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数组使用的高级编程技巧

金字塔数组使用的高级编程技巧
金字塔数组使用的高级编程技巧

金字塔数组使用的高级编程技巧

做为一款专业的量化交易软件,对于统计学的支持自然必不可少,金字塔在2.9 0版升级以来增加了大量的统计函数,但是对数组的支持确比较有限,影响到了大量统计函数的使用,从2.931版升级以来,金字塔对数组的支持更进一步增强,本教程就是着手金字塔的数组使用,结合范例,对大家一一做细致的讲解,祝大家在看完这篇教程后,都能编出更加有力的程序化交易武器。

数组的概念:

所谓数组,就是有序数据的集合

如{1,2,5,7,9}这样一组有先后顺序的数据,我们可以把它们定义成一个数组,例如定义为A,数组A就表示这组有序的数据,这里A就是数组的名称(即数组名)。

数组中的每1个数据,称之为数组中的一个元素,显然上面所说的数组A,第1个元素是1,第2个元素是2,第3个元素是5......,用A[1]、A[2]、A[3]......来表示,用方括号括起来的部分称之为下标,用下标来表示第几个元素。大家可以看出,在本例中,A[1]等于1,A[2]等于2,A[5]等于7,数组A共5个元素,我们就说数组A的长度是5。

上面所举的例子,数组的每一个元素是数值型的,称之为数值型数组,数组的每个元素也可以是字符串的,即字符串型数组。

一般来说,数组的使用,要先定义,然后初始化(即赋予数组的每个元素一个初始的数据)。在金字塔中,目前只支持一维数组,并且下标是从1开始的。数组的定义:

金字塔中,数组有两种表现方式,序列变量和声明数组.

序列变量:

序列变量其实就是一个数组,我们平时接触最多的是收盘价close,写一行代码“fc:close",就是定义了一个变量fc,并把收盘价赋值给变量fc。这里变量fc就是序列变量,因为fc不是一个值,而是一序列随时间而变化的值(收盘价),在K线图中,从第1根K线到最后1根K线都有一个收盘价,因此fc跟单值变量不同,是由一系列的值组成的变量,因此我们称之为序列变量。事实上,把“fc:close”这行代码做成一个指标,就可以看出fc是一条变化的曲线而不

是一条水平直线。

金字塔新的公式系统,可以把序列变量等同于一个数组,这是一个特殊的数组,这个数组的最小下标是从序列变量的起始有效位置开始,数组的最大下标是K线数量,其中K线的数量,可以从datacount函数得到。

比如“fc:close;",这行代码,可以把fc看成是一个下标从1开始直到da tacount的数组。如果我们想知道第1、2、5、最后1根K线的收盘价,可以写成如下代码:

代码:

runmode:1;//序列模式

fc:=close;//定义一个序列变量,相当于是一个数组

k1:fc[1];//第1根K线的收盘价

k2:fc[2];//第2根K线的收盘价

k3:fc[5];//第5根K线的收盘价

k_end:fc[datacount];//最后1根K线的收盘价

声明数组:

在金字塔中,如何定义、初始化并使用数组?下面简单示例说明:

例1、在金字塔中,定义一个含10个元素的数值型数组

定义数组的语句是variable,公式代码如下:

variable:A[10]=0; //定义一个含10个元素的数值型数组A,并把所有元素初始化为0;

例2:定义一个3个元素的字符串型的数组

公式代码如下:

variable:B[3]='abc'; //定义一个含3个元素的字符串型数组B,并把所有元素初始化为'abc'

例3:把{1,3,5,7,9}定义为数组

分析:这组数据共有5个数值型数据,因此应定义长度为5的数组,并给每个元素赋值。公式代码如下:

variable:A[5]=0;

A[1]:=1;

A[2]:=3;

A[3]:=5;

A[4]:=7;

A[5]:=9;

得到数组的长度大小:

数组在定义完成后,我们可以通过UBOUND函数来得到数组的长度.该函数的使用说明如下:

UBOUND(X),返回序列的上界(最大下标)

若X为序列数据,则返回当前可用的数组数据上界,若为VARIABLE定义的数组,则返回该数组当前的大小.

例如:

VARIABLE :x[5]=0;

A:c;

CDC:UBOUND(x); //返回定义数组的长度

CDD:UBOUND(A); //返回序列数据的长度

重新定义数组的大小:

数据在定义完毕之后,在实际的操作中我们可能会重新对数组定义其大小用来动态伸缩扩展,金字塔通过函数SETUBOUND对其进行了支持,SETUBOUND函数的使用范例如下:

VARIABLE :x[5]=0;//定义一个5个数据的数组

SETUBOUND(x,10);//扩充数组个数为10个

CDC:UBOUND(x); //显示重设数组大小后的数组大小

小技巧:SETUBOUND(x,0);若将数组长度设为0,则表示清空该数组

删除数组的数据:

REMOVEBOUND(X,D),X为数组名称,D为数据的下标

例如:REMOVEBOUND(X,5);表示删除数组X的第5个数组数据

序列模式下数组与序列数据的转换:

通过以上的描述大家应该清楚的了解序列数据和数组的使用和处理方法,在金字塔的策略编写时,难免需要用户做一些两种数组之间的转换操作,因为比如某些统计函数需要对2个数组的参数进行统计的时候,是需要2个参数都必须为同一类型.

//范例1: 序列变量转定义数组变量

VARIABLE :x[5]=0;

A:c;

x:=a; //将序列变量传递到定义数组x并自动扩充设置x数组的大小与序列变量数组a大小一致

//范例2: 定义数组变量转序列变量

VARIABLE :x[5]=0;

A:c;

a:=x; //数组变量传递到序列变量

在执行数组变量传递到序列变量操作时需要注意的是,序列变量的长度是不可以被调整的,若序列变量的长度与定义数组变量不一致,那么金字塔将执行如下转换:

1.若A>X,那么将x数据覆盖传递到a的后方位置,即原有a[datacount]的数据位置将等于x[5]

2.若A

逐K线模式下数组转定义数组变量

逐K线模式下数组之间的转换与序列模式有所不同,序列模式因为是只执行一次解析返回的是序列变量,因此可以完成直接的数组拷贝,而逐K线则每根K线都回去执行一遍公式的解析,因此在数组之间的转换上也有不同,在执行相互之间转换时,金字塔采用的是只处理数组最后数据的方法,即在逐K线解析时,自动扩充累加数组元素,我们举例如下:

要求:分别计算阳线和阴线收盘价10个数字的平均价,该需求需要我们分别定义2个数组来保存各自不同的价格,逐K线模式下的这种运行机制便正好可以满足我们的这个需要

RUNMODE:0;

VARIABLE:DOWN[]=0;//定义一个空的数组,计算下跌的阳线收盘价,注意这里一定要置空数组用来保存数据

VARIABLE:UP[]=0;//定义一个空的数组,计算上涨阳线收盘价,注意这里一定要置空数组用来保存数据

IF CLOSE > OPEN THEN

UP:=CLOSE;//将上涨K线收盘价插入数组UP中

ELSE

DOWN:=CLOSE;//将下跌K线收盘价插入DOWN数组中

A:MA(UP,10);

B:MA(DOWN,10);

//下面2行调试代码

DD:UBOUND(UP),NODRAW; //显示输出UP数组数据个数

SS:UBOUND(DOWN),NODRAW; //显示输出DOWN数组数据个数

注意:

通过上述的代码我们需要注意的是,UP和DOWN数组前面我们一定要置一个空的数组,这个空数组金字塔会在逐K线执行的时候去自动的填充我们的数据.

