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采集子系统建设方案(2.0版)

数据采集子系统建设方案(2.0版)
数据采集子系统建设方案(2.0版)

资源数据采集技术方案.

资源数据采集技术方案 公司名称 2011年7月二O一一年七月

目录 第 1 部分概述 (3) 1.1 项目概况 (3) 1.2 系统建设目标 (3) 1.3 建设的原则 (4) 1.3.1 建设原则 (4) 1.4 参考资料和标准 (5) 第 2 部分系统总体框架与技术路线 (5) 2.1 系统应用架构 (6) 2.2 系统层次架构 (6) 2.3 关键技术与路线 (7) 第 3 部分系统设计规范 (9) 第 4 部分系统详细设计 (9)

第 1 部分概述 1.1 项目概况 Internet已经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信息库和全球范围内传播知识的主要渠道,站 点遍布全球的巨大信息服务网,为用户提供了一个极具价值的信息源。无论是个人的发展还 是企业竞争力的提升都越来越多地依赖对网上信息资源的利用。 现在是信息时代,信息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它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计算机和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Internet成为人们传递信息的一个重要的桥梁。网络 的不断发展,伴随着大量信息的产生,如何在海量的信息源中查找搜集所需的信息资源成为 了我们今后建设在线预订类旅游网重要的组成部分。 因此,在当今高度信息化的社会里,信息的获取和信息的及时性。而Web数据采集可以通过一系列方法,依据用户兴趣,自动搜取网上特定种类的信息,去除无关数据和垃圾数据,筛选虚假数据和迟滞数据,过滤重复数据。直接将信息按照用户的要求呈现给用户。可 以大大减轻用户的信息过载和信息迷失。 1.2 系统建设目标 在线预订类旅游网是在线提供机票、酒店、旅游线路等旅游商品为主,涉及食、住、行、游、购、娱等多方面的综合资讯信息、全方位的旅行信息和预订服务的网站。 如果用户要搜集这一类网站的相关数据,通常的做法是人工浏览网站,查看最近更新的信息。然后再将之复制粘贴到Excel文档或已有资源系统中。这种做法不仅费时费力,而且 在查找的过程中可能还会遗漏,数据转移的过程中会出错。针对这种情况,在线预订类旅游网信息自动采集的系统可以实现数据采集的高效化和自动化。

数据采集操作方法和步骤

企业数据质量整理和采集工作操作方法 声明:1、企业要如实根据职工养老手册采集职工养老历史和养老账户信息,如采集不全或不准确的,2014年1月以后,社保所有数据公开到网上的就会是不完整的数据或错误数据。为了避免信息公开后产生的麻烦,企业要争取在13年9月底前录入职工基本信息理顺清楚职工的养老保险缴费信息,为以后网上申报和个人网上查询打好基础。 2、以下操作步骤必须严格按照说明一步步操作,不能省掉任何一步。 操作步骤:一、打开网页:https://www.360docs.net/doc/b315698002.html,,或直接百度搜索“威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上查询——>单位网上申报,账号为:缴费发票中间的号码;密码为:123456 二、浏览器设置: 1.打开网上申报页面,https://www.360docs.net/doc/b315698002.html,,点击网上查询- ->单位网上申报。 2.点击【工具】---【Internet选项】 3.打开界面后,点击【安全】---选中【可信站点】---然后点击【站点】 4.点击【站点】打开界面后,点击【添加】按钮(之前已经添加过的显示在‘网站’下), 添加后点击【关闭】。 5.点击【工具】---【Internet选项】---点击【安全】---【自定义级别】,找到ActiveX 控件和插件,将于ActiveX有关的选项都选择‘启用’,然后点击【确定】。 6.登录界面,点击【驱动下载】,默认安装下载的文件。(不安装将不能正常打印)。 三、使用数据质量整理功能之前,确保网上申报其他申报业务都处理完毕,不存在状态为草稿、已提交、正在处理的申报,也就是首页的前三项用户信息都是“0”笔。操作流程如下: 1.采集单位信息。先点击【系统管理】->数据同步,之后:【首页】->【数据质量整理】->【单位信息 采集】。然后提交单位采集的申报。提交后持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复印件到社保审核。 2.打印缴费人员基本信息核对表。功能位置:【首页】->【数据质量整理】->【打印核对表】。 进入页面后,选择需要打印核对表的人员(可多选),点击【打印缴费人员基本信息核对表】按钮即可完成打印。 3.下发缴费人员基本信息核对表。 将打印的核对表下发给单位职工。职工可以对照打印的表格中的各项信息与自己手中的材料或手册上的是否一致,如果存在不一致的情况,可以直接在核对表上修改,同时准备相应的养老本和身份证,修改完成后,上交给单位的劳资人员。注意:如果身份证号和姓名不对的,请持养老本和身份证原件(不要拿核对表)到社保窗口处修改,之后单位做下一批采集时,先做一次数据同步,再打印新的核对表。核对表只打印到2011年,2012年后的不需要核对。2010年1月以后办理跨市养老保险转移的,不用采集威海市以外转入的信息,社保系统自动处理。

