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考试大纲

小学科学考试大纲
小学科学考试大纲

小学科学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学科专业基础

一、基础物理学

( 一) 质点的运动

1. 理解质点、参考系、运动方程、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基本力学概念。

2. 掌握直线运动、抛体运动和圆周运动的基本规律并能作实际应用。

3. 熟悉曲线运动的矢量描写。

4. 了解运动描述的相对性和对时空的经典描写。

( 二) 牛顿运动定律

1. 了解常见力和基本力及其特点。

2. 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三定律。

3. 使用牛顿第二定律及其微分形式解决比较复杂的实际问题。

4. 了解惯性力及非惯性系中牛顿运动定律的使用。

( 三) 动量与角动量

1. 理解动量、冲量概念, 使用动量定理解释实际问题。

2. 理解动量守恒定律。

3. 理解质点的角动量概念和角动量守恒定律。

( 四) 功和能

129

1. 理解动能、势能、保守力等概念。

2. 掌握动能定理, 并使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3. 了解功能原理。

4. 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并使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五) 刚体的定轴转动

1. 了解刚体的平动、转动和定轴转动。

2. 掌握力矩、转动惯量和刚体定轴转动定律并能实际应用。

3. 掌握定轴转动的转动动能和动能定理。

4. 了解定轴转动刚体角动量定理和角动量守恒定律。

( 六) 静电场

1. 知道库仑定律。

2. 理解电场强度及其通量。

3. 掌握高斯定理及应用。

( 七) 电势

1. 了解静电场的保守性。

2. 理解电势叠加原理。

3. 会计算电势及电势差。

4. 理解场强与电势的关系。

( 八) 静电场中的导体

1. 知道导体静电平衡条件, 以及静电平衡导体的电荷分布。

2. 有导体存在时静电场的分析与计算。

( 九) 稳恒磁场

1. 理解磁感强度、磁通量和磁场高斯定理。

2. 理解并会使用毕奥-萨伐尔定律和安培环路定理。

3. 了解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 十) 电磁感应电磁波

1. 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130

2. 会计算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

3. 了解互感与自感、磁场的能量。

二、基础化学

( 一) 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

1. 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了解元素周期表( 长式) 的结构( 周期、族) 及其应用。

2. 以第3 周期为例, 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 如: 原子半径、化合价、单质及化合物性质) 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3. 以IA 和喻A 族为例, 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 如: 原子半径、化合价、单质及化合物性质) 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4. 了解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 二)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1.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2. 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作用。

3. 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4. 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5. 理解外界条件( 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 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 认识其一般规律。

6. 会由式驻G= 驻H-T驻S 判别反应的方向。

7.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

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 三) 氧化还原反应

1. 了解氧化剂、还原剂和元素的氧化数等概念。

2. 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3. 会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强弱, 掌握重要氧化剂、还原剂之间的

常见反应。

131

4. 能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及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并配平反应方程式。

( 四) 电解质溶液

1. 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2. 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3. 了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4. 了解水的电离, 离子积常数, 溶液pH 的定义。

5. 能用测定溶液pH 的方法进行pH 的简单计算。

6. 了解强酸强碱中和滴定的原理。

7. 了解酸碱理论的发展概况, 掌握酸碱电离和酸、碱质子理论。

8. 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盐类水解的应用。

9. 了解同离子效应、盐效应的概念和应用。

10. 了解缓冲溶液的组成、原理。

11. 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以及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12. 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13. 掌握Ksp 的意义及浓度积规则, 掌握Ksp 与摩尔溶解度( S) 的关系、换算及Ksp 的有关计算。

( 五) 常见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

1. 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与元素性质递变关系。

2. 掌握典型金属( IA 和域A 族) 和典型非金属( 卤族) 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与其性质的关系。

3. 了解其他常见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

4. 了解在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无机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132

三、基础生物学

( 一) 生命的结构与功能单位———细胞

1. 知道细胞的化学组成。

2. 知道细胞形态结构。

3. 理解细胞生命活动过程。

4. 了解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与死亡。

( 二) 生殖和发育

1. 知道生物的生殖方式。

2. 了解高等植物和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 三) 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进化

1. 知道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物质基础。

2. 理解基因在生物遗传中的作用。

3. 知道遗传学的基本定律。

4. 知道生物进化的机理与证据。

( 四) 生物世界

1. 了解生物的基本分类。

2. 知道动物、植物、微生物的基本特征。

( 五) 生物与环境

1. 了解种群生态、群落生态。

2. 理解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第二部分学科课标与教材

一、科学探究

( 一) 认识科学探究

133

1. 知道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 解答问题, 将自己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

2. 知道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

3. 知道为什么使用工具比感官更有效。

4. 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

重要性。

5. 了解科学探究的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6. 知道对其他探究结果提出质疑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 了解合理

怀疑是科学进步的动力。

7. 懂得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的想法。

8. 知道科学探究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经验、新现象、新方法、新

技术。

( 二) 提出问题

1. 能从“ 这是什么冶“ 为什么会这样冶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

2. 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

3. 能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比较和评价。在教学活动起始阶段, 安

排学生进行发散性提问。

( 三) 猜想与假设

1. 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

2. 能区分什么是假设, 什么是事实。

( 四) 制订计划

1. 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

2. 能对自己或小组提出的探究问题作出书面计划。

( 五) 观察、实验、制作

1. 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的

事物的形态特征。

2. 能用简单的工具( 放大镜、显微镜等) 对物体进行较细致的观

134

察, 并能用图和文字表达。

3. 能用简单测量工具( 尺、测力计、天平、量筒、温度计、秒表等) 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 采集数据, 并作简单记录。

4. 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 并作实验记录。

5. 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 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报告, 绘制

