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茶馆

合集下载

扬州茶馆阅读答案

扬州茶馆阅读答案

扬州茶馆阅读答案【篇一:四年级阅读短文整理2012.12】txt>叫茶房烫干丝是必不可少的。

烫干丝先将一大块豆腐干飞快地切成薄片,再切成细丝,放在小碗里;用开水一浇,干丝便熟了;滗去了水,拨成圆锥似的,再倒上麻酱油,搁一撮虾米和干笋丝在尖儿,就成。

说时迟,那时快,刚瞧着在切豆腐干,一眨眼已端来了。

烫干丝就是清的好,不妨碍你吃别的。

1、在文中圈出表示烫干丝怎么做的动词。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必不可少:妨碍:(二)《米老鼠之父》(节选)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给文中的拼音写上汉字。

3、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

(1)远远落后,追赶不上。

()(2)哀叹处境的艰辛,怜悯弱小者。

()(3)在十分糟糕的情况不知怎么办才好。

()4、给短文换个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5、文中“美好的境界”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书中的语言描述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三)《白银仙境的悲哀》(节选)一位叫罗宾逊的生意人,听说大山深处有一个叫白银仙境的地方,觉得这个名字很奇妙,便来到山中。

在镇长陪伴下,罗宾逊观赏了古老的森林。

树木和花草随风摇(),散发出浓()的芳香。

罗宾逊情不自()地说:“这里太美了,有令人神往的自然环境和吸不尽的新鲜空气。

”望着透明的河水,吸着清新的空气,罗宾逊突发奇想:把这里的空气用罐子装起来拿到城里去卖,让那些深受大气污染之害的人们也能吸到来自原始森林的新鲜空气。

于是,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镇长,并和镇长签了一个买下白银仙境空气的合同。

扬州茶馆-说课

扬州茶馆-说课

28 扬州茶馆(说课)一、教材内容分析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复述课文。

在前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结构,按提示、提供的词语、提纲、写作线索、按文章的表达顺序复述课文内容。

但是常有学生在复述时抓不住重点,表达不够清楚,条理性不强等类似的问题。

为了让学生在复述时能注意表达要有重点,条理要清楚,本课作为引导学生抓重点词汇,有条理地复述课文的载体,提供学生继续学习复述的机会,引导学生复述时准确运用词汇和有条理表达,以完善复述能力。

本单元在人文性方面,要求学生感悟我国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激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本课的作者朱自清带着学生到扬州茶馆吃点心,缩小学生对中国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时代背景距离,以及与扬州的地理距离,学生们感受着扬州当年的人文景观,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扬州的喜爱与怀念,感染并激发学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设计说明《扬州茶馆》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文化特色,离当代学生的生活背景还是较远的,所以开篇的时候,我出示扬州的风景图片和名人介绍,再配上舒缓的音乐,把学生带入扬州这个人杰地灵的地方。

自然地引出课题后,抓住朱自清和扬州的关系,用读注释的方法让学生了解作者及其相关作品;其次,初步了解扬州的位置,同时温故“扬”字的写法;随后引出课文的出处,为下文的进一步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我力图表述清晰自然,一上课就要充分地吸引住学生。

由于课文出现许多难读的生字,如:沏、兜揽、黯淡、滗、一撮、燥湿、咀嚼等等,所以在学生自主学习后引导学生格外注意这些字词的读音,帮助学生更快地熟悉课文内容,掌握字词。

