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及其人性观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及其人性观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及其人性观。
弗洛伊德,作为心理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理论对心理学、哲学、文学等多个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的精神分析理论不仅揭示了人类心理的深层结构,也为我们理解人性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本文将首先简要介绍弗洛伊德的生平及其精神分析理论的背景,为后续深入解析其理论奠定基础。
接着,我们将详细阐述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包括其核心概念、理论框架以及具体应用。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探讨弗洛伊德的人性观,包括其对人的本质、欲望、行为动机等方面的看法。
本文还将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及其人性观进行评价和反思,指出其理论的局限性以及在现代心理学中的影响。
我们将总结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及其人性观对我们理解人类心理和行为的重要性,并展望其在未来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阐述和分析,我们希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及其人性观,为我们认识自己和他人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考工具。
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概念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其核心概念主要包括“潜意识”“性欲理论”以及“人格结构理论”。
首先是“潜意识”。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并非全部都能被个体所意识,只有一小部分能够上升到意识的层面,而大部分的心理活动都是在潜意识中进行的。
潜意识中包含了大量的被压抑的欲望、冲动和记忆,这些元素虽然不为个体所意识,但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个体的行为和情感。
弗洛伊德通过精神分析的方法,如自由联想、梦境解析等,试图揭示这些潜意识的内容,从而达到治疗心理疾病的目的。
其次是“性欲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所有心理活动都可以追溯到性欲的根源。
性欲不仅仅是指生殖器官的性欲,更是一种广义的、无处不在的、驱使人行动的内在力量。
在弗洛伊德看来,性欲是推动个体发展的主要动力,也是导致许多心理问题的根源。
他提出了性欲的三个阶段——口腔期、肛门期和生殖器期,认为每个阶段的发展都对个体的性格和行为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洛依德 精神分析

这是迄今为止仍在欧美各国广为流行的一种心理治疗----学派和方法。
弗洛依德先提出了无意识理论,即提出人在不知不觉中还存在另外一种心理过程,它和意识一样,主宰着人的正常和异常心理活动。
弗洛依德把人的心理结构分为三个部分,即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
意识是人对客观现实的自觉反应。
前意识是内容,只要借助于注意,就可以进入到意识之中。
但无意识里的内容,要想进入到意识中去,就会受到抗拒,似乎有某种主动力量压制着这种观念。
为了说明这些概念,弗洛依德曾用一个客厅和它的接待室作比喻:在接待室里,有无数无意识观念争着要进入客厅,但门口的检查者只允许那些“善良者”进入。
一旦走进了客厅,就等于进入了“前意识”,它们就可以得到“自我”的注意。
那些被检查者拒之门外的无意识观念,经过乔装打扮,或则在入睡的条件下进入梦境,或则在心理异常的情况下,以异常的力量压倒检查者强制闯入意识之中。
弗洛依德还提出了一种“里比多(Libido)”,理论,他把从婴儿、幼儿到成年的性本能分为不同的阶段。
他认为,在早期,人的性欲尚未直接与生殖机能相关联,而是通过身体的一定的催情部位来得到满足。
例如,婴儿的早期性欲主要集中于口部,从吸吮中获得满足,称为“口唇期”。
以后,感觉到了排泄器官的刺激作用,常在排泄时感到快感,这种性欲集中于肛门的现象称为“肛欲期”。
幼儿逐渐认识到两性的差异,称之为“崇拜性器期”。
成年后,性器官发育成熟,称为“生殖期”。
在青少年时期,还有一个“潜伏期”。
上述每一阶段都不同的特点,而每当性欲固定在某一催情部位(口唇、肛门、生殖器等)时,就会出现各种心理异常。
