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课后提优补差训练:综合能力检测(二) (第二章)专项训练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

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课后提优补差训练:综合能力检测(二) (第二章)专项训练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
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课后提优补差训练:综合能力检测(二) (第二章)专项训练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

综合能力检测(二)(第二章)

(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各选项的分类中,后者包括前者的是()

A.化合物,电解质

B.分子,原子

C.碱,化合物

D.纯净物,盐

【试题解析】电解质是化合物;分子中含有原子;盐属于纯净物;化合物根据组成分为酸、碱、盐,故只有C项符合题意。

【试题参考答案】C

2.实验室中的药品常按物质的性质、类别等有规律地摆放。现有部分药品按某种规律摆放在实验桌上,如下图。做实验时,某同学取用硝酸溶液后,应把它放回的位置是()

【试题解析】根据硝酸的组成可知,硝酸属于酸类,在药品的图示中A处应为酸类或指示剂,B处应为指示剂或盐类,C处应为盐类或碱,D处

应为碱类。

【试题参考答案】A

3.下列反应中,划线物质是还原剂的是( )

A.Zn +H 2SO 4=ZnSO 4+H 2↑

B.Cl 2+2NaBr =2NaCl +Br 2

C.C +CO 2=====高温2CO

D.Fe 2O 3+2Al=====△

2Fe +Al 2O 3

【试题解析】还原剂是在反应中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A 、B 中划线物质为生成物,C 中划线物质化合价降低为氧化剂。

【试题参考答案】D

4.“纳米材料”是指微粒直径为几纳米到几十纳米的材料,如将纳米材料分散到水中,得到的分散系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有下列的( )

A.能全部透过半透膜

B.能全部通过滤纸

C.粒子做布朗运动

D.有电泳现象

【试题解析】根据纳米材料的直径在几纳米到几十纳米,可以确定所得分散系属于胶体,这种分散系具有胶体的性质特点。

【试题参考答案】A

5.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32g O 2气体含有的氧原子数为N A

B.2L 0.3mol/L Na 2SO 4溶液中含有Na +为0.6N A

C.27g 铝完全反应后失去的电子数为3N A

D.11.2L 氮气所含的分子数为0.5N A

【试题解析】32g O2的物质的量为1mol,含氧原子数为2N A,A错;2L 0.3mol/L Na2SO4溶液中含Na+数为1.2N A,B错;27g铝的物质的量为1mol,1mol Al在反应中失去3mol电子,数目为3N A,C正确;11.2L 氮气标准状况下为0.5mol,D错。

【试题参考答案】C

6.下列化学反应,能用离子方程式CO2-3+2H+=CO2↑+H2O来表示的是()

A.稀硝酸和碳酸钡的反应

B.稀硝酸和碳酸钾溶液的反应

C.石灰石和盐酸的反应

D.盐酸和NaHCO3溶液的反应

【试题解析】A中BaCO3和C中CaCO3都为难溶物质,不能写成离子形式;D中的离子方程式为:HCO-3+H+=H2O+CO2↑。

【试题参考答案】B

7.X原子转移2个电子给Y原子,形成化合物XY,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X被氧化了

B.X是氧化剂

C.Y发生了氧化反应

D.Y在反应中表现出还原性

【试题解析】X失去2个电子,化合价升高,作还原剂,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Y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作氧化剂,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试题参考答案】A

8.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加入OH-有沉淀产生,加入H+有气体放出的是()

A.Na+、Cu2+、Cl-、SO2-4

B.Fe3+、K+、SO2-4、NO-3

C.Na+、CO2-3、OH-、NO-3

D.Na+、Ca2+、Cl-、HCO-3

【试题解析】A中各离子能大量共存,加入OH-有Cu(OH)2沉淀生成,但加入H+无气体放出;B中各离子能大量共存,加入OH-有Fe(OH)3沉淀生成,但加入H+无气体放出;C中各离子能大量共存,加入OH-无沉淀产生,加入H+有气体放出;D中各离子能大量共存,加入OH-有Ca(OH)2沉淀产生,加入H+有CO2气体放出。

【试题参考答案】D

9.分类法是化学学习中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分类图正确的是()

【试题解析】离子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是交叉关系,不是并列关系,A错;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的子集,B正确;纯净物包括单质和化合物,而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C错;

化学反应不仅有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还有其

他分类,如CH 4+2O 2――→点燃

CO 2+2H 2O,不属于上述四种反应类型,D 错。

【试题参考答案】B

10.下列变化中需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

A.H 2S →SO 2

B.Fe 2+→Fe

C.CO 2-3→CO 2

D.2H +→H 2 【试题解析】H 2S -2→S +4O 2硫元素化合价升高,应加入氧化剂;Fe 2+

→Fe 化合价由+2→0化合价降低,应加入还原剂;C +4

O 2-3→C +4O 2碳的化合价无变化;2H +→H 2,氢元素化合价由+1→0,化合价降低,应加入还原剂。

【试题参考答案】A

11.某同学在烧水时,不小心把水洒在炉火上,结果发现炉火更旺了,原因是H 2O 和炽热的碳反应生成了水煤气(CO 和H 2),反应方程式为:

C +H 2O(g)=====高温

CO +H 2,下列关于该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C 失电子,被还原

B.该反应中H 2得电子,被还原

C.该反应中,每转移2mol e -则生成1mol H 2

D.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试题解析】在该反应中碳原子失电子被氧化,A 错;H 2O 得电子被还原,B 错;该反应中1mol C 从0价变为+2价,失2mol e -,生成1mol H 2,C 正确;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也是氧化还原反应,而不是复分解反应,D 错。

【试题参考答案】C

12.下列反应的现象描述与离子方程式都正确的是()

A.金属镁与稀盐酸反应:有气泡逸出:Mg+2H++2Cl-=MgCl2+H2↑

B.氯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Ba2++SO2-4=BaSO4↓

C.碳酸钠与盐酸反应:有气泡逸出:Na2CO3+2H+=CO2↑+H2O +2Na+

D.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Cu2++2OH-=Cu(OH)2↓

【试题解析】A项现象正确,离子方程式错误,正确的写法为Mg+2H+=Mg2++H2↑;C项现象正确,离子方程式错误,正确写法为CO2-3+2H+=H2O+CO2↑;D项现象错,产生蓝色沉淀,离子方程式正确。