信息采集系统解决方案

信息采集系统解决方案

信息采集系统解决方案 1系统概述 信息采集是信息服务的基础,为信息处理和发布工作提供数据来源支持。信息数据来源的丰富性、准确性、实时性、覆盖度等指标是信息服务的关键一环,对信息服务质量的影响至关重要。针对交通流信息数据,包括流量、速度、密度等,目前主要是基于微波、视频、地磁等固定车辆检测器以及浮动车等移动式车辆检测器进行采集,各种采集方式都存在响应的利弊。针对车驾管以及出入境数据,包括车辆信息、驾驶人信息、出入境办证进度信息等,主要是通过和公安相关的数据库进行对接,此类信息将在信息分析处理系统进行详细介绍。 针对目前交通信息来源的多样性以及今后服务质量水平发展对信息来源种类扩展要求,需要建设一套统一的,具备良好兼容性和前瞻性的交通信息统一接入接口。一方面,本期项目的各种交通信息来源可以使用该接口进行数据接入,另一方面,当新的或第三方的交通信息来源需要加入到本系统中来时,可以使用该接口进行数据接入,不需要再次投入资源进行额外开发。 统一接入接口建成后,根据各种数据来源系统的网络环境、系统技术特性和交通流信息数据特点,开发相应的交通信息数据对接程序,逐一完成微波采集系统、浮动车分析系统、人工采集等来源的交通信息数据采集接入。 2系统架构及功能介绍 2.1统一接入接口 统一接入接口的建设的关键任务包括接口技术规范制定、路网路段编码规则约定及交通信息数据结构约定等多个方面。

2.1.1接口技术规范 一方面由于本系统接入的交通信息数据来源多样,开发语言和系统运行的环境均存在差异,不具备统一的技术特性;另一方面,考虑到以后可能需要接入更多新的或第三方的信息系统作为数据来源,应当选择较成熟和通用的接口实现技术作为本项目的交通流信息采集统一接入接口实现技术。 根据目前信息系统建设的行业现状,选择Web Service和TCP/UDP Socket 作为数据传输接口的实现技术是较优的选择。Web Service和TCP/UDP Socket 具有实时性强、通用性强、应用广泛、技术支持资源丰富等优势,可以实现跨硬件平台、跨操作系统、跨开发语言的数据传输和信息交换。 项目实施时需要根据现有的信息采集系统的技术特点来具体分析,以选定采用Web Service或TCP/UDP Socket作为接口实现技术,必要时可以两种方式并举,提供高兼容度的接口形式。 为了保护接入接口及其数据传输的安全性,避免恶意攻击访问,避免恶意数据窃取,可以使用身份认证、加密传输等技术来加以保证。 统一数据采集接口的工作流程可以如下进行:

基于LabVIEW的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设计

基于LabVIEW的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设计 摘要:虚拟仪器作为一种基于图形化编程的新型概念仪器,以计算机作为运行媒介,节省了大量的显示、控制硬件,越来越显示出它独有的优势。基于LabVIEW的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整体采用了循环结构与顺序结构相结合的形式,实现了模拟信号的采集与实时动态显示,并且仿真出了对数据的采集和报警功能,并且能够存储数据,进行各种自定义设置,显示效果良好,对现实中的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具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虚拟仪器;数据采集;数据处理;LabVIEW

The Design of Data Acquisition and Processing System Based on LabVIEW Abstract:As a kind of virtual instrument based on graphical programming the new concept of instruments, run at the computer as a medium, save a large amount of display, control hardware, more and more shows its unique advantages. Data acquisition and processing system based on LabVIEW, and the overall adopted loop structure and order structure, in the form of the combination of the dynamic analog signal acquisition and real-time display, and the simulation of the data collection and alarm function, and the ability to store data, for a variety of Settings, display effect is good, the reality of the data acquisition and processing system has a great reference. Keywords:Virtual Instrument;Data Collection;Data Processing;LabVIEW;

