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热力学初步

合集下载

第二章---化学与热力学

第二章---化学与热力学

对于有限变化:
dH =δQp,W 0
对于不做非体积功、等 压过程,体系的焓变在 数值上等于反应热效应。
H Qp,W 0
放热反应 △H < 0
吸热反应 △H > 0
2、等容热效应
对气相反应 : aA + bB = dD + eE 由
δQ dU psu dV
等容过程: △U= Qv 因为: △H = Qp 故: △H =△U+ △ n· RT 或: QP= Qv+ △ n · RT 其中: △ n =(d + e)–(a +b) 对固、液相(凝聚相)反应: △H ≈△U
例如:
2)标准燃烧焓 c Hm
在温度T 时,B 完全燃烧时的标准摩尔焓变 ---- B 的标准摩尔燃烧焓 燃烧热计算反应的标准焓变:
ΔrHo =∑ΔcHo反应物 - ∑ΔcHo 产物
第三节
化学反应的方向性
一、热力学第二定律 1、自发过程 不需外力能发生的过程 ---- 自发过程 自发过程的特点 --- 1) 单向性 (逆向不自发 ??)
ΔH < 0
ΔH > 0
ΔH
Ag+ (aq) + Cl-
×
ΔSo > 0
(aq)
O2 (g) + C (s) = CO2(g)
= AgCl (s) ΔSo <0
ΔS
×
37
二、化学反应的Gibbs自由能变
(一)Gibbs自由能(G)
定义: G = H –TS = U + PV - TS (G 为状态函数) 意义:是体系等温等压下做非体积功的能力。 反应过程G的减少量( -△G)是体系能做的最大非膨 胀功,即自由能降低的方向就是反应自发的方向。

2化学热力学初步(1)

2化学热力学初步(1)

化学热力学初步学号姓名一、是非题(判断下列叙述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中画√,错误的画)1、系统的焓等于系统的热量。

...................... .................. .........................()2、在恒温恒压下,某化学反应的热效应Q p=△H=H2-H1,因为H是状态函数,故Q p也是状态函数。

............................................................ ....................()3、已知298K时,△f Gθm(SbCl5,g)=-334.3kJ·mol-1,△f Gθm(SbCl3,g)=-301.0kJ·mol-1,则反应SbCl5(g)→SbCl3(g)+Cl2(g)在298K、标准状态下不能自发进行。

....................()4.如果一个反应的△r Hθm和△r Sθm均为正值,当温度升高时,△r Gθm将减小.................()5.冰在室温下自发地融化成水,是熵增起了主要作用。

..................................()6、如果一个反应的△r Hθm和△r Sθm均为正值,当温度升高时,△r Gθm将减小................()二、选择题(在下列各题中,选择出符合题意的答案,将其代号填入括号内)1、已知反应C2H2(g)+5/2 O2(g)→2CO2(g)+H2O(l)的△r Hθm (1)=-1301.0kJ·mol-1,C(s)+O2(g)→CO2(g)+H2O(l)的△r Hθm (2)=-393.5kJ·mol-1,H2(g)+1/2 O2(g)→H2O(l)的△r Hθm (3)=-285.8kJ·mol-1,则反应2C(s)+H2(g)→C2H2(g)的△r Hθm为.......................... .....................................()。

第3章化学热力学初步2010崔爱莉第1节_95909079

第3章化学热力学初步2010崔爱莉第1节_95909079
9
6. 热力学能(内能U):系统内部各种能量的总和 • 包括体系内分子运动的动能、分子间相互作用能及分子中 原子、电子运动能等。 • U是状态函数,无绝对数值。 U = U2U1
7. 相: 体系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的任何均匀部分
* 相和相之间有明显的界面 * 相与聚集态不同。 * 相数与物质种类数。
热力学第一定律数学表达式:△U=Q + W
对于封闭体系,体系内能的变化(△U)等于体系从环 境所吸收的热量(Q)加上环境对体系所做的功(W)。
Q
U1
U2
W
△U:(+) 内能增加,(-) 内能减少 Q : (+) 吸热 , (-)放热 W : (+) 环境对体系做功, (-)体系对环境做功
12
3.1.3 反应进度
•若外压p=0或体积改变量ΔV=0时,体积功W =0。 •本章研究的体系都是只作体积功,不做非体积功的过程。
对于恒温(T)恒压(p)下理想气体参加的反应: W =-p外ΔV = -ngRT
16
例:2H2(g)+O2(g) =2H2O(l) ,求298K时标准状态下2mol的 H2与1mol 的O2生成2mol 的H2O(l) 反应所作体积功W。
2.0
t2时 nB/mol 1.5 5.5
3.0
rHm = 92 kJ·mol-1
1 ? 2 ?
1
n1N2 N2
(2.0 3.0)mol 1
1.0mol
1
n1H2 H2
(7.0 10.0)mol 3
1.0mol
1
n1NH 3 NH 3
(2.0 0)mol 2
1.0mol

