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高压直流输电的重要性--电力
特高压输电技术

特高压输电技术第一篇:特高压输电技术的概念、原理和发展历程特高压输电技术是指采用直流或交流电源,通过数千千伏以上的电压等级,将电能从发电厂输送至远距离的用户或电网节点的一种高压输电技术。
特高压输电技术的主要原理是利用高电压能够降低电阻,减少电能在输电线路上的损耗,从而实现长距离、大规模电能输送,同时可以大幅度减少输电线路对环境的影响。
特高压输电技术具有特殊的技术特点和市场价值。
其可实现用更少的输电线路支撑起更多的电网负荷,能够降低输电线路建设和维护的成本,对于提高电网负荷能力和升级电力供应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节能环保理念的普及和新能源设施的逐渐扩大,特高压输电技术也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和市场方的重视。
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初,苏联和美国曾分别开始了特高压输电系统的研制和建设。
1970年代,欧洲也开始了大规模的特高压输电线路的建设,其中包括庞大的联合欧洲电力网项目。
我国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发展始于1986年,当时我国在西南地区试建了第一条5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随后逐步发展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特高压输电系统。
目前,全球特高压输电技术仍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其应用和推广面临着多种技术、经济和政策等方面的制约。
随着数码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快速发展,特高压输电系统也将逐步实现信息化和互联网化,这为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效率的能源传输和供求数字化打下了重要基础。
第二篇:特高压输电技术的现状、影响和未来发展方向随着能源消费和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特高压输电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应用和推广正在得到加速。
目前,全球已有多个国家和地区建成了一系列普遍采用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大型输电网络,其中以中国和印度最为突出。
此外,欧美等发达国家也正在扩大特高压输电能力的建设规模,旨在加强能源安全和可靠性,降低碳排放,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应用对于整个能源市场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改变。
其可实现从长距离甚至跨国界地输送更多清洁能源,实现能源消费和生产的更优化匹配。
高压直流输电讲解

把直流功率输送给逆变站内的逆变器,逆变器姜直流功率变换成交流功率,
再经换流变压器2送入受端的交流电力系统Ⅱ。
直流输电系统接线示意图
P6 P5 P4 P3 P2 P1
ecb
eab
eac
ebc
eba
eca
ecb
eab
二、两端直流输电系统
指具有一个整流站和一个逆变站的输电系统
构成
单极 双极 无直流输电线路(也叫两侧换流器 背靠背地装设在一起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电网无论从总体规模和技术水平方面 与发达国家相比,都有较大的差距。因此,为了中国大规模西电东 送和全国联网工程的实施,必须研究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和经济 性,并进而研究相应对策,防止在建成规模巨大的电力供应网络后 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
高压直流输电具有明显的优势。直流输电是电力系统中近年来迅 速发展的一项新技术。将其与交流输电相互配合,构成了现代电 力传输系统,并随着电力系统技术经济需求的不断增长和提高, 直流输电受到广泛的注意并得到不断的发展。
据了解,目前世界上只有日本和俄罗斯两国拥有1000千伏特高 压交流电网,且都是短距离输电。正负800千伏直流输电技术国 际上尚无运行经验,关键技术和设备有待进一步研究开发。南方 电网采用特高压输电技术,可以有效缓解长距离“西电东送”输 电走廊资源紧张局面,提高电网安全稳定水平,输电能力也将明 显提高。
5、向孤立负荷点送电或从孤立电站向电网送电的直流工程
6、与交流输电并联的直流输电工电是将发电厂发出的交流电经过升压变压器后,又换流设备(整流器) 整成直流,通过直流线路送到受端,再经换流设备(逆变器)换成交流供给 交流系统。
按它与交流系统连接的节点数可分为
两端 多端
直流输电技术在我国电网中的作用