弗洛依德将人的人格结构分为“它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
“它我”位于无意识的最深层,是行为动力的源泉;“自我”存在于意识之中,它以社会所容许的方式,指导自己的行为,以满足“它我”的需要;“超我”是最高级的部分,它可以改变“它我”的冲动,使“自我”的作用符合良心与理想、道德、法律等的要求。
精神分析方法

精神分析方法精神分析方法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源自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精神分析方法通过解剖患者的潜意识,揭示其内心深处的冲突和压抑,从而帮助患者解决心理问题,改善心理健康。
在精神分析方法中,治疗师与患者之间建立起一种特殊的关系,通过自由联想、解释梦境、分析阻抗等手段,帮助患者探索内心世界,认识自我,解决心理困扰。
精神分析方法的核心理论是潜意识的存在和作用。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行为和心理问题往往受到潜意识的影响,而潜意识中存在着各种冲突、欲望和压抑。
通过精神分析的过程,患者可以逐渐认识到自己内心深处的冲突和压抑,从而解决心理问题。
精神分析方法强调对潜意识的探索和理解,认为只有通过深入挖掘潜意识,才能找到心理问题的根源,并进行有效的治疗。
精神分析方法的治疗过程通常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与治疗师建立起信任和合作的关系,愿意分享自己的内心世界。
治疗师则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够准确地解读患者的言行举止,帮助患者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并进行有效的治疗。
精神分析方法的治疗过程中,治疗师需要保持客观、中立的立场,不对患者进行评判和干预,而是通过分析和解释,帮助患者自我认识和自我解决问题。
精神分析方法在心理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不仅可以帮助患者解决各种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恐惧症等,还可以帮助患者提高自我认识和自我调节能力,改善人际关系,提升生活质量。
此外,精神分析方法还可以用于个人成长和心理健康促进领域,帮助人们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发展潜能,实现自我价值。
总之,精神分析方法是一种重要的心理治疗方法,通过对潜意识的探索和理解,帮助患者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在实际应用中,精神分析方法需要治疗师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与患者建立信任和合作的关系,共同探索潜意识,实现治疗目标。
希望精神分析方法能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为人们的心理健康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浅谈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美学

浅谈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美学弗洛伊德是20世纪最重要的心理学家之一,他的精神分析理论对于现代心理学、文学和艺术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他的研究中,弗洛伊德提出了很多关于潜意识、性欲、梦境和个人发展的观点。
他的理论也深刻地影响了美学研究,特别是对于美的欲望和创造性的理解。
弗洛伊德认为美的欲望是人类内心本能的一部分,它源于个人潜意识中的本我(id)。
他认为人类经历了早期的欲望满足与冲突,这些经历会影响个体的欲望和情感,进而影响他们对美的感知和追求。
美的欲望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满足内心冲动的方式,美的体验与欲望的满足紧密相连。
弗洛伊德的理论认为,个人的潜意识对于创造性的表达起着重要作用。
他将创造过程与潜意识中的冲突和欲望联系在一起。
通过分析梦境和自由联想,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潜意识中的欲望和冲突,并将其转化为创造性的作品。
艺术家可以借助潜意识的力量来创造出真实而富有个性的作品。
弗洛伊德还提出了“次生原创性”(secondary elaboration)的概念,认为创造性的过程不仅仅是将潜意识中的冲突和欲望转化为意识形态,更涉及到对于原始冲突的加工和再创造。