【试题参考答案】B

13.下列关于溶液和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

B.通电时,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

C.溶液中溶质粒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运动无规律,即布朗运动

D.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后者会出现明显的光带,前者则没有

【试题解析】A项,胶粒带电,而胶体是电中性的;B项,溶液中溶质若是非电解质,通电时不向两极移动,有的胶体中胶粒是不带电的,故通电时分散质粒子不会移动;C项,溶液中溶质粒子运动也无规律;D项,胶体有丁达尔效应而溶液没有,故选D。

【试题参考答案】D

14.已知常温下在溶液中可发生如下两个离子反应:

Ce4++Fe2+=Fe3++Ce3+

Sn2++2Fe3+=2Fe2++Sn4+

由此可确定Fe2+、Ce3+、Sn2+三种离子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Sn2+、Fe2+、Ce3+

B.Sn2+、Ce3+、Fe2+

C.Ce3+、Fe2+、Sn2+

D.Fe2+、Sn2+、Ce3+

【试题解析】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由离子方程式Ce4++Fe2+=Fe3++Ce3+可得还原性Fe2+>Ce3+;由离子方程式Sn2++2Fe3+=2Fe2++Sn4+可得还原性Sn2+>Fe2+,所以可得还原性强弱顺序为Sn2+>Fe2+>Ce3+。

【试题参考答案】A

15.菜谱中记载:河虾不宜与西红柿同食。主要原因是河虾中含有+5价砷,西红柿中含有比较多的维生素C,两者同食会生成有毒的+3价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该反应中维生素C作催化剂

B.由上述信息可推知砒霜中含有的砷是+3价

C.因为河虾中含有砷元素,所以不能食用

D.上述反应中维生素C作氧化剂

【试题解析】由题给信息可知河虾中+5价砷与维生素C作用生成有毒的+3价砷,说明维生素C作还原剂,砒霜中含有有毒的+3价砷。

【试题参考答案】B

16.已知a M2++b O2+4H+=c M3++d H2O,则化学计量数c的值为()

A.1

B.2

C.3

D.4

【试题解析】根据原子守恒和电荷守恒可知:

?????

a =c 2a +4=3c 解得c =4。 【试题参考答案】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

17.(8分)如图为一“铁链”图案,小明在图案上分别写了H 2、CO 2、Na 2O 、NaCl 、FeCl 3五种物质,图中相连的两种物质均可归属为一类,相交部分A 、B 、C 、D 为其相应的分类依据代号。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将分类依据代号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 )两种物质都不是电解质

( )两种物质都是钠的化合物

( )两种物质都是氧化物

( )两种物质都是盐

(2)用洁净的烧杯取少量蒸馏水,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向烧杯中逐滴加入饱和的图中某种物质M 的溶液加热至呈红褐色,制得物质N 。

①物质M 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将物质N 接通直流电源,________极附近的颜色逐渐加深,________极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浅。

【试题解析】(1)根据物质的交叉分类法可知,H 2和CO 2都不是电解质,Na 2O 和NaCl 都是钠的化合物,CO 2和Na 2O 都是氧化物,NaCl 和

FeCl3都是盐。

(2)①将FeCl3饱和溶液加入沸水中可制得Fe(OH)3胶体,则M为FeCl3。②Fe(OH)3胶体粒子带正电荷,接通电源后Fe(OH)3胶体粒子向阴极移动,阴极附近的颜色逐渐加深,阳极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浅。

【试题参考答案】(1)A C B D

(2)①FeCl3②阴阳

18.(10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课外活动中,对某溶液进行了多次检测,其中的三次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

检测次数溶液中检测出的溶质

第一次KCl、K2SO4、Na2CO3、NaCl

第二次KCl、BaCl2、Na2CO3、K2CO3

第三次Na2CO3、KCl、K2SO4、NaCl

(2)在检测时,为了确定溶液中是否存在SO2-4、CO2-3和Cl-,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请你参与探究与分析。

【试题解析】(1)在三次检验中,第二次的BaCl2与Na2CO3、K2CO3

反应生成BaCO3沉淀。

(2)根据第一步加入HNO3知,该试剂检验CO2-3的存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2-3+2H+=CO2↑+H2O;第二步检验SO2-4,应加入Ba(NO3)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SO2-4=BaSO4↓;第三步根据所写离子方程式应该加入AgNO3,检验Cl-的存在。

【试题参考答案】(1)二

(2)第一步:CO2-32H++CO2-3=H2O+CO2↑

第二步:Ba(NO3)2Ba2++SO2-4=BaSO4↓

第三步:AgNO3Cl-

19.(11分)某河道两旁有甲、乙两工厂。它们排放的工业废水中,共含K+、Ag+、Fe3+、Cl-、OH-、NO-3六种离子。

(1)甲工厂的废水明显呈碱性,故甲工厂废水中所含的三种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工厂的废水中含有另外三种离子。如果加一定量________(选填“活性炭”或“铁粉”),可以回收其中的________(填写金属元素符号)。

(3)另一种设想是将甲工厂和乙工厂的废水按适当的比例混合,可以使废水中的________(填写离子符号)转化为沉淀。经过滤后的废水主要含________,可用来浇灌农田。

【试题解析】(1)甲工厂的废水明显呈碱性,即含大量OH-,而Ag+、Fe3+与OH-不能共存,故Ag+、Fe3+只能在乙工厂废水中,由于Cl-与Ag +不共存,故Cl-在甲工厂中,根据电荷守恒,甲工厂废水中必含的阳离子只能为K+。所以甲工厂废水中含OH-、Cl-、K+,乙工厂废水中含Ag +、Fe3+、NO-3。

(2)加入铁粉回收银,Fe+2Ag+=Fe2++2Ag。

(3)混合后OH-与Fe3+、Ag+;Cl-与Ag+转化为沉淀,剩下的只有KNO3。

【试题参考答案】(1)OH-Cl-K+

(2)铁粉Ag

(3)OH-、Fe3+、Cl-、Ag+KNO3

20.(15分)某校学生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下图所示实验装置,用来验证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装置A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B中最适宜的试剂是________。

(3)若实验中没有装置C,使装置B与装置D直接相连,会对实验造成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D中黑色固体为________(填名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按照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时,首先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实验中的________________现象,可证明CO具有还原性,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若要根据装置F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确认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应在上图装置________与________之间连接下图中的________装置(填序号)。

【试题解析】A 是实验室制取CO 2的装置;B 装置的作用是除去CO 2中的HCl,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C 装置的作用是干燥CO 2气体;D 是产生CO 的装置,黑色固体是碳单质;E 中发生的反应为:CO +

