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临床病原体检测
核酸检测考核试题和答案大全

核酸检测考核试题和答案大全1.临床实验室对检测系统进行性能核实时,需要进行精密度和准确性实验。
2.基因芯片技术的本质是核酸分子杂交技术。
3.当肺炎患者行有创机械通气时,正确的方法是使用小潮气量和低吸气压力。
4.合成RNA的原料是NTP。
5.个人防护装置是用于防止人员个体受到生物性、化学性或物理性等危险因素伤害的器材和用品。
6.参与杂交反应的已知核酸序列标记为探针。
7.级A1型和A2型生物安全柜的通风连接使用套管或伞型罩连接。
8.第三代测序技术的特征是单分子测序。
9.在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中,净化实验室专用门不具备特定的特点。
10.正确的对应关系是敏感性=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100%。
11.目前的DNA自动化测序技术可以一次性读取的序列长度约为1000bp。
12.分子信标技术的设计并不简单。
13.国内的生物安全实验室必须按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进行管理。
14.从鼻咽拭子中提取的剩余核酸提取物不能用于丙型肝炎病毒的诊断。
15.退火温度是PCR反应特异性的关键因素,通常退火温度为Tm减5℃。
16.实验室人员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上所有内容。
17.Taq DNA聚合酶在引物的3-OH末端加入脱氧单核苷酸,形成3',5磷酸二酯键。
18.孔位不足时,不能将0.5mEP管放入1.5m加热孔中进行热裂解,加热时间不变。
19.脱卸三级防护装备的顺序是鞋套→护目镜→外层手套→防护服→帽子→内层手套→口罩。
20.进行核酸提取的有效性评价是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内容之一。
21.在核酸检测体系中加入内部质控的作用不仅是监测单项,还包括监测样本吸取错误所致的假阴性结果。
22.生物危害是指各种生物因子对人类健康、环境和社会造成的危害。
31.性能验证计划应包括验证项目内容、待验证性能指标、验证实施方案和结果判断标准。
32.感染病例出院的标准包括体温恢复正常3天以上、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以及连续2次呼吸道标本病原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间隔至少24小时)。
医学生物技术11

医学生物技术医学生物技术是指将生物学原理应用于医学诊断、治疗和研究的领域。
随着生物科学和技术的迅速发展,医学生物技术在医学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讨论医学生物技术的定义、应用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定义医学生物技术是一种利用生物学原理和技术手段来解决医学问题的综合性学科。
它涉及到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基因工程、蛋白质组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应用。
通过对生物体内生物分子的研究和应用,医学生物技术为临床诊断、药物研发、基因治疗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应用临床诊断医学生物技术在临床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基因检测技术可以用于检测遗传性疾病的患病风险,辅助医生进行准确诊断。
此外,分子生物学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肿瘤标记物的检测、感染病原体的检测等领域。
药物研发医学生物技术在药物研发中起到关键作用。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可以生产出重组蛋白药物,如胰岛素、免疫球蛋白等,从而治疗一些慢性疾病。
另外,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发展也为药物靶点的发现提供了新途径。
基因治疗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不断进步,基因治疗成为医学生物技术的一个热点领域。
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可以修复遗传性疾病患者的基因缺陷,为一些顽疾提供新的治疗方法。