始态

无机化学(人卫版)第五章化学热力学基础

无机化学(人卫版)第五章化学热力学基础

CO 2 (g)
mol △ rHm (2) = -282.98kJ· -1 计算298.15K下,下列反应的反应热:
1 O2 (g) C(s) 2
CO(g) △ rHm (3)
解法一: (利用 △ rHm (1) 由始态 CO2 g 到终态 途径1 的不同 途径)
2
解:利用Hess定律 △ rHm (3) C(s) O (g )
B —物质B的化学计量数
B为物质B的化学计量数,其量纲为一,反应物的
化学计量数为负值,而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为正值。
νA=-a, νB=-b, νY=y, νZ=z 。
例: 反应 1/2N2 + 3/2H2 = NH3 化学计量数 B分别为:
(NH3) = 1 ,(N2)= 1/2, (H2) = -3/2
mol △ rHm (298.15K) = -571.66kJ· -1
△ • 化学计量数不同时, rHm 不同。 1 H2(g)+ O2(g) H2O(g) 2 mol △ rHm (298.15K) = -241.82kJ· -1
2.3.3 盖斯(Hess)定律 △ rHm 始态 终态
△ rHm,1 △ rHm,2
结论: aA + bB → yY + zZ
rHm(T)
=Σν B fHm(生成物) +Σ νBfHm(反应物)
= Σν B fHm(B)
§2.4 热力学第二定律
2.4.1 化学反应的自发性
•水从高处流向低处; •热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锈蚀;
•锌置换硫酸铜溶液反应: Zn(s)+Cu2+(aq)
解: 该反应在恒温恒压下进行,所以

化学热力学

化学热力学

第 二 章 化 学 热 力 学 初 步
3、掌握化学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standard molar enthalpy change)的各种 计算方法;(标准生成热( standard heat of formation )、燃烧热 (standard heat of combustion)。)
4、掌握化学反应的标准摩尔熵变(standard molar entropy change)和标 准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变(standard molar Gibbs free energy change) 的计算方法; 5、会用ΔG来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并了解温度对ΔG的影响。
不 可 逆 途 径 和 可 逆 途 径 的 功 和 热
第 二 章 化 学 热 力 学 初 步
2.1 热力学第一定律
*对于理想气体来说,热力学能U只是温度的函数,
第 二 章 化 学 热 力 学 初 步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比较不同途径时的功和热, 必然有如下结论: 理想气体恒温膨胀过程中,以可逆途径进行 时,体系对环境做的功最大,吸收的热量最多; 恒温压缩过程中,以可逆途径进行时,环境对体 系做的功最小,体系放出的热量最少。
2.1 热力学第一定律
3. 过程和途径(process and pathway)
方式 途径 过程 状态
第 二 章 化 学 热 力 学 初 步
基 本 概 念
过程 状态1 途径1 状态2
途径2
平衡状态
2.1 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中常见的过程 等温过程(isothermal process) :T1=T2=T环 等压过程(isobaric process):p1=p2=p环 等容过程(isochoric process):V1=V2 绝热过程(adiabatic process):Q=0 循环过程(cyclic process): 可逆过程*(reversible process):它是一种在无限接近于 平衡,并且没有摩擦力条件下进行的理想过程。 自发过程 (spontaneous process) : 一定条件下,自动进 行的过程。