在创造性的过程中,艺术家需要通过意识的加工和整合来将潜意识中的材料转化为具有艺术价值的作品。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美学也对于美的审美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认为审美体验是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体验,它可以帮助个体超越日常生活的琐碎和冲突,从而达到一种精神上的满足。
这种审美体验追求的不仅是艺术品的表面美,更是通过艺术作品来触发个体内部潜在欲望的一种方式。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美学对于美的欲望、创造性和审美观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他的理论让我们重新认识到个体内部潜意识的力量,并理解美的体验与内心欲望的关系。
通过深入研究和理解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美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的真实意义。
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

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是一种以解决人类心理问题为目的的治疗方式,它的理论和方法既包括了人类心理的本质性和发展,也包括了一系列的心理疾病的治疗方法。
在这个方面,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病成为了心理治疗领域的重要分支之一。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是建立在意识的分析中的,他对于心理治疗是一种探索性的方法,不仅覆盖了人类生命的整个期间,也涵盖了多个层次和阶段。
他的精神分析方法的核心是解决心理障碍,通过沟通和自我探索来激发患者的潜能,以达到心理治疗的目的。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认为,每个人都有一个无意识,这个无意识又被称为“冰山”,人类只有察觉到这个“冰山”才能真正了解自己的心理问题。
弗洛伊德认为,人类无法自主地控制思想和情感,只有通过理智来感知和掌握人类的生理和心理问题。
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人类的欲望很重要。
他认为,每个人都有一种天性欲望。
这种欲望遵循着特定的规则,有时候人类难以控制自己的欲望。
弗洛伊德认为,心理疾病的起因在于这些难以控制的欲望。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有固定的程序,治疗师和被治疗者通过一定的对话方式来解决患者的问题。
在谈话的过程中,治疗师会通过询问和分析来发掘患者的无意识,领悟患者的心理特征和疾病的起因,以此进行改善和治疗。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方法在心理治疗领域起了很大作用,他的这种精神分析法具有一些优点。
首先,它鼓励患者去研究人类心理和心理问题的本质,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
其次,弗洛伊德的方法能够揭露人类内心深处的心理问题,疏导患者的心理困惑,使患者轻松达到心理健康的境界。
但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方法也存在一些缺陷。
首先,这种方法需要患者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自行表达自己的心理问题,在有些特殊情况下对一些人来说这种方法并不适用。
其次,弗洛伊德的分析方法在弗洛伊德发表其理论时,大多数人对其不理解。
因此,它的宣传和普及要受到限制。
总之,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方法是一种非同寻常的心理治疗方法,在很多方面具有独特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精神分析方法——自由联想法

自由联想法是弗洛伊德进行精神分析的主要方法之一。
形式分为不连续的自由联想和连续的自由联想。
可以测定人的能力和情绪等,也是精神分析学家使用的一种诊断技术和治疗方式。
自由联想的概念自由联想概述是当主试呈现一个刺激(一般为词或图片,以听觉或视觉方式呈现)后,要求被试尽快地说出他头脑中浮现的词或事实。
自由联想与控制联想相对应。
在应用自由联想时,事前对被试的反应与刺激之间的关系,不加任何限制,但反应一般约定只以语言方式(单词形式)。
自由联想的形式自由联想有两种形式。
第一种称为不连续的自由联想,第二种称为连续的自由联想。
在第一种形式中,主试呈现一个刺激词时,要求被试立即以其头脑中浮现的第一个词来反应。
例如,刺激词为"狗",被试头脑中浮现的第一个词为"猫",就以"猫"来反应。
在第二种形式中,主试呈现一个刺激调,要求被试以一系列词或事实作反应,即前一个联想的反应词或事实,作为下一个联想的刺激,不断地联想下去,如"狗--猫--马--马车--轮胎--橡皮--橡皮擦……"自由联想一般以联想的反应时间、同一类联想反应重复数、反应词的质量作为反应变量的指标。