发展方向未来,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医学生物技术将会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方面,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技术将在个性化医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每位患者提供量身定制的治疗方案。
另一方面,纳米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学等新兴技术的应用也将推动医学生物技术向更深层次、更精准化的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医学生物技术作为现代医学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将在未来发展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妇产科(11版)

目录第一篇妇科篇第一章妇科常用检查和特殊检查 (2)第一节妇科检查 (2)第二节阴道分泌物检查 (3)第三节细胞学检查 (4)第四节外阴及宫颈活组织检查 (7)一、外阴活组织检查 (7)二、宫颈活组织检查 (7)第五节诊断性刮宫 (8)第六节输卵管通畅性检查 (9)一、输卵管通液 (9)二、输卵管碘油造影 (10)第七节阴道镜检查 (11)第八节宫腔镜检查 (12)第九节腹腔镜检查 (14)第十节经阴道后穹窿穿刺术 (15)第二章妇科手术 (16)第一节术前准备及围手术期处理 (16)一、术前准备 (16)二、手术后处理 (17)三、合并内科疾患者手术前、后的处理 (18)第二节外阴手术 (23)一、尿道肉阜切除术 (23)二、前庭大腺囊肿手术 (24)三、前庭大腺脓肿切开术 (25)四、小阴唇粘连分解术 (25)五、外阴单纯肿物切除术 (25)六、外阴血肿手术 (26)七.阴蒂缩小复位术 (26)第三节会阴及阴道手术 (27)一、无孔处女膜切开术 (27)二、阴道成形术 (27)四、阴道横隔成形术 (32)五、阴道囊肿切除术 (33)六、阴道裂伤修补术 (34)七、后穹窿切开术 (34)八、阴道前壁修补术 (35)九、阴道后壁修补术 (35)十、盆底重建术 (36)十一、阴道中隔成形术(Le Fort Operation) (37)十二、会阴裂伤修补术 (38)第四节宫颈手术 (39)一、宫颈激光、微波、电熨术 (39)二、宫颈锥形切除术 (40)三、宫颈扩张术 (40)四、宫颈裂伤修补术 (41)五、宫颈内口松弛矫治术 (41)六、宫颈切除术(截除、残端切除) (42)七、宫颈息肉切除术 (43)八、宫颈LEEP术 (43)第五节子宫手术 (44)一、带蒂浆膜下肌瘤摘除术 (44)二、子宫肌瘤剔除术 (45)三、子宫颈肌瘤剔除术 (45)四、阔韧带肌瘤切除术 (46)五、次全子宫切除术 (47)六、经腹全子宫切除术 (48)七、剥出肌瘤后子宮切除术 (49)八、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 (49)九、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术 (50)十、经阴道子宫切除术 (50)十一、子宫畸形矫形术 (51)十二、子宫肌瘤动脉栓塞 (53)第六节卵巢及输卵管手术 (54)一、输卵管切除术 (54)二、卵巢剖视检查术 (54)三、卵巢切除术 (54)四、输卵管宫角植人术 (55)第七节恶性肿瘤手术 (55)二、单侧外阴广泛切除术(或单侧外阴切除术) (56)三、外阴广泛切除术 (56)四、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 (57)五、子宫次广泛切除术 (58)六、子宫广泛切除术 (59)七、盆腔淋巴结切除术 (59)八、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 (60)九、骶前淋巴结切除术 (61)十、肿瘤细胞减灭术 (62)十一、卵巢癌二次探査术 (62)第八节腹腔镜手术 (63)一、腹腔镜下手术的基本操作 (64)二、腹腔镜下附件手术 (65)三、腹腔镜下子宫手术 (66)四、腹腔镜下妇科恶性肿瘤手术 (68)五、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及其防治 (69)第九节宫腔镜手术 (73)一、宫腔镜检査术 (73)二、子宫内膜电切术 (74)三、子宫肌瘤切除术 (75)四、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 (76)五、子宫腔内异物取出术 (76)六、宫腔粘连切开术 (77)七、热球子宫内膜去除术 (78)八、宫腔镜手术并发症 (78)第十节膀胱颈悬吊术 (84)第十一节抗压力性尿失禁手术 (85)一、经阴道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带术(tension free vaginal