简单图表。

6. 能制作简易科学模型。制作岩石标本, 昆虫模型, 火山、地层模

型等。

7. 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起重机模

型、生态瓶能量转换装置等。

( 六) 搜集整理信息

1. 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2. 能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有关资料。

( 七) 思考与结论

1. 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 对现象作合理的解释。

2. 能考虑对同一现象做不同的解释。

3. 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 将探究的结果与假设相比较。

( 八) 表达与交流

1. 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 语言、文字、图表、模型等) 表述研究过

程和结果。

2. 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3. 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 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一) 对待科学学习

1. 想知道, 爱提问。

2. 喜欢大胆想象。

135

3. 尊重证据。

4. 能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

5. 愿意合作与交流。

6. 尊重他人劳动成果。

( 二) 对待科学

1. 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 不迷信权威。

( 三) 对待自然

1. 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2. 珍爱生命。

3. 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 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美。

三、生命世界

( 一) 多样的生物

1. 常见的植物。

( 1) 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 并能对常见植物进行简单分类。

( 2) 了解当地的植物资源, 能意识到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 3) 了解更多的植物种类, 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

( 4) 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的习惯。

2. 常见的动物。

( 1) 知道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能用不同标准对动物进行分

类。

( 2) 归纳某一类动物的共同特征。

( 3) 认识常见动物的几种类型, 如昆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 4) 了解更多的动物种类, 感受动物世界的纷繁复杂。

( 5) 认识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

136

( 6) 了解保护动物特别是保护濒危动物的重要性。

3. 常见的其他生物。

( 1) 了解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 2) 知道真菌是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一类生物。

( 3) 了解病毒也是生物中的一类。

( 二) 生命的共同特征

1. 动植物的一生。

( 1) 通过栽培植物的过程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

( 2) 经历饲养小动物的过程, 描述动物生长的大致过程。

( 3) 了解不同生物的生命过程是不一样的, 感受不同生物生命过

程的复杂多样。

2. 生物的繁殖。

( 1) 知道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

( 2) 列举常见的几类动物的不同生殖方式。

( 3) 关注与生物繁殖有关的生物技术问题。

3. 生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 1) 能指认植物的六大器官, 知道各种器官的作用。

( 2) 探究根、茎的作用。

( 3) 观察哺乳动物实物或标本, 或观看多媒体软件, 指认一些主要

器官。

( 4) 知道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4. 生物的基本需求。

( 1) 认识到生物维持生命都要从外界吸收水分和营养。

( 2) 设计实验研究水、阳光、空气、温度、肥料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3) 知道不同的动物吃不同的食物, 动物要维持生命就要消耗这

些食物作为能量。

137

( 4) 了解绿色植物能在阳光下制造淀粉和氧气, 同时吸收二氧化

碳。

5. 遗传现象。

( 1) 知道生物的很多特性是遗传的。

( 2) 了解遗传和变异也是生物的特性之一。

( 三) 生物与环境

1.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 1) 观察植物的外形, 并将观察结果和它们的生活环境建立联系。

( 2) 能仔细观察动物的外形, 同时能将观察结果和它的习性联系

起来。

( 3) 列举同类生物在形态方面适应环境的具体事例。

( 4) 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几个特性, 如向光性、向水性、向地性。

( 5) 列举一些动物适应环境的事实, 如冬眠、保护色、拟态等。

( 6) 知道环境对生物生长、生活习性等多方面有影响。

( 7) 懂得食物链的含义。

( 8) 能认识到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 既依赖于环境, 又影响环境,

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

2. 进化现象。

( 1) 能解释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的含义。

( 2) 能以某类生物为例, 阐释生物进化的过程。

( 3) 关注一些和进化有关的有趣问题。

( 四) 健康生活

1. 生理与健康。

( 1) 了解人类需要哪些营养及其来源, 懂得营养全面合理的重要

性。

( 2) 了解人体的消化过程, 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 3) 了解人体呼吸的过程, 知道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产生和预防。

138

( 4) 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及保健。

( 5) 探究心跳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 6) 了解感觉器官的作用, 知道人体的各种感觉是对外界的反应。

( 7) 知道大脑在人的语言、思维、情感方面的作用, 是人体生命活

动的“ 总指挥部冶。

2. 生长发育。

( 1) 了解人的一生生长的大致过程。

( 2) 了解青少年身体发育的特点。

( 3) 了解青春期的主要身心发展特点。

3. 良好生活习惯。

( 1) 了解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

( 2) 能认识到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

( 3) 意识到个人对自身健康负有责任, 能积极参加锻炼, 注重个人

保健。

四、物质世界

( 一) 物体与物质

1. 物体的特征。

( 1) 能用感官判断物体的特征, 如大小、轻重、形状、颜色、冷热、沉浮等, 并加以描述。

( 2) 能根据特征对物体进行简单分类或排序。

( 3) 会使用简单仪器( 如尺、天平、温度计) 测量物体的常见特征( 长度、重量、温度) , 能设计简单的二维记录表格, 做简单的定量记录, 并能使用适当的单位。在此经验基础上, 对其他物体进行估量。意识到多次测量能够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 4) 了解通过加热或冷却可使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变化, 列举

常见的热胀冷缩现象。

139

2. 材料的性质与用途。

( 1) 能判断物体是由不同材料组成的, 如木头、金属、塑料、纸等, 并能按材料对物体进行分类。

( 2) 认识某些材料的性质( 如是否导电, 是否溶解, 是否传热, 沉浮

性等) , 根据这些性质对材料进行分类。能将材料的特性与它的用途

相联系。

( 3) 能区分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意识到人类为了满足自

身的需求, 不断在发明新的材料。增强对新事物的敏感性, 激发创新意识。

3. 物质的变化。

( 1) 了解物质有三种常见的状态: 固态、液态和气态。温度的改变

可使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知道水的冰点与沸点。

( 2) 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 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 另一类会

