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玲)

合集下载

赤壁赋原文和翻译

赤壁赋原文和翻译

赤壁赋原文和翻译赤壁赋记叙了作者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为线索,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畅,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一赤壁赋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赤壁赋宋代: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冯通:凭)于是饮酒趣甚,甩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箭空明兮横刀立马光。

蝶影兮予怀,盼美人兮天一方。

”客存有吹起洞箫者,自得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歌舞幽壑之Saucourt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言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例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砌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无法以一瞬;自其维持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就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婉。

”(共婉一作:共食)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译者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

《赤壁赋》原文及注释

《赤壁赋》原文及注释

《赤壁赋》原文及注释通过对古诗词的阅读,我们能够体会到作者身处的时代背景以及想要表达的情感。

以下是由XX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赤壁赋》原文及注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赤壁赋》原文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赤壁赋》注释1. 赤壁:实为黄州赤鼻矶,并不是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旧址,当地人因音近亦称之为赤壁,苏轼在此借景以抒发自己的怀抱。

2. 壬戌:宋神宗元丰五年,岁在壬戌。

文言文名篇赤壁赋全文翻译

文言文名篇赤壁赋全文翻译

文言文名篇赤壁赋全文翻译文言文名篇赤壁赋全文翻译《前赤壁赋》既保留了传统赋体的那种诗的特质与情韵,同时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打破了赋在句式、声律的对偶等方面的束缚,更多是散文的成分,使文章兼具诗歌的深致情韵。

下面为大家带来文言文名篇赤壁赋全文翻译,快来看看吧。

前赤壁赋原文壬(rén)戌(xū)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zhǔ)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shǎo)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dǒu)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xián]而歌之。

歌曰:“桂棹(zhào)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hè)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niǎo],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í)妇。

苏子愀(qiǎo)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山川相缪(liáo),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zhú)舻(lú)千里,旌(jīng)旗蔽空,酾(shi)酒临江,横槊(shuò)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qiáo)于江渚(zhǔ)之上,侣鱼虾而友麋(mí)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páo)樽以相属(zhǔ)。

寄蜉(fú)蝣(yóu)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sù)。

哀吾生之须臾(yú),羡长江之无穷。

挟(xié)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赤壁赋(张玉玲)

赤壁赋(张玉玲)
、纵一苇之所如 3、倚歌而和之 4、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5、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6、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7、知不可乎骤得

• • • • • • • shǔ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类 神情与苏黄不属 类似 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掌管
zhǔ
• 天下属安定 • 刚刚 • 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 • 写文章 •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 跟随 • 举酒属客 • 劝人饮酒 • 属予作文以记之 • 嘱托
• 课外赏析: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香草美人
最早出自屈原《离骚》 香草美人:1、高洁的品质
2、圣明的君主
3、美好的理想
如 泣舞怨 孤幽如 舟壑慕 之之, 嫠潜如 妇蛟泣 如 诉
作者是怎样描写萧声之悲的?
明确:作者借助夸张,想象,运用 精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喻,化抽 象为具体,把洞箫那种悲咽低徊 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
诗歌拓展:
赤壁赋
苏轼
学习目标:
1、通过检查的方式巩固积累基础 知识(字音、成语、实词) 2、 通过赏析和拓展,初步感受 诗词中有关音乐描写的手法。
读准字音:
冯虚御风 暴虎冯河 桂棹 泥淖 风姿绰约 船舷 愀然 枕藉 遨游 翱翔 扁舟 山川相缪 未 雨绸缪 纰缪 宝藏 矿藏
掌握成语:
余音袅袅 不绝如缕 正襟危坐 沧海一粟 杯盘狼藉 (籍) 取之无禁 (不尽) 用之不竭 不时之需 曾几何时 (《后赤壁赋》) 水落石出

赤壁赋高中课文

赤壁赋高中课文

赤壁赋高中课文《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赋,记叙了作者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

以下是一部分《赤壁赋》的高中课文内容: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我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这是《赤壁赋》的部分高中课文内容,其中描述了作者与友人在赤壁月夜泛舟的场景。

文章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历史遗迹来表达作者对人生和宇宙的思考和感慨。

赤壁赋原文及翻译 《赤壁赋》原文注释及翻译

赤壁赋原文及翻译 《赤壁赋》原文注释及翻译

赤壁赋原文及翻译《赤壁赋》原文注释及翻译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同客人乘船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渐渐吹来,江面水波安静。

于是举杯邀客人同饮,吟咏《诗经陈风月出》一诗的窈窕一章。

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斗宿和牛宿之间徘徊。

白茫茫的雾气覆盖着江面,波光与星空连成一片。

我们听任苇叶般的小船在茫茫万顷的江面上自由飞舞。

多么广阔呀,像是腾空乘风飞去,不知将停留在何处;多么飘逸呀,好像变成了神仙,飞离尘世,登上仙境。

以下是《赤壁赋》原文注释及翻译,欢迎浏览。

赤壁赋原文及翻译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作甚其然也? 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漫游,抱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情风,与山间之,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文言文《赤壁赋》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赤壁赋》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赤壁赋》原文及翻译文言文《赤壁赋》原文及翻译《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赋,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