接着我让学生在理清文脉的基础上,在学习第一节时采用了听各种叫卖声来体会茶馆的热闹气氛,让学生对文本有了听的感受,读起来就更加深情并茂了。

在学习过程中,力图让学生能渐渐对七十多年前的茶馆有一点粗浅的认识。

这篇课文的知识技能方面最应该引导学生掌握的就是对烫干丝的过程的复述。

复述是四年级的难点,强求一步到位是不符合实际的。

《扬州茶馆》教学设计范文

《扬州茶馆》教学设计范文

第28课《扬州茶馆》教学设计一、说教材《扬州茶馆》是朱自清先生《说扬州》的节选。

朱自清是我国的一位语言大师,他的散文以纯真朴实的风格见长,给人疏朗清新的感觉。

他向我们介绍了扬州最著名的是茶馆。

茶馆里吃的花样最多,最有特点的是烫干丝和小笼点心。

在字里行间,我们感受到了茶馆里嘈杂的叫卖声,茶房跑堂的吆喝声和茶客们的心满意足的赞叹声。

全文表达了作者对扬州的茶馆深深的眷念之情。

本课是第六单元的第3篇课文,这一单元主要是通过故乡情思主题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以及民俗文化主题课文的学习,了解民间艺术、民间风俗,感悟我国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

而《扬州茶馆》这篇课文要求学生通过极具特色的“扬州茶馆”,了解中国传统饮茶风俗以及饮食文化,继续进行复述训练。

二、说设计理念1、通过循序渐进的语言训练,使得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达成。

首先在课文整体感知部分,请学生说说扬州茶馆的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再出示概括介绍扬州的句子,进行两句并成一句的说话训练,将扬州茶馆的吃、吃茶的人多和茶馆的著名联系起来,为下文的进一步深入埋下伏笔。

然后着重进行了烫干丝的复述训练,先让学生找找动词,再通过标点符号引导学生归纳出制作过程分为三步:切、烫、做。

再进一步利用板书提示,让学生加上动作复述,让学生真正透过语言文字感受特色茶点的魅力所在。

通过这一系列的训练,让学生对吃的花样多、茶点有特色,所以茶馆的人就多,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2、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积极学习学生的语文能力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己的语文实践活动“习得”的,不是老师教会的。

在学习“零碎茶点”这一部分时,我提出明确的自学要求后放手让学生自学,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愿学、乐学,真正提高学习的实效。

课堂上烫干丝的复述训练,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参与,体现出面向全体的思想。

3、重视朗读训练在初读课文时向学生强调不加字、不漏字、不读错字;对于文章中较难读的字,及时纠正,又通过小组比赛、男女生比赛读等形式,让学生读通,读熟,读懂,培养学生的语感,感受扬州这个城市的传统文化。

《扬州茶馆》教学设计

《扬州茶馆》教学设计

扬州茶馆教学目标:1.正确朗读课文。

通过极具特色的《扬州茶馆》,了解中国传统饮茶风俗,及饮食文化。

2.继续进行复述训练。

能把“烫干丝”过程给大家作介绍。

教学重点:了解几种扬州小吃,知道扬州小吃的特点及制作过程。

教学难点:复述“烫干丝”的过程。

教学准备:1.布置课前预习,并观察炒鸡蛋的过程。

2.教具:自制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1.启发谈话,揭示课题:小朋友,你们读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古诗吗?知道广陵就是现在的什么地方吗?知道扬州吗?(扬州是江苏的一个市,位于长江中下游,大运河贯穿南北,是一座具有2400多年历史的名城。

扬州的小吃,极具特色,名目繁多,并且随着季节的变化,小吃也会随之变化。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介绍扬州茶馆里的各种小吃。

(板书课题)虽然课题是《扬州茶馆》,但课文主要介绍的是茶馆里的各种小吃。

(板书:各种小吃)2.引导入课:扬州茶馆里到底有什么好吃的小吃?这好吃的小吃又是怎样制作的?小朋友想不想到扬州茶馆里去看一看?那好,我们这就随着作者,到课文中去了解!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

