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液管的使用和注意事项
简述移液管的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简述移液管的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移液管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实验工具,主要用于液体的移动和转移。
使用移液管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选择合适的移液管:根据操作的样品体积和粘稠度,选择合
适的容量和孔径的移液管。
2. 消毒和清洗:在使用前,需要将移液管进行消毒和清洗,以
避免污染实验。
3. 吸取液体:将移液管的一端浸入待吸取的液体中,松开手指,让液体充满移液管,然后轻轻抖动一下,使液体在移液管中均匀分布。
4. 排出液体:将移液管的一端对准目的容器,轻轻按动移液管
上方的活塞,将液体缓慢排出。
5. 避免接触:使用移液管时,避免直接接触待吸取的液体或已
吸取的液体,以避免污染。
6. 适当抖动:在吸取或排出液体时,适当抖动移液管可使液体
充分混合和分布。
7. 调整液体高度:在排出液体时,通过调整移液管的高度,可
控制液体的流速和量。
8. 避免交叉污染:使用移液管时,需要避免交叉使用或交叉污
染不同样品间的液体。
总之,正确使用移液管需要仔细操作,并严格遵守实验室的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
- 1 -。
移液管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移液管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移液管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移液管是在实验室中广泛使用的一种工具,用于准确地转移液体。
以下是使用移液管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使用方法1. 准备工作:在开始操作前,确保移液管是干净且无残留液体。
可以使用洗涤剂和去离子水进行清洗,然后用干净的纸巾进行擦拭。
2. 选择合适的移液管: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合适的移液管。
一般有单通道和多通道移液管可供选择。
单通道适用于单个孔的操作,多通道适用于多孔板。
3. 设定容量: 选择移液管上的旋钮或调节杆,设定需要转移的液体体积。
确保设定的容量准确无误。
4. 吸液操作:将移液管的尖端完全浸入待转移的液体中,松开旋钮或调节杆,让移液管尾部的空气通过吸力将液体吸入移液管。
5. 检查吸液量:吸液完成后,可以将尖端轻轻触碰容器壁以确保液体完全进入管内。
然后慢慢提起移液管,观察液体高度是否正确。
6. 移液操作:将移液管的尖端放入目标容器中,按下旋钮或调节杆,将液体缓慢释放到目标容器中。
释放液体时要保持稳定,并避免迅速释放引起液体飞溅。
7. 清洗操作:在转移完液体后,可以使用去离子水进行冲洗,然后按照实验室的规定进行正确的清洗和存储。
注意事项1. 使用正确的尖端:不同尖端适用于不同的应用。
例如,用于吸取粘稠液体的尖端与用于分液的尖端不同。
确保使用正确的尖端可以提高实验准确性和效率。
2. 避免交叉污染:在不同的实验操作之间更换尖端,以避免交叉污染。
在每个操作步骤前用去离子水冲洗尖端,确保没有残留液体。
3. 精确读取容量:在设定容量时,确保准确无误地读取移液管上的刻度。
对于需要精确转移的操作,可以使用电子移液器来提高准确性。
4. 避免泡沫形成:在吸液和释放液体时,避免产生大量气泡。
泡沫可能导致液体量不准确,并且可能引起液体飞溅。
5. 避免碰撞和磨损:移液管是精密的实验工具,应注意避免与硬表面碰撞或摩擦,以免损坏尖端并影响准确性。
:使用移液管需要仔细操作,确保准确和安全。
移液管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移液管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移液管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1. 引言移液管是实验室常见的实验工具,用于精确地转移和分配液体。