CuO=====高温

Cu +CO 2,现象是出现红色物质;F 装置的作用是检验生成的CO 2和除去尾气。

【试题参考答案】(1)CaCO 3+2H +=Ca 2++H 2O +CO 2↑

(2)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3)没有除去气体中的水蒸气,高温下水蒸气与炭反应生成H 2和CO,H 2也能还原CuO

(4)炭 C +CO 2=====△

2CO

(5)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6)E 装置中黑色CuO 变成红色 CuO +CO=====△

Cu +CO 2

(7)D E ②

21.(8分)在反应2KMnO 4+16HCl =2KCl +2MnCl 2+5Cl 2↑+8H 2O 中,氧化剂是________,氧化产物是________,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被氧化与未被氧化的HCl 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若有73g HCl 被氧化,电子转移的总数为________,标准状况生成Cl 2的体积为________L 。

【试题解析】KMnO 4中Mn 的化合价降低,则KMnO 4为氧化

剂,MnCl2为还原产物;HCl中Cl的化合价升高,则HCl为还原剂,Cl2为氧化产物。氧化产物(Cl2)与还原产物(MnCl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2。16mol HCl中10mol Cl化合价升高,6mol Cl化合价没有变化,则被氧化与未被氧化的HCl的质量比为10:6=5:3。若有73g HCl即2mol HCl 被氧化,则转移电子数为2N A个。

【试题参考答案】KMnO4Cl25:25:32N A22.4

(完整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化学键练习题(附答案)

高中化学必修二化学键练习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本小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各组原子序数所表示的两种元素,能形成AB2型离子化合物的是()A.6和8 B.11和13 C.11和16 D.12和17 2.下列微粒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是()A.Ca(OH)2B.H2O2C.Na2O D.MgCl2 3.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某化合物内一定存在离子键的是()A.可溶于水B.有较高的熔点C.水溶液能导电D.熔融状态能导电4.下列表示电子式的形成过程正确的是() 5.NaF、NaI、MgO均为离子化合物,现有下列数据,试判断这三种化合物的熔点高低顺序()物质①②③ 离子电荷数 1 1 2 键长(10-10m) 2.31 3.18 2.10 A.①>②>③B.③>①>②C.③>②>①D.②>①>③ 6.下列过程中,共价键被破坏的是:()A.碘晶体升华B.溴蒸气被木炭吸附C.酒精溶于水D.HCl气体溶于水 二、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有1—2个正确答案) 7.M元素的一个原子失去2个电子,该2个电子转移到Y元素的2个原子中去,形成离子化合物Z,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Z的熔点较低B.Z可表示为M2Y C.Z一定溶于水中D.M形成+2价阳离子 8.80年代,科学研制得一种新分子,它具有空心的类似足球状的结构,分子式为C6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60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B.C60含有离子键 C.C60和金刚石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D.C60中的化学键只有共价键 9.膦(PH3)又称为磷化氢,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有大蒜臭味的有毒气体,它的分子呈三角锥形。以下有关PH3的叙述正确的是()A.PH3是非极性分子 B.PH3分子中有未成键的电子对(或称孤对电子) C.PH3是一种强氧化剂 D.PH3分子中P—H键是非极性键 10.1999年曾报道合成和分离了含高能量正离子N的化合物 N5AsF6,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N正离子共有34个核外电子B.N中氮—氮原子间以共用电子对结合 C.化合物N5AsF6中As化合价为+1 D.化合物N5AsF6中F化合价为-1 11.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是共价化合物的是()A.H2S和Na2O2B.H2O2和CaF2 C.NH3和N2D.HNO3和HClO3 12.A+、B2+、C-、D2-四种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现有以下排列顺序:①B2+>A+>C ->D2-; ②C->D2->A+>B2+; ③B2+>A+>D2->C-; ④D2->C->A+>B2+。四种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以及四种元素原子序数由大到小的顺序分别是()A.①④B.④①C.②③D.③② 13.下列事实中,能够证明HCl是共价化合物的是()A.HCl易溶于水B.液态的HCl不导电 C.HCl不易分解D.HCl溶于水能电离,呈酸性 14.下面几种离子化合物中,离子键极性最强的是()A.KCl B.NaCl C.AlCl3 D.Na2S E.MgS 15.已知:A、B两元素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A元素的阴离子半径大于B元素的阴离子半径;C和B两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C元素的原子半径大于A元素的原子半径。A、B、C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的关系是()A.A>B>C B.B>A>C C.C>A>B D.A>C>B 16.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8电子结构的是()

高中化学教师教学工作总结(3篇)

化学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第一学期就将结束了,本学期按照教学计划,以及新的教学大纲,已经如期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本学期已完成了第一章至第六章以及实验部分的内容,期末复习工作也顺利进行。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习进行复习,并做好补缺补漏工作。无论是教师的编写提纲,还是课堂上的精讲多炼,处处都体现了师生的默契配合。一个学期来,我在教学方面注意了以下几个问题,现作工作总结如下: 一、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 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对于学生学好化学是很重要的,在教学中,我既注意了概念的科学性,又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由于概念是逐步发展的,因此,要特别注意循循善诱,由浅入深的原则。对于某些概念不能一次就透彻揭示其涵义,也不应把一些初步的概念绝对化了。并在教学中尽可能通俗易懂,通过对实验现象事实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使学生形成要领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应用学过的概念,以便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提高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二、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 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是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及变化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点工具。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结合实物和化学反应,学习相应的化学用语,结合化学用语联想相应的实物和化学实验。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又有利于加深他们对化学用语涵义的理解。还应注意对化学用语进行分散教学,通过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和有计划的练习,使学生逐步掌握这些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三、重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 元素化合物知识对于学生打好化学学习的基础十分重要。为了使学生学 好元素化合物知识,在教学中要注意紧密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实验教学,让学生多接触实物,多做这些实验,以增加感性知识。要采取各种方式,帮助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在学生逐步掌握了一 定的元素知识以后,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制法和用途等之间的关系,并注意加强 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指导作用。 四、加强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 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 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在教学中尽量上好每一节化学实验课。 本人教学中,课前准备十分周密,演示实验现象十分明显,效果良好,使全 班学生都能看得清楚;教师应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给学生示范,并启发引导学生从生动的感性知识上升到抽象的思维。 根据本校的实验设备条件,我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做的实验,或 调换一些实验,或适当做一些选做实验。同时鼓励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做一 些家庭小实验,以进一步激励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探究精神。我还严格 要求学生,具体指导他们逐步达到能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化学键