[出示要求]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正确。

2)找一找:文中介绍了哪几种扬州小吃?(用“”划出)其中重点介绍了什么小吃的制作过程?2.交流、反馈。

[板书:零碎小吃烫干丝小笼点心]三、再读课文,理解、体会1.指名读第一节,其余同学闭眼想象茶馆里的情景。

2.组织说说:①通过想象,你仿佛在扬州茶馆里看到了什么?②这一小节里介绍了扬州茶馆里的哪些小吃?哪些是你曾经吃过的?[随机点拨:文中写到“卖零碎的”,这“零碎”指的是什么?] 3.自由轻声读第二节,从文中找出做“烫干丝”的动词。

[出示表格]4.组织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将有关“烫干丝”的动词填入如下表格中)什么事怎么做烫干丝切→浇→滗→拨→倒→搁炒鸡蛋5.说话训练。

1)不看书,用上表格中的动词说说“烫干丝”的过程。

扬州茶馆

扬州茶馆

[教学目标]1、能在阅读文本过程中,独立认识本课生字;用学过的方法理解“兜揽、黯淡”等词语。

2、通过品味重点词句,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扬州小吃的特色,并能把“烫干丝”的过程给大家作介绍。

3、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初步了解中国传统饮茶风俗及饮食文化,激起学生探究中国民俗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扬州小吃特色,初步感受中国传统饮茶风俗及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2、在学习第二节的基础上,能抓住关键动词,把“烫干丝”的过程有条理地复述清楚。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了解作者扬州是我国着名的历史古城,人杰地灵。

而这儿正是我国着名散文大师朱自清先生(出示朱自清照片)的故乡。

故乡的风土人情在朱自清先生的笔下都化作优美的文字,如《儿女》、《看花》、《扬州的夏日》、《我是扬州人》、《说扬州》,(幻灯片出示)这些文章都和扬州息息相关。

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扬州茶馆》(板书课题)就是节选自朱自清先生的《说扬州》。

说明:本文作者朱自清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但如果对于他的生平介绍过于详细,反而喧宾夺主,只要让学生简单了解即可。

教师抓住他和扬州的关系,用简洁的语言对作者及其相关作品做介绍,并自然地引出课题,同时让学生知道课文是节选自《说扬州》。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师:说到扬州,就不得不提扬州人的两大享受“皮包水和水包皮”。

意思就是去茶馆喝茶,去澡堂泡澡,这就是扬州人最好的享受。

可见茶馆在扬州人生活中的重要性了,难怪朱自清先生说——1、出示句子:扬州最着名的是茶馆,早上去,下午去都是满满的。

①师引读。

②从这句话里,你知道了什么?2、为什么茶馆每天都能吸引那么多茶客呢?请你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到课文里去找一找原因。

3、学生交流,师随机归纳整理。

(板书:零碎小吃烫干丝小笼点心)4、师根据板书小结:一个会喝茶的老茶客,到了扬州茶馆是决不会错过这些扬州小吃的,而且地道的茶客喝茶可是有先后顺序讲究的,朱自清先生在他的文章里已经告诉我们了,先点些(零碎小吃),再叫上一盘(烫干丝),接着该要(小笼点心)。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8扬州茶馆沪》课件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8扬州茶馆沪》课件
báo zào