正确的使用移液管可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本文将介绍移液管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 移液管的种类移液管分为无活塞移液管和带活塞移液管两种主要类型。
无活塞移液管通常由塑料制成,容量从10微升到1000微升不等。
带活塞移液管通常由玻璃制成,容量范围更广泛。
3. 移液管的选择根据所需的体积和精确度要求,选择合适的移液管。
一般情况下,使用无活塞移液管适用于低容量和非精密的操作,而带活塞移液管适用于高容量和需要更高精确度的操作。
4. 移液管的校准在使用移液管之前,确保移液管已经校准并保持准确度。
校准移液管的方法取决于移液管的类型和实验室的要求,一般包括重量法、重量法、重量法和线性可移动。
5. 移液操作的准备在进行移液操作之前,进行以下准备工作:- 准备好所需的液体溶液和容器。
- 清洁移液管,并确保移液管顶端没有残留液体或杂质。
- 根据需要更换移液管的头部。
头部应与所需体积相匹配。
- 检查移液管上的刻度线是否清晰可见,并确认刻度值与所需体积匹配。
6. 移液操作的步骤以下是移液操作的基本步骤:- 吸取液体:将移液管的头部完全浸入溶液中,轻轻按下活塞或旋转一个圈子来吸取液体。
确保液体太满或太少。
- 移液:将头部置于目标容器的表面,并缓慢释放液体。
确保移液管的顶部接触容器的液体表面。
- 排液:在吸取和释放液体之间,移液管应垂直放置以防止液体残留在移液管的壁上。
可以轻轻触碰容器的壁来排除残余液体。
7. 注意事项在使用移液管时要注意以下事项:- 避免用口直接吸取液体。
- 避免向移液管中吹气,以防止液体的污染。
- 当液体粘度高或含有含固体颗粒时,应更换头部或使用适合的移液管来避免堵塞。
- 避免剧烈振荡移液管,以免对液体产生不必要的剧烈混合或溅出。
8. 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无9. 法律名词及注释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无。
移液管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移液管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移液管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⒈引言移液管是实验室常用的工具,在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领域广泛应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移液管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⒉移液管的类型⑴单通道移液管单通道移液管用于单个样品的移液操作,可以手动或电动进行操作。
⑵多通道移液管多通道移液管用于同时处理多个样品,提高操作效率。
根据通道数量的不同,可以分为8通道、12通道等。
⒊移液操作流程⑴准备工作在开始移液操作之前,需要准备好移液管、试剂、样品、标准曲线等所需材料。
⑵校准移液管在使用移液管前,需要先校准移液管的容量,确保准确的体积传递。
校准方法请参考移液管的说明书。
⑶吸取液体插入移液管尖端到待吸取的液体中,轻轻按下按钮,使液体进入移液管内。
⑷转移液体将移液管尖端插入目标容器,并轻轻释放按钮,使液体缓慢排出。
注意避免形成气泡或溅出液体。
⑸增减体积若需要增加或减少移液的体积,可分别调整移液管上的体积选择旋钮。
⒋注意事项⑴避免交叉污染每次使用移液管前,务必用无菌的纯水或适当的试剂洗净移液管,并露置热源杀菌或使用消毒剂消毒。
⑵避免气泡移液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产生气泡,如果出现气泡,可以轻轻拍打液体表面使其消除。
⑶适当选择移液管尺寸根据待移液体积的大小,选择合适的移液管尺寸,以确保准确的体积传递。
⑷注意液面高度在液体转移过程中,应注意移液管尖端与液体表面的距离,以免液体滴落或吸入过多或过少。
⑸注意热敏性样品对于热敏性样品,应避免使用过热的移液管或过高的吸液速度,以免影响样品的准确性、稳定性和活性。