在逐K线模式下对数组的转换操作,应该避免在循环语句中使用,因为可能会导致循环对数组数据积累而导致计算出错

使用统计函数中数组使用的举例:

例一:

INTERCEPT线性回归截距

利用现有的 x 值与 y 值计算直线与 y 轴的截距。截距为穿过已知的 known_x 's 和 known_y's 数据点的线性回归线与 y 轴的交点。当自变量为 0(零)时,使用 INTERCEPT 函数可以决定因变量的值。例如,当所有的数据点都是在室温或更高的温度下取得的,可以用 INTERCEPT 函数预测在0°C 时金属的电阻。用法:INTERCEPT(Y,X,N),求序列Y,X的线性回归线截距,Y为因变的观察值或数据集合,X为自变的观察值或数据集合。

实例:已知 y 已知 x

2 6

3 5

9 11

1 7

8 5

代码如下:

VARIABLE:A[5]=0,B[5]=0;

A[1]:=2;

A[2]:=3;

A[3]:=9;

A[4]:=1;

A[5]:=8;

B[1]:=6;

B[2]:=5;

B[3]:=11;

B[4]:=7;

B[5]:=5;

D:INTERCEPT( A,B ,5 );

上述计算将返回数值 0.0484

例二:

STEYX 线性回归法预测标准误差

返回通过线性回归法计算每个 x 的 y 预测值时所产生的标准误差。标准误差用来度量根据单个 x 变量计算出的 y 预测值的误差量。

用法:STEYX(Y,X,N),计算Y,X序列变量的线性回归法预测标准误差

已知 y 已知 x

2 6

3 5

9 11

1 7

8 5

7 4

5 4

代码如下:

VARIABLE:A[7]=0,B[7]=0;

A[1]:=2;

A[2]:=3;

A[3]:=9;

A[4]:=1;

A[5]:=8;

A[6]:=7;

A[7]:=5;

B[1]:=6;

B[2]:=5;

B[3]:=11;

B[4]:=7;

B[5]:=5;

B[6]:=4;

B[7]:=4;

D:STEYX( a,b ,7 );

上述计算将返回值 3.1508

例三:

统计指定数值与一组序列数据的F检验检验结果,该范例是一个序列数据与数组混用的例子,金字塔的统计函数不支持数组的混用,因此我们需要对数组进行转换后进行.

代码如下:

VARIABLE:A[]=0;//建立空数组,用来保存转换过来的序列数据

VARIABLE:B[7]=0;//建立一个7个元素的数组,用这个数组来对序列数据进行统计

//对数组数据进行初始化

B[1]:=2336;

B[2]:=2345;

B[3]:=2311;

B[4]:=2237;

B[5]:=2345;

B[6]:=2342;

B[7]:=2433;

//数据转换

A:=C;//将收盘价序列数据置数组

//计算统计结果

D:FTEST(A,B,7);

更多详情请查阅金字塔论坛精华帖: https://www.360docs.net/doc/b33228116.html,/bbs/dispbbs.asp?boardid=10&id=30380

五年级下册《金字塔》教学反思

五年级下册《金字塔》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新增加的课文,课文采用了多样化的文本呈现方式。对于这样一篇有特色的文章,如何引导学生“以学为主”,通过整合信息、对比差异,体悟不同的表达效果,并进行迁移运用,实现连续性文本与非联系性文本语言自由转化呢? 一、抓关键问题,明确学习任务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阅读提示是这样的:“默读下面两篇短文,说说你对金字塔有了哪些了解。两篇短文用了不同的方式写金字塔,你更喜欢哪一种说说理由。”这是一个统领全文的关键问题,带着这个关键问题去学习,孩子的学习任务就非常明确了。课堂作业本的第2题,刚好跟这个问题相配套,我们就可以借助这个表格展开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经历学习的过程。先让孩子读课文进行试填,然后引导学生交流:两篇短文在内容有什么不同两位作者围绕同一类信息,在表达上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呢说说自己更喜欢哪种说说自己的理由。通过孩子读文本,通过孩子合作交流,通过交流碰撞思维,让孩子去尝试,让孩子去质疑,让孩子去畅所欲言,课文的重点就这样解决了。 二、借助“泡泡语”,学会大胆推测 教材中的“泡泡语”或提示方法,启发思维,或总结规律,有机拓展,在引导学生“怎么学”上提供了具体的方案。《金字塔》中的泡泡语是这样引导的:“金字塔是如何建成的能借助课文内容,大胆推测。”借用四人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读《不可思议的金字塔》旁边的批注,思考批注提出的问题,并借助文中信息,推测古埃及人是怎

样建造金字塔的。基于学生的细致阅读,搜索关键信息,帮助学生建立信息与信息之间的联系,验证自己的大胆猜想与推测。 三、关注表达效果,提高思辨能力 课文安排了两篇不同体裁的文本,它们所呈现的不同表达效果对学生有着强烈的冲击。让学生说说更喜欢课文的哪种表达方式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编者的意图,“为什么要选用两篇不同表达方式的短文放在一起,只是让我们比较的吗”在探究中发展思维。因为质疑是学习的动力,有了质疑有了探究,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极好的锻炼,变得更有条理、更敏捷了。接下来的“尝试运用不同方式介绍金字塔”也就水到渠成了。 四、介绍金字塔,学会迁移运用 由于这篇课文前面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威尼斯的小艇》和《牧场之国》,重在让学生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后面紧跟着的是《口语交际:我是小小讲解员》和《习作: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重点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合运用信息的能力。教材这样安排目的是什么这篇课文是连接阅读与表达之间很好的材料。借课文中“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的图文资料,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实现连续性文本与非连续性文本语言自由转化,这是一个最好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让学生介绍胡夫金字塔,实现迁移,这样不仅能验证阅读的成效,还为单元习作奠定了基础。

魔方解法大全_(超简单_超全_带图片)