此赋记叙了作者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为线索,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伤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脱的达观。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文言文《赤壁赋》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与收藏。

《赤壁赋》原文: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知,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赤壁赋原文及赏析

赤壁赋原文及赏析

赤壁赋原文及赏析赤壁赋原文及赏析《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赋,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作者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

此赋记叙了作者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为线索,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伤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脱的达观。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赤壁赋原文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原文: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冯通:凭)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共适一作:共食)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关于赋的特点:赋在艺术表现上注重铺陈、形容 事物的外象和内理。在语言上使用新奇美丽的辞 藻。另外赋也讲究声韵的美,它把散文的章法, 句式与诗歌的韵律、节奏结合在一起。借助长短 错落的句子,灵活多变的韵脚以及排比、对偶的 调式,形成一种自由而又谨严、流动而又凝滞的 文体,既适合散文式的铺陈事理,又能保存一定 的诗意 。
客-悲观
苏子-乐观
3. 全文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文章可以分为几部
地万物就连一眨眼的功夫都不能保持 不变;从不变的角度看,万物和人类 都是永久存在的,用不着羡慕长江的 无穷和明月的永不增减,也用不着哀 叹人生的短促。应该轻物质而重精神,
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执着于自己的不朽事业,保持平静超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然的心态和乐观旷达的情怀。
翻译与理解 客人高兴地笑了,于是洗了酒
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 着长江东进的时候,战船连
里,旌旗蔽空,酾shī酒临 接千里,旌旗遮蔽天空。他
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 面对长江斟酒,横握长矛吟
雄也,而今安在哉?
诗,本是盖世的英雄,如今 在哪里呢?
何英 况雄 吾业 辈绩 渔今 樵安 者在
翻译与理解 何况我和您在江中小洲上捕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 渚之上,侣鱼虾而友 麋鹿,驾一叶之扁舟,
诗,歌窈窕之 水面上不起波浪。我端起酒杯
章。
劝客人们喝酒,朗颂吟唱“明 月”的诗歌和“窈窕”的篇章。
翻译与理解
少焉,月出于东 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
山之上,徘徊于 起,在斗宿和牛宿之间逗
斗牛之间。白露 留不前。白濛濛的水气笼
横江,水光接天。罩江面,江水的泛光和天
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
天一方。”客有吹洞 客人中有位吹洞箫的,随着
箫者 ,倚歌而和之。 歌声伴奏。那洞箫声呜呜地
其声呜呜然 ,如怨, 响,象怨恨,象思慕,象抽
如慕,如泣,如诉,余音 泣,象倾诉;吹完后,余音
袅袅,不绝如缕。舞 幽壑之潜蛟,泣孤舟 之嫠妇。
悠长,象细长的丝线延绵不 断。使得潜藏在深渊中的蛟 龙跳起舞来,使得孤独小船 上的寡妇哭泣起来。
翻译与理解 既望:十六日,既,已经,望,农历每月 的十五日
壬戌之秋,七 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状语后置句,应
月既望,苏子 与客泛舟游于 赤壁之下。清 风徐来,水波
为:于赤壁之下游。于,介词,在。下, 方位名词。
兴:起, 同“风雨兴焉”
属:zhǔ,通“嘱”, 意思是劝,请
不兴。举酒属 客,诵明月之
壬戌年的秋天,七月十六日, 我和客人荡着船儿,在赤壁的 下面游览。清凉的风缓缓吹来,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 点明时间、人物、地点。这是写
之下。//清风徐来,水 波不兴。举酒属客,诵
赋的笔法,如一首诗歌前的小 序。 第二层,第二、三句,前句 写景,后句叙事,是月出之前的
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情况。 第三层,第五—七句,先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 写景后叙事,是月出之后的情况。
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2.本段展示了一个怎样的境界?









