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邮件系统-抑郁障碍的诊断及治疗.ppt

合集下载

抑郁症和焦虑症的识别和处理PPT课件

抑郁症和焦虑症的识别和处理PPT课件
*
抑郁症/焦虑症药物治疗基本疗程
缓解
恢复
疾病复发
症状复发
症状复发
反应
无症状
症状
综合征
急性期 6-8周
巩固期 3-6月
维持期 长短酌情
时间
严 重 程度
治疗相
X
X
急性期:消除症状 巩固期:预防复燃 维持期:预防复发
*
急性期药物治疗
*
维持期治疗
预防复燃与复发 建议 巩固治疗: 3-6 月 第二次发作: 3-5 年 2次以上发作: 长期治疗
*
认知与情绪
59分 和我有什么关系? 这么难, 今后该怎么办? 愤怒 无动于衷
01
你小子还有今天?
02
高兴
03
老师太不公平!
*
焦虑症性格弱点与认知误区
2
1
争强好胜,攀比强求。安排要做的事过多,时间紧迫感,力不从心;忌妒别人的成功,不服气。
神经过敏,对内外界具体刺激与人际关系敏感
尽善尽美,完美主义,遇事挑剔,对人对己都不满意。
*
惊恐发作
惊恐发作是急性焦虑症的基本特征,常突然发生心悸、胸痛、气急、头晕、哽咽感;并常伴有濒死感,不真实感,害怕失控或发疯,急切求得帮助。但伴发的症状往往被病人或医生所忽视。
*
惊恐发作
又称急性焦虑症。患者常在日常生活中无特殊的恐惧性处境时,突然感到一种突如其来的惊恐体验,伴濒死感或失控感以及严重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
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处理共同原则
尽早开始治疗,防止疾病慢性化; 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并重,两者不宜偏废; 治疗抑郁症的药物主要采用抗抑郁剂,如三环类,选择性5-羟色胺回收阻滞剂等;而治疗焦虑症则应选用苯二氮类抗焦虑剂、选择性5-羟色胺回收阻滞剂。 治疗时间应充分,在症状控制之后,应继续治疗;一般病例整个治疗时间不应短于3 年,有的病例甚至需要终身服药巩固,以防复发。

抑郁障碍诊断与治疗PPT课件

抑郁障碍诊断与治疗PPT课件
• 轻度抑郁发作的病人通常为症状困扰,日常的工作和社 交功能虽仍有困难,但基本能继续进行
26
中度抑郁发作
• 符合一般标准 • 2个典型症状 • 4个附加症状 • 其中有些症状较为显著。病人虽可维持职业功能,但社交 或家务活动有相当困难
27
重度抑郁发作
• 符合一般标准 • 3个典型症状 • 5个附加症状 • 其中某些症状应达到严重的程度。病人通常处在相当痛苦 之中,明显的激越或迟滞可能妨碍他们描述症状的能力。 病人几乎不可能继续进行社交、工作或家务活动。在极严 重病例,自杀的危险显而易见
9
抑郁障碍的危险因素
• 人格因素:人格特征中具有较为明显的焦虑、强迫、冲 动等特质的个体易发生抑郁障碍 • 过分疑虑及谨慎,对细节、规则、条目、秩序或表格 过分关注,力求完美,道德感过强,过分看重工作成 效而不顾乐趣和人际交往,过分拘泥于社会习俗,刻 板和固执 • 或表现为持续和泛化的紧张感与忧虑 • 或在社交场合过分担心会被别人指责拒绝 • 或在生活风格上有许多限制 10 • 或回避那些与人密切交往的社交或职业活动等
抑郁障碍的危险因素
• 抑郁症是多因的,它是遗传素质、生物因素、童年经验、应 激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致 • 在有的病例中某方面的因素对于抑郁障碍的发生起到重要的, 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而在另一些病例中许多因素对于抑郁 障碍的发生共同产生影响 • 认识抑郁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助于开展对抑郁症的预防及 做到早期识别,同时有助于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并判断 患者的预后
24
附加症状
• • • • • •
自信心丧失和自卑 无理由的自责或过分不恰当的罪恶感 反复想到死亡或自杀,或出现任何自杀行为 有思维或注意力下降的主诉或证据,如犹豫不决或踌躇 精神运动性激越或迟滞 任何类型的睡眠障碍 与体重改变相应的食欲改变(减少或增加)