⑹定期维护和保养定期检查移液管的状态,清洗和更换移液管头以保持良好的工作效果。
⒌附件本文档无附件。
⒍法律名词及注释⑴移液管:测量和转移液体的实验室器皿。
⑵体积传递:在移液过程中精确传递液体体积的操作。
⑶交叉污染:不同样品之间相互污染的现象。
⑷气泡:在液体中形成的气体囊泡。
⑸移液管尺寸:移液管的容量大小,通常以微升为单位。
移液管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移液管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移液管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一、简介移液管是一种实验室常用的工具,用于准确和方便地转移液体样品。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移液管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二、移液管的类型1.手动移液管:使用手指控制液体的吸取和释放。
2.电子移液管:通过电子驱动吸取和释放液体,具有更精确的体积控制功能。
三、移液管的使用方法1.准备工作a.清洁移液管:使用纯水或乙醇清洗移液管,以保证无异物附着。
b.检查移液管:检查移液管的吸头是否损坏或堵塞。
c.准备液体:准备待转移的液体样品,并确保容器的标记清晰可读。
2.吸取液体a.手动移液管:- 轻轻按下移液管的吸头,浸入待转移的液体中。
保持与液体接触的吸头处于液体表面以下约2mm。
- 松开手指,并观察液体被吸入吸头。
b.电子移液管:- 设置所需的体积,并将吸头插入待转移的液体中。
- 按下吸取按钮,并等待液体完全被吸入。
3.转移液体a.手动移液管:- 将吸取的液体移至目标容器中,轻轻按下吸头,释放液体。
- 保持吸头与容器底部接触,以减少滴漏。
b.电子移液管:- 将吸取的液体移至目标容器中,按下释放按钮以释放液体。
- 注意控制释放速度,以避免溅出或滴漏。
四、移液管的注意事项1.校准移液管:定期校准移液管的体积,以确保准确的转移液体。
2.避免交叉污染:使用不同体积的移液管,并定期更换吸头,以避免污染。
3.避免温度变化:避免将移液管暴露在极端温度环境中,以防止体积的变化。
4.注意安全:使用移液管时要戴上手套和护目镜,并小心操作,以避免溅出或受伤。
附件:本文档不涉及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1.无。
移液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移液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移液管是实验室常用的一种工具,用于从一个容器中抽取或加入特定数量的液体到另一个容器中。
它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可以总结如下:使用方法:1. 准备工作:选用合适的移液管,根据所需容量选择不同的型号,确保移液管干净、无杂质和损坏。
2. 确定容量:根据实验需求确定所需移液管的容量,一般有10μL、20μL、200μL等不同规格。
3. 装载移液管:将移液管的一端插入所需移液液体中,通过手动或电动给器,慢慢吸取所需液体,避免气泡的产生。
4. 转移液体:将移液管的另一端移至目标容器中,并将移液管的柱脚放于容器壁上,缓慢推动移液管的活塞,让液体缓慢流出。
5. 垂直下降:完成液体的转移后,垂直向下移动移液管,保持几秒钟,确保液体完全离开移液管。
6. 弹出活塞:轻微旋转活塞,使其向外突出,以避免残余液体滴入容器。
注意事项:1. 移液管的选择:根据所需移液液体的容量选择合适的移液管规格,避免使用过大或过小的移液管。
2. 角度控制:移液过程中保持稳定的手部姿势,使移液管与容器表面成45角,避免液体进入移液管外壁。
3. 避免气泡:在吸取或放出液体时,应尽量避免产生气泡,避免空气进入或液体泄漏。
4. 保持清洁:移液管在使用前后需要进行清洁,避免杂质和残留物影响液体的准确转移。
5. 防止交叉污染:不同容器、不同液体之间需要清洗或更换移液管,避免交叉污染。
6. 注意观察:转移过程中需注意观察液体的吸取和释放,确保数量的准确和液面的准确位置。