自由联想的方法自由联想法的具体做法是:让来访者在一个比较安静与光线适当的房间内,躺在沙发床上随意进行联想。
心理治疗师则坐在来访者身后,倾听他的讲话。
事前要让来访者打消一切顾虑,想到什么就讲什么,治疗师对谈话内容保证为他保密。
鼓励来访者按原始的想法讲出来,不要怕难为情或怕人们感到荒谬奇怪而有意加以修改。
因为越是荒唐或不好意思讲出来的东西,即可能最有意义并对治疗方面价值最大。
在进行自由联想时要以来访者为主,治疗师不要随意打断他的话,当然在必要时,治疗师可以进行适当的引导。
一般来说,治疗师往往鼓励来访者回忆从童年起所遭遇到的一切经历或精神创伤与挫折,从中发现那些与病情有关的心理因素。
自由联想法的最终目的,是发掘来访者压抑在潜意识内的致病情结或矛盾冲突,把他们带到意识域,使来访者对此有所领悟,并重新建立现实性的健康心理。
佛洛伊德精神分析法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人格理论的主要观点精神分析学派简述一、精神三种层次理论该理论是阐述人的精神活动,包括思维,幻想、欲望、判断等会在不同的意识层次里发生。
意识层次包括意识,下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次。
人的心理活动有些是能够被自己觉察到的,只要我们集中注意力,就会发觉内心不断有一个个观念、意象或情感流过,这种能够被自己意识到的心理活动叫做意识。
而一些本能冲动、被压抑的欲望或生命力却在不知不觉的潜在境界里发生,因不符合社会道德和本人的理智,无法进入意识被个体所觉察,这种潜伏着的无法被觉察的思想、观念、欲望等心理活动被称之为潜意识。
前意识于意识与潜意识的层次中间,一些不愉快或痛苦的感觉、觉、意念、回忆常被压存在下意识这个层次、一般情况下不会被个体所觉察,但当个体的控制能力松懈时比如醉酒、催眠状态或梦境中。
二、人格结构理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
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
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本我的目标是求得个体的生存,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觉察。
自我,即是指“自己”,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主要在监督、管束自己的行为,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所以它与本我一样是非现实的,超我大部分也是无意识的,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
三、心理防御机制理论是自我的一种防卫功能,超我与原我之间,原我与现实之间,经常会有矛盾和冲突,这时人就会感到痛苦和焦虑,这时自我可以在不知不觉之中,以某种方式,调整一个冲突双方的关系,从而缓和焦虑,消除痛苦,这就是自我的心理防御机制,它包括压抑、否认、投射,退化、隔离、抵消转化、合理化、补偿、升华、幽默、反向形成等各种形式。
精神分析法

精神分析法精神分析法,作为一种心理分析的方法,由奥地利医生弗洛伊德创立,旨在揭示和解决个体的心理冲突和潜意识问题。
精神分析法通过与患者的对话和自由联想,探索个体的潜意识,从而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以下将对精神分析法做详细阐述,以期提供对读者的全面了解。
首先,精神分析法强调了对个体内心冲突的关注。
弗洛伊德认为,个体内部存在着许多存在于潜意识中的欲望、冲突和压抑的情感,这些情感对个体的行为和情感产生了重要影响。
因此,精神分析法的核心在于揭示这些冲突,并寻找解决之道。
通过与患者的对话,精神分析师可以帮助患者理解这些冲突,并找到适当的方法解决它们。
其次,精神分析法采用了自由联想的技术。
自由联想是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受干扰地随机表达各种思维、感受和联想的方法。
在此过程中,患者不受约束地表达他们的想法,无论是意识到的还是潜意识的。
通过自由联想,精神分析师可以了解患者内心的冲突和屏蔽的情感,并通过解释和解释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自己。
此外,精神分析法还侧重于童年经验的重要性。
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个体的童年经验对个体的人格和潜意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通过探索患者的童年经验,精神分析师可以深入了解患者的内心世界,并找到潜在冲突的源头。
通过揭示和理解这些童年经验,患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并找到解决难题的方法。
最后,精神分析法也强调了治疗关系的重要性。
治疗关系是指精神分析师与患者之间的互动和关系。
精神分析师必须建立信任和理解,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使患者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
