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胜任力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大学生电商创业胜任力对创业初期经营状态的影响研究

大学生电商创业胜任力对创业初期经营状态的影响研究作者:邱州鹏李富源来源:《广东教育·职教版》2020年第12期一、研究背景在当今形势下,农村电商作为乡村振兴的有效举措和重要载体,关于农村电商人才的培养是目前的社会热点之一。
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的第十八章第一节中提到,要努力培养并壮大创新创业群体,推进产学研合作,加强科研机构、高校、企业以及相关创业人员等主体协同,推动农村创新创业群体更加多样化。
大学生作为农村电商创新创业的主力大军,总是面临着各种困境。
创业初期由于资金不足、经验短缺或是团队磨合不够而导致创业失败的案例数不胜数。
如何让大学生创业者更顺利地在农村电商事业上发展,是目前的研究重点。
在《农村电商创业胜任力及其与创业绩效关系研究》一文中,作者郑艺杰证实了农村电商创业胜任力与创业绩效存在正向相关关系。
目前,关于农村电商创业胜任力的研究日趋成熟,但是关于创业初期基于创业绩效视角的农村电商创业胜任力研究成果比较少。
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等相关政策背景下,开展农村电商创业胜任力的研究,探讨创业初期大学生创业者所应具备的能力,显得十分紧迫且意义重大。
二、研究概况(一)研究目的以清远大学城三所高校(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调查大学生电商创业胜任力现状,探析电商创业胜任力的素质特征,结合“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新时期背景以及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为大学生创业者精准提升创业素质提出建议,使其能够顺利应对创业初期的困境,实现创业起航,进而促进清远农村电商事业的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二)研究方法及对象本次调研采取了问卷调查法以及个人深度访谈(半结构访谈)两种方法展开项目工作,通过发送网络问卷以及线下访谈的形式收集所需数据。
本次调研采取随机抽样法,调查了清远大学城三所高校大一至大三的学生,共收集到有效问卷557份。
创业胜任力综合测评研究

创业胜任力的研究现状
01
国内外学者对创业胜任力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 理,可以发现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创业胜任力的构成要素研 究、创业胜任力的影响因素研究、创业胜任力的评估方法研究等。
测评体系的可操作性对于实际应用至关重要。因此,在构 建测评体系时,需要考虑到实际操作中的可行性和便利性 。
系统性原则
创业胜任力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综 合评价。因此,构建测评体系时需要系统性地考虑各种因 素,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动态性原则
创业胜任力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会随着时间和情境的变化 而变化。因此,构建测评体系时需要考虑到动态性,以便 能够适应不同情境的评价需求。
实践意义
研究结果对于创业教育、培训和咨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创业者可以通过培养和提升上述技能和动 机因素,提高自身的创业胜任力。
05
创业胜任力综合测评体系 的构建
构建原则和方法
科学性原则
在构建测评体系时,需要遵循科学的原则,确保测评指标 的选取和评价方法的制定都是基于科学理论和实证研究。
可操作性原则
问卷调查 设计问卷,以收集创业者和专家 对创业胜任力的看法和评价,为 后续的实证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实证分析 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收集到的问 卷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验证 创业胜任力的构成要素及其测评 工具的有效性。
04
研究结果和讨论
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
01
问卷调查
大学生创业胜任力模型研究

大学生创业胜任力模型研究作者:何珍来源:《中国市场》2020年第17期[摘要]文章在梳理国内外关于创新管理、创业教育、创业能力和创业胜任力等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面向湖北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发放调查问卷,构建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业胜任力模型,并提出了提升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建议。
[关键词]创业胜任力;经管类专业;大学生经济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具有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专业人才,创新创业逐步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和新动力。