产生新的物质。

( 3) 了解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 有的不可逆。认识这些变化对人

类生活的影响。

4. 物质的利用。

( 1) 知道物质有可再生的和不可再生的, 认识保护资源的重要性。

( 2) 意识到物质的利用对人具有有利和有害的方面以及正确使用

物质的重要性。注意安全与健康, 知道一些常用的防范、安全和健康措施。

( 3) 意识到物质的利用会给环境带来正面和负面的影响, 人对环

境负有责任。

( 二) 运动与力

1. 位置与运动。

( 1) 能定性地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 前后、左右、远近等) , 理解物

体的位置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

140

( 2) 能测量并记录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 并

能用简单的图表或图形来表示距离与时间的关系。

( 3) 知道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位置、方向和快慢。

2. 常见的力。

( 1) 知道推和拉可以使物体的运动发生变化, 推和拉都是力。力

有大小和方向。

( 2) 知道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力, 如风力、水力、重力、弹力、浮力、摩擦力等。

3. 简单机械。

( 1) 探究怎样才能让天平和杠杆保持平衡。

( 2) 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了解一些简单机械的使用,

如斜面、杠杆、齿轮、滑轮等。

( 三) 能量的表现形式

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 1)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能区分声音的大小与高低。

( 2) 知道声音要通过物质传播到达人的耳朵。

( 3) 能区分乐音和噪音, 了解噪音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2. 热现象。

( 1) 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

( 2) 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 知道温度的单位, 会使用温

度计。

( 3) 了解热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直到物体温度相等为

止。了解常用的传热和隔热方法。

3. 光的传播。

( 1) 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 2) 了解平面镜或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 3) 知道光是有颜色的, 了解日光的色散现象。

141

4. 简单电路。

( 1) 认识电是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能量来源。了解安全用电常

识。

( 2) 知道常用电器的工作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 知道开关的功能;

能用一些基本组件连接一个简单电路。

( 3) 知道有的材料容易导电, 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

5. 磁现象。

( 1) 探究磁铁的方向特性, 磁铁的两极, 以及磁铁间同极相斥、异

极相吸的规律。

( 2) 知道电能产生磁, 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 了解电磁

铁的应用。

6. 能量的转换。

( 1) 知道任何物体工作时都需要能量, 电、光、热、声、磁等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

( 2) 认识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五、地球与宇宙

( 一) 地球的概貌与地球的物质

1. 地球的概貌。

( 1) 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

( 2) 知道地球是由小部分陆地和大部分水域构成的。

( 3) 知道地球内部有炽热的岩浆。

( 4) 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

( 5) 了解地球仪、地图的主要标识和功用。

2. 地球的物质之一: 岩石、沙、土壤。

( 1) 能用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岩石进行分类。

( 2) 知道主要的能源矿产、金属矿产及其提炼物的名称。

142

( 3) 知道土壤的构成。

( 4) 能设计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

意识到人类生存与陆地物质的密切关系及保护陆地物质的重要

性。

3. 地球的物质之二: 水。

( 1) 知道自然界水资源的分布。

( 2) 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 3) 意识到水与生物的密切关系。

( 4) 欣赏自然界水体的美丽。

( 5) 知道水域污染的危害及主要原因。

4. 地球的物质之三: 空气。

( 1) 能用一定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 2) 了解人类对空气性质的利用。

( 3) 知道空气对生命的意义。联系空气对植物的作用, 体验大气

层对地球生命的意义。

( 二) 地球运动与所引起的变化

1. 地球运动与所引起的变化之一: 地球运动与天气变化。

( 1) 知道天气可以用一些可测量的量来描述( 如温度、风向、风力、

降水量、云量等) 。

( 2) 会用温度计、简易风向仪、雨量器进行观测, 搜集有关数据, 并能分析数据得出某些结论。

( 3) 探究雨或雪的成因。

( 4) 探究风的成因。观察热空气上升产生风的实验; 讨论自然界风的成因。

( 5) 体会到长期的测量和记录天气数据是非常有用的。

( 6) 欣赏美丽的天气。

( 7) 能列举天气变化对动物行为影响的实例。

143

( 8) 体验天气对人类工作、生活的影响。

2. 地球运动与所引起的变化之二: 地球运动与昼夜变化。

( 1) 知道地球在不停地自转, 自转一周为一天, 需24 小时。( 2) 了解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与哥白尼的贡献。

( 3) 探究昼夜变化对动植物行为的影响。

3. 地球运动与所引起的变化之三: 地球运动与地表变化。

( 1) 了解地球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

( 2) 了解火山喷发现象。

( 3) 了解地震现象。

( 4) 认识各种自然力量对地表改变的作用。

( 5) 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4. 地球运动与所引起的变化之四: 地球运动与四季变化。

( 1) 认识四季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 2) 了解四季变化与地球的公转有关。

( 三) 天空中的星体

1. 天空中的星体之一: 太阳和月球。

( 1) 知道太阳是一个温度很高的大火球。

( 2) 了解人类对太阳能的利用。

( 3) 理解没有太阳, 地球上就没有生命。

( 4) 知道太阳每天在天空中运动的模式。

( 5) 认识一天中温度和影子的变化与太阳的运动有关。

( 6) 能利用太阳辨认方向。

( 7) 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知道月球每天、每月的运动模式。( 8) 从各种媒体上了解更多的有关月球的知识。

2. 天空中的星体之二: 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空间。

( 1) 知道太阳系的组成及九大行星的排列顺序。

( 2) 知道四季的代表星座。

144

( 3) 知道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

3. 天空中的星体之三: 探索宇宙的历史。

( 1) 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

( 2) 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 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

