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项呼吸道病原体检测在呼吸道感染病因分析中的应用
呼吸道感染IgM九项联检试剂使用说明终稿

呼吸道感染IgM九项联检试剂盒(间接免疫荧光法)说明书【产品名称】通用名称:呼吸道感染IgM九项联检试剂盒(间接免疫荧光法)英文名称:PNEUMOSLIDE IgM商品名称:PNEUMOSLIDE IgM【包装规格】10人份/盒【预期用途】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同时检测人血清中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体的IgM 抗体,可检的病原体包括:嗜肺军团菌血清1型、肺炎支原体、Q热立克次体、肺炎衣原体、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和副流感病毒1、2和3型。
已报道的非典型性肺炎的病原体有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有:嗜肺军团菌人最易感染的是嗜肺军团菌血清1型,非典型性肺炎常伴随有全身症状。
10%的肺炎是由嗜肺军团菌血清1型引起的。
在血清学诊断中,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是唯一的标准技术。
肺炎支原体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炎在儿童和青少年中最为常见,由于很难将其固定在载玻片上,因此先将肺炎支原体抗原固定在细胞中。
Q热立克次体Q热是由Q热立克次体引起的全身疾病,会造成发热、非典型性肺炎、肝炎或心内膜炎。
血清学诊断中,IFA检测是最灵敏和最具指示性的血清学诊断方法。
肺炎衣原体肺炎衣原体极易造成呼吸系统感染,特别是支气管炎和肺炎。
在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它所引起的肺炎占所有肺炎病例的10%。
微量免疫荧光法(MIF)是最灵敏和最特异的诊断方法。
腺病毒腺病毒是一种重要的呼吸道病原体,能引起上呼吸道疾病,伴随有急骤发热和轻度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合胞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两岁以下幼儿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在冬季爆发流行。
流感病毒它是流感的病原体,在具有潜在病理学的患者中会产生严重的并发症。
由于它易于与其它呼吸道疾病混淆,所以在流行期临床诊断很困难。
因此,实验室诊断就显得非常重要。
副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1、2和3型在2-4岁儿童中能引起喉气管支气管炎(哮吼)。
3型具有流行性,1和2型具有地域性。
【检测原理】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是基于待测样本中的抗体与吸附在载玻片上的抗原发生的反应。
九项呼吸道病原体检测在小儿呼吸道感染中的诊断价值

呼吸道病原体的种类繁多、交叉感染等因素会对检测结果产生一定影响。在进行检测时,需要了解各种病原体的检出率和临床表现,以便准确判断检测结果。
结论
综上所述,九项呼吸道病原体检测在小儿呼吸道感染中具有诊断价值和临床应用前景,能够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精准度。在实际运用中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和病史等多方面因素来进行评估,将检测结果和患者的实际病情进行综合分析,为治疗提供更加有效的依据。
九项呼吸道病原体检测在小儿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
1.
在小儿呼吸道感染的诊断中,九项呼吸道病原体检测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精准度。通过检测患者呼吸道内的多种病原体,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病情,有效地避免漏诊和误诊。
2.
呼吸道病原体检测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如是否需要住院治疗、是否需要重症监护等。通过检测不同病原体的种类和数量,能够判断病情的轻重并对患者的治疗起到指导作用。
3.
不同的呼吸道病原体对于治疗的药物选择存在差异,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能够有效地治疗病情。通过检测呼吸道病原体,能够对病原体种类进行分析,并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避免不必要的药物使用和治疗失败。
注意事项
虽然九项呼吸道病原体检测具有很多的优点,但在使用时也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病原体检测具有一定的误差九项呼吸道病原体检测虽然敏感性高,但仍具有一定的误差。在进行检测时,需要结合患者的病情和临床表现进行综合考虑,避免因病原体检测结果错误而延误诊疗。
九项呼吸道病原体检测的定义
九项呼吸道病原体检测是一种用于检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的检测方法,能够同时检测包括流感病毒、腺病毒、冠状病毒等在内的9种呼吸道病原体,是目前常用的一种检测方法之一。
九项呼吸道病原体检测的优点
1.
