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液器的使用注意事项

移液器的使用注意事项
移液器的使用注意事项

移液器的使用注意事项

(一)常见错误

以前在网上写“移液器的选择”时,也写过“移液器的操作”,并且还有幸被引用过几次。当然,在网上也有不止一个人写过类似的东东。但使用者是否都很重视这个问题呢?很遗憾答案是否定的。相当多的人认为移液器是很简单的仪器,其操作也很简单,没必要费口舌,更无需上什么培训课。事实上呢?良好的移液器使用习惯对于延长移液器的使用寿命、提高移液的精度和维护使用者的健康都大有裨益。下面不妨堆砌一些在实验室常见的使用习惯,同时也是错得比较严重的使用习惯。希望您在其中不要发现自己的影子。

第一,装吸头。在移液器使用频繁的实验室里,常常可以听到敲击吸头的声音此起彼伏,颇有为枯燥的实验室生活增添点音乐的味道。走进细看,原来是使用者怕吸头不能装紧,在吸头装到移液器上之后,在吸头盒里再敲击几次,希望通过这种冲击力来保证移液的密封性。那这种操作错在哪里呢?其一,在撞击的作用下,吸头可能会变形而影响移液精度;其二,移液器套柄接触吸头的部分经过多次强力的摩擦,会逐渐变得粗糙而难以保证密封性,而为了达到良好的密封性就需要更大的撞击力,恶性循环就此开始;其三,小量程的移液器的套柄都比较细,在不断撞击的摧残下,很有可能变成钓鱼钩;其四,有时这种冲击力比移液器掉在地上承受的力还要大,移液器里的部分精密部件随时有不堪重负而罢工的可能。

第二,吸液角度。很多使用者为了在吸液过程中便于观察样品在吸头中的状况,会让移液器在吸液过程中保持45?倾角甚至更接近水平的角度。但这又错了。其一,在移取接近或达到吸头的最大容积的样品时,移液器大角度倾斜很容易让液体溜到移液器的套柄里面,从而污染甚至腐蚀移液器的活塞,同时也容易造成样品的交叉污染;其二,移液器的大角度倾斜同时也会让吸头外壁与液体的接触面增大,这样吸头离开液面时外壁残留的液体也更多,很容易在排液时随吸头内的液体一起离开吸头,从而降低移液的精度,而这些残留的液体对于微小量程(如2ul和10ul)的移液器而言,其对精度的破坏很可能是致命的!

第三,吸液速度。在实验室里经常可以看到,使用者为了“提高效率”,在吸液时拇指迅速松开,这就使液体迅速冲到吸头里面。殊不知,这样就迫使液体在进入吸头后形成湍流的状态,从而对中小量程的移液器而言会产生肉眼不可见的汽雾进入移液器的内部,对大量程的移液器而言则会看到液体直接冲到移液器的内部。最终的结果就是污染甚至腐蚀移液器的活塞,容易造成样品的交叉污染,对精度也有影响。

第四,存放。相当多的用户在移液器使用完毕后会直接把移液器平放在实验台上,爱好整洁的则可能把移液器放在抽屉里。这样其实也不好!在移液操作过程中,难免会有液体进入移液器的内部,在平放的状态下,这些液体就会一直滞留在活塞等部件上,日积月累之后污染活塞甚至腐蚀活塞。

在以上罗列的问题中,经常会提到腐蚀活塞的情况。有人可能会说:我用的移液器的活塞是耐腐蚀的!但我还是不得不提醒两点:其一,除了少数低端的移液器会用全塑料配件外,大多数移液器的活塞组件中都有金属部件;其二,只要是污染了活塞,无论活塞是何种材质,都可能有移液器内部气密性降低以及样品交叉污染的问题。

总之,各实验室有必要建立和完善移液器使用的SOP(标准操作规程),严格移液器操作的管理。

(二)重点注意事项

在网上所能看到的移液器使用方面的文章,基本都是按照操作的顺序粗略讲述一些操作规范。这当然无可厚非,但不同的操作细节对移液精度的影响不同,如果全部照做,必然会影响操作的效率。所以,我这里把相关的一些使用规则按照其重要性进行分类:“重点注意事项”是一定要遵守的,但如果对精度要求不高,就不必遵守“其它注意事项”而按照效率优先的原则来操作。这两类注意事项则分别按照操作的顺序排列。下面是重点注意事项:

1.装吸头

在移液器的套柄最下端进入吸头后,如果在吸头盒内操作,在轻轻向下压的同时左右晃动移液器或稍稍转动移液器(仅单道移液器可旋转)1-2秒即可;如果是用散装吸头,在用手把吸头往移液器方向轻轻施压的同时稍稍转动吸头1-2秒即可。如果这种操作不能达到理想的密封性,就需要检查吸头和移液器了(以后会详述)。

2.量程选择

一般说来,移液器的可用量程范围是移液器最大量程的10-100%。对特定的一支移液器,其移液的精度随移液量的降低而降低。以市场上用的较普遍的EPPENDORF的RESEARCH移液器为例,其量程范围为20-200ul的移液器,在移取200ul纯水时准确度为±0.6%,在移取100ul纯水时准确度为±1.0%,在移取20ul纯水时准确度为±2.5%(这些数据引用自EPPENDORF的产品宣传手册)。因此,笔者推荐最佳的量程范围是移液器最大量程的35-100%。

3.吸液的深度和角度

(1)吸头浸入的深度:有下面一个表格供参考(当然,不同容器需要的深度也略有不同,所以无需死记这个表格,只需把握两个原则:其一,吸液的深度需保证达到所需的移液量;其二,让吸头外壁尽量少的接触液体)。

(2)移液的角度:在移液的过程中须一直保持移液器在竖直状态,最大倾角不超过20°。

4.吸液的速度

在吸液过程中,须慢慢降低拇指的下压力,使液体在吸头内均匀且缓慢的上升。

5.停留时间

对于大量程移液(ml级)和粘度明显高于水样品的移液,在吸液时松开拇指后,须使吸头在液体内停留3-5秒后才能移出(因为液体进入吸头的运动相对比较费时,必须保证液体达致动态平衡)。

6.存放

在移液器使用完毕后,须将移液器调至最大量程,然后挂起(可以挂在专用支架上,也可以挂在实验台柜的金属横杆上)。

(三)其它注意事项

如果您只是粗略的移液,本文的内容您完全可以跳过;如果您追求高精度的移液,我建议您还是花点时间看看下面的内容。

1.量程调节

在调节量程的过程中,遵守“从大到小”的原则。具体来说,当把大量程调为小量程(如从200ul调到100ul)时,直接调节到位即可;当把小量程调为大量程时,需先超过所需量程1/3到1/2圈,然后再回调到所需的量程。这样做是为了消除移液器本身的机械误差。

2.润洗

所谓润洗,是在正式移液前,先用吸头吸取待转移的液体,然后再把它作为废液排掉。润洗吸头的目的是减少吸头内壁吸附力对精度的影响,润洗次数以2次为宜。

3.停留时间

对于物理性质非常接近水的液体(我们在这里及以后的文章中都简称水溶液),在吸液过程中松开拇指后,须使吸头在水溶液中提留1秒放开移出。

4.排液

排液的方式主要有三种:(1)吸头贴容器的内壁排液,这是最常用和最经典的排液方式;(2)直接在液体上方排液,这种方法简单而不容易受客观因素限制;(3)将吸头插入液面下排液,这主要用于小量程移液器或特殊液体的排液,只