五阶公式说明五阶魔方降阶法教程五阶魔方层先玩法教程 本教程中讲解的是高级魔方普遍使用的一种方法降阶法,对于五阶魔方来说,我们第一步来完成六面中心块的复原,第二步完成12 个棱块的复原,第三步我们就完全可以用三阶的公式来完成复原了。有兴趣学习层先法的请进入五阶魔方层先玩法教程页面学习。 下面我们介绍几个最基础的几个公式,就可以完成五阶魔方的复原了,相信你掌握了下面几个公式,五阶魔方复原也非常的简单哟。 第一步:形成中心 在我们完成中心块的时候,前面我们完全可以不用公式,自己根据玩魔方的经验,完全可以靠过去的经验完成4面中心块的复原,只是在完成最后两面中心块的过程中为了保持已经完成的四面的中心块不 被破坏,处理用的步骤稍微复杂一点,下面介绍的就是两个这样的公式,其实也就是一点点小小的技巧,很 多朋友估计不看公式也是这样来完成的,在此,我们仅仅是提供一种思路,其中的一些技巧,大家可活学 活用。

公式一:TR' F' MR' F TR F' MR 公式二:TR U TR' U TR U2 TR' 合并中心块,上面的公式仅仅是一种方式,根据上面的公式,也可反向完成,如公式:ML' U' ML ,初学时,仔细领会公式的技巧和规律,理解了公式的意义,不用公式就也能随心所欲复原了。 第二步:集成棱边 在我们完成复原 12个棱块的时候,同样前面我们完全可以不用公式,自己根据玩魔方的经验,完全可以靠过去的经验完成10个棱块的复原,只是在完成最后两个棱块的的过程中为了保持已经完成的10个棱块不被破坏,处理用的步骤稍微复杂一点,下面介绍的就是4个这样的公式,其实也就是一点点小小的技巧,很多朋友估计不看公式也是这样来完成的,在此,我们仅仅是提供一种思路,其中的一些技巧,大家可活学活用。 当我们完全的正确的复原了6面的中心块和12个棱块以后,我们就可以把5阶完全的当作三阶魔方

小学语文_《埃及的金字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埃及的金字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习写好半包围结构字的方法。能根据过渡句提取课文主要内容。 2、学习列数字、作比较、语言描述等说明方法,能结合具体的句子来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3、通过学习金字塔的宏伟精巧和建造金字塔的方法,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习写好半包围结构字的方法。能根据过渡句提取课文主要内容。 2、了解列数字、作比较、语言描述等说明方法,能结合具体的句子来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过程: 一、播放视频,感受神秘 1、通过预习,你对金字塔有哪些了解? 2、在人类历史上,曾有世界七大奇观之称,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中大部分早已湮没,而埃及金字塔成了仅存的遗迹。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教师播放金字塔视频后学生谈感受。) 3、读准下面两组词语的字音:(注意:多音字“厦”) 巍然屹立、傲对碧空、举世闻名 矗立、曝晒、角锥形、砌合、轮廓、摩天大厦

1、指导书写半包围结构的字:“廓”和“厦” 【设计意图】把准学生的现实起点,通过播放金字塔视频,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直观印象。然后抓住词语从读准读懂到读出情感,品词有滋有味,使得枯燥的说明文教学变得有声有色。 二、整体感知,理清说明要点 1、课文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金字塔? 2、在学习前一篇《秦兵马俑》时,抓住一个过渡句就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那么这篇课文,有没有这样的过渡句?找到画下来。 教师板书:外形宏伟结构精巧建造方法 3、总结方法:阅读说明性文章,可以抓住过渡句这样的关键性语句,用最短的时间来理清文章的结构顺序。 【设计意图】理清说明要点和表达顺序是教学这类体裁课文非常重要的环节。本环节重在帮助学生从结构上明确文章的思路,从而培养学生谋篇布局的能力。 三、品读比较,体会说明方法的好处 1、埃及的金字塔共有70多座,作者重点写了哪一座? 师讲述:作者以胡夫金字塔为例来介绍金字塔的宏伟精巧,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子。(板书:举例子) 2、课文是怎样来描写胡夫金字塔的呢?出示自学提示引导学生自学。 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1)在这一自然段中,作者运用了很多数字,从这些数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请写在书上相应的地方。

埃及的金字塔评课稿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工程宏伟、精巧的特点及作者描写的方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作者描写的方法。 教具准备: 投影片、挂图。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中国的首都是北京,在北京可以看到举世闻名的万里长 3、在哪里?它为什么叫“金字塔”?它又是怎样建造起来的?我们学习了这片课文就知道了。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

生字词。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检查自读效果。 生明读。 (2)指出下列词语所在的句子,轻声朗读,重点领会下列词语的意思。 埋葬:掩埋尸体。 轮廓:物体的外缘线条。 精巧:精细巧妙。 结晶:比喻珍贵的成果。 摩天大厦:指高耸入云的大楼。 (3)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当场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解答。 么。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 (1)金字塔在哪里? (2)金字塔的外观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叫“金字塔”?

(3)金字塔是如何建造起来的? 2、根据上面的问题,给课文分段。 3、根据段意,指名试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小结。 1、出示生字。 2、指导学生注意自各部分的比例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学生临写。 4、师生评价。 5、强化练习。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举世闻名”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2、为什么说是举世闻名的? 二、讲读第一段 1、轻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回答: (1)举世闻名的金字塔在哪里?

(2)举世闻名的金字塔外观如何? “金黄色的沙漠”是埃及金字塔的背景,“巨大的角锥形”是金字塔的外观,“巍然屹立,傲对碧空”展示了金字塔不凡的气势。这就是举世闻名的金字塔。 3、朗读课文第一段。 三、讲读第二段 1、默读课文第 2、3自然段,思考: (1)金字塔的外形有什么独特之处? (2)以胡夫金字塔为例,作者具体写出了这一工程的哪些特点? (3)胡夫金字塔在外观和结构上分别具有哪些特点? 2、理解重点句子,体会课文是怎样描写金字塔外观宏伟与结构精巧的。 (1)投影出示句子: A、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 B、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2)指名朗读这两句话。 第二句也是如此,究竟是怎样得平整与紧密呢? 我们看课文是怎样具体描述的?

oka法解金字塔魔方

1.本教程金字塔结构、术语、公式说明 图1 一个中心有4个小角,四个中心角(大角),六个棱,一个中心角有三个面,每一个面都是一个中心,每两个中心的颜色确定一个棱块的颜色。周围有三个棱。层是指三个中心角组成的一个平面层,如图1中的层是一个底层(顶层是指把魔方180度倒置后的底层,即上图底层倒置180度变为顶层)。棱位:棱块所在的位置。

