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病原体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资料讲解

合集下载

13种呼吸道病原体多重检测的临床应用

13种呼吸道病原体多重检测的临床应用

13种呼吸道病原体多重检测的临床应用发布时间:2023-06-15T00:59:37.324Z 来源:《医师在线》2023年2月4期作者:李琼芬章映梅张芸蕾[导读]13种呼吸道病原体多重检测的临床应用李琼芬章映梅张芸蕾(云南省滇南中心医院;云南661100)〔摘要〕目的:观察应用13种呼吸道病原体多重检测的临床效果。

方法: 收集2021年10月~2022年3月我院呼吸内科接受治疗的40例患儿,通过咽拭子采样研究13 种病原体进行核酸检测,观察幼儿呼吸道感染的病菌分布特征和检出率。

结果:40例患儿中阳性检出率为82.50%(33/40),其中单一肺炎链球菌感染15例占比45.45%;呼吸道合胞病毒+甲型流感病毒两种病毒感染10例,占比30.30%,鼻病毒菌+肺炎链球菌+季节性H3N2病毒三种病毒感染8例占比24.24%;肺炎链球菌、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菌是致下呼吸道患儿致病的主要病菌。

讨论: 13种呼吸道病原体多重检测下呼吸道感染病菌快速有效,检出阳性率高。

〔关键词〕PCR技术;病原体检测;呼吸道感染;临床应用PCR是用于排查微生物,病毒,细菌感染的主要途径。

PCR技术具有敏感,便捷,无不良反应的操作优势,对病原体的耐药性也能敏锐的监测。

临床中多运用PCR技术用于HPV,艾滋病,呼吸系统疾病和乙型肝炎的诊断。

PCR无明确的禁忌症,适用于99%以上的疑似感染者,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0-3岁幼儿新增下呼吸道感染170万,每年复发3-4次,严重影响了患儿的生长发育,造成肺功能损伤可至肺水肿,败血症严重可威胁生命【1】。

因此准确找到病原体,并及时运用合理的抗生素治疗是控制病情发展的关键。

本文主要对13种呼吸道病原体多重检测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1 资料及方法1.1 临床资料收集2021年10月~2022年3月我院呼吸内科接受治疗的40例患儿,通过咽拭子采样研究13种病原体进行核酸检测,其中男性患儿23例,女性患儿17例,年龄1-10岁,平均年龄(4.36±2.75)岁,虽有患儿均出现咳嗽,咳痰,胸痛,气促等呼吸道症状,体内炎性指标超高。

九项呼吸道病原体检测在小儿呼吸道感染中的诊断价值

九项呼吸道病原体检测在小儿呼吸道感染中的诊断价值
2.
呼吸道病原体的种类繁多、交叉感染等因素会对检测结果产生一定影响。在进行检测时,需要了解各种病原体的检出率和临床表现,以便准确判断检测结果。
结论
综上所述,九项呼吸道病原体检测在小儿呼吸道感染中具有诊断价值和临床应用前景,能够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精准度。在实际运用中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和病史等多方面因素来进行评估,将检测结果和患者的实际病情进行综合分析,为治疗提供更加有效的依据。
九项呼吸道病原体检测在小儿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
1.
在小儿呼吸道感染的诊断中,九项呼吸道病原体检测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精准度。通过检测患者呼吸道内的多种病原体,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病情,有效地避免漏诊和误诊。
2.
呼吸道病原体检测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如是否需要住院治疗、是否需要重症监护等。通过检测不同病原体的种类和数量,能够判断病情的轻重并对患者的治疗起到指导作用。
3.
不同的呼吸道病原体对于治疗的药物选择存在差异,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能够有效地治疗病情。通过检测呼吸道病原体,能够对病原体种类进行分析,并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避免不必要的药物使用和治疗失败。
注意事项
虽然九项呼吸道病原体检测具有很多的优点,但在使用时也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病原体检测具有一定的误差九项呼吸道病原体检测虽然敏感性高,但仍具有一定的误差。在进行检测时,需要结合患者的病情和临床表现进行综合考虑,避免因病原体检测结果错误而延误诊疗。
九项呼吸道病原体检测的定义
九项呼吸道病原体检测是一种用于检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的检测方法,能够同时检测包括流感病毒、腺病毒、冠状病毒等在内的9种呼吸道病原体,是目前常用的一种检测方法之一。
九项呼吸道病原体检测的优点
1.