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

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 参考书目: 1.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马明建周长城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数据采集技术沈兰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3.高速数据采集系统的原理与应用沈兰荪人民邮电出版社 第一章绪论 数据采集技术(Data Acquisition)是信息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信息数据的采集、存贮、处理以及控制等作业。在智能仪器、信号处理以及工业自动控制等领域,都存在着数据的测量与控制问题。将外部世界存在的温度、压力、流量、位移以及角度等模拟量(Analog Signal)转换为数字信号(Digital Signal), 在收集到计算机并进一步予以显示、处理、传输与记录这一过程,即称为“数据采集”。相应的系统即为数据采集系统(Data Acquisition System,简称DAS)数据采集技术以在雷达、通信、水声、遥感、地质勘探、震动工程、无损检测、语声处理、智能仪器、工业自动控制以及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1.1 数据采集的意义和任务 数据采集是指将温度、压力、流量、位移等模拟量采集、转换为数字量后,再由计算机进行存储、处理、显示或打印的过程。相应的系统称为数据采集系统。 数据采集系统的任务:采集传感器输出的模拟信号并转换成计算机能识别的数字信号,然后送入计算机,根据不同的需要由计算机进行相应的计算和处理,得出所需的数据。与此同时,将计算得到的数据进行显示或打印,以便实现对某些物理量的监视,其中一部分数据还将被生产过程中的计算机控制系统用来控制某些物理量。 数据采集系统的好坏,主要取决于精度和速度。 1.2 数据采集系统的基本功能 1.数据采集:采样周期

数据采集方法有哪些

数据采集方法有哪些 数据采集数据采集(DAQ),是指从传感器和其它待测设备等模拟和数字被测单元中自动采集非电量或者电量信号,送到上位机中进行分析,处理。数据采集系统是结合基于计算机或者其他专用测试平台的测量软硬件产品来实现灵活的、用户自定义的测量系统。 数据采集,又称数据获取,是利用一种装置,从系统外部采集数据并输入到系统内部的一个接口。数据采集技术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比如摄像头,麦克风,都是数据采集工具。被采集数据是已被转换为电讯号的各种物理量,如温度、水位、风速、压力等,可以是模拟量,也可以是数字量。采集一般是采样方式,即隔一定时间(称采样周期)对同一点数据重复采集。采集的数据大多是瞬时值,也可是某段时间内的一个特征值。准确的数据测量是数据采集的基础。数据量测方法有接触式和非接触式,检测元件多种多样。不论哪种方法和元件,均以不影响被测对象状态和测量环境为前提,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性。数据采集含义很广,包括对面状连续物理量的采集。在计算机辅助制图、测图、设计中,对图形或图像数字化过程也可称为数据采集,此时被采集的是几何量(或包括物理量,如灰度)数据。 在互联网行业快速发展的今天,数据采集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互联网及分布式领域,数据采集领域已经发生了重要的变化。首先,分布式控制应用场合中的智能数据采集系统在国内外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其次,总线兼容型数据采集插件的数量不断增大,与个人计算机兼容的数据采集系统的数量也在增加。国内外各种数据采集机先后问世,将数据采集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现在谈论大数据已经没有新意了,形形色色的产品、平台和公司都贴满大数据标签,但大数据却并没有掀起预期飓风,甚至还被冠以“伪命题”污名。 本末倒置,数据采集才是大数据产业的基石。都在说大数据应用、大数据价值挖掘,却不想,没有数据何来应用、价值一说。就好比不开采石油,一味想得到汽油。当然,石油开采并不容易,各行各业包括政府部门的信息化建设都是封闭式进行,海量数据被封在不同

注塑机数据采集系统解决方案V 全盛

注塑工序PLC数据采集及 现场报工系统 解决方案v1.2 广东天心天思软件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Version: 1.2 注:本系统方案书属本公司机密文件,仅提供给贵单位的决策层人员和主要相关负责人参考。