随技术的进步而深化和拓展。

( 3) 意识到人类为了探索宇宙奥秘付出的艰辛。

( 4) 关注我国空间技术的最新发展。

第三部分学科课程教学指导

一、科学( 3 年级~ 6 年级)课程标准

( 一) 知道科学课程改革的背景

( 二) 知道科学课程性质和价值

( 三) 理解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 四) 会用科学课程的目标

( 五) 理解科学探究, 并能运用它进行教学

二、科学教学过程和原则

( 一) 认识科学教学过程的本质及其对教学的指导意义

( 二) 了解科学教学过程中具有的基本特点和产生的基本矛盾三、科学教学方法

( 一) 了解科学教学方法的概念及其划分

( 二) 明确科学教学的基本方法

( 三) 能综合运用和优化教学方法

四、科学教学的基本技能

( 一) 了解科学教学的基本技能

145

( 二) 能够灵活运用科学教学的基本技能

五、科学概念和科学规律教学

( 一

小学科学教学计划(15篇)

小学科学教学计划(15篇) 小学科学教学计划第1篇: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孩子科学素养为宗旨,进取倡导让孩子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整体感知 《科学》四年级上册由“热”、“变化的天气”、“振动的声音”、三个单元组成。在三年级上、下册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将继续引领孩子经历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活动,使他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本事。 “热”单元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本单元主要是从孩子的生活经验入手,经过对一些常见的现象提出问题,然后安排一系列趣味而又意义的探究活动,让孩子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并进一步激发孩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乐趣。本单元是由“冷和热”、“温度计”、“热往哪里传”“热对物质状态的影响”5部分13个活动组成。 天气的观察与测量从天空中云的形状和变化开始,对构成天气的四个基本要素分别进行观测。其中包括云量的观察

和测定、雨量的观察和测定、风的方向和等级的观察和测定以及气温的测定。这一部分活动中,还包括尝试记录各种天气情景,观察生物预告天气的行为以及学习获得天气信息的多种方法。 对声音的探究从倾听周围的声音开始,经过对发声物体的观察和实验,研究和探讨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以及如何控制物体发出的声音。在这一单元结尾设计的“制作我的小乐器”活动,将由孩子自由取材,利用身边材料制作一件能发出不一样音调的小乐器,并尝试着奏出简单的乐曲。 这些活动的教育意义和价值是多方面的。我在新学期的教学中需要异常关注的是这些活动在科学探究方应对教学提出的新目标。 1、要求孩子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三年级的观察认识活动以定性为主,很少涉及物质的量。而在四年级的的活动设计中,不仅仅要求孩子更为准确和细致地观察物体,并且在很多情景下,要求使用测量的方法,并选择适当的词汇、数据和图表来描述物体和有关现象。例如,云量和雨量、气温、天气、声音的高低等。 2、要求孩子不仅仅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并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这也是本册教材在孩子科学探究本事方面提出的新要

教师资格初中信息技术考试大纲

《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1.信息技术学科知识运用能力。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把握国内外信息技术最新发展动态;掌握信息技术学科基本知识与技能,熟悉信息技术学科的特征与应用领域;掌握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理解《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实施建议,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开展教学和指导学生实训实践。 2.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能力。能够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规定的课程目标,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针对初中学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及学习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个体差异,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根据不同课程模块的特点,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资源,设计多样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信息技术教学实施能力。认识学生建构信息技术知识和获得技能的过程,并能依据信息技术教学需要,恰当选用相关的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境,能够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学习活动;运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策略,组织有效教学活动;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环节;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获得信息技术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4.信息技术教学评价能力。掌握教学评价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并能将其恰当地运用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之中;积极倡导评价目标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发挥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能够通过教学反思改进教学。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学科知识 1.信息技术专业知识 (1)了解信息技术发展史及国内外的发展动态,掌握与初中信息技术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2)掌握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伦理道德。 (3)掌握信息技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用于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 2.信息技术课程知识

小学科学学科教学建议

小学科学学科教学建议 1.怎样理解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用教材教”和“教教材”是两种不同的教材观。“教教材”是指这样一种教材观:把教材当圣经,恪守教材不敢越雷池半步。因传统教材绝大多数足以知识作为逻辑主线的,至多是结论加验证性实验,这样“教教材”就成了只教概念、原理等知识的代名词。 现代教学观强调教学的目标是多样的。科学教育的目标包括了科学素养的诸多侧面: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后几者的教育在教材中的反映呈有限的,它们更大程度上要靠亲历、体验各种与科学有关的活动达成;同时,又不能离开有关的知识单独进行。这势必要求教师从“教教材”的立场转到“用教材教”的立场——在教知识的过程中有机结合科学方法、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的教育,以充分实现科学课程的育人功能。 一位“用教材教”的教师是这样设计“抑郁症”这一知识点的教学的:为了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他让学生比较两种不同的抑郁理论;为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他让学生提出一种自己的抑郁理论;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他提供了一个抑郁病人案例,让学生开治疗处方。这是一个典型的“用教材教”的案例。 “用教材教”需要教师提高科学课程多方面目标意识和识别

知识课程潜能的智慧:哪些知识的学习可以超越知识本身的价值。展示月相的变化是一回事,让孩子连续观察并记录28 天左右的月相是另一回事,后者给予儿童的更多也更重要:坚持性、客观性、认真、严谨… 2.为什么要用不同的行为化动词表述不同类型的教学目标? 首先看一下为什么要用行为化动词来表述教学目标。在教师撰写的教学目标中,常常会看到类似这样的表述: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②演示热胀冷缩现象;③学习“物体的沉和浮”。这些表述或失之于过于抽象、笼统,或失之于陈述的是教师行为,或失之于只写出要学的课题,致使执教者无法对教学的效果真正做到心中有数。 美国学者拉尔夫·泰勒和布鲁姆均认为:教学的效果最终应反映在学生的行为变化上,因此主张陈述教学目标时,主语应该是学生,谓语应该是可测量的行为化动词。这样,可以避免因目标表述过于抽象、空洞而难以把握、无法测量的弊端。这些主张,为诸多课程设计者和教师认可并接受。 其次再来看一下怎样用不同的行为化动词来表述不同类型的教学目标。 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是多种多样的。布鲁姆将教学目标分为3 类:认知领域、动作技能领域和情感领域。另一位美国学者加涅将学习结果分为5 类: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显然,这些学习结果具有不同的特征,言语信息