是注意一定要在吸头从液体中移出后放开松开拇指。这三种排液方式均可,只是在考察重复性时要始终用同一种排液方式。

5.手温

虽然移液器的握持部分的外壳一般都是由低导热材料制成的,但连续握持时间长了,手的温度还是会被传导到移液器内,里面的部件有可能会因温度变化而发生形变,从而影响移液精度。因此,在操作过程中需注意:其一,在操作过程中,只要不需要拇指用力,就尽量靠指钩把移液器挂在手上而松开手掌;其二,一般连续移液不要超过半小时,如果工作量繁重,可换手操作。这样,在尽量减少手温影响的同时也让您宝贵的手得到一定的休息。

(四)特殊样品的移液技巧

多数情况下,移液器的工作对象都是水溶液,但也难免会碰到一些特殊的样品,

力有限,那还是看看本文,会对您尽量的提高精度有帮助(也只能说是有帮助,毕竟比专门的外置活塞式移液器差点)。

1.挥发性样品

应当注意两点:其一,在移液前务必润洗两次;其二,在吸液完成后尽快排液。

2.高粘度样品

采用反向移液的模式:在吸液时把吸/排液按钮按到第二档(第二停止点),而在排液时把按钮按到第一档(第一停止点)。另外,在吸液和排液时均需要3-5秒的停留时间。

3.高密度/低密度样品

移液器的精度数值都是基于转移纯水,如果样品的密度与水的密度相差很大,则精度也会相应的很差。因此,在移液前需要先搞清楚样品的密度,然后把量程调节成待转移体积与密度的乘积。举例而言,如果一个样品的密度是1.2g/cm3,您需要转移300ul,那您应该把量程设置为360ul。这只是粗略的调整方法,严格起来还需要量器或天平作为辅助工具而进行准确的计算。总之,这基本上是一个需要经验的活。

4.高温/低温样品

注意三点:其一,在移液前绝不可润洗吸头;其二,每次移液都换一个吸头;其三,吸液和排液都应尽快完成。

移液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移液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移液器使用、维护和保养。 二、内容 一个完整的移液循环,包括吸头安装——容量设定——预洗吸头——吸液——放液——卸去吸头等六个步骤。每一个步骤都有需要遵循的操作规范。 1.吸头安装:正确的安装方法叫旋转安装法,具体的做法是,把白套筒顶端插入吸头(无论是散装吸头还是盒装吸头都一样),在轻轻用力下压的同时,把手中的移液器按逆时针方向旋转180度。切记用力不能过猛,更不能采取剁吸头的方法来进行安装,因为那样做会对您手中的移液器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2.容量设定:正确的容量设定分为两个步骤,一是粗调,即通过排放按钮将容量值迅速调整至接近自己的预想值;二是细调,当容量值接近自己的预想值以后,应将移液器横置,水平放至自己的眼前,通过调节轮慢慢地将容量值调至预想值,从而避免视觉误差所造成的影响。在容量设定时,还有一个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当我们从大值调整到小值时,刚好就行;但从小值调整到大值时,就需要调超三分之一圈后再返回,这是因为计数器里面有一定的空隙,需要弥补。 3.预洗吸头:在我们安装了新的吸头或增大了容量值以后,应该把需要转移的液体吸取、排放两到三次,这样做是为了让吸头内壁形成一道同质液膜,确保移液工作的精度和准度,使整个移液过程具有极高的重现性。其次,在吸取有机溶剂或高挥发液体时,挥发性气体会在白套筒室内形成负压,从而产生漏液的情况,这时就需要我们预洗四到六次,让白套筒室内的气体达到饱和,负压就会自动消失。 4.吸液:先将移液器排放按钮按至第一停点,再将吸头垂直浸入液面,浸入的深度为:P2、P10小于或等于1毫米,P20、P100、P200小于或等于2毫米,P1000小于或等于3毫米,P5ML、P10ML小于或等于4毫米(浸入过深的话,液压会对吸液的精确度产生一定的影响,当然,具体的浸入深度还应根据盛放液体的容器大小灵活掌握),平稳松开按钮,切记不能过快。 5. 放液:放液时,吸头紧贴容器壁,先将排放按钮按至第一停点,略作停顿以后,再按至第二停点,这样做可以确保吸头内无残留液体。如果这样操作还有残留液体存在的话,您就应该考虑更换吸头了。 6. 卸掉吸头:卸掉的吸头一定不能和新吸头混放,以免产生交叉污染。 两分钟检查法:这是可以对手中移液器进行快速检查的一种简单方法,通过检查,来判断我们手中的移液器是否处于一种正常的工作状态。 1、测漏:我们手中的移液器叫空气排代式移液器,如果出现漏气的情况,那我们的取样结果就肯定不会准确,这将直接影响到我们实验的最终结果,后果是比较比较严重的。那么,如何判断移液器是否漏气呢?这就需要我们对它做一个简单的测试,首先,取一个透明的容器,装上水,将需要测试的移液器装上吸头,吸上水,如果是P 2、P10、P20、P100、P200的移液器,请将吸头浸入液面1——2毫米,静待20秒,观察吸头内部液面是否下降,如果下降了,就说明您手中的移液器出现了漏气的情况;如果是P1000、P5000、P10ML的移液器,请将吸头朝下悬垂20秒,观察是否有液体下滴,如果有,说明您手中的移液器也出现了漏气的情况。出现了漏气的情况怎么办呢? 2、查找故障原因:首先,检查吸头安装是否到位,换掉吸头再次测试,以排除因吸头的关系产生的漏气情况;接着,检查白套筒的端口部份(即白套筒与吸头接触的部份)是否有刮痕;

移液器内部校准标准操作规程

1. 目的 对移液器进行内部校准,确保其准确度和适用性完好。 2. 范围 适用于整个公司可调的移液器的内部校准。 3. 职责 计量人员负责对需要检验校准的移液器进行校准,记录数据并出具检验结果。 4. 内容 4.1计量性能要求: 移液器在标准温度20℃时,其容量允许误差和测量重复性应符合表1的要求

4.2检定条件 4.2.1在工作室温度为25±5℃、湿度35%~75%的条件下进行检定。 4.2.2检定介质应符合GB6682--1992《分析实验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要求的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并提前24h放入实验室中,使其水温与室温的温差不超过±2℃。 4.2.3被检移液器应在检定前4h放入实验室中。 4.3通用技术要求 4.3.1允许误差和重复性均按重复测量6次计算。 4.3.2外壳塑料件表面应平整、光滑、不得有明显的缩痕、废边、裂纹、气泡和变性等现象。金属表面镀层应无脱落、锈蚀和起层。 4.3.3移液器主体应具有下列标记:产品名称、制造商或商标、标称容量、型号规格和出厂编号。 4.3.4按钮上下移动应灵活、分档界限明显,在正确使用情况下不得有卡住现象。 4.3.5容量调节指示部分在调节范围内转动要灵活,数字指示要清晰、完整。 4.3.6吸液嘴(尖)应采用聚丙烯或者性能相似的材料制成。内壁应光洁、平洁,排液后不允许有明显的液体遗留。 4.3.7移液器的容量允许误差和重复性应符合上表规定。 4.3.8移液器的密合性 在规定操作下,5s内无液滴滴下。 4.4检定设备 4.4.1天平:分度值为0.1㎎ 4.4.2计时器:分度值为1S。