文档控制修订记录 审核记录 分发记录 修订内容

目录 1.概述 (3) 2.项目背景 (3) 3.应用原理图 (4) 4.系统核心目标 (6) 1、设备数据采集与传输保存 (6) 2、SPC管理 (19) 3、生产计划管理及自动报工 (21) 4、入库管理 (26) 5、现场系统预警 (28) 6、总控中心&电子看板 (31) 5.与现有ERP系统集成 (32) 6.XX公司注塑车间实地采集数据 (33) 1.概述 我们根据过去在行业内类似项目的建设经验,以及调研分析本次业务需求自身的特点和要求,提出以下解决方案,本方案书从系统建设目标、技术解决方案、应用解决方案方面作了概要的论述。 我们相信,通过实施本方案及双方真诚的合作,XX公司注塑生产车间的“生产现场数据采集系统”信息化平台项目建设一定会取得圆满的成功。 2.项目背景 目前,XX公司注塑生产车间已经准备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生产设备过程的管理和监控,是管控一体化的桥梁,属于与生产过程链接的企业信息系统。对于生产管理者来说,以“生产订单执行”为核心的“生产过程”管理,“事前预警、保证质量、过程透明”乃是重中

之重。 本方案的系统包含数据采集、设备状态监控、工艺参数稽核、设备异常报警、自动报工、生产看板等多个部分。可以管理、跟踪、记录每一台设备的作业环节,实现了高效率、全面的信息化采集监控管理。通过系统,工厂的管理方式将从办公室延伸到工厂现场作业的层面。 根据调研,我们了解到企业目前可能面临下述几个问题: 第一、生产过程高度依赖生产设备,设备的关键参数运行情况对于产成品的质量有直接影响; 第二、生产过程关键参数数据无法实时采集和即时分析,质量存在失控风险; 第三、缺乏预警机制,当设备参数异常或者生产过程某个节点有异常,不能及时通知相关岗位; 第四、打通各个生产环节的数据,将生产数据串联起来,建立整个生产过程的总控中心,对整个工厂的生产情况一目了然。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根据自身在行业内的多年经验,根据贵方的构想为贵方提出我们的解决方案。 3.应用原理图 应用原理图: 原理说明:采集终端设备数据,通过无线(有线)网络传入数据采集服务器

今日头条数据采集的方法以及详细步骤

https://www.360docs.net/doc/b315698002.html, 本文介绍使用八爪鱼 7.0采集今日头条数据的方法 采集网站: 使用功能点: ● Ajax 滚动加载设置 ● 列表内容提取 相关采集教程: 豆瓣电影短评采集 58同城信息采集 搜狗微信文章采集 步骤1:创建采集任务 1)进入主界面选择,选择“自定义模式”

https://www.360docs.net/doc/b315698002.html, 今日头条数据采集图1 2)将上面网址的网址复制粘贴到网站输入框中,点击“保存网址” 今日头条数据采集图2 3)保存网址后,页面将在八爪鱼采集器中打开,红色方框中的信息是这次演示要采集的内容

https://www.360docs.net/doc/b315698002.html, 今日头条数据采集图3 步骤2:设置ajax页面加载时间 ●设置打开网页步骤的ajax滚动加载时间 ●找到翻页按钮,设置翻页循环 ●设置翻页步骤ajax下拉加载时间 1)网页打开后,需要进行以下设置:打开流程图,点击“打开网页”步骤,在右侧的高级选项框中,勾选“页面加载完成向下滚动”,设置滚动次数,每次滚动间隔时间,一般设置2秒,这个页面的滚动方式,选择直接滚动到底部;最后点击确定

https://www.360docs.net/doc/b315698002.html, 今日头条数据采集图4 注意:今日头条的网站属于瀑布流网站,没有翻页按钮,这里的滚动次数设置将影响采集的数据量

https://www.360docs.net/doc/b315698002.html, 今日头条数据采集图5 步骤3:采集新闻内容 创建数据提取列表 1)如图,移动鼠标选中评论列表的方框,右键点击,方框底色会变成绿色 然后点击“选中子元素”

https://www.360docs.net/doc/b315698002.html, 今日头条数据采集图6 注意:点击右上角的“流程”按钮,即可展现出可视化流程图。 2)然后点击“选中全部”,将页面中需要需要采集的信息添加到列表中

