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贝加尔裂谷带中呼兰霍博克火山岩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研究(精)
ISMA型花岗岩研究综述

ISMA型花岗岩研究综述摘要:本文在论述花岗岩主要分类的基础上论述了ISMA花岗岩类的基本含义,讨论了人们在以后应用和推广ISMA这类花岗岩分类方案时存在的一些问题,指出了ISMA花岗岩类本身在分类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基本问题。
关键词:花岗岩;研究进展;ISMA类花岗岩类是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造山带分布尤为广泛,是指示造山带深部壳幔组成等主要信息的岩石探针,也是研究造山带地球动力学的主要窗口和首选途径。
研究大陆岩石圈的结构、组成和演化,必然涉及有花岗岩的分类问题。
1花岗岩类常用分类方案1.1基本分类方案基本分类是以矿物学—岩石学为基本准则对花岗岩类进行的分类方案,以国际地科联(IUGS)火成岩分类委员会推荐的方案为代表,在具体操作中通常采用Q-A-P三角图解和配套图解进行岩石学分类。
是以主要常见造岩矿物为对象的岩石分类定名方法,定名在野外露头尺度观察即可完成(有时需要借助镜下薄片观察),具有标准统一,易掌握,不带成因等分析性和推断性分类因素,因而可用于非造山带区和造山带区的所有花岗岩类分类和定名。
1.2综合性分类方案在基本分类基础上综合了各派生分类方案建立的分类为综合性分类。
最新的花岗岩类综合性分类方案由法国学者Barbarin(1997)提出。
这一分类方案广泛吸收了近年来许多学者对花岗岩类的分类方案,并将花岗岩类的主要造岩矿物组合、QAP岩石类型和野外关系及重要的岩石化学、同位素特征相联系,同时也将主要岩石类型与花岗岩的形成环境相联系。
Barbarin称这一方案不是仅仅根据化学和同位素准则,也考虑了野外关系、岩石学和矿物学准则,并对现行大多数分类做了补充,具有在野外即可区分不同花岗岩类型的优点。
1.3I-S-M-A分类方案该分类最早由Chappell和White(1974)在研究澳大利亚拉克兰(Lachlan)褶皱带早古生代花岗岩类岩石时提出,他们认为I型花岗岩的源岩为未经地表风化作用的火成岩,而S型花岗岩的源岩为经历过地表风化作用的沉积物质;Loiselle和Wones1979年提出了A型花岗岩的概念,他们认为这类花岗岩具有碱性(alkaline),贫水(anhydrous),非造山(anorogenic)的特性,由于这三个特性英文单词的首字母均为A,所以称之为A型花岗岩;White于1977年提出了M型花岗岩的概念,认为花岗岩中还有少数部分可能直接来自地幔,是由地幔岩浆经长期分异演化的产物,称为幔源(mantle-derived)花岗岩,即M型花岗岩。
新疆博格达地区晚石炭世柳树沟组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2020年第5期新疆有色金属新疆博格达地区晚石炭世柳树沟组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冉秋成潘展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乌鲁木齐830013)摘要博格达造山带西段晚石炭世早期发育柳树沟组中基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夹碎屑岩建造。
柳树沟组为博格达西段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地质记录,其构造环境历来争议较大,存在火山岛弧与拉张裂谷的争论。
通过对晚石炭世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认为柳树沟组火山岩由玄武岩-流纹岩组成的双峰式火山岩,为碱性-钙碱性系列。
玄武岩系列为拉斑质玄武岩系列,中酸性火山岩为钙碱性系列。
稀土元素总量较低,分异程度差,与洋中脊玄武岩稀土元素特征相似,轻稀土元素较富集。
微量元素总体含量较低,略高于洋中脊玄武岩含量。
结合构造判别图解,认为晚石炭世火山岩属于大陆裂谷环境下的产物。
关键词博格达晚石炭世柳树沟组双峰式火山岩构造环境新疆博格达造山带在晚石炭世早期构造环境争议较大,主要集中在地壳伸展(裂陷)与板块汇聚挤压(岛弧)的讨论上:一是根据钙碱性系列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建造判断为火山岛弧或弧后盆地;二是认为属于晚古生代的裂谷系、陆间裂谷、裂陷槽或坳拉谷。