2020版教师招聘考试小学科学学科教育论复习讲义

2020版教师招聘考试 小学科学学科教育论复习讲义 小学科学教学的意义及概况 一、国外中小学科学教育的现状 (1)美国《普及科学——美国2061计划》 20世纪80年代,美国开始了以提高全体美国人科学素质为主要目标的科技教育计划——“2061”计划,美国的教育界和科技界提出了“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的响亮口号。 美国全民科学素养型目标: 以学生为中心,在科学概念的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设计和安排实验、控制变因、动手操作、细心观察、尊重数据、分析资料和归纳推理的习惯;在科学活动中,获得独立自学能力,尊重他人、互助合作,并能运用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学态度评价处理各种事物;在困难情况下,能以开放的心智和理性的心态,查找变因、走出困境。 (2)英国“教育改革法”与《国家课程标准》 科学课程主要关注的是:科学方法、科学意识、科学与社会的联系(“STS”)、集体精神和合作能力…… (3)日本新的理科“课程目标” 义务教育理科改革的基本方针是: A、贴近自然; B、有目的、有意识地观察和实验; C、培养科学的探究能力和态度; D、培养科学的见解和思维方法。 二、我国小学的科学教育概况 1、科学课改的基本理念 A宗旨是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 B课程以探究为基础 C强调整体性 2、科学课改的基本趋势 A教育目标趋向全面性

B课程内容更趋向综合性 C课程实施上更强调探究式、体验式学习 三、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的现状 (1)国家把“科教兴国”立为国策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 (2)新“课标”的制定与实验试点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含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也是《基础教育改革纲要》在本学科的具体体现,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大胆实践,经常加以反思,促进不断提高。 教改实验区、实验校是课改的先行者、探索者,其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如何理解课程名称从《自然》、《常识》到《科学》的转变 (1)体现了课程观念的更新、内容的拓展。 (2)与国际接轨,利于国际交流。 (3)反映课程目标的转变。 现代关于科学教育的一种观点: 一种通过对现代科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概念,学会科学的方法,培养科学的态度,懂得如何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科学与社会的有关问题作出明智的抉择,以培养科技专业人才,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活动。 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主要任务: (1)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儿童对科学的兴趣 (2)引领儿童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 (3)帮助儿童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 (4)使儿童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5)培养儿童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科学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科学探究指学生们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小学科学新课程、新理念介绍 一、小学科学学科的课程性质与主要理念 1、小学科学学科的课程性质

小学科学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小学科学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一、主要工作 (一)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教师科学素养以及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深层次把握科学教学的真谛 1、认真学习和钻研《科学课程标准》、系统钻研新教材,既有科学课程改革理念性、学术性思考;又有科学主题教育形态性研究。 2、认真学习和钻研有关有效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的理论和经验。 3、认真学习和钻研有关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开发和推进校本教研的理论和经验。 4、认真学习和钻研有关“做中学”教学案例专著。 (二)改善教研方式,提高教研质量 1、改革传统教研方式,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指导教师自主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科学学科的研究与辐射作用,提高教研质量。 2、以各种形式,灵活、有效、充分发挥科学学科的引导功能。 (三)重视教育科研,深化课题研究

探索小学科学学科课题研究的原则和方法,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应以课堂教学、课程建设等具体问题为着眼点:强调结果价值与过程价值并重,提倡“过程即成长”的行动理念。 (四)积极参加新课程培训、调研、专项协作等多元活动,促进教师成长 1、认真参加各种形式的、行之有效的新课程培训活动,引导教师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提升课程意识和课程实施水平,为新课程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2、认真参加《科学》课程标准、新教材的学习和培训活动,引导科学教师明确科学学科课程改革的方向;组建学科性研究小组,攻克难关,提高课程理解能力; (五)重点加强科学教师的培养,探索教师培养的新途径、新方法,加强科学教师队伍的建设 1、以科学教师为主体,以课题研究为切入口,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主线,加大对青年科学教师培养力度。 2、有目的地开展“传”“帮”“带”和交流活动,促进教师健康成长。 (六)提高研究能力带动学校科学教学水平的稳步提升。 1、加强科学教师自身的理论学习,确立自身的研究方向和专题,提高专业研究水平。 2、科学教师苦练内功,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

2019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大纲(高级中学)

教师资格证考试《信息技术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大纲 (高级中学) 注: 1.2018 年教师资格笔试报名在9月4日开始; 2 国家实行教师资格统一考试, 提高教师认定门槛, 加大了考试难度, 笔试通过率只有30%左右; 3.想考证小伙伴抓紧时间准备吧!备考同学请认真看下下面考试大纲作有针对性复习,预祝考试成功!主页中有2017 年国考考试真题,建议下载熟悉题型. 一、考试目标 1.信息技术学科知识运用能力. 了解信息技术发展历史和现状, 把握国内外信息技术最新发展动态;掌握信息技术学科基本知识与技能, 熟悉信息技术学科特征与应用领域;掌握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基本理论和方法, 并能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灵活运用;理解《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规定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实施建议, 用以开展学科教学和指导学生实训实践. 2.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能力.能根据《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规定课程目标, 针对高中学生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及学习需要选择合适教学内容, 制定具体教学目标;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学生个体差异, 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根据不同课程模块特点, 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资源, 设

计多样化学习活动,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信息技术教学实施能力. 认识学生建构信息技术知识和获得技能过程,并能依据信息技术教学需要, 恰当选用相关教学资源;能够创设教学情境, 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学习活动;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组织有效教学活动;能够根据学生学习反馈优化教学环节;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 获得信息技术学习方法, 引导学生树立健康信息意识和价值观, 培养良好信息素养. 4.信息技术教学评价能力.掌握教学评价基本知识与方法, 并能将其恰当地运用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之中;积极倡导评价目标多元化和评价方式多样化, 发挥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功能;能够通过教学反思改进教学.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学科知识 1.信息技术学科专业知识 (1)了解信息技术发展史及国内外发展动态, 掌握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相关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2)掌握与信息活动相关法律法规、伦理道德. (3)掌握信息技术学科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并能用于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 2.信息技术课程知识 (1)理解信息技术课程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和课程 目标.