移动信息数据采集解决方案

移动数据采集解决方案 由于移动终端的携带方便,信号覆盖广,操作便捷等优势,使得移动终端已经成为生活必带随身用品,人们对其给予了越来越高的关注与期望。 企业和政府依托移动终端,采用无线数据传输技术、定位技术、通过事件分类编码体系、地理编码体系,形成科学的数据采集和更新机制,完成对流程、管理问题的表单、图像、声音和位置信息实时传递,实现精确、快捷、高效、可视化、全时段、全方位覆盖的管理模式,实现应用与管理方式的多样化。 一、移动终端应用分析 传统的数据采集方式的问题: 依赖于纸质表格和手工填报,之后输入至相关的计算机系统。这样的操作方式存在很多问题,如手段单一、数据传递不及时、无法确认数据采集的地理位置、时间等。 数据质量难以保证。 数据采集的过程无法监控。 大量繁杂的事后录入工作,不但增加了工作量,录入错误的几率也很高。

传统数据获取方式的问题: 要求复杂的数据交互,同时兼顾现场数据查询和数据录入。 需要固定场所、固定布局的企业和政府信息化建设。 人们需要在企业、政府的内网完成数据查询与阅览。而随时随地的获取所需信息至关重要。人们不可能将海量数据带在身边,尤其是当这些数据存储在内网的数据库中的时候。 二、数据采集解决方案 移动数据采集系统以移动终端为载体,结合2G/3G等移动通信网络,建立起一套可移动化的信息系统,通过将企业、政府的内部办公、业务系统扩展到移动终端的方式,帮助用户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用户随时随地关联内网系统,获取所需任务与信息,按照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快速执行采集任务的填报工作,完成对文字、表单、图像、声音和位置信息的采集和实时传递,保证采集任务的快速构建和及时传输、摆脱地域性和网络资源设备的限制,实现精确、快捷、高效、可视化的数据采集模式。 通过整合移动数据采集、信息查询、第三方系统等,形成一套完备的移动应用平台,终端应用可完成数据录入、查询展示等功能,后台管理系统用于接收终端上报的采集数据、管理任务分类和派发、查看任务进展、信息反馈、数据统计、分析和展示以及工作监督等相关工作。

