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论交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国藩论交友:八交九不交

❶八交:胜己者;盛德者;趣味者;肯吃亏者;直言者;志趣广大者;惠在当厄者,体人者。

❷九不交:志不同者;谀人者;恩怨颠倒者;好占便宜者;全无性情者;不孝不悌者;愚人者;落井下石者;德薄者。

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交友慎重些总是好的。老曾就给了我们罗列了哪些人该交,哪些不该交,即所谓的“八交九不交”。

所谓省己者,即某些方面超越过自己的人。

所谓盛德者,即品德高尚富有美德的人。

所谓趣味着,即生活有品位有情趣的人。

所谓肯吃亏者,即处事待人上愿意自己吃亏的人。

所谓直言者,即不勾心斗角人前一套人后一套的人。

所谓知趣广大者,即志向高远,兴趣广泛的人。

所谓惠在当厄者,即能患难之中见真情的人。

所谓体人者,即能体谅体贴人的人。

当然,所谓的八交是可交之人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如果非要八项齐全,恐怕很难交到朋友。不过,这八交倒可以成为自己处事做人的一个标准,当我们成为这样一个人的时候,朋友也自然迎面而来。

所谓志不同者,即不一道儿上的人。

所谓谀人者,即吹嘘奉承之人。

所谓恩怨颠倒者,即是非不明,恩将仇报之人。

所谓好占便宜者,贪图小便宜之人。容易出卖朋友。

所谓全无性情者,无感情可言,不懂率性而为之人。

所谓不孝不悌者,不懂孝道伦理之人。

所谓愚人者,自作聪明愚弄他人之人。

所谓德薄者,道德不足之人。

同样,这九不交是不可交之人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有一项就要考虑是不是值得交了,当然九项齐全者,自不必问。当然,生活中也并不那么绝对,如好占便宜者,你如果愿意做一个肯吃亏者,又何来那个占便宜者,有些并非质的因素,正如自己交的朋友,哪个又是十全十美之人呢?九不交,可以是一个衡量朋友的标准,但并非一定依此,否则也很难交到朋友。对于这样的人,我们只能说尽量少交。同理,这九不交可以作为自己“不为之人”的参照标准。

所谓朋友,哪有这般苛刻。所谓一生得一知己足矣。这个知己在很大程度上也并不都契合这所谓的八交九不交,能合得来(谈得来、玩得来、处得来)而又能快乐并有意义的相处就是比较理想的了吧。至于朋友,就更不必说,八交九不交都契合自然是好,所谓一二斑驳者,你又舍得弃之(很多缺点是在相处久了发现的)?一个人本质上不坏,大抵我们很少会拒绝,八交九不交其实有一个悖论,如果我们都只交比我们好的人,谁又来和我们做朋友呢?因而,从互补的角度来选朋友就好,不苛求,但也要有适当原则,不破底线,我们是要有容朋友的海量的,不是么?

近读《曾国藩家书》,感慨颇多。

曾国藩被称为“中兴第一名臣”,晚清最后一位完人,他受儒家文化影响深远,立志、苦思、勤读、自律。最终完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毛泽东说过:寓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蒋介石更是把曾国藩奉为终生学习的楷模。足可见曾国藩作为一代治世名臣的历史地位,他在修身、教子、交友、用人、处事、为政、治军方面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做法。他一生自律自勉,他说:余身旁须有一胸襟恬淡者,时时伺吾之短,以相箴规,庶不使‘矜心’生于不自觉。受此影响,曾国藩极重择师交友,立志向圣贤看齐,在他和家人的书信中,这一点被一再提起,纵观曾国藩交友之道,有以下几点给我很深的启发。

