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基础》参考答案

《管理学基础》参考答案
《管理学基础》参考答案

第1章管理概述

一、名词解释

管理:管理是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对组织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实现组织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过程。

管理者:管理者是履行管理职能,对实现组织目标负有领导责任和影响力的人。

管理学: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它是由一系列的管理理论、管理原则、管理形式、管理方法、管理制度组成,是管理实践活动在理论上的概括和反映。

概念技能:概念技能是管理者对复杂情况进行抽象和概括的能力。概念技能包括理解事物的相互关联性从而找出关键影响因素的能力,确定和协调各方面关系的能力,以及权衡不同方案优劣和内在的风险的能力等。

人际技能:人际技能是指与处理人际关系有关的技能,或者说是理解、激励他人并与他人打交道的能力。人际技能包括沟通、领导和激励三方面的能力。

技术技能:技术技能是指使用某一专业领域内有关的工作程序、技术和知识,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

系统原理:系统原理是把系统的理论应用于管理问题的研究,把管理系统看成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

人本原理:人本原理就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和管理原则的总称。

责任原理:责任原理是指在管理活动中,为了实现管理的效率和效益,需要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明确规定各部门和每个人必须完成的工作任务和必须承担的与此相应的责任。

效益原理:效益原理是指有效产出和其投入之间的比例关系。它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方面。

创新原理:创新原理是指组织要根据内外环境发展的态势,在有效继承的前提下对传统的管理进行改革、改造和发展,使管理得以提高和完善的过程。

二、填空题

1.自然属性,社会属性。

2.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3.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4.人员,资金,物资设备,时间,信息,社会信用。

5.自然属性,社会属性。

6.科学性,艺术性。

7.系统原理,人本原理,责任原理,效益原理和创新原理。

8.整体性原理,弹性原理,层次性原理,反馈原理。

9.人。

10.责,权,利。

11.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12.观念的创新。

13.大政方针,绩效,交往联系。

14.沟通,领导,激励。

15.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抽象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定性和定量研究法。

三、判断题

1.T

2.T

3.T

4.T

5.T

6. F

7.T

8. F

9. F

10.T

11.T

12. F

四、单选题

1.B

2. C

3. B

4. C

5. C

6. D

7. C

8. D

9. C

10. D

11. C

12. D

13. C

14. B

15. B

16. C

17. D

18. A

19. A

20. C

21. D

22. A

23. A

24. C

25.A

五、多选题

1.ABCDE

2.ABCD

3.AC

4.ABCDE

5.ABCDE

6.ACDE

7.ABC

8.ABDE

六、简答题

1.管理的基本职能有哪些?

答:在管理实践中,一般把管理的基本职能划分为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个方面。作为基本职能,它们集中体现了管理的基本活动和功能,并且涵盖了管理其他方面的职能。

2.什么是管理的性质?

答:管理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还是一门艺术,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这一论断是国内外管理学家和管理的实际工作者经过长期研究和探索后形成的对管理的共同认识。

3.管理者应具备哪些技能?不同层次的管理者所要求的技能有何不同?

答:通常而言,作为一名管理者应该具备的管理技能主要包括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技能三大方面。上述三种技能是各个层次管理者都需要具备的,只不过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对这三个技能的要求程度不同罢了。一般来说,低层管理者每天大量的工作是与从事具体作业活动的作业人员打交道,他们必须全面而系统地掌握与本单位工作内容相关的各种技术技能,需要重点掌握专业技能,而概念技能要求较弱;高层管理者需要制定全局性的决策,所作的决策影响范围广,影响期限长,必须具有较高的概念技能,专业技能一般即可;而人际关系技能是组织各层管理者都应具备的技能。因为不管是哪一层的管理者,都必须在与各方面人员进行有效沟通的基础上,相互合作共同完成织目标。因此,人际技能对高、中、基层管理者是同等重要的。

4.在一个组织中,管理者承担着哪些角色?

答:70年代,管理学家亨利·明茨伯格在研究中认为,管理者做什么可以通过考察管理者在工作中所扮演的角色来恰当地描述,管理者扮演着10种不同但却高度相关的角色,这10种角色可以进一步合成三个方面: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信息传递方面的角色、决策制定方面的角色。

5.人本管理原理的基本含义及其运用。

答:管理的人本原理就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和管理原则的总称。人本原理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①激发人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潜能是管理的首要问题。②重视满足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为员工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③有效的人本管理的关键要于员工的真正参与。

6.系统原理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管理的系统原理是把系统的理论应用于管理问题的研究,把管理系统看成是一个复杂的

社会系统。管理者必须以系统思想树立整体观念,以系统分析方法了解事物的组成要素、结构、联系、功能、历史及其发展,以达到优化管理的目的。

7.为什么学习管理学?

答:学习管理学是管理的重要性决定的。学习管理学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学习管理学是培养管理人员的重要手段之一。

七、论述题

1.有效的管理者一定是成功的管理者吗?说明理由。

答:不是。对管理者而言,其管理活动一般涉及以下四类(1)传统管理:决策,计划和控制(2)对内沟通:交流信息与处理文书(3)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惩戒,调解冲突,人员储备、开发、配置、培训(4)对外沟通:社交、政治活动,外界交流。根据管理者管理活动的结果,我们可以将管理者分为有效的管理者与成功的管理者。有效的管理者一般主要指在组织中绩效最佳的管理者,成功的管理者一般指组织中提升最快的管理者。两种管理者四类管理活动所占时间是由较大的差别的,这种差别导造就了两类管理者。下图两种管理者四类管理活动的统计结果。

2.如何理解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答:第一,管理是一门科学。(1)管理作为一门科学问世,已有100余年历史。(2)管理具有科学的特点:客观性,实践性,发展性,真实性,系统性。(3)管理学是一门边缘科学、应用科学、软科学。

第二,管理是一种艺术。(1)管理是一种随机的创造性工作,它不象有些科学那样可以单纯通过数学计算去求得最佳答案,也不可能为管理者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模式,它只能使人们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实施创造性管理,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说管理是一种艺术。(2)管理中还存在着许多未知的、活的、模糊的因素。

第三,管理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统一。管理科学是反映管理关系领域中的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管理艺术则是以管理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富有创造性管理技巧的综合。管理科学是管理这一能动过程的客观规律的反映,而管理艺术则是它的主观创造性方面的反映。管理者只有既懂得管理科学又有娴熟的管理艺术,才能使自己的管理活动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3.有效果的组织一定是有效率的吗?试举例说明。

答:管理者为了实现的组织的目标努力追求活动的效率。效率涉及的是活动的方式,而效果涉及的是活动的结果,所以有效果的组织不一定是有效率的,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资

金,人员,设备等)得到更高的经济社会效益,表达组织对社会高度负责的坚定责任感。举例略。

4.为什么管理者对组织的成功起着重要作用?

答:管理者是在组织中同别人一起并指挥别人活动的人。为了有效率地履行组织的使命达到共同的目标,管理者用组织给予的特殊的职能,对组织的整个活动行使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权力。因此,管理者为了实现预定的目标,追求活动的效果,即应该使更多的同事参于管理决策并使他们创造性地执行上级的任务,激励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对职工的技术培训,提高生产技能的熟练程度,同时进行全面的考核和考察,并把生产任务和工作设计的要求同职工的劳动,生活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不断改进领导方式,提高管理有效性,才能达到预期的组织目标。所以说管理对组织的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

5.为什么说管理理论普遍适用于任何类型的组织?

答:任何组织都有其特定的组织目标,都有其一定的资源调配和利用问题,因此,也就有管理问题。从营利性组织来看,不管其规模大小、结构类型、行业性质是多么的不同,都需要对它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有效管理。所以客观上存在着国际性企业管理、小型企业的管理、工业企业的管理、商业企业的管理,等等。再次非营利性组织来看,不仅政府、军队、公安等组织需管理,大、中、小学和职业学校需要管理,等等。管理遍布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时时处处都有管理活动的开展。当然,不同类型的组织,由于其业务作业活动的目标和内容多多少少存在一些差异,因而管理的具体内容和方法也不尽相同,但从基本管理职能和管理原理,方法来看,各种不同类型的组织具有相似性、共同性。

6.为什么处于同一组织的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其所需技能结构是不同的?

答:不同层次的管理者所需技能结构是不同的。一般来说,低层管理者每天大量的工作是与从事具体作业活动的作业人员打交道,他们必须全面而系统地掌握与本单位工作内容相关的各种技术技能,需要重点掌握专业技能,而概念技能要求较弱;高层管理者需要制定全局性的决策,所作的决策影响范围广,影响期限长,必须具有较高的概念技能,专业技能一般即可;而人际关系技能是组织各层管理者都应具备的技能。因为不管是哪一层的管理者,都必须在与各方面人员进行有效沟通的基础上,相互合作共同完成织目标。因此,人际技能对高、中、基层管理者是同等重要的。

7.如何正确处理各管理职能之间的关系?