公式转法说明 本教程为了方便教学选了一个中心角来讲解,请大家学习时不固定中心角(类似三阶六色底)。同时本教程为了讲解方便也采取了正立三角的拿法来讲,还原时可以按自己的习惯来,本人是把三角倒过来拿的,即中心角在下,底层在上的倒立三角。建议采取倒立三角的拿法。这样观察视角好 2.oka流程 图2 3.讲解还原步骤 首先,oka的第一步是选择一个中心角,在这个中心角做出一个正确的棱和一个错位的棱(如图2第一步中的蓝红棱块和蓝绿即错位的棱,特征就是按正或逆时针方向错了一下位置)。第二步是把底层的三个中心颜色全部归向,这一步要利用第一步做好后剩下的那个空闲棱位来完成(一个中心角有三个棱位,第一步用了两个还剩一个,即图2第一步中顶角剩下的那个灰色的棱位)。 第三步,完成第一步选择的那个中心角。一共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是第三棱在底层,第二种是第三棱在不在底层,每种可能分两种情况。 一下均以右边的蓝绿棱为第一步做的那个错位棱。 第一种可能 情况1:

URU’R’ 情况2: U’L’U’L 第二种可能 情况一:LRL’U’R’(左 边棱即第三棱有一面与中心颜色相同(图里即蓝色)) 情况二:RU’R’UL’R’LR(左边棱也是错位棱) 第四步ELL(还原底层三个棱) 这一可以步就是纯公式流了,这一步的判断要做到忘记公式,即看到标志做出反应(这一点每个人的思维不一样,大家都可以找自己喜欢的方式,但用来判断的标志一定要够简单,最好是一眼就可以看出来。)一共5种情况(其中情况2和3是基本情况公式,其他情况都由情况2和3的公式组合来解的。) 情况1 LR’L’RU’RUR’

三阶魔方高级复原教程-CFOP

CFOP 三阶魔方还原公式 CROSS(底层十字) F2L(前两层) OLL(上层翻色) PLL(上层复原) 三阶魔方高级玩法教程----Cross公式 Cross:底棱归位,又称之谓底层架十字,意思是底部十字还原。本教程依然推荐使用白色面做底面。 cross这一步虽然是CFOP快速法的第一步,由于魔方的变化数太多,故这一步的情况也相应非常多,所以在讲解这一步的时候,我们重点是讲一些简单的技巧帮助大家开阔思维,帮助大家大家思考、判断能力,真正的学习是需要自己多动手、动脑,多加练习,多加总结,才能终有所成就的。理论上,任何一种case,都是可以在8步之内完成的,我们在练习的过程,也尽量要求8步内完成,8步内完成,相信很容易就能做到。要做到快速完成Cross,步骤尽量少还远远不够,我们还需要结合我们习惯用的手法来完成,只有做到步骤尽量少,配合手法很顺手,这样才能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下面给出一些高手练习的参考经验: 随意打乱魔方,不限定观察时间,观察并写出如何在8步内完成的公式,并验证完成,练习一段时间,满意后,开始练习,限定在15秒内,观察并写出如何在8步内完成的公式,并验证完成;练习满意后,同样限定在15秒内,快速观察并迅速记忆牢固如何在8步内完成,15秒后凭记忆快速完成复原;上阶段练习满意后,进入另一个高要求阶段训练,用标准打乱公式打乱魔方,不仅在15秒,快速观察并迅速记忆牢固如何在8步内完成,同时快速拿起魔方,眼睛不看底层的四个白色棱块,双手快速完成,眼睛快速寻找第一组的f2l。做到最后高要求阶段有相当的难度,需要循序渐进的练习,不可急于求成。正所谓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功到自然成。

埃及的金字塔阅读答案

埃及的金字塔阅读答案 埃及的金字塔阅读答案 ①在埃及,大大小小的金字塔有七八十座,其中最大的一座是胡夫金字塔。该塔高约146.5米,共用了230万块巨石。人们一直存在种种疑问,这些石块是怎样开采、运送的,又是怎样堆砌的呢?要知道,即使在今天,拥有世界上所有现代化技术手段的建筑师也很难实现如此艰巨的任务。尤其令人疑惑不解的是,在附近数百英里范围内,竟然难放找到类似的石头。 ②不久以前,科学家约瑟·大卫杜维斯提出了惊人的见解:金字塔上的巨石是人造的。大卫杜维斯借助显微镜和化学分析的方法,认真研究了巨石的构造。他根据化验结果得出这样的结论:金字塔上的石头是用石灰和贝壳经人工浇筑混凝而成的,其方法类似今天浇灌混凝土。 ③由于这种混合物凝固硬结得非常好,人们难以分辨出它和天然石头的差别。此外。大卫杜维斯还提出一个颇具说服力的佐证:在石头中他发现了一缕约1英寸长的人发。唯一可能的解释是,工人在操作时不慎将这缕头发掉进了混凝土中,保存至今。’

④一些科学家认为,鉴于现代考古研究业已证实人类早在数千年前就知道如何制作混凝土,所以大卫杜维斯的论断颇为可信。但少数学者对此提出了质疑,他们说:既然开罗附近有许多花岗岩山丘,那么,古埃及人为什么要舍此而去用一种复杂的操作方法来制造那难以数计的石头?另外,埃及胡夫大金字塔的塔高乘上10亿所得的数,和地球到太阳之间的距离相等;穿过大金字塔的子午线把地球上的陆地、海洋分成相等的两半;用2倍塔高除以塔底面积等于圆周率。以上这些都是巧合吗?看来,金字塔之谜并未完全“破译”。还有待人们进一步去研究、探索。 ⑤二十世纪30年代,一群科学家发现在一座金字塔塔高1/3处有一只垃圾桶,桶内有一些死猫死狗之类的小动物尸体。这些尸体非但没有腐烂变质,反而脱水变为“木乃伊”。后来,很多科学家都做了类似的实验,证明了这样的金字塔结构不单能够保存动物尸体。还能够使食物保持新鲜,使刀片变得更为锋利并延长使用年限,甚至可以提高植物种子的发芽率。人们称这种现象为“金字塔能”效应。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金字塔内尽管温度较高,但是保鲜效果很好。其内部温度的分布、空气的流动与其他建筑物不同,它有像冰箱和烘干机一样的作用,所以,在金字塔内,水蒸发的速度快,物品脱水迅速。