本次工作在奇台县半截沟-达板河一带的柳树沟组中发现了晚石炭世早期双峰式火山岩,同七角井地区柳树沟组的物质组成类似,认为该地区在晚石炭世早期为大陆裂谷环境。
1基本特征博格达造山带地处天山山脉中段北部博格达山-哈尔里克山一带,位于乌鲁木齐市以东,吐鲁番-哈密盆地以北,准噶尔盆地以南,东止于中蒙边境。
晚石炭世柳树沟组为一套海相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夹碎屑岩沉积。
依据岩石组合、沉积建造等特征将其划为两个段:一段为海相碎屑岩夹火山碎屑岩建造;二段为海相火山岩夹碳酸盐岩-碎屑岩建造。
2岩石学特征(1)玄武岩多为灰绿、深灰、灰紫色,斑状结构、间隐-间粒结构,块状构造,部分具杏仁状构造。
岩石由斑晶和基质组成。
斑晶为斜长石(10%)及辉石(2%),斜长石为半自形板条状,粒径0.32×0.4~0.96×3.84mm ,具轻微绿泥石化、轻微隐晶帘石化、轻-中度绢云母化;辉石为半自形短柱状,粒径0.05~0.26mm ,无色,斜消光,为普通辉石,个别颗粒具轻微绿泥石化。
大兴安岭南段东麓中生代O型埃达克质火山岩及其成因、古构造环境和找矿意义

??=>
+,"# -!"./$/01,# 21’1,#* 岩石学报 ?>>@ , ?? (=)
以晚元古代俯冲洋壳为主, 多源物质混合的增生地体下地壳。 !" # $ %& # ’%& # 及 !" $ ()’!" 图证明埃达质岩浆是榴辉岩化源岩 部分熔融的原始岩浆, 钠质流纹岩是该原始岩浆分离结晶产物, 玄武岩浆则可能是源岩深度熔融的结果。岩石成分及微量元 素判别该火山活动环境是大陆边缘弧。大兴安岭地区在中生代出现埃达克质火山岩及该类火山弧, 未必与环太平洋或者鄂 霍茨克海俯冲构造直接相关, 而是晚古生代古亚洲洋残存洋壳在中生代沿续存俯冲断裂继续向增生地体下地壳俯冲并发生 部分熔融结果。区内与满克头鄂博组有关的铁、 铜、 金矿化, 应有大矿前景。 关键词* * + 型埃达克岩;中生代火山岩;大兴安岭南段;岩石成因;大陆动力学环境;成矿作用。 中图法分类号* * ,-../ 01 北缘相邻, 属于天山’兴蒙造山带, 是我国东北中生代大兴安
I@ I@
岭火山’侵入杂岩带的南延部分。其东、 南、 北西分别被嫩江 断裂、 索伦山’天山断裂、 贺根山’嫩江断裂所限。研究区内的 构造层划分为前中生代和中生代两大单位。 前中生代板块构造演化是华北地台与西伯利亚古陆之 间的古亚洲洋消减和陆陆软碰撞形成兴蒙造山带的过程。 主要地层为晚古生界海相火山’沉积 ( 张永北等, ?>>D ) 、 亲华 北大陆的陆源碎屑沉积、 浅海碳酸盐、 半深海硅质沉积 ( 方如 恒, 0==1 ; 徐志刚等, 0==R ) 。同时, 周边地区还发现有古亚洲 洋壳残片 ( 蛇绿岩套) ( 如图 0 之 0= 所示) 和亲华北大陆的古 陆壳碎块 ( 元古代片麻岩, 如锡林浩特地体) ( 内蒙古地质矿 产局, 0==- ) 。区内属于晚古生代弧后盆地的海相基性、 中基 ?>>? ;邵济 性、 酸性火山岩和火山碎屑沉积岩 ( 吕志成等, 安, 0==0 ;方如恒, 0==1 ;徐志刚等, 0==R ) 和海西期辉长岩、 闪长岩、 花岗闪长岩、 片麻状花岗岩 ( 见图 0 ) 广泛出露。 中生代构造演化始于三叠纪。演化早期形成了三叠统陆 相湖泊相沉积, 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东南部, 巴林右旗、 巴林 左旗一带 (如图 0 之 = 所示) , 而大兴安岭隆起区缺失。中、 晚 期演化形成了中侏罗世磨拉石建造 (如图 0 之 - 所示) 和晚侏 罗世的火山’侵入杂岩。据研究岩浆侵入、 喷发活动分四期 (内蒙古地质矿 产 局, 0==-;张 德 全 和 孙 桂 英, 0=..;毛 骞, ?>>?) 。第一期的年龄约为 0R-E";第二期为 0--E";第三期 为 01>E";第四期为 00>E"。与之对应的火山岩自老到新分 别为绣峰组 ( Y? & ) 、 满克头鄂博组 ( YD % ) —玛尼吐组 ( YD %’ ) (0@?E") 、 白音高老组 ( YD (), 01-E") 和研究区外西北方向的达 里诺尔组 ( YD *$) 的火山’次火山岩。已发现的 + 型埃达克岩见 于大兴安岭南段东麓满克头鄂博组火山岩中 ( 图 0 之 1) 。下 文将详细描述其地质学、 岩石学、 岩石化学、 微量元素、 (:’#2 同位素的特征, 并论述其成因、 形成构造环境和找矿意义。