答:管理的基本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从这些职能在时间方面的逻辑关系看,它们通常按照一定的先后顺序发生,即先计划,继而组织,然后领导,最后控制。但从不断持续进行的实际管理过程来看,在进行控制工作的同时,往往又需要编制新的计划或对原计划修改,并开始进行新一轮的管理活动。这意味着管理过程是一个各职能活动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而且由于管理工作过程的复杂性,实际的管理职能并不一定会按某种固定的模式顺序进行。

8.试述管理的基本问题。

答:管理学的知识体系围绕两个问题,即“管理是什么?”和“如何进行管理”而展开的。在这两个问题中,“管理是什么”是属于认识论的问题。“如何进行管理”是属于的方法论的问题。认识论是基础,方法论是目的。对于管理学的这两个问题,我们应该首先研究管理学的认识论即“管理学是什么”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再解决管理的方法论的问题。在不了解管理的概念、本质和特征的情况下,研究管理方法是舍本求末,是无法达到研究管理学的研究目的。“管理是什么”主要涉及管理的内容和原理等。管理的内容包括管理的概念、管理的本质、

管理职能以及管理行为的性质、特征等。“如何进行管理”主要涉及管理的方法,如任务管理法、人本管理方法、目标管理方法、系统管理方法以及各种研究方法等。管理是一门应用性的学科,管理方法是现代管理研究中最引人注目的领域,科学的管理学更是以此为根本的研究目的。综上所述,管理学的研究内容可以归为以下几个方面,即管理的内容、管理原理、管理方法等。

9.有些所谓的管理者只监视装配线上的机器人或占据整个房间的计算机,如果他们没有下级的话能算作是管理者吗?

答:是。

10.当一家大公司接连几年亏损,董事会总是要撤换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为什么?

答:

八、案例分析题

案例一:节约后的致歉

1.D 2.C 3.B 4.D 5.D

案例二:仓促上阵的新车间主任

1.B 2.C 3.C 4.C 5.B

案例三:如何进行管理?

请问:这两个厂长谁的观点正确,为什么?

答:两位厂长的观点各有其合理之处。A厂长属于重人际关系型领导,而B厂长属于重任务型领导。其领导方式是否有效,取决于下属的特点以及所处的环境是否与领导方式匹配。

案例四:管理问题分析

1.管理学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过程?有何启示?

答: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可分为:早期管理思想、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管理理论和现代管理理论四个阶段。

2.你是否同意“管理思想的发展是由时代和当时的条件决定的”这一说法?

答:是。因为理论源于实践,管理思想是以管理实践为基础而发展的。因此,管理思想的发展是由时代和当时的条件决定的。

3.你是否同意“重温管理思想的历史可以帮助一个人成为更好的管理者”这一说法?

答:是。

4.怎样才能预测管理的发展趋势?你认为今后管理的发展趋势会怎样?

答:从管理理论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出发,结合当今管理实践的特点,即可预测管理的发展趋势。管理科学化、民主化、分权化、制度化、教育化将是中国企业管理未来2O年内的发展趋势。(答案仅供参考)

案例五:雀巢奶粉含碘超标事件

问题:雀巢公司面对危机在职责、权限、利益方面出现了哪些失误?

答:作为世界最大的食品集团,雀巢在奶粉含碘超标事件中,自视清高,态度傲慢,避重就轻,漠视公众利益,采取了非常不适当的处理方式,因而坐失良机,使危机事件不断升级,越演越烈,最终被自己推入了危机的泥淖。单方面追求企业利益,忽视“公众利益至上”这一企业管理的根本准则,采取措施不当,是雀巢陷入危机的主要原因。

第2章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

一、名词解释

科学管理理论:泰勒在其代表作《计件工资制》、《车间管理》、《科学管理原理》等书中,系统地提出了科学管理思想。明确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效率。提出工人的能力与工作相适应。强调实行标准化。推行差别计件工资制。实行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运用例外原则。

一般管理理论:法约尔研究整个企业的经营管理问题,他的理论被称为一般管理理论。1961年出版的《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是其最主要的代表作,标志着一般管理理论的形成。其主要内容如下:(1)从企业经营活动中提炼出了六项管理活动(2) 明确了管理的五大基本职能(3)归纳了管理的14项原则。

行政组织理论:韦伯在《社会和经济组织的理论》一书中提出,在新兴的工业化社会里,组织的根本形式就是官僚行政组织,这是一种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他认为官僚集权组织是理想的组织形式,这种组织形式以“合理—合法”的权力为基础。所谓“合理—合法”的权力,就是根据组织目标、管理职能所明确规定的各个不同管理层次的相应权力,由被下属信任的领导人行使。

霍桑实验:为了测定环境因素对工作质量、数量和安全的影响,1924年,美国国家科学院的全国科学研究委员会决定在霍桑工厂进行研究,内容是确定照明同工人劳动效率之间的关系。包括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工作场所照明试验(1924~1927年)。第二阶段:继电器装配室试验(1927年4月~1929年5月)。第三阶段:访谈试验(1928年9月~1930年5月)。第三阶段:访谈试验(1928年9月~1930年5月)。

人际关系理论:根据霍桑试验的研究结果,梅奥提出了人际关系理论: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工人的满意度。

行为管理理论:行为管理理论早期称为人群关系学说,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行为管理理论对工人在生产中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目的是解释、预测、控制人的行为,使之有利于达成组织预期的目标,同时使个人获得成长和发展。

管理过程学派:管理过程学派又叫管理职能学派、经营管理学派。这个学派把管理看做是一个过程,无论从理论基础还是从研究方法上来看,这种观点和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有些类似,因而它的科学性比较容易被人们所接受,目前在现代管理理论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权变理论学派:20世纪70年代以来,权变理论在美国兴起。权变管理就是依托环境因素和管理思想及管理技术因素之间的变数关系来研究的一种最有效的管理方式。权变理论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伯恩斯(Tom Burns)和斯托克是最早运用权变思想来研究管理问题的人,美国的弗雷德·卢桑斯(Fred Luthans)是权变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卢桑斯在1976年出版的《管理导论:一种权变学》是系统论述权变管理的代表著作。

管理理论丛林: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古典管理学派和早期行为学派的基础上,出现了许多新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形成许多新的学术派别。美国管理学家孔茨把这种管理理论学派林立的情况被比喻成“管理理论丛林”。

二、填空题

1.提高效率。

2.明确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效率。提出工人的能力与工作相适应。强调实行标准化。推行差别计件工资制。实行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运用例外原则。

3.例外原则

4.统一指挥

5.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会计。管理。

6.传统权力,超凡权力,法定权力。

7.泰勒,法约尔,韦伯。

8.霍桑。

9.人际关系学派。

10.权变理论学派。

11.权变理论学派。

12.管理过程学派,经验案例学派,社会合作学派,社会技术系统学派,人际关系行为学派,群体行为学派,决策理论学派,沟通(信息)中心学派,数理学派,权变理论学派。

三、判断题

1. F

2. F

3. F

4.T

5. F

6.T

7. F

8. F

9.T

10.T

11.F

12.T

13.F

14.T

15.F

四、单选题

1. A

2. A

3. D

4. A

5. D

6. A

7. A

8. C

9. C

10.A

11.C

12.C

13.D

14.C

15.C

16.D

17.B

18.A

19.A

20.A

21.B

22.D

23.C

24.C

25.C

26.D

五、多选题

1.ABCDE

2.ACDE

3.ABCE

4.BC

5.ACE

6.BDE

7.ADE

8.ADE

9.?

10.ADE

11.BCDE

12.ACDE

13.ABCDE

14.ABCE

六、简答题

1.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可分成几个阶段?

答: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可分为:早期管理思想、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管理理论和现代管理理论四个阶段。

2.科学管理有哪些主要内容?

答: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明确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效率。提出工人的能力与工作相适应。强调实行标准化。推行差别计件工资制。实行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运用例外原则。

3.为什么称法约尔为经营管理之父?

答:法约尔法约尔长期从事全局性的管理工作,他的研究是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局出发,以企业整体作为研究对象,包括生产技术、供应销售、财务会计等各个方面。1961年出版的《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是其最主要的代表作,标志着一般管理理论的形成。因此,被称为经营管理之父。

4.霍桑实验指的是什么事情?

20世纪2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梅奥等人进行了著名的霍桑试验。霍桑工厂是西方电气公司(Western Electric)设在伊利诺伊州辛辛那提的一个生产电话机和电器设备的工厂,拥有25000名工人。在那时,许多管理工作者和研究人员认为,工作环境同工人的健康及生产率之间存在着一种明确的因果关系。为了测定环境因素对工作质量、数量和安全的影响,1924年,美国国家科学院的全国科学研究委员会决定在霍桑工厂进行研究,内容是确定照明同工人劳动效率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照明强度的变化对生产率几乎没有什么影响。试验还发现,非正式组织的存在会影响劳动效率。

5.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答: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观点有: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工人的满意度。

6.行为科学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行为管理理论早期称为人群关系学说,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行为管理理论对工人在生产中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目的是解释、预测、控制人的行为,使之有利于达成组织预期的目标,同时使个人获得成长和发展。

7.管理过程学派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管理过程学派的主要特点是:把管理看做是一个过程,无论从理论基础还是从研究方法上来看,这种观点和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有些类似,因而它的科学性比较容易被人们所接受,目前在现代管理理论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8.现代管理理论包括哪些主要学派?

答:现代管理理论包括:管理过程学派,经验案例学派,社会合作学派,社会技术系统学派,人际关系行为学派,群体行为学派,决策理论学派,沟通(信息)中心学派,数理学派,权变理论学派。

七、论述题

1.韦伯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理论对我们今天的管理有何启示?

答:韦伯对组织管理理论的伟大贡献在于明确而系统地指出理想的组织应以合理、合法的权力为基础,这样才能有效地维系组织的连续性和企业目标的达成。韦伯的这一理论,对泰勒、法约尔的理论是一种很有价值的补充,对后来的管理学家,特别是组织理论家产生了很大影响。行政组织化是人类社会不可避免的进程,韦伯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自出现以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已经成为各类社会组织的主要形式。

2.你认为,法约尔的十四项管理原则对今天的管理活动是否具有指导意义?试列举一项加以说明。

答: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是西方古典管理思想的重要代表,后来成为管理过程学派的理论基础,也是以后各种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的重要依据,对管理理论的发展和企业管理的历程均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举例略。

3.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对此你有何看法?