通过治疗关系,患者可以与精神分析师进行深入的对话,进一步了解自己,并解决潜在的冲突。
总结起来,精神分析法是一种重要的心理治疗方法,致力于揭示和解决个体的心理冲突和潜意识问题。
通过强调内心冲突的重要性,采用自由联想技术,关注童年经验和重视治疗关系,精神分析法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自己,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号:***********
文艺心理学论文
学院文学院
专业汉语言
年级
姓名
论文(设计)题目浅析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
指导教师职称
2011 年 5月20日
浅析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
摘要: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名字是精神分析学说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这不仅在于弗洛德创建了精神分析学说, 而且还在于他穷毕生的精力去阐述、传播、运用精神分析学说。
“精神分析”一词是弗洛伊德于一八九六年三月在其发表的法文论文中首先提出来的。
关键词:弗洛伊德精神分析
一、精神分析的主要观点
(一) 潜意识论
弗洛伊德早期通过对精神病人的分析, 发现有一个在人的意识之外的精神现象。
他把人的精神分为意识前意识和下意识 意识是与直接感知有关的心理部分, 包括个人此刻意识到的, 以及此刻虽然意识不到,但可以忆起的可复现的部分。
前意识, 是没有浮出意识表面的精神, 是后天形成的。
如人一边打电话一边买东西, 但是他不会挑错东西, 这时买东西是由前意识支配的。
下意识, 又称潜意识, 是深藏在意识下面不为人所知觉不会通过回忆记忆起来的精神内容,它是精神分析的核心部分,是弗洛伊德的理论基础。
下意识这部分往往是不能为风俗习惯道德法律所见容的, 但它不会因此而消灭。
弗洛伊德认为下意识的内容充满本能的色彩, 通常被压抑隐藏着, 只有在精神不正常的情况下才会表现出来。
(二) 泛性论
弗洛伊德是泛性论者, 泛性论即是用性欲来说明心理病因或动因。
但弗洛伊德对性的解释是广义的。
通常人们一般把性和生殖联系在一起, 而弗洛伊德认为生殖固然是性的重要表现形式, 但性还有其它表现形式, 他用性来解释人的各种行为, 他认为所谓的儿童“性”生活, 既包括两性关系, 也包括使身体产生舒适快乐的情感, 像幼儿的求人爱抚、喜欢偎傍人和母亲的抚摸甚至文艺创作等举止心态都可视为性欲的表现。
弗洛伊德认为有些正常人, 尤其是天赋甚高的
人, 会在高尚的文化活动中使自己幼年那种被压抑的欲望得到满足, 而且弗洛伊德把人类的文艺创作、宗教活动等都说成是性本能冲动升华的结果。
性的理论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中占有重要的位。
对性的突出强调和独特解释无疑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一个重要特点。
关于性的理论, 发端于弗洛伊德对精神病理学的研究。
以后, 关于梦的研究, 过失的研究都为建立他的性理论作了思想上和材料上的准备。
弗洛伊德认为, 性本能冲动、欲望是无意识的基础和核心, 是无意识的最原始的欲望、动机, 这一欲望、动机由于受意识的控制, 往往不能得到满足而受到压抑,被压抑所生本能冲动即所谓奥狄浦斯情结成为无意识的又一个基本因素, 其他被压抑的经历都与这个被压抑的情结有关, 经过历史的沈淀组成一个无意识领域。
弗洛伊德应用精神分析学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原始人类和个体儿童都由于性本能冲动(原欲) 受压抑而形成奥狄浦斯清结(乱伦倾向) , 如此原欲被定置于乱伦阶段, 发挥(或开始发挥) 其对无意识生活的影响力。
这种被压抑在无意识里的乱伦欲求, 无论是在原始人类那里还是在现代人类那里, 无论是在儿童那里还是在成年人那里, 无论是在常态心理中还是在变态心理中, 均是无时不在的威胁。
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 性本能冲动即所谓原欲, 确是无意识的最原始的基础和动力, 它被压抑成为奥狄浦斯情结即所谓乱伦欲望, 包含着爱与恨的矛盾情感, 还包括与被压抑的性冲动有关的一切经验, 组成一个深广的无意识领域。
离开性本能冲动(原欲) , 无意识的秘密就无从揭露, 也无从说明整个心理过程的动力根源, 这就是弗洛伊德所以重视性理论研究的原因。
(三)人格论
人格学说在精神分析学说也占有重要地位, 它在无意识理论的基础上构造了一个完整的人格模式, 展现了个体的人如何以本能为基础和动力, 进而成为具有社会属性和文明标志的成长历程。
弗洛伊德把人格学说看作是由无意识心理学推及到社会学乃到哲学的过渡环节。
他说明了本我、自我、超我与生的本能、死的本能的关系过程, 尽可能的描述本我、自我、超我之间的复杂关系, 以便显示出人格结构的动力图式。