化学键 A组基础达标 1.短周期元素X、Y可以形成化合物XY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XY2是共价化合物,则X与Y的原子序数不可能相差1 B.若XY2是离子化合物,则X与Y的原子序数不可能相差8 C.若X与Y的原子序数相差5,则离子化合物XY2不溶于水 D.若X与Y的原子序数相差6,则共价化合物XY2不可溶于强碱溶液 2.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化学键是相邻分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B.共价化合物中各原子都一定满足最外层8电子稳定结构 C.某化合物熔融态能导电,该化合物中一定有离子键 D.某纯净物在常温常压下为气体,则组成该物质的微粒一定含共价键 3.由短周期元素形成的某离子化合物X中,一个阳离子和一个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为20。则有关X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X中阳离子和阴离子个数一定相等 B.X中可能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 C.若X只含两种元素,则两种元素可在同一周期也可在同一主族 D.X中阳离子半径一定大于阴离子半径 4.下列各组物质中,所含化学键类型相同的离子化合物是( ) A.NaF、HNO3B.NaOH、KHS C.HCl、MgF2D.Na2O、Na2O2 5.下列物质的变化过程中,有共价键被破坏的是( ) A.I2升华 B.NaCl颗粒被粉碎 C.乙醇溶于水 D.NH4HCO3加热分解时可以闻到刺激性气味 6.有X、Y、Z、W、M五种短周期元素,其中X、Y、Z、W同周期,Z、M同主族;X+与M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离子半径:Z2->W-;Y的单质晶体熔点高、硬度大,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X、M两种元素只能形成X2M型化合物 B.M与X、Y形成的化合物均为离子化合物 C.X2M、YM2中含有相同类型的化学键 D.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熔点比Z的最高价氧化物的熔点高 7.下列关于化学用语的表示中,正确的是( )

高一化学“培优补差”计划

高一化学“培优补差”工作计划 为提高本学期教育教学质量,根据我所带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教学目标,本学期我除了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定期评定学生成绩、优质完成每一节课的教学外,采取以点带面,全面提高的培优补差措施,以高度的责任心投入到紧张的教学及培优补差工作中,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在班级形成“赶、帮、超”的学习氛围,力争在本学期取得好成绩,特制定以下计划: 一、思想方面的培优补差。 1.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经常和学生谈心,关心和亲近他们,让学生觉得老师是重视他们的,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根据学生的思想心态进行相应的辅导。 2.定期与学生家长、班主任联系,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思想和课堂表现等各方面的情况。 二、有效培优补差的措施。 利用课余时间和放学时间,对各种情况的同学进行辅导和提高,“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根据学生的素质采取相应的方法辅导。具体方法如下: 1.课上让学困生多在黑板上板演,中等生来订正,优等生解决难题。2.安排座位时坚持“优等生和学困生同桌”结为学习对子。

3.课堂练习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必做题(基础题),第二层是选做题(中等题),第三层是思考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4、每月进行一次测试—“月考”,建立两头学生的学习档案。 三、培优补差中注意的几点: 1、不歧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纵容优秀的学生,一视同仁。 2、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方案,比如优秀生可以给他们一定难度的题目让他们进行练习,学困生则根据他们的程度给与相应的题目进行练习和讲解,已达到循序渐进的目的。 3、经常与家长联系,相互了解学生在家与在校的一些情况,共同促进学生的作业情况,培养学习兴趣,树立对学习的信心。 4、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要及时地检查,并做出评价。 5、不定期地进行所学知识的小测验,对所学知识进行抽测。 6、讲究教法。教师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研究不同课型的教法。如上复习课时,要把知识进行网络,把知识进行列表比较,把知识系统,便于学生掌握;上习题评讲课时,做到既评又讲,评有代表性的学生答题情况,讲知识的重点、易混点及考点。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优生率。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讲义全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一、物质的分类金属:Na、Mg、Al 单质 非金属:S、O、N 酸性氧化物:SO3、SO2、P2O5等 氧化物碱性氧化物:Na2O、CaO、Fe2O3 氧化物:Al2O3等 纯盐氧化物:CO、NO等 净含氧酸:HNO3、H2SO4等 物按酸根分 无氧酸:HCl 强酸:HNO3、H2SO4、HCl 酸按强弱分 弱酸:H2CO3、HClO、CH3COOH 化一元酸:HCl、HNO3 合按电离出的H+数分二元酸:H2SO4、H2SO3 物多元酸:H3PO4 强碱:NaOH、Ba(OH)2 物按强弱分 质弱碱:NH3·H2O、Fe(OH)3 碱 一元碱:NaOH、 按电离出的HO-数分二元碱:Ba(OH)2 多元碱:Fe(OH)3 正盐:Na2CO3 盐酸式盐:NaHCO3 碱式盐:Cu2(OH)2CO3 溶液:NaCl溶液、稀H2SO4等 混悬浊液:泥水混合物等 合乳浊液:油水混合物 物胶体:Fe(OH)3胶体、淀粉溶液、烟、雾、有色玻璃等 二、分散系相关概念 1. 分散系: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统称为分散系。 2. 分散质: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 3. 分散剂:分散质分散在其中的物质。 4、分散系的分类: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如果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分类,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的分散系叫溶液,在1nm -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而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的分散系叫做浊液。

????????? ????→→???→→→→???乳浊液悬浊液浊液胶气溶胶;液溶胶;固溶粒子胶体:分子胶体胶体溶液 分散系分散剂分散质 注意: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 三、胶体 1、胶体的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在10-9~10-7m 之间的分散系。 2、胶体的分类: ①. 根据分散质微粒组成的状况分类: 如:3)(OH Fe 胶体胶粒是由许多3)(OH Fe 等小分子聚集一起形成的微粒,其直径在1nm ~100nm 之间,这样的胶体叫粒子胶体。 又如:淀粉属高分子化合物,其单个分子的直径在1nm ~100nm 围之,这样的胶体叫分子胶体。 ②. 根据分散剂的状态划分: 如:烟、云、雾等的分散剂为气体,这样的胶体叫做气溶胶;AgI 溶胶、3)(OH Fe 溶胶、3)(OH Al 溶胶,其分散剂为水,分散剂为液体的胶体叫做液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均以固体为分散剂,这样的胶体叫做固溶胶