工科基础化学-热力学

工科基础化学-热力学

热量计的种类
保温瓶 常用于测量在溶液中进行的化 学反应的热效应。 常在等压下操作,测量的热效 应是化学反应的等压热效应。
(a) 绝热热量计
(b) 冰热量计
有冰水混合物的密闭容器 反应所释放的热使0℃的冰融 化为0℃的水 测量反应前后冰水混合物的 体积差,可求得反应的热效应。 是等温热量计,能直接测得 等温条件下的反应热效应
化学变化时发生系统与环境间的能量转换和传递 → → 系统内能的变化
3.1.5 过程(process)和途径(approach) 过程:系统状态发生的任何变化
等温过程 (isothermal):T始= T终 等压过程 (isobar) : 压力恒定 等容过程 (isovolume): 容积恒定 绝热过程 (adiabatic) : q = 0
与反应热测量有关的两个问题
常用钢弹热量计测得的热效应是qv ,如何求算qp ?
有些反应的热效应难以测量,例如:碳不完全燃烧而生 成CO时,总有CO2生成,有关反应的热效应如何求得?
反应热效应的理论计算
3.3.3.1 qp与qv的关系
qv :反应在弹式热量计中进行时所测得的反应热效应 qp :反应在敞口容器中(大气压、定压)进行时所测得的反应
(c)弹式热量计
基本条件: 耐高压的密闭容器 能吸收热量的介质 常用的弹式热量计:钢 弹/水 测量的热效应是化学反 应的等容热效应。
3.3.2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与焓
3.3.2.1 恒容过程反应热
恒容变化过程: V 0
体积功为零(W=0)
UV q W qV
在恒容条件下(密闭容器)进行的化学反应,其反 应热等于该系统中热力学能的改变量
简化2: 当反应中气态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之和与气态生成物的化学计 量数之和相等时,V ≈ 0 (∵ 恒压,理想气体), qv ≈ qp

第三章:化学热力学

第三章:化学热力学

1 Cal = 1000 cal = 1 kcal
1. 基本概念
Systems and Surroundings 体系和环境
我们要研究的部分称为 体系; 其他所有部分称为 环境. Systems may be open, closed, or isolated. (敞开体系,封闭体系,孤立体系)
在热化学中,我们通常研究的是封闭体系closed systems— 体系与环境只有能量的交换,没有物质的交换.
Energy diagram for the for the reaction 2H2(g) + O2(g) 2H2O(l)
1. 基本概念——热和功
Relating ΔE to Heat 热 and Work 功
1. 基本概念——热和功
Sign conventions for heat and work.
答案:1)-100kJ 2) +100kJ 3) -20kJ 4) +20kJ
1. 基本概念——吸热和放热
Endothermic 吸热 and Exothermic 放热 Processes
在一个过程中体系吸收热量,此过程称为吸热 endothermic (endo- means “into”).
Heat is the energy transferred from a hotter object to a colder one.
1. 基本概念——热力学第一定律
The First Law Of Thermodynamics
能量不会消失也不会多出,体系能量减少必然伴随环境 能量增加,反之亦然。这一“能量守恒”的现象称为热 力学第一定律first law of thermodynamics.

物理化学第九章 统计热力学初步

物理化学第九章 统计热力学初步

统计热力学的基本任务
根据对物质结构的某些基本假定,以及实 验所得的光谱数据,求得物质结构的一些基本常 数,如核间距、键角、振动频率等,从而计算分 子配分函数。再根据配分函数求出物质的热力学 性质,这就是统计热力学的基本任务。
定域子系统和离域子系统
粒子(子)(particles) ——聚集在气体、液体、固 体中的分子、原子、离子等。
t r v e n
同时,其简并度等于各独立运动形式的简并度之 积:
g gt gr gv ge gn
运动自由度
对于一个具有n个原子的分子,通常有3n个自 由度,分别为: 3个平动自由度(xyz轴方向的平动) 3个转动自由度(围绕三个轴的旋转) 3n-6个振动自由度 对于线型分子,转动自由度为2(围绕线轴的 旋转可忽略),振动自由度为3n-5
系统的可能的能级分布方式有:
能级分布数
能级分布 n0
n1
n2 n3
Σni
Σniεi =9hν/2
Ⅰ 0 3 0 0 3 3×3 hν/2=9hν/2
Ⅱ 2 0 0 1 3 2×hν/2+1×7hν/2=9hν/2
Ⅲ 1 1 1 0 3 1×hν/2+1×3hν/2 +1×5hν/2=9hν/2
2.状态分布
1.分子的平动
t
h2 8m
(
nx2 a2
n2y b2
nz2 c2
)
对立方容器a=b=c,V=a3
t
h2 8mV 3 / 2
( nx2
n2y
nz2
)
量子力学中把能级可能有的微观状态数称为该 能级的简并度(degeneration),用符号g表示。 简并度亦称为退化度或统计权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