直流输电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我国电网中的作用21 前言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电力电子技术诞生近半个世纪以来,使电气工程、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等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其中高压直流输电是电力电子技术应用最为重要、最为传统,也是发展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
目前,电力电子技术仍以迅猛的速度发展着,新的电力电子器件层出不穷,新的技术不断涌现,其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展。
不论在全世界还是在我国,电力电子技术都已造就了一个很大的产业群,如果再考虑到与电力电子技术相关的上游产业和下游产业,这个产业群就更加庞大了。
因此发展直流输电技术成为眼下的迫切需要。
而将电流自然换相技术与柔性直流技术相结合构成多端直流输电技术更是未来直流输电技术的发展方向。
在2013年1-9月,南方五省区全社会用电量659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8%,比全国1-9月全社会用电量增速7.2%低1.4个百分点;其中广东3626亿千瓦时,增长3.7%;广西904亿千瓦时,增长7.0%;云南1045亿千瓦时,增长11.5%;贵州805亿千瓦时,增长7.2%;海南173亿千瓦时,增长9.4%。
也说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进步,用电需求量也随之提高。
1.2 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我国电网随着国民经济和电力工业的高速发展,正面临着空前的发展局面。
到2003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3.84亿kW、发电量达1.91亿kWh。
发电总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仅次于美国,均列世界第二位。
我国电网结构除台湾外已经形成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含福建)、华中(含川渝)和南方等6个跨省区电网和山东、海南、新疆、西藏4个独立省网。
今年3月31日中国南方电网公司宣布,世界第一个±800KV直流输电工程──云南─广东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简称“云广工程”),在孤岛运行调试500万KV试验取得成功。
这是世界首次开展±800KV电压等级孤岛运行满负荷试验,标志着中国电力工业技术与管理达到新的水平。
特高压直流输电的发展及技术特点

特高压直流输电的发展概况和技术特点电气0707王彦洁1071180724特高压直流输电的发展概况和技术特点王彦洁(华北电力大学,电气0707,北京市)【摘要】文章论述了特高压直流输电的概念和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介绍了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技术特点和工程设计问题,阐述了特高压直流输电对我国电网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和意义以及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特高压直流输电0.引言特高压电网是指由特高压骨干网架、超高压、高压输电网、配电网及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共同构成的分层、分区,结构清晰的大电网。
其中,国家电网特高压骨干网架是指由1000kV级交流输电网和±600kV级以上直流输电系统构成的电网。
电力工业的快速增长、电网容量的不断增大对输电技术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发展“西电东送”的需要;电网增容及改善电网结构的需要;全国联网的需要:提高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水平的需要。
而特高压电网能够提高输送容量;缩短电气距离,提高稳定极限;降低线路损耗;减少工程投资;节省走廊面积;降低短路电流;加强连网能力。
其经济高效使特高压输电成为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1.特高压直流输电的发展1.1特高压直流输电的概念直流输电是目前世界上电力大国解决高电压、大容量、远距离送电和电网互联的一个重要手段。
直流输电是将交流电通过换流器变换成直流电,然后通过直流输电线路送至受电端并通过换流器变成交流电,最终注入交流电网。
特高压直流输电(UHVDC——Ultra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 transmission)是指±800kV(±75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直流输电及相关技术。
