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弗洛伊德的《图腾与禁忌》
关于弗洛伊德的一些认识

名人对于弗洛伊德的评价
社会学家和弗洛伊德研究学者菲力普· 里夫1959年说, “这个人的伟大之处不容置疑,这使他的思想更加伟大”, 而他的写作“也许是20世纪汇成著作的、最重要的思想体 系”。可是,几年之后,一位著名的学者和人文学教授艾 里克· 海勒却在《时报》文艺副刊中说,弗洛伊德是我们这 个时代吹捧太过的人物之一;诺贝尔桂冠的彼德· 梅达沃爵 土称心理分析理论为“本世纪最惊人的知识欺诈”。政治 科学家保尔· 娄森认为,弗洛伊德“毫无疑问是历史上最伟 大的心理学家之一”,而且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神 学家保尔· 蒂利希认为他是“所有深层心理学家当中最有深 度的一位”。可一位英国学者索顿却收集了一些证据,这 些证据,按她自己的意见,是可以证明“(弗洛伊德的)重 要的假说,即‘深层意识’不存在,他的理论毫无根据而 且荒唐可笑”,说他是在可卡因的影响下编制出这些理论 的,说他是“一个虚伪而且没有信仰的预言家”。
性学三论
• 《性学三论》主要研究人类性欲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这是弗洛伊德 继《梦的解析》之后对人性探讨中最富创见和最永恒的贡献之一。弗 洛伊德的《性学三论》于1905年发表,该论文分三个阶段,分别解释 人类幼儿性行为、性本能、性变态,论证“性”心理的某一特定因素 不协调、膨胀造成精神性疾病,“性”心理因素逃脱意识的控制而宣 泄的结果,也是未经正常意识心理加工改造的最原始性动力暴露,并 通过精神分析和强制治疗中获得各种“性变态”症状。他阐述各种心 理病的推动力量都以“性”本能为根基,强调这是他二十多年逐日累 积出的歇斯底里症和其他心理症的经验,就是他最佳的佐证。对于 “同性恋”的论断在3~5岁男女童各自羡慕对方的“性”器官,由于 “性”状态差异,则产生有不同的心理效果,男性产生“阉割情结”, 而女性产生“阳具嫉妒”! • 从这里可以看出他理论重要内容存在明显的片面性,尤其他夸大“性” 心理在整个人类心理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从而把“性”问题看作一 切心理问题决定性根源的极端,完全忽略人类其它活动对人类心理的 影响。
弗洛伊德理论概述

古籍文献中有关图腾的记载
匈奴狼的传说:《魏书》 匈奴狼的传说:《魏书》 中讲到:匈奴单于生了二 个女儿,人长的很漂亮。 单于想:这么漂亮的姑娘 这么可以嫁给凡人呢,应 该许配给天。于是筑了一 个高台,令两个女儿生活 其中。过了三年,有一只 老狼昼夜守在台边嗥叫。 小女儿想:“ 小女儿想:“我父亲让我 来这,欲与天配,而今狼 来,或许是上天注定。” 来,或许是上天注定。” 于是成为狼妻并产子。后 来繁衍成国,所以匈奴人 好引吭高歌,仿佛狼嗥。
弗洛伊德编外论之图腾与禁忌
图腾是原始人群体的亲属、祖先、保护神 的标志和象征,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种 文化现象。原始人迷信某种动物或自然物 同氏族有血缘关系,因而用来做本氏族的 标志。
几种图腾
各名族的图腾
汉族 满族 蒙古族 哈萨克族 白虎族 朝鲜族 龙图腾 鹰图腾 狼图腾 马图腾 雄性白虎 虎和熊
生活环境:这些猴子共同生活在一个很大的 生活环境:这些猴子共同生活在一个很大的 开放式笼子里。笼子的一侧连着个很小的笼 子,即实验场地,一次可以容纳一只猴子参 与实验。 替代金钱:实验者在直径为一英寸的小银盘 替代金钱:实验者在直径为一英寸的小银盘 中间钻了个眼,做点有点像中国古代的铜钱, 以此作为货币。
自我 本我
自我对现实和本 我的协调
先办我的事
不要急,大家慢 慢来!!