答:“管理就是决策”是美国著名管理学家的一句名言。管理就是决策,这一定义切中了管理的要害。因为决策是企业里做任何事情的第一步,即先要决定做什么,然后才是怎么做的问题。决策也是企业最费神,同时也是最具风险性的核心管理工作。实际上,企业里出的许多问题,如果仔细追究,大多是源头决策的问题。只要决策做正确了,大的方向定好了,其他的就变成细枝末节。决策的实质是选择对企业最有利的、最优秀的行动方案,但对于未来,任何人都不可能找到现成的答案。因此,决策与风险相关联,决策与企业的命运相关联,企业面临决策之时,也是企业面临重大转折之时,也许是进一步地发展,也许是不可逆转地消退。

4. 谈谈现代管理理论中具有代表性的管理理论学派的主要思想。

答:现代管理理论中具有代表性的管理理论学派就是人们熟知的“管理理论丛林”。包括:管理过程学派、管理科学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理论学派、经验主义学派、经理角色学派、权变理论学派。

八、案例分析题

案例一:桑得的管理

1.桑得和福特采取的管理行为分别代表了哪两种不同的学派?试分析他们的作法在这里是否成功?

答:桑得采取的管理行为代表了科学管理学派,而福特采取的管理行为则代表了行为科

学学派。

桑得和福特的做法都不完全成功。桑得只关注产量,而完全忽视了工人的态度和情绪。可能在短期内会提高产量,但是从长期来看,却会导致很多问题。福特虽然重视工人的态度和情绪,但是对于浪费问题却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此外,福特对桑得采取在会议上公开批评的做法,虽然缓解了工人的不满情绪,但却大大降低了桑得的威信,导致桑得的改革完全失败。

2.试写出这家公司的自上而下的等级链(权力线)

答:福特……>桑得……>斯坦……>主管(3人)……>工人。

案例二:大连三洋制冷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

问题:结合本案例说明应如何进行组织文化的建设?

答: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做好组织文化的建设工作,是一个组织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保障。组织文化建设,它既是组织管理的基础,又是组织管理的灵魂。有了组织文化,员工就可以在组织的整个管理过程中立足于岗位自我管理,立足于岗位的自我改善,有效地实现个人的价值;把个人的价值和个人的发展,有效地融入到公司的发展当中去,同组织的发展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

组织文化,主要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在企业中通常称它为企业文化。

大连三洋制冷公司的企业文化从物质层、制度层和精神层三个层面上,把企业的价值观念、组织信念、组织目标、规章制度、职业道德、组织情感等要素很好地结合起来,构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合资企业文化,并使其具有导向功能、规范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创新功能和辐射功能。他们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使质量管理体系得到有效运行。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员工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得到了较好的培训,提高了员工的素质,这就实现了企业实施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的人本管理有效循环。

大连三洋制冷公司成功的企业文化建设例子告诉我们,要搞好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做到以下几点:①领导者重视、调节和控制。如公司经理肖永勤,就把企业文化的建设视为企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基础建设来抓。②领导者对重大事件和企业危机的反应。③领导者进行详细的角色示范,教育和培训。如使员工在立足岗位自我改善这项活动和ZD小组无缺陷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④合理制定与实施分配报酬和提升的标准。⑤科学合理地制定招聘、挑选、提升、退休和解聘职工的标准。大连三洋制冷公司在刚成立时,就注意到了企业挑选新成员是内化和渗透文化最核心的一个方面,而且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案例三:改革内部分配制度

本案例体现了泰勒的科学管理的哪些原理?(说明泰勒科学管理的优点和缺点)

答:泰勒的科学管理的内容概括起来主要有5条:(1)工作定额原理(2)能力与工作相适应原理(3)标准化原理(4)差别计件付酬制(5)计划和执行相分离原理。本案例中集中体现了“能力与工作相适应原理”和“差别计件付酬制”。

泰勒科学管理的优点在于:(1)泰勒在历史上第一次使管理从经验上升为科学。(2)讲求效率的优化思想和调查研究的科学方法。

缺点在于:(1)泰勒对工人的看法是错误的。他认为工人的主要动机是经济的,工人最关心的是提高自己的金钱收入,即坚持“经济人”假设。(2)泰勒的科学管理仅重视技术因素,不重视人群社会的因素。(3)“泰勒制”仅解决了个别具体工作的作业效率问题,而没有解决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如何经营和管理的问题。

案例四:管理理论真能解决实际问题吗?

1.答:本案中的四个人物,海伦、汗克、齐、萨利由于处在不同的管理岗位,所担负的工作内容和职责不同,所以他们都从各自岗位出发来认识管理问题,因而观点与结论迥然不同。

乔从事销售管理工作,可能更关注产品的信誉,、质量、价格等问题,因而他力图从系统理论中的内外因素相互联系与作用的观点来考虑销售。

萨利从事生产管理工作,可能更注重生产过程的连续性、规范性、程序性、纪律性,因而更同意权变理论,即根据不同的产品设计、工艺、时间、批量等要求来合理安排人员、任务以及生产过程、使生产过程管理能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海伦从事的是销售工作中的推销工作,直接与各种顾客打交道,因而她认为权变理论更为实用,即根据不同顾客的特点采取不同的促销方式。

而汗克则是从事基层生产管理工作的,因而更多的关心激励问题,由于管理对象是第一线的工人,因此许克更赞成X理论观点,即认为工人只为金钱而工作,管理方式上采取奖勤罚懒。

2.答:要说服别人信服系统理论,主要应从系统的特性,即整体性、相关性、层次性、动态性、环境适应性等并结合企业情况来说明。例如:生产过程包括工序、工艺、质量、设备、人员、时间、库存、成本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相互联系的,同时与企业其他部分如营销、计划、财务、考勤、设计开发部都存在着相互关系,所以应以全局优化的系统观点来从事管理工作。

第3章计划

一、名词解释

计划:计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计划是指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执行情况三个紧密衔接的工作过程。狭义的计划仅指制定计划,也就是说,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科学地预测,权衡客观的需要和主观的可能,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途径。

决策:决策是组织或个人为了达到某一目标、目的或企图,在众多方案中选择一个最满意的方案或策略,并加以实施的过程。

战略决策:战略决策,又称经营决策,是对事关组织未来生存发展的全局性、长期性、决定性的大政方针方面的决策。

管理决策:管理决策,又叫战术决策,它是对组织中人、财、物等有限资源进行调动或改变其结构的决策,是为了实现战略决策而做出的带有局部性的具体决策。

程序化决策:程序化决策,也称“结构良好”决策,又称常规决策,是指对经常重复出现的问题,运用一定的程序、模式及标准来处理的决策。

非程序化决策:非程序化决策是指不经常出现的偶然性决策或非重复出现的新的决策,没有既定的程序及模式为依据。

确定型决策:确定型决策是指各种可选的方案和条件都是已知的和肯定的,而且各种方案未来的预期结果也是非常明确的。

风险型决策:风险型决策是在不肯定情况下的决策,即各种备选方案都存在着两种以上的自然状态,决策者不能知道哪些自然状态会发生,但可以测定每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

不确定型决策:不确定性决策是指各种备选方案都存在两种以上的自然状态,决策者不能知道哪些自然状态会发生,而且也不能测定各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

战略管理:战略管理是围绕着战略的制定、决策、实施和评价而采取的一系列的手段和措施的动态过程。

战略计划:战略计划是关于企业活动总目标和战略方案的计划。战略计划是由高层管理者负责制定的计划,它体现了组织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总的战略构想和总的发展目标,以及实施的途径。

战略分析:战略分析是整个战略管理过程的起点和首要环节,为战略的正确选择提供决策依据,因此,它在战略管理全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战略分析的主要任务是选择企业应当进入的市场,掌握这些市场的结构特征和潜在需求,以及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劣势。

定性决策法:定性决策方法又称软方法,就是指决策者通过各种有效的组织形式、方法、步骤和环境气氛,运用社会科学原理,充分依靠决策者的知识、经验、能力,来探索事物的规律性,在把握事物内在本质联系基础上进行决策的方法,也称为主观决策法。

定量决策法:与定性决策法相对应的是定量决策法,也被称为“硬方法”。是利用数学模型进行优选决策方案的决策方法。它是建立在数学工具基础上的决策方法,它的核心是把决策的变量与变量、变量与目标之间的关系用数学式表示出来,即建立数学模型,然后根据决策条件,通过计算求得答案。

目标管理:目标管理是组织的最高领导层根据组织面临的形势和社会需要,确定一定时期内组织的总目标,通过上下结合分解为层次目标、形成目标体系,按规定要求和措施组织实施、分级考核、检查结果的一种管理方法。

滚动计划法:滚动计划法是一种定期修改未来计划的方法,滚动计划法改变了传统的固定时限的计划方法,它是一种综合了短期计划、中期计划、长期计划的连续性计划方法,它

尽量适应环境,避免未来不确定性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体现了计划的动态适应性。

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法。又称智力激励法,是由美国创造学家奥斯本在1939年首次提出的,1953年正式发表。头脑风暴法是产生创造性方案的一种相对简单的方法。在用于群体决策时,可激发群体决策的创造性,提高决策质量。它鼓励提出任何种类的设计思想,同时禁止对各种方案的任何评价。

德尔菲法:德尔菲法是20世纪初美国兰德公司的专家们为避免集体讨论存在的屈从于权威或盲目服从多数的缺陷提出的一种定性预测方法。为消除成员间相互影响,参加的专家可以互不了解,它运用匿名方式反复多次征询专家意见和进行背靠背的交流,以充分发挥专家的智慧、知识和经验,最后汇总得出一个能比较反映群众意志的预测结果。