高校责无旁貸地承担着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和人才孵化的重任。
高校培育创新创业的专业人才,是积极支持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完成区域人才供给的重要使命。
对经管类专业大学生来说,创业是个人职业生涯的可能选择之一。
通过培养经管类专业大学生的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和创业素质,让学生掌握创业机会识别、评估和利用的规律,不仅有助于学生拓宽纵向的职业路径,在就业和创业间进行理性地选择和转换,形成多样化、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还有助于学生在职场中前瞻性地规划企业内部的人才资源,激发企业持续创新活力和创业动力。
因此,构建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业胜任力模型,提升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业胜任力很有必要。
1 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业胜任力模型1.1 经管类专业经管类专业主要包括经济类与管理类两大类别,主要涵盖的专业有:国际贸易、物流管理、工商企业管理、旅游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和人力资源管理等。
1.2 胜任力的概念胜任力的概念最早在1973年由哈佛大学教授David·McClelland提出,他在《美国心理学家》杂志上发表:“Testing for Comp etency Rather Than Intelligence。
”(“测试胜任力,而非智商”)文章,标志着胜任能力运动的开端。
国内外学者针对胜任力展开了深入的研究,但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引用比较广泛的是 Spencer(1993)的定义:胜任力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知识、认知和行为技能,是能将某一工作或组织、文化中有卓越成就者和表现平平者区分开来的个人深层次特征。
基于创业胜任力的大学生创业者投入优化研究

基于创业胜任力的大学生创业者投入优化研究摘要: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内在需求,也是保障经济社会有序运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举措。
如何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已经成为学界研究的焦点和热点。
本文在现有的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研究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学生在创业实践中的精力投入条件限制,创新地提出了以投入时间为决策变量、以创业收益为目标的大学生创业者投入优化模型。
使用构建的模型,开展实例研究,并提出了建议。
该模型一方面能够为大学生创业者更好地进行创业实践提供科学的借鉴,另一方面也能为高校开展精准的创业指导和进行更有效的创业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创业胜任力大学生创业者投入优化1 序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革新,创新日益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是推动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举措。
开展针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2]目前国内外关于大学生创业的研究非常多,学者们从心理学、社会学、行为学等多方面分析创业者的心理特征,进而探索其认知行为。
[3][4]随着我国创业活动的兴起和深入,一些学者在结合国外研究的基础上尝试构建符合我国现实情况的大学生胜任力模型。
[5][6]基本都以指标体系入手,概括大学生创业的特质,进而进行研究。
通过调研发现,现有的大学生创业胜任力模型研究,停留于理论层面的较多,在指导实践方面的应用不足。
基于此,本文在大学生创业胜任力模型研究的基础上,融合最优化的思想和方法,建立大学生创业者的投入决策优化模型,为创业者提供具备较强科学依据的实践指导。
2 大学生创业胜任力及其构成要素“创业胜任力”最早由chandler和hunks提出,并将创业胜任力定义为“识别、预测并利用机会的能力”。
[7]创业胜任力被学界认为是创业者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
关于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界定有较多的观点,归纳起来描述为大学生创业者在能够适应不同岗位和角色需要,完成创业目标和取得优异绩效所需具备的综合能力,这种能力除具体的创业知识和技能外,更多地表现为大学生创业者的创业动机、创业精神、实践能力等潜在特征。
大学生创业胜任力实证研究

发 展 创 新 , 大 学 生 创 业 追 求 产 品 或 服 务 差 异 化 指
的渴 求程度 。 3 .创 业 观 念
创业 观念是 指 大学 生 创业 所 必 须 具备 的创业
意识 , 要包 括 三 个 方 面 : 是 合 作 意 识 , 创 业 主 一 是
第一 部分 为个人 基 本 资料 , 括 被 调查 者 的 性别 、 包