先办我的事
管理员
现实
本我
超我
你要好好办事
☎
自我
超我对自我的监督
人格论之人格发展
口唇期
口唇期(0 口唇期(0-1岁):口唇区为快感中心 在口唇期婴儿如没有很好得到满足, 在口唇期婴儿如没有很好得到满足 , 成 人后容易缺少安全感, 会出现如咬拇指、 人后容易缺少安全感 , 会出现如咬拇指 、 恐惧、自卑、自恋等行为方式. 恐惧、自卑、自恋等行为方式. 欲望过度满足, 力比多” 欲望过度满足 , “ 力比多 ” 则 “ 固结 ” 固结” 在这一阶段, 会产生过度依赖别人, 在这一阶段 , 会产生过度依赖别人 , 容 易嫉妒别人等问题。 易嫉妒别人等问题。
早期人类学理论笔记摘抄(3篇)

引言人类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起源、演化、文化和社会结构的学科。
早期人类学理论为我们理解人类历史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视角。
以下是对早期人类学理论的一些摘抄和总结,旨在帮助读者了解这一领域的发展脉络。
一、进化论与生物人类学1. 查尔斯·达尔文(Charles Darwin)的自然选择理论查尔斯·达尔文在其著作《物种起源》中提出了自然选择的理论,认为物种通过适者生存和自然选择的过程不断进化。
这一理论对生物人类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抄:“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主要机制,它通过生存斗争和遗传变异,使适应环境的个体生存下来并繁衍后代。
”2. 托马斯·亨利·赫胥黎(Thomas Henry Huxley)的人猿同祖论赫胥黎是达尔文理论的坚定支持者,他提出了人猿同祖论,认为人类和猿类有共同的祖先。
摘抄:“人类和猿类在形态、结构和行为上都有许多相似之处,这表明它们有共同的祖先。
”二、文化人类学1. 爱德华·泰勒(Edward Burnett Tylor)的文化定义泰勒在其著作《原始文化》中提出了文化的定义,认为文化是“一个复杂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人类在社会生活中的能力与习惯。
”摘抄:“文化是人类在社会生活中所创造的一切,包括物质和精神产品。
”2. 弗雷德里克·巴斯蒂安(Frederick Bastian)的文化圈理论巴斯蒂安提出了文化圈理论,认为文化不是孤立发展的,而是相互影响和传播的。
“文化圈是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在文化上相互影响、相互借鉴而形成的共同文化区域。
”三、结构功能主义1. 埃米尔·涂尔干(Émile Durkheim)的社会学理论涂尔干是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强调社会结构对个体行为的影响,提出了社会分工和社会团结的概念。
摘抄:“社会结构是社会成员相互关系的总和,它通过社会分工和社会团结来维持社会的稳定。
中国民间禁忌

中国民间禁忌一、禁忌的含义1、禁忌与塔怖禁忌是人类普遍具有的文化现象,国际学术界把这种文化现象统称之为“塔怖”(Tabu或Taboo)。
Tabu或Taboo,英文,汉语译作“塔布”或“塔怖”等等,为禁忌、忌讳、戒律之意。
“塔怖”原是南太平洋波里尼西亚汤加岛人的土语,其基本含义是表示“神圣的”和“不可接触”的意义。
在中国,与“塔怖”相对应的词便是禁忌。
禁忌一词,早在汉代就见著于史籍了。
《汉书.艺文志》云:“及拘者为之,则牵于禁忌,泥于小数,舍人事而任鬼神。
”《后汉书.朗顗传》云:“臣生长草野,不晓禁忌,披露肝胆,书不择言。
”这里的禁忌的含义,和“塔怖”成为国际通用的学术名称之后的含义是一致的,即表示“禁止”或“抑制”的意思。
