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之平型关大捷简介

合集下载

抗日战争故事之平型关大捷【精选资料】

抗日战争故事之平型关大捷【精选资料】

抗日战争故事之平型关大捷这是一场充满历史悬疑的战役。

目前中方、台方、日方,对各方参战军队人数,装备,战况,成败,尚未能达成一致。

平型关大捷是八路军出师华北抗日战场后首战大捷,同时也是全国抗战爆发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利。

八路军出师华北挺进山西之际,日军第5师团在察哈尔派遣军的配合下,正沿平绥路进攻长城沿线,企图南下进攻太原,夺取山西腹地,并从右翼配合华华北方面军在平汉路的作战战。

中国第2战区制定了沿沿长城各隘阻击日军的作战战计划,在平型关方面,决决心集合重兵歼灭来犯之敌敌,并请求八路军配合侧击击日军。

为了配合友军作战战,保卫山西,振奋八路军军军威,八路军115师成成功进行了平型关伏击战,,取得首战大捷。

19337年9月上旬,根据作战战计划,八路军115师开开赴平型关附近。

平型关位位于山西省东北部,是晋东东北的一个咽喉要道,两侧侧峰峦迭起,陡峭险峻,左左侧有东跑池、老爷庙等制制高点,右侧是白崖台等山山岭。

在关前,是一条由西西南向东北延伸的狭窄沟道道,是伏击歼敌的理想地。

2日,日军第五师团第221旅团一部,由灵丘向平平型关进犯,并占领东跑池池地区。

23日,115师师决心抓住日军骄横、疏于于戒备的弱点,利用平型关关东北的有利地形,以伏击击手段歼敌,并召开连以上上干部会议,进行深入的战战斗动员。

24日深夜,1115师利用暗夜和暴雨,,秘密进入白崖台等预置好好的战斗阵地。

25日拂晓晓,日军第五师团第21旅旅后续部队乘汽车100余余辆,附辎重大车200余余辆,沿灵丘——平型关公公路由东向西开进。

7时许许,该部全部进入第1155师预伏阵地。

第115师师抓住战机,立即命令全线线开火,并乘敌陷于混乱之之际,适时发起冲击。

1115师一部歼敌先头,阻其其沿公路南窜之路;一部分分割包围日军后尾部队,断断其退路;一部冲过公路迅迅速抢占老爷庙及其以北高高地;一部阻断先期占领东东跑池的日军回援;一部阻阻断日军第五师团派出的增增援部队。

平型关战役的简介

平型关战役的简介

平型关战役的简介平型关战役是中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仗。

毛泽东根据此次战役的经验,在1937年9月29日进一步提出八路军的作战方针“根本方针是争取群众,组织群众的游击队。

在这个总方针下,实行有条件的集中作战。

”下面由店铺给大家整理了平型关战役的简介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平型关战役的简介平型关大捷是八路军出师华北抗日战场后首战大捷,同时也是全国抗战爆发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利。

八路军出师华北挺进山西之际,日军第5师团在察哈尔派遣军的配合下,正沿平绥路进攻长城沿线,企图南下进攻太原,夺取山西腹地,并从右翼配合华北方面军在平汉路的作战。

中国第2战区制定了沿长城各隘阻击日军的作战计划,在平型关方面,决心集合重兵歼灭来犯之敌,并请求八路军配合侧击日军。

为了配合友军作战,保卫山西,振奋八路军军威,八路军115师成功进行了平型关伏击战,取得首战大捷。

1937年9月上旬,根据作战计划,八路军115师开赴平型关附近。

平型关位于山西省东北部,是晋东北的一个咽喉要道,两侧峰峦迭起,陡峭险峻,左侧有东跑池、老爷庙等制高点,右侧是白崖台等山岭。

在关前,是一条由西南向东北延伸的狭窄沟道,是伏击歼敌的理想地。

2日,日军第五师团第21旅团一部,由灵丘向平型关进犯,并占领东跑池地区。

23日,115师决心抓住日军骄横、疏于戒备的弱点,利用平型关东北的有利地形,以伏击手段歼敌,并召开连以上干部会议,进行深入的战斗动员。

24日深夜,115师利用暗夜和暴雨,秘密进入白崖台等预置好的战斗阵地。

25日拂晓,日军第五师团第21旅后续部队乘汽车100余辆,附辎重大车200余辆,沿灵丘——平型关公路由东向西开进。

7时许,该部全部进入第115师预伏阵地。

第115师抓住战机,立即命令全线开火,并乘敌陷于混乱之际,适时发起冲击。

115师一部歼敌先头,阻其沿公路南窜之路;一部分割包围日军后尾部队,断其退路;一部冲过公路迅速抢占老爷庙及其以北高地;一部阻断先期占领东跑池的日军回援;一部阻断日军第五师团派出的增援部队。