创 业 资 源 是 指 大 学 生 创 业 所 必 须 具 备 的 资 源
整合 状况 , 要 包 括 四个 方 面 : 是 人 力 资 源 , 主 一 包
括对 创业 活动 中人 脉关 系 的 使用 、 持 情 况 ; 是 维 二 资 金 资 源 , 括 创 业 过 程 中 创 业 资 金 启 动 、 资 的 包 增 资金 筹措 情况 ; 是 信 息 资 源 , 括 对创 业 市 场 信 三 包
括 目标 市 场 选 取 、 户 关 系 维 护 、 销 手 段 跟 进 的 客 促
一
、
大学 生创 业胜任 力 的 内涵
大 学 生 创 业 胜 任 力 是 指 大 学 生 在 创 业 过 程 中 所 表 现 出 的 , 够 胜 任 创 业 角 色 、 现 所 创 事 业 可 能 实
能力 ; 是沟 通协 作能 力 , 括对 创 业 过程 中处 理 二 包 内部 、 部 和 内 外 部 的 组 织 协 调 能 力 ; 是 财 务 分 外 三 析 能 力 , 括 对 自身 经 营 状 况 的 有 效 控 制 能 力 ; 包 四 是 风险控 制 能 力 , 括对 机会 风 险 、 术 风 险 、 包 技 市 场 风险 、 金 风 险 、 理 风 险 、 境 风 险 的 防 范 能 资 管 环 力 ; 是 自我 维 权 能 力 , 括 运 用 法 律 武 器 维 护 自 五 包 身 权 益 的 能 力 ; 是 持 续 学 习 能 力 , 括 对 知 识 的 六 包 接受 、 化和 应 用 的 能力 ; 是 专 业 技 术 能 力 , 转 七 包 括 运 用 专 业 知 识 创 办 企 业 的 实 际操 作 能 力 。 5 .创 业 资 源
京津冀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现状及提升路径研究

京津冀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现状及提升路径研究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就业问题日益凸显,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热点问题之一。
统计数据显示,2016 年,我国大约有756万大学毕业生,将有近千万人参与就业。
与此同时,国际经济环境变幻莫测,中国深受其影响,市场可提供的就业岗位有所减少。
可以预见,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大学生就业压力不会减弱。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政府不断出台促进就业创业的相关政策措施,实施以创业促进就业战略。
京津冀协同发展,给大学生创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作为创业的接班人和主力军,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创业成功与否,也恰恰说明探讨大学生创业胜任力提升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内涵“胜任力”作为区别同等工作环境中绩优员工与绩差员工的标志性特征,关于此概念的研究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管理领域学者关注的焦点话题之一。
1973 年,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提出了“胜任力”一词,之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并被引用到不同行业分析不同群体的胜任能力。
当前在“双创”背景下,国内关于创业胜任力的研究逐渐增多,涵盖了创意设计、创业理念、创业品质、创业资源、创业能力、创业实训、机会能力、关系能力、组织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诸多领域。
在应对策略方面,创业胜任力的提升大多在创业者自身和外在环境两个方面进行深度和广度的挖掘,不断探索,梳理路径方法,最终达到创业胜任力提升的目标。
大学生创业胜任力是指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所展示出的并能扮演好创业者这个角色、保证正在进行的创业项目良好发展所需要的才能、素质及知识等。
大学生创业胜任力不应该与一般创业群体一概而论,要在共有特点的基础上体现自己的独特特征。
一方面,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要遵守创业的一般规律;另一方面,大学生有其群体特点,他们朝气蓬勃、受教育程度高、容易接触和接受先进技术,但多数大学生创业者缺乏足够的创业启动资金和必要的实践能力,大学生群体人生经验不足,社会关系网简单,由此相对于其他一般创业者而言,大学生创业者在实践中会遭遇更多坎坷,怎样应对并解决这些坎坷,对创业过程以及创业最终成功与否都会产生巨大影响。
大学生创业团队胜任力向创业绩效的转化路径研究

大学生创业团队胜任力向创业绩效的转化路径研究创业胜任力与创业绩效的关系是创业管理研究的热门话题,论文以大学生创业团队为研究对象,研究大学生创业团队胜任力和创业绩效之间的转化路径和机制。
通过理论研究发现,创业团队胜任力整体对创业绩效的表现有着显著的影响;创业资源的整合过程会在创业绩效的转化过程中起到路径作用。