4.4.3温湿度计:测量范围为-10~40℃,温度精度为0.1℃。湿度测量范围10%RH~90%RH,湿度精度为2%RH。 4.5校验方法 4.5.1外观检查 用目测、触摸或用放大镜观察被检移液器,外观应符合4.3.2~4.3.6的要求。 4.5.2密合性检查 用每只移液器在规定的三个测量点,分别正常吸取额定量纯水,离开液面悬空手持5s,在每个测试点重复三次,5s内无液滴溢出滴落即密合性合格,否则不合格。 4.5.3容量检定 采用衡量法对移液器进行检定。 4.5.3.1检定前的准备 所选用的吸液嘴应与被检移液器的吸引杆相配。在移液器的吸引杆的下端,轻轻转动吸液嘴,以保证移液器的密合性。并确保完成的几次吸液、排液过程中应没有挂水现象。 多头型移液器的每支吸液嘴均应在检定前确认安装是否牢固。 4.5.3.2检定步骤 1)将称量杯放入电子天平中,待天平显示稳定后,按下操纵杆使电子天平复零。 2)将移液器的容量调至被检点。 3)垂直地握住移液器,将按钮揿到检定位置,此时将吸液嘴侵入装有蒸馏水的容器内,并保持在液面下2mm~3mm处,缓慢放松按钮,等待1s~2s后离开液面,擦干吸液嘴外的液体(此时不能喷到流液口,以免将吸液嘴内的液体带走)。 4)从电子天平中取出称量杯,将吸液嘴流液口放在称量杯内壁并与其成45°,缓慢地把按钮揿到第一停止点,等待1s~2s,再将按钮全部揿下,然后将吸液嘴沿着称量杯内壁向上移开。5)将称量杯放入天平秤盘上,记录此时天平显示出的数值。 6)根据每把移液器的量程,各设定三个测试点,在各测试点先用外校已校准合格的同规格的移液器重复1)~5)条一次,测得值即为该测试点额定体积v0所对应的额定质量m,作为参照标准。 7)待测移液器在三个测试点,分别重复执行1)~5)条五次,测得五个值m i,取均值作为该测试点的实际容量质量m,对应实际容量v i和v。 4.6 数据处理 4.6.1移液器实际容量计算

移液管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移液管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移液管是一种量出式仪器,只用来测量它所放出溶液的体积。它是一根中间有一膨大部分的细长玻璃管。其下端为尖嘴状,上端管颈处刻有一条标线,是所移取的准确体积的标志。常用的移液管有5,10,25,和50mL等规格。通常又把具有刻度的直形玻璃管称为吸量管。常用的吸量管有1,2,5,和10mL等规格。移液管和吸量管所移取的体积通常可准确到0.01mL。 1、使用前:使用移液管,首先要看一下移液管标记、准确度等级、刻度标线位置等。使用移液管前,应先用铬酸洗液润洗,以除去管内壁的油污。然后用自来水冲洗残留的洗液,再用蒸馏水洗净。洗净后的移液管内壁应不挂水珠。移取溶液前,应先用滤纸将移液管末端内外的水吸干,然后用欲移取的溶液涮洗管壁2至3次,以确保所移取溶液的浓度不变。 2、吸液:用右手的拇指和中指捏住移液管的上端,将管的下口插入欲吸取的溶液中,插入不要太浅或太深,一般为10~20mm处,太浅会产生吸空,把溶液吸到洗耳球内弄脏溶液,太深又会在管外沾附溶液过多。左手拿洗耳球,先把球中空气压出,再将球的尖嘴接在移液管上口,慢慢松开压扁的洗耳球使溶液吸入管内,先吸入该管容量的1/3左右,用右手的食指按住管口,取出,横持,并转动管子使溶液接触到刻度以上部位,以置换内壁的水分,然后将溶液从管的下口放出并弃去,如此用反复洗3次后,即可吸取溶液至刻度以上,立即用

右手的食指按住管口。 3、调节液面:将移液管向上提升离开液面,管的末端仍靠在盛溶液器皿的内壁上,管身保持直立,略为放松食指(有时可微微转动吸管)使管内溶液慢慢从下口流出,直至溶液的弯月面底部与标线相切为止,立即用食指压紧管口。将尖端的液滴靠壁去掉,移出移液管,插入承接溶液的器皿中。 4、放出溶液:承接溶液的器皿如是锥形瓶,应使锥形瓶倾斜30°,移液管直立,管下端紧靠锥形瓶内壁,稍松开食指,让溶液沿瓶壁慢慢流下,全部溶液流完后需等15s后再拿出移液管,以便使附着在管壁的部分溶液得以流出。如果移液管未标明“吹”字,则残留在管尖末端内的溶液不可吹出,因为移液管所标定的量出容积中并未包括这部分残留溶液。

移液枪操作规程

P型移液枪操作规程 操作步骤 依移液枪的型号选择一支合适的吸嘴安放在移液枪套筒上。使用P5000及P10ML时,装吸嘴前必须 在套筒上加插一过虑芯。稍加扭转地压紧吸嘴使之与套筒间无空气间隙。 当装上一个新吸嘴(或改变吸取的容量值)时应预洗吸嘴,先吸入一次液样并将之排回原容器中。把按钮压至第一停点。 垂直握持移液枪,使吸嘴浸入液样中,浸入液体深度视型号而定: 缓慢、平稳地松开按钮,吸上液样。 等一秒钟,然后将吸嘴提离液面。用药用吸纸抹去吸嘴外面可能附着的液滴。小心勿触及吸嘴口。将吸嘴口贴到容器内壁并保持10° -40°倾斜。 平稳地把按钮压到第一停点。等一秒钟后再把按钮压至第二停点以排出剩余液体。 压住按钮,同时提起移液枪,使吸嘴贴容器壁擦过。 10、松开按钮。 11、按吸嘴弹射器除去吸嘴。(只有改用不同液体时才需要换吸嘴。) 12、依上进行下次移液。 13、移液完成清洁仪器和工作台,填写使用记录。 注意事项 对于密度低于水的液体,可将容量计的读数调到低于所需值来进行补偿。对于密度高于水的液体,可将容量计的读数调到高于所需值来进行补偿。排放致密或粘稠液体时,宜在第一停点多等一两秒钟再压到第二停点。 操作时要慢和稳。 吸嘴浸入液体深度要合适,吸液过程尽量保持不变。 改吸不同液体、样品或试剂前要换新吸嘴。 发现吸嘴内有残液时必须更换。 新吸嘴使用前应先预洗。 为防止液体进入移液枪套筒内。 ――压放按钮时保持平稳。 ――移液枪不得倒转。 吸嘴中有液体时不可将移液枪平放。 ――P5000及P10ML移液枪一定要加过虑芯。 切勿用油脂等润滑活塞或密封圈。 不可把容量计读数调超其适用范围。 液体温度与室温有异时,将吸嘴预洗多次再用。 移液温度不得超过70 °Co 使用了酸或有腐蚀蒸气的溶液后,最好拆下套筒,用蒸馏水清洗活塞及密封圈。 发现套筒内有液体时要清洁,待完全干燥后重新组装。发现P5000及P10ML虑芯变湿必须更换 发现吸液时有气泡:将液体排回原容器。检查吸嘴浸入液体是否合适。更慢地吸入液体。如仍有气 泡应更换吸嘴。