jué
一撮jiáo薄片Fra bibliotek燥湿咀嚼
嚼出

dōu lǎn
àn

沏上茶

兜揽
cuō
黯淡 小蒲包
báo zào

jué
一撮
jiáo
薄片 燥湿
咀嚼
嚼出
沏上茶 滗 咀嚼
兜揽 一撮 嚼出
黯淡 小蒲包 薄片 燥湿
扬州最著名的是茶馆,早上去下午
去都是满满的。扬州茶馆吃的花样最多。
扬州最著名的是茶馆,早上去下午 去都是满满的,( 是因为 )扬州茶馆吃的 花样最多。
烫干丝先将一大块白豆腐干飞快地切 成薄片,再切成细丝, 放在小碗里;用 开水一 浇,干丝便熟了; 滗 去了水, 拨 成圆锥似的,再 倒上麻酱油,搁 一撮虾 米和干笋丝在尖儿,就成。
横 切
竖 切
③滗(bì):挡住渣滓或泡着的东西,让液体
(水、汤汁等)倒出。
滗(bì):文中指挡住干丝 (
),让水 (
的地方,还没吃过那样好的点心。”
——朱自清《我是扬州人》
课后作业: 1.复述“烫干丝”的过程。(讲给 同学或父母听) 2. 看爸爸妈妈做一样点心,如:馒 头、蛋饼、馄饨、饺子等,把制作过程 试着写一写,注意步骤清晰,动词运用 准确。
又有炒白果的,在担子上的铁锅里爆着白 果,一片铲子的声音。得先告诉他,才给你炒。 炒得壳子爆了,露出黄亮的仁儿,铲在铁丝罩 里送过来,又热又香。
又有炒白果的,在担子上的铁锅里爆着白 果,一片铲子的声音。得先告诉他,才给你炒。 炒得壳子爆了,露出黄亮的仁儿,铲在铁丝罩 里送过来,又热又香。
还有卖五香牛肉的,让他抓一些,摊在干 荷叶上;叫茶房拿点好麻酱油来,拌上慢慢地 吃,也可向卖零碎的买些白酒来喝。

扬州茶馆教学反思

扬州茶馆教学反思

《扬州茶馆》反思众所周知,正确深入的文本解读,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机动灵活的教学实施,是上好一节课的三个关键。

其中,正确深入的文本解读更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和关键。

只有在正确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才有好的教学设计,好的教学实施。

我觉得解读文本,教师应该进入三个角色。

一、进入读者的角色教师首先是文本的读者,解读文本是教师个体与文本直接的、自然的、亲密的接触。

《扬州茶馆》节选自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说扬州》。

朱自清是一位语言大家,他的散文以纯真朴实的风格见长,给人疏朗清新的感觉。

文章语言很有特色,用词准确细腻,读文犹如真的来到扬州茶馆,我们分明听到了茶馆的嘈杂,见到了茶馆的热闹。

在不急不慢中,向你娓娓道来饮茶的先后顺序、烫干丝的具体步骤、扬州小吃的特色等等。

本文层次清晰,共分为三小节,分别介绍了零碎小吃、烫干丝、小笼点心这三类扬州小吃。

作者抓住了每类小吃的特色,有条理地从色香味、做法、选料等方面介绍。

第二小节“烫干丝”的制作过程是本文的教学重难点。

二、进入学生的角色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可以非常深刻和独特,但我们时刻不能忘记,我们面对的是儿童。

鉴于此,每次备课,我都要反复问自己这样几个问题:学生读了这篇课文,最感兴趣的可能是哪几点?学生会以什么方式来理解课文的难点?学生是否喜欢我的设计?这种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心理特点?三、进入作者的角色阅读是读者跨越时空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的活动,因此,我们在阅读中产生的体验不管有多么独特,都必须以文本为依据。

只有首先整体把握文本,了解文本的内容和表达,然后通过体味和推敲重点词句,深入领会作者表达的观点和情感,联系自己的体验、经历,才能达到与作者心灵的沟通。

解读文本是构建学生、教师、文本三者有效对话的重要前提,只有通过反复地阅读教材、查阅资料,渐渐入境,教师才能准确、正确地把握理解教材。

最终才能让学生在对文本的真正参与、真情体验、真切感悟的基础上,完成对文本阅读的再创造。

扬州茶馆

扬州茶馆

28扬州茶馆教学目标1、能在阅读文本过程中,独立认识本课生字;用学过的方法理解“兜揽、黯淡”等词语。

2、通过品味重点词句,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扬州小吃的特色,并能把“烫干丝”的过程给大家作介绍。

3、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初步了解中国传统饮茶风俗及饮食文化,激起学生探究中国民俗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扬州小吃特色,初步感受中国传统饮茶风俗及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2、在学习第二节的基础上,能抓住关键动词,把“烫干丝”的过程有条理地复述清楚。