【Abstrac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trepreneurial competency and entrepreneurial performance is a hot topic in the research of entrepreneurial management. This paper takes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team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o study the transformation path and mechanism between entrepreneurial team competency and entrepreneurial performance. Through theoretical research,we find that entrepreneurial team competency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entrepreneurial performance;the integration process of entrepreneurial resources will play a path role in the transformation process of entrepreneurial performance.标签:大学生;创业;绩效1 引言近年来,创业已经成为大学生在校创新实践和毕业之后就业的重要方向之一。
大学生创业的心理机制与支持策略研究

大学生创业的心理机制与支持策略研究一、前言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创业成为越来越多大学生的选择,然而,成为一名创业者并不容易,需要具备相关的能力和心理素质。
因此,探究大学生创业的心理机制与支持策略,对于促进大学生创业的成功至关重要。
二、大学生创业的心理机制1.创新意识创业需要创新意识,大学生创业者需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能够将理论知识融合到实践中,寻找商业机会。
因此,开发创新性产品或服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学生创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障。
2.自信心创业需要有充足的自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方向和目标。
大学生创业者自信心的来源可以是自身优势、资源和社会网络,同时需要具备承受风险和承诺的能力。
3.适应性创业过程是充满不确定性和挑战的,需要创业者具备抵抗风险和适应变化的能力,同时灵活的调整战略和方法,适时转移战略方向。
4.忍耐力大学生创业者需要具备耐心和坚韧不拔的精神,面对彷徨、无助和挫折的情况应采取积极地心态和决心,接受失败并继续前行。
5.执行力创业成功不仅需要创新思维,还需要对创新理念和策略的有效执行,大学生创业者需要制定可执行的计划和目标,积极实现计划和追求目标。
三、大学生创业的支持策略1.高校创业资源平台高校创业资源平台是大学生创业的重要支持,高校创业孵化中心、创新创业项目基地、创业资源库和在线学习平台,可为创业者提供思路引导、人力和资金支持、项目管理指导、技术推广培训等全方位的创业服务。
2.创业导师和商业导师拥有行业经验和专业知识的创业导师和商业导师,可以提供创业方向、技术研发、商业模式等经验教训,引导大学生创业者在商业市场中顺利发展。
3.社会资源支持大学生创业者应积极开拓资源渠道,与企业家、投资人、央企、政务机构等建立良好的联系,申请专利和商标权,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强技术创新力度。
4.心理疏导和培训对于大学生创业的挫折和疲劳经过,高校创业中心和社会服务机构可以提供心理疏导和培训,帮助大学生创业者征服恐惧,重新启动思维灵感,振奋创业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创业胜任力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摘要:通过访谈及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构成,其对创业绩效的影响,以及“关系”在其中的作用。
结果表明: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由机会胜任力、关系胜任力、概念胜任力、组织胜任力、战略胜任力、承诺胜任力和学习胜任力组成;大学生创业胜任力对创业绩效有显著影响;“关系”在机会胜任力和创业绩效间起完全中介作用,而在关系胜任力和生存绩效以及组织胜任力和生存绩效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最后讨论研究结果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胜任力“关系”一、问题提出近年来,创业胜任力方法日益成为研究成功创业企业家能力特征的有效手段。
自Chandler和Hanks(1994)首次提出创业胜任力这一术语以来,研究者从不同学科的视角对创业者的人格、心理特质及其行为进行研究,通过对创业企业家心理特质和行为特点等方面的描述来解释创业现象,并由此总结出包括成就动机、内控性、自信心等在内的成功企业家所具备的一系列心理特质。
以往的研究只是针对创业企业家的心理特质进行探讨,忽视了创业环境、企业发展阶段以及创业者群体的差异,不同群体创业成功所需的创业胜任力也不尽相同。
大学生创业者作为特殊的创业群体,他们应具有与其他创业群体不完全相同的创业胜任力。
Man和Lau(2000)通过对香港中小型服务业的管理者和老板进行多次访谈,提出创业胜任力的六维模型,即机会胜任力、概念胜任力、关系胜任力、承诺胜任力、组织胜任力、战略胜任力。
接着Man等从中小型企业竞争力出发,通过实证研究验证创业胜任力六维模型,认为创业胜任力是创业者在组织中成功地执行了工作的所有创业能力的总和,是一种高水平的个人特质,包括了技能、知识和性格特征等。
随后,Man等(2008)分别选取中国本土创业者和在国外成长的中国创业者各8名进行访谈,探讨创业胜任力和创业环境的关系。