学术界对于禁忌和塔怖的一致性,认识上是有分歧的。
如中国宗教学界就有人强调塔怖“只有具备曼纳灵力之意而无不洁之意”,因而塔怖“仅为禁忌之一种”,只是后来才“被衍用以泛指各种禁忌”(参见任继愈主编的《宗教词典》“塔布”条、“禁忌”条)。
而在民俗学界,则大都认为禁忌和塔怖是完全一致的。
塔怖的最初含义虽无明显的“不洁之意”,但那是因为“'神圣的’和'不洁的’二种意义在禁忌的原始起源中并不加以区别。
……它仅是指'似魔鬼的’、'不能被触摸的’,……只有在稍后才开始分化为二”(弗洛伊德《图腾与禁忌》)。
中国民俗学界多依此说,参见乌丙安《中国民俗学》和陶立璠《民俗学概论》等书。
这里,两种观点的分歧,实际上并不很大。
宗教学的界强调点在于“塔怖”本身意义的前后变化;而民俗学界则指出了“禁忌”含义原始状态的“混沌”性质。
二者的分歧只是在于“塔怖”一词的原始意义上,而不在于塔怖一词用作“各种禁忌的通称”之后。
因而成为国际通用学术名称之后的塔怖的含义和我国禁忌一词的含义应当说是完全相一致的。
2、禁与忌组成“禁忌”一词的两个字,“禁”与“忌”,是可以再分别的。
虽然“禁”与“忌”有相同之处、相通之处,如:许慎《说文解字》云:“禁,吉凶之忌也。
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看心理学与文学的关系

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看心理学与文学的关系(总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看心理学与文学的关系汉师1班韦剑虹 61121、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主要包括三部分:强调潜意识作用的心理结构学说、泛性欲学说和梦的学说。
(1)心理结构学说;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结构划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面。
其中潜意识为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意识是指凡是自己能够觉察的心理活动,属于心理结构的表层。
前意识是调节意识和潜意识的中介机制,即是一种可以被回忆起来的、能被召唤回到清醒意识中的潜意识。
虽然它联系着意识,又联系着潜意识,使潜意识向意识转化成为可能,但是它的作用更侧重于阻止潜意识进入意识。
潜意识则是在意识和前意识之下收到压抑的没有被意识到的心理活动(因此又称为无意识)。
它具有原始性、动物性和野蛮性,不合社会理性,被压抑着,但是并没有被消灭。
它代表着人类更深层、更原始、更根本的心理能量,包括人的原始冲动和各种本能(主要是性本能)以及同本能有关的欲望,被认为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内驱力,是人的心灵的核心。
它是混乱的、毫无理性的,只知按照快乐原则行事,盲目地追求满足。
后来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被表述为超我、自我和本我。
超我的主要职责是指导自我以道德良心自居,去限制压抑本我的本能冲动,而按至善原则活动。
中间一层是自我,它是从本我中分化出来、因受现实陶冶而渐识时务的一部分。
自我充当本我与外部世界的联络者与仲裁者,并且在超我的指导监管本我的活动,它是一种能根据周围环境的实际条件来调节本我和超我的矛盾,决定自己的行为方式的意识,代表的就是通常所说的理性的判断,它按照现实原则办事。
本我引诱诱使自我满足它的愿望,超我约束自我压抑本我的欲望。
因此,自我要调节本我,知觉现实,寻找一种能够满足需要的适当客体。
晚年,弗洛伊德又把本我修正为两类,即生存本能和死亡本能。