呼吸道九联检

呼吸道九联检的局限性
检测时间较长需要等待结果 检测费用较高可能增加患者负担 检测结果可能受到样本采集、保存等因素的影响
检测结果可能存在假阳性或假阴性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病史进行综合判断
如何扬长避短发挥呼吸道九联检的最大价值
优势:快速、 准确、全面 地检测呼吸 道疾病
局限性:可 能存在假阳 性和假阴性 结果
智能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呼吸道九联检技术将更加智能化可以实现自动 检测、分析、报告等
远程医疗:随着远程医疗技术的发展呼吸道九联检技术可以实现远程检测、诊断 和治疗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便捷性。
呼吸道九联检在未来的应用前景
技术进步:随着 科技的发展呼吸 道九联检的准确 性和灵敏度将不 断提高
应用范围扩大: 未来呼吸道九联 检的应用范围将 不断扩大包括但 不限于医院、社 区、家庭等
呼吸道九联检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呼吸道感染:用于诊断呼吸道 感染性疾病如流感、肺炎等
过敏性疾病:用于诊断过敏性 鼻炎、哮喘等疾病
呼吸道肿瘤:用于诊断肺癌、 喉癌等呼吸道肿瘤性疾病
呼吸道慢性疾病:用于诊断慢 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 等疾病
呼吸道九联检在流行病学调查中的应用
呼吸道九联检是一种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可以检测多种呼吸道病原体。 在流行病学调查中呼吸道九联检可以用于筛查疑似病例确定感染源。 呼吸道九联检还可以用于监测疫情发展趋势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原体
检测试剂:使 用呼吸道九联 检检测试剂对 样本进行检测
检测结果:根据 检测试剂的反应 结果判断患者是 否感染了呼吸道 九联检中的病原
体
报告结果:将 检测结果报告 给医生以便医 生进行诊断和
治疗
呼吸道九联检的检测结果解读
1286例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9种病原体检测分析

毛 淑 清①
【 摘 要 】 目的 :了解本 地区儿童急性 呼吸道感染 的病 原学特点 。方法 : 2 0 1 1 年1 2 月一 2 0 1 2 年1 1 在本 院儿科 门诊和住 院的急性呼吸道
1 2 8 6例 标 本 中 ,7 5 6例 检 出
2 . 2 混 合感染
住院患儿 1 2 8 6例 ,均存在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表现 ,其中 男8 1 1 例, 女4 7 5 例, 年龄 2 个月 一 1 5岁 , 平均 ( 3 . 6 7± 2 . 6 2 ) 岁。 1 . 2 方法 采用取静脉血 3 . 0 ml ,离 心分 离后 ,提 取血 清立 即测 定。呼吸道联 检试剂 P N E U MO S L I D E I g M用于检测 I g M 季节 ; P I V S除 7月份感染率高外 ,全年呈散 发 ; C P感染 主要 抗 体 ,为西 班牙 V i r c e l l 公 司生 产 ,购 自郑州 安 图科 技发 展 集 中在 3 - 6月 份 ; A D V以春季 ( 4 ~ 6月份 )感染 为主 ; L P 1 、 有 限公 司,同时检测 9种病原体为 : 嗜肺军团菌 1型 ( L P 1 ) 、 C O X、R S V呈全年散发 ,没有明显的季节特点。见 表 2 。 肺炎支原体 ( MP) 、 Q热立 克次体 ( C O X) 、 肺炎衣原体 ( c P) 、 3 讨论
童急性 呼吸道感 染的主要病原体 以 M P 、I F V为 主,不 同季节和地 区存在病原体感染的不同。
呼吸道病原体IgM九联检

呼吸道病原体 IgM 九联检
1、名称: 呼吸道感染病原体
IgM 九联检
2、项目简介、临床意义及收费标准:
检测项目
临床意义
适用
收
人群 费
肺炎衣原体 引起非典型性肺炎,其诊断主要依靠实验室诊断。
肺炎支原体 引起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及间质性肺炎的重要病原体
呼 呼吸道合胞病毒 下呼吸道感染最重要的病因之 一。
呼
吸 吸 道
副流感病毒Ⅰ、Ⅱ、 下呼吸道感染的一种病毒,其致病性仅次于呼吸道合胞病毒。
Ⅲ型
道
感
感
染
染
嗜肺军团菌
社区获得性肺炎和院内感染性肺炎的重要病原体
病 病
原
原 腺病毒 居病毒性肺炎的第二位 体 体
筛
甲型流感病毒
病毒呈季节性流周期性行爆发,每年都会发生。
Ig
查
M
乙型流感病毒
引起乙型流行性感冒,每 3-6 年爆发一次。
九
联
Q 热立克次体 严重病例常发生大叶实变,慢性会并发肝炎和心内膜炎等。
检
3 、标本采取:
试管种类:分离胶 -促凝管(黄帽) ,静脉血 3ml 。
采取时间:每天 9 点之前送三层检验科微生物室。
特殊要求:无
所有 40
呼 吸 0
道 感 元
染 症
状 的
人群
4、检测时间、报告时间:
报告回送:现每周一、三、五出报告。
以后根据临床需求,出报告日期会有所调整。
5、注意事项:标本避免溶血、乳糜血、黄疸血等特殊标本。
6 、联系科室、电话:检验科微生物室(TeL : 84205491) 。
呼吸道九项检检测对儿科呼吸道疾病的诊断价值

呼吸道九项检检测对儿科呼吸道疾病的诊断价值【摘要】呼吸道九项检测是一种常用的检测方法,对于儿科呼吸道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本文首先介绍了呼吸道九项检测的原理和方法,然后探讨了其在儿科呼吸道疾病中的应用。
接着对呼吸道九项检测对儿科呼吸道疾病的诊断准确性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其诊断意义和局限性。