五年级下册部编版语文20 金字塔教学反思2

20 金字塔(教学反思) 《金字塔》一课由两篇短文组成,第一篇节选自穆青1982年所作的一篇优秀的通讯稿《金字塔夕照》,主要描写了夕阳下金字塔的雄浑之美以及作者由此引发的万千思绪。第二篇则是一个非连续性文本,主要以“胡夫金字塔”为例,介绍了金字塔建筑年代的久远、外观的雄伟以及精湛的工艺、巧妙的设计,还对古埃及悠久的文明成进行了简要的补充。这两篇文章风格迥异,互为印证,又构成了一组非连续性文本,让读者对金字塔这一世界奇迹有了更为全面、丰富的了解。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 1.教学效果(思效) 转化文本,二次创作。 备课时,我发现《不可思议的金字塔》是一篇非连续性文本。教学中,学生了解了胡夫金字塔的雄伟壮观以及当时古埃及悠久文明。我想:学生毕竟是刚刚接触非连续性文本,如何让学生在阅读了非连续性文本、掌握文本信息的基础上进一步内化,我让学生把这篇短文转换成连续性文本,以《金字塔和它的文明》为题,进行二次创作,加入自己的思考,如:为什么胡夫的金字塔最高?这种墓葬方式与中国的“入土为安”有什么不同?学生写好后,让学生自己修改,互读互评,效果显著。 2.教学收获(思得) 对比阅读,体会作家的情感。 教学穆青的《金字塔夕照》结束以后,我从网上找来了通讯稿全文,让学生与短文对比阅读,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作者的写作手笔是巧妙的。我让学生在短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说出情感,然后在通讯稿中找出另一段话,体会作者的另一种情感。学生体会到,作家情感交织,寄情于景,比如:短文中“在金色的夕阳下……”体现了金字塔的庄严肃穆,而通讯稿后面的“一群肮脏的孩子……”,则又体现了作家的悲哀,两种画面,两种情感,令人印象深刻。 3.不足之处(思失) 反观整堂课教学,仍有一些遗憾: 课后批阅学生作业,我发现课堂虽然很热闹,但是效率还是很低。如习题“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最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说明了什么,学生有的填“金字塔高”,有的竟填的是“宏伟”,如此张冠李戴,说明他们对其中的从属关系根本就没有搞清,说明课堂缺少让学生静下来深入思考的不多。以后,改变这样的课堂现状,刻不容缓。 4.改进措施(思改) 在以后教学中,如下环节需要改正:

教(学)案《埃及的金字塔》

《埃及的金字塔》 (第二教时)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课文容,体会工程宏伟、精巧的特点及作者描写的方法。 3.从本课语言文字材料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语言文字的品读理解,学习体会埃及金字塔的外观特点及建造过程。 2.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掌握描景壮物不仅要有一定的顺序,还要把最有特色的景物写具体。 3.能从本课语言文字材料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人,激发兴趣

1.同学们,老师在上课之前要考考你们的历史知识,有没有勇气试试呀? (有)下面我们以抢答的形式进行我们的测试,看我们班到底谁最有可能成为历史学家。听好规则:先听老师把问题说完,知道答案的以最快的速度站起来回答。 2.在古建筑上世界有七大奇迹分别是什么?(……) 3.世界上有四大文明古国,分别是哪几个国家?(中国、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 4.每一个文明古国都有它最著名的古建筑,中国有什么?(长城、始皇陵兵马佣) 古印度有什么?(……)古巴比伦有什么?(空中花园)埃及有什么? (金字塔) 总结:看来我们班同学的历史知识学得还真不错。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对世界的历史和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而每一个标志性的建筑都集中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进(引读)——埃及的金字塔。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把书打开自由朗读课文,然后把最能体现金字塔特点的两个词语找出来。 (宏伟、精巧)你能说说课文哪个小节是具体写金字塔的宏伟和精巧的呀?

魔方教程

三阶魔方初级教程 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魔方的起源 建筑学和雕塑学教授,所以他自己动手做出了第一个魔方的雏形来帮助学生们认识空间立方体的组成和结构以及锻炼 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记忆力。在他完成第一个作品以后,转动了几下,发现原本齐整的魔方竟然很难恢复,于是他意识到这个新的发明会很不简单。但是他想不到的是,这个边长不到6厘米的玩具竟然会在未来风靡全球,甚至出现了以魔方为道具的运动。 魔方的玩法 单拧,速拧,盲拧,脚拧,多盲,最少步。 魔方构造 1.中心块:只有一个颜色的块,在每个面的中心,一共6块。 2.角块:在角上的块,有三个颜色,一共8块。 3.棱块:有两个颜色的块,每层有4块,一共3层,共12块。 魔方是由8个角块,12个棱块,6个中心块共26块组成。中心块相对位置永远不变,一定是红橙相对,蓝绿相对,黄白相对,也就是相近的颜色相对。中心块是什么颜色,这一面最后就会是什么颜色。

第一步.小花 1.把黄色中心块放顶面,只看带白色的棱块 2.白色棱块在中间层,向上一步跟黄色中心块连接。 3.白色棱块在底层侧面或顶层侧面,先转到中间层。 4.白色棱块在底面,转到上方空位,向上180度跟顶面黄色中心块连接。 白 白黄白 白 第二步.白色大十字 1.转动下边两层,使白色棱块边上的颜色,与颜色相同的中心块相同。 2.连接好的面向下180度,使白色棱块与白色中心块相连。 3.四个白色棱块一一完成,形成白色小十字,同时大十字也就完成了。

左 第三步.白色底面+第一层 注意两点 1.把白色十字放底面,直到魔方全部还原,黄色中心块永远向上,白色中心块永远向下。 2.不能单独转底下一层和中间一层,因为大十字不能拆,只能转动顶层或底下两层一起转动。 步骤 (1)找角块:从顶层找一个带白色的角块。 (2)看颜色:这个角块除了白色的其他两个颜色. (3)找柱子:找A跟B夹的柱子(A跟B就是上一步找的两个颜色)(4)放顶上:把找好的角块放A跟B夹的柱子顶上。(5)看位置:A跟B夹的柱子必须放到图中位置,看白色的朝向运用公式。 白色向右白色向前 上左下左上右下 (RUR) (URU’R’) 白色向上白色在底层 上左下右3遍上左下右1遍 ( RUR’U’ ) (RUR’U)

三阶魔方高级复原教程 CFOP

实用文档 文案大全 CFOP 三阶魔方还原公式 CROSS(底层十字) F2L(前两层) OLL(上层翻色) PLL(上层复原) 三阶魔方高级玩法教程----Cross 公式