内蒙古东乌旗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岩石成因及构造意义

内蒙古东乌旗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岩石成因及构造意义摘要东乌旗地区位于内蒙古中部-中亚造山带东南段,中亚造山带是最大的显生宙增生造山带,其构造演化一直受到众多研究者的关注。
以东乌旗地区晚石炭世花岗岩、早石炭世辉长岩以及早白垩世流纹岩为例,分别对岩石样品全岩主微量元素研究。
晚石炭世花岗岩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具有高SiO2(73.22-77.36%),低MgO(0.07-0.49%),轻稀土富集、Nb、Ta、Eu等耗尽的特征,表明它们源于幼弧相关基性岩到下地壳中层岩的部分熔融以及岩浆演化过程中的分布结晶;早石炭世辉长岩SiO2含量范围为45.53-46.84%,MgO含量范围为8.58-10.64 %,具有相对较高的Al2O3(15.19-17.05%)和CaO(16.94-19.54%)含量,总稀土含量较低,轻稀土元素耗尽、正Eu异常,表明其与岛弧成因岩石相似;早白垩世流纹岩SiO2(76.02-77.87%)含量高、MgO(0.68-1.03%)和CaO(1.15-4.53%)含量低,稀土含量高,负Eu异常,表明源区岩浆分离结晶过程中斜长石大量结晶或斜长石结晶作用残留。
1、引言及地质背景东乌旗地区位于大兴安岭中南部,位于古亚洲洋构造域和环太平洋构造域的叠加地带,同时受两大构造域的影响,晚古生代位于华北陆块与西伯利亚陆块之间的兴蒙造山带、二连浩特-贺根山缝合带的东部(Xiao et.2015);中生代位于滨太平洋构造域大兴安岭构造-岩浆带、扎兰屯-赤峰火山-岩浆岩带。
近年来,很多学者对大兴安岭不同年代地层火山岩开展大量的研究工作,大多都会选择通过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判断岩石成因及大地构造背景,所以,该研究方法已经成为对岩石成因、构造演化及火山机构特征等最普遍且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手段。
以三个不同年代岩石为例,运用地球化学方法对其进行研究论述,从而得出相应结论。
通过对东乌旗地区火山岩岩石成因及构造演化进行探讨和研究能够为中亚造山带的构造演化、火山机构特征以及矿化和火山机构的关系提供相关依据。
塔木兰沟组基性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一
山 石
由以上 分析 可知 ,本 区塔木 兰 沟组玄 武岩稀 土 、 微
黑江土源o.矿物 、 绿泥石 、 伊丁石化 , 个别 中心部位 由石 四、 结论 英或玉髓交代。 单斜辉石新鲜 , 个别绿泥石交代。 基质主 本 区塔 木 兰 沟组 玄 武 岩属 钾 质 拉斑 和 碱 性共 生 的 要为更 、 中长 石 , 量橄榄 石 , 间充填 辉石 、 质质 点 , 系列组 合 , #值显 示岩 浆 为原始 的和 弱分 异 的化学 组 少 基 铁 Mg 局部析 出石英 。 岩石普 通含 杏仁体 , 最小 达显微 级 , 量 成 。高度 富集 L E L L 亏损 N 、 iH E Y。岩浆 含 R E、IE, b T 、 R E、 在 6 ~2 %之 间 , % 0 成分 以粘 土矿 物 ( 中心 多 为 玉髓 ) 为 上升过程 中虽局部有陆壳混染 , 但混染作用不大 , 其地 主, 次为 玉髓 、 酸 盐 。岩 层 中硅质 和碳 酸盐 细脉 发育 。 球 化学特 征主要 反 映了源 区性质 。 碳 偶见石英捕虏晶, 表明岩浆偶有上地壳物质混染。 本 区晚侏 罗世塔 木 兰沟期 处 于陆 内拉张体 制 之下 , 二 、 石化 学及地球 化学特 征 岩 岩石 形 成 与裂 谷作 用 有关 。上黑 龙 江 坳 陷陆 壳 减 薄最 根 据 岩石 分类 的 T S图解 ,岩性 为 安粗 岩 和 高钾 大 , A 岩石 圈减 薄较 小 ; 中地 区陆壳减 薄较 小 , 呼 岩石 圈减 安 山岩 ,i 量 与岩石 宏 、微 观 特征及 地 球化 学特 征 薄最大 ; SO 含 根河 地 区陆壳 、 岩石 圈减薄均 较小 , 明岩石 圈 说 明显不 符 。其 原 因可 能为 : 岩石 中含 大量 大小 不等 的杏 减薄最大部位与陆壳减薄最大部位并不在一条垂线上。 仁体。在形成杏仁体时 , 硅质热液不可避免地残 留在岩 塔木 兰 沟组玄 武岩 的稀 土 、 量元 素特 征显 示至少 微 石 中或 置换岩 石 中主元 素及 活泼 的微量 元素 。 部分橄 榄 有 两个 地 幔 端元 参 与 了岩浆 的形 成 : 软流 圈 地 幔 ; 由板 石蚀变 中心为石英交代呈假象。 因此。 本文采用岩石宏、 块俯 冲作 用改造 过 的交代 富集岩石 圈地 幔 。 微观特征与主元素和不活泼的高场 强元素 ( F E T、 ( 者单 位 : H S )i 作 黑龙 江省 齐齐 哈尔矿产 勘查 开发 总院 Z 、 b T 、 f和 T 、 土元 素 ( E 相结合 的方 法进 行 rN 、a H 、 h 稀 R E) 黑龙 江省地 质调 查研 究总院 齐齐 哈尔分 院 )