1.2 特高压直流输电的发展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瑞典Chalmers大学1966年开始研究±750kV导线。
1966年后,前苏联、巴西等国家也先后开展了特高压直流输电研究工作,80年代曾一度形成了特高压输电技术的研究热潮。
特高压直流输电现状分析

特高压直流输电现状分析摘要: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电力行业需求越来越大,国内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是指在电压等级为±800kV(±750kV)及以上的条件下进行输电。
特高压直流输电的主要优点是对于电的输送量更大,输电距离更远,根据最近召开的能源第十七次会议进行的相关预测,当前世界能源发展势头旺盛,从现代到2030年,能源产业产值将会翻倍增长,主要的能源产值国家为当前新型大国如印度、中国等一些后期发展中国家。
我国现阶段电力工业发展状态良好,预测在未来15-20年内,国内的电力工业水平竟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相关产值将会不断增加。
根据我国电力发展规划,国内电机总容量将会达到更高的应用水平,以人们的生活与社会生产提供强大动力。
运用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这无疑十分符合当下我国的用电需求,这对于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大有帮助。
关键词:特高压;直流输电;现状引言特高压电网是指由特高压骨干网架、超高压、高压输电网、配电网及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共同构成的分层、分区,结构清晰的大电网。
其中,国家电网特高压骨干网架是指由1000kV级交流输电网和±600kV级以上直流输电系统构成的电网。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前苏联、德国等国家考虑到部分地区需特大容量、超远距离输电,尝试了特高压交直流输电。
自1966年起瑞典查尔姆斯大学开始初步研究±750kV导线。
之后很多国家也先后开展了多项特高压直流输电研究工作,例如某直流输电工程,此工程直流输电电压可达到±600千伏,输电功率达到630万千瓦,输送距离806公里,较以前的直流输电工程有大幅度发展。
上世纪90年代,世界上第一个复杂的三端直流输电工程完成,并同时建成了长达250KM的海缆直流输电工程。
当前直流输电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电力传输方式,特别是随着计算机和光纤等新技术的发展,使直流输电系统的保护、控制及调节更加完善,大幅提升了直流输电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浅谈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发展

浅谈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发展针对当前发展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必要性,分别从直流和交流输电两个方面介绍了特高压输电系统的主要特点,结合国内外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标签:高压输电;输电技术原理;高压直流前言:高压输电技术是世界能源领域的重大前沿技术,开展高压輸电技术的研究,对促进电力工业和能源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世界电力科技创新和能源保障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在世界范围内,高压输电技术已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机构和学者的关注。
1.什么叫高压输电从发电站发出的电能,一般都要通过输电线路送到各个用电地方。
根据输送电能距离的远近,采用不同的高电压。
从我国现在的电力情况来看,送电距离在200~300公里时采用220千伏的电压输电;在100公里左右时采用110千伏;50公里左右采用35千伏;在15公里~20公里时采用10千伏,有的则用6600伏。
输电电压在110千伏以上的线路,称为超高压输电线路。
在远距离送电时,我国还有500千伏的超高压输电线路。
2.为什么要高压输电根据P=UI,电压越高产生的电力浪费的也相对的越少,现在电力的材料是铜,他一个种导体,任何物质都会产生电阻,电阻就是电力浪费的主要原因,虽然说铜的电阻很小,也会产生浪费,况且铜的造价较高,主要是这个原因才使电线采用高压传输的方法,如果要打到物体没有电阻是有办法的,达到绝对零度,就是零下273℃,在这个温度下什么问题都能边成超导体,不过这样方法不能是实现,所以只能采用高压输电。
3.高压输电的原理高压输电原理可用欧姆定律解释.及电压=电流*电阻.或电流=电压/电阻.高压输电是要达到远距离输电的目的。
这个输电的重任就落到金属导线上,任何金属都有电阻存在,而电阻与其材质,长度和切面有关,各中材质导电系数不同,长度越长电阻越大,切面越大电阻越小。
为了达到高效率,远距离,节省成本输电的目的,就要用殴姆定律及电压,电流,电阻的关系来科学考虑其输电导线的成本。
高压直流输电