tape,TVT) (85)二、经闭孔无张力屎道中段悬吊带术(TVT obturator,TVT-O) (86)第十二节女性生殖道瘘修补术 (86)一、经阴道膀胱阴道瘘修补术 (86)二、经腹膀胱阴道瘘修补术 (87)三、膀胱尿道阴道瘘修补术 (88)四、输尿管移植术 (88)五、直肠阴道瘘修补术 (89)第二篇产科篇第一节绒毛活检术 (91)第二节羊膜腔穿刺 (91)第三节经皮脐血管穿剌术 (92)第四章产前保健 (94)第一节四步触诊 (94)第二节骨盆测量 (94)第三节胎儿宫内监测 (95)第五章产科手术 (97)第一节宫颈环扎术 (97)第二节引产术 (98)第三节会阴切开缝合术 (102)第四节臀位助产 (103)一、臀位助产术 (103)二、臀位牵引术 (104)第五节胎头负压吸引术 (104)第六节产钳术 (105)第七节剖宫产术 (108)第八节转胎术 (111)一、臀位外倒转术 (111)二、臀位内倒转术 (111)第九节毁胎术 (112)一、断头术 (112)二、除脏术 (113)三、穿颅术 (113)第十节产道裂伤修补术 (114)一、会阴、引道裂伤修补术 (114)二、宫颈裂伤缝合术 (115)第十一节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 (116)第十二节髂内动脉结扎术 (116)第十三节子宫腔纱布条填塞术 (117)第一篇妇科篇第一章妇科常用检查和特殊检查第一节妇科检查妇科检查(盆腔检查)的范围包括外阴、阴道、子宫颈、子宫体、附件及其他宫旁组织。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模拟考试卷-含参考答案-25-11-30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模拟考试卷选择题:每题1分,合计100分1、女,35岁。
闭经3年,内分泌检测血FSH55U/L,最可能的诊断是A:卵巢性闭经B:垂体性闭经C:子宫性闭经D:肾上腺性闭经E:下丘脑性闭经2、最容易发生房室传导阻滞的是A:急性前壁心肌梗死B: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C:急性高侧壁心肌梗死D:急性后壁心肌梗死E:急性下壁心肌梗死3、小儿急性毛细支气管肺炎的病原体,最主要的为A:腺病毒B:呼吸道合胞病毒C:金黄色葡萄球菌D:支原体E:肺炎链球菌4、符合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骨髓表现是( )A:骨髓巨核细胞增多,大多为颗粒型巨核细胞B:骨髓巨核细胞数量显著减少C:骨髓巨核细胞增多,原始巨核细胞显著增多D:骨髓巨核细胞增多,小巨核细胞增多E:骨髓巨核细胞增多,产板巨核细胞增多5、男,15岁。
上呼吸道感染后10余天出现腹痛和便血,经泼尼松治疗后好转。
但在病理第4周出现尿蛋白(++)、红细胞15~20/HP,肾功能及血清补体C3正常。
提示存在( )。
A: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B:原发性肾病综合征C:紫癜性肾炎D:急进性肾炎E:狼疮性肾炎6、男,49岁。
右侧腰部疼痛半个月,向股后部、小腿后部和外侧以及足背放射,咳嗽或打喷嚏时加重。
3个多月前搬家时“闪了腰”,休息后无大碍,未予注意。
查体:髂嵴最高点平面下方脊柱右侧有明显压痛,平卧位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右膝跳反射亢进。
X线片提示腰3、4和腰4、5椎间隙有物体向右后外侧突出。
导致该疾病的因素不包括A:后纵韧带较窄B:该段脊柱活动多C:该段脊柱承重大D:该段脊柱向后突E:腰椎间盘较厚,活动度较大7、女性,28岁。
干咳、低热、盗汗半月,今日突然咯血2口而就诊。
左上肺可闻及湿罗音。
首先考虑的诊断是A:肺炎球菌肺炎B:支气管扩张C:肺脓肿D:肺结核E:肺癌8、处置顽固性心力衰竭首先要A:血管重建B:心脏移植C:血液超滤D:寻找病因E:加大正性肌力药物的剂量9、男,32岁,因患再生障碍性贫血需要输血,当输入红细胞悬液约200毫升时,突然畏寒,发热,呕吐一次,尿呈酱油样,血压10.0/6.0kPa(75/45mmHg)。
成人呼吸道感染病原诊断核酸检测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3)ppt课件

等温扩增操作简便,反应时间短,适用于基层和现场快速检测。
数字 PCR 技术
高精度定量分析
数字PCR技术能够实现核酸分子的绝对定量,提高检测 精度。
抗干扰能力强
数字PCR技术对抑制剂、模板质量等干扰因素不敏感, 提高检测稳定性。
核酸即时检测技术
快速诊断
核酸即时检测技术可在短时间内完成呼 吸道病原体的检测,满足临床即时诊断 需求。
性能验证要求
在免疫功能受损人群的呼吸道感染检测中,核酸检测技术需要具备高 灵敏度、高特异性和广谱检测能力,以应对多种可能的病原。
05 特定场景下的病原学检测 策略
是否推荐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常规病原学检查?