二、填空题

1.过程性,目的性,择优性,满意性,未来性,过程性。

2.西蒙。

3.长期决策,短期决策。

4.战略决策,管理决策,业务决策。

5.程序化决策,非程序化决策。

6.确定型决策,风险决策,不确定性决策。

7.程序化决策,非程序化决策。

8.程序化决策,非程序化决策。

9.经验决策法,头脑风暴法,哥顿法,德尔菲法。

10.盈亏平衡分析法,边际分析法。

11.乐观法,悲观法,折衷法,最小最大后悔值法。

12.明确性原则,先进合理原则,可行性原则,定量化原则。

13.范围、资源部署、竞争优势和协同作用。

14.全局性,连续性,假设性。

15.古典决策理论,行为决策理论,当代决策理论。

三、判断题

1. F

2.T

3.T

4.T

5.T

6. F

7. F

8. F

9. F

10.F

11.F

12.T

13.F

14.F

15.T

四、单选题

1. B

2. D

3. B

4. D

5. D

6. D

7. B

8. D

9. C

10.D

11.B

12.D

13.A

14.D

15.C

16.D

17.C

18.B

19.D

20.C

21.D

22.D

23.B

24.C

25.D

26.C

27.A

五、多选题

1.AC

2.ABD

3.ABC

4.ABCD

5.AB

6.ABCD

7.ABC

8.AC

9.ABC

10.AB

11.BD

12.ACD

13.AC

六、简答题

1.简述计划工作的基本特征。

答:计划工作的基本特征:计划的目的性,计划的主导性,计划的普遍性,计划的预见性。

5.计划的经济性

答:计划工作不仅要正确地确定组织的目标,又要确定制定计划与执行计划所有产出与所有投入之比,即要保证各种资源的配置、使用是正确的和最有效的,是为实现目标而付出的合理代价。一个在理论上完美无缺但实际收益不大,甚至带来负效益的计划,都不是有效的计划。

2.计划的种类有哪些?

答:按照计划的期限划分,可将计划分为: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计划还可以按计划对象分为综合计划、部门计划和项目计划。按计划范围及对企业经营影响程度的不同,可将计划区分为战略计划和行动计划。计划按其表现形式分为:宗旨、目标、战略、政策、程序、规章制度、规划、预算。按照计划内容规定的明确性程度,可将计划分为指导性计划与具体性计划。

3.计划与决策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首先,计划与决策是相互区别的,因为这两项工作解决的问题不同。决策是关于组织活动方向、内容以及方式的选择;而计划则是对组织内部不同部门和成员在一定时期内具体任务的安排。其次,计划和决策又是相互联系的,因为:第一,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第二,在实际工作中,计划与决策相互渗透,有时甚至是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

4.决策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答:按决策层次范围与性质的不同,可将决策分为战略决策、管理决策和业务决策。按照决策活动表现形式的规范性不同,可分为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按决策所面临的条件不同,可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决策与不确定性决策。按决策的起始点分不同,可分为初始决策和追踪决策。按决策的目标的不同,可分为单目标决策与多目标决策。按决策的依据不同可分为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按参加并制定决策的人员,分为个人决策和集体决策。

5.决策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答:客观原则、信息原则、预测原则、可行原则、优选原则、外脑原则。

6.简述计划编制过程

答:计划编制过程:估量机会,确定目标,确定计划的前提条件,确定备择方案,评价备择方案,选择方案,制定派生计划,编制预算。

7.简述战略环境分析的主要内容

战略分析的流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外部环境分析和内部资源分析。

8.简述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

答:根据市场增长率和企业相对竞争地位这两项标准,可以把企业所有的经营业务区分为四种类型:“金牛”业务,“明星”业务,“幼童”业务,“瘦狗”业务。对于四种类型的业务分别采用相应的战略。

9.简述滚动计划的基本思想

答:滚动计划法又称连续性计划或滑动计划,就是按照“近细远粗”的原则定制定一定时期内的计划,然后根据计划的执行情况和环境情况的变化,调整和修订未来的计划,并逐期向前移动,使计划不断向前延伸,形成一个连续过程,把短期计划与中期计划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方法。

10.目标管理具有哪些特点?

答:目标管理强调以人为中心的参与管理,目标管理强调以目标为中心的管理,目标管理强调权力下放,目标管理强调绩效和反馈。

11.简述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

答:目标管理的中心思想就是:让具体化展开的组织目标成为组织每个成员、每个层次、部门等行为的方向和激励,同时又使其成为评价组织每个成员、每个层次、部门等工作绩效的标准,从而使组织能够有效运作。

12.如何评价目标管理制度?

答:目标管理尽管有许多优点,但也有许多不足:强调短期目标。目标设置困难。不灵活,无法权变。强调上下协调可能会影响效率。

七、论述题

1.外部环境是组织无法控制的,其变化规律组织无法预知,对此组织只能消极、被动地适应。试对这种观点作出评价。

答:这种观点不完全正确。组织无法控制外部环境,这一观点是正确的。组织只能对外部环境消极、被动地适应外部环境,这一观点是错误的。组织应该积极、主动地适应外部环境。

2.班级也有文化。描述你所在班级的文化,它有效地约束了你的行为吗?

答:略(参见组织文化理论)。

3.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存在各种决策失误。究其原因,可以发现很多决策者不遵循决策的原则和程序。如有的决策者习惯凭主观想象和“拍脑瓜”决策;有的决策者过分追求完美的决策方案而迟迟不能决定,延误决策良机;甚至在过去基本建设项目中还存在边审批、边设什、边施工的“三边工程”。针对以上现象,试用决策理论分析如何提高决策质量。

答:决策是指为达到一定的目标,从几个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一个良好的决策应具备五个特征:①决策要求有明确而具体的决策日标②决策要求以了解和掌握信息为基础③决策要求有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④手策要求对控制的方案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⑤决策追求的是最可能的优化效应

在制订决定时一般应遵循以下程序:①确定决策目标,拟定备选方案②评价备选方案③选择方案

用以上理论进行综合分析和论述(略)。

4.计划制定得好,是否一定能够带来效益的增长?

答:不一定。计划的制定与计划执行的效益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计划编制过程包括:估量机会,确定目标,确定计划的前提条件,确定备择方案,评价备择方案,选择方案,制定派生计划,编制预算等一系列步骤。其中,编制预算这一环节直接关系到计划执行的效益。

5.你认为你所在的组织能实行目标管理吗?在组织实施过程中,估计会碰到那些问题?

答:略(参见目标管理理论)。

八、案例分析题

案例一:中国工商银行的进一步发展

问题:请用SWOT法分析中国工商银行的自身和外部环境,然后在此基础上为中国工商银行的进一步发展战略提供建议。

答:1.现存的竞争对手:其他的国有银行、国内股份制银行、国外银行等。这些银行在专业化管理人才方面要优于中国工商银行。

2.潜在新进入银行:是否能进入中国银行业,以及有多少家外资银行进入在中国加入WTO之前,中国政府的政策导向还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为迎接入关后的激烈挑战,中国政府有可能放快在这方面的改革步伐,即中国工商银行将面临众多潜在进入银行。

3.替代品:金融领域市场化的发达,会提供给消费者更多的投资渠道,包括一些新兴起

的金融机构,在一定程度上会转移人们的储蓄注意力和分流贷款。

4.供应商:作为国有银行,政府对银行的财政支持,也带来了后续的政策指导,因而在适应市场快速变化的今天,中国工商银行的灵活性较弱。

5.顾客:越来越多的储蓄和投资对象的选择,使得顾客的自主权限放大,中国工商银行将面临威胁。

建议未来发展战略:

(1)宏观领域的改革:

①政府转化对中国工商银行的指导为以市场为导向。

②允许、鼓励、支持中国工商银行与国内其他银行和外资银行的合作。

③政府在推动金融制度改革的同时,要加快对中国工商银行的机构改革。

(2)中国工商银行:

竞争优势战略与多样化经营:利用稳定性和与政府的紧密联系等方面的优势,加强与西方金融机构的接触,开拓新的金融业务,从而扩大经营规模。

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吸引受过西方银行业务训练的专业人员加入中国工商银行、输送相关人员去国外银行去学习等。

案例二:目标管理案例

问题:什么是目标管理? 这位李棋经理设置目标的方法是否正确?他在实施目标管理的过程中出现了哪些失误? 如果是你会怎样做?

答:

1.目标管理:目标管理是组织的最高领导层根据组织面临的形势和社会需要,确定一定时期内组织的总目标,通过上下结合分解为层次目标、形成目标体系,按规定要求和措施组织实施、分级考核、检查结果的一种管理方法。

2.这位李棋经理设置目标的方法不正确。

3.这位分公司的总经理太过于鲁莽,对制定目标的程序和过程欠考虑,他所提出的这些计划数字是否可行不得而知。

4.如果我是这位分公司的总经理,首先要做的一件事是市场调查与预测,然后分析公司自身的状况,有哪些优势和劣势,资源情况如何,面临的市场情况如何;其次要考虑总公司的战略目标,以此为总体依据;最后制订可行性目标。

案例三:梅家具公司目标的制定

问题:如何才能使梅总经理的目标达到最佳化?

为什么托马斯不愿意接受总经理制定的目标?

答:

1.略(参见目标管理理论)。

2.托马斯作为职业经理人,与总经理的身份不同,他们的利益也不尽相同。托马斯希望公司在长期有良好的表现,从而提升自身的职业声誉和业绩。而总经理只是希望公司在短期内表现突出,从而以较好的价格出售公司。

案例四:新宇化工公司的目标管理

思考题

1.新字化工公司为什么要推行目标管理?推行目标管理有哪些作用?