结果表明,创业环境是影响创业胜任力形成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表现在创业者早期的成长环境会影响某些胜任力维度的形成,也表现在当前的经营环境将会决定创业者其它胜任力的发展。
Man等提出的创业胜任力的六维度模型受到国内学者的普遍认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验证、补充。
例如冯华和杜红在Man的创业六维模型基础上增加了学习能力和情绪控制能力两个维度,提出创业胜任力的八维模型,指出创业胜任力对创业绩效产生直接影响。
也有学者研究表明中国化的社会资本――“关系”是创业导向和创业绩效的中介变量。
本研究在梳理前人对创业胜任力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专家法、访谈法等,提出大学生创业胜任力七维度模型,即机会胜任力、概念胜任力、关系胜任力、承诺胜任力、组织胜任力、战略胜任力和学习胜任力。
拟通过实证方法验证该模型,探讨其与创业绩效的关系,以及“关系”在两者之间的作用机制。
二、方法1.被试采用“滚雪球”式的便利取样法,选取在校创办企业的大学生和大学毕业后创立企业的大学生企业家作为被试群体,通过邀请式的网络问卷、纸质问卷等方式,共发放问卷145份,回收145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128份,有效率为88%。
男女比例约为4:1,在校生与毕业生比例约为1:3.5,首次创业的年龄段主要集中在21-30岁。
2.研究工具(1)创业胜任力量表。
在前人相关研究基础上,通过文献归纳法、访谈法、专家法等进行针对性调整,形成了大学生创业胜任力问卷。
该问卷共28道题目,包括机会胜任力、概念胜任力、关系胜任力、承诺胜任力、组织胜任力、战略胜任力和学习胜任力等七个维度,采用Likert-5点式量表编排。
本研究中,该量表的α系数为.952。
(2)创业绩效量表。
借鉴了Ciavarella(2004)创业绩效问卷,用持续经营、生存能力等来测量生存绩效,以销售总额、利润、员工、投资、市场份额的年增长来测量成长绩效。
该问卷共8道题目,采用Likert-5点式量表编排。
本研究中,该量表的α系数为.888。
(3)“关系”量表。
主要测量创业者的日常人际交往情况,通过文献归纳法、专家法,结合访谈材料编制而成。
该问卷采用Likert-5点式量表编排,共6道题目。
本研究中,该量表的α系数为.838。
三、结果1.大学生创业胜任力七维模型通过AMOS18.0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表1),主要拟合指数χ2/df、RMSEA、IFI、CFI、GFI均达到可接受范围,但还不是十分理想。
在遵循不改变因子意义及小步渐进修正的原则,经过2次验证性因子分析,删除2道题(第1题,第24题),形成由26道题,共7个因子构成的大学生创业胜任力问卷。
在删除项目后,各因子上其他项目的分布没有变化。
修正后各拟合指数都有所提高,并接近理想水平(见表1)。
修正后问卷结构的验证性因子分析完全标准化因子载荷结果表明,创业胜任力模型各因素载荷量处于0.615~0.816之间,λ值皆大于0.50,而小于0.95,表示基本适配指标理想。
此外,该模型的七个维度的AVE值处于0.51~0.59之间,都超过了0.5水平,另外,AVE值基本上都大于φ2值,说明了该模型具有良好的聚合效度和区分效度。
2.创业胜任力与创业绩效关系的路径分析在创业胜任力与创业绩效的关系分析中,采用AMOS18.0对两者的关系进行路径分析。
首先,在自变量中,以创业胜任力各维度的平均分为显变量,在因变量中,以创业绩效各维度的平均分为显变量,通过AMOS软件建立创业胜任力的七维和创业绩效的二维理论分析模型,并根据AMOS 软件的MI修改指数提示,对所构建出来的路径图进行必要的调整。
模型的拟合指数情况见表2,路径分析结果见表3。
表2的分析结果显示,模型的各个拟合指数均达到了理想水平,说明模型拟合度良好。
表3的标准化路径分析系数结果显示,共有9条路径对创业绩效起显著影响,其中对生存绩效有显著影响的5条路径分别来自关系胜任力、战略胜任力、组织胜任力、机会胜任力和学习胜任力这5个维度,对成长绩效有显著影响的有4条路径,分别来自关系胜任力、承诺胜任力、机会胜任力和学习胜任力这4个维度。
标准化路径系数在0.142~0.410之间。
3.“关系”在创业胜任力和创业绩效之间作用机制的路径分析同上,采用路径分析方法来探讨“关系”在创业胜任力和创业绩效间的作用机制。
通过AMOS软件建立创业胜任力、创业绩效和“关系”的理论分析模型,根据AMOS软件的MI修改指数的提示,对所构建出来的路径图进行必要的调整。
模型的拟合指数见表4,路径分析结果见表5。
表5的标准化路径分析系数结果显示,共有3条路径显示出中介效应,分别为机会胜任力、关系胜任力和组织胜任力,其中“关系”在机会胜任力和创业绩效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而在关系胜任力和生存绩效以及组织胜任力和生存绩效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四、讨论及启示结果表明,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由七个维度组成,即机会胜任力、关系胜任力、概念胜任力、组织胜任力、战略胜任力、承诺胜任力和学习胜任力。
这一结果与前人研究结果基本相一致,而学习胜任力作为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一个维度,突出了大学生创业者与其他类型创业者的差异,进一步验证了Man等提出创业胜任力的六维模型的科学性,丰富了创业胜任力研究文献。
研究结果有助于大学生创业者发现自身创业胜任力的不足,创业者可以据此进行对比,发现自身的不足,并依此开展针对性训练,提高创业成功率。