基于单片机的实时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万方数据

基于单片机的实时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作者:刘松文 作者单位:株洲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株洲,412001 刊名: 科技风 英文刊名:TECHNOLOGY TREND 年,卷(期):2009,(1) 引用次数:0次 参考文献(2条) 1.段晨东.王俭.张文革智能化住宅小区监控系统设计[期刊论文]-电气自动化 2001(4) 2.虞鹤松.武自芳微机控制技术 2008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刘传宝.申立中.雷基林.徐淑亮.LIU Chuanbao.SHEN Lizhong.LEI Jilin.XU Shuliang单片机 C167CS的 I/O口模拟串口与PC机通信进行数据采集实现方法的研究-现代电子技术2007,30(3) 在做柴油机电控系统开发的过程中,为解决单片机C167CS与PC机通信问题,利用C167CS的I/O 口模拟串口与PC机进行通信,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实现多个串口,而且串口通讯高效、可靠、标准统一.系统包括目标机采集子程序、目标机数据发送子程序、上位机接收子程序等,并给出了硬件原理图. 2.期刊论文丁国庆成广1kW电视发射机串口数据采集的实现-西部广播电视2007,1(1) 本文主要阐述了串口所用的各个协议,及计算机串口编程的相关方面. 3.期刊论文田会方.吴兴强.Tian.Huifang.Wu.Xingqiang基于LabVIEW与凌阳SPCE061A实现串口数据采集-微计算机信息2006,22(17) 介绍利用凌阳SPCE061A单片机采集数据,Labview作为开发调试平台,二者之间通过串口实现数据通讯的数据采集系统,详细介绍了软硬件实现方案. 4.期刊论文吴方余.周勇.WU Fang-yu.ZHOU Yong一种基于数据库的串口数据采集保存方案-计算机与现代化2005(10) 介绍了利用ADO技术存储串口采集数据的实现方法.详细讲述了系统通信和数据存储部分的实现过程,同时给出系统的软件硬件的组成结构. 5.期刊论文梁国伟.陈方泉.林祖伟基于LabVIEW的串口数据采集的实现及应用-现代机械2009(5) 本文概述了开发软件LabVIEW的特点,介绍了利用LabVIEW实现串口数据采集的方法;采用该方法实现了真空度的实时监测系统的设计,即利用LabVIEW的VISA读取真空计的串口数据并进行处理和显示,完成了基于LabVIEW的串口真空度实时采集. 6.学位论文杨致伟基于主动发送/串口监听的实时数据通信方案2006 目前,数据采集系统作为一种重要的现代化工具,其应用范围在日益扩大,并不断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实现数据采集方案主要有两种:采用PCI接口的A/D转换卡和使用普通智能传感器。基于PCI接口的A/D转换卡的方案不适合远程数据采集;智能传感器具有高精度、自适应、可靠、稳定、可维护和可扩展等优点,且适合远程数据采集,但是常规智能传感器使用串口接收数据时,实时性较差。 针对当前实时数据采集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主动发送/串口监听模式的数据采集方案,即建立智能设备主动向串口发送数据,应用计算机多线程技术建立串口监听线程的采集方案。该方案改变了传统的握手、数据传输、断开连接的传输流程模式,改善了串口实时数据采集的实时性。本文阐述了主动发送/串口监听数据采集方案的原理、系统的详细设计和实现方法,最后通过一套仿真系统模拟了该方案进行数据采集的过程。与传统的采集方案相比,该方案特点如下: 利用了RS-485总线作为传输线路,既可进行远程数据采集,而且易实现多点互连,便于多器件的连接,实现系统冗余配置,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健壮性。通过中间的智能设备进行采集,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可扩充性、可移植性。采用对不同串口建立不同的缓冲区,可通过扩展计算机串口,同时采集几到几十路数据,实现单机对较复杂的工业现场的集中控制。 自适应性强,智能传感器具有判断、分析与处理功能,它能根据系统工作情况决策各部分的处理,使系统工作在最佳状态。对于短数据帧的采集效率和速率明显高于普通智能传感器方案。 7.期刊论文华泽玺.王长林.尹忠科.章冲基于主动发送/串口监听模式的实时数据采集-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5,40(1) 针对数据采集中的实时性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数据采集方案.该方案建立智能设备主动向串口发送数据,应用计算机多线程技术建立串口监听线程.去掉了传统数据采集方案串口通信中握手和断开连接的过程,同时也保证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实验结果表明,每次传输20字节时,传输时间可以缩短到原来的约20%.该方案方案已经得到了实际应用. 8.学位论文苗雄峰GPS数据采集及网络共享系统设计2005 为了把GPS串口数据和GPS中频采集器输出的高速数据在网络中共享,本文设计并研制了基于DSP的GPS数据采集与共享系统。系统包括GPS接收机、GPS中频数据采集器、DSP网络通信配器及计算机四部分。重点研究了DSP的软硬件接口设计和计算机端的网络编程。 对于GPS低速串口数据,直接用计算机串口接收,用VC编程实现了串口接收和网络转发。对于GPS中频数据采集器输出的高速同步多路串口数据,则利用DSP的高速多通道同步接收 ,然后用DSP的网络接口转发到计算机上的网卡。基于DSP开发板,作者完成了DSP的多通道缓冲串口(McBSP)接收GPS中频接收机输出信号的硬件调试,并解决了多通道同步串口数据的接收缓冲、数据合并、UDP数据报装帧及网络接口驱动等软件编程。在PC端,通过MFC的网络应用开发类CAsyncSocket实现UDP报的实时接收、数据解帧译码、高速存贮,利用Windows消息机制开发了应用程序友好界面。 9.期刊论文谢程刚.刘泓滨用PowerBuilder设计串口数据采集程序-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2003,28(6) 在计算机应用过程中,往往涉及到计算机同外部设备进行信息交换等问题,串口通讯技术正是其中运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文章探讨了串口通讯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详细介绍了串口通讯中涉及的属性设置、配置文件调用及用PowerBuilder8.0完成数据采集的方法.为如何用计算机实现串口数据采集提供了一个指导性框架. 10.期刊论文邓洪声.舒大文用Visual Basic 6.0 设计四通道串口数据采集-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 2004,29(2)