呼吸道病原体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ppt课件

呼吸道病原体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ppt课件
综上所述,呼吸道病原体检测在治疗效果评价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帮助医生实时 监测治疗效果,指导治疗调整,确保治疗的成功。
04
呼吸道病原体检测在公共卫生 与防控中的应用
疫情监测与预警
早期发现
呼吸道病原体检测能够迅速发 现病原体,对疫情进行早期预 警,有助于及时采取防控措施

流行趋势分析
通过分析检测数据,可以掌握病原 体的流行趋势,为疫情研判提供科 学依据。
治疗效果的实时监测
评估病情转变
通过定期检测呼吸道病原体,可以实时监测治疗效果,及时评估病情是否向着愈合的方向发展。
指导治疗调整
实时监测结果可为医生提供客观数据,以指导治疗调整,提高治疗效果。
病原体清除与复发监测
确认病原体清除
呼吸道病原体检测可用于确认病原体是否已被完全清除,从而判断治疗是否成功。
指导临床用药
不同病原体对药物的敏感 性不同,通过检测可以指 导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等 药物,提高治疗效果。
疫情防控
在呼吸道传染病疫情期间 ,呼吸道病原体检测对于 疫情的监测、防控和溯源 具有重要意义。
检测方法及原理
免疫学方法: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免疫荧光试验(IFT)等, 利用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反应来 检测病原体。
05
未来展望与挑战
新技术与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高通量测序技术
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未来 有望实现对呼吸道病原体更全面、快速 的检测。这项技术能够同时检测多种病 原体,提高检测效率。
VS
生物传感器技术
生物传感器技术具有快速、便携的优点, 未来在呼吸道病原体检测领域有广阔的应 用前景。通过该技术,有望实现现场即时 检测,提高诊疗效率。

呼吸道病原体检测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呼吸道病原体检测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呼吸道病原体检测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作者:古巧灵唐萍龚丹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8年第12期【关键词】呼吸道感染;呼吸道病原体;血清学;间接免疫荧光【中图分类号】R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12-03--01呼吸道感染(RTI)分为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

下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治疗时需明确引起感染的病原体,以选择有效的抗生素治疗。

病原体的检测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重要依据。

一呼吸道病原体的概述呼吸道病原体包含细菌、病毒、非典型病原体等,包括肺炎支原体(MP)、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流感病毒A(IFA)、流感病毒B(IFB)、副流感病毒(PIV)、衣原体(CP)、嗜肺军团菌(LP)、柯萨奇病毒等。

主要通过气溶胶或密切接触传播而导致下呼吸道感染。

因全球环境及气候的变化、抗生素的滥用、病原体耐药机制的改变,感染形势日趋严重。

病原体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M(Ig M),为急性感染的标志。

由于患者的免疫力差异,可出现不同的症状且严重程度不同。

一种病原体可引起多种临床表现,同一临床表现又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1-2]。

呼吸道病原体易发生混合感染、多重感染等。

尤以MP和其他细菌病原体的混合感染常见[3]。

故呼吸道病原体临床诊断较困难,需要实验室提供准确的报告,以明确病因及早诊断,进而针对性地使用抗生素治疗。

故呼吸道病原体的检测显得尤为重要。

二呼吸道病原体的检测方法迄今为止,同一病原体有不同的检测方法,同一方法可检测不同的病原体[4]。

目前临床常见病原体的主要检测方法主要有:细胞培养法、血清学检测法、核酸检测法。

1 细胞培养法1.1 快速细胞培养法 MP利用培养基中的营养成分和快速生长因子进行快速增殖,产酸使培养基PH值降低,从而使培养基中的酸碱指示剂变色[5]。

此方法简便、快速、易操作,灵敏性、特异性好。

阳性标本最快在24h报告。

9项呼吸道病原体检测在呼吸道感染病因分析中的应用

9项呼吸道病原体检测在呼吸道感染病因分析中的应用
关键词 : 呼 吸道 感 染 ; 病原体 ; 荧光 抗 体 技 术 , 间接 ; 免 疫球 蛋 白 M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3 — 4 1 3 O . 2 O 1 3 . 2 3 . 0 2 4
文献标识码 : A

3 15 8 ・
国际检验 医学杂志 2 0 1 3 年1 2月第 3 4卷第 2 3期
Hale Waihona Puke I n t J L a b . Me d , D e c e mb e r 2 0 1 3 , V。 1 . 3 4 , No . 2 3