研究结果也为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此外,我国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关系”现象,其本质就是社会资本的中国化版本。
本研究还探讨了创业胜任力和创业绩效的关系,验证“关系”在两者之间的作用机制。
结果表明,在中国文化背景下,人际关系网络确实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尤其是在企业创立初期,企业家如果能与政府、供应商以及员工保持良好的关系,将对企业的有效运作奠定基础,而对于新创企业,如果可以有效地利用自身拥有的关系网络,借鉴市场上成熟的经营模式,并将其直接运用于企业发展,那么创业成功的概率将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相应的风险也能降到最低。
同时,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要时刻维持已有的人脉,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放大,争取为企业的发展带来更大利益,例如,与供应商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持续不断的关注消费者的需求点,开发消费者的潜在需求等。
这些举措都建立在创业者拥有较强的关系胜任力基础上。
此外,把握机会的能力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密切的关联,这也体现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思想。
在创业胜任力具体维度对创业绩效的影响中,大学生创业群体作为知识分子的代表,学习胜任力也在创业过程中得到体现。
本研究结果表明,学习胜任力无论是对生存绩效还是成长绩效都有显著的作用,在知识经济的今天,掌握了知识就相当于把握住了时代的命脉,就算是在传统行业中发展,也需要不断的学习创新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承诺胜任力对成长绩效也有显著的影响,由于创业的过程特别艰辛,很多时候创业者都需要承受巨大的经济、心理压力。
因此,企业家在承受创业的种种巨大压力时,不仅需要有毅力,更需要有一种动力支撑,通过愿景的预设,实现自己的追求,不断完善己身,提升自我,从而影响企业的成长绩效。
研究结果对于大学生创业者发现自身不足,完善自我以及对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创业者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缺乏的胜任力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以便提高创业的成功率;高校也可据此设置相应的创业课程、创业实践,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指导。
当然,受限于样本获取难度,本研究被试数量偏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结果的推广;创业绩效的评定上由于客观的数据获取难度大,采用了自评的方式,可能对问卷的内部效度产生一定影响。
未来研究可扩大样本量并采用客观的创业绩效数据作为效标变量,提高研究结果的精确性和客观性。
参考文献[1]Chandler, C.N.&Hanks,S.H.Marketattractiveness,resource-basedcapabilities,venturestrategies,andventureperformance.JournalofBusinessVenturing,1994,9(4):331-347[2]Man,T.W.Y.andLau,T.EntrepreneurialcompetenciesofSMEowner/managersint heHongKongservicessector.JournalofEnterprisingCultu re,2000,8(3)[3]Man,T.W.Y.,Lau,T.andChan,K.F.Thecompetitivenessofsmallandmediumenterprise.Jo urnalofBusinessVenturing,2002(17):123-142[4]Man,T.W.Y.,Lau,T.andSnape,E.Entrepreneurialcompetenciesandtheperformanceofsma llandmediumenterprises.JournalofSmallBusinessandEnt repreneurship,2008,21(3):257-276[5]苗青,王重鸣.基于企业竞争力的企业家胜任力模型[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3):18-24[6]王红军,陈劲.科技企业家创业胜任力及其与绩效关系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7,25(S1):148-153[7]冯华,杜红.创业胜任力特征与创业绩效的关系分析.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6):17-18[8]Huang,J.&Aaltio,I.Guanxiandsocialcapital:NetworkingamongwomenmanagersinChinaandFinland.Inter nationalJournalofInterculturalRelations,2014,39(2):22-39[9]李霞,盛怡,毛雪莲.社会资本对企业创业导向和创业绩效的中介效应[J].经营与管理,2007(6):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