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平型关大捷

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平型关大捷

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平型关大捷平型关大捷是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之一,它的胜利对于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从平型关战斗的背景、战斗过程以及战斗的意义等方面,探讨平型关大捷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性。

一、战斗背景平型关战斗发生在1933年,当时的中国正面临着日本侵略者的威胁。

日本军国主义扩张的野心使得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整个民族沦为背井离乡的难民,生灵涂炭,痛不欲生。

二、战斗过程平型关战斗是一场由中共领导的游击战争,中国红军和日本关东军在这个关键的战场上进行了血战。

中国红军由党的正确领导下,在艰苦的环境中,团结一心、奋发作战,利用地形对日军进行了有力的阻击。

虽然中共领导的游击战争力量不足,装备落后,但他们以顽强的意志和勇敢的战斗精神,最终取得了惊人的胜利。

三、战斗的意义平型关大捷的胜利标志着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此次战斗不仅显示了中国人民对日本侵略行径的坚决反抗,也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人民军队的战斗力。

此外,战斗中涌现出了大批革命将领和英烈,为后来的抗战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四、战斗的启示平型关大捷在抗日战争中起到了示范效应,为后来的战斗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战斗表明游击战的灵活性和针对性在战场上的重要性,以及党的领导对于战斗胜利的决定性作用。

平型关大捷的成功激励了更多的人投身到抗日事业中,为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提供了更多的力量。

五、总结平型关大捷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它标志着中国人民在抗击日本侵略中取得了重要的胜利。

战斗的背景、过程以及其意义,都彰显出中国共产党的智慧和中国人民的勇敢精神。

平型关大捷的胜利对于中国人民的士气和战斗意志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是抗日战争中的里程碑事件之一。

通过对平型关大捷的研究和回顾,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抗日战争的艰辛和胜利的来之不易。

更重要的是,我们要铭记历史,珍惜和平,时刻保持警惕,以免重蹈覆辙。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先烈的遗志,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

平型关大捷

平型关大捷

平型关大捷作者:暂无来源:《决策与信息》 2015年第6期文/施纪平型关大捷(也叫平型关伏击战)是指在抗日战争中,八路军115师于1937年9月25日在平型关附近伏击日本军队并取得抗日首胜的战斗。

这次胜利打破了日本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增强了全国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念。

同时通过此次战斗,八路军进一步明确了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和运动战”才是唯一正确的战略方针。

战前形势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大举攻入中国内地,扬言“三月解决中国事变”。

为成功吸引中国军队主力,板垣征四郎的第5师团考虑到平型关是山西和河北的交界地,兵力薄弱,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扼守着灵丘至大营的公路,是进攻雁门关的必经之路。

9月16日,日军第5师团第9旅团主力由蔚县南下,占领涞源。

阎锡山制定了将日军放进平型关内加以围歼的决战计划,诱敌至沙河以西,从恒山、五台山两面钳击,把日军歼灭在滹沱河上游的盆地里。

同时,阎锡山要求八路军先头部队迅速挺进晋东北,协同其坚守长城防线。

9月中旬,115师到达五台山、繁峙、灵丘等晋东北地区及冀西阜平地区。

115师师长林彪给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部发去作战电报,报告了115师的行动计划。

毛泽东收到林彪电报后,于9月16日回电,指出日军某军自天镇向广灵、关东军自蔚县急进。

晋阎锡山拟集中14个团与敌决战,希望我115师参加作战。

坚持既定方针,用游击战斗配合友军作战。

战役进程1937年9月18日,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部决定,将处于平汉路主攻右翼的第5师团除留一部在山西北部外,主力参加保定作战。