E-焦虑抑郁情绪的快速诊断与治疗.ppt

E-焦虑抑郁情绪的快速诊断与治疗.ppt

焦虑症核心症状
➢ 焦虑情绪体验 ➢ 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症状 ➢ 运动性不安
兰斑核
焦虑
心慌
焦 虑 核 心 症 状
心神不宁
出汗
颤抖
身体和运动性焦虑
坐立不安,姿势僵硬,不自然 。 手足无措,言语结巴,很紧张 。
呼吸困难 心血管症状:最常见一种症状。 a、心前区疼痛,或心悸,心慌。 b、高血压 c、与左心衰相似 d、心律失常
仅15.2%被诊断为情绪障碍 大多数被诊断为神经衰弱 消化系统疾病(抑郁) 呼吸系统疾病 心血管系统疾病(焦虑) 内分泌系统疾病 泌尿系统疾病
紧张压力演变到焦虑和抑郁的过程
正常的 害怕和担心 隐性症状表现 反应性焦虑 焦虑障碍 正常的悲伤 隐性症状表现 反应性抑郁 重性抑郁
Holland2(81997)
E-焦虑抑郁情绪的快速诊断与治疗
目录
综合科医生面临的情绪障碍 抑郁焦虑障碍的临床表现 情绪障碍的治疗原则 抗抑郁治疗的注意事项
综合科医生面临的情绪障碍
综合科医生临床常见的5类情绪问题
心身疾病:处理此类疾病的情绪障碍可以改善躯体疾 病的预后,在诊疗过程中注意发现躯体疾病的心身疾 病属性
临床上某些“疑难杂症” 与情绪障碍有关
临床常见慢性内科病人的主诉
综合医院有大量的抑郁焦虑障碍
不同疾病的焦虑与抑郁症状分布
✓ 以血液,内分泌,肾病比例最高(44.7%)
✓ 其次为神经内科
(37.5%)
✓ 心血管内科
(34.5%)
✓ 消化内科
(30.4%)
✓ 60岁以上老年人占41.4%
综合医院抑郁/焦虑障碍的诊断状况
诊断“什么病”
与躯体疾病的关系?(重要) 情绪障碍下什么诊断好?

抑郁症和焦虑症的识别和处理ppt课件

抑郁症和焦虑症的识别和处理ppt课件

初步评估 详细评估
排除其他疾病 明确诊断
了解患者病史、家族史、症状表 现等基本信息。
排除可能导致相似症状的其他疾 病,如躯体疾病、药物副作用等 。
诊断标准及依据
抑郁症诊断标准
依据《国际疾病分类》 第十版(ICD-10)或《 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 册》第五版(DSM-5) 中的相关标准,主要包 括情绪低落、兴趣丧失 、活力减退等症状。
生活方式调整
应对压力技巧
如保持规律作息、健康饮食、适度运动和 参与社交活动等,有助于缓解症状和预防 复发。
如深呼吸、冥想、渐进性肌肉松弛等,有 助于缓解焦虑和压力。
05
预防措施与健康教育
Chapter
预防措施
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以及适度的运 动,有助于维持身心健康,降低患病风险。
02
用于评估患者焦虑症状的严重程度,包括紧张、不安、恐惧等
方面的表现。
症状自评量表(SCL-90)
03
一种综合性的心理健康评估工具,包括抑郁、焦虑等多个方面
的症状评估。
03
诊断流程与标准
Chapter
诊断流程
通过专业量表、访谈等方式,深 入了解患者的情绪、认知、行为 等方面。
根据评估结果,结合诊断标准, 给出明确的诊断意见。
03
寻求社会支持,与家人 、朋友或专业人士交流 分享感受
04
培养积极的心态,关注 自身优点和成就,增强 自信心
THANKS
感谢观看
压力应对
提供有效的压力应对技巧和方法,帮助公众在面对压力时能够积 极应对,减轻负面影响。
人际关系
指导公众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社交技能,增强社会支持网 络,有助于缓解孤独感和无助感。