一、朋友之间的影响甚大,交友要慎之又慎。古人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见身边的人对自己的影响是很大大,《后汉书》说:与善人居,久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而不知其臭。就是说,你和品德高尚的人在一起,就像进入兰香四溢的屋子,时间长了,自己也被熏陶充满香气,于是就闻不到兰花的香气了,与品质恶劣的人在一起,就像进入卖鲍鱼的场所,时间一长自己也便臭了,也就不觉得鲍鱼之臭了。曾国藩深知也一点,他认为和严师益友交往,可以使自己得到一个很大的提升。甚至可以使一个“懦夫”变成一个志向远大的人。他在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八日给弟弟的信中说:师友夹持,虽懦夫亦有立志。就是说,如果有良师益友的影响和帮助,就是懦夫也会生出远大的志向。他对交友的极为重视,甚至把交友上升到关乎一生成败的高度。他在道光二十三年给弟弟的信中说:凡人必有师,若无师,则严禅之心不生,

即以丁君为师,此外择友,则慎之又慎。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相当可见,曾国藩把朋友之间的相互影响看的很重,对待交友这件事情上是非常慎重的。甚至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二、要充分对朋友了解。要交就要交有志之士,而非庸碌之辈。曾国藩家书中,涉及到很多朋友,皆有名有姓,曾国藩每提一个朋友,必能说出其过人之处,如在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写给弟弟的信中说:现在朋友愈多,讲躬行心得者,则有镜海先生、艮峰前辈,吴竹如、窦兰泉、冯树堂;穷经知道者,则有吴子序、邵蕙西;讲诗、文、字而艺通于道者,则有何子贞,才气奔放,则有汤海秋;英气逼人、志大神静,则有黄子寿。又有、、、、他对每一个朋友都充分了解,知道他们每人的优势和专攻。能从他们身上学到什么。他还说:他们虽所造有深浅,要皆有志之士,不甘居于庸碌者也。就是说,他们虽然学问有深有浅,但都是有大志向的人,是不甘于平平庸庸碌碌无为的人。这些是益友,是对自己有好处的。曾国藩对损友,也有自己的定义,他认为:同学之人,类皆庸鄙无志者,又最好讪笑人。这样的人,如果一个地方太多,那么这个地方是不适合读书的。他曾对九弟说:谓衡阳不可以读书,涟滨不可以读书,为损友太多故也。对待弟弟的求学,他一再的叮嘱:今四弟意必从觉阉师游,则千万听兄嘱咐,但取名师之益,无受损友之损也。兄所最虑者,同学之人无志嘻游,端午以后放散不事事,恐弟与厚二效尤耳。切戒切戒。从曾国藩的言辞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于交友的标准还是比较高的。并且有明确的原则。

三、对待朋友要长存敬畏之心。朋友之间的交往应该有什么心态,朋友在一起是不是就无所顾忌,无所忌惮,愿意干什么就干什么,愿意怎样就怎样呢?曾国藩对此也有自己的做法,他认为交友就是彼此互相促进,共同进步,朋友可以帮助被人改掉一些自己看不到的毛病。于是他说:盖求友以匡己之不逮,此大益也。意思是说:请朋友帮自己改正过失,这是交友最大的好处。怎样对待朋友上,曾国藩延续了儒家待人接物的一贯传统,那就是恭恭敬敬,对待朋友长存敬畏之心。他在道光二十三年六月初六写给弟弟的信中说:或师或友,皆宜常存敬畏之心,不宜视为等夷,渐至慢亵,则不复能受其益矣。意思说:不管是对到老师和朋友,都应当常存敬畏之心,敬重对方,不应该觉得对方和自己差不多,逐渐怠慢人家,那就很难从对方那里得到帮助了。对待朋友长存一颗敬畏的心。虚心请教学习。这其实也是一个人谦虚的表现。

四、专注于成长,谨防朋党形成。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认为朋友就是当遇到困难的额时候,能够挺身而出,两肋插刀。以至于我们看到很多时候,朋友之间形成一个圈子,外人很难插进去,甚至出现朋友之间互相包庇纵容的现象。这其实是一种很不正常的现象,孔子说:君子群而不党,小人党而不群。曾国藩在交友过程中,很注意这一点,谨防朋党的形成。他在给家人的信中,不止一次提到自己的朋友,以至于他的六弟提醒他:你们不要形成朋党,那样很危险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