Cross:底棱归位,又称之谓底层架十字,意思是底部十字还原。本教程依然推荐使用白色面做底面。 cross这一步虽然是CFOP快速法的第一步,由于魔方的变化数太多,故这一步的情况也相应非常多,所以在讲解这一步的时候,我们重点是讲一些简单的技巧帮助大家开阔思维,帮助大家大家思考、判断能力,真正的学习是需要自己多动手、动脑,多加练习,多加总结,才能终有所成就的。理论上,任何一种case,都是可以在8步之内完成的,我们在练习的过程,也尽量要求8步内完成,8步内完成,相信很容易就能做到。要做到快速完成Cross,步骤尽量少还远远不够,我们还需要结合我们习惯用的手法来完成,只有做到步骤尽量少,配合手法很顺手,这样才能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下面给出一些高手练习的参考经验: 随意打乱魔方,不限定观察时间,观察并写出如何在8步内完成的公式,并验证完成,练习一段时间,满意后,开始练习,限定在15秒内,观察并写出如何在8步内完成的公式,并验证完成;练习满意后,同样限定在15秒内,快速观察并迅速记忆牢固如何在8步内完成,15秒后凭记忆快速完成复原;上阶段练习满意后,进入另一个高要求阶段训练,用标准打乱公式打乱魔方,不仅在15秒,快速观察并迅速记忆牢固如何在8步内完成,同时快速拿起魔方,眼睛不看底层的四个白色棱块,双手快速完成,眼睛快速寻找第一组的f2l。做到最后高要求阶段有相当的难度,需要循序渐进的练习,不可急于求成。正所谓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功到自然成。 实用文档 文案大全

5下14《埃及的金字塔》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埃及的金字塔》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课题: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埃及的金字塔》 执教时间:2010年4月28日 执教班级: 执教老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回顾文本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埃及的金字塔有了初步的了解。这节课,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走进金字塔。让我们先来读读这些词语。 (大屏幕出示:巍然屹立、傲对碧空、举世闻名、宏伟、精巧、勤劳、聪明、智慧、结晶) 师:谁先来读一读? (一生读) 师:通过你的朗读,老师感觉到这些词语是有温度的,请坐。 师:谁再来读一读? (一生读) 师:读得很到位,老师感受到了金字塔的宏伟气势了。 师:谁能联系课文内容,用上这里的一两个词说一句话? 生:举世闻名的金字塔巍然屹立、傲对碧空。 师:你一下子用上了三个词语,厉害! 师:谁再来说一说。 生: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古埃及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师:你更厉害,居然用上了四个词语。有没有谁想挑战一下的? 生: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勤劳而又聪明的古埃及人民建造的,它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师:说得真好,请坐。 【在复习巩固生字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字词进行简单地描述文本内容,不仅有助于学生再次进入文本,也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已有知识的整体把握。】 师:是啊!宏伟而又精巧的埃及金字塔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板书:宏伟精巧) 二、精读文本,感受特征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在描写埃及金字塔“宏伟”的语句下面划横线,在描写埃及金字塔“精巧”的语句在下面划上浪线。 生默读课文,师巡视。 【自主合作学习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鼓励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师:同学们,读好了吗?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谁先来? 生: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1千米的路程。塔身由231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有人估计,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以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这段话是描写金字塔宏伟的。 师:你们同意吗? 生:同意。

金字塔教学设计

金字塔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金字塔》由两篇文章组成,一篇是游记《金字塔夕照》,另一篇是说明性材料《不可思议的金字塔》。第一篇文章《金字塔夕照》描绘了夕阳下金字塔的美丽景象,第二篇《不可思议的金字塔》介绍了世界上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的一些信息,以及建造胡夫金字塔时的古埃及所取得的成就。学习这篇课文,能让我们对金字塔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澄、译”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澄”,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两篇文章在介绍金字塔的方式上的不同;搜集资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金字塔。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认识“澄、译”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澄”,正确读写词语。 难点: 体会两篇文章在介绍金字塔的方式上的不同;搜集资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金字塔。 二、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朗读与默读结合法 本课由两篇文章组成,第一篇文章《金字塔夕照》文字优美,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对金字塔的喜爱与赞美之情。第二篇文章可以让学生默读,尽可能多的获取信息。 2.发现点拔教学法 本课课文前有学习要求,即要让学生了解这两篇文章介绍金字塔的方式有哪些不同,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了解这两篇文章分别是从什么角度介绍金字塔的。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本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内容涵盖作者简介,课文生字等内容,辅助教学。

三、说学法。 学习本课,课前要做好预习,除了要自学生字外,还可以查阅金字塔的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了解。学习本课,还要结合课文材料多思考,体会金字塔的壮观与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 四、说教学流程。 本课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课前要安排预习,课堂上安排一个课时的教学内容。 (一)布置预习 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圈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懂的地方,并思考为什么。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 1.课件出示金字塔图片,让学生说一说对金字塔的了解。 2.导入:今天我们再去游览一个著名景点,它就是埃及的金字塔。 板书:金字塔。 二、学习生字词 1.默读课文,读准本课生字,读准多音字“澄”,查字典自主学习。 2.课件出示生字,指导学生认读,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会认的字:澄译愧熠遐埃菲黏刃滥淤湛 三、学习《金字塔夕照》 1.读课文,读完之后交流,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总领全文) 3.第2自然段描绘的景象可以用两个词语概括,在文中找出来。(开阔、雄浑) 4.齐读第3自然段,体会作者对金字塔的赞美。 5.作者认为金字塔最吸引人的景色是什么?(大漠夕照中金字塔的色彩) 四、学习《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1.默读课文,说说从文章中你读到了哪些信息。 2.指名学生回答,课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

五年级下册《埃及的金字塔》课堂实录

一、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5课。 齐读课题。 2、上节课,我们理清了课文,现在我们来看看这样一组和金字塔有关的词语。指名读。读出词语的感情。 出示:巍然屹立傲对碧空举世闻名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哪两部分内容? 指名说。 4、外形特点用了哪两个词语?教师板书:宏伟精巧 它的外形特点,书上用了两个词来形容。 板书: 二、精读课文。 1、作者怎样向我们将建造过程写清楚的呢?学生自读第三自然段,思考。 指名读。 交流: 1、指名:列数字。这些数字都是鲜活的,都是有生命的,如果你读懂了这些词语的背后的意思,你就体会了金字塔的特点。 2、举例子,为什么要举胡夫金字塔的例子。 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同学们,拿出笔在书上写下高。 指名读,齐读。 3、生: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看出精巧。 师:在几千年的里,埃及金字塔会经历什么呢? 生:(沙尘暴、地震) 补充,有头发掉进去,都拿不出来。 师:这些都看出来精巧。齐读。 引读:一百年过去了,一千年过去了,几千年过去了…… 师:你还从哪看出来? 生:砌合得很紧密。 师:拿出笔,将这两个词打上三角。 生:锋利。 生:有10万人…… 师:规模宏大。在书上记下来。 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塔身由230万块……可绕地球一周。让我们看出工程宏大。巨石的多。 师:刚才那位女生的发言很精彩,如果单单说不能让我们形象地理解。拿出笔,也在旁边写上三个字。巨石多。 齐读,体会巨石多。 师:再读,有一句话更能让我们感受到数字给我们带来的冲击。 生:周长长,面积大,在书上写下来。 师:你们学校大吗?相当于你们学校2.5倍大。 师:金字塔大不大,作者主要才采用的什么方法,让我们了解得这么清楚。 生:列数字、作比较。 师:完整地读一读这段话,来体会金字塔的特点。 师:那么作者又是怎么将埃及的金字塔的建造过程介绍清楚的呢?默读,思考。