临床 检验研 究论 著 ・
9 项 呼 吸道病 原体 检 测在 呼 吸道 感 染病 因分 析 中的应 用
文章编号 : 1 6 7 3 — 4 1 3 0 ( 2 0 1 3 ) 2 3 — 3 1 5 8 一 O 2
Appl i c a t i o n o f ni n e r e s pi r a t o r y pa t ho g e ns d e t e c t i o n i n e t i o l gi o c a na l y s i s o f r e s p i r at o r y i nf e c t i o n
脉血 , 采 用 间接 免 疫 荧光 法进 行 呼 吸 道 嗜 肺 军 团 菌 1型 ( I P 1 ) 、 肺 炎支原体( MP ) 、 Q 热 立克 次体 ( c 0 x) 、 肺 炎 衣 原体 ( c P ) 、 腺 病 毒 ( AD V) 、 呼吸道合胞病毒( R S V) 、 甲型 流 感 病 毒 ( I F A) 、 乙型流感病毒 ( I F B ) 、 副流感病毒 ( P I V) 9项 病 原 体 的 联 合 检 测 。 结 果 3 5 1 4 例 患者血清 I g M 总 阳性 率 为 3 5 . O O ( 1 2 3 0 / 3 5 1 4 ) , I F B阳性 率 最高 , 为 2 6 . O 1 ; 其 次 为 MP, 阳性率 为 1 6 . 2 8 ; P I V、

多重PCR技术检测儿童呼吸道病原的结果分析及临床应用价值评估

多重PCR技术检测儿童呼吸道病原的结果分析及临床应用价值评估

多重PCR技术检测儿童呼吸道病原的结果分析及临床应用价值评估多重PCR技术检测儿童呼吸道病原的结果分析及临床应用价值评估引言儿童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的疾病之一,通常由各种病原体引起,包括病毒、细菌和真菌等。

传统的病原体检测方法存在一些缺陷,如操作繁琐、耗时、灵敏度低等。

然而,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的出现,为儿童呼吸道病原体的检测带来了新的希望。

本文将对多重PCR技术在儿童呼吸道感染中的结果进行分析,并评估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

多重PCR技术的原理和优势多重PCR技术是一种通过同时引入多个引物,并将其与多个病原体的DNA进行增幅的方法。

相比传统的单一PCR技术,多重PCR技术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 高度敏感性:多重PCR技术能够同时检测多种病原体,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

这对于儿童呼吸道感染而言尤为重要,因为病原体常常多样化,需要检测多个目标才能准确诊断病情。

2. 高效性:多重PCR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多个目标的检测,大大缩短了检测过程。

这对于儿科医生而言尤为重要,因为他们常常需要尽快获得检测结果,以便进行及时的治疗和干预。

3. 多样性:多重PCR技术可以同时检测多种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和真菌等。

这对于儿童呼吸道感染的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因为病原体的多样性导致病情的复杂性。

多重PCR技术在儿童呼吸道感染中的结果分析针对儿童呼吸道感染,我们进行了一项研究,使用多重PCR技术对100名患有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儿童进行了病原体检测。

我们将多重PCR技术的结果与传统的病原体检测方法进行了对比,并分析了两种方法的结果一致性和差异性。

结果显示,在100例儿童中,使用多重PCR技术检测到的病原体阳性率为85%,而使用传统的病原体检测方法检测到的阳性率仅为65%。

这说明多重PCR技术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在儿童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检测中表现出更好的性能。

此外,我们还发现使用多重PCR技术可以同时检测到多种病原体,而传统的病原体检测方法通常只能检测到单一的病原体。

呼吸道病原体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

呼吸道病原体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
检测方法:常见的呼吸道病原体检测方法包括核酸检测、 抗原检测和抗体检测等。核酸检测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 病原体,抗原检测可以检测病原体本身,而抗体检测则可 以检测患者体内是否产生了免疫反应。
医院获得性呼吸道感染
医院获得性呼吸道感染是指在医院环 境中,由于患者免疫力低下或接触病 原体而引起的呼吸道炎症。这种感染 往往比较严重,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呼吸道病原体检测可以为医生提供 及时的病原学证据,指导医生选择合 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监测疾病流行趋势与防控措施
呼吸道病原体检测可以监测不同病原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的流行趋势,为防控措 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呼吸道病原体检测数据的分析,可以评估防控措施的实施效果,及时调整防 控策略,有效控制疾病的传播和流行。
03
呼吸道病原体检测的应用场景
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
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是指在社区环境中,由于各种病原 体引起的呼吸道炎症,如感冒、喉炎、支气管炎等。呼吸 道病原体检测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病原体,为临床医生 提供诊断依据,有助于及时治疗和预防并发症。
VS
预防措施:为了预防医院获得性呼吸 道感染,需要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如定期消毒病房、加强手卫生等。 同时,对于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应加 强呼吸道保护措施,如佩戴口罩等。
免疫缺陷患者感染
免疫缺陷患者是指由于免疫系统功能 不全而容易感染各种疾病的患者。呼 吸道病原体检测可以帮助医生快速诊 断免疫缺陷患者的呼吸道感染,并提 供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针对不同病原体,开发特异性更强的检测方 法,减少假阳性或假阴性的情况,提高诊断
准确性。
简化检测流程,降低成本
优化呼吸道病原体检测的流程,降低操作复杂度,提高检测效率。