答:目标管理能够发挥企业各部门和全体职工的积极性,是一种全方位的管理,它可以取得全面的管理效果。目标管理实际上也是一种参与管理制度。在目标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它让全体职工参与管理,实行企业管理民主化。

2.从管理角度分析,目标管理有何特色?

答:目标管理是一种“主动”的管理方式,自觉地努力追求目标的实现,以积极的行动

代替空洞的言论,以自我要求代替被动从属,以自我控制代替被人把持。目标管理非常强调成果,注重目标的实现,重视目标的评定,因此也叫作“根据成果进行企业管理的方法”。

3.新宇化工公司是如何按照目标管理的程序来操作的? 你认为在实际应用目标管理中还要注意什么问题?

答:目标管理也是一种过程管理,其过程是不断循环,并不断提高的,实行目标管理应注意哪些没有成为目标项目的内容,有可能被忽视。因此,为了能更好的贯彻目标管理应同时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或多目标优化。另外,目标之间有时会存在矛盾,应注意协调这方面的问题。

案例五:H市动物园的搬迁

1. C

2. B

3. D

4. D

5. C

案例六:火山爆发与减少耕地面积之间有联系吗?

1. C

2. B

3. D

4. A

案例七:长达公司的新产品开发

1. C

2. D

3. B

4. B

5. D

案例八:苏星公司的战略选择

1.B

2.A

3.C

4.B

5.D

第4章组织一、名词解释

《管理学基础》课程标准

《管理学基础》课程标准编制部门:管理工程系

榆林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学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管理学基础课程编码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物流管理学制三年制、五年制学时64/80 执笔人王淑渊拟定单位管理工程系 系(部)意见:学院审核意见: 2014年3月日 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管理学基础》是高等职业院校工商管理、市场营销、旅游与酒店管理等管理类各 专业方向的必修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系统的研究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尽管各种具体的管理活动千差万别,但管理者在处理问题时,都要通过一定的职能 来实现组织的目标。在实施这些管理职能时,其内容会有所不同,但遵循的基本原理和 原则却是一样的,这就是管理的共性,也就是管理学所研究的对象。 (二)课程设计理念 管理学基础作为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直接为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服务,同时, 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和为日后的实际管理工作奠定理论基础。管理学基础服务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坚持理论与实务结合,以管理技能培养为主线。 (三)课程设计思路 管理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作为一门带有较强实践性的专业基础课,管理学课程设 计既要重视管理理论和管理知识的传播,更要关注学生管理思维的培养、管理艺术的熏陶、管理技能的训练和管理素质的养成。

基于以上这个前提,我们应采用“理论 +实践”二元混合的灵活化、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来组织实施教学。在教学方法设计中,通过教学讲义、多媒体课件、典型案例分析、情境模拟、管理游戏、视频、音频资料等的有机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模拟实践教学为主线,建立多渠道的教学方法体系。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认识管理在人类各项活动中的重要意义与作用,理解 组织内部的运作方式,掌握管理活动的基本原理、理论、方法和技巧,通过理论联系实 际,培养他们观察管理活动现象、利用管理学思想分析管理活动本质、解决管理实践问 题的能力。 管理学基础教学目标定位为:培养基层管理岗位的综合管理技能与素质。 (一)知识目标 1.掌握管理学的基本原理、理论知识、方法和技巧。 2.理解管理活动的性质、职能和流程。 (二)技能目标 1.培养对管理活动现象与本质的观察力与分析力。 2.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管理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系统思维、逻辑思维和权变思维的能力。 4.培养具有基本的管理沟通、协同合作和组织实施的工作能力。 5.培养变革与创新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具有正确科学价值观的人,即使知识、技能稍欠缺些,也会激励他奋斗,钻研知识,学习技能,创造出有价值的成果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 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 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 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一)教学内容

管理学基础知识点复习

管理学基础知识点复习 1.管理的职能 管理职能是指管理的职责与功能,它是管理主体对管理客体施加影响的方式和具体表现,是企业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和作用功效的概括反映,是联结管理要素的动态机制,是设计管理者职务和管理机构功能的依据。现代管理应该包括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战略、市场、生产、质量和人事等方面,这里我们将重点论述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这五项基本管理职能。 2.管理思想的发展阶段 管理思想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传统经验管理、科学管理、古典组织管理、人际关系学说和 现代管理五个阶段。 3. 企业内外环境的主要因素 答:管理环境是指影响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各种内、外因素的结合。通常,就企业而言,构成企业环境的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企业不可控的因素,构成企业外部环境;一类是企业可控的因素,构成内部环境,亦称企业内部条件。 外环境: 1.宏观环境因素 (1)政治环境 政治环境是指一国的政治形势,它涉及社会制度、政治结构、党派关系、政府的政策倾向和人民群众的政治倾向等。政治环境因素主要包括:①国家的政治路线。②经济体制。③科技、教育体制。④政府的行政性行为,包括政府制定的产业政策、对某些行业的直接管理和政府预算等。 (2)、经济环境 宏观经济环境因素主要包括:①国民经济增长速度。②经济结构。③市场利率。④汇 率水平。⑤通货膨胀率等。 (3)、技术环境 技术环境是指与企业所属行业有关的科学技术状况及其发展趋势。 (4)、社会文化环境 它包括一国或地区的语言、文字、教育水平、宗教信仰、社会价值观念以及由此引起 的社会成员的行为态度,如消费习惯、工作态度和人口数量及结构的变化等方面。 (5)、法律环境 法律环境因素主要是指会对企业各种行为产生约束和影响的各种法律法规。 2.经营环境因素 企业的经营环境是指影响企业经营领域的行业环境因素和市场环境因素。行业环境因素主要有行业概况和行业竞争结构,行业概况包括行业的销售增长率、行业的生产能力、所需资源的可得性、相关技术的变化和社会制约条件等;行业竞争结构则主要由竞争者、供应者、顾客、替代品和潜在进入者五种力量决定。市场环境因素主要是指各种影响企业的产品或服务需求的因素。 内环境: (三)企业内部条件要素 资源要素、管理要素,、能力要素 资源要素包括人财物力资源、技术资源、市场资源和环境资源等; 管理资源包括计划、组织、控制、人事与激励和企业文化等; 能力要素包括供应能力、生产能力、营销能力和科研开发能力等。

管理学基础答案.

1、约法尔是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管理的职能有五个,即( ),这五种职能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 2、企业流程再造的目的是增强企业竞争力,从( )上保证企业能以最小的成本、高质量的产品 3、企业管理层次的差异决定了目标体系的垂直高度。这样,企业目标就成了一个有层次的体系和网络,即是目标的( )。 4、( )以后,在我国一些企业,目标管理思想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在实践中与计划管理、民主管理、经济责任制等管理制度相结合,形成带有中国特点的目标管理制度。 5、按预测时间范围长短不同,可将其分为短期预测、中期预测和长期预测三种。一般地,预测时间范围越短,预测质量越高;反之,预测结果的准确性越低。因此,在进行产品价格决策时,需要做的是( )。 6、用特尔菲法进行预测与决策,对专家人数的确定要视所预测或决策问题的复杂性而定。人数太少会限制学科的代表性和权威性;人数太多则难以组织。一般以( )人为宜。 7、授权时应依被授权者的才能和知识水平的高低而定。这就是授权的( )原则。 8、有一种领导理论,它将领导方式分为四类,即专权命令式、温和命令式、协商式和参与式, 9、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詹姆士在对职工的研究中发现,按时计酬的职工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受到激励的职工,其能力可发挥至( )。 10、一个管理人员的职能是“计划、安排和实施各种不同的生产过程”,这是( )中的观点。 、 11、决定一个组织经济效益大小和资源效率高低的首要条件是( ),其手段都是管理。 12、梅奥等人通过霍桑实验得出结论: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受到物理的、生理的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由此创立了( )。

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管理学基础是广播电视大学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尽管各种具体的管理活动千差万别,但管理者在处理问题时,都要通过一定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来实现组织的目标。在实施这些管理职能时,其容会有所不同,但遵循的基本原理和 原则却是一样的,这就是管理的共性,也就是管理学所要研究的对象。由于管理学研究的容包括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三方面,它必然同许多学科如经济科学、技术科学、心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相关联,吸收和运用与之有关的研究成果。因此它是一 门广泛吸收多学科知识的边缘科学,同时它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属于应用科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同学们掌握现代管理的基本原理、 一般方法并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和为日后的实际管理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 管理学基础是一门建立在经济科学、数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基础之上的独立的应用科学,以它为基础派生的课程为相关专业的专业理论与技术课程,诸如市场营销学、工商企业经营管理、企业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企业信息管理等。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管理学基础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2.掌握管理学的基本职能、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学科发展的新理论与新思想。 3.紧密联系实际,学会分析案例,解决实际问题,把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对经济活动实践的研究和认识之中,切实提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掌握课程的核心容,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服务,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做出贡献。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建议 1.要系统、全面、准确地阐述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实务,在原 理的阐述和案例的列举中要多联系中国实际,使之既忠实于学科原貌,又通俗易懂。 2.增加案例教学的比重,文字教材、音像教材中都要突出典型 案例的剖析。同时安排必要的作业和实验,给学生接触实际、动手分析的机会。 3.日常的面授辅导应着重于重点的归纳、难点的剖析以及作业讲解。建议布置适量的作业题,以综合练习和案例分析的形式为主。 五、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 教学过程中,按“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要求。