抑郁性神经症诊断与治疗PPT

抑郁性神经症诊断与治疗PPT
案例四:患者D,男性,50岁,因退休导致抑郁性神经症,表现为情绪低落、焦虑、孤独感等症 状。
案例分析方法
收集患者病史:包括家族史、个人史、心 理社会因素等
观察患者症状:包括情绪、行为、认知等 方面的表现
评估患者功能:包括日常生活、工作、社 交等方面的能力
诊断标准:符合DSM-5或ICD-10的诊断 标准
推广应用:将案例 分析结果应用于临 床实践,提高诊断 和治疗水平
PART 6
抑郁性神经症的研究进展
研究现状与成果
抑郁症是全球最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影响全球约3.5亿人
抑郁症的病因复杂,包括遗传、环境、心理等多种因素
抑郁症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等
近年来,抑郁症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包括新型抗抑郁药物的开发、心理治疗的创新、 物理治疗的推广等
临床研究:通过观察和记录患者的症状、行为和反应,了解抑郁性神经症的表现和特点。 实验研究:通过实验室实验,研究抑郁性神经症的病因、病理机制和治疗方法。 心理测量:通过心理测量工具,评估患者的抑郁程度和治疗效果。 神经影像学:通过神经影像学技术,研究抑郁性神经症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研究伦理与规范
预防措施:提高 心理健康意识, 加强心理素质, 避免过度压力和 焦虑
自我管理及调整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 学会自我调节:保持乐观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家人、朋友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交流 寻求专业帮助:如有需要,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或医生的帮助
PART 5
到提高
启示:抑郁性神经症需要 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综 合治疗方法更有效,患者 需要积极配合治疗,保持 良好的心态和生活方式。
4
5

2024抑郁障碍ppt全新免费(2024)

2024抑郁障碍ppt全新免费(2024)
25
三级预防措施及康复策略
01
防止复发与持续治疗
对已经康复的抑郁障碍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和评估,提供必要的心理支
持和药物治疗,防止病情复发。
02
康复训练与指导
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指导患者进行自我
管理和调节。
2024/1/30
03
社会支持与回归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社会活动,重建社交网络,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促进
不同国家和地区间发病率存在 差异,与社会经济、文化背景 等多种因素有关。
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青少年 和青年人群成为高发群体。
8
危险因素与保护因素
危险因素
包括遗传、生物化学、心理社会环境和躯体疾病等多方面。
2024/1/30
保护因素
良好的社会支持、积极的应对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乐观 的心态等。
9
预后及转归
通过改变患者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减轻抑郁 症状。
家庭治疗
涉及家庭成员参与的治疗,帮助患者改善家 庭环境和提高家庭支持。
2024/1/30
人际疗法(IPT)
关注患者的人际关系问题,帮助患者改善社 交技能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其他心理治疗方法
如心理动力学治疗、森田疗法等,可根据患 者的具体情况选择。
14
04
郁药物和心理治疗。
2024/1/30
睡眠障碍
抑郁患者常出现失眠、早醒等睡眠 问题。应评估患者的睡眠状况,采 取改善睡眠环境的措施,必要时可 使用助眠药物。
自杀倾向
严重抑郁患者可能出现自杀念头或 行为。需密切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 ,及时采取危机干预措施,如心理 治疗、电休克治疗等。
20
合并其他精神障碍处理

抑郁症PPT课件

抑郁症PPT课件
(五)神经影像改变
CT研究发现心境障碍患者脑室较正常对照组为大。核磁 共振成像(MRI)发现抑郁发作患者海马、额叶皮质、杏 仁核、腹侧纹状体等脑区萎缩。
(六)心理社会因素
应激性生活事件与抑郁发作的关系较为密切。 女性抑郁发作患者在发病前1年所经历的生活事 件频度是正常人的3倍;个体经历一些可能危及 生命的生活事件后6个月内,抑郁发作危险系数 增加6倍。常见负性生活事件,如丧偶、离婚、 婚姻不和谐、失业、严重躯体疾病、家庭成员患 重病或突然病故,均可导致抑郁发作。另外经济 状况差、社会阶层低下者易患本病。
诊断
(一)诊断要点
1、症状特征 抑郁发作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 为主要表现,伴有兴趣缺乏、快感缺失、思维迟 缓、意志活动减少、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自 责自罪、自杀观念和行为、早醒、食欲减退、体 重下降、性欲减退、抑郁心境晨重晚轻的节律改 变等。多数患者的思维和行为异常与高涨或低落 的心境相协调。
(三)躯体症状
1.食欲/体重下降
2.睡眠障碍
3.性欲缺乏
4.非特异性躯体症状
▪ 表现:头痛头晕、全身疼痛、周身不适、 胸闷、心慌气短或胸前区痛、胃肠功能 紊乱、尿频尿急等。
(四)思维内容障碍
1.自罪观念和自罪感 2.无价值感和自我贬低 3.疑病 4.自杀 5.精神病性症状
4.自杀
抑郁症患者约50%出现过 10~15%死于自杀
治疗
1、抗抑郁药 2、电抽搐治疗或改良电抽搐治疗 3、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 4、心理治疗
自杀观念-自杀行为-反复自杀-扩大性自杀 关于扩大性自杀:杀死亲人后再自杀。
特点:疾病高峰期,缓解期,具有隐蔽性, 计划性。
五.分类
1.重性抑郁症/轻性抑郁症 2.经前期心境恶劣障碍 3.季节性情感障碍 4.双相I型/双相II型障碍