小学科学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小学科学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小学科学课程培训心得体会XX年8月15日我很荣幸的参加了黔东南州小学科学学科培训活动,在这10天的培训活动中收获很多,获益匪浅。 回首培训的足迹,发现自己的教育观念得到了洗礼,教育科学理论学习得到了升华,课堂教学艺术研究获得了新感悟,眼界开阔了,思考问题能站在更高的角度,许多疑问得到了启发解决……作为一位科学老师和实验管理员,必须具有渊博的科学知识,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良好的思维品质,更应当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 使我对心目中的理想课堂又有了新的认识,激发了我以后学习的动力。 在这次科学学科课程培训过程中经授课专家形象而又深入的解析,让我对科学课的特点、理念等方面得到了全方位的,更深入的认识,授课专家丰富的知识经验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使我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质的变化,曾经在教学中的困惑、迷茫得到了解决。 通过培训使我感受到对科学研究的理解是渐进的,需要我们引导学生经历一个具有科学意义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才能逐渐获得发展。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首先要让学生树立敢想、敢说、敢做的三敢精神。 一、要树立三敢的意识敢想是要求学生敢于推测、敢于设计、敢

于怀疑、敢于想象;敢说是要求学生敢于探究、敢于实践、敢于示众、敢于创造。 这里突出的一个敢字,因为只有敢才有可能创新。 我认为儿童在上学前敢想、敢问,提出的问题最多,上学后提的问题就越来越少,甚至不问或不敢问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专家们分析: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的教育慢慢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教师所扮演的权威角色使学生逐渐习惯于认真听讲了!这种状况,决不是素质教育所期望的,更不是创新教育所期望的,必须彻底予以改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首先必须竭尽全力帮助学生树立三敢意识。 二、要营造发展三敢的环境学习需要宽松、民主的环境,这道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堂科学课,要使学生活跃在宽松、民主的环境里,使他们有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教师与权威角色决裂,像学生一样参与他们学习的全过程。 (2)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有结构的实验材料。 (3)保障学生自行探究的时间。 (4)倾听、观察并鼓励,决不轻视任何一个学生。 (5)因材施教、合理安排,能根据学生活动情况灵活调整教学。 用心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学生们无拘无束,大胆发言。 如果把每个学生的创新精神比作种子的话,那么这样宽松的环境

最新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最新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20世纪以来,科学与技术进入了有史以来发展最快的历史时期。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科学与技术主要是通过促进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变革来推动社会发展。(科学使人们永无休止地求索和认识世界,对世界作出解释和预言;技术则使世界在人的手中得到重新安排,人们生活的世界日益人工化。)科学与技术的日新月异,正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已经越来越依靠科学与技术。 每一位生活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时代的人,必须具有科学素质。当今时代,人们从小就明显地感受到了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影响,因此,科学素质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小学科学课程承担了培养小学生科学素质的责任。通过小学科学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小学生保持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发展学习科学的潜力,为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打下良好的基础。 《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改稿)》(以下简称《标准》)是小学科学课程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每一个小学生在该阶段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标准》是小学科学教材编写的依据、教学的依据,以及教学评估的依据。 一、课程性质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在小学课程设置中与其他主要学科一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科学素质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质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科学素质一般包括: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运用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认识自己和周围世界的能力,具备进行科学探究所必需的科学思维和方法,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等。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能够最有效地综合自然科学各个领域(如物质科学、生物科学、地球与环境科学)和技术领域中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具有活动性质的课程,能够最大限度地将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呈现在课程内容中。 小学科学课程与并行开设的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课程,构成小学生完整的知识结构,同时又为7—9年级的科学课程,以及分科的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基本理念 全面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质是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 1.人人都能学的科学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含信息技术)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综合实践活动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础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产生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和特征 1.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 2.综合实践活动的特征。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 1.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 3.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地位和价值 1.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独立的课程。 2.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与内容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 1.课程的总体目标。 2.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 1.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组织线索。 2.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范围(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非指定领域)。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开发。 三、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 (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基础 1.什么是活动设计。 2.活动设计的主要内容。 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的基本要求。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设计 1.主题设计的原则。 2.主题的来源。 3.主题设计的方法与策略。 4.主题的类型。 (三)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1.活动方案的构成。 2.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设计。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体规划 1.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 2.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管理。 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基本过程 1.准备阶段。 2.具体实施阶段。 3.不同类型活动的实施过程。 4.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结交流。 (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的问题 1.如何将活动引向深入。 2.学生遇到困难时。 3.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 4.安全保障工作。 5.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安排。 6.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 7.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可持续性的问题。(三)综合实践活动的方式与方法 1.综合实践活动的方式(游戏活动方式、探究活动方式、交往活动方式、表现活动方式)。 2.综合实践活动常用的教学方式(观察法、考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模拟体验等等)。 3.教师的指导任务。 五、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基本理念及原则 1.当前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 2.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原则。 (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内容 1.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的评价。 2.对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评价。 (三)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方法 1.审议法。 2.师生民主评议法。 3.档案袋法。 4.自我评价法。