移液管的使用与洗涤

移液管的使用与洗涤 自来水的洗涤:把用洗液洗过的移液管置于自来水龙头下,打开水阀,使水从移液管上口流入,待水全部充满移液管下部及部分充满移液管的球部时,用食指按住移液管的上口,将管横过来,用两手的拇指及食指分别拿住移液管的两端,转动移液管,并使水布满全管的内壁,当溶液流至距上口2-3厘米时,将管直立,使水由尖嘴放出,弃去。用自来水将移液管洗涤3遍。 3.去离子水的洗涤:同自来水的洗涤,同样要洗涤3遍。之后用滤纸将移液管下端内外的水吸去。4.用所取溶液的润洗:在用移液管移取溶液之前,必须用所移取的溶液润洗3次。用一个干净并干燥的小烧杯取一定量的溶液,将溶液吸入刚至移液管的球部,立即用食指按住管口(尽量勿使溶液回流,以免稀释),将管横过来,用两手的拇指及食指分别拿住移液管的两端,转动移液管,并使水布满全管的内壁,当溶液流至距上口2-3厘米时,将管直立,使水由尖嘴放出,弃去。使用1.取液:右手拇指及中指拿住管颈标线以上的地方(后面二指依次靠拢中指),把移液管的尖端伸入要移取的的液体中,左手拿洗耳球,排出空气后将其尖端紧按在移液管口上,缓慢松开左手,借吸力使液面慢慢上升,移液管的尖端应随容器中液面降低而下降。当管中液面上升至标线以上时,迅速拿走洗耳球,以右手食指按住管口(食指最好要潮而不湿),用滤纸拭干管颈下端外壁的溶液,将移液管的下端

靠着容器的内壁,左手拿容器,使其倾斜30。稍微放松食指,用拇指及中指轻轻转动移液管,使液面平稳下降,直到液面弯月面与标线相切,即按紧食指,使液体不再流出。2.放液:将移液管移入准备接受溶液的容器,使其下端接触倾斜的器壁,放松食指令液体自由流出。这时应使容器倾斜而使移液管直立。待液体不再流出时,还要等待15s后,再把移液管拿开。此时移液管的尖端还会剩余少量溶液,因原来在标定移液管的体积时,并未把这部分体积计算在内,所以不要用外力使这点溶液进入接受仪器。

微量移液器操作标准流程SOP

微量移液器操作流程 1. 设定移液体积 从大体积调为小体积时,按照正常的调节方法,逆时针旋转旋钮即可;从小体积调为大体积时,应先顺时针旋转刻度旋钮至超过设定体积(大概三分之一圈)的刻度,再回调至设定体积,以保证量取的最高精确度。 2. 装配枪头 在将枪头套上移液器时,应将移液器垂直插入枪头中,稍微用力左右微微转动使其紧密结合。 3. 吸液和放液 按到第一档,垂直进入液面几毫米。 缓慢松开控制按钮,否则液体进入吸头过速会导致液体倒吸入移液器内部 吸入体积减少。 打出液体时贴壁并有一定角度,先按到第一档,稍微停顿1s后,待剩余液体聚集后,再按到第二档将剩余液体全部压出。 4. 卸掉枪头 每次移取完液体后,要及时把枪头卸掉,注意卸掉的枪头头一定不能和新枪头混放,应用一个专门的容器收集,以免产生交叉污染。 5. 移液技巧及注意事项 预洗枪头:粘稠液体可以通过枪头预湿润的方式来达到精确移液,先吸入样液,打出,枪头内壁会吸附一层液体,使表面吸附达到饱和,然后再吸入样液,最后打出液体的体积会很精确。 吸取液体时一定要缓慢平稳地松开拇指,绝不允许突然松开,以防将溶液吸入过快而冲入取液器内腐蚀柱塞而造成漏气。

吸有液体的移液器不应平放,枪头内的液体很容易回流到移液器内污染腐 蚀活塞等部件导致移液器无法使用。 不要用大量程的移液器移取小体积的液体,以免影响准确度 在设定体积过程中,千万不要将按钮旋出量程,否则会卡住内部机械装置 而损坏了移液枪。 6. 日常保养 移液器在每次实验后应将刻度调至最大,让弹簧回复原形以延长移液枪的 使用寿命,并且将移液器垂直放置在移液器架上。 如液体不小心进入活塞室应及时清除污染物。 根据使用频率所有的移液器应定期用肥皂水、洗洁精清洗或用60 %的异 丙醇消毒,再用双蒸水清洗并晾干。 平时检查是否漏液的方法:吸液后在液体中停1-3秒观察枪头内液面是否下降;如果液面下降首先检查枪头是否有问题,如有问题更换枪头,更换枪头后液面仍下降说明活塞组件有问题,应找专业维修人员修理。 可用分析天平称量所取纯水的重量并进行计算的方法,来校正移液器。

移液枪操作规程

移液枪操作规程 操作步骤 1、依移液枪的型号选择一支合适的吸嘴安放在移液枪套筒上。 2、当装上一个新吸嘴(或改变吸取的容量值)时应预洗吸嘴,先吸入一次液样并将之排回原容器中。 3、把按钮压至第一停点。 4、垂直握持移液枪,使吸嘴浸入液样中,浸入液体深度视型号 5、缓慢、平稳地松开按钮,吸上液样。 6、等一秒钟,然后将吸嘴提离液面。用药用吸纸抹去吸嘴外面可能附着的液滴。小心勿触及吸嘴口。 7、将吸嘴口贴到容器内壁并保持10°-30°倾斜。 8、平稳地把按钮压到第一停点。等一秒钟后再把按钮压至第二停点以排出剩余液体。 9、压住按钮,同时提起移液枪,使吸嘴贴容器壁擦过。 10、松开按钮。 11、按吸嘴弹射器除去吸嘴。(只有改用不同液体时才需要换吸嘴。) 12、依上进行下次移液。 13、移液完成清洁仪器和工作台,填写使用记录。注意事项 (1)对于密度低于水的液体,可将容量计的读数调到低于所需值来进行补偿。对于密度高于水的液体,可将容量计的读数调到高于所需值来进行补偿。排放致密或粘稠液体时,宜在第一停点多等一两秒钟再压到第二停点。 (2)操作时要慢和稳。 (3)吸嘴浸入液体深度要合适,吸液过程尽量保持不变。 (4)改吸不同液体、样品或试剂前要换新吸嘴。 (5)发现吸嘴内有残液时必须更换。 (6)新吸嘴使用前应先预洗。 (7)为防止液体进入移液枪套筒内。 ——压放按钮时保持平稳。 ——移液枪不得倒转。 ——吸嘴中有液体时不可将移液枪平放。 (8)切勿用油脂等润滑活塞或密封圈。 (9)不可把容量计读数调超其适用范围。 (10)液体温度与室温有异时,将吸嘴预洗多次再用。 (11)移液温度不得超过70℃。 (12)使用了酸或有腐蚀蒸气的溶液后,最好拆下套筒,用蒸馏水清洗活塞及密封圈。 (13)发现套筒内有液体时要清洁,待完全干燥后重新组装。 发现吸液时有气