数据采集系统的历史与发展

数据采集系统的历史与发展 数据采集系统起始于20设计50年代,1956年美国首先研究了用在军事上的测试系统,目标是测试中不依靠相关的测试文件,由非熟练人员进行操作,并且测试任务是由测试设备高速自动控制完成的。由于该种数据采集测试系统具有高速性和一定的 灵活性可以满足众多传统方法不能完成的数据采集和测试任务,因而得到了初步的认可。大约在60年代后期,国外就有成套的数据采集设备产品进入市场,此阶段的数据采集设备和系统多属于专业的系统。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随着微型的发展,诞生了采集器,仪表同计算机溶于一 体的数据采集系统。由于这种数据采集系统的性能优良,超过了传统的自是这一类的 典型代表。这种接口系统采用积木式结构,把相应的接口卡装在专用的机箱内,然后 由一台计算机控制。第二类系统在工业现场应用较多。这两种系统中,如果采集测试 任务改变,只需将新的仪用电缆接入系统,或将新卡在添加的专业的机箱里即可完成 硬件平台中建,如果采集测试任务改变,只需将新的仪用电缆接入系统,或将新卡再 添加到专用的机箱即可完成硬件平台重建,显然,这种系统比专用系统灵活得多。20 世纪80年代后期,数据采集系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工业计算机,单片机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组合,用软件管理,使系统的成本降低,体积减小,功能成倍增加,数据处 理能力大大加强。 20世纪90年代至今,在国际上技术先进的国家,数据采集技术已经在军事,航 空电子设备及宇航技术,工业等领域被广泛应用。由于集成电路制造技术的不断提高,出现了高性能,高可靠性的单片数据采集系统(DAS)。目前有的DAS产品精度已达16位,采集速度每秒达到几十万次以上。数据采集技术已经成为一种专门的技术,在工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阶段数据采集系统采用更先进的模块式结构,根据不 同的应用要求,通过简单的增加和更改模块,并结合系统编程,就可扩展或修改系统,迅速地组成一个新的系统。该阶段并行总线数据采集系统高速,模块化和即插即用方 向发展,典型系统有VXI总线系统,PCI,PXI总线系统等,数据位以达到32位总线宽度,采用频率可以达到100MSps。由于采用了高密度,屏蔽型,针孔式的连接器和卡 式模块,可以充分保证其隐定性急可靠性,但其昂贵的价格是阻碍它在自动化领域取 得了成功的应用。 串行总线数据采集系统向分布式系统结构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可靠性不断提高。 数据采集系统物理层通信,由于采用RS485双绞线,电力载波,无线和光纤,所以其技术得到了不断发展和完善。其在工业现场数据采集和控制等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 应用。由于目前局域网技术的发展,一个工厂管理层局域网,车间层的局域网和底层 的设备网已经可以有效地连接在一起,可以有效地把多台数据采集设备联在一起,以 实现生产环节的在线实时数据采集与监控。

数据采集与处理讲解

1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1.1数据的采集 施工监控中需对影响施工及控制精度的数据进行收集,主要包括环境参数和结构参数,前者又主要是指风速风向数据;后者主要指结构容重、弹模等数据。施工监控需进行收集的数据如表1-1所示。 1.1.2数据采集方法 基于港珠澳大桥特殊的地理位置,采用远程数据采集系统,与传统的数据采集系统相比,具有不受地理环境、气候、时间的影响等优势。而借助无线传输手段的远程数据采集系统,更具有工程造价和人力资源成本低,传输数据不受地域的影响,可靠性高,免维护等优点。远程无线数据采集系统的整体结构如图1-2所示。 1-2 远程无线数据采集系统组成结构图

1.2数据的处理与评估 在数据分析之前, 数据处理要能有效地从监测数据中寻找出异常值, 必须对监测数据进行可靠性检验, 剔除粗差的影响, 以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我们拟采用的是最常用的μ检验法来判别系统误差; 用“3σ准则”剔除粗差; 采用了“五点二次中心平滑”法对观测数据进行平滑修正。同时, 在数据处理之后, 采用关联分析技术寻找某一测点的最佳关联点, (为保证系统评判的可靠性, 某一测点的关联点宜选用2 个以上)。我们选用3 个关联测点, 如果异常测值的关联测点有2 个以上发生异常, 且异常方向一致, 则认为测值异常是由结构变化引起, 否则, 认为异常是由监测系统异常引起。出现异常时, 经过判定, 自动提醒用户检查监测系统或者相应的结构(根据测点所在位置), 及时查明情况, 并采取一些必要的应急措施, 同时对测值做标注, 形成报表, 进行评估。 1.2.1系统误差的判别 判别原则: 异常值检验方法是建立在随机样本观测值遵从正态分布和小概率原理的基础之上的。根据观测值的正态分布特征性, 出现大偏差观测值的概率是很小的。当测值较少时, 在正常情况下, 根据小概率原理, 它们是不会出现的, 一旦出现则表明有异常值。依统计学原理: 偏差处于2 倍标准差或3 倍标准差范围内的数据为正常值, 之外的则判定为异常。事实上标准差σ多数情况下是求知的, 通常用样本值计算的标准差S 来替代。桥梁健康监测资料的数据量特别大, 一般都为大样本, 所以我们用μ检验。在分析中, 我们将所得的数据分成两组Y1 、Y2,并设()1211,1Y N u δ, ()2222,2Y N u δ择统计量为 : 'y y U -= (1) 式中12y y 、—两组样本的平均值: 21n 、n —两组样本的子样数: 21S S 、 —两组样本的方差。若 '2 a U U ≥ (2) 则存在系统误差。否则, 不存在系统误差。 1.2.2 粗差点的剔除 在观测次数充分多的前提下, 其测值的跳动特征描述如下式: ()112j j j j d y y y +-=-+ (3) 式中j y (j=1,2,3,4,……,n- 1)是一系列观测值。