抑郁障碍的治疗和诊疗培训课件

抑郁障碍的治疗和诊疗培训课件
*
抑郁障碍的治疗和诊疗
(三) 特殊类型治疗 1.难治性抑郁症 .增加剂量 .合用增效剂 .更换另类抗抑郁药 .联合用药 .电休克
*
抑郁障碍的治疗和诊疗
2.伴强迫症状 使用剂量比治疗抑郁症大 3.伴激越症状 .选用镇静作用较强抗抑郁药 .短期内合用苯二氮卓类药
*
抑郁障碍的治疗和诊疗
*
抑郁障碍的治疗和诊疗
1CD-10 DSM-Ⅳ
抑郁发作 重型抑郁发作 轻度 轻度 中度 中度 重度 重度 重度伴精神病性症状 重度伴精神病性 症状 其他抑郁发作 不典型抑郁
*
抑郁障碍的治疗和诊疗
(三) 策略 .急性期 结合症状 .巩固期 预防复燃 .维持期 预防复发 .不同临床特点选择不同药物
*
抑郁障碍的治疗和诊疗
新型抗抑郁药的临床特点 名称 临床特点 选择性5-HT回收抑制剂(SSRIs) 疗效与三环类相似,副作用较三环类轻 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回收抑制剂(NDRI) 剂量大时,有诱发癫痫可能 5-HT拮抗/回收抑制剂(SARI) 拮抗5-HT2受体有抑制性欲的不良反应 阻滞H1受体嗜睡 5-HT – 去甲肾上腺素回收抑制剂(SNRI) 双回收.用于治疗难治性抑郁障碍 NE和5-HT选择性拮抗剂 罗利普兰 拮抗5-HT受体抑制性欲不良反应 拮抗 5-HT受体没有焦虑的不良反应 拮抗 H受体出现镇静,体重增加
*
抑郁障碍的治疗和诊疗
复发性抑郁障碍 复发性重型抑郁障碍 目前为轻度 目前为中度 目前为重度 目前为重度伴发精神病性症状 缓解期
1CD-10 DSM-Ⅳ*抑郁障碍 Nhomakorabea治疗和诊疗
持续性心境障碍 恶劣心境 环性心境 恶劣心境 其他心境障碍 未特殊标明抑郁障碍 复发性短暂抑郁 复发性短暂抑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概念
生物精神病学 (biological psychiatry) 精神药理学 (psychopharmacology) 神经心理学 (neuro-psychology) 临床心理学 (clinical psychology) 心理治疗 (psychotherapy)
精神病学的主要分支
➢ 临床精神病学(clinical psychiatry) ➢ 社区精神病学(community psychiatry) ➢ 会诊-联络精神病学(consultation –liaison
症状学(signs and symptoms)
认知和认知障碍 情感和情感障碍 意志、行为和意志、行为障碍 意识和意识障碍 常见的精神症状综合征
认知和认知障碍
➢ 感知觉障碍(disorders of sensation and perception)
➢ 思维和思维障碍(disorders of thought) ➢ 注意和注意障碍(disorders of attention) ➢ 记忆及记忆障碍(disorders of memory) ➢ 智能和智能障碍(disorders of intelligence)
于抑郁状态、木僵状态和意识障碍。一抑郁性木僵病人躺于床上,用针刺其脸部
,病人没有痛苦的表情和回避动作。
➢ 内感性不适(senestopathia):是躯体内部产生的各种不舒适和(或) 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如牵拉、挤压、游走、蚁爬感等。病人不能明确 指出具体不适的部位。多见于神经症、精神分裂症、抑郁状态和脑外伤
感染 :包括全身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和其他系统感染。常见的有:败 血症、流行性感冒、伤寒、斑疹伤寒、肺炎、脑膜炎、神经梅毒以及获得性 免疫缺陷病等。
化学物质:成瘾物质、酒精、医用药物(阿托品、异烟肼、利血平等)农药 、食物(蕈类等)、CO等。
其他:肿瘤、外伤、出血、营养代谢障碍等。如:婴儿时期缺乏营养、分娩 产伤等。
社区精神卫生的发展
20世纪60年代“去住院化运动” 美国“社区精神卫生中心” 英国三级精神卫生服务:第一级是基层服务,由社区 全科医生、社区精神科护士、社区工作者负责;第二 级是社区精神保健中心、治疗所、日间康复中心负责 ;第三级则由精神科病房、精神病院和日间医院负责 法国“精神卫生分区化服务模式”
感觉障碍(sensory disturbance )
➢ 感觉:外部信息通过感觉器官进入人脑,产生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 感觉过敏(hyperesthesia):是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感受性增高。多
见于神经症、更年期综合征等。 ➢ 感觉减退(hypoesthesia):是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感受性减低。多见
知觉障碍(disorders of
perception)
幻视(visual hallucination):内容十分多样,从单调的光、色、各种 形象到人物、景象、场面等。在意象,并 常具有恐怖性质,多见于症状性精神病谵妄状态。
psychiatry) ➢ 生物精神病学(biological psychiatry) ➢ 社会精神病学(social psychiatry)
现代精神病学的学科发展趋势
➢ 自杀问题明显增多 ➢ 20世纪50年代以后,氯丙嗪的问世,作为现代
精神病学,特别是生物精神病学的正式开端 ➢ 研究领域:宏观和微观的研究共同发展 ➢ 治疗领域:生物学治疗和心理治疗共同发展 ➢ 医院治疗和社区康复共同发展 ➢ 专科医院与综合医院精神科共同发展
认知活动:知觉(整体属性)
错觉(illusion) 幻觉(hallucination)
类型(幻视、幻听、 幻嗅、幻触、幻味等 )(visual, auditory, olfactory, tactile, gustatory, etc) 内容(单调/言语性) (simple or complex) 性质(真性/假性)
精 神 病 学(Psychiatry)