规范一、移液枪使用说明

移液枪简介及使用规范 1移液枪原理 微量加样器(移液枪)最早出现于微量加样器(移液枪)最早出现于1956年,由德国生理化学研究所的科学家Schnitger Schnitger发明。其后,在1958年德国Eppendorf Eppendorf 公司开始生产按钮式微量加样器,成为世界上第一家生产微量加样器的公司。 加样的物理学原理有下面两种:①使用空气垫(又称活塞冲程)加样;②使用无空气垫的活塞正移动加样。上述两种不同原理的微量加样器有其不同的特定应用范围。 活塞冲程(空气垫)加样器可很方便地用于固定或可调体积液体的加样,加样体积的范围在小于1ul至l0ml之间。加样器中的空气垫的作用是将吸于塑料吸头内的液体样本与加样器内的活塞分隔开来,空气垫通过加样器活塞的弹簧样运动而移动,进而带动吸头中的液体,死体积和移液吸头中高度的增加决定了加样中这种空气垫的膨胀程度。因此,活塞移动的体积必须比所希望吸取的体积要大约2%~4%,温度、气压和空气湿度的影响必须通过对空气垫加样器进行结构上的改良而降低,使得在正常情况下不至于影响加样的准确度。一次性吸头是本加样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形状、材料特性及与加样器的吻合程度均对加样的准确度有很大的影响。 以活塞正移动为原理的加样器和分配器与空气垫加样器所受物理因素的影响不同,因此,在空气垫加样器难以应用的情况下,活塞正移动加样器可以应用,如具有高蒸汽压的、高黏稠度以及密度大于2.0g/cm3的液体;又如在临床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中,为防止气溶胶的产生,最好使用活塞正移动加样器。活塞正移动加样器的吸头与空气垫加样器吸头有所不同,其内含一个可与加样器的活塞耦合的活塞,这种吸头一般由生产活塞正移动加样器的厂家配套生产,不能使用通常的吸头或不同厂家的吸头。 2移液枪品牌 1.Eppendorf(德国艾本德):世界上第一支微量加样器的诞生地。 2.Glison(法国吉尔森):著名的法国移液器生产商。 3.Mettler-Toledo:德国著名的移液器、精密天平等实验仪器生产商。 https://www.360docs.net/doc/b3733592.html,bsystem(芬兰雷勃):移液器及微孔板检测仪等实验仪器生产商。 5.Dragonmed(大龙) 6.TOMOS(美国托莫斯) 7.Proline(芬兰百得) 8.Rainin(美国瑞宁) 9.NICHIRYO(日本立洋) 3 移液枪的操作方法 3.1移液枪的放置 移液枪要放在支架上。

移液器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移液器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1. 设定移液体积 从大量程调节至小量程为正常调节方法,逆时针旋转刻度即可; 从小量程调节至大量程时,应先调至超过设定体积刻度,再回调至设定体积,这样可以保证移液器的精确度。 2. 装配移液枪头 将移液枪垂直插入吸头,左右旋转半圈,上紧即可。 (注意:用移液器撞击吸头的方法是非常不可取的,长期这样操作回导致移液器的零件因撞击而松散,严重会导致调节刻度的旋钮卡住。) 3. 吸液及放液 垂直吸液; 吸头尖端浸入液面3mm以下,吸液前枪头先在液体中预润洗2-3次确保移液的精度和准度(因为吸头内壁会残留一层”液膜”,造成排液量偏小而产生误差); 慢吸慢放,以防突然松开溶液吸入过快而冲入取液器内腐蚀柱塞而造成漏气; 放液时如果量很小则应吸头尖端可靠容器内壁。 (使用时要检查是否有漏液现象。方法是吸取液体后悬空垂直放置几秒中,看看液面是否下降。如果漏液,则检查吸液嘴是否匹配和弹簧活塞是否正常。) 4. 浓度和粘度大的液体,会产生误差,为消除其误差的补偿量,可由试验确定,补偿量可用调 节旋钮改变读数窗的读数来进行设定。(可采用反向移液技术移取高粘度液体) 4.吸有液体的移液枪不应平放,枪头内的液体很容易污染枪内部而可能导致枪的弹簧生锈 5.移液枪在每次实验后应将刻度调至最大,让弹簧回复原型以延长移液枪的使用寿命 6. 移液枪校正 可用分析天平称量所取纯水的重量并进行计算的方法,来校正取液器,1mL 蒸馏水20℃时重0.9982g. 7.移液器严禁吸取有强挥发性、强腐蚀性的液体(如浓酸、浓碱、有机物等)。 8. 严禁使用移液器吹打混匀液体。 9. 不要用大量程的移液器移取小体积的液体,以免影响准确度; 同时,如果需要移取量程范围以外较大量的液体,请使用移液管进行操作。 10.如液体不小心进入活塞室应及时清除污染物; 定期清洁移液枪外壁,可以用95%酒精或60%的异丙醇,再用蒸馏水擦拭,自然晾干。

移液器校正的标准操作规程

目的: 建立移液器校正的标准操作程序,规范各部门人员对称液器的校正行为,保证移液器的准确度,使后续的操作准确无误。 范围:适用于生产部、质管部、研发部等的移液器的校正。 责任人:QA负责人、QA员、校正人员负责执行。 内容: 1校正前准备: 1.1准备好待校正的移液器,相应规格的吸头,干净干燥的小烧杯一个(存放于干燥器中),一杯 新制备的纯化水(纯化水至少在校正室内放置1小时以上以达到室温),校正记录表(可先按编号先后顺序填写好待校正移液器的编号,拟校正的刻度值及允许值等已知内容)。 1.2校正时室温要求20~25℃,测定中波动范围不大于±0.5℃;校正用水为20~25℃的纯化水。 1.3电子天平的精度要与待校正移液器的精度相符,先把电子天平预热半小时以上,调节好待用。2校正: 2.1将干净干燥的小烧杯先称重,去皮(重),待天平显示为“0.0000”或“0.00000”。 2.2根据移液器不同量程,选择1-2个校正值,将移液器调至拟校准刻度,选择合适的吸头安装 好。 2.3来回吸吹纯化水3次,以使吸头湿润,用滤纸拭干吸头。 2.4垂直握住移液器,将吸头浸入液面2~3mm处,缓慢(1~3秒)一致地吸取纯化水;将吸头离 开液面,靠在管壁,用滤纸去掉吸头外部的液体。 2.5移液器以30℃角靠着烧杯壁,缓慢一致地将移液器压至第一档,等待1~3秒,再压至第二档, 使吸头里的液体完全排出,待天平显示稳定后,记录天平的显数。 2.6重复上述步骤称量5次,每次读数后清零,记录每次天平显数,并计算平均值。 3 结果判定: 3.1称量结果平均值按校正时室温,查出相应的纯水密度,换算成体积值(μl),与移液器所规 定的允许值比较,若结果在允许值范围内,校正的移液器即为合格,;反之移液器必须再进行调整和校验,如仍不合格,则按公司有关规定处理。 3.2 已校好的移液器应贴上校正合格证。 4校正周期:根据使用情况,生产部移液器应每月校正一次,研发和质检等其它部门移液器应每半年校正一次。必要时产品生产前或实验操作前进行校正,以保证移液器加样准确。 5移液器校正对照表:

移液器使用说明

移液器(移液枪) 移液器(移液枪) 在进行分析测试方面的研究时,一般采用移液枪(pipette)量取少量或微量的液体。对于移液枪的正确使用方法及其一些细节操作,是很多人都会忽略的。 [编辑本段] 一、移液器(移液枪)的选购 1.产品性能,即移液器的准确性和重复性对于绝大多数用户而言,购买之前检测产品性能既有难度又无必要。因此,主要还是依据制造厂商提供的技术数据。但在这里还是要说明两点:其一,不要轻易相信卖家的口头承诺,一定要查阅制造商提供的书面材料;其二,在全球移液器市场上影响较大的品牌,如SOCOREX,EPPENDORF和GILSON等,其提供的技术数据可信度更高。 2.产品的可靠耐用这一方面,主要取决于移液器所用的材料。对于外壳,应当有较高的耐冲击性、耐腐蚀性和较低的导热性(如PVDF材质);对于活塞,目前市场上主要有不锈钢、陶瓷和塑料三种材质。不锈钢机械性能好、寿命长,只是不太适合用于强酸强碱的移液;陶瓷则有很高的耐腐蚀性,但机械性能较差。当然,优质的材料往往意味着更高的价格,所以需要综合考虑购买价格和寿命的因素。 3.产品的人体工程学设计主要可以考虑以下几点: 第一,完成一个移液循环拇指的移动距离短,意味着舒适度更高; 第二,比较相同量程的移液器完成一次排液(一定要按到底)所需的拇指用力,这是影响舒适性的关键,用力越少意味着长期使用造成手指损伤的风险越小; 第三,装卸吸头,同样是越省力越好; 第四,移液器的重量适中,过重会增加手的负担,但过轻也往往意味着材质可能差强人意; 第五,其它的辅助设计,如壳体的磨砂设计以及指钩设计,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舒适性。SOCOREX在人体工程学方面,在全球移液器市场都处于领先的位置,在以上几点都有完美的表现。 [编辑本段] 二、移液器(移液枪)的使用 量程的调节 在调节量程时,如果要从大体积调为小体积,则按照正常的调节方法,逆时针旋转旋钮即可;但如果要从小体积调为大体积时,则可先顺时针旋转刻度旋钮至超过量程的刻度,再回调至设定体积,这样可以保证量取的最高精确度。 在该过程中,千万不要将按钮旋出量程,否则会卡住内部机械装置而损坏了移液枪。 枪头(吸液嘴)的装配 在将枪头(pipette tips)套上移液枪时,很多人会使劲地在枪头盒子上敲几下,这时错误的做法,因为这样会导致移液枪的内部配件(如弹簧)因敲击产生的瞬时撞击力而变得松散,甚至会导致刻度调节旋钮卡住。正确的方法是将移液枪(器)垂直插入枪头中,稍微用力左右微微转动即可使其紧密结合。如果是多道(如8

移液器使用校准和管理的标准操作规程新

移液器使用校准和管理的标准操作规 程新

移液器使用、校准和管理的标准操作规程 【目的】 本规程规定了移液器使用、校准和管理的标准操作规程,使操作人员和移液器的管理人员能够有章可循,保证移液器的使用、校准和管理符合GLP规范的要求。 【规程】 1 移液器的使用 1.1选择量程合适的移液器:移液器只能在特定量程范围内准确移 取液体,如超出最低或最大量程,会损坏移液器并导致计量不 准; 1.2 设定容量值 1.2.1 粗调:经过调节旋钮将容量值迅速调整至接近自己的预想值; 1.2.2 细调,当容量值接近设定值以后,应将移液器刻度显示窗平行 放至自己的眼前,经过调节旋钮慢慢地将容量值调至预想 值,从而避免视觉误差所造成的影响; 1.2.3 设定容量值时的注意事项:在调节量程时,如果要从大致积调 为小体积,则按照正常的调节方法,逆时针旋转旋钮即可。 但如果要从小体积调为大致积时,则应先顺时针旋转刻度旋 钮至超过量程的刻度,再回调至设定体积,这样能够保证量 取的最高精确度。在设定容量值的过程中,禁止将按钮旋出 量程,否则会卡住内部机械装置而损坏了移液器。

1.3吸液嘴(枪头)的装配:把白套筒顶端插入吸液嘴,在轻轻用 力下压的同时,把手中的移液器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至吸液嘴卡紧。切记用力不能过猛,更不能采取剁吸头的方法来进行安装。吸液嘴卡紧的标志是略为超过O型环,并能够看到连接部分形成清晰的密封圈。; 1.4预洗吸液嘴:在安装了新的吸液嘴或增大了容量值以后,应该 把需要转移的液体吸取、排放两到三次,确保移液工作的精度和准度; 1.5吸液:先将四指并拢握住移液器上部,用拇指按住塞杆顶端的 按钮,向下按到第一停点,再将吸头垂直浸入液面2~3mm,缓慢平稳松开按钮,吸上液体,并停留1~2秒钟(粘性大的溶液可加长停留时间); 1.6 移液:缓慢抬起移液器取出吸液嘴,确保吸液嘴外壁无残留液 体。可用定性滤纸抹去吸嘴外面可能黏附的液滴。小心勿触及吸液嘴口; 1.7 目测吸入的液体体积是否合理; 1.8 放液:将吸液嘴贴到容器内壁并保持20°-40°倾斜,平稳地把按 钮压到第一停点,停1-2s(粘性大的液体要加长停留时间)后,继续按压到第二停点,排出残余液体。松开按钮,然后将吸液嘴沿着内壁向上移开; 1.9 按吸头弹射器除去吸头,吸取不同样本液体时必须更换吸头; 2 移液器的校准

移液器(移液枪)的使用与维护方法

移液器(移液枪)的使用与维护方法 一:量程的调节 在调节量程时,用拇指和食指旋转取液器上部的旋钮,如果要从大体积调为小体积,则按照正常的调节方法,逆时针旋转旋钮即可;但如果要从小体积调为大体积时,则可先顺时针旋转刻度旋钮至超过量程的刻度,再回调至设定体积,这样可以保证量取的最高精确度。在该过程中,千万不要将按钮旋出量程,否则会卡住内部机械装臵而损坏了移液枪。 二:枪头(吸液嘴)的装配 在将枪头套上移液枪时,很多人会使劲地在枪头盒子上敲几下,这时错误的做法,因为这样会导致移液枪的内部配件(如弹簧)因敲击产生的瞬时撞击力而变得松散,甚至会导致刻度调节旋钮卡住。正确的方法是将移液枪(器)垂直插入枪头中,稍微用力左右微微转动即可使其紧密结合。 三:移液的方法 移液之前,要保证移液器、枪头和液体处于相同温度。吸取液体时,四指并拢握住移液器上部,用拇指按住柱塞杆顶端的按钮,移液器保持竖直状态,将枪头插入液面下2-3毫米,缓慢松开按钮,吸上液体,并停留1~2秒钟(粘性大的溶液可加长停留时间),将吸头沿器壁滑出容器,排液时吸头接触倾斜的器壁。在吸液之前,可以先吸放几次液体以润湿吸液嘴(尤其是要吸取粘稠或密度与水不同的液体时)。最后按下除吸头推杆,将吸头推入废物缸。

两种移液方法: (1)是前进移液法。用大拇指将按钮按下至第一停点,然后慢慢松开按钮回原点。接着将按钮按至第一停点排出液体,稍停片刻继续按按钮至第二停点吹出残余的液体。最后松开按钮。 (2)是反向移液法。此法一般用于转移高粘液体、生物活性液体、易起泡液体或极微量的液体,其原理就是先吸入多于设臵量程的液体,转移液体的时候不用吹出残余的液体。先按下按钮至第二停点,慢慢松开按钮至原点。接着将按钮按至第一停点排出设臵好量程的液体,继续保持按住按钮位于第一停点(千万别再往下按),取下有残留液体的枪头,弃之。 移液器的正确放臵 使用完毕,可以将其竖直挂在移液枪架上,但要小心别掉下来。当移液器枪头里有液体时,切勿将移液器水平放臵或倒臵,以免液体倒流腐蚀活塞弹簧。 移液器使用注意事项 (1)吸取液体时一定要缓慢平稳地松开拇指,绝不允许突然松开,以防将溶液吸入过快而冲入取液器内腐蚀柱塞而造成漏气。 (2)为获得较高的精度,吸头需预先吸取一次样品溶液,然后再正式移液,因为吸取血清蛋白质溶液或有机溶剂时,吸头内壁会残留一层“液膜”,造成排液量偏小而产生误差。 (3)浓度和粘度大的液体,会产生误差,为消除其误差的补偿量,可由试验确定,补偿量可用调节旋钮改变读数窗的读数来进行设定。