推荐进行常规病原学检查
考虑临床实际情况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多样,通过病原 学检查可以明确病原体,为针对性治疗提供 依据。
04 临床应用场景与性能验证 要求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常见病原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常见的 病原包括鼻病毒、冠状病 毒、流感病毒等。
检测技术应用
核酸检测技术可用于这些 病原的检测,帮助快速准 确诊断。
性能验证要求
核酸检测技术应具有高度 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以减 少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
气管支气管炎
常见病原
气管支气管炎的常见病原包括肺 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
不同场景下核酸检测技术的选择与应用策略
1 2 3
门诊筛查
对于门诊疑似呼吸道感染患者,可采用快速核酸 检测方法进行初筛,提高诊断效率,减少患者等 待时间。
住院患者诊断
对于住院患者,可采用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核 酸检测方法,结合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提高 诊断准确性。
疫情防控
在疫情期间,核酸检测技术可用于大规模人群筛 查、密切接触者追踪等场景,助力疫情防控工作 。
医学分析国家卫生行业标准目录大全

医学分析国家卫生行业标准目录大全1. 总则- 1.1 目录说明- 1.2 标准参考- 1.3 术语和定义2. 管理体系- 2.1 质量管理体系- 2.2 性能评估体系- 2.3 风险管理体系- 2.4 安全管理体系3. 临床诊断标准- 3.1 临床病历记录标准- 3.2 临床试验规范- 3.3 临床诊断手册4. 医学影像标准- 4.1 影像设备标准- 4.2 传感器性能标准- 4.3 影像质量评估标准- 4.4 影像处理流程标准5. 医学实验室标准- 5.1 实验室设备管理标准- 5.2 样本采集和处理标准- 5.3 检验方法标准- 5.4 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标准6. 医疗设备标准- 6.1 医疗设备分类和注册标准- 6.2 设备安全和性能标准- 6.3 设备维护和校准标准7. 医学数据管理标准- 7.1 数据收集和存储标准- 7.2 数据处理和分析标准- 7.3 数据隐私和安全标准8. 医学教育和培训标准- 8.1 教学计划和课程设计标准- 8.2 教学资源和设施标准- 8.3 学生评估和考核标准9. 药物和治疗标准- 9.1 药品审批和注册标准- 9.2 药物临床试验标准- 9.3 治疗方案和指南标准10. 感染防控标准- 10.1 感染监测和预防标准- 10.2 感染控制系统标准- 10.3 感染处理和隔离标准11. 传染病防治标准- 11.1 传染病防治方案标准- 11.2 病原体检测和鉴定标准- 11.3 疫情监测和预报标准12. 医院管理标准- 12.1 医院设施和装备管理标准- 12.2 医疗服务质量评估标准- 12.3 医院流程优化和标准化管理13. 职业健康管理标准- 13.1 职业卫生安全标准- 13.2 职工健康检查和评估标准- 13.3 职业病诊断和管理标准14. 医学伦理规范- 14.1 临床试验伦理标准- 14.2 患者知情同意标准- 14.3 医学研究伦理标准以上所列的标准目录是为了规范和规范化国家卫生行业的各方面工作,以确保医学行业的安全性和质量。
传染病筛查

优化筛查流程
简化筛查流程,提高筛查效率,降低筛查成本。
加强宣传与推广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传染病筛查的认知度 和参与度。
加强公众教育
普及传染病知识
向公众普及传染病的基本知识、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提高公众意识
提高公众对传染病筛查的重视程度,认识到筛查的重要性。
HIV筛查
HIV筛查是通过检测血液或其他体液 中的HIV抗体或病毒抗原,确定个体 是否感染HIV的过程。
HIV筛查是预防和治疗HIV感染的重要 手段,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降低 传播风险,提高感染者的生活质量。
HIV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 婴传播。感染后可引起免疫系统缺陷 ,增加感染其他疾病的风险,严重影 响健康和生活质量。
目的
旨在早期发现、预防和控制传染 病,降低疾病传播风险,保障公 众健康。
筛查的重要性
预防和控制传染病传播
通过早期发现潜在传染病患者,采取 有效措施隔离和治疗,防止疾病进一 步传播。
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保护特殊人群