内蒙古包尔汉图岛弧早古生代火山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岩石成因及对兴蒙造山带构造演化的约束

内蒙古包尔汉图岛弧早古生代火山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岩石成因及对兴蒙造山带构造演化的约束胡晓佳;杨泽黎;王树庆;赵利刚;王文龙;李敏;段霄龙;程银行;杜亚龙【期刊名称】《地质学报》【年(卷),期】2022(96)3【摘要】包尔汉图-白乃庙岛弧岩浆岩带分布于兴蒙造山带南缘,是古亚洲洋与华北板块之间早古生代俯冲作用的岩浆记录,以往工作大多集中在岛弧侵入岩和东段白乃庙群火山岩,岛弧西部包尔汉图群火山岩的研究相对较少。
本文对内蒙古达茂旗北部出露较完整的包尔汉图群火山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Lu-Hf同位素组成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以完善兴蒙造山带早古生代演化的认识。
包尔汉图群火山岩为一套中基性—中酸性火山岩系列,其中英安岩获得锆石U-Pb年龄为447.3±2.5 Ma,为晚奥陶世岩浆活动的产物。
地球化学组成上,火山岩均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和Rb、Ba、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Nb、Ta等高场强元素(HFSE)和Ti元素,具有较弱的Eu负异常,类似岛弧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
岩石学及地球化学分析表明,中基性火山岩为岛弧环境下遭受俯冲板片熔体交代的地幔楔熔融产物,并可能有大洋沉积物的加入;而中酸性火山岩偏低的Nb/U值(1.45-3.63)和明显亏损的锆石ε_(Hf)(t)值(+2.2-+11.0),显示其源区为俯冲板片流体交代的新生基性下地壳。
结合前人资料和新近研究成果,中酸性火山岩亏损的锆石Hf同位素特征和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C)集中在1637-839 Ma,佐证了包尔汉图岛弧可能存在与华北板块北缘具有亲缘性的前寒武纪陆壳基底,表明早古生代兴蒙造山带南缘属于安第斯型活动大陆边缘,即古亚洲洋以陆缘弧形式向华北北缘俯冲,形成了包尔汉图-白乃庙岛弧岩浆岩带。
【总页数】21页(P897-917)【作者】胡晓佳;杨泽黎;王树庆;赵利刚;王文龙;李敏;段霄龙;程银行;杜亚龙【作者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华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核工业二〇三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相关文献】1.秦岭造山带南缘早古生代基性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2.秦岭造山带南缘早古生代基性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3.内蒙中部苏左旗早石炭世火山岩年代学与地球化学研究:对中亚造山带东部石炭纪构造演化和地壳属性的制约4.兴蒙造山带西段乌珠新乌苏花岗岩岩石成因和构造背景:地球化学、U-Pb年代学和Sr-Nd-Hf同位素约束5.兴蒙造山带中部晚古生代构造格局:来自晚泥盆-早石炭世色日巴彦敖包组碎屑锆石和火山岩岩浆锆石年代学的制约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火成岩省是地幔柱作用引起的吗_

现 代 地 质
GEOSC IENCE
Vo l121 No12 Jun12007
大火成岩省是地幔柱作用引起的吗 ?