高一化学必修1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

新课标高一化学必修1第二章单元测试题(A)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班别座号姓名评分_____ ___ 相对原子质量:Na 23 Al 27 Fe 56 Cu 64 H 1 O 16 C 12 S 16 Cl 35.5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 小题,1-9题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10-13题每题有1-2个答案,每小题4分,共43 分。) 1.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O2 B.Na2O C.NaClO D.FeSO4 2.根据我省中心气象台报道,近年每到春季,我省沿海一些城市多次出现大雾天气,致使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A.溶液B.悬浊液C.乳浊液D.胶体 3.能用H++OH-=H2O来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A.氢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B.Ba(OH)2溶液滴入稀硫酸中 C.澄清石灰水和稀硝酸反应D.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4.下列反应中必须加入还原剂才能进行的是 A.Cl2→Cl-B.Zn→ Zn2+C.H2→H2O D.CuO→CuCl2 5.将饱和FeCl3溶液分别滴入下列液体中,能形成胶体的是() A.冷水B.沸水C.NaOH溶液D.NaCl溶液 6.某溶液中只含有Na+、Al3+、Cl-、SO42-四种离子,已知前三种离子的个数比为3∶2∶1,则溶液中Al3+和SO42-的离子个数比为 A.1∶2B.1∶4C.3∶4D.3∶2 7.在碱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离子组是 A.K+、MnO4-、Na+、Cl-B.K+、Na+、NO3-、CO32- C.Na+、H+、NO3-、SO42-D.Fe3+、Na+、Cl-、SO42- 8.对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下列说法:①不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②只能是复分解反应;③可能是置换反应;④不能有分子参加。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B.③C.①②D.③④ 9.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CaCO3+2HCl=CaCl2+CO2↑+ H2O B.CaO+H2O=Ca(OH)2

高一化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通用版)

( 工作计划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高一化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通 用版) A good work plan can analyze in advance the changes that may occur or will occur in the process of work and make a plan in advance.

高一化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通用版) 高一化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一】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四个教学班的化学教学,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特制定以下计划。希望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习进行学习。 一、弹性调节难度 教学要坚持因材施教原则,一定要适合学生的胃口,不同的学生实行不同的教学方法和不同的教学要求,对不同层次学生有不同要求。若要求过高、过难,学生接受不了,会产生厌学情绪,成绩更差;若要求过低,学生会感觉太简单、无味,不投入精力学习,成绩平平,甚至后退。所以我对不同层次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广度要求不同,进行弹性调节,使每个同学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二、加强方法指导

对原有知识基础较好、学习方法得当、学习信心强的学生,重点是指导学生把知识向纵、横两个方向发展,开拓学生思维,让学生学有余味;对原有知识基础一般、学习方法欠佳、学习信心时弱时强的学生,重点是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坚持由学生自己阅读,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三、课堂、课后有分别 不管是难度和广度的调节,还是学习方法的指导,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教师的教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法,课堂教学是完成教学中心任务的主战场,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主渠道,所以提高课堂效率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备课时坚持启发性和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化学学科的待点,联系生活,从各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时候适当利用课件加强教学直观性。注重课堂的节奏、容量大小,充分发挥教师语言的特点,形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课后对不同的学生采取培优补差的方式。 四、积极抓好日常的教学工作程序,使教学工作有效开展

化学必修二离子键共价键判断练习题(附答案)

2020年03月08日化学必修二离子键共价键判断练习题学校:___________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1卷 一、单选题 A.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吸引称为离子键 B.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化合时,不一定形成离子键 C.某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它跟卤素结合时所形成的化学键不一定是离子键 D.非金属元素原子间也可能形成离子键 2.下列关于离子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离子键是由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达到平衡时形成的 B.只有金属和非金属化合时才能形成离子键 C.凡是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D.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3.下列各组物质中,化学键类型不同的是( ) A.NaCl和K2S B.H2O和NH3 C.CaF2和CsCl https://www.360docs.net/doc/b32866709.html,l4和Na2O 4.下表物质与其所含化学键类型、所属化合物类型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带相反电荷的离子之间的相互吸引称为离子键 B.非金属原子间不可能形成离子键 C.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化合时,一定形成离子键

D.某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它跟卤素结合时形成的化学键不一定是离子键 6.下列关于离子键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离子键就是阴、阳离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B.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不可能存在离子键 C.离子键不可能存在于单质分子中 D.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化合时能形成离子键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HCl的电子式为H:Cl B. H2O2中含有离子键 C. 质量数为12的C原子符号为12C D. 用电子式表示KBr的形成过程: 二、填空题 :①碘的升华②氧气溶于水③氯化钠溶于水④烧碱熔化⑤氯化氢溶于水⑥氯化铵受热分解 (1)化学键没有被破坏的是;仅发生离子键破坏的是。 (2)既发生离子键破坏,又发生共价键破坏的是。 (3)N2的电子式为;Na2O2的电子式为;CO2的电子式为 。 9.写出NH3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 10.写出(NH4)2S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 11.写出下列物质的电子式 (1)H2O2 ; (2)N2 ; (3)NaClO ; (4)CCl4; (5)用电子式表示MgF2的形成过程. 12.写出下列各粒子的化学式。 (1)由2个原子构成的具有10个电子的分子是;阴离子是。 (2)由4个原子构成的具有10个电子的分子是;阳离子是。 (3)由3个原子构成的具有18个电子的分子是。 (4)由5个原子构成的具有10个电子的阳离子是。 13.写出Cl-的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

化学教师培优补差工作计划

化学教师培优补差工作计划 XX 化学 为把化学学科培优工作落在实处,使优生更优,学生的能力再上一个新台阶。 XX 三、培训措施: 1.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和方法指导,各科任主动了解各班尖子生在各个模块的复习情况和学习的效果,了解他们薄弱的知识点。从而根据学生的思想心态和学习方法进行相应的辅导。同时不断地鼓励,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2、平时工作做足做细,在课堂上尖子生提出的问题,要有启发性解答。对于同步的复习内容,要求生稳扎稳打把基础打好,适当的超前但不要太过超前。平时的每一次限时训练要了解尖子生的成绩和每道题的做题情况。利用课余及坐班时间进行辅导。充分开发他们的智力、拓宽思路,使优生吃的饱、吃的好。 3、根据尖子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方案,每周从各地送来的套题中精选一些题目让他们进行限时练习,特别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做题的规范性,进行面批面改,及时指出问题和进行方法指导。