移液管和移液器的使用

移液管和移液器的使用 一、移液管的使用 1、移液管是生化实验中常用的量取液体的仪器。根据不同需求,分为不同刻度,如10ml、5ml、2ml、0.5ml、0.1ml等几种。首先根据所要量取溶液的体积选择与其相近刻度的移液管(注:移液管体积一定要大于或等于所要量取的体积) 2、观察移液管刻度数字的排布,注意观察刻度是由上到下还是由下到上,找到0刻度值。 3、一手持吸耳球,另一手持移液管。首先将移液管插入液面中约1厘米左右,先捏吸耳球排出气体后堵上移液管上端口,缓慢放松吸耳球,观察液面上升情况。当液面上升吸超过零刻度一定距离后,移去吸耳球,以持移液管手的食指指腹按住移液管上端口(切记不得使用拇指)。 4、持吸耳球手放下吸耳球,取滤纸将移液管外壁沾的液体擦拭干净;拿起试剂瓶,要求试剂瓶与台面成45°,移液管头接触瓶壁并垂直于台面,缓缓放松食指使液面缓慢下降调零。注意不可使液面下降过快。 5、移至另一容器中时,也要求一手持容器,容器与台面成45°,移液管头接触壁且垂直台面,放松食指放出所要移取的体积。 6、当要求将所选择的移液管的液体全部放出时,应注意观察移液管是否需要吹。一般1毫升(包括1毫升)以下的移液管,当需放出全部体积时,应使用吸耳球再吹出管内剩余溶液,这样才是所要求的体积。1毫升以上的移液管全部放出其溶液时,不需要吹,只需移液管头靠壁,全部放完后,停留约15秒,此时管头仍残留一部分溶液,成为死体积,如果吹入,则超过所要求的体积。 7、使用完毕后,应及时清洗移液管,注意避免混用,污染试剂。 二、移液器的使用 1、吸液:根据需要吸取的试剂量选择不同规格的移液器;调准加样器容量,用右手握住加样器外壳,套上移液器枪头,拇指置于推动按钮上,用拇指按下推

移液器使用、校准和管理的标准操作规程新.

移液器使用、校准和管理的标准操作规程 【目的】 本规程规定了移液器使用、校准和管理的标准操作规程,使操作人员和移液器的管理人员能够有章可循,保证移液器的使用、校准和管理符合GLP规范的要求。 【规程】 1 移液器的使用 1.1选择量程合适的移液器:移液器只能在特定量程范围内准确移取液体,如超出 最低或最大量程,会损坏移液器并导致计量不准; 1.2 设定容量值 1.2.1 粗调:通过调节旋钮将容量值迅速调整至接近自己的预想值; 1.2.2 细调,当容量值接近设定值以后,应将移液器刻度显示窗平行放至自己的眼 前,通过调节旋钮慢慢地将容量值调至预想值,从而避免视觉误差所造成的 影响; 1.2.3 设定容量值时的注意事项:在调节量程时,如果要从大体积调为小体积,则 按照正常的调节方法,逆时针旋转旋钮即可。但如果要从小体积调为大体积 时,则应先顺时针旋转刻度旋钮至超过量程的刻度,再回调至设定体积,这 样可以保证量取的最高精确度。在设定容量值的过程中,禁止将按钮旋出量 程,否则会卡住内部机械装置而损坏了移液器。 1.3吸液嘴(枪头)的装配:把白套筒顶端插入吸液嘴,在轻轻用力下压的同时, 把手中的移液器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至吸液嘴卡紧。切记用力不能过猛,更不能采取剁吸头的方法来进行安装。吸液嘴卡紧的标志是略为超过O型环,并可以看到连接部分形成清晰的密封圈。; 1.4预洗吸液嘴:在安装了新的吸液嘴或增大了容量值以后,应该把需要转移的液 体吸取、排放两到三次,确保移液工作的精度和准度; 1.5吸液:先将四指并拢握住移液器上部,用拇指按住塞杆顶端的按钮,向下按到 第一停点,再将吸头垂直浸入液面2~3mm,缓慢平稳松开按钮,吸上液体,并停留1~2秒钟(粘性大的溶液可加长停留时间); 1.6 移液:缓慢抬起移液器取出吸液嘴,确保吸液嘴外壁无残留液体。可用定性滤 纸抹去吸嘴外面可能黏附的液滴。小心勿触及吸液嘴口; 1.7 目测吸入的液体体积是否合理;

微量移液器的使用与校准

实验一微量移液器的使用与校准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吸液管的操作原理和熟练掌握吸液管的操作方法 2.了解吸液管的校准方法和保证实验的精确度 二、实验原理 微量移液器(有的称“移液枪”、“取液器”)是一种取样量连续可调的精密取液仪器,其基本原理是依靠活塞的上下移动。其活塞移动的距离是由调节轮控制螺杆机构来实现的,推动按钮带动推杆是活塞向下移动、排出了活塞腔内的气体。松手后,活塞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恢复其原位,从而完成一次吸液过程。 微量移液器移动液体的是以微升为基本单位,在操作过程中因空气的进出介入相关动作,都会影响实验的精确度,必须考虑温度、密闭性、轴心移动速度、试剂的蒸汽。 三、实验材料 四、实验步骤 (一)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1、选择1000P、200P、20P的吸液管。 2、反复练习怎样使用吸液管。

3、将防水膜放到电子天平中,并将天枰调零。 (二)实验步骤 1、轻轻转动微量移液器的调节轮,使读数显示为所要取液体的体积。 2、把白套筒顶端插入吸头,在轻轻用力下压的同时,把手中的移液器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一下。 (切记力不能过猛,更不能采取剁吸头的方法来进行安装,因为那样做会对您手中的移液器造成不必要的损伤。P1000 使用蓝色微量移液器头,P200 及P20 使用黄色微量移液器头。) 3、轻轻按下推动按钮,推到第一档。 4、手握移液器,将吸液尖垂直浸入蒸馏水中,浸入深度为2~4mm。 5、经2~3s后缓慢松开推动按钮,即从第一挡还原。 ①第一次我们用量程为P1000的微量吸移器分别量取1000μL, 500μL., 200μL蒸馏水,每组 量取三次。 ②第二次我们用P20分别量取20μL, 10μL, 5μL蒸馏水,每组量取三次。 ③第三次我们用P200的微量吸移器分别量取200μL, 100μL, 50μ蒸馏水,每组量取三次。 6、将微量移液器垂直放在天枰上,按动推动按钮到第一挡,液体泄出,再继续按动推动按钮到第二挡,使吸液尖末端残留液体完全泄出,放松按钮,使推动按钮复原。 7、观察电子天枰,并记录数值。 分别为: ①量程为P1000的微量吸液器的1000μL, 500μL., 200μL.蒸馏水。 ②量程为P20的微量吸液器的20μL, 10μL, 5μL蒸馏水。 ③量程为P200的微量吸液器的200μL, 100μL, 50μL蒸馏水。 8,每次用天枰读取数值后要清零。 9,每次完成测取数值后,要把防水膜中的取出,放到收容器中。 10,按下吸液管活塞下侧的按钮,将尖端管退到垃圾桶中。 五、实验结果 * 在25摄氏度下,一毫升液态水的重量为一克。体积=质量/密度由于在本次实验中,所称量的液体(蒸馏水)的密度为1。所以体积=质量。我们就可以通过电子天枰,测出所求液体的质量,求出液体的体积。并通过测出的质量和微量移液器取出的体积,可以算出误差值。 * 横轴:微量移液器的种类以及实验的次数、所称取的数值 * 纵轴:所称蒸馏水的量