高压直流输电人类输送电力,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
输电方式是从直流输电开始的,1874年俄国彼得堡第一次实现了直流输电,当时输电电压仅100V,随着直流发电机制造技术的提高,到1885年,直流输电电压已提高到6000V,但要进一步提高大功率直流发电机的额定电压,存在着绝缘等一系列技术困难,由于不能直接给直流电升压,使得输电距离受到极大的限制。
不能满足输送容量增长和输电距离增加的要求。
19世纪80年代末发明了三相交流发电机和变压器。
1891年,世界上第一个三相交流发电站在德国劳风竣工,以3104V高压向法兰克福输电,此后,交流输电就普遍的代替了直流输电。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用电的需求也快速增长。
但是一次能源分布不均且距离较远,输电通道用地越来越紧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高输电容量,建设更高电压级的输电线路作为主干网用于远距离输电将是一种新的解决办法。
现代输电工程中存在着两种输电方式,高压交流输电和高压直流输电,而高压交流输电因为有着:提高传输容量和传输距离;提高电能传输的经济性;节省线路走廊;利用建立在电磁感应原理基础上的交流发电机可以很经济方便地把机械能、化学能等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交流电源和交流变电站造价较为低廉;交流电可以方便地通过变压器升压和降压,方便送配电的优点,而被世界各个国家广泛使用。
但是,交流输电在拥有提高传输容量和传输距离;提高电能传输的经济性;节省线路走廊;利用建立在电磁感应原理基础上的交流发电机可以很经济方便地把机械能、化学能等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交流电源和交流变电站造价较为低廉;交流电可以方便地通过变压器升压和降压,方便送配电的优点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交流输电线路中,除了有导线的电阻损耗外还有交流感抗的损耗。
为了解决交流输电电阻的损耗,采用高压和超高压输电来减小电流来减小损耗。
但是交流电感损耗不能减小。
因此交流输电不能做太远距离输电。
如果线路过长输送的电能就会全部消耗在输电线路上;跨过海峡给海岛输电时要用水下电缆,穿过人口密集的城市输电时要用地下电缆,电缆在金属芯线的外面包着一层绝缘皮,水和大地都是导体,被绝缘皮隔开的金属芯线和水(或大地)构成了电容器,在交流输电的情况下,这个电容对输电线路的受电端起旁路电容的作用,并且随着电缆增长而增大,旁路电容会增大到交流几乎送不出去;另外交流输电并网还要考虑相位的一致。
±11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的可行性及关键技术

±11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的可行性及关键技术摘要:本文介绍了特高压直流输电的技术特点,并在现有±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项目的基础上,结合近几年我国相关领域的技术研发成果,论述了发展±11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可行性,并针对发展±11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提出了需要重点解决的技术问题和关键思路。
关键词:±1100kV 特高压直流输电换流站晶闸管电磁环境1、前言我国虽然地大物博,电力资源的分布却极不平衡,中部和东部发达地区的电力需求约占全国的69%,而水能和煤炭资源却不足全国的25%,电力供应紧张。
为了缓解这一形势,实现能源的优化配置,远距离、大容量的输电工程成为了必然的解决途径。
当前我国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最高等级为±800kV,如云广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向家坝至上海直流输电工程、锦屏至苏南直流输电工程等,为我国特高压直流输电的发展积累了工程实践经验。
随着输电距离和送电容量加大,考虑到设备的制造和运输难度、线路的损耗等,必须提高直流输电电压等级。
国家十二五特高压电网的重点工程——准东至重庆±11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是“疆电外送”的重要能源通道,全线总长度约2687千米,总投资370亿元,预计2014年投运,届时这一工程将打破世界输电工程电压等级、输送容量、输电距离三项纪录。