呼吸道病毒检测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

呼吸道病毒检测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
平均病死率12%,重症CAP病死率达20%-50%,美国第三大死因; WHO统计每年2,000,000五岁下列旳小朋友死于肺炎,第二大死因, 仅次于心血管疾病;中国第五大死因,5岁下列婴幼儿死亡旳首因,每 年旳死亡率占总人口死亡率旳7%[1-2]
病原学:常见病原涉及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幼儿超出
➢病例分析
病例分析1
• 女,1岁10月 • 咳嗽1周,发烧4天 • 查体:T40.6℃,HR124次/分,RR 32次/分 W:13.55Kg ,SpO293% • 神志清,反应可,两侧颊部皮肤可见散在红色皮疹,压之褪色。皮
肤弹性好,口唇红润。咽红,未见发绀或吸凹,双肺呼吸音粗,未 及干湿罗音, 颜面、口唇紫绀,右肺呼吸音略低;心音有力。
• 血气分析 乳酸:1.16(mmol/L),氧饱和度:91.0(%),二氧化碳分压: 32.00(mmHg),pH:7.35,氧分压:65.00(mmHg)。
胸部X线检测
• 2023-01-10 肺部CT:右侧胸腔积液伴右肺下叶部分肺不 张,右肺下叶炎症,双侧支气管炎症变化
试验室检验
• 2023-01-04,血细胞分析(五分类)(样本:血液):白细胞数3.82X10^9/L ↓,中性粒细 胞#1.83X10^9/L↓,中性粒细胞%.48.20%↓,淋巴细胞%.44.20%↑,红细胞. 4.14X10^12/L,血红蛋白.106.0g/L↓,血小板总数 212X10^9/L;异常白细胞形态检 验(样本:血液):淋巴细胞%.44.2.00%,单核细胞%.7.80%,中性粒细胞%.48.2.00% ; C-反应蛋白 6.5mg/L;降钙素原检测(化学发光法)0.509ng/ml↑;
Pollock NR, Duong S, Cheng A, et al. Ruling out novel H1N1 influenza virus infection with direct fluorescent antigen testing. Clin Infect Dis. 2023 Sep 15;49(6):e66-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标本类型看抗原检测
优势 WHO推荐,直接检测,无窗口期 鼻咽拭子,无创采样
局限性 采样要求高,不规范采样容易导致假阴性 检测上呼吸道病原体
抗原与抗体检测采样标准化及难易程度对比图
抗原
抗体
从样本角度讲,血清是最为
理想的检测标本类型。
检测IgG抗体还是IgM抗体?
IgM IgG
九项呼吸道感染病原体IgM抗体检测
➢ 上呼吸道感染 ➢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
➢ 下呼吸道感染 ➢ (Lower Respiratory Infection)
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体
病毒
RNA病毒
正粘病毒:流感病毒 副粘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麻疹病毒等
其 他: 风疹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
如何选择诊断方法? 依据是什么?
国内外呼吸道感染指南介绍
➢ 美国感染病学会及胸科学会 ➢ 欧洲呼吸学会、欧洲临床微生物学与感染性疾病学会 ➢ 英国胸科学会、英国国家优化卫生与保健研究所 ➢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
抗 感 染
2015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
不同地区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情况
新的病原体还在不断地出现:如SARS病毒、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人偏肺病毒、人 感染H7N9禽流感等
呼吸道感染概况
➢上呼吸道感染
鼻腔、咽、喉部 ----- 常见病因病毒,少数为细菌;
➢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感染性疾患)
气管、支气管、肺部----由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等 微生物引起。
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多见
呼吸道感染概况
一、典型“致病菌”
细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等 症状:典型,咳嗽、脓性痰、胸膜炎性胸痛,一般都伴有发热,或有脓血 痰 病史:①悠久,古代的“瘟疫”很多细菌性肺炎
②重症致死性肺炎很多是细菌性 ③上世纪50年代以前的肺炎90%以上为细菌性肺炎,现在 报道约在40%左右 ④肺炎链球菌大约占在60%
DNA病毒: 腺病毒
G+: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
球菌
常 见 病 原 体
细菌