小学科学学科主题部分参考答案

小学科学学科主题部分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 1、简述科学素养的四大要素。 科学素养四大要素的表述: ①科学兴趣(求知本能):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及由此生发的亲近科学、体验科学、热爱科学的情感。 ②科学方法(探究核心):了解或把握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和程序,知道如何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去尝试解决手头身边的问题,会提出假设或猜想,会搜集有关的信息或证据,会进行判断、推理和决策,会同他人交往,并且能与他人共同合作、一起来解决难题。 ③科学知识(概念核心):对自然事物、自然现象和科学技术知识的理解,包括对具体的事实、概念、原理或规则的理解。 ④科学精神(理念行为):对科学技术具有正确的价值判断、形成负责的学习态度,既勇于探究新知又能够实事求是(尊重证据、不迷信权威)、既敢于质疑、独立思考又乐于互助合作。 2、马铃薯、荸荠、蕃薯和萝卜,哪些是根,哪些是茎,为什么? 蕃薯和萝卜是根,马铃薯和荸荠是茎。 从根和茎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来分析。 3. 简述科学探究的实现途径。 一是贯穿于教学、学习的全过程,不仅使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教师讲授中也要引发、引导学生的探索活动,如启发思考,而不是灌输。科学探究渗透在整个科学课教学的全过程中。 二是把科学探究作为教学的一个内容。 三是在各个主题中有活动建议,渗透和体现探究。 4、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 一、创设情境:多媒体、演示实验、 二、通过提问 三、一起写下来:归类、分析、总结 四、试图解释 五、展示资料 六、鼓励提问 七、鼓励验证

八、赞赏特别办法 5、如何准确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 从位置、方向和快慢三个基本要素。 6、简述冬季的主要星座和星空特点。 在一年四季之中,冬季星空最为壮丽。冬季是一年四季中亮星最多的季节,是辨认星座最容易的季节。猎户座是冬季星空的中心,也最醒目,它的右上方是金牛,左上方是双子,正上方是御夫,左下方是大犬与小犬,运气好的话,向右会看到狮子座。 7、可以根据哪些特征对物体或材料进行分类和排序? 根据对物体具有的一定的结构、性质和状态的观察和度量的结果,运用物质的特性进行分类和排序。 8、简述秋季的主要星座和星空特点。 秋夜的星空晴朗透明,也是看星的好机会。“飞马当空,银河斜挂”,这是秋季星空的象征。秋夜星空多的是王公贵族:仙王,仙后,仙女,英仙,飞马,鲸鱼。 二、辨别题 9、病毒不具细胞形态,颗粒很小,远非光学显微镜所能显示,所以它的发现比细菌的发现要晚得多。天花和狂犬病以及爱滋病等的病原都是病毒。 正确。 10、地球上的潮汐现象(潮涨潮落)与月球的东升西落运动有关吗?若有关,是什么关系? 有关。潮汐现象(潮涨潮落)的变化周期与月球的周日运动相关。 海面因为受到引潮力影响而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叫做潮汐。所谓引潮力,也就是潮汐的原动力,主要因为天体对地球上不同地点的引力差异而产生;其中以月球为最大,遥远的太阳次之(平均为月球的46%),其他天体则非常微弱。 原则上,潮水一天升降两次;但也有一天只升降一次的地方。海面上某点的水位上升到极致的状态,称为高潮;下降到极致的状态,称为低潮。自低潮到高潮的变化,称为涨潮。相反地,由高潮到低潮的变化,称为落潮。以月球为例,地表正对和正背向月球的两处都是引潮力最大的地方,因此造成高潮现象。 由于地球不断自转的原故,通常由高潮到下一个高潮,约隔12小时25分钟,而到再下一个高潮,则约隔24小时50分钟。这是因为地球自转的同时,月球也以同方向绕地球运行,每天在绕地轨道上前进的角度是360°/29.5天,所以地球上同一点要多花24/29.5小时(即50分钟)才能

小学科学考试大纲

2018年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统一笔试 小学科学学科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为全省统一组织的公开性 选拔考试,是落实“省考、县管、校用”教师管理体制的基础工作。其目的是吸引有志于从事基础教育事业的优秀人才到中小学任教,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工作,把好教师“入口关”。考试采取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笔试结果将作为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面试的依据,同时纳入考试总成绩。招聘考试从教师相应岗位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招聘考试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二、考试目标与要求 1.考查考生理解与《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3 - 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相关的初中理科内容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某些科学问题的能力;了解目前科学发展中的重大热点问题及其对科学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与意义。 2.考查考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实验操作技能以及组织开展科学探究、科学观察、测量、调查和科学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的能力。 3.考查考生掌握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理论、知识、方法,并运用这些理论、知识、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小学科学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4.考查考生小学科学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 三、考试内容范围 (一)学科专业知识 小学科学学科专业知识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3 - 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和2011年版义务教育生物学、物理、化学、地理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为主。 1.生命科学 (1)生物体的基本结构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细胞分裂过程及意义;细胞分化的概念;人体的基本组织;植物的几种基本组织。

小学科学教学计划5篇精华版

《小学科学教学计划》 小学科学教学计划(一):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有四个单元:光生理与健康物体的运动和常见的力。本教材在原有任务驱动学习方法的基础之上,又增添了一些特色。例如: 1、教材设置了网上学栏目; 2、教材的呈现形式灵活多样; 3、教材的建设系列化; 本教材以《科学课程标准》为依据,每个主题由若干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由若干个课题组成,构成一个按学生知识背景与认知发展为基础,以探究潜力发展为主线的螺旋式前进的多维立体体系结构:知识学习维、潜力培养维、情感体验维、时间发展维。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潜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 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我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个性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我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我的假设。 4、持续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构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 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用心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生状况分析 进人四年级以后,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有了必须的基础,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学生已掌握许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的方法,对科学探究活动十分喜欢,并能以自我的方式观察到许多细节的地方,兴趣浓厚,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潜力,动手潜力。另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潜力得到大大的增强。但由于学生年龄的局限,观察的深度、准确度还不够,观察或描述的方法还不会实践运用。大部分学生知识面不广,勤于动脑的同学占的比例不是很大。还有的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这现象尤为突出。