Eppendorf Research移液器使用手册说明书

Eppendorf Research? 移液器使用手册

目录 1. 安全警告与应用限制 (3) 1.1. 移液 (3) 1.2 . 养护 (3) 2 技术参数 (3) 2.1 Research系列,固定量程 (3) 2.2 Research系列,可调量程 (3) Inaccuracy (Imprecision; CV) (3) 2.3 Research系列,多道,可调量程(8-和12-道) (4) Inaccuracy (Imprecision; CV) (4) 3 功能原理 (5) 4. 操作 (5) 4.1. 设定体积(不适用于固定量程移液器) (5) 4. 2移液器吸嘴 (5) 4.3 吸液 (6) 4.4 排液 (6) 4.5 特别注意 (6) 5 测试/调整 (6) 5.1 测试 (6) 5.2 调整 (7) 5.2.1 何时应进行调整? (7) 5.2.2 错误时的后续调整 (7) 5.2.3 对密度不同于水的液体进行移液的调整 (8) 6、养护/消毒 (8) 6.1 养护 (8) 6.2 消毒 (8) 7. 疑难解答 (9)

1. 安全警告与应用限制 使用移液器前请参阅本操作手册。为了保证用移液器安全无误地进行实验,请务必注意以下安全警告: 1.1. 移液 —只有装上移液器吸嘴后才能使用移液器 —只能使用配有滤芯的1-10ml移液器 —当移液器吸嘴吸满液体时切勿将移液器水平放置 —转移感染性、放射性和/或毒性等危险液体时,请参阅本国相关的安全警告 —转移有机溶剂及侵蚀性化学物质时,请注意查对所用移液器吸嘴(PP=聚丙烯)与移液器是否适宜 —转移物理性质有别于水的溶液时(如甘油),按5.2部分所述检查排液体积 —避免移液器、移液器吸嘴及所转移液体间的温差,因这可能导致排液体积的不准 —转移高蒸汽压液体时亦可能发生上述情况 1.2 . 养护 —勿使液体进入移液器 —切勿使用丙酮或其他侵蚀性液体清洗移液器 —仅使用原装零配件 2 技术参数 2.1 Research系列,固定量程 2.2 Research系列,可调量程

移液器的操作规程

移液器的操作规程 1.目的 规范移液器的使用和维护。 2.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移液器的使用和维护。 3.系统组成 本系统由移液器,及滴头(枪头)组成。 4.程序 4.1 在移取液体时,应注意:按下按钮或松开按钮的操作必须循序渐进,尤其是吸取高黏度的液体时更应如此,决不允许让按钮急速弹回。移液前应确保洁净的滴头牢固的装进移液器的嘴锥并且滴头外无外来颗粒。当移液器和滴头的温度与液体的温度相一致时再进行操作。 4.1.1 在吸取或需要更换滴头的重复操作时,可采用前进法: 4.1.2 将按钮压至第一停点位置。 4.1.3 将移液器滴头置于液面以下并慢慢松开按钮,待滴头吸入溶液后,将滴头撤出液面并斜贴在试剂瓶壁上淌走多余的液体。 4.1.4 将移液器移至需要加样的位置,轻轻压下操作按钮至第一停点位置。在继续向下压至第二停点,以排尽滴头内的液体。 4.1.5 松开按钮使之返回按钮起点位置。 4.1.6 更换滴头进行下一轮操作。 4.2 在吸取高黏度液体、易起泡沫液体、极微量液体或不更换滴头的重复操作时,可采用重复移液法:

4.2.1 将按钮下压至第一停点与第二停点之间或第二停点处。 4.2.2 将移液器滴头置于试剂液面以下,然后慢慢松开按钮吸液。待滴头吸满液体后,将滴头撤出液面并斜贴在试剂瓶壁上淌走多余的液体。 4.2.3 将移液器移至需要加样的位置,轻轻压下操作按钮至第一停点位置,放出预设定的液体。将按钮保持在第一停点位置,使少量不包括移液量内的液体仍留在滴头内。 4.2.4 重复第二步骤进行下一轮操作。 4.3 在用于定量移取试剂时可采用 4.3.1 将按钮压至第一停点位置。 4.3.2 将移液器滴头置于液面以下并慢慢松开按钮,待滴头吸入溶液后,将滴头撤出液面并斜贴在试剂瓶壁上淌走多余的液体。 4.3.3 用干净的干燥绵纸将滴头外的液体擦净。 4.3.4 将滴头浸入试剂,然后将按钮压至第一停点位置。为避免起泡,可将滴头浸入液面以下。 4.3.5 缓慢松开按钮,使按钮回到起点位置,此时滴头内已吸入液体。 4.3.6 按下按钮至第一停点位置,然后慢慢松开按钮。重复此项操作直至滴头内壁的液体充分洗干净位置。 4.3.7 最后,按下按钮至第二停点把滴头内的液体彻底排尽 5.校准 5.1 校准应在无通风的房间,移液器和空气温度在15℃-30℃之间,相对湿度必需在60%-90%之间。特别是当移液量在50ul以下其空气湿度应越高越好以减少蒸发损失的影响。

微量移液器操作标准流程

微量移液器操作流程 1.设定移液体积 从大体积调为小体积时,按照正常的调节方法,逆时针旋转旋钮即可;从小体积调为大体积时,应先顺时针旋转刻度旋钮至超过设定体积(大概三分之一圈)的刻度,再回调至设定体积,以保证量取的最高精确度。 2.装配枪头 在将枪头套上移液器时,应将移液器垂直插入枪头中,稍微用力左右微微转动使其紧密结合。 3. 吸液和放液 按到第一档,垂直进入液面几毫米。 缓慢松开控制按钮,否则液体进入吸头过速会导致液体倒吸入移液器内部吸入体积减少。 打出液体时贴壁并有一定角度,先按到第一档,稍微停顿1s后,待剩余液体聚集后,再按到第二档将剩余液体全部压出。 4. 卸掉枪头 每次移取完液体后,要及时把枪头卸掉,注意卸掉的枪头头一定不能和新枪头混放,应用一个专门的容器收集,以免产生交叉污染。 5. 移液技巧及注意事项 预洗枪头:粘稠液体可以通过枪头预湿润的方式来达到精确移液,先吸入样液,打出,枪头内壁会吸附一层液体,使表面吸附达到饱和,然后再吸入样液,最后打出液体的体积会很精确。 吸取液体时一定要缓慢平稳地松开拇指,绝不允许突然松开,以防将溶液吸入过快而冲入取液器内腐蚀柱塞而造成漏气。 吸有液体的移液器不应平放,枪头内的液体很容易回流到移液器内污染腐蚀活塞等部件导致移液器无法使用。 不要用大量程的移液器移取小体积的液体,以免影响准确度。 在设定体积过程中,千万不要将按钮旋出量程,否则会卡住内部机械装置而损坏了移液枪。 6. 日常保养 移液器在每次实验后应将刻度调至最大,让弹簧回复原形以延长移液枪的使用寿命,并且将移液器垂直放置在移液器架上。 如液体不小心进入活塞室应及时清除污染物。 根据使用频率所有的移液器应定期用肥皂水、洗洁精清洗或用 60 %的异丙醇消毒,再用双蒸水清洗并晾干。 平时检查是否漏液的方法:吸液后在液体中停 1-3 秒观察枪头内液面是否下降;如果液面下降首先检查枪头是否有问题,如有问题更换枪头,更换枪头后液面仍下降说明活塞组件有问题,应找专业维修人员修理。 可用分析天平称量所取纯水的重量并进行计算的方法,来校正移液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