因为日军发现中国军队在山西境内的长城线上布防,决定以一部兵力进至大营镇附近,以保证主力转移。

20日,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以两个大队的兵力南下,占领灵丘县城,逼近平型关。

21日,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三浦敏事率两个大队从灵丘出发,以大营为目标,沿灵丘到平型关的公路追击后撤的晋绥军第73师。

22日晨将其一部击溃,进到平型关守军的阵地前,另一部日军也加入了平型关方面的战斗。

抗战胜利的关键战役平型关大捷

抗战胜利的关键战役平型关大捷

抗战胜利的关键战役平型关大捷抗战胜利的关键战役——平型关大捷1937年,抗日战争进入了第二个年头。

中国军队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殊死搏斗,一场决定胜败的战役即将展开,它是平型关大捷。

一、前奏:战火蔓延随着日本侵略势力以“九一八事变”为起点,逐渐侵占中国的大片领土,华北地区成为了激烈战斗的主战场。

1937年,日军攻占了北平,随后向山西省平型关地区进军。

平型关位于山西、河北和内蒙古的交界处,是中国军队抗击日本侵略的重要阵地。

二、对峙与准备:中国军队的坚守平型关地势险要,地形复杂,是中国军队坚守的重要防线。

日军为了突破这一防线,动用了重兵,规模庞大。

而中国军队统帅方志敏、陈赓等将领,注意到平型关的地理条件,积极实施防守准备。

三、战役爆发:双方激烈交火1937年9月25日,日军主力发动了对平型关的总攻。

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双方展开了惨烈的激战。

整个战役持续了25天之久。

四、关键时刻:中国军队的英勇抗击平型关战役中,中国军队全力以赴,顽强抗击日军的进攻。

在日军成倍增援的情况下,中国军队依靠地形优势,巧妙运用野战防御战术,成功击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

面对日军猛烈的轰炸和火力压制,中国军队守卫阵地,保持战斗士气,展现出非凡的勇气和牺牲精神。

五、战役胜利:中国军队的巨大牺牲平型关战役是一场殊死搏斗,双方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中国军队全线守住了这一重要防线,为中国军队取得了抗战初期的重大胜利。

尽管战斗遭受了巨大伤亡,但中国军队在平型关的英勇表现,将全国人民对抗日战争的信心推向高潮。

六、影响与意义:壮士断腕的决心平型关大捷是中国军队抗日战争的一次重要胜利,具有深远的影响与意义。

它展示了中国军队的强大战斗力和坚定的抗击侵略的决心,让日本侵略者深刻认识到,中国人民不会屈服于外敌的侵略,而是宁死不屈、奋起抵抗的民族精神。

在平型关大捷的背后,是中国军民齐心协力的抗战力量,是中华民族抵抗外敌入侵的坚定信念。

这场战役标志着抗日战争取得了转折点,为最终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伟大胜利平型关大捷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伟大胜利平型关大捷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伟大胜利平型关大捷平型关大捷: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伟大胜利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艰苦卓越的斗争。

抗日战争中的一系列战役成就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伟大胜利。

其中,平型关大捷是中国军队在战争中迎来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为中国取得反击日军的契机提供了重要的战役经验。

平型关大捷发生在1933年9月25日至10月7日期间,是中国军队与日本侵略者之间的一场重要会战。

在这场战斗中,中国军队以坚韧的意志和英勇的战斗精神,成功击退了日本侵略者并取得了重要的战略胜利。

平型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太原市北部,是连接太原和张家口的交通要道。

日本侵略军希望通过控制平型关以进一步渗透进中国内地。

为了抵御日军的进攻,中国军队以民众的热情支持和共同努力为基础,采取了一系列防御措施,并通过地形优势进行了坚决的抵抗。

平型关战役的胜利对中国抗战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这场胜利挫败了日本侵略者的进攻计划,为中国军队士气的提升和国民战争的持续进行奠定了基础。

其次,平型关大捷充分展示了中国军队的战斗潜力和顽强意志,为日本侵略者敲响了警钟,阻止了他们进一步侵略中国的行动。

最后,这场战役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军队的整体作战能力,为日本占领区域的抗日浪潮提供了重要动力。

平型关大捷的胜利是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的壮举,也是中国军队坚持游击战争思想的典范。