精神分析的东西

语言与精神分析作者:霍大同咨询流派来源:成都精神分析中心点击数:741 更新时间:2009-9-29第一讲1999年3月1日这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题目,我准备讲的课的题目是“语言与精神分析”,它大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弗洛伊德理论与语言的关系;2.拉康的语言精神分析理论;3.对中国语言和文字的精神分析。
这个学期可能只讲第一个方面,这一讲也就主要是介绍弗洛伊德的生平和理论。
关于弗洛伊德生平,琼斯著有三卷本的《弗洛伊德的生活与工作》,张燕云译《梦的释义》(辽宁出版社,1987年),车文博主编五卷本的《弗洛伊德文集》(长春出版社,1998年)后有弗洛伊德年表。
对于他的成长过程和理论创造可以分成五个阶段,下面是他的一个简要的年表。
一、童年与少年父亲娶母亲时年事已高,两个哥哥与母亲年龄相仿。
弗洛伊德在《图腾与禁忌》中讲述了原始的类群体的状况,在这个群体中,父亲占有一切女人、禁止别的男人与女人有性关系,这引起了其它男人们即该父亲的儿子们的不满,他们杀了父亲,在庆祝胜利时他们突然心生内疚,于是决定塑造父亲的形象、时时祭祀他。
这就构成了图腾的起源。
同时他们还决定不与自己群体中的女人发生性关系,只与其它群体的女人发生性关系。
这就构成了禁忌的起源。
图腾与禁忌的起源构成文明起源的基本内容。
有研究者认为弗洛伊德在《图腾与禁忌》中所描叙的原始群体的状况与他的早期的家庭结构类似:老父亲禁止儿子们(弗洛伊德的两个同父异母的哥哥和他本人)与女人(弗洛伊德的母亲)有性关系。
同时,犹太家庭中信旧约、其《创世纪》说,上帝先造了亚当,然后再造了夏娃。
意味着父亲创造儿子或者男人,尔后再以男人的肋骨创造了女人,强调了父权的至高无上的地位与作用。
而在《新约》中我们看到的则主要是圣母与圣子的故事,上帝(父亲)差不多是一个虚设的遥远的存在。
荣格属于新教,属于后一个宗教传统。
他与弗洛伊德的分裂的背景显然潜藏着《旧约》传统与《新约》传统的对立与冲突,是这两个不同的宗教的不同的表达。
论中西禁忌习俗

论中西禁忌习俗【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国际间的交往合作日益增多,有中西的文化背景不同,在交往中难免产生误解,而禁忌就是其中一个最敏感的话题,禁忌无所不在,大到政治、文化、外交,小到衣食住行、社会交往,如果对交往对方的禁忌不了解,触犯了对方的禁忌,那么交往就无法进行,为了在跨文化交际中避免误会产生,了解西方禁忌习俗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禁忌禁忌习俗中国西方一、中西禁忌习俗的意义和目的(一)禁忌的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国际间的交往合作日益增多。
有中西的文化背景不同,在交往中难免会产生误解,而禁忌就是其中一个最敏感的话题。
禁忌无所不在,大到政治、文化、外交,小到衣食住行,社会交往。
如果对交往对方的禁忌不了解,触犯了对方的禁忌,那么交往就无法进行。
为了在跨文化交际中避免误会产生,了解西方禁忌习俗是十分必要的。
帮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更好的了解对方,意识到怎样在合适的文化氛围中,做出恰当的语言交际行为。
如果意识到交际失误,怎样采取补救措施,调整自己的言语行为规范,避免交际冲突。
论文中涉及到的中西禁忌习俗,可以减少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失误,避免人际冲突,保证交际顺利实现。
(二)禁忌的目的禁忌是十分敏感和不详的,它在跨文化交际中为我们设置了障碍。