7. 不同液体的移液管:禁止将移液管混用于有毒、易燃、易爆等危险性液体,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8. 注意体积误差:对于高精密实验,要注意移液管本身的体积误差,尽量减小误差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9. 注意消毒:移液管的使用后要进行消毒处理,避免细菌和病毒的传播。
10. 避免长时间接触:移液管的柱脚部分要避免用手直接触碰,以免对液体和实验产生污染。
总结:移液管的使用方法主要包括准备工作、装载移液液体、转移液体、垂直下降和弹出活塞等步骤。
移液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2篇

移液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2篇(一)移液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移液管是一种常见的实验室仪器,用于移动和转移微量液体。
其使用方法较为简单,但仍需注意一些事项。
一、移液管的使用方法1.选择与待转移液体体积相适应的移液管。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规格的移液管其分度值不一样,因此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分度值准确的移液管。
2.准备工作台面,使其干净整洁,以便放置移液管。
同时,准备好待转移液体的容器和移液管。
3.使用吸头吸取待转移液体。
需要注意的是,吸头要对准待转移液体的表面,同时要避免产生气泡。
如果吸入气泡,可以轻轻拍打移液管使其升出气泡。
4.将吸头插入移液管,最好是插到液体所在高度的2/3处。
5.吸入液体后,将移液管垂直放置,使液体自己慢慢流下。
需要注意的是,切勿快速放下移液管,避免液体滴落。
6.选择接收容器,将移液管插入,放下液体。
需要注意的是,液体接触容器壁时要放慢速度,以避免喷溅。
7.将移液管升起,使其与接收容器分离,并用吸头吹出剩余的液体。
二、移液管使用注意事项1.移液管不能与有毒、易燃、易爆物品接触,避免产生损害或爆炸。
2.移液管使用后要及时清洗、消毒,避免交叉污染。
3.移液管要避免反复使用,以免带来误差。
4.移液管要避免长时间浸泡于漂白水或其他药剂中,以免出现损伤。
5.移液管要储存于避免阳光直射、干燥通风的地方,以避免老化。
三、结语移液管在实验室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只有正确、规范的使用才能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数据的可信度。
因此,我们需要认真学习移液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切实做好移液管的管理与使用。
移液管的使用

容量瓶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3、容量瓶不能进行直接加热,可水浴加热。如果
溶质在溶解过程中放热,要待溶液冷却后再进行转 移,因为温度升高瓶体将膨胀,所量体积就会不准 确。
容量瓶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4、容量瓶用毕应及时洗涤干净,塞上瓶塞,如长
时间不用应在塞子与瓶口之间夹一条纸条,防止瓶 塞与瓶口粘连。 ●5、读书时视线应与液体弯月面平齐。
然后眼睛平视,刻度线与液面弯月面平齐。 ●3、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液体,尤其是酸性滴定管,
可用凡士林涂抹在周围填补空隙。
滴定管如何排气泡
将酸式滴定管稍稍倾斜,迅速打开活塞,气泡随溶 液的流出而被排出;碱式滴定管,可将橡皮管稍向 上弯曲,挤压玻璃球,气泡可被流出的溶液排出。
滴定管试漏
●将已洗净的滴定管装满水.安置在滴定管架上直立静置两 分钟,观察有无水滴漏下。然后,将活塞旋转180℃,再 静置两分钟,观察有无永滴漏下.如均不漏水,滴定管即 可使用。若酸式滴定管漏水,可按下法处理:取下玻璃 活塞,用滤纸或纱布擦干活塞及活塞槽。用手指沾少量 凡士林抹在活塞粗的一端,沿圆周涂一薄层,尤其在孔 的近旁,不能涂多。涂活塞另一端的凡士林最好是涂在 活塞槽内壁上,涂完以后将活塞插入槽内,插时活塞孔 应、当滴定到终点时,马上关掉活塞杆终止滴定管 。用洗瓶冲一下三角瓶内壁。取下滴定管,手执管 上端无液一部分,使管竖直,眼光与液位弯月面齐 平,读取数值。读值时要估读一位。