20XX管理学基础复习试题及答案解析

中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考试(专科)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管理学基础》 一、填空题: 1、管理的载体是(),管理的目的是()。 2、管理者的角色包括()、()和()。 3、管理者的技能包括()、()和()。 4、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和()的学科。 5、1911年,《科学管理原理》一书出版,标志着科学管理理论正式诞生,同时确定了泰勒的()的地位。 6、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是(),代表人物有()和奥唐纳尔。 7、决策学派的主要代表人是(),该学派认为管理的关键是()。 8、按照计划的对象,可将计划分为()、()和()。 9、按计划要解决的问题的重复程度,可将计划分为()和()。10、从管理的角度看,目标具有()、()和()的特性。11、按规模,可将组织分为()、()和()。12、按组织目的,可将组织分为()和()。13、领导活动包括()和()两个方面。 14、领导的权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来自()的权力,二是来自()的权力。15、领导者的作用有()、()和()。16、有效的领导者,应具备的素质包括()、()、()和身体素质。17、激励的心理基础是()

和()。 18、按激励的内容,可将之划分为()和()。19、按激励的性质,给予奖励是(),给予惩罚是()。20、决定激励力(行为动机)的因素有两个,即()和()。 21、按照团体组成的目的,可将团体分为()和( )。 22、团体的作用体现在保证()的实现和满足()的需要。23、按照冲突的性质,可将之划分为()和()。24、按沟通的反馈性,可将之划分为()和()。25、按沟通的渠道性质,可将之划分为()和()。26、按控制的手段,可将控制分为()和()。 27、制定控制标准的方法有()、()和()。28、有效控制的原则有()、()、()和()。29、预算是()的计划,是用数字表示的组织在未来某一时期的预计结果,预算是使用最()的控制方法。 30、按控制的时机,可将控制分为()、()和()。 二、单项选择题 1、管理对象是指组织中的()。 A 人员 B 技术 C 设备等资产 D 人、财、物、信息等一切资源2、管理者是指()。 专业资料 A 组织的高层领导 B 组织的中层领导

管理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管理学知识归纳 1管理:通过协调和监督他人的活动,有效率和有效果的完成工作。(书上) 管理是一个协调工作活动的过程,以便能够有效率、有效果的同他人一起或通过他人实现组织的目标(课件)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 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建立和强化企业的核心利润源,谋取企业长期的、稳定的、增长的利润; 管理是一种过程:计划、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组织机构内的人员以及其它资源以实现组织机构所要达到的目的 和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 管理的要素: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管理活动;管理目标 衡量指标:效率: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做事的方式)——做正确的事 效果:所从事的工作和活动有助于组织达到其目标。(做事的结果)——正确的做事 2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  1)在被管理人员确定的情况下,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反比,即管理幅度越大,则管理层次越少; 2)与管理的政务和事务的难易程度和规范程度有关。管理的事务越难、越不规范,则要求管理幅度要小些 3)与管理者的水平和管理手段的先进程度有关。管理者水平高,管理手段先进,则管理幅度可大些。 4)与被管理对象有关。被管理人员素质高、责任心强,能独立胜任工作且忠于组织,则管理幅度可大些。 5)不同管理层次和工作性质。管理幅度也应有差别。 6)与组织法规健全与否有关。对于一个法规、程序健全的组织,幅度就可大些。 3霍桑试验 由哈佛大学的工业心理学教授梅奥组织进行。梅奥的结论是:行为和情绪是密切相关的;小组对个人的行为有重大的 影响;小组的标准是由单个工人的产出确定的,金钱在决定小组的产出标准上小组的情绪和工作保障来说是相对次要的因素。这些结论导致在组织管理方面对人的行为因素的新的强调。 霍桑试验结果:1)管理者不但需要做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工作,还要不断建立一个人际的社会机构。 2)要建立一套系统的方法使人们容易与其他群体结合。 3)管理人员的风格的重要性。 4)首创“社会人”的概念。 4组织文化:组织成员共有的价值观、行为准则、传统习俗和做事的方式,他影响了组织成员的行为方式。 七个维度:关注细节:期望员工表现出精确性、分析和关注细节的程度 成果导向:管理者关注结果或成果,而不是如何取得这些成果的程度 员工向导:管理决策中考虑结果对组织成员影响的程度 团队向导:围绕团体而不是个人来组织工作的程度 进取性:雇员富有进取性和竞争性而不是合作性的程度 稳定性:组织决策和行动强调维持现状的程度 创新与风险承受力:鼓励雇员创新并承担风险的程度 强文化:强烈支持并广泛共享基本价值观的文化。 特点:价值观广泛共享;关于“什么事重要的”,价值观传递的信息是一致的;大多数员工能讲述关于公司历史或 影响的故事;员工强烈认同价值观;共有价值观与行为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优点:雇员对组织的承诺更多一些;提高绩效(快速反应并解决问题) 缺点:妨碍员工进行新的尝试,特别是在处于快速变革时期时。 5目标管理 一个组织成员共同确定组织目标并依据这些目标的达成与否来评估员工绩效的过程 在这种管理体系下,雇员与他的管理者共同确定具体的绩效目标,然后定期评审实现目标方面的进展情况。奖励是基于在实现目标方面的发展。目标管理方法不仅仅将目标作为一种控制方法,而是同时把它作为激励雇员的方法。 目标管理有助于提高员工绩效和组织的生产率。但是此方法要求相对稳定的环境,在动态的环境下,可能会失去作用。

管理学基础试卷C及答案

管理学基础试卷C及答案 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

1.单选题 2.王力是一民营企业的职员,他工作中经常接到来自上边的两个有时甚至相互冲突的命令。以下哪种说法指出了导致这一现象的最本质原因(D) A.该公司在组织设计上采取了智能结构;B.该公司在组织运作中出现了越级指挥问题。 C.该公司的组织层次设计过多。D.该公司组织运行中有意或无意地违背了统一指挥原则。 3.企业面临的境况正日益变得更为复杂多变,企业的决策越来越难以靠个人的智力与经验来应付了,因此现代决策应该更多地依靠:(B) A.多目标协调B.集体智慧C.动态规划D.下级意见 4.有位教师一直认为研究生时不需要课堂闭卷考试的,但学校规定研究生考试必须采取闭卷形式。结果,这位教师在考场上对学生翻阅参考资料采取了默许的做法。作为一位管理者,你将如何对待这种情况(C) A.组织学校管理人员,加强考场巡视,以彻底杜绝这种情况的发生。 B.找到这位老师谈话,对他的这种做法进行批评,让其不能再放任自流。 C.设法消除这位教师的心理抵触情绪,以取得该教师对学校做法的理解。 D.任何事物都不能绝对化,这位老师不主张闭卷考试,就不必强求。 5.不少人分不清管理和领导者两种概念的差别。其实,领导是指:(C) A.对下属进行授权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过程。 B.对所拥有的资源进行计划、组织、指挥、监控以实现组织目标的实现。 C.通过沟通,影响组织成员,使他们追随其所指引的方向,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D.通过行政性职权的运用,指挥组织成员按既定行动方案去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6.在何种情况下,金钱可以成为“激励因素”,而不是“保健因素”:(B) A.那些未达到最低生活标准,基于要养家糊口的人的计件工资; B.组织在个人取得额外成就而很快给予的奖金; C.以上两种情况均可使金钱成为“激励因素”;D.无论什么情况下金钱都只是“保健因素” 7.80年代,面对日本所取得的经济成就,日本企业管理模式一时间引起了世界各国企业的关注和借鉴。但最近几年,特别是东南亚金融风暴出现之后,一方面显示了美国经济的强大活力,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了日本经济脆弱的一面。此时,许多人又下结论,你赞同以下哪种说法( 8.D) A.对管理模式的评价必须随世界经济的发展而变; B.日本的管理模式不适应经济时代的需要;

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

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 摘要:管理是管理者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地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管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过程及其规律的总结。管理学是为管理活动提供概念、理论、原则和方法的学科,为日常的工作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因此,本文从课程的主要内容入手,归纳、总结了课程的主要内容,第二部分,结合自身的实际工作情况,将管理学的基本原理(例如:含义、作用、特征等)和结合本职工作的原理应用。最后是本课程的学习体会和心得。 关键词: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

一、课程主要内容 《管理学基础》是一个管理者有效达到组织目标的知道工具书籍。通过两年的学习,我基本了解到了有组织、有意识地进行协调工作的重要性,并在生活实践中充分得到体会和贯通。选择学习《管理学基础》对我的人生大有裨益。 《管理学基础》主要内容主要讲述了十四章的内容: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讲述了管理的概念及性质和管理的职能及作用,还对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及方法做出了描述。管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是管理实践活动的科学总结。管理作为协调各成员以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的社会行为,虽人类社会的产生而发展,同时虽人类社会活动的发展而发展。管理职能即管理的职责和权限。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讲述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管理实践活动的经验概括和理论总结,出现了大批的管理科学学者和工作者,他们做出了巨大贡献。泰罗—科学管理之父;法约尔—经营管理之父;韦伯—管理之父;梅奥—人际关系学说的创始人。第三章,计划,主要叙述了计划的含义,特征,种类以及编制方法,编制方法有很多,如滚动计划法,网络计划计数法,线性规划法。作为一个管理者,应对每一个计划方法都有所了解,并不一定非常精通。计划是管理工作的一项基本职能。组织中的任何一项管理活动都要按计划执行,否则就是盲目的行动,组织目标也难以实现。计划工作具有目的性,主导性,普遍性,效率性的特征。第四章,目标管理,讲述了目标的确立和目标管理的产生,发展和应用。目标是企业开展经营活动的出点,是企业计划的重要内容。企业目标是由各层次目标组成的体系。他用系统的方法将许多关键活动结合起来,高效率的实现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第五章,预测,主要讲述了预测的含义和类型以及程序和方法。计划使企业明确了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是企业行动的指南。预测就是对尚未发生,目前还不明确的事物进行预先估计并推测是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第六章,决策,主要讲述了决策的含义方法和特征,决策具有以下特征:超前性,目标性,选择性,可行性,过程性和科学性方法有战略,战术和业务决策。决策是计划的核心。第七章,组织概述,主要讲述了组织的概述,组织的作用和原则。组织是一切管理活动赖以存在的物质载体。无论是作为静态的组织者,还是作为动态的组织职能,组织在管理活动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第八章组织结构组织结构的设计中,要充分意识到制约其设计的因素,应合理的进行职能分解与设计,制定合理的组织框架,保障组织运行。要注意反馈与及时修正,合理授权与分权。第九章,人员配备,其任务是物色人选,严格考核,科学论证,促进组织结构功能的有效发挥,充分开发人力资源。人员的配备的原则体现在:经济效益原则,任人唯贤原则,量才适用原则,程序化、规范化原则。合理制定管理人员需要量,做好选聘工作,做好培训,并多方面、多渠道的选择开发人才。第十章,领导,领导的实质是影响,主要有法定权利和自身影响两方面。法定权是组织上赋予领导的岗位权利,有明显的强制性,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也是组织本身,领导者表现在许多类型,但一个好的领导都是一个有修养有素质的,能听取意见并