在日常交往中,如果不慎触犯了禁忌,会导致对方产生误会 ,甚至拒绝继续来往,因此,研究禁忌可以避免不愉快的事发生,促进国际交往的顺利进行二、禁忌的定义和起源(一)禁忌的定义“禁忌的国际通用名词是Taboo或Tabu(英文,音译‘塔布’或‘塔怖’,意译即禁忌),这个词来源于中太平洋的波利尼西亚群岛,系太平洋波利尼西亚群岛土语音译。
”1“‘塔怖’原是南太平洋波利尼西亚汤加岛人的土语,其基本含义是‘神圣的’、‘不洁的’和‘危险的’、‘不可接触的’意义。
在中国,与‘塔怖’相对应的词便是禁忌。
”2禁忌,原本是一个民俗学的概念。
东汉学者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是这样解释这两个词的含义的:禁,吉凶之忌也。
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

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摘要: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是奥地利犹太心理学家、精神病医师,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
弗洛伊德在《自我与本我》(1923年)一书中详细阐述了他的人格结构理论,认为人格结构包括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
本我是最原始的、潜意识的、非理性的心理结构。
它充满着本能和欲望的强烈冲动,受着快乐原则的支配,一味追求满足。
自我是受知觉系统影响,经过修改来自本我的一部分。
它代表理智和常识,按照现实原则来行事。
超我是人格中高级得、道德的、超自我的心理结构。
它以良心、自我理想等至善原则来规范自我。
本论文归纳介绍三我的由来,之间的联系以及其他学者对该理论的理解和应用,以进一步了解弗洛伊德的人格三结构。
关键词:本我;自我;超我;联系;应用一、三我的由来自我、本我、超我的由来跟潜意识有密切关系。
“意识”的本质显然紧紧地包含在这些假设之中;而且,被压抑的心灵等同于“潜意识”的东西以及把实施压抑的心灵等同于“意识”的东西是很容易的...从功能上讲,一种被压抑的力量力图强行参与活动,却受到一种实施压抑的力量的检查,从结构上讲,“潜意识”与“自我”是相对立的。
在对心灵的结构性描述中,从一开始就明确地从“潜意识”中区分出来的是“自我”。
而现在开始表现出,自我本身应该部分地被描述为“潜意识”的(弗洛伊德,1923:111)①。
但是,相当明确的是,在1895年的《科学心理学设计》一文中,弗洛伊德尝试对自我的结构和功能做了详细的分析之后,他便将主题搁置一旁,几乎15年没有去涉及它(112)。
弗洛伊德在《科学心理学设计》(车文博,1988:46-72)的一般方案中曾详细阐述过自我。
他认为,将自我的注意吸引到敌对记忆意象的一个新的迫近的能量贯注,自我才能不断地抑制[量的]通过,利用按需要而得到强化的丰富的旁枝能量贯注,制止从一个记忆意象到不愉快的释放。
有两个变化的迹象,大约都发生在1910年左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弗洛伊德的《图腾与禁忌》
摘要:
弗洛伊德创建了精神分析学派,其中提出了许多对我们今
天的创作和研究仍然有着非常重要作用的文艺创作观,他的理论支柱
主要是关于“性本能” 和“无意识”的阐述,弗洛伊德的《图腾与
禁忌》是通过他的精神分析理论来阐述说明氏族文化下的图腾崇拜和
图腾禁忌。从心理学上讲,真正可怕的不是禁忌所推崇或者恐慌的某
一动物或植物,而是心理承受的一种桎梏。原始人类对图腾的崇拜也
体现了一种审美形态即崇高,在原始部落中,大部分人都有崇拜图腾
的倾向及行为,而且,对乱伦的极度畏惧,从而衍生出了一系列的禁
忌。
关键字:图腾与禁忌,心理学,审美形态,崇高,乱伦
正文:
弗洛伊德---这个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在人类社会历
史上第一次把心理学和生理学相结合,并应用到分析社会意识形态的
产生和对艺术作品人物心理分析上来。他在创建精神分析学的过程
中,曾经从文学艺术中受到过多方面的启发,但同时,他也常常以浓
厚的兴趣和热情,根据精神分析学的基本原理讨论和思考文艺美学问
题,弗洛伊德的《图腾与禁忌》主要是通过他的精神分析理论来阐述
说明氏族文化下的图腾崇拜和图腾禁忌。
首先,弗洛伊德的《图腾与禁忌》里面提到的一些关于图腾禁忌
的现象运用心理学的一些知识分析我有一些自己的认识,在书中写
到,图腾,可能是一种动物,也许无食无害也可能危险恐怖,较少的
图腾是植物,或者一样自然现象(例如雨和风)。图腾与整个氏族有
着一种特殊的关系。首先,图腾是一个氏族祖先。同时也是其守护神
和相助者,这种图腾如果说对其他部落而言是危险的,那对本部落能
够向成员发布神谕,识别病眷顾子民,反过来氏族人不能破坏图腾不
能吃图腾的肉,崇拜同一图腾的氏族成员并不一定要生活在某个特定
的地域,他们往往散步各处。但是对这种图腾崇拜程度却另我们现代
很不解,在图腾崇拜的氏族里有些事物被强烈禁止着,可是从来不去
考虑其中的原因,相反氏族成员屈服于这种禁忌。就像他们理所当然
的事情一样,同时深信任何对禁忌的破坏行为犟导致自取惩罚,如,
一个无辜的触犯者,他可能仅仅为了食用了被禁食的动物,便陷于极
度的精神不安,在预期的死亡阴影中,他终于因恐惧而死。
其实这种现象真正可怕的不是禁忌所推崇或者恐慌的某一动物
或植物,而是心里承受的一种桎梏。心理学家根据认知活动的对象不
同,可分为认知能力和元认知能力,认知能力指人接受信息,加工运
用信息能力。元认知能力指个体对自己认知过程进行认识能力,它表
现为人对内心正在发生的认识活动的认识,元认知能力是个体怎样评
价自己的认知活动。那些因图腾禁忌人的死亡与其说是被“神灵诅咒
而死”不如说是被自己的意识思维钳制而死,他们认为自己受禁后自
己一定会死,由于深信便会在心里产生一种极大的恐惧感,甚至时间
长会产生抑郁情结。所谓的无故死亡,便是一种自我的精神崩溃,极
度的恐慌等心理反应造成的缺氧或者其他应激的生理反应,最后甚至
导致死亡。有些时候我们如何认知一个事物不重要,更重要的我们对
自己认知过程和认知正确性的笃信程度,这便是我们的元认知能力。
这才真正决定了我们行为的“虔诚”程度的关键,才会让事情的发展
达到惊人的结局。
其次,我觉得原始人类对图腾的崇拜与一种审美形态——崇高有
关, 我查阅了一些相关资料,对图腾所体现的审美意味进行一番思
考。原始人对图腾的敬畏不止体现在纯粹的图腾崇拜上,同时拥有对
图腾的控制力体现了原始人的生命本质力量,这就萌发了崇高感。在
原始人对图腾的控制过程中,尽管大多数还只是把幻想性的欲望当作
现实性的意向,但是也有产生实际效力的,表达了原始人运用自身力
量和超越图腾畏惧的意识,以血祭图腾为主要内容的一些仪式体现了
原始人超越图腾力量、凌驾于图腾之上的愿望。正是这种愿望,图腾
崇拜的崇高感才得以彰显。
图腾审美的积极作用我们却很容易忽视。实际上,图腾崇拜中的
崇高的基础——征服或超越图腾正是原始人们的进步的源泉,这种被
我们批判的神秘主义对于原始人类用想象或借助想象支配、征服自然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虽然很多情况下,他们只能对一些自然力量表
示妥协,但是他们要求超越的欲望是不可遏止的,创造图腾,并对其
进行一系列的崇拜仪式来获得精神上的征服就成了原始人类的解决
方式。原始人类用图腾来追溯他们的祖先,用图腾崇拜来充实他们的
精神家园,他们的审美是团结的,是不可动摇的。那么我们所谓的要
审美是不是要先追根溯源呢?答案是肯定的。我们的审美要从外化的
道路上返回,审美教育首先是民族的,其次才是世界的。
图腾文化是作为人类历史上的一种特殊的生存场景、一种永恒的
记忆和精神原型而存在着的,因此,在图腾文化与现代人类的生活世