XX 四.具体的辅导的内容和计划 1、每周选一套较全面的选择题让学生在30分钟内完成。选3道无机与实验综合题让学生在35分钟内完成,通过选择题的训练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通过无机和实验综合题让学生将刚复习过的元素知识形成网络化,同时提高学生的文字描述能力 2、每周选一套较全面的选择题让学生在30分钟内完成。选2道无机与实验综合题和2到反应原理的综合题让学生在40分钟内完成。训练学生选择题的做题速度和准确度 3、增加反应原理的综合题训练学生的思维和推理的能力。 4、每周选一套较全面的选择题让学生在30分钟内完成。选实验题、无机题、反应原理题、有机题各一题让让学生在40分钟内完成。题型符合高考的要求,完善的题型训练,让学生的知识网络化更全面,教师要指导学生遇到什么题型用什么方法做答,不断进行做题技巧的指导。 XX 化学 一、指导计划 提高优生的自主和自觉学习能力,进一步巩固并提高中等生的学习成绩,帮助差生取得适当进步,让差生在教师的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重点汇总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重点汇总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1、掌握两种常见的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 法。 2、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组成:分散剂和分散质,按照分散质和分 散剂所处的状态,分散系可以有9种组合方式。 (2)当分散剂为液体时,根据分散质粒子大小可以将 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浊液。 3、胶体: (1)常见胶体:Fe(OH)3胶体、Al(OH)3胶体、血液、豆浆、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有色玻璃、墨水等。 (2)胶体的特性: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区别胶体与其 他分散系常用方法丁达尔效应。 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大小。 (3)Fe(OH)3胶体的制备方法: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继续加热至体系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得Fe(OH)3胶体。 第二节离子反应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1、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 物。(如:酒精[乙醇]、蔗糖、SO2、SO3、NH3、CO2等是非电解质。)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 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酸、碱、盐和水都是电解质(特殊:盐酸(混合物)电解质溶液)。 (3)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能导电的物质: 电解质溶液、熔融的碱和盐、金属单质和石墨。 电解质需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才能导电。固态电解 质(如:NaCl晶体)不导电,液态酸(如:液态HCl)不导电。 2、溶液能够导电的原因:有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 3、电离方程式:要注意配平,原子个数守恒,电荷数 守恒。如:Al2(SO4)3=2Al3++3SO42- 二、离子反应: 1、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沉淀、生成气体、水。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写、拆、删、查) ①写: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要注意配平。) ②拆:把易溶的强电解质(易容的盐、强酸、强碱)写

(完整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1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 . O 2 B . Na 20 2.根据我省中心气象台报道,近年每到春季,我省沿海一些城市多次出现大雾天气,致使 高速公路关 闭,航班停飞。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A . 溶液 B .悬浊液 C . 乳浊液 D . 胶体 3.能用 H + OH H 2O 来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A . 氢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 B . Ba(OH) 2 溶液滴入稀硫酸中 C . 澄清石灰水和稀硝酸反应 D . 一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4.下列反应中必须加入还原剂才能进行的是 A . C I 2T c 「 B . Zn i Zn 2+ C . H 2^H 2O D . Cu? CuCI 2 5.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叫还原反应 B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电子的元素化合价降低 C .物质中某元素失去电子,则此物质是氧化剂 D .还原剂中必定有一种元素被氧化 6. 在碱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离子组是 A. K +、Mn04「、Na +、C 「 B . K +、Na +、N03「、CO 32 C . Na +、H +、N03「、SO 42一 D . Fe 3+、Na +、C 「、SO 42- 7. 对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下列说法:①不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②只能是复分解反应;③ 可能是置 换反应;④不能有分子参加。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③ B .③ C .①② D .③④ &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 CaCO 3+2HCI=CaCI 2+CO 2 f + H 2O C . 2H 2O 2 ; 2H 2O+O 2 f 9.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氯化铜溶液与铁粉反应: Cu 2++Fe=Fe 2++Cu B. 稀 H 2SO 4与铁粉反应:2Fe+6H +=2Fe 3++3H 2f C. 氢氧化钡溶液与稀 H 2SO 4反应:Ba 2++SO 42一 =BaSO 4j D. 碳酸钙与盐酸反应: CO 32 一 +2H +=H 2O+CO 2f 10 .从海水中提取溴有如下反应: 5NaBr+NaBrO 3+3H 2SO 4=3Br 2+Na 2SO 4+3H 2O ,与该反应 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上最相似的是 A . 2NaBr+Cl 2=2CaCI+Br 2 B . AICI 3+3NaAIO 2+6H 2O=4AI(OH) 3 J +3NaCl C . 2H 2S+SO 2=2H 2O+3S J C . NaClO D . FeSO 4 B . CaO+H 2O=Ca(OH )2 D . CaCO3 '' CaO+CO2f

高一化学教学总结5篇(优秀版)

《高一化学教学总结》 高一化学教学总结(一): 化学教学是研究化学教学规律的一门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化学知识系统和化学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联系、相互作用及其统一。它的中心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能、构成科学的世界观、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怎样才能在教与学的统一中完成这个中心任务呢?透过对学生的研究,发现学生差别很大,主要表此刻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方法上和信心上三方面。针对这种状况我采取以下分层教学对策: 一、弹性调节难度 教学要坚持因材施教原则,必须要适合学生的胃口,对不一样层次学生有不一样要求。若要求过高、过难,学生理解不了,会产生厌学情绪,成绩更差;若要求过低,学生会感觉太简单、无味,不投入精力学习,成绩平平,甚至后退。所以我对不一样层次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广度要求不一样,进行弹性调节,使每个同学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二、加强方法指导 对原有知识基础较好、学习方法得当、学习信心强的学生,重点是指导学生把知识向纵、横两个方向发展,开拓学生思维,让学生学有余味;对原有知识基础一般、学习方法欠佳、学习信心时弱时强的学生,重点是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坚持由学生自我阅读,有利于学生用心思维,构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三、课堂、课后有分别 不管是难度和广度的调节,还是学习方法的指导,主要透过课堂教学来完成,教师的教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法,课堂教学是完成教学中心任务的主战场,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主渠道,所以提高课堂效率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备课时坚持启发性和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化学学科的待点,多做实验,联系生活,从各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时候适当利用课件加强教学直观性。注重课堂的节奏、容量大小,充分发挥教师语言的特点,构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课后对不一样的学生采取培优补差的方式。 四、用心抓好日常的教学工作程序,使教学工作有效开展 按照学校的要求,我用心认真地做好课前的备课资料的搜集工作,然后群众备课,制作成教学课件后共享,全备课组共用。每周至少两次的学生作业,全批全改,发现问题及时解