管理学基础期末复习名词解释总汇

管理学基础期末复习名次解释总汇 1.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 2.行为科学:广义的行为科学是指包括类似运用自然科学的实验和观察方法,研究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的行为的科学。狭义的行为科学是指有关对工作环境中个人和群体的行为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3.企业文化:是指一定历史条件下,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及其物质形态。 4.战略管理:就是根据对企业经营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分析,确定企业总的经营宗旨和经营目标,并且制定一种或几种有效的战略,使企业达到经营宗旨和经营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管理决策和行动。 5.计划工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三个阶段的工作过程。狭义的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即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的需要和主观的可能,通过科学的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需达到的具体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6.企业目标:是在分析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确定的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是企业经营思想的具体化。 7.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的管理系统。它用系统的方法,使许多关键管理活动结合起来,高效率地实现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具体而言,它是一种通过科学地制定目标、实施目标,依据目标进行考核评价来实施管理任务的管理方法。 8.决策:就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9.企业组织结构:是企业全体职工为实现企业目标,在管理工作中进行分工协作,在职务范围、责任、权利方面所形成的结构体系。 10.人员配备:是组织根据目标和任务正确选择、合理使用、科学考评和培训人员,以合适的人员去完成组织结构中规定的各项任务,从而保证整个组织目标和各项任务完成的职能活动。 11.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管理幅度是指一个主管能够直接有效地指挥下属成员的数目。

管理学基础答案

1 (单选题)如果要对事物发展变化的未来趋势作出描述,例如对五年后技术变革方向进行预测,通常采用()的方法。A、定量预测 2 (单选题)预测方法很多,不同的预测方法往往有不同的适用范围,有的方法适用于长期预测,有的则适用于中、短期预测,等等。c、长期预测例如定性方法往往适合于()。 C、定性预测 3 (单选题)定量预测是根据调查得到的数据资料,运用数学模型对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定量、具体的描述。它需要有充分、有效的()做支持。C数据资料 4 (单选题)美国对70个目标管理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了调查,得出结论:若高层管理者对目标管理高度重视,并亲身参与目标管理的实施过程,生产率的平均改进程度可达到56%;否则,生产管理效率仅提高()。B、6% 5 (单选题)()以后,在我国一些企业,目标管理思想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在实践中与计划管理、民主管理、经济责任制等管理制度相结合,形成带有中国特点的目标管理制度。 B、70年代 6 (单选题)目标管理思想诞生于美国,但最早将目标管理理论应用于管理实践的国家是()。B、日本 7 (单选题)在目标设立过程中要注意,目标数量要适中。一般地,要把目标限制在()以内。B、5个 8 (单选题)传统的目标设定过程是由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完成的,现代管理学提倡(),企业员工参与企业目标的设立。B、专家目标设定发 9 (单选题)目标管理理论的理论基础是()。C、科学管理理论与行为科学理论的统一 10 (单选题)企业目标的内容和重点是随着外界环境、企业经营思想、自身优势的变化而变化的。这就是企业目标的()。变动性 11 (单选题)企业管理层次的差异决定了目标体系的垂直高度。这样,企业目标就成了一个有层次的体系和网络,即是目标的()。层次性 12 (单选题)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与修正,使其更好的实现企业的宗旨。这就是确定企业目标的()原则。权变性 13 (单选题)戴维斯等学者指出,企业目标可分为主要目标、并行目标、次要目标。其中,()由企业性质决定,是贡献给顾客的目标。主要目标 14 (单选题)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通过市场中“看不见的手”的引导,实现(),从而实现全社会的公共利益最大化。资源配置的优化 15 (单选题)按计划内容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专项计划和综合计划 16 (单选题)按照计划内容表现形式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目标、策略、政策等多种。在决策或处理问题时,用以指导并沟通思想活动的方针和一般规定就是(),它指明了组织活动的方向和范围。政策 17 (单选题)企业流程再造的目的是增强企业竞争力,从()上保证企业能以最小的成本、高质量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赢得客户。生产流程 18 (单选题)199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的彼得?圣吉教授出版了一本享誉世界之作,引起世界管理界的轰动,这就是()。第五项修炼 19 (单选题)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就是()。企业文化 20 (单选题)对企业现在和未来的整体效益活动实行全局性管理,就是()的核心。 战略管理 21 (单选题)管理科学学派中所运用的科学技术方法,来源于()。军队

管理学基础期末复习资料

★1、何谓管理?管理的基本特征的什么? 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调。 管理的最基本的特征是:1、管理的载体是一个组织2、管理的基本对象是人3、在管理的资源配置中,人才是第一资源。4、管理的任务:在一般意义上讲,它是通过采取某些具体的手段和措施,设计、营造、维护一种环境,包括组织内部和外部的环境,使所有管理对象在特定的环境中,做到协调而有序地进行活动。 2、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行为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是⑴企业的职工是社会人;⑵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⑶企业中实际存在一种“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有重大的区别,在“正式组织”中以效率和成本为重要标准,而在“非正式组织”中则以情感为重要标准⑷企业应采取新型的领导方法。 行为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规律的科学。通过研究人的行为规律,找出不同行为的影响因素,探讨如何控制人的行为以达到预定目标。主要理论包括:(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2)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3、什么是系统?系统有哪些基本特征?管理者可从系统原理中得到哪些启示? 系统,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在一定环境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就其本质来说,系统是“过程的复合体”。 系统具有⑴集合性;⑵层次性;⑶相关性。 从系统原理的要点中管理者可以得到如下启示:(1)整体性原理,当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发生矛盾时,局部利益必须服从整体利益;(2)动态性原理,研究系统的动态规律,可以使我们预见系统的发展趋势,树立起超前观念,减少偏差,掌握主动,使系统向期望的目标顺利发展。(3)开放性原理,明智的管理者应当从开放性原理出发,充分估计到外部对本系统的种种影响,努力从开放中扩大本系统从外部吸入的物质、能量和信息。(4)环境适应性原理,作为管理者既要有勇气看到能动地改变环境的可能,又要冷静地看到自己的局限,才能实事求是地作出科学的决策。(5)综合性原理,管理者既要学会把许多普普通通的东西综合为新的构思、新的产品、创造出新的系统,又要善于把复杂的系统分解为最简单的单元去解决。 4、何谓“以人为主体的管理”?又如何实现“以人为主体的管理”? 答案:人本原理——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是管理理论发展到20世纪末的主要特点 人本原理的主要观点:(1)职工是企业的主体;(2)有效管理的关键是职工参与。(3)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4)服务于人是管理的根本目的。 企业要想做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必须做到(1)企业要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研究市场需求的特点及发展趋势,据此确定企业的经营和产品发展的方向。(2)企业要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提高设备和材料的使用效率,降低成本(3)企业要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研究企业的消费者。总结: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为了人是人本原理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5、何谓效果、效率和效益?人类一切活动为何要遵循效益原理? 效益、效率、效果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 效果:由投入经过转换而产出的成果,其中有的是效益的,有的是无效益的。 效率:单位时间内所取得的效果的数量,反映了劳动时间的利用状况,与效益有一定的联系 效益:有效产出与投入之间的一种比例管理,可从社会和经济两个不同角度去考察,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人类活动为什么要追寻效益原理?1、管理效益的直接形态是通过经济效益而得到表现的。2、影响管理效益的因素很多,其中主题管理思想正确与否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3、追求局部效益必须同追求全局效益协调一致。4、管理应追求长期稳定的高效益。5、建立管理活动的效益观。 6、什么是决策?决策的原则和依据各是什么? 决策是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以及利用机会的过程。

《管理学基础》试卷及答案

高等师范院校《管理学基础》课程考试卷级县(市区)层次专业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答案中,只有1个是正确的,请选择。共25分) 1.为了保证组织目标得以实现,就需要有控制职能。纵向看,各个管理层次都要重视控制职能,( )。 A.愈是基层的管理者,控制要求的时效性愈短,综合性愈弱 B.愈是基层的管理者,控制要求的时效性愈短,综合性愈强 C.愈是基层的管理者,控制要求的时效性愈长,综合性愈强 2.约法尔是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管理的职能有五个,即( ),这五种职能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 A.计划、决策、组织、人员配备和控制 B.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挥和控制 C.计划、组织、人员配备、协调和控制 3.企业流程再造的目的是增强企业竞争力,从( )上保证企业能以最小的成本、高质量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赢得客户。 A.生产流程 B.生产管理 C.作业管理 4.企业管理层次的差异决定了目标体系的垂直高度。这样,企业目标就成了一个有层次的体系和网络,即是目标的( )。 A.层次性 B.多重性 C.变动性 5.( )以后,在我国一些企业,目标管理思想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在实践中与计划管理、民主管理、经济责任制等管理制度相结合,形成带有中国特点的目标管理制度。 A.60年代 B.70年代 C.80年代 6.按预测时间范围长短不同,可将其分为短期预测、中期预测和长期预测三种。一般地,预测时间范围越短,预测质量越高;反之,预测结果的准确性越低。因此,在进行产品价格决策时,需要做的是( )。 A.长期预测 B.中期预测 C.短期预测 7.用特尔菲法进行预测与决策,对专家人数的确定要视所预测或决策问题的复杂性而定。人数太少会限制学科的代表性和权威性;人数太多则难以组织。一般以( )人为宜。 A.5—10 B.10—15 C.15—20 8.授权时应依被授权者的才能和知识水平的高低而定。这就是授权的( )原则。