长 而江 人无 生穷 短 暂
欲 求 托仙 遗而 响不 于得 悲 风
翻译与理解
我对客人说:“您了解那江水和
月亮吗?江水总是象这样不断地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 流去,但始终没有消失。有时圆有
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 时缺的月亮像那样变化,但最终没
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 有消损和增长。原来,如果从那变
8、本段的“悲”从何体现?
本段“悲”从客人悲凉的箫声中体现。
9、作者是怎样描写箫声之悲的?
借助夸张、想象,运用精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喻, 化抽象为具体,把洞箫那种悲咽低徊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 象、真切。
10、本段在全文的结构中起了怎样的作用?
转折过渡。
为何而悲?
翻译与理解
我顿时脸色改变,整理好衣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 客曰:“何为其然也?” 客曰:“月明星稀 ,乌 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
苏 轼 书 法
苏轼《赤壁赋》墨迹
古木怪石图 苏轼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石钟山记》《喜雨亭记》《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题西林壁》《惠崇<春江晚景>》《惠州一绝》
文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为豪放词的创
艺 始人
全 才
《江城子》《水调歌头》《定风波》《念奴娇》《卜算子》
赤壁赋
苏轼
苏轼 (1037-1101 )
•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 北宋四川眉山人,官至翰 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 书、文、诗、词、画,俱 成大家。 他和他的父亲苏 洵,弟弟苏辙均以诗文称 著于世,世称“三苏”。
“三苏”和唐代的韩愈、 柳宗元及同时代的王安石、 欧阳修、曾巩一起,被称 为“唐宋八大家”。
适。”
您可以共同享用的。
翻译与理解 15.本段主要写什么内容?感情色彩如
何?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
本段的感情色彩变为喜悦。主要
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 写苏子批评客的观点,阐发了自己的
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 人生感悟。
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 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16.作者是如何阐发自己的人生感悟 的?
郁和悲伤。
面对灾难性命运, 苏轼持什么样的 人生态度?
以坦然的心境欣赏“江上 之清风,山间之明月”, 到大自然中寻求精神寄托。
积极进取,直面人生 听任天命,随遇而安
达穷 则则 兼独 济善 天其 下身
整体感知
1. 文章大致写了什么内容? 夜游赤壁,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2. 客与苏子的人生看法有什么不同?
书法上为宋初四大书法家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京,襄)
绘画上“朱竹”别具一格;
文学理论上提出写文章要如“行云流水” 的文艺观。
苏东坡游赤壁
苏 东 坡 像

元丰三年(1079年),
苏轼因作诗讽刺王安石新

法(“乌台诗案”),被捕


狱。出狱后,被贬黄州团练副 使。为排遣内心郁闷,他泛舟
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 化的一面去看它,那么天地间的万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 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
事万物,连一眨眼的功夫都不曾保 持过原状。从那不变的一面看,那 么事物和我们都是无穷无尽的,还
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 羡慕什么呢?况且,天地之间,事
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 物都各自有其主宰,如果不是我所
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唯江上 有的东西,虽然是一丝一毫也不能
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 取用,只有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
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 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
明月,耳朵听到它就成为声音,眼 睛看到它就成为颜色;取用它们 没有人禁止,享用它们不会竭尽,
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 这是大自然的无穷的宝藏,我和
苏子的回答照应文章开头的写景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 和客的答话,以明月、江水作比,说
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明世上万物和人生,都既有变的一面,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又有不变的一面。从变的角度看,天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 取。唯江上之清风 ,与山间 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 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
翻译与理解 4、本段可分几层?
于是饮酒乐甚 ,扣舷 可分两层。 第一层写作者的歌 而歌之。歌曰:“桂 声。 第二层写客人的箫声。
棹溯兮流兰光桨;渺,渺击兮空予明怀兮,5、本段刻画了怎样的意境?
望美人兮天一
本段刻画了一个主客之间箫歌
方。”//客有吹洞箫 互答,悲喜交集的境界。
者 ,倚歌而和之。其 6、本段的“喜”从何体现?与
鱼打柴,和鱼虾做伴侣,与 麋鹿交朋友,驾着一片叶子 似的小船,拿着简陋的酒杯 互相劝酒。就象蜉蝣一样,
举匏樽以相属。寄 将短暂的生命寄托在天地之
蜉蝣于天地,渺沧海 间,渺小得象大海里的一粒
之一粟。哀吾生之 米。哀叹我们生命的短促,
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
羡慕长江的无穷无尽。希望 拉着神仙飞升遨游,和明月 一起永世长存。明知道这种
服,端正地坐着,问客人说: “为什么箫声这样悲凉呢?” 客人说:“‘月明星稀,乌 鹊南飞’,这不是曹操的诗 句吗?向西望是夏口,向东
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 望是武昌,山水互相环绕,
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草木茂盛苍翠,这不就是曹
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 操被周瑜打败的地方吗?当
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 他占领荆州,攻下江陵,顺
声呜呜然 ,如怨,如 上段的“喜”有什么不同?
慕,如泣,如诉,余音袅 本段的“喜”由主人“饮酒乐甚, 袅,不绝如缕。舞幽壑 扣舷而歌之”看出。本段的“喜”
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比上段更甚,这样可为下层转入
“悲”形成更大的反差。
7、歌词中的“美人”指代什么?歌词表达了主人 怎样的情怀?
“美人”指所倾心的对象,代表一种理想的追求。它 表现了作者的政治感慨,是作者在遭受贬谪之后,仍然坚 持对生活的执着态度,坚持对朝廷政事关切而不甘沉沦的 情怀。
16、无尽藏(zàng)
17、狼籍( jí )
18、枕藉( jiè )
指出下列各字的通假字
1、属—— 嘱 2、冯—— 凭 3、缪—— 缭 4、狼籍—— 藉
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修辞手法( 互文见义 )
2、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修辞手法( 对偶 )
3、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修辞手法( 比喻 )
然接

为何而乐? 观景而乐
翻译与理解
这时,酒喝得十分欢畅,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