精神病学的相关概念 精神病学的发展简史 精神病学的主要分支 社区精神卫生 精神障碍的病因
相关概念
精神病学(psychiatry):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 支学科,是研究精神疾病病因、发病机理、临 床表现、疾病发展规律以及治疗和预防的一门 学科。
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s):是一类具有诊 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为认知、情绪 、行为等方面的改变,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
知觉障碍(disorders of perception)
➢ 知觉:外部信息通过感觉器官进入人脑,产生对某一具体事物的各种属性,以
及它们相互联系的、整体的反映 。
➢ 错觉(illusion):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临床多见错听和错视。一精神分裂症
病人看到病房对面楼顶上有一只老虎而恐惧万分,其实只是一只猫。
社区精神病学(community mental health)
社区精神卫生指以社区中的精神疾病患者为服 务对象,在多部门合作指导下,合理利用各种 社会资源和技术,在社区范围内,以预防和处 理人的心理卫生问题、降低精神残疾、减少精 神疾病患者肇事肇祸、满足人的基本精神卫生 服务需有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 健康宣传教育和管理等为一体的,有效、经济
社区精神卫生的工作内容
开展精神障碍的流行病学调查 开展多形式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日间医 院、家庭病床、社区门诊医疗、心理卫 生咨询、危机干预以及会诊联络工作 培训基层精神卫生保健人员
精神障碍的病因
➢ 精神障碍的生物学因素
遗传因素: 这些疾病具有遗传性, 多数精神障碍不是单基因遗传, 而是多 基因遗传。
➢ 幻觉(hallucination):是一种虚幻的知觉体验,即在没有现实刺激 作用于
相应感官时发生的知觉体验。常见于精神分裂症和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幻听(auditory hallucination):是指病人所体验到的声音缺乏外界和体内真
实的起源,为临床最常见而具有诊断性意义的幻觉,可见于多种精神病,最常 见于精神分裂症。有非言语性幻听,属原始性幻听,如音乐声,鸟鸣声等。最 多见的是言语性幻听,其中与情感不协调的评论性幻听、议论性幻听和命令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