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 王丹

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 作者:王丹 学校:宁河电大 专业:10春—行政(专)学号:1012001405589 指导教师:王连彬 2012年03月

目录 内容摘要 (1) 正文 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 - 4 - 一、课程主要内容和基本原理........................... - 4 - 二、实际应用......................................... - 7 - 三、心得体会........................................ - 10 - 参考文献............................................ - 11 -

内容摘要 《管理学基础》是管理类各专业的一门训练学生管理基础能力的核心课程,是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随着现代社会对经营管理理念的重视,管理学课程正逐步走进各个专业并彰显其重要性。 通过两年的学习,我我基本了解到了有组织、有意识地进行协调工作的重要性,并在生活实践中充分得到体会和贯通。选择学习《管理学基础》对我的人生大有裨益。 本课程的重点是如何实现管理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大职能上,强调工作内容与工作方法的结合。

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 管理学基础是相关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目的是使学习者能够掌握管理学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基本工具和基本方法,树立现代管理的思想观念,懂得运用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工具、方法和过程进行管理实践,为后续的学习和进一步的专业学习及从事实际的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管理知识基础和通用管理能力基础。21世纪,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点,它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正对世界各国经济产生巨大的冲击,尤其是对于传统工业经济时代的管理模式和管理观念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改变目前管理不景气的状况,我们必须加强对管理学基础的学习和了解,并对传统管理理论及实践进行反思,图变求新。求变的基础是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为此,本文从各个方面和角度对管理理论做了介绍和说明。 一、课程主要内容和基本原理 (一)什么是管理 管理就是确切地知道要别人去做什么,并使他用最好的方法去干。(泰勒) 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职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法约尔) 管理是一种以绩效责任为基础的专业职能。(德鲁克)

《管理学基础》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WORD文件)

《管理学基础》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由于管理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及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对管理所下定义也各异。法约尔认为,( B )。 A.管理就是要确切地知道要别人干什么,并注意他们用最好最经济的方法去干B.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C.管理就是决策 2.这是一个网络系统,由输入、处理、输出和反馈四个环节构成;它在管理各职能中占有重要地位,就是管理的(A )。 A.决策职能 B.控制职能 C.领导职能 3.为了保证组织目标得以实现,就需要有控制职能。纵向看,各个管理层次都要重视控制职能,( C)。 A.愈是基层的管理者,控制要求的时效性愈短,综合性愈弱 B.愈是基层的管理者,控制要求的时效性愈短,综合性愈强 C.愈是基层的管理者,控制要求的时效性愈长,综合性愈强 4.企业要正常运转,必须根据企业经营目标,对各生产要素进行统筹安排和全面调度,使各要素间能够均衡配置,各环节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这里的统筹安排和全面调度就是管理的(B )职能。 A.组织 B.协调 C.控制 5.决定一个组织经济效益大小和资源效率高低的首要条件是( C ),其手段都是管理。 A.对人的合理使用 B.科学技术的高度应用 C.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最优利用 1.B;2.A;3.C;4.B;5.C; 6.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对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成为后来管理过程学派的理论基础,他的代表作是()。 A.《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 B.《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C.《科学管理理论》 7.梅奥等人通过霍桑试验得出结论: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受到物理的、生理的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由此创立了()。 A.行为科学学说 B.人文关系学说 C.人际关系学说 8.科学管理理论是古典管理理论之一,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 A.提高劳动生产率 B.提高工人的劳动积极性 C.制定科学的作业方法 9.约法尔是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管理的职能有五个,即(),这五种职能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 A.计划、决策、组织、人员配备和控制 B.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挥和控制

管理学基础知识要点

第3章计划 1.简述计划工作的基本特征。 (1)目的性:计划工作旨在有效地达到某种目标。首先就是确立目标,然后使今后的行动集中于目标, 朝着目标的方向迈进。 (2)主导性: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等方面的活动,都是为了支持实现组织的目标。因此,计划职能在管理职能中居首要地位。具有主导性特征。 (3)普遍性:计划工作在各级管理人员的工作中是普遍存在的。 (4)效率性:计划的效率是指从组织目标所作贡献中扣除制定和执行计划所需费用及其他因素后的总额。在制定计划时,要时时考虑计划的效率,不但要考虑经济方面的利益,而且还要考虑非经济方面的利益和损耗。 2.计划的种类有哪些? 根据企业部门管理职能之不同分类,可以将计划分为生产计划、财务成本计划、供应计划、劳资计划、安全计划、人员培训计划、研究与开发计划、销售计划等等。 按计划内容分类可以将计划分为专项计划和综合计划。 按计划所涉及的时间分类,可以将计划分为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 第4章目标管理 1.企业目标的特征是什么? 企业目标是在分析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确定的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是企业经营思想的具体化。其主要特征为: (1)目标是企业经营思想的集中体现。 (2)目标具有多重性。 (3)目标具有层次性。 (4)目标具有变动性。 2.确定企业目标的原则是什么? (1)现实性原则。目标的确立要建立在对企业内外环境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并通过一定的程序加以确定,既要保证其科学性又要保证其可行性。 (2)关键性原则。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组织,要以合理的成本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实现这一宗旨的企业发展目标很多,企业必须保证其将有关大局的、决定经营成果的关键内容作为企业目标主体。 (3)定量化原则。组织目标要实现由上到下的逐级量化,使其具有可测度性。 (4)协调性原则。各层次目标之间,同一层次目标之间要协调,保证分目标实现的同时,企业总体目标必然实现。 (5)权变原则。目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与修正,使其更好地实现企业宗旨。 3.目标管理具有哪些特点? 与传统管理方法相比,目标管理具有这样的特点:

《管理学基础》试题1及答案

试卷代号:?座位号□□安徽电大芜湖分校2003--2004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计算机应用专业《管理学基础》试题 2004年1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管理的对象就是组织资源和一一一。 A分配资源 B组织劳动 C组织活玫 2、马克思认为,管理活动的性质是二重的,就是一一一。 A技术属性和人文属性 B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C科学属性和社会属性 3、经验学派主张通过分析经验来研究管理学问题。有的学者认为,该学派实质上是传招管理学知识的一种方法,被称为一一一。 A经验教学 B案例学派 C案例教学 4、经济活动中,指明组织活动的方向和范围,在决策和处理问题时指导及沟通思想活卖的方针和一般规定,这就是一一一。 A策略 B目标 C政策 5、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的——。从形式上看,它是一种程序和过程。 A管理系统 B指标体系 C指标管理系统 6、如果要对事物发展变化的未来趋势作出描述,例如对五年后技术变革方向进行预测。常采用一一一的方法。 A市场预测 B定性预测 C定量预测 7、小批量生产的产品具有差异化的特点,常常根据顾客的要求进行设计和生产,对企业人员技术水平要求较高,技术权利要求分散,适于采用一一一组织形式。A集权式 B职能式 C分权式 8、激励方法得当,有利于激发和调动职工的积极性。美国学者在研究中发现,按时计酬的职工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一30%;而受到激励的职工,其能力可发挥至一一一。

A 70—80% B 80—90% C 90%以上 9、着眼于发现工作中出现的偏差,根据偏差探究原因,并追究当事人的责任使之改进工作的控制活动,就是一一一。 A直接控制 B间接控制 C现场控制 10、管理幅度、管理层次和组织规模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当管理幅度既定时,一一一。 A组织规模越大,需要设置的管理层次越多 B组织规模越大,需要设置的管理层次越少 C组织规模的大小,对管理层次的设置没有影响” 二、判断正误(请指出正误并改正。每小题4分,共20分) 1、决定一个组织经济效益大小和资源效率高低的首要条件是资源的最优西“置和最优利用,其手段都是管理。 2、韦伯是德国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他对管理理论的贡献是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管理体系。其代表作是《行政组织体系理论》。 3、反馈控制是控制的最高境界,是一种努力促使整个管理过程不发生偏差的控制方法。 4、两个企业力争夺同一个市场而在价格、技术等方面发生的冲突,属于竞争。 5、事先对未来行为所做的安排就是预测,它是人们有意识的活动。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管理 2、计划

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

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 作者:丹 学校:宁河电大 专业:10春—行政(专)学号:89 指导教师:连彬 2012年03月

目录 容摘要 (1) 正文 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 .................................................................. - 4 - 一、课程主要容和基本原理 ....................................................... - 4 - 二、实际应用............................................................................. - 7 - 三、心得体会............................................................................ - 10 - 参考文献................................................................................... - 11 -

容摘要 《管理学基础》是管理类各专业的一门训练学生管理基础能力的核心课程,是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随着现代社会对经营管理理念的重视,管理学课程正逐步走进各个专业并彰显其重要性。 通过两年的学习,我我基本了解到了有组织、有意识地进行协调工作的重要性,并在生活实践中充分得到体会和贯通。选择学习《管理学基础》对我的人生大有裨益。 本课程的重点是如实现管理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大职能上,强调工作容与工作法的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