埃及金字塔教案讲课讲稿

埃及金字塔教案

《埃及金字塔》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正确、顺畅地朗读课文 2、本课的7个生字认识并会写,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 3、懂得作者是怎样写工程的宏伟与精巧的,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感受古埃及人的勤劳和智慧,懂得尊重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二、教学重难点: 1、懂得作者是怎样写工程的宏伟与精巧的,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感受古埃及人的勤劳和智慧,懂得尊重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三、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回顾《秦兵马俑》 ①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秦兵马俑》,咱们一起来回顾下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文章介绍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和神态各异,突显了秦兵马俑举世无双的地位。 ②作者采用了哪些方法来说明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与个性鲜明的? 在语言上采用短句,短语和四字词语,使文章的节奏感强,富有气势 使用了列数字、分类别、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描写主要外貌特征+写感受相结合的方式来突显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和个性鲜明。 ③从秦兵马俑的举世无双、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和个性鲜明、惟妙惟肖的雕塑技艺,大家能感受到什么?

感受到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和古代人民的智慧超群。 2、引出课题: 看来大家上节课学得很扎实,我们要经常复习,经常巩固前面所学,才能增强记忆,才能温故知新。我们从《秦兵马俑》中领略到我国古代人民雕塑技艺的高超,感受到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无穷,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课文——《埃及金字塔》——一起到古埃及去领略古埃及人民的智慧与勤劳吧。 3、书写课题,齐读课题。 你们预习了课文后,会发现这篇课文与《秦兵马俑》在语言上、写法上既存在很大的不同,又存在一定的相似性。 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与《秦兵马俑》相比,在语言上、写法上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 (二)初读感悟 1、指名朗读课文并正音。 2、讲解生字词:学生开火车朗读;提醒学生注意容易读错或写错的词 语。 3、思考问题:《埃及金字塔》与《秦兵马俑》在语言上、写法上的相同 点与不同点? ①语言上:(引导学生发现语言上的不同) 《秦兵马俑》:语言生动,多用短句、成语、短语等;节奏感强。 《埃及金字塔》:语言平实,多用长句。 ②写法上:(这个问题有难度,是这节课的重点问题。)可以先请学生说说 初读印象,再在精读品味中解决问题。 学生初读后,可能会发现以下两个方面的相似之处:

1小语5下14《埃及的金字塔》第一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埃及的金字塔》第一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课题: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十册《埃及的金字塔》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屏幕展示世界七大奇迹,学生欣赏。 师:你能说出几个? 生:我只认识埃及的金字塔,其他一无所知。 生:我还认识那个古希腊的奥林匹亚宙斯神像。 生:还有个是空中花园,好像是古巴比伦的。 师:同学们,在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曾经的世界七大奇观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部分早已湮没,仅仅存活于我们的记忆中,而少数能够保存下来的珍贵遗迹,其中之一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埃及金字塔。 【以优美的语言将学生引向数千年的埃及金字塔,使学生在感受金字塔“硕果仅存”的魅力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金字塔的憧憬,为接下来的文本学习做好情感的铺垫。】(突出金字塔图片) 师: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埃及金字塔。 (板书:埃及的金字塔) 师:面对神圣的金字塔,你能说出它的哪些特点? 生:感觉它非常高大,像个顶天立地的巨人。 生:它好像是金子做成的,金灿灿的,很是壮观。 生:好像是大山似的,很伟岸、挺拔。 生:它的表面好像很光滑平整。 师:凝望着这一座座巍然屹立的金字塔,此时你的脑海中想到了些什么? 生:感觉它很神圣,不可侵犯。 生:感觉埃及人很伟大,没有他们,也就没有如此壮观的景象。 生:很想攀登上去,一览风光。 师:面对如此神奇的景观,你有哪些问题要问问埃及人民? 生1:人们为什么称它为金字塔? 生2:金字塔到底是什么样的? 生3:金字塔是如何建造起来的? 生4:金字塔是什么时候建造的? 生5:为什么要建造金字塔? …… 师:是啊,它为什么叫金字塔?金字塔是什么样的?金字塔是如何建造起来的?这些问题就像一个个神秘的谜,深深吸引着后人。今天就让我们随着课文走近金字塔,一起去揭开

埃及的金字塔教学反思

15、埃及的金字塔教学反思 苟喜娟 最近我上了《埃及的金字塔》这篇课文。此课文主要介绍的是埃及金字塔的宏伟精巧,以及它的建造过程和方法。课前经过对教材深入细致地解读,参考了许多资料,并结合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2个:1、着重引导学生体会金字塔的宏伟、精巧,并适时地灌输写作方法。2、通过具体的字、句体会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经过反复的修改和编排,我最终将教学过程设计为如下5个环节: 1、导入。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埃及金字塔的地理位置以及它举世闻名的世界地位,那么本节课的导入,首先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知识,然后从埃及金字塔的举世闻名入手,设置疑问:埃及金字塔为什么会如此闻名于世呢?让我们再次跟随作者一起,去品味、感受这茫茫大漠中的奇迹。如此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基于教学目标,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放在介绍胡夫金字塔外观和构造的第3自然段,那么对于介绍金字塔的作用、结构及其名字的第2自然段,我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首先学生自由朗读,然后告诉我,从这一自然段中了解到了哪些关于金字塔的知识。设计时我曾想,学生到时候一定会捧着书本一字一句的把他们找到的读出来,可没想

到,有的学生用一句话就概括全了。这让我突然发现,我的学生其实已经具有一定的概括能力了,而之前,由于我低估了他们的能力以至于一直不敢放手,使学生不知不觉养成了依赖我的习惯。这个结果令我有些惊喜,同时也开始反思自己在以往的教学中没有充分了解学生,并且未能给予他们足够的信任。 3、第三自然段是本课的重点,我主要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数字来体会金字塔的宏伟和精巧,并最终转向对写作方法的体会。首先,请学生分别找出能让他们感受到金字塔宏伟和精巧的句子,然后说一说,这些句子到底是哪些地方让他们有了这样的感受呢?在此引出“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接着,一起来体会这些数字所代表的意义。对于难以想像的数据,作者采用了什么方法让我们更加容易理解呢?此处体会“作比较”的好处。最后,作者在这么多座金字塔中单选胡夫金字塔来体现埃及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这就是应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整个过程环环相扣,通过数字体会写作方法,通过数学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在语言教学中渗透着写作教学,用写作教学强化语言教学,并深化情感教学,彼此互为相长,学生也较容易理解与接受。另外,读是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多读能熟记,还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加深理解,因此作为重点教学内容,此处安排读