对易感人群、高风险人群进行筛查, 降低其感染风险。
及早发现传染病有助于合理分配医疗 资源,减轻医疗系统负担。
传染病筛查的挑战与解决 方案
提高筛查的准确性
标准化检测方法
采用国际公认的检测方法,确保 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定期评估与更新
定期评估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和灵 敏度,及时更新检测技术,提高
检测精度。
质量控制
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 实验室操作的规范性和数据的准
确性。
提高筛查的覆盖率
扩大筛查范围
移动医疗技术
移动医疗设备将更加普及,方便患者随时随地接 受传染病筛查,提高筛查覆盖率和效率。
传染病学 分章节题库 习题

总论练习题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计? 分)1、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是,除外: ( e )A.有特异病原体B.有传染性C.有感染后免疫D.有流行病学特征E.有感染中毒症状2、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与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
此种情况属于:bA.病原体被清除B.隐性感染C.显性感染D.病原携带状态E.潜伏性感染3、可用普通显微镜检查涂片来确定病原体而确诊的疾病是,除外: eA.血液涂片检查微丝蚴B.骨髓涂片检查疟原虫 C.皮肤淤斑涂片检查脑膜炎球菌D.肝脏脓液涂片检查阿米巴原虫E.粪便涂片检查痢疾杆菌4、下列发疹性传染病按皮疹出现先后次序排列,依次为:( e )A.猩红热、天花、水痘、麻疹、斑疹伤寒、伤寒B.猩红热、风疹、水痘、麻疹、斑疹伤寒、伤寒C.天花、水痘、猩红热、麻疹、斑疹伤寒、伤寒D.水痘、天花、猩红热、麻疹、斑疹伤寒、伤寒E.水痘、猩红热、天花、麻疹、斑疹伤寒、伤寒5、须按甲类传染病处治的是: dA.艾滋病、肺炭疽B.艾滋病、传染性非典C.艾滋病、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D.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传染性非典E.炭疽、传染性非典6、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是: ( e )A.患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B.周围性、地区性、季节性C.散发、流行、暴发流行D.自然因素、社会因素E.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7、在我国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中,属于甲类传染病的是: ( e )A.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B.艾滋病C.传染性非典型肺炎D.狂犬病E.鼠疫8、提高人群免疫力起关键作用的是:( c)A.改善营养B.锻炼身体C.预防接种D.防止感染E.预防服药9、传染病检疫期限的确定是依据该病的: ( c )A.隔离期B.传染期C.最长潜伏期D.最短潜伏期E.平均潜伏期10、甲类传染病的法定传染病报告时间,在城镇应于发现后: ( a )A.2小时内B.6小时内C.10小时内D.12小时内E.24小时内11、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寄生在机体的某些部位,机体免疫功能使病原体局部化,但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才引起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毒分离培养与鉴定的结果评价
必须结合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标本来源 及病毒种类加以分析。 从组织、血液以及脑脊液中分离到病毒可明确 诊断。 从呼吸道、肠道等分离到病毒,如该病毒人体 不能长期携带,有诊断价值,如麻疹病毒、流 感病毒等。反之需相应的临床表现,才有病原 学意义,如巨细胞病毒,肠道病毒等。 阴性不能排除病毒感染。
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
定义:1μg苯唑西林纸片的抑菌圈直径 <19mm且MIC>2μg/ml应视为耐青霉素 肺炎链球菌(penicillin resistant strepttococcus paeumoni,PRSP)。
临床意义
PRSP对氨苄西林、 氨苄西林/舒巴坦、 头孢克肟、 头孢唑啉的临床治疗疗效很 差,治疗时参考药敏结果选择药物,经 验治疗重症感染时,可用头孢曲松或头 孢噻肟联合万古霉素用药。
何时不需进行细菌的药敏试验?