张招崇 , 董书云
(中国地质大学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 北京 100083)
摘要 : 自 Morgan在 1971年提出地幔柱假说来解释大洋岛链的火山迁移规律以来 , 对于地幔柱是否存在一直存在着争 论 。大火成岩省以短时间内的巨量喷发为特征 , 这种特殊现象一般被认为是地幔柱作用的结果 , 原因是它可以解释大 火成岩省中的许多现象 : (1)短时间内的巨量幔源岩浆 ; ( 2)喷发前 > 500 m 的隆起 ; ( 3)高温苦橄岩和科马提岩的存 在 ; (4)热点轨迹 ; (5)在没有挥发分和压力降低的条件下地幔发生熔融 ; (6)高的 3 He /4 He比值 。但是并不是所有大火 成岩省都具有上述特征 , 而且上述现象有的也可以用其他机制来解释 , 如边缘对流 、大规模岩石圈拆沉 、裂谷减压和 陨石撞击等 。但是目前还没有一个模式可以解释所有大火成岩省的所有现象 , 而总体上大火成岩省的许多地质现象与 地幔柱模式较为吻合 。 关键词 : 大火成岩省 ; 地幔柱 ; 苦橄岩 ; 岩石圈 ; 核 - 幔边界 ; 热点 中图分类号 : P5881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0 - 8527 (2007) 02 - 0247 - 08
然而与国际上对地幔柱假说持怀疑态度越来越多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国却似乎有越来越多的地幔柱假说的支持者并且除了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外还有很多地区的火山岩或镁铁超镁铁质岩体被解释成地幔柱如阿尔泰天山2021南海i2祁连山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华南新元古代岩浆岩以及一些铜镍硫化物矿床驯等
第 21卷 第 2期 2007年 6月
大兴安岭北段图里河地区满克头鄂博组火山岩年代学及地球化学

第45卷第2期中国地质V ol.45,No.2 2018年4月GEOLOGY IN CHINA Apr.,2018doi:10.12029/gc20180211刘凯,吴涛涛,刘金龙,鲍庆中,杜守营.2018.大兴安岭北段图里河地区满克头鄂博组火山岩年代学及地球化学[J].中国地质,45(2):367-376. Liu Kai,Wu Taotao,Liu Jinlong,Bao Qingzhong,Du Shouying.2018.Geochronology and geochemistry of volcanic rocks in Manketou'ebo Formation of Tulihe area,northern Da Hinggan Mountains[J].Geology in China,45(2):367-376.(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大兴安岭北段图里河地区满克头鄂博组火山岩年代学及地球化学刘凯1吴涛涛1刘金龙1鲍庆中1杜守营2(1.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辽宁沈阳110034;2.辽宁环宇矿业咨询有限公司,辽宁沈阳110031)提要:对大兴安岭北段图里河地区满克头鄂博组火山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以便对其岩石成因和构造背景给予制约。
流纹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该地区满克头鄂博组火山岩形成时代为晚侏罗世(157±1Ma)。
该组火山岩具有高硅(SiO2=69.09%~75.92%)、富碱(K2O+Na2O=8.04%~9.23%),贫镁、铁、钙的特征,属高钾钙碱性、偏铝质−弱过铝质岩石;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轻稀土富集的右倾形式,(La/Yb)N=5.85~13.53,无铕异常或具有较弱的铕负异常;火山岩样品富集Rb、Th、U、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㊀地质背景
贝加尔裂谷带位于亚洲的中部, 从蒙古北部的库苏古尔 湖向北东方向穿行到雅库特南部的奥廖克马河, 呈巨大的 “ S ” 形, 总长 1 6 0 0多公里( M a t se t a l . ,2 0 0 1 ) 。贝加尔裂谷 带及其周缘地区广泛分布有新生代玄武岩( 图1 a ) , 可识别 出三个火山旋回:晚白垩世—古新世、 始新世—渐新世以及 渐新世后。不同旋回不同地区的火山岩岩石化学特点各不 相同, 形成了从强碱性到拉斑玄武岩连续系列, 以碱性橄榄 玄武 岩 为 主 ( E s i ne t a l . ,1 9 9 5 ;A s h c h e p k o ve t a l . ,2 0 0 1 ; M a t s e t a l . ,2 0 0 1 ;A s h c h e p k o ve t a l . ,2 0 0 3 ;N a u m o ve t a l . , 2 0 0 6 ) 通京盆地位于贝加尔裂谷西南端, 伊尔库茨克市西南, 呈东西向展布, 南缘受东西向断裂控制, 北缘主要受北西西 向东萨彦断裂带控制。通京盆地在渐新世—早上新世出现 5座火山, 它们平行于通京 了多次玄武岩喷发, 至少形成了 1 断裂分布( 杨巍然等, 1 9 9 5 , 图1 b ) , 其中的呼兰霍博克休眠 火山最近一次于 1 8 8 6年喷发, 该火山锥由火山弹、 火山灰等 火山碎屑岩和基性熔岩组成。