2、特高压直流输电的技术特点(1)特高压直流输电的输送容量更大、送电距离更远,且输电线路的走廊宽度为交流输电线路的一半;(2)直流输送的功率大小和方向可以实现快速控制和调节;(3)直流输电工程运行时,单极发生故障时,另一极还能够继续运行,并可以发挥过负荷能力,最大限度的减少输送功率的损失;(4)直流系统具有调制功能,可根据系统要求作出快速响应,提高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水平;(5)采用直流输电线路使大电网之间互联,每个电网之间不会产生相互干扰和影响,并可在必要时迅速进行功率交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特高压直流输电重要性 孟令彬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环境问题日益受到重视,随之而来的减少污染,改善环境的方案与设想不断出现,如何保持可持续发展,在在增强环境保护的同时尽量减少对经济的影响呢? 从现状看,我国地域辽阔,能源储备和电力负荷分布极不均衡,在经济的发展中,能源永远是基础动力,能源的分配严重影响着环境与经济,如何优化能源分配,合理实现能源配置,解决能源运输问题成为核心问题?在过去的30年中,特高压直流输电经过了长足的发展,技术日趋成熟,成为了能源优化分配的重要最新、最优方式。 In recent years, as environmental issues have received increasing attention, follow pollution reduction, environmental improvement schemes and ideas emerge, how to keep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hile minimizing the economic impact? From status see, China geographical vast, energy reserves and power load distribution very not balanced, in economic of development in the, energy forever is based power, energy of distribution serious effect with environment and economic, how optimization energy distribution, reasonable achieved energy configuration, solution energy transport problem became core problem? in past of 30 years in the, special high pressure DC transmission after has great of development, technology increasingly mature, became has energy optimization distribution of important latest, and optimal way. 关键词: 特高压直流;特高压交流;重要性;合理性;
前 言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但能源资源相对匮乏,
石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达到60%和30%左右。面向未来,要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我国能源需求将保持刚性增长。 根据我国电力发展规划 ,到2020年我国电力装机容量将达到18亿千瓦。“能源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动力……能源供应和安全事关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在国家能源委员会会议上,李克强总理重申了保障能源供应安全的极端重要性, 解决我国能源分布的严重不均问题,打破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强调加快推进特高压输电通道在内的重大项目,以此作为稳增长、提高能源保障能力的重要举措。 几年前,正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催生了特高压输电技术,而国家电网公司陆续建成投运的五条特高压输电线路也不负众望,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出日益重要的作用。当前,2
特高压正步入加速发展的快车道,这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 1 特高压输电技术与我国能源分布现状 1.1 我国能源现状 1.1.1 我国各种能源资源在地域分布上都具有不同程度的不平衡性。 煤炭资源分布的面较广,但90%的储量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尤其是晋陕蒙三省区,占到全国总量的63.5%。从东西方向看,煤炭85%分布于中西部,沿海地区仅占15%。 石油、天然气资源集中在东北、华北(包括山东)和西北,合占全国探明储量的86%,集中程度高于煤炭。 水能资源的分布主要在西部和中南部,在全国技术可开发资源量(3.7亿千瓦)中合计占到93.2%,其中西南占67.8%,与燃料资源主要分布在北方相比,水能资源与之在空间上有较强的区域互补性。 全国能源资源结构是以煤为主(占75.2%),水力居次(22.4%),油气为辅(2.4%)。各地区呈现明显的差异。就省区而言,北方大多数省份以煤炭为主,而南方一些省份则以水力资源为主。 1.2 能源的配置方式。 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国家采取输煤和输电两个策略。一是采取把西部的部分煤炭通过铁路运到港口(大同—秦皇岛)再装船运到江苏、上海、广东等地,简称输煤;二是用西部的煤炭、水力资源就地发电,再通过输电线路和电网把电送到中东部地区,简称输电。 1.2.1 输煤: 我们先来看看输煤的策略。先要把煤矿挖出来的煤装上火车,长途奔3