界之间,必然在精神本质上有着历史的依存性。这种历史的依存性,
对现代人类的审美回归或是少走一些弯路是有启发意义的。虽然图腾
不是在审美动机的直接驱使之下的产物,但它的确蕴含着史前人类一
定的审美认识成分。我们现在在诸多审美动机的驱使下,就应该有正
确的审美认识,我们有现代的审美标准,就不应该走向我们自己提出
的“非美学标准”,相信我们能够正确地走在审美的路上,创造属于
我们的生命图腾。
再者,我觉得《图腾与禁忌》中对乱伦的极度畏惧所衍生出的一
系列的禁忌严重到了如此程度:在美拉尼西亚,男孩和他的母亲、姐
妹间的交往,有着种种限制。例如,再里皮斯岛新海市里地族的一支,
男孩到达某一年龄后便不可再住在家中,而必须迁入“营舍”内独自
生活。当然他尚有权回到父亲的家中谋求食物,但若他的姐妹们在家
里,他便难免于徒劳往返之累了;若无姐妹在家,他可坐在门口吃食。
兄妹在野外不期而遇时,男孩必须跑开或躲起来。男孩若在路上认出
他的姐妹的足印,他便不再顺那条路走。女孩亦然。事实上,男孩不
但不可以说出他的姐妹的名字,甚至的言语中避讳着它。此种回避始
自成年仪式,而后持续终生。儿子和母亲间的疏远随年岁增长而增加,
通常母亲方面的态度变化得更为显著。一个母亲要送食物给儿子时,
她只能把东西放在地上,等他来拿。和他谈话时她不再表现所谓的母
子亲情,而须使用着对待外人般的礼节(摘自弗洛伊德《图腾与禁
忌》)。设置如此的禁忌充其量就是为了防止禁忌受到破坏。
弗洛伊德在探讨了原始民族对乱伦的极度畏惧以及对图腾的崇拜
后,产生的一系列禁忌和所隐藏其中的矛盾情感进行深入的分析。并
提出了一些常见的禁忌:1、对敌人的禁忌,2、对统治者的禁忌,3、
对死人的禁忌等。在本能欲望没有被消除之下,禁忌产生的禁制
只是将欲望压抑,而没有将他消灭。禁制和本能都继续存在著,
在本能与禁忌冲突的过程中,弗洛伊德又发现原始民族中还存在一
种与禁忌相同的特质——矛盾情感表现。
最后通过对乱伦恐惧、情感矛盾等许多特征的研究,弗洛伊德
发现这些都是儿童和野蛮人的原始心理所共同具有的特征。他强
调了原始人弑亲行为的重大意义,并认为文明、道德和宗教就起
源于对弑亲行为的追悔和其他反应。处在文明社会中的人看待这种
行为似乎是很可笑,因为乱伦行为与其他不符合社会道德规则的行为
一样,在我们的潜意识当中自然而坚决地被否定,因为我们每个人心
中都有一定的道德规范,我们可以约束自己的行为,相当于“超我”
控制着自己,而不是像原始社会那样,小心翼翼,草木皆兵,且夸大
化。现代社会的我们在“超我”的控制下,即使对乱伦对象有性幻想,
但是我们还是会克制住,在行为上没有实施。而且现代社会,法律对
乱伦的制止也起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所以,当现代社会触犯这种禁
忌的人不仅思想上、道德上受到折磨,而且还会受到法律的惩罚。由
于社会文明的发展,人类已逐渐认识到乱伦已经危害到人类生存的问
题,所以不仅仅在道德上进行限制,法律上更是限制近亲之间结婚。
总之,从《图腾与崇拜》的研读中,得到了很多的感想,当然,
图腾崇拜是人们对未知世界的猜测和期盼,当今随着人类认知空间的
不断扩大,新的未知、新的迷茫又会再次困扰着人类,在人们的
潜意识中,便会隐藏着更多的、更神奇的、新的“精神崇拜”。本文
是我对图腾与禁忌的艺术的一点粗浅认识和感想,其中必然会有许多
错误的论点和不完善的地方,敬请老师 给予指正。
参考文献:
1、郑元者.《图腾美学与现代人类》.上海:学林出版社.1992
2、蒋栋元. “动物·图腾·崇拜”.大连民族学院学报.Vol.6
No.2.Mar.2004
3、[奥]西格雷蒙·弗洛伊德;赵立玮译.《图腾与禁忌》.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4、王朝闻.《美学概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