4 0 7 3 0 3 1 4 ) 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第一作者简介: 郭璇, 1 9 8 2年生,硕士研究生,地球化学专业( 现在 U n i v e r s i t yo f M i c h i g a n 攻读博士学位) m a i l :y f z h u @p k u . e d u . c n 通讯作者:朱永峰,教授,E
1 0 0 0 0 5 6 9 / 2 0 0 8 / 0 2 4 ( 0 5 ) 1 0 2 1 3 3
A c t aP e t r o l o g i c aS i n i c a ㊀岩石学报
俄罗斯贝加尔裂谷带中呼兰霍博克火山岩岩石学 及地球化学研究
郭璇㊀朱永峰 G U OX u a na n dZ H UY o n g F e n g
# # 岩) 组成。橄榄玄武岩中橄榄石可分为具有较高 M g 值的捕虏晶和 M g 值相对较低的斑晶。部分斜长石斑晶具有核 幔 边结
构, 且幔部发生减压分解, 一些单斜辉石晶体( 俘虏晶) 边部发生了减压分解。根据岩石的化学成分, 该玄武岩属于橄榄粗玄 岩系列, 轻稀土强烈富集, 重稀土相对亏损, 轻重稀土之间分异较大, 具有与 O I B相似的微量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岩 石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 该橄榄玄武岩的源区和岩浆的形成可能与地幔柱活动有关;岩浆演化经历了压力骤减的过 程, 在岩浆快速上升过程中, 深部形成的矿物( 可能是地幔矿物的俘虏晶) 减压分解。快速上升的岩浆几乎未受大陆地壳的混 染, 仅捕获了少量流纹质熔体。 关键词㊀㊀贝加尔裂谷;橄榄玄武岩;减压分解;俄罗斯 中图法分类号㊀㊀P 5 8 8 . 1 4 5 ㊀㊀贝加尔裂谷的形成与演化以及相关的地质与环境科学 问题 长 期 以 来 备 受 关 注 ( Z o n e n s h a i na n dS a v o s t i n ,1 9 8 1 ; P o l y a n s k y , 2 0 0 2 ;S u v o r o ve t a l . , 2 0 0 2 ;I o n o v ,2 0 0 2 ;P o o r t a n d K l e r k x ,2 0 0 4 ;H u se t a l . ,2 0 0 6 ;L e b e d e ve t a l . ,2 0 0 6 ; Y a k o v l e ve t a l . , 2 0 0 7 ) 。大陆裂谷的地球动力学背景通常分 为主动裂谷和被动裂谷( S p o h na n dS k h w b e r , 1 9 8 2 ) 。部分学 者认为贝加尔裂谷是岩石圈地幔之下异常热上地幔发生穹 G a oe t a l . ,1 9 9 4 ;T u r u t a n o ve t a l . ,2 0 0 3 ) , 隆作用的结果 ( Z o n e n s h a i na n dS a v o s t i n ( 1 9 8 1 ) 认为贝加尔裂谷是印度板块 与亚洲大陆碰撞后水平拉张的结果, 也有人提出多种因素综
1 l o g i c aS i n i c a ㊀岩石学报 2 0 0 8 , 2 4 ( 5 )
合作 用 的 模 型 ( P e t i te t a l . ,1 9 9 6 ;L e s n ee t a l . ,2 0 0 0 ; Wi l l s o n , 2 0 0 1 ) 。来自不同源区的岩浆具有特征的微量元素 和同位素地球化学性质, 一些学者已经对贝加尔地区通京盆 地内的玄武岩和粗面玄武岩以及其中的地幔捕虏体进行了 研究( A s h c h e p k o v e t a l . , 2 0 0 3 ; E s i ne t a l . , 1 9 9 5 ; A s h c h e p k o v e t a l . , 2 0 0 1 ;N a u m o ve t a l . , 2 0 0 6 ) 。然而, 在贝加尔裂谷区 尚未找到大规模酸性岩浆。我们在通京盆地呼兰霍博克休 眠火山的橄榄玄武岩中找到了流纹岩包体。本文通过对玄 武岩和流纹岩包体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 初步探讨了岩浆 源区的地 球 化 学 性 质, 研究了岩浆的形成机制及其演化 过程。