在战役中,中国军队充分发挥地形优势和灵活机动的优势,采取了游击战的战术,有效地出击日军并迅速撤退,使日军难以形成有效的包围和围歼。

平型关大捷的成功背后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许多英勇无畏的将士。

在战斗中,中国军队仰仗着指挥员的英明决策和士兵的英勇顽强,用生命和鲜血为抗日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平型关大捷也成为了中国人民坚定抗战信念和战胜日本侵略者的象征。

总结起来,平型关大捷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里程碑事件。

它展现了中国军队的不屈与勇敢,也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抗战中获取了宝贵的经验。

平型关大捷的成功不仅在于其战略意义,更在于其象征意义,激励了中国人民的斗志和意志,推动了中国全面抗击日本侵略的战争进程。

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平型关大捷

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平型关大捷

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平型关大捷抗日战争中的平型关大捷,是中国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一次重要胜利,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

本文将以故事的形式,生动地展现平型关大捷的经过和意义。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发动了震惊世界的卢沟桥事变,从而拉开了全面侵华的帷幕。

中国人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威胁。

而在中国抗日战争初期,平型关成为了一座承载着过早而沉重的历史命运的重要城市。

敌人对平型关的战略价值十分重视。

平型关是华北平原东面通往山西晋中地区的咽喉要道,地势险要,掌握平型关就相当于掌握了通往晋中的大门。

为了确保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军队必须顶住敌人的猛烈攻击并坚守住平型关。

作为中国军队的英勇战士,王乐山师长带领着他的队伍,奋勇杀敌,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的进攻。

几经波折后,平型关战事愈演愈烈,最终演变成了惨烈的肉搏战。

在激烈的战斗中,王乐山师长坚守阵地,带领官兵英勇杀敌,迫使日军屡次败退。

平型关的胜利成为了整个抗日战争的转折点之一。

平型关大捷的意义绝不仅仅是一次战役的胜利。

这是中国军民用血肉之躯拼出来的,也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一段感人故事。

平型关大捷展现了中国军队坚韧不拔的战斗精神和顽强的意志。

这个胜利不仅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信心,还为后来的全面抗战奠定了重要基础。

平型关大捷的胜利也展现了中国军队的战略领导和组织能力。

王乐山师长和他的指挥团队在战斗中冷静机智,灵活应对,用巧妙的战术打败了日本侵略军的进攻,保卫了平型关。

平型关大捷彰显了中国军队的硬实力和精湛战术,同时也展示了中国军队对战争全局的把握能力。

平型关大捷不仅对中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对于整个世界也是一个震撼。

这次胜利宣告了中国军队具备了与强敌周旋的能力,显示了中国具备了对抗外敌的实力。

这个胜利改变了世界对中国的认识,并对国际抗日战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平型关大捷的战斗还体现了作战中的人道主义精神。

在战斗中,中国士兵守望相助,同仇敌忾,形成了包围日军的火圈,最终迫使敌人无路可退。

平行关简介

平行关简介

平行关简介
平行关大捷又称平型关战斗、平型关伏击战,是指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115师在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平型关附近对日军华北方面军第5师团第21旅进行的一次成功伏击战。

1937年7月7日爆发“卢沟桥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为迅速取得战争的胜利,日军先后投入了30万兵力,并动用了300多架飞机和几十艘军舰,企图通过占领中心城市来迫使中国在3个月内投降。

为救国存亡,国共两党开始紧密合作。

1937年8月红军先后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和第十八集团军,后进入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负责的晋东北第二战区序列配合其作战。

9月24日,八路军115师前往平型关冉庄一带隐蔽集结。

9月25日拂晓,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后续部队缓慢进入乔沟峡谷公路,早上7时许,待日军全部进入115师的伏击圈后,两侧山岗上伏击的115师步枪和机枪突然一齐开火,手榴弹、迫击炮同时倾泻而下,日军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打的节节败退。

但不久日军开始反击,与115师抢夺老爷庙以北的高地,115师师长林彪发现日军企图后命令686团团长李天佑以一个营的兵力抢占老爷庙。

李天佑接令后随即令副团长杨勇率领686团3营出动攻占老爷庙,2营随后跟进。

经双方激烈的战斗,115师最终占领了老爷庙制高点,并依靠占地优势对日军进行猛攻,战至下午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