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人教版化学高一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物质,按照化合物,单质,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A、烧碱、液态氧、碘酒 B、生石灰、白磷、熟石灰 C、干冰、铁、氯化氢 D、空气、氮气、胆矾 2.根据某种共性,可将CO2、SO2归为一类氧化物。下列物质中,也属于同类氧化物的是() A、CaCO3 B、SO3 C、CuO D、KMnO4 3.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的残留物 B、洁净的食盐水 C、冰、水混合物 D、含氮30%的硝酸铵(NH4NO3) 4.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A、碱:Na2CO3 酸: H2SO4 盐: NaHCO3 碱性氧化物: SiO2 酸性氧化物: CO2 B、碱:NaOH 酸: HCl 盐: NaCl 碱性氧化物: Na2O 酸性氧化物: CO C、碱:NaOH 酸: CH3COOH 盐: CaF2 碱性氧化物: SO3 酸性氧化物: SO2 D、碱:KOH 酸: HNO3 盐: CaCO3 碱性氧化物: CaO 酸性氧化物: SO3 5.某种胶体在电泳时,它的粒子向阴极移动。在此胶体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①蔗糖溶液, ②硫酸镁溶液,③硅酸胶体,④氢氧化铁胶体,不会发生聚沉现象的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物质分类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化学工作者经常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研究。近年来发现,在金星大气层中存在三氧化二碳。下列物质与它属于同类的是() A、H2、O3 B、H2SO4、H2CO3 C、SO2、NO D、Na2SO3、KClO3 7.奥运五环代表着全世界五大洲的人民团结在一起。下列各项中的物质,能满足如图中阴影部分关系的是() A、①NaCl②K2SO4③KCl④(NH4)2SO4 B、①Na2SO4②K2SO4③KCl④NH4Cl C、①NaCl②K2SO4③KCl④NH4Cl D、①Na2SO4②K2SO4③KCl④(NH4)2SO4 8.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表示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

高中化学必修二:化学键教案

人教版高一化学第三节 化学键 一. 知识目标: 1. 使学生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概念,能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形成. 2. 使学生了解化学键的概念和化学反应的本质. 二. 能力目标: 通过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教学,培养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力.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 2.培养学生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方法,从微观到宏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四. 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离子键、共价键的概念;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形成过程. 2. 难点: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形成过程;极性键与非极性键的判断. 五. 知识分析: 写出下列微粒的原子结构示意图:Ca Mg Na O Cl 、、、、 (一)电子式 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的式

子叫做电子式.例如: ::...Cl . .....O .Na ..Mg ..Ca 1. 原子的电子式:常把其最外层电子数用小黑点“·”或小叉“×”来表示. 例如:锂原子 ?Li 铍原子:..Be 硫原子:. .....S 2. 阳离子的电子式:不要求画出离子最外层电子数(除复杂阳离子如+4NH 等要用中括号外),只要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n ”电荷字样阳离子. 3. 阴离子的电子式:不但要画出最外层电子数,而且还应用于括号“[ ]”括起来,并在右上角标出“-n ”电荷字样. 例如:氧离子:-2....:][:O 氟离子:- :][:....F 电子式是用“元素符号+最外层电子”来表示的,一般要求要表明成对的电子与未成对电子,并注意对称. ..?,..?,...?,....?,.....?,......?,.:. ...? (二)离子键 1. 形成过程: 用电子式表示的形成过程:

2020高中化学教师新学期工作计划(完整版)

计划编号:YT-FS-2250-26 2020高中化学教师新学期工作计划(完整版)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Through Scientific Prediction, Weighing The Objective Needs And Subjective Possibilities, The Goal To Be Achieved In A Certain Period In The Future Is Put Forward 深思远虑目营心匠 Think Far And See, Work Hard At Heart

2020高中化学教师新学期工作计划 (完整版) 备注:该计划书文本主要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科学地预测,权衡客观的需要和主观的可能,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所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必要途径。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教师工作计划(一) 本学期下学期,我继续担任高一五个教学班的化学教学,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特制定以下计划。希望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习进行学习。 一、工作思路: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化学必修2》是高中化学课程必修部分的第二个模块。本册教材通过《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与能量》、《有机化合物》、《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四个专题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从个别到一般的化学元素化合物的规律总结认识,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定性研究化学反应

的能量变化,热能,电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及反应速率的简单介绍,为选修四打基础;掌握简单常见有机物甲烷,乙烯,苯,乙醇等有机物的性质及用途,为选修五打基础;通过对一系列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的学习,使学生对元素化学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重点目标: 完成必修2教学内容,实现模块要求的三维教学目标,熟悉高考化学的题型和命题趋势,尽快提高教学基本功。基于普通班和重点班的区别,所以要区别对待。重点班的同学在课上要多一些自主学习,在其能够接受的范围内组织讨论,自己归纳、总结。自己动手探究等多种方法。同时,对优生强化学习,进行提优,对差生同样要做好补差工作。对普通班的学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将知识点尽量简单化,力求学生能够理解。同时降低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也能适当放进一些学生活动以提高学习积极性。 三、具体工作措施: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教案