G u oX a n dZ h uY F .2 0 0 8 .P e t r o l o g ya n dg e o c h e mi s t r yo fH u l a n h o b o k ev o l c a n oi nB a i k a l r i f t ,R u s s i a .A c t aP e t r o l o g i c a S i n i c a , 2 4 ( 5 ) : 1 0 2 1- 1 0 3 3 ㊀㊀T h ev o l c a n i cc o n eo f H u l a n h o b o k eV o l c a n oi nT o n g j i n gb a s i n ,B a i k a l r i f t r e g i o n ,c o n s i s t so f v o l c a n i cd e b r i ss u c ha s A b s t r a c t # v o l c a n i cb o m b s ,v o l c a n i ca s h e sa n dm a f i cl a v a .O l i v i n ex e n o c r y s t sc h a r a c t e r i z ew i t hh i g h e rM g r e l a t i v et oo l i v i n ep h e n o c r y s t si n b a s a l t .S o m ep l a g i o c l a s ep h e n o c r y s t s h a v ei n v e r s ez o n ea n dc o r e m a n t l e r i mt e x t u r e s ,a n dt h e m a n t l e o f p l a g i o c l a s e p h e n o c r y s t s s h o w s d e c o m p r e s s i n g d e c o m p o s i t i o nt e x t u r e .O n ek i n dc l i n o p y r o x e n er i ms h o w s d e c o m p o s i t i o nt e x t u r e .B a s e do nc h e m i c a l c o m p o s i t i o n ,t h i s ;t h el i g h t r a r ee a r t he l e m e n t sa r es t r o n g l ye n r i c h e da n dd i f f e r e n t i a t ef r o mt h eh e a v yr a r ee a r t h b a s a l t b e l o n g s t os h o s h o n i t es e r i e s e l e m e n t s o b v i o u s l y .T h e i r g e o c h e m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 t r a c ee l e m e n t sa n di s o t o p i cc o m p o s i t i o n sa r es i m i l a r t oO I B .P e t r o l o g i ca n d g e o c h e m i c a l r e s e a r c hi n d i c a t e s t h a t t h es o u r c eo f o l i v i n eb a s a l t a n dt h ef r a c t i o no f m a g m am a yr e l a t et om a n t l ep l u m e .T h em a g m a ,w h i c hl e dt h ef o r m a t i o no f o b s e r v e dd e c o m p o s i t i o nt e x t u r ei np l a g i o c l a s ea n dc l i n o p y r o x e n ex e n o c r y s t s .T h e e r u p t i o nw a s r a t h e r f a s t m a g m aw a s r a r e l y c o n t a m i n a t e db y c o n t i n e n t a l c r u s t a l m a t e r i a l .T h e s t u d i e dm a g m a c a p t u r e da l i t t l e s h a l l o ww a l l r o c kw h i c ho c c u r s a s r h y o l i t i ci n c l u s i o n . K e yw o r d s B a i k a l r i f t ;O l i v i n eb a s a l t ;D e c o m p o s i t i o nt e x t u r e ;R u s s i a 摘㊀要㊀㊀位于贝加尔裂谷带通京盆地中的呼兰霍博克火山火山锥由火山弹、 火山灰等火山碎屑岩和基性熔岩( 橄榄玄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