结论部分总结了呼吸道九项检测在儿科呼吸道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看出呼吸道九项检测在儿科呼吸道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也需要继续完善和发展。
【关键词】呼吸道九项检测,儿科呼吸道疾病,诊断价值,原理,方法,应用,准确性分析,诊断意义,局限性,价值,发展方向,结论1. 引言1.1 研究背景引言:呼吸道疾病是儿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包括儿童支气管炎、肺炎、哮喘等。
这些疾病给儿童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不小的负担。
传统的诊断方法主要依靠医生的临床经验和患儿的症状表现,然而这种方法存在主观性强、准确性不高的缺点。
寻找一种准确、快速、无创的诊断方法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呼吸道九项检测在儿科呼吸道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深入了解其在儿科呼吸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情况和准确性。
通过对呼吸道九项检测原理和方法的分析,进一步探讨其在儿科呼吸道疾病的诊断中的作用和意义。
旨在评估呼吸道九项检测在儿科呼吸道疾病中的诊断准确性,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依据。
此研究旨在为儿科医生提供更多科学依据,促进呼吸道九项检测在儿科呼吸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从而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通过本研究的深入探讨,旨在为呼吸道九项检测在儿科呼吸道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提供更多实际指导和参考。
1.3 研究意义研究呼吸道九项检测对儿科呼吸道疾病的诊断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
呼吸道疾病在儿童中比成人更为常见,而且儿童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弱,因此及时准确地诊断和治疗对于儿科呼吸道疾病的治疗至关重要。
呼吸道九项病原体检测在儿童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价值

呼吸道九项病原体检测在儿童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价值谢爱香【摘要】目的探讨呼吸道九项病原体检测对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来河南省濮阳市中医院住院治疗的儿童呼吸道感染患者1260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患者呼吸道九项病原体,观察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段患儿对不同病原体的临床感染分布特点.结果 1260例患儿共检出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阳性631例,阳性率50.08%,混和感染166例,单一感染465例;其中肺炎支原体(MP)感染(22.38%),乙型流感病毒(INFB)10.87%,腺病毒(ADV)5.95%,呼吸道合胞病毒(RSV)4.52%,副流感病毒1、2、3型(PIVs)3.81%,嗜肺军团菌血清1型(LP1)1.35%,肺炎衣原体(CPn)0.95%,Q热立克次体(COX)0.24%.男性患儿九项病原体检测总体感染阳性率和MP、INFB感染阳性率分别为45.10%、19.07%和8.51%,明显低于女性总感染率58.06%和MP感染率27.69%、INFB感染率14.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年龄段患儿中,学龄前期(3~7岁)患儿病原体IgM抗体阳性检出率最高,MP和INFB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8.29%和16.63%,和其他年龄段患者病原体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道九项病原体IgM抗体检测,操作简便,对儿童呼吸道感染检测迅速,结果准确,是儿童呼吸道感染早诊断、早发现、早治疗的关键检测手段,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期刊名称】《实验与检验医学》【年(卷),期】2018(036)003【总页数】3页(P443-445)【关键词】呼吸道;九项病原体检测;感染;儿童【作者】谢爱香【作者单位】濮阳市中医院检验科,河南濮阳 457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5儿童呼吸道感染是儿童常见病和多发病,细菌、真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均可引起儿童呼吸道感染[1]。
呼吸道感染病原体IgM九联检

重 庆 医 科 大 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论文题目 呼吸道感染病原体IgM 九联检作者姓名论文答辩年月 2015年6月2015 年 6 月指导教师姓名(职称、单位名称)副主任检验师新疆乌鲁木齐自治区人民医院目录中文摘要 (2)Abstract (3)论文正文 (4)前言 (4)1 材料与方法 (5)1.1 实验对象 (5)1.2 实验原理 (5)1.3 实验过程 (6)1.3.1 实验用品 (6)1.3.2 操作过程 (6)2 结果判断 (7)2.1 有效性判断 (7)2.2 样本结果判断 (8)3 实验统计 (8)4 结论 (10)讨论 (10)参考文献 (11)开题报告 (13)致谢 (14)呼吸道感染病原体IgM九联检摘要目的了解呼吸道感染病原体IgM九联检对疑似呼吸道患者的确诊意义,及联检这种检测方式对临床产生的筛查与指导意义。