在这个动力模式中, 本我始终是动力的源泉, 执行者唯乐原则和超唯乐原则, 求乐与求杀结合进行, 通过自我去实现自己。
自我则借助知识系统按照现实世界的要求, 执行唯实原则去控制本我, 通过自居和升华作用使我隶属于自己。
它面对外部世界和本我这第二个外部世界之间的冲突来确
定自己的地位, 使本我受现实的检验, 以控制本我的能动性, 延缓本我冲动的释放。
“自我从察觉到本能发展为控制它们, 从服从本能发展为阻止它们”,自我对本我并没有绝对权威, 只是为本我的实现提供一个可行的方法, 以调解本我与现实的冲突。
自我控制性本能冲动, 意味着援助死的本能, 使自已也处于死的本能攻击的地位, 所以它又不得不从本我中提取性力,使自己也成为爱的本能的代表; 自我不但力图调解本我与现实的冲突, 而且调解本我中两种本能的冲突。
二、对精神分析学说的评价
(一) 积极方面
首先精神分析学说扩大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无意识这个精神世界的重要领域, 一直被正统心理学所忽视, 而弗洛伊德孜孜不倦地在这片处女地开垦, 并获得了丰硕的成果。
其次, 弗洛伊德在研究人格发展的过程中, 注意到了心理发展的阶段性每个阶段的生理基础以及教育和训练在各发展阶段中的作用。
他对心理发展的五个阶段的划分也与心理年龄阶段的科学划分有着一致性。
这可说是弗洛伊德对心理发展阶段理论的贡献。
再次,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管晓刚在《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科学价值》一文中指出,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是唯物主义的, 他还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哲学价值归纳为“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决定论的方法论原则”和“科学人道主义的先驱”三个方面, 并总结道“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是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科学知识和社会文化环境影响下的产物。
他开拓了一个全新的人类认识领域, 并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这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整个人类科学文化史都有积极的作用”。
最后, 精神分析学说的积极方面还表现在应用上, 精神分析学说产生于心理治疗又运用于心理治疗, 实践证明精神分析理论指导下的心理治疗是卓有成效的。
正因为如此, 几十年来, 精神分析理论一直指导着西方心理治疗的实践。
另外, 精神分析学说对于精神病学、病理心理学的研究也是有重要贡献的。
(二) 消极方面
弗洛依德学说也有许多重大缺陷。
首先, 精神分析学说的基本思想是从生物本能的观点出发来解释人的心理
现象。
弗洛伊德无限扩大人的生物本能的作用, 否定人的社会性, 这是唯物主义的, 有很大的腐蚀作用。
其次, 弗洛伊德认为人出生时就有性欲, 性欲是人格发展的动力, 梦也受性欲支配的, 甚至文学艺术创作也是性欲象征性地满足, 这些说法基本是荒谬的。
正是这种接近荒谬的观点, 使得他的大部分学生最后都和他分道扬镶, 使得许多人认为他的学说纯粹是一派胡言, 不值得理睬, 从而对其整个学说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
最后, 弗洛伊德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划分的依据或标准和对儿童心理发展各阶段特点的分析都是不科学的, 尤其是对恋母情结的阐述,因为他仅仅是将个别的极少数儿童身上出现的一些现象错误地上升为代表儿童心理发展普遍而本质的东西。
人类学家对弗洛伊德理论中的恋母情结, 也提出了异议。
马列洛斯基等人指出, 恋母情结远不是弗洛伊德想象得那么普遍, 而且并不是在所有文化中都出现以恋母情结为依据的家庭。
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学说虽然有不合理的一面, 但是却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 对儿童教育的启示有着积极的意义, 有利于开发儿童的心理潜能, 倡导创造性学习, 提高儿童的精神生活的质量, 把儿童培养得更有人性, 这也是未来教育的重要特征。
总之, 我们应该对这一理论进行更深入的挖掘, 更好地指导儿童的教育, 帮助儿童获得更加健全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童庆炳程正民《文艺心理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年
[2] 万菲《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武钢职工大学学报 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