野外数据采集方法

野外数据采集方法 野外数据采集包括两个阶段:控制测量、碎部点采集。控制测量的方法与传统的测图中的控制测量基本相似,但以导线测量为主的方式测定控制点位置。碎部点数据采集与传统的作业方法有较大的差别。这里主要介绍采用全站仪进行碎部点数据采集的两种方法。 一、测记法数据采集 碎部点的数据采集每作业组一般需要仪器观测员1人、绘草图领尺(镜)员1人、立尺(镜)员1~2人,其中绘草图领尺员是作业组的核心、指挥者。作业组的仪器配备:全站仪1台、电子手簿1台、通讯电缆1根、对讲机1副、单杆棱镜1~2个,皮尺1把。 数据采集之前,先将作业区的已知点成果输入电子手簿。绘草图领尺员了解测站周围地形、地物分布,并及时勾绘一份含主要地物、地貌的草图(也可在放大的旧图上勾绘),以便观测时标明所测碎部点的位置及点号。仪器观测员在测站点上架好仪器、连接电子手簿,并选定一已知点进行观测以便检查。之后可以进行碎部点的采集工作。采集碎部点时,观测员与立镜员或绘草图员之间要及时联络,以便使电子手簿上记录的点号和草图上标注的点号保持一致。绘草图员必须把所测点的属性标注在草图上,以供内业处理、图形编辑时用。草图的勾绘要遵循清晰、易读、相对位置准确、比例一致的原则。一个测站的所有碎部点测完之后,要找一个已知点重测进行检查。 二、电子平板数据采集 测图时作业人员一般配备:观测员1人、电子平板(便携机)操作员1人、立尺(镜)员1~2人。 进行碎部测图时,在测站点安置全站仪,输入测站信息:测站点号、后视点号及仪器高,然后以极坐标法为主,配合其它碎部点测量方法施测碎部点。例如电子平板测 绘系统中,常用的方法有极坐标法、坐标输入法,它们的数据输入 可以通过通信方式由全站仪直接传送到计算机,也可以采用设计友 好、清晰的图形界面对话框输入,如图6-31。 对于电子平板数字测图系统,数据采集与绘图同步进行,即 测即绘,所显即所测。 图6-31 碎部点测量输入对话框

数据采集处理项目技术方案

xxx大数据库中心数据库 投资商和企业数据采集处理项目 项目编号: 技术方案 xxx有限公司 二○一七年六月 目录 1 引言 ................................................................................................................................................................... 1.1 项目背景 (2) 1.2 项目目标............................................................................................................................................. 1.3 建设原则............................................................................................................................................. 1.4 参考规范............................................................................................................................................. 1.5 名词解释............................................................................................................................................. 2 云数据采集中心 ............................................................................................................................................... 2.1 需求概述............................................................................................................................................. 2.2 总体设计 (7) 2.3 核心技术及功能 ................................................................................................................................. 3 大数据计算平台 ............................................................................................................................................... 3.1 需求概述........................................................................................................................................... 3.2 总体设计........................................................................................................................................... 3.3 数据模型设计................................................................................................................................... 4 数据运营 ......................................................................................................................................................... 4.1 数据挖掘分析 .................................................................................................................................... 4.2 数据分析处理的主要工作 ................................................................................................................ 4.3 数据分析团队组织和管理 ................................................................................................................ 5 安全设计 ........................................................................................................................................................... 6 风险分析 ........................................................................................................................................................... 7 部署方案 ........................................................................................................................................................... 8 实施计划 ........................................................................................................................................................... 9 技术规格偏离表 ............................................................................................................................................... 10 售后服务承诺 ................................................................................................................................................. 11 关于运行维护的承诺 ..................................................................................................................................... 12 保密措施及承诺 ............................................................................................................................................. 13 培训计划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