三阶金字塔魔方的还原

璞玉不琢不成器,头脑不磨不灵光 ——细说三阶金字塔魔方的还原 谢光华20180422 有了还原三阶魔方的基础,面对金字榙魔方(本文指的都是三阶金字榙魔方),只要“稍加琢磨”,就可以搞定! 首先,我们先认识并定义一下金字塔魔方的各个部分:顶角块、大角块(顶角块加上它下面这一层,包括1个中心块和两个棱块)、中心块、棱块。一个三阶金字塔魔方有4个顶角块、4个大角块、12个中心块,6个棱块(一个棱块属于两个大角块的一部分)。一个三阶金字塔魔方有四个面,即左面(L)、右面(R),前面(F)和底面(D),有时把大角块的转动称之为上层(U)转动。 其次,我们研究一下金字塔魔方,发现: 一、顶角块可以按逆时针和顺时针方向转动,转动一次是120度,转动3次即回到原来的位置。 二、大角块(上层)、底层和顶角块一样,也可以按逆时针和顺时针方向转动,转动一次是120度,转动3次即回到原来的位置。 三、顶角块之间不可以互相交换位置。 四、中心块自身不能转动,只能随大角块一起转动。 五、棱块可以自由交换位置。还原金字榙魔方主要是还原它的6个棱块。 六、假如一个金字塔魔方每面颜色是由绿、蓝、红、黄组成的,则有如下特点:顶角块三个面是绿蓝红,则底面必是黄色;顶角块三个面是红蓝黄,则底面必是绿色;顶角块三个面是黄蓝绿,则底面必是红色;顶角块是黄绿红,则底面必是蓝色。记住这些在还原金字塔魔方时很重要。 接下来,我们来尝试还原金字塔魔方

一、还原顶角块。这步很简单,只要转动每个顶角块,让它的三个面与中心块的面色一致就行了。 二、还原底面。我们以顶角块三个面是绿蓝红为例。 1、转动大角块。以三个面是绿蓝红的顶角块为例,它的底面是黄色。转动其他三个大角块,让黄色面朝下。这步也很轻易就完成了。 2、还原底面3个棱块。在第二层中找到有黄色面的棱块,转到前面,让黄色面朝前;转动底层,把要还原的目标位置转到前面。

【K12学习】埃及的金字塔导学案

埃及的金字塔导学案 15.埃及的金字塔 导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巍然屹立、傲对碧空、曝晒、摩天大厦、矗立”等词的意思,并能初步学会在表达中运用。 3.懂得作者是怎样写工程的宏伟与精巧的,体会这样写得好处。 4.凭借语言文字材料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懂得尊重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导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导学难点:凭借语言文字材料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懂得尊重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突破措施 在教学中,可以出示金字塔图片或播放视频资料,填补了学生认知的空白点,将抽象的语言变为直观的感性认识;从而有效地巩固重点、突破难点。 导学准备:生字卡片 PPT 导学过程:

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正确认读文中的生字词,能流利地读课文。2.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二、预习学案 .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 ①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②划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2.读通句子,难读的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读顺 3.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举世闻名 摩天大厦 曝晒 矗立 巍然屹立 傲对碧空 结晶 木撬 4.给带点的字注音 埋葬 曝晒 大厦

锥形 一堆 砌塔 导学案 学习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金字塔的样子及其建造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同学们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吗?(板书: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代巴比伦、古代中国)勤劳勇敢的四大文明古国劳动人民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伟大文明。说到中国,人们必然会想到举世闻名的古建筑“万里长城”。说到埃及,人们自然会想到同样举世闻名的古建筑“金字塔”。 2.教师板书课题:15.埃及的金字塔 师述: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非洲沙漠,一起到神秘古老的埃及去看一看。 二、多媒体播放出示金字塔全景图,教师相机提问: .这就是金字塔,谁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金字塔是什么样子的? 2.看到这巍然屹立的金字塔,你最想能明白哪些问题?(如:有什么特点?怎么建成的?为什么而建?等。)相机板书有关问题。

《埃及金字塔》教案

埃及金字塔 略读课文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受按空间顺序描写的方法。 2、感受古代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教学重点及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金字塔宏伟、精巧的特点以及按空间顺序描写的方法。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 教学方法 情感朗读法谈话法启发诱导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受按空间顺序描写的方法。 2、感受古代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教学重点及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金字塔宏伟、精巧的特点以及按空间顺序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趣 1、同学们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吗?勤劳勇敢的四大文明古国的人民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伟大文明。说到中国,人们必然会想到举世闻名的建筑——万里长城。说到埃及,人们又必然会想到同样举世闻名的建筑——金字塔。埃及金字塔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从古至今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它的探索。然而,金字塔至今仍是谜团重重。今天就让我们做一回小小研究员,走进金字塔,了解金字塔,好吗?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质疑:你最想了解金字塔的什么呢? 简单板书:金字塔建在哪里?金字塔是什么样子的?怎样建造的?有哪些神秘的传说?…… 4、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疏通词句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要求: (1)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读通句子,难读的多读几遍。 (3)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4)画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2、检查自学效果: (1)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生字词,并朗读。 (2)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共同讨论交流解决。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理清参观的先后顺序,想一想各段说了什么?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有你想了解的关于金字塔的内容吗? 四、激发兴趣、鼓励质疑 (一)学习第1段。 1、轻声朗读课文第1段,共享你阅读中的收获。 指名汇报阅读中的收获: 地理位置——尼罗河沿岸;数量——许多;大小——大大小小;历史悠久——四五千年的历史。 2、引读课文第1段。 (二)学习第2段。默读课文第2段,指名说:这段主要写了金字塔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世界古代建筑的一个奇迹。课件展示图片。引读、齐读。 (三)学习第3段。快速浏览第3段,指名告诉大家这段主要写了什么。 (四)学习第4段。 (1)指名朗读,想:作者运用的是什么记叙顺序?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2)指名说方法。(记叙顺序:由远到近;描写方法:比较法、列数字法、举例法。) (3)默读这一段,边读边勾画用上述说明方法的句子,想一想:有什么好处?同桌交流,再指名全班交流。适时引导学生了解:“胡夫”金字塔外观和结构上的特点。小结说明方法:作者运用比较、列数字、举例等方法拉近了我们与遥远的金字塔的距离,对金字塔的宏伟和精巧有了更深的了解。因此,写作中的说明方法的运用是为表现建筑特点服务的。引读、同桌对读、一问一答等喜欢的方式反复读第4段。读到这里,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在遥远的古代,这样庞大的建筑物究竟是怎样建成的?) (五)学习第5段。是呀,作者也有这样的疑问,齐读第5段。本段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上下文中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作者成功地激起了我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