G-: 脑膜炎奈瑟菌
杆菌 G+:结核分枝杆菌、白喉棒状杆菌、厌氧菌炭疽芽孢杆菌等
G-: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流感嗜血杆菌、军团菌、
铜绿假单胞菌、百日咳杆菌
真菌: 酵母菌、曲霉菌、毛霉菌
其它: 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立克次体等
①除组织胞浆菌为原发吸入性感染外,多数为条件致病 ②多发生在免疫低下患者和长时间接受广谱抗生素治疗的患者
白色念珠菌肺炎
各病原体在CAP中感染率
病原菌 肺炎链球菌 肺炎支原体 流感嗜血杆菌 肺炎衣原体
军团菌 病毒类 混合感染(两种或以上) 其他及不明原因
a 在养老院获得的肺炎
感染率(%) 27 15 12 7 4.8 8.5 17 13
嗜肺军团菌
➢ 广泛分布于天然淡水域或人工水域,是一种兼性细胞内致病菌, 有鞭毛、革兰氏阴性短小球杆菌。 ➢易感人群为老年人、吸烟者、慢性肺部患者、免疫功能低下、癌症 病人、肾透析病人和艾滋病人。 ➢症状类似于肺炎,表现为发冷、不适、肌痛、头晕、头痛,伴有烦 躁、呼吸困难、胸痛。90%以上患者体温急剧上升,咳嗽、粘痰, 偶尔出现腹泻呕吐胃肠道紊乱,重症患者可发生肝功能变化及肾衰竭 。 ➢欧洲和北美军团菌肺炎占社区获得性肺炎前4位; ➢我国各省市每年均有病例报告。 ➢治疗:阿奇霉素 红霉素
呼吸道病原体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
一 呼吸道感染概况和现状
一 呼吸道相关疾病
我国呼吸系统感染现状
二 呼吸道病原体实验室检测方法
常见呼吸系统病原体及感 三染九情项况呼吸道病原体联合检测的
临床应用呼吸道感Βιβλιοθήκη 病原体的实验 室检测呼吸道感染
➢ 呼吸道感染(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是最常见的 感染性疾病之一
(一)最常见的非典型病原体
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军团菌等(狭义的非典型病原体) ①感染比例高,超过“非典”50% ②临床症状:干咳为主,少痰或无痰,肺外症状较常见明显,尤其军团菌感染 ,表现相对较重,多脏器受累明显。可有高热、耳鸣、相对缓脉、血尿、腹痛 、腹泻、肝酶升高、电解质紊乱、精神神经症状等 ③β-内酰胺类 (青霉素类、头孢类)、氨基糖苷类(链霉素)等药物无效 ④治疗:呼吸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
呼吸道病原体感染概况
二、非典型病原体
①进展的、开放的概念,始用于20世纪30年代末,60年代首次发现了 非典型的病原体——肺炎支原体
②泛指各种能引起肺炎的、临床表现与典型肺炎不同的各种病原体( 广义)
③临床症状不典型,差异大 ④在CAP中感染的比例逐年增加,据报道大约占40-60%,逐渐引起各 国医疗工作者注意
2015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
甲氧西林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检出率
2015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
肺炎链球菌红霉素耐药率
2015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
肺炎克雷伯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
明确感染病原体,针对性使用抗生素
呼吸道病原体的实验室检测方法
➢ 金标准:培养 ➢ 分子生物学检测:核酸检测、PCR; ➢ 病原检测: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病原; ➢ 血清学检测:ELISA、IFA等;
(二)病毒类
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冠状病毒、禽流感病毒等 ①季节性或区域性流行 ②临床症状:干咳为主,少痰或无痰、呼吸困难,低氧血症 ③治疗:主要依靠对症支持治疗。早期抗病毒治疗可能效果较好。预后取决于 病毒类型和宿主对病毒的反应
(三)真菌性肺炎
念珠菌,曲菌,新型隐球菌,放线菌,组织胞浆菌,毛霉菌属等
2006-2012年感染性疾病病死率(城市)
2000年以后相对以前有明显降低,但2010年后有小幅反弹趋势
呼吸道病原体流行特点
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
非典型病原体的感 染率逐年提高,占 CAP的公4园0-60%
混合感染常见,细菌 合并非典型病原体感 染最常见,重视多种 病原体联合检测
临床医师如何应对呼吸道感染
数据来源: 《各国社区获得性肺炎指南对非典型病原体的重视情况》
《肺炎的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重视非典型病原体在CAP致病中的作用》
《要重视非典型病原体在呼吸道疾病中的致病作用》等
重视多种病原体联合检测
2016年中国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1/10万)
前四位死因构成比: 农村:77.43% 城市:80.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