一、出示课题用“馆”组词。

茶馆、图书馆、饭馆今天我们要了解的茶馆在扬州。

读题让我们一起来认识本文的作者。

(指名读)这一位就是朱自清,他在扬州生活了十三年。

对扬州充满了感情。

他的散文不仅以描写见长,并且还在描写中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这篇文章原名叫《说扬州》,写于1934年。

课文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编入教材编者给加了题目就叫《扬州茶馆》。

二、学习课文1、同学们预习了课文,请你快速读课文,划出文章中概括介绍扬州茶馆的句子。

“扬州最著名的是茶馆,早上去下午去都是满满的。

”扬州最著名的是茶馆,早上去下午去都是满满的。

“满满的”看出茶馆里的人多。

你还能用哪些词形容?(摩肩接踵,水泄不通)“扬州茶馆吃的花样最多。

”板书:扬州茶馆吃的花样最多。

“花样”你能换个词吗?这两句话是什么关系?你能用一个关联词语把它们连接起来吗?2、扬州茶馆吃的种类最多,有哪些?“瓜子花生炒盐豆”、“炒白果”、“五香牛肉”这么多吃的花样作者用一个词来概括。

板书:零碎茶点还有什么特色?板书:特色茶点——烫干丝板书:小笼点心3、请你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连起来说一说4、第一节向我们介绍了好多零碎茶点你最喜欢吃哪样,读一读句子。

喜欢吃瓜子花生炒盐豆的来读一读。

又热又香的炒白果吸引了谁?现炒现卖的炒白果让我们听着铲子的声音,看着露出黄亮的仁儿,你是否也嘴馋了?请你再读读句子回味一番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扬州茶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文本过程中,独立认识本课生字;用学过的方法理解“兜揽、黯淡”等词语。 2、通过品味重点词句,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扬州小吃的特色,并能把“烫干丝”的过程给大家作介绍。 3、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初步了解中国传统饮茶风俗及饮食文化,激起学生探究中国民俗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扬州小吃特色,初步感受中国传统饮茶风俗及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2、在学习第二节的基础上,能抓住关键动词,把“烫干丝”的过程有条理地复述清楚。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了解作者 扬州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古城,人杰地灵。而这儿正是我国著名散文大师朱自清先生(出示朱自清照片)的故乡。故乡的风土人情在朱自清先生的笔下都化作优美的文字,如《儿女》、《看花》、《扬州的夏日》、《我是扬州人》、《说扬州》,(幻灯片出示)这些文章都和扬州息息相关。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扬州茶馆》(板书课题)就是节选自朱自清先生的《说扬州》。 说明: 本文作者朱自清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但如果对于他的生平介绍过于详细,反而喧宾夺主,只要让学生简单了解即可。教师抓住他和扬州的关系,用简洁的语言对作者及其相关作品做介绍,并自然地引出课题,同时让学生知道课文是节选自《说扬州》。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说到扬州,就不得不提扬州人的两大享受“皮包水和水包皮”。 意思就是去茶馆喝茶,去澡堂泡澡,这就是扬州人最好的享受。可见茶馆在扬州人生活中的重要性了,难怪朱自清先生说—— 1、出示句子:扬州最著名的是茶馆,早上去,下午去都是满满的。 ①师引读。 ②从这句话里,你知道了什么? 2、为什么茶馆每天都能吸引那么多茶客呢?请你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到课文里去找一找原因。 3、学生交流,师随机归纳整理。(板书:零碎小吃 烫干丝 小笼点心) 4、师根据板书小结:一个会喝茶的老茶客,到了扬州茶馆是决不会错过这些扬州小吃的,而且地道的茶客喝茶可是有先后顺序讲究的,朱自清先生在他的文章里已经告诉我们了,先点些(零碎小吃),再叫上一盘(烫干丝),接着该要(小笼点心)。让我们也做回老茶客,一起走进——扬州茶馆(齐读课题),去品品茶,吃吃那儿的特色小吃。 说明:

通过对课文第一句话的理解感悟,教师顺势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寻找茶客多的原因。这个问题其实是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所介绍的扬州小吃,理清文章脉络层次,对课文有一个整体认知。但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把这个问题回答完整那肯定是有难度的,因此只要他们说到一点,教师就应加以肯定。学生在整体阅读文本后,可能出现以下两类回答:ⅰ⑴扬州茶馆吃的花样最多。学生能找到文中概括性的句子,此时教师出示句子,然后追问:“有什么好吃的呢?”让学生补充回答小吃名称。⑵学生说到其中一种小吃。教师让其他学生继续补充,适时板书归纳。最后出示句子“扬州茶馆吃的花样最多。”

三 重点研读,深入了解扬州茶馆小吃的特点 师:来到茶馆,找个靠窗的位子坐下,茶房就会提着大水壶,在放着几片茶叶的茶碗里冲上水,(出示图片)这个动作老茶客称为“沏”(出示生字、拼音qī,读准读音)。 说明: 用过渡语和图片结合的方式,在不经意间让学生理解了“沏”的意思。而“沏”的字音比较容易读错,在此要加以强调。 (一)学习第一节 1、坐定了沏上茶,就有卖零碎的来了(出示图片和文中描写的相关文字),师引读:他们的手臂上挽着一个黯淡的柳条筐,筐子里摆满了一些小蒲包,分放着瓜子花生炒盐豆之类。 说明: 文中出现的有些词语离学生生活实际较遥远,直接用语言描述,他们未必能真正理解。在此处教师通过引读,让学生边读边观察图片,理解和认识“黯淡、柳条筐、小蒲包”。 2、(播放卖零碎的吆喝声)请你仔细听,想想他在干什么? 3、生交流(他在叫卖;他在吆喝……); 4、师:是呀,他正在叫卖他的零碎东西,有(瓜子、花生、炒盐豆)等,其实课文里就有一个词告诉我们了,你能找到吗?(兜揽) (理解“兜揽”,指导书写“兜”,读好词语) 5、茶馆里除了卖零碎的,还有其他卖各色小吃的,请你轻声读一读这段话,想象一下他们又会如何兜揽生意呢?选择其中一个来说一说。 出示句子:又有炒白果的,在担子上铁锅爆着白果,一片铲子的声音。得先告诉他,才给你炒。炒得壳子爆了,露出黄亮的仁儿,铲在铁丝罩里送过来,又热又香。还有卖五香牛肉的,让他抓一些,摊在干荷叶上;叫茶房拿点好麻酱油来,拌上慢慢地吃,也可向卖零碎的买些白酒来喝。 6、同桌互说;班内交流,师随机引导学生从小吃的做法、颜色、香味来说,并适时小结,板书。(做法、色香味) 7、师生配合读段。 说明: 本环节围绕重点词语“兜揽”展开教学。先让学生听,然后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说,再引导他们到文中找。通过这样几步的教学,学生理解了词义。而理解词义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会运用。教师利用文本语言,让学生通过自己读,然后想象,最后把文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来说一说。教师在学生交流过程中适时引导、小结,让学生初步感知作者介绍扬州小吃的写作方法,为后面让他们自己介绍各地小吃作铺垫。 (二)学习第二节 过渡:这零碎小食固然让人嘴馋,这“烫干丝”更是必不可少。那这扬州名小吃到底是怎么制作的呢? 1、生默读第二小节,想一想做“烫干丝”需要几步,提醒学生特别注意一下文中出现的“;”。 2、生交流,师随机归纳板书。(切丝、烫熟、调味) 3、那每一步具体是怎么做的呢?你不看书能填吗? 