袭上千公里到达港口,卸在码头上临时储存。再装到万吨级的轮船上,从海上长途运输到目的地港口,又要卸煤、储存。最后再装上火车等运输工具才运到当地的火电厂储煤场,卸下储存待用。整个输煤过程要经过三装三卸,中途还要储存,要借助火车、轮船这些运输工具,所以运输成本很高,往往运输成本比在煤矿买煤的费用都要高。经过专家们的技术经济计算比较,在中国,如果煤矿与发电厂的距离超过一千公里,采取输煤策略就不大合算了。 1.2.2 输电 既然输煤不合理,那么输电呢?用西部的煤炭、水力就地发电,只要在当地建火电厂或水电厂就行了。然后就是要建输电线路,把电送到中东部地区。 建什么样的输电线路才能高效率地输送大量电能到一千多公里以外呢?专家们的回答是,要实现长距离大容量传输电能,特高压输电最有技术经济优势。特高压输送容量大、送电距离长、线路损耗低、占用土地少。 100万伏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输送电能的能力(技术上叫输送容量)是50万伏超高压输电线路的5倍。所以有人这样比喻,超高压输电是省级公路,输煤顶多就算是个国道,而特高压输电是“电力高速公路”。 大家都知道,中国的高速公路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基本成网,四通八达。而中国的特高压输电这个“电力高速公路”,2008年底才刚刚建成一个试验示范工程,线路全长只有640公里。但是其优越性已经展露,特高压作为全国范围内方便、快捷、高效地配置能源4
资源平台成为了必然。 在电力工程技术上有一个名词叫“经济输送距离”,指的是某一电压等级输电线路最经济的输送距离是多少,因为输电线路在输送电能的同时本身也有损耗,线路太长损耗太大经济上不合算。 50万伏超高压输电线路的经济输送距离一般为600~800公里,而100万伏特高压输电线路因为电压提高了,线路损耗减少了,它的经济输送距离也就加大了,能达到1000~1500公里甚至更长,这样就能解决前面说到的把西部能源搬到中东部地区使用的问题。 建设输电线路同样也要占用土地,工程上叫“线路走廊”。前面说过,建一条100万伏特高压输电线路能顶5条50万伏超高压输电线路,而线路走廊所占用的土地只相当于2条50万伏输电线路,所以相对来说,建特高压输电线路能少占土地,这对土地资源稀缺的中东部地区来说尤其有利。 当然,特高压输电,特别是建设特高压电网,还有很多好处。它能把中国电网坚强地连接起来,使建在不同地点的不同发电厂(比如火电厂和水电厂之间)能互相支援和补充,工程上叫“实现水火互济,取得联网效益”;能促进西部煤炭资源、水力资源的集约化开发,降低发电成本;能保证中东部地区不断增长的电力需求,减少在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地区建火电厂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同时也能促进西部资源密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所以,我认为应该这样说,建设特高压电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1.3 特高压输电 我国,能源供应能力的提升受到“两个不均衡”的制约。过去“过度依5
赖输煤”的能源配置方式和“就地平衡”的电力发展方式成为了经济发展的瓶颈,大力发展特高压电网,让“电从远方来”,变得越来越急迫。 尤其是近年来,我国能源开发加速向西部和北部转移,能源基地与负荷中心的距离越来越远。预计到2020年,我国13个大型水电基地、15个大型煤电基地、9个大型风电基地的开发规模将分别达到2亿、4亿、1.7亿千瓦。这些大型能源基地与东中部负荷中心的距离一般都在800公里~4000公里。若仍依赖传统的超高压电网,无论从技术经济性还是安全性的角度看,都不是科学合理的选择。 对此,原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刘振亚明确指出:“我国能源开发重心西移北移、负荷中心在东中部地区的基本格局长期不会改变,能源大规模、远距离输送和大范围优化配置是历史必然。发展特高压是重中之重。这是解决能源和电力发展深层次矛盾的治本之策,是满足各类大型能源基地和新能源大规模发展的迫切需要。” 但是普通电压等级电网输送能力有限,如果要达到跨区域输电,同时减少各区域电网间相互影响,就必须在提高电压等级的同时增强电网的稳定性,采用特高压输电,对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输电走廊的利用率和保护环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面对各种复杂用电情况,国家电网经营区域电力供需形势仍然能保持总体平衡,究其原因,特高压工程和跨区电网功不可没。自西南水电基地直达华东负荷中心的两条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向家坝—上海、锦屏—苏南)送出的电力,约占华东区外受电的一半,占四川最大外送电力的71%,极大缓解了华东地区用电紧张状况。结合我国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