若感染的性质不清楚、标本含数种混合生长的 菌或正常菌群,而且这些菌与正在治疗的感染 关系很小时,通常不必作药敏试验,因为其实 验结果可能有误导作用。 若感染是由公认的对高效药物敏感的微生物引 起,就很少需要作药敏试验。
耐药机制
Hale Waihona Puke 整合子 灭活酶和钝化 酶β内酰胺酶 氨基糖苷钝化酶 氯霉素乙酰转移酶 红霉素酯酶
检验申请单的基本内容
The patient’s name and hospital number. Age and sex. Collection date and time. Diagnosis. Exact nature and source of the specimen. Ordering physician. Immunization history and antimicrobial therapy. Objective
aad基因盒:氨基糖苷类 Dfr基因盒:甲氧磺胺嘧啶 cat、aar 、aac 、ere等
耐药机制
药物作用靶位的改变
核糖体的改变 大环内酯、林可霉素 DNA解旋酶、拓扑异构酶的改变 喹诺酮 类 PBP的改变 β内酰胺类 二氢叶酸还原酶的改变 甲氧苄啶
耐药机制
药物泵出系统 生物膜的形成
革兰阴性菌外膜蛋白减少或消 失 革兰阳性菌肽聚糖层阻碍药物 进入 某些细菌外膜上的药物泵出系 统
血液标本的采集
适应症:疑似菌血症、败血症或脓毒血 症的病人。 采血时间:一般在抗生素使用前,于发 热初期或高峰期采血。 24小时内采血2~3 次可提高阳性率。 采血量:血液与培养基的比例为1:10, 一般成人血量10~20ml,婴儿1~5ml。
骨髓采集:1ml 增菌培养基:SPS(聚茴香脑磺酸钠)一 种抗凝剂,可抑制血中杀菌物质,中和 溶菌酶。 注明抗生素使用情况:磺胺(对氨基苯 甲酸)青霉素(青霉素酶或高渗蔗糖) 其他(硫酸镁)
超广谱β-内酰胺酶是由质粒介导的β-内酰 胺酶,可水解青霉素类、头孢菌素和氨 曲南,主要在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 等肠杆菌科细菌中产生。
临床意义
产ESBL细菌,不论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结 果如何, 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氨曲 南治疗均无效。
ESBLs试验的“匙扣”现象
CXM和AMC的中间出现一个“凹坑”
血液标本的采集方法
尿标本的采集
无菌采集中段尿 如考虑厌氧菌感染, 采取膀胱穿刺法采集 标本。 排尿困难者考虑导尿 采集标本。
粪便标本采集
自然排便,挑取脓、血或粘液部分于清 洁容器中送检。 排便困难者,采用直肠拭子采集。 怀疑霍乱弧菌感染引起的腹泻,立即接 种或将标本置于碱性蛋白胨或卡-布运送 培养液送检。 传染性腹泻应连续送检3次。
检查方法
直接显微镜检查 病原体抗原与抗体的检测 病原体核酸的检测 病原体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诊断
初步诊断:通过直接染色镜检和检出特异性抗 原或其他病原体成分,血清学方法检测特异性 IgG和/或IgM抗体,借助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 病原体核酸,结合病史、症状、体征,快速做 出初步诊断。 确定诊断:初步诊断的同时,对标本进行病原 体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并在常规检查基础 上,结合快速检出和鉴定做出判断。
第二节 细菌耐药性检查
抗生素压力
S
R
抗生素
细菌耐药性问题日显突出:谁负责?
人类自身的滥用(医生、病人)
畜牧养殖业的滥用 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 抗菌药物研制速度相对缓慢
体外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的目的
何时需进行细菌的药敏试验?
当一细菌是需要抗微生物药治疗的某感染过程 的病原菌,而其敏感性不能从细菌的种属特性 可靠地推知时,就需要进行药敏试验。 当病原菌被认为是属于对常用抗生素能产生耐 药的菌种时,更需进行药敏试验。
病原体抗原与抗体的检测
特异性 IgM可作为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 断指标,且可区分原发与复发感染。 特异性 IgG,尤其双份血清的滴度呈4倍 或4倍以上升高,考虑病原体感染。 排除交叉抗原的影响,病原体抗原检测 可明确感染的病原体。
病原体分离培养与鉴定目的
明确感染病原体。 为临床提供体外抗微生物药物敏感试验 结果。
病原体核酸的检测
聚合酶链式反应:扩 增病原体微生物特异 的DNA或 RNA片段。 探针杂交法:通过 已知序列的探针与病 原体的核苷酸杂交, 用以了解病原体的有 无。
病原体核酸检测结果评价
