气势宏伟,气象万千。 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笔锋一转,回到现实之中,想到自己自成都至湖 南,长期浮舟江上,与亲朋隔绝,无一消息,加上年已五十七岁,老病缠身,孤身飘零。这里,自己的孤寂与上联的湖阔雄壮形成鲜明的对比,愈益显出自己的痛苦之情。 尾联“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写诗人的博大襟怀。诗人凭轩老泪横流,不仅是有感于自己凄苦的身世,更重要的是纵目远眺,遥想北方边境,战乱未平,国家艰危,这才是诗人悲痛的真正原因。 这首诗采用以乐写悲的手法,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浑厚深远,感情曲折真挚,发飘零孤寂之悲哀,感战事乱离之不停,一唱三叹,令人扼腕。

岳阳楼记原文和翻译

岳阳楼记原文和翻译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岳阳楼记》原文】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zhǔ)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shāng)汤(shāng),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fú)霪雨霏(fēi)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qiáng)倾楫(jí)摧;薄(bó)暮冥(míng)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tīng)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xié)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jiē)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zāi)?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y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岳阳楼记》全文翻译】 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1、到了第二年,政务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了岳阳楼,扩展它旧有的规模,把唐代和当今贤士名人的诗赋刻在上面。2、嘱咐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3、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全在洞庭湖上。(洞庭湖)包含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流水,浩浩荡荡,宽阔无边;清晨湖面上洒满阳光,傍晚又是一片阴暗,景物的变化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