必修《化学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初中化学主要根据物质的组成介绍了物质的分类,如将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将化合物分为氧化物、酸、碱、盐等。在初中化学学习基础上,高中化学介绍了物质的简单分类法——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分类的标准侧重于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这样有利于学生认识化学物质及其性质,帮助学生树立分类思想,进一步形成分类观。 一、初高中衔接教学中的知识断点 初中化学中,有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的概念及其跟酸或碱反应的性质,在本节有关氧化物的分类和以后有关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教学中,需要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等概念,对此,初高中教材均未涉及,需要补充。 关于几种常见的酸及其分类,初中只要求几种常见的酸,知道是强酸还是弱酸,不要求从电离的角度去认识酸,也不要求从离子的角度去认识酸的通性。而高中则要求从电离的角度去认识酸,从电离程度去理解强酸和弱酸,从H+去感受非氧化性酸,从硝酸、浓硫酸去感受氧化性酸。为此,教学中应补充酸的其它分类,如含氧酸和无氧酸、一元酸、二元酸和多元酸、强酸和弱酸、氧化性酸和氧化性酸等、应该让学生知道盐酸>醋酸>碳酸。 关于碱,初中只要求几种常见的强碱,如NaOH、KOH、Ca(OH)2等,不涉及弱碱,但简单介绍NH4+的检验。 关于盐,初中也只简单介绍了几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可根据酸跟碱是否完全被中和分类但不作要求,没有正盐、酸式盐的概念,学生虽然初步认识了盐的组成,但是对盐的性质知之甚少。而高中则要求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盐进行分类,从物质的组成认识盐可分为正盐、酸式盐、碱式盐和复盐,从物质的溶解性认识盐可分为可溶性盐和不溶性盐,在盐类的水解中,还可以从盐所对应的酸、碱的电离能力来分类等。学生很清楚盐分为可溶性盐和不溶性盐的依据,但对于哪些盐可溶、哪些盐不溶可就迷糊了。 在初中已学溶液、浊液的基础上,高中介绍了分散系及其分类,胶体及其性质。在分散系的认识基础上,高中要求重新认识溶液,了解溶液的组成。微粒大小是分散系分类的依据,也是影响性质的一个因素,微粒大小是这部分教学内容的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 二、初高中衔接教学中知识断点的突破 1.关于氧化物分类的教学 建议在课本P25实践活动1中,设计下列问题,实行渗透性衔接教学。 (1)带领学生回忆CO2和CaO的化学性质,并写出相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从CO2和CaO分别与酸或碱的反应不同,引导学生分析得出酸性氧化物 和碱性氧化物的定义,并整合归纳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的通性, (3) SO2是酸性氧化物,请写出S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及练习.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一、物质的分类 混合物金属单质 单质非金属单质 物质稀有气体 酸性氧化物 纯净物氧化物碱性氧化物 其他氧化物 化合物酸 无机物碱 盐 有机物(缺 2、分散系及其分类 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分散系。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 (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 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溶液胶体浊液 粒子大小<1nm (1-100)nm >100nm 能否过滤能能不能 主要特征均匀、透明、稳定均匀、有的透明、较稳定不均匀、不透明、不稳定 是否有丁达尔效应没有有没有 举例NaCl、蔗糖溶液Fe(OH)3胶体泥水 二、物质的化学变化 1、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化学变化,依据一定的标准可以对化学变化进行分类。 (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分为: A、化合反应(A+B=AB)H2+O2=H2O B、分解反应(AB=A+B)KCIO3△KCI+O2↑ C、置换反应(A+BC=AC+B)CuO+H2=Cu+H2O ↓+2NaCI )CaCI2+Na2CO3=CaCO3 D、复分解反应(AB+CD=AD+CB (2)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可将反应分为: A、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主要包括复分解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 B、分子反应(非离子反应) (3)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可将反应分为: A、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 实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 B、非氧化还原反应 2、离子反应 (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酸、碱、盐都是电解质。 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二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1.3化学键B卷新版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二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1.3化学键B卷新版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0题;共20分) 1. (2分) (2018高二下·山西期中) 在以离子键为主的化学键中常含有共价键的成分.下列各对原子形成化学键中共价键成分最少的是() A . Na,F B . Al,O C . Li,Cl D . Mg,S 2. (2分) (2019高一下·深圳期中) 元素X、Y、Z原子序数之和为36,X、Y在同一周期, X+与Z2-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层结构。下列推测不正确的是() A . 三种元素按原子个数比1:1:1所形成的化合物含有共价键 B . 同周期元素中Y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最强 C . 、 Z 形成的化合物一定只含离子键 D . 离子半径:Y> Z> X 3. (2分)下列化学反应中,既有离子键、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断裂,又有离子键、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形成的是() A . 2Al + 2NaOH + 2H2O=2NaAlO2 + 3H2↑ B . NH4Cl + NaOH =NaCl + NH3↑+ H2O C . SiO2 + 2C = Si + 2CO↑ D . 2KMnO4 + 5H2O2 + 3H2SO4 =2MnSO4 + K2SO4 + 5O2 ↑+ 8H2O 4. (2分) (2019高一下·蛟河期中) 我国有广阔的海洋国土,海水可以发展海水综合利用。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H2O分子中含有共价键 B . 海水养殖得到的贝壳可以生产CaO,CaO中含有离子键 C . NaCl中含有的两种微粒的核外电子层数不同 D . 从海水中得到由Na35Cl和Na37Cl组成的氯化钠是混合物 5. (2分)(2020·青浦模拟) 下列物质中不含化学键的是() A . Si B . S C . Ar D . Fe

高一化学老师教学总结

高一化学老师教学总结 一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15、16班共2个教学班的化学教学,下面就本人的工作作一个小结。 化学教学是研究化学教学规律的一门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化学知识系统和化学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联系、相互作用及其统一。它的中心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能、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怎样才能在教与学的统一中完成这个中心任务呢?通过对学生的研究,发现学生差别很大,主要表现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方法上和信心上三方面。针对这种情况我采取以下分层教学对策: 一、弹性调节难度 教学要坚持因材施教原则,一定要适合学生的胃口,对不同层次学生有不同要求。若要求过高、过难,学生接受不了,会产生厌学情绪,成绩更差;若要求过低,学生会感觉太简单、无味,不投入精力学习,成绩平平,甚至后退。所以我对不同层次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广度要求不同,进行弹性调节,使每个同学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在分组探究式教学模式下,在课堂问题的设置时,难易结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满足。 二、加强方法指导 对原有知识基础较好、学习方法得当、学习信心强的学生,重点是指导学生把知识向纵、横两个方向发展,开拓学生思维,让学生学有余味;对原有知识基础一般、学习方法欠佳、学习信心时弱时强的学生,重点是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坚持由学生自己阅读,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三、课堂、课后有分别 不管是难度和广度的调节,还是学习方法的指导,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教师的教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法,课堂教学是完成教学中心任务的主战场,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主渠道,所以提高课堂效率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备课时坚持启发性和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化学学科的待点,多做实验,联系生活,从各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时候适当利用课件加强教学直观性。注重课堂的节奏、容量大小,充分发挥教师语言的特点,形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课后对不同的学生采取培优补差的方式。 四、积极抓好日常的教学工作程序,使教学工作有效开展 按照学校的要求,我积极认真地做好课前的备课资料的搜集工作,然后集体备课,制作成教学课件后共享,全备课组共用。每周至少两次的学生作业,全批全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在班上评讲,及时反馈;每章至少一次的学生实验,要求全体学生认真观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