方法收集所处医院2014年7月到2015年5月在医院门诊、病房诊断为呼吸道感染的患者标本,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患者血清中上述九种病原特异性IgM抗体。
采用EXECL2003和SPSS13.0软件,分析九种病原体感染在小儿呼吸道感染者中的年龄分布情况以及感染发生的季节特点。
并简单的对其成人与儿童的感染情况做个对比,以观察儿童与成人之间的感染是否有关联或是相似。
结果呼吸道感染患儿中,九种病原特异性IgM抗体总阳性率为26.97%(328/1216),肺炎支原体为18.26%(222/1216),沙眼衣原体为0.16%(2/1216),呼吸道合胞病毒为1.40%(17/1216),腺病毒为0.33%(4/1216),甲型流感病毒为0.25%(3/1216),乙型流感病毒为4.28%(52/1216),副流感病毒1型、2型和3型为0.66%(8/1216),Q热立克次体为0.33%(4/1216),嗜肺军团菌为1.32%(16/1216)。
肺炎支原体IgM 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它病原体(2x=1527.967, P<0.0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项呼吸道病原体检测在呼吸道感染病因分析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8-04-12T16:00:41.377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3期作者:宋明健[导读] 分析在呼吸道感染病因分析中应用9项呼吸道病原体检测的临床价值。
(溆浦县人民医院检验科湖南溆浦 419300)摘要:目的分析在呼吸道感染病因分析中应用9项呼吸道病原体检测的临床价值。
方法择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4112例呼吸道感染患者,所选患者均在空腹状态下采集静脉血,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联合检测9项呼吸道病原体:LP1(呼吸道嗜肺军团菌1型)、COX(Q热立克次体)、ADV(腺病毒)、IFA(甲型流感病毒)、PIV(副流感病毒)、MP(肺炎支原体)、CP(肺炎衣原体)、RSV(呼吸道合胞病毒)、IFB(乙型流感病毒)。
结果4112例患者血清IgM(免疫球蛋白M)总阳性率为35.02%(1440/4112),IFB阳性率最高,MP阳性率次之。
484例患者为病原体合并感染,阳性率为11.77%(483/4112)。
结论在呼吸道感染病因分析中应用9项呼吸道病原体检测具有显著临床价值,病毒与MP是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应在检测中重点关注。
关键词:呼吸道病原体;呼吸道感染;病因分析【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linical value of detecting 9 respiratory pathogens in the etiological analysis of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Methods:From January 2015 to December 2017,4112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were enrolled. All patients were selected to receive venous blood under fasting condition. Nine respiratory pathogens were detected by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LP1 Legionella pneumophila type 1),COX(fever zoster virus),ADV(adenovirus),IFA(influenza A virus),PIV(parainfluenza virus),MP(Mycoplasma pneumoniae),CP(Chlamydia pneumoniae),RSV(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IFB(influenza B virus). Results:The total positive rate of serum IgM(immunoglobulin M)in 4112 patients was 35.02%(1440/4112). The positive rate of IFB was highest and the positive rate of MP was second. 484 patients with pathogen infection,the positive rate was 11.77%(483/4112). Conclusion:The detection of 9 respiratory pathogens has significant clinical value in the etiological analysis of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Virus and MP are the main pathogens of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and should be focused on the detection.