是检测病原体微生物最灵敏的方法,但 具有一定的假阳性与假阴性。 阳性只表明存在某种病原体的核酸,是 否正被感染应结合临床具体分析。 适用难或不能分离培养的微生物
呼吸道标本采集
类型:鼻咽拭子、痰和 经气管采集的标本。 上呼吸道存在正常菌 群,在采集标本与结 果分析时应予考虑。
痰标本的采集
采集时间:晨痰,且 在取痰前用清水反复 漱口。 方法: (1)自然咳痰法 (2)气管镜下采集法 (3)气管穿刺法
生殖道标本
男性:无菌采集尿道口分泌 物或前列腺液。 女性:用无菌棉纤采集阴道 或宫颈分泌物。怀疑厌氧菌 感染,应采用阴道后穹隆穿 刺法,并立即接种于厌氧平 板。 疑似梅毒螺旋体感染,直接 从外生殖器硬下疳蘸取渗出 液,置于盖玻片上,立即送 检。
脑脊液
由临床医生采用腰椎穿刺,抽取2-3ml, 置于无菌容器中立即送检,不能暂时保 存于冰箱中。
胸腹水等穿刺液标本
用无菌注射器抽取可疑标本,分别置于 抗凝与不抗凝无菌容器中立即送检。 怀疑厌氧菌感染,采用床边接种为宜。
脓液及创伤感染分泌物标本
开放性脓肿及脓性分泌物:用无菌棉纤 采取脓液或病灶深部分泌物,置于斯氏 运送培养基送检。 封闭性脓肿:局部消毒后,用注射器抽 取,怀疑厌氧菌感染,应隔绝空气采集。
菌--药敏方法
测试菌 普通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 药敏方法 纸片扩散法(M2-A8)
苛养菌
厌氧菌 稀释法 (M7-A6)
Etest
琼脂稀释法
宏量(2ml) 肉汤稀释法 微量(0.1ml)
-纸片扩散法
试验原理:
将含有定量抗菌药物的纸片贴在已接种测试菌的琼脂平
板上,纸片中所含的药物吸收琼脂中水分溶解后不断向纸片
细菌分离培养与鉴定的结果评价
正常人群的无菌体液中检测到细菌,应 考虑细菌为感染的病原体。 存在正常菌群的标本检测到细菌,应结 合细菌的量考虑是否为致病菌。 如临床表现支持感染,但培养阴性,应 考虑为标本不合格、培养不恰当等因素。 直接镜检找到病原体,而培养阴性,应 考虑有L细菌、厌氧菌或苛氧菌感染
药敏试验结果的解释(1)
敏感(susceptible):表示测试菌能被测 定药物常规剂量给药后在体内达到的血 药浓度所抑制或杀灭。 耐药(resistant):表示测试菌不能被 测定药物常规剂量给药后在体内达到的 血药浓度所抑制或杀灭,治疗无效。
药敏试验结果的解释(2)
中介 (intermediate) : 该范围作为敏感与 耐药之间的缓冲区,避免由于微小技术 误差影响实验结果。 最低抑菌浓度(MIC):能够抑制检测 菌肉眼可见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称为测 定药物对检测菌的最低抑菌浓度。
β-内酰胺酶的检测
β-内酰胺酶:可水解β-内酰胺类抗生素。 临床意义:(1)流感嗜血杆菌、淋病奈 瑟菌以及卡拉莫拉汉菌等阳性,表示对 青霉素、氨苄西林以及阿莫西林耐药。 (2)葡萄球菌属以及肠球菌属等,阳性 表示对青霉素、氨基组青霉素、羧基组 青霉素以及脲基组青霉素耐药。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 spectum β-lactamase, ESBL)的肠杆菌科细菌
检验科可拒收部分标本
The specimen transport time exceeds 2 hours postcollection and the specimen is not preserved. The specimen was received in a fixative which kill any microorganism present. The specimen has been received for anaerobic culture from a site known to have anaerobes as part of normal flora.
临床病原体检测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胡晓彦
临床病原体检查目的
明确感染是否发生以及病原体的类型。 提供体外抗微生物药物敏感实验的结果。 密切监视烈性传染病与新的传染病的发 生,及时向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配合相关机构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临床病原体检查的基本程序
医生、护士、病人、外勤、检验师:正 确采集运送标本。 检验科:直接镜检、免疫学和分子生物 检测、病原体分离培养鉴定、药敏实 验——报告结果。 医生:明确诊断、合理用药。
标本采集的基本原则
无菌、及时、按照要求、对照、标注清晰
根据病史与临床表现确定标本采集的类型与部位, 尽量采集病变明显部位标本。 在发病的早期或急性期采集标本,最好在抗生素 使用前(如使用过抗生素应在申请单上注明)。 采集标本防止污染,并置于无菌容器,加盖密封、 立即送检。 标本必须贴上标签,与检验申请单同时送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