出示填空: 烫干丝先将一大块白豆腐干飞快地(切)成薄片,再(切)成细丝,(放)在小碗里;用开水一(浇),干丝便熟了。(滗)去了水,(拨)成圆锥似的,再(倒)上麻油酱,(搁)一小撮虾米和干笋丝在尖儿,就成。 4、生交流,师随机教学生字“滗”,通过让生做动作理解意思。 5、师生合作读。 6、师补充介绍:别小看这些动作,“切”就不是普通人能做好的。一块一厘米多厚的豆腐干(用手比划出厚度),要切成十七片薄如纸的薄片,然后再切成象头发一样粗细的细丝,并且一根不断。可见,这厨师的手艺是非常——(好,高超……) 4、再快速读读第二节,看看从哪些词语里,你还能感受到厨师手艺的高超。 5、生交流。(飞快、说是迟,那是快、一眨眼) 6、指导朗读“烫干丝先将——一眨眼已端来”。 ①指名读 ②齐读 7、相信现在大家已经知道这“烫干丝”是怎么做的了,下面请你做回小厨师,把“烫干丝”的制作过程向大家做介绍。你可以结合板书和老师刚才的一些介绍,试着边做动作边说。 8、学生准备,指名交流。 说明: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复述课文。复述要给学生铺设好台阶,在帮助他们理清文章层次的基础上,更好地复述。教师先引导学生通过关注“;”,理清制作“烫干丝”的三个步骤,再用填空的形式,让他们了解每步具体是怎么做的。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结合板书来复述。 (三)学习第三节 1、师生配合读: 这烫干丝清淡可口,是道开胃小菜,所以你不用担心吃不下别的扬州点心。接着该要(小笼点心)。扬州的小笼点心种类可多了,有(肉馅儿的、蟹肉馅儿的、笋肉馅儿),最美味可口的是(菜包子、菜烧卖,还有干菜包子)。这菜包子和干菜包子各有什么特色呢?现在请你闭上眼睛,认真听老师来介绍一下,看看你能不能听出它们的不同之处。 2、师范读“菜选那最嫩的——一点橄榄般的回味来”,生感受特色。 ①生交流,师随机从作者抓住了点心的做法、色泽、味道来小结;教学多音字“嚼”。 ②指名读句;分男女生读句。 3、师引读最后三句话: 这样色香味俱全的美食,谁舍得错过。这么着每样吃点儿(也并不太多)。要是有饭局,(还尽可以从容地去)。但是(要老资格的茶客才能这样有分寸;偶尔上一次茶馆的本地人外地人,却总忍不住狼吞虎咽,最后总不免捧着肚子走出。) 3、师小结:这扬州茶馆果然名不虚传,无论是看似普通的零碎小吃,或是做工精细、风味独特的烫干丝,还是色香味俱全的小笼点心,都让人馋涎欲滴。如果你到扬州一定要去茶馆坐坐,享受一回“皮包水”的感觉。 说明: 朗读能帮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体会情感。此环节采用多种方式的读进行教学。教师通过范读,让学生在比较中感受菜包和干菜包的特色;通过引读,又让学生在比较中感受新老顾客对茶馆小吃的喜爱之情。

四 课外延伸,升华情感。 1、我们中国人最讲究吃了,除了扬州小吃,你还知道哪些风味小吃? 2、学生交流。 3、总结:这些小吃也只是我们中国各地饮食中的一小部分。其实在每种饮食的背后还有当地的文化习俗渗透在其中,因此中国的饮食文化是闻名世界的(板书)。 4、能不能用简短的语言,介绍一种小吃,你可以学着朱自清先生的写法,从小吃的色香味、做法等方面来介绍。(手指板书) 说明: 通过让学生介绍其他风味小吃,来激发他们探究中国饮食文化的兴趣。最后一个语言训练如果课堂上时间不够充裕,可作为回家作业让学生来写一写。

板书: 28、扬州茶馆 兜揽零碎小吃 叫烫干丝 要小笼点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