【Key words】 Respiratory pathogens;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Etiology analysis
呼吸道感染属于临床常见疾病之一,通常是因细菌、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等导致感染。
呼吸道感染患者无典型性临床表现,很容易出现漏诊和误诊现象,因此应做好临床检测工作,分析病因,以便于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依据[1]。
基于此,本文择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4112例呼吸道感染患者,分析应用9项呼吸道病原体检测的临床价值,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4112例呼吸道感染患者,疾病类型包括急性支气管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其中2358例为男性,1754例女性,年龄最大为75岁,最小为1个月,年龄均值为(33.9±10.8)岁。
1.2方法
选用荧光显微镜作为主要仪器,选用Pneumoslide作为呼吸道联合检测试剂,1卡同时对血清呼吸道感染9项病原体IgM抗体进行检测,包括LP1、COX、ADV、IFA、PIV、MP、CP、RSV、IFB。
所选患者均在空腹状态下采集静脉血,采血量为1-2ml,并对其进行离心处理,离心速度为每分钟3500r,当天标本需要在8小时之内送检,若送检时间超过8小时,则需要将标本储存在冰箱中,设置2-8℃,如果标本无法在7天之内送检,则需要储存在-20℃冰箱中,将溶血或脂血血清剔除。
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联合检测9项呼吸道病原体,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检测,每次试验需要设置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确保检测结果的有效性以及准确性。
间接免疫荧光法是以吸附于载玻片上的抗原、待测样本中抗体为基础发生反应,样本中的抗原反应、特异性抗体,并未结合抗原的免疫球蛋白,可在洗涤过程中去除。
在下一步骤中,荧光素标记的抗人球蛋白反应、抗原-抗体复合物,可通过免疫荧光显微镜对检测结果进行观察。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呼吸道病原体检测阳性率分析
4112例患者血清IgM总阳性率为35.02%(1440/4112),IFB阳性率最高,MP阳性率次之。
见表1:
3讨论
伴随抗菌药物的普遍应用,因细菌感染导致的呼吸道疾病发生概率有所下降,但却增加了非典型性病原体感染发生概率,所以掌握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检测方式,并通过快速检测方式进行检测,已经成为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临床中,致病菌分析可以提供可靠依据,同时也为治疗用药的合理性提供保障[2]。
因非典型致病原致病之后会出现相似的临床症状,很难区分,因此需要通过实验室检查作出诊断。
对于呼吸道感染,尤其是下呼吸道感染,实验室检查是主要检查手段,但现阶段临床诊断效果一般。
通常情况下,临床检查将病原体分离培养结果作为金标准,但因分离培养需要较长时间,且操作复杂,操作技术要求高,阳性率低,因此分子生物学检测已经逐渐将其取代,而分子生物学检测要求较高的实验室条件,因此商品化产品比较少,并未形成系列,大多数病原菌无法进行检测[3]。
酶联免疫学检测机免疫荧光检测是血清学检测的主要手段,伴随免疫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免疫标记技术的大范围应用,如间接免疫荧光法、直接免疫荧光法等标记技术,这些技术不仅操作简单,而且成本相对较低,因此适合在临床检测中应用,临床价值显著[4]。
本次研究中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9项呼吸道病原体进行检测,可在短时间内对致病原进行确定。
本次研究中,4112例患者血清IgM总阳性率为35.02%,IFB阳性率最高,MP阳性率次之,这与宓志锋,孙爱华,沈香娣[5]研究结果相似。
在病原体合并感染中,484例患者为病原体合并感染,阳性率为11.77%。
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检测通常在急性呼吸道感染诊断中应用,在发生病原体感染后,血清将会出现IgM抗体,且通常情况下IgM抗体在感染后2-3个月IgM抗体出现,所以IgM抗体可以作为近期感染的有效标识之一。
结语:
在呼吸道感染病因分析中应用9项呼吸道病原体检测具有显著临床价值,病毒与MP是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应在检测中重点关注。
参考文献
[1]李宁霞,王明磊,曹东辉.9项病原体IgM抗体在患儿呼吸道感染检测的应用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01(14):2059-2060.
[2]卢宇明,李欢,刘慧,等.九项呼吸道病原体检测在小儿呼吸道感染中的诊断价值[J].中外医疗,2015,01(02):171-172.
[3]牛小斌,李永伟.小儿9项呼吸道感染病原体IgM抗体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5,02(04):520-521.
[4]马兆娟,李惠萍.间质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九项呼吸道常见病原体检测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7,33(06):997-1000.
[5]宓志锋,孙爱华,沈香娣.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在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7,01(07):976-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