滴定管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1、在放入溶液后,一定要查看是否有气泡,因为
气泡会占体积,影响到最后的结果。 ●2、读数时一定要规范,手拿滴定管,垂直于地面,
目录
CONTENTS
01. 移液管吸量管的使用及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移液管的使用和注意事项
1.定义
用来准确移取一定体积的溶液的量器。
移液管是一种量出式仪器,只用来测量它所放出溶液的体积。
它是一根中间有一膨大部分的细长玻璃管。
其下端为尖嘴状,上端管颈处刻有一条标线,是所移取的准确体积的标志。
2.规格
常用的移液管有5,10,25,和50mL等规格。
通常又把具有刻度的直形玻璃管称为吸量管(见下图)。
常用的吸量管有1,2,5,和10mL等规格。
移液管和吸量管所移取的体积通常可准确到0.01mL。
3.使用方法
根据所移溶液的体积和要求选择合适规格的移液管使用,在滴定分析中准确移取溶液一般使用移液管,反应需控制试液加入量时一般使用吸量管。
Ⅰ.检查移液管的管口和尖嘴有无破损,若有破损则不能使用;
Ⅱ.洗净移液管;
先用自来水淋洗后,用铬酸洗涤液浸泡,操作方法如下:用右手拿移液管或吸量管上端合适位置,食指靠近管上口,中指和无名指张开握住移液管外侧,拇指在中指和无名指中间位置握在移液管内侧,小指自然放松;左手拿吸耳球,持握拳式,将吸耳球握在掌中,尖口向下,握紧吸耳球,排出球内空气,将吸耳球尖口插入或紧接在移液管(吸量管)上口,注意不能漏气。
慢慢松开左手手指,将洗涤液慢慢吸入管内,直至刻度线以上部分,移开吸耳球,迅速用右手食指堵住移液管(吸量管)上口,等待片刻后,将洗涤液放回原瓶。
并用自来水冲洗移液管(吸量管)内、外壁至不挂水珠,再用蒸馏水洗涤3次,控干水备用。
Ⅲ.吸取溶液;
摇匀待吸溶液,将待吸溶液倒一小部分于一洗净并干燥的小烧杯中,用滤纸将清洗过的移液管尖端内外的水分吸干,并插入小烧杯中吸取溶液,当吸至移液管容量的1/3时,立即用右手食指按住管口,取出,横持并转动移液管,使溶液流遍全管内壁,将溶液从下端尖口处排入废液杯内。
如此操作,润洗了3-4次后即可吸取溶液。
将用待吸液润洗过的移液管插入待吸液面下1~2cm处用吸耳球按上述操作方法吸取溶液(注意移液管插入溶液不能太深,并要边吸边往下插入,始终保持此深度)。
当管内液面上升至标线以上约1~2cm处时,迅速用右手食指堵住管口(此时若溶液下落至标线以下,应重新吸取),将移液管提出待吸液面,并使管尖端接触待吸液容器内壁片刻后提起,用滤纸擦干移液管或吸量管下端粘附的少量溶液。
(在移动移液管或吸量管时,应将移液管或吸
量管保持垂直,不能倾斜)
Ⅳ.调节液面;
左手另取一干净小烧杯,将移液管管尖紧靠小烧杯内壁,小烧杯保持倾斜,使移液管保持垂直,刻度线和视线保持水平(左手不能接触移液管)。
稍稍松开食指(可微微转动移液管或吸量管),使管内溶液慢慢从下口流出,液面将至刻度线时,按紧右手食指,停顿片刻,再按上法将溶液的弯月面底线放至与标线上缘相切为止,立即用食指压紧管口。
将尖口处紧靠烧杯内壁,向烧杯口移动少许,去掉尖口处的液滴。
将移液管或吸量管小心移至承接溶液的容器中。
Ⅴ.放出溶液;
将移液管或吸量管直立,接受器倾斜,管下端紧靠接受器内壁,放开食指,让溶液沿接受器内壁流下,管内溶液流完后,保持放液状态停留15s,将移液管或吸量管尖端在接受器靠点处靠壁前后小距离滑动几下(或将移液管尖端靠接受器内壁旋转一周),移走移液管(残留在管尖内壁处的少量溶液,不可用外力强使其流出,因校准移液管或吸量管时,已考虑了尖端内壁处保留溶液的体积。
除在管身上标有“吹”字的,可用吸耳球吹出,不允许保留)。
Ⅵ.洗净移液管,放置在移液管架上。
注意事项:
①移液管(吸量管)不应在烘箱中烘干。
②移液管(吸量管)不能移取太热或太冷的溶液。
③同一实验中应尽可能使用同一支移液管。
④移液管在使用完毕后,应立即用自来水及蒸馏水冲洗干净,置于移液管架上。
⑤移液管和容量瓶常配合使用,因此在使用前常作两者的相对体积校准。
⑥在使用吸量管时,为了减少测量误差,每次都应从最上面刻度(0刻度)处为起始点,往下放出所需体积的溶液,而不是需要多少体积就吸取多少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