小学信息技术知识点复习提纲

小学信息技术知识点复习提纲 1.语言、文字、符号、图形、图像、声音等反映出来的情况和消息就称为信息。 2.信息具有普遍性、共享性、时效性等特征。 3.在信息的获取、存储、加工、传递等过程中涉及到的技术通常称为信息技术。 4.从古到今,信息技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5次重大的革命:语言的产生,文字的使用,造纸和印刷术的发明,电信与无线电技术的发明和普及应用,计算机的发明和因特网的诞生。 5.计算机的硬件是由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部分组成的。中央处理器是进行运算和控制。存储器主要是存放程序和数据。输入设备是输入程序和数据。输出设备是显示打印数据处理结果。 6.存储器分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内存储器存取信息方便快捷,但是关闭电源后信息将会丢失。外存储器能长久地保存信息,因此需要长期保存的信息应存放在硬盘、光盘、U盘等外存储器中。 7.计算机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8.鼠标的功能主要是通过它的左右键来指挥计算机工作。 9.键盘的功能主要是向计算机输入程序和数据以及发出控制命令。一般键盘有104个键,分为功能键区、主键盘区、辅助键盘区、操作键区、键盘指示灯区。 10.主要键:跳格键(tab)、大小写字母锁定键(caps lock)、换档键(shift)、控制键(ctrl)、转换键(alt)、空格键、回车键

(enter)、退格键、删除键(delete)等。 11.windows桌面一般由桌面背景、图标、任务栏、开始按钮等部分组成。 12.鼠标的5种基本操作方法:指向、单击、双击、右击、拖动。 13.窗口由标题栏、菜单栏、状态栏、工作区四部分组成。 14.窗口按钮有最小化、最大化、关闭、还原四种按钮。 15.两个定位键是F J,8个基准键:ASDFJKL; 16.通过文件夹可以对电脑中的文件进行管理。 17.新建一个文件夹的方法是打开脑中的某个分区,单击菜单栏上“文件”、“新建”、“文件夹”即可。或者右击鼠标、新建、文件夹即可。 18.一次选择多个连续的文件,可用shift+单击某个不相邻的文件。一次选择多个不连续的文件,可用Ctrl+单击某个不相邻的文件。19.画图窗口主要由标题栏、菜单栏、工具箱、颜料盒、画布几部分组成。 20.工具栏中有任意形状的剪裁、选定、取色、填充、放大镜、铅笔、刷子、喷枪、文字、直线、曲线、矩形、多边形、椭圆、圆角矩形十六种工具。 21.在绘画过程中,要修改细小的地方,可以借助放大镜工具。 22.椭圆工具的三种填充形式:前景色画线条,无颜色填充,即空心椭圆;前景色画线条,背景色填充,即镶边实心圆;无线条,前景色填充,即实心椭圆。

小学科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

小学科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 发表时间:2018-04-24T10:25:21.343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18年4期作者:胡仕君 [导读] 小学科学注重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兴趣则是培养过程中的良师。因此,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尤为重要。 胡仕君(凤鸣镇中心校四川合江 646200) 摘要:小学科学注重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兴趣则是培养过程中的良师。因此,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尤为重要。从优化实验器材和身边的事物入手,提供课外探究的机会和开放的课堂,搭建发明创造的平台和推动科普阅读,这都为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科学;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0257-2826 (2018)04-0061-01 科学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学科,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而言,小学生对于新奇的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正是这种好奇心促进小学生对科学知识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在我国新课程的改革下,学科教师逐渐重视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而这里所提到的核心素养主要是课程实施的综合性。核心素养与各个学科教学具有直接的关系,只有在核心素养的引领下,才能实现科学教学的创新与教育思想的转变,优化科学教学手段,促进学生核心素养与综合素质的提升。 1真正重视科学课程的开设和利用 在小学阶段多数科学课教师均为科学兼职教师,专职教师缺乏,有的学校虽然配备了专职教师,但课时安排过多。造成低效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小学的科学课程不属于学生与学校认定的主要课程,在思想上没有很重视这门课程,就造成教师在课前教材解读不深刻、学生把握不到位、目标定位不准确、活动材料准备不充分等,不能精心准备每一节课,因此就不能保证科学课的质量。要提高科学课堂的有效性要先从教师的思想上改变科学课不重要的观念,只有真正认识了科学课程的重要性,课堂的有效性才能被充分实行。只有在思想上转变的教师才会精心地准备课堂。 2以教材为载体,灵活运用教材,全身心投入教学 干任何事情,只有全身心的投入,方能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教学更是如此。在上课前,作为任课教师一定要认真钻研、重组教学材料,把握教材的内容,对教材充分理解,全方位认识,明确大纲要求,大胆地根据教育对象改动教材顺序,确立有价值的教学目标。与此同时还要结合学生实际进行学情分析,根据学生已有经验建构教学过程,进行合理预设,如何能引起学生注意的焦点问题,果断选用各种教学方法,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去。 3多样化教学方式 3.1情境问题策略 3.1.1情境是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现场。教学情境可以是现实的场景或生活材料,也可以是科学的问题或实践活动。教师根据教材实际或资源实际创设简易场景,实现触景生问。 3.1.2提出问题是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开始。既可以老师引导提问、也可由学生独立提问。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纳、聚焦、导向。问题要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小而实在,可探、可做。 3.2探究发现策略 3.2.1教师是探究课堂的组织者、引领者、合作者、调控者。教师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重组和整合。从有利于学生探究的角度,对调查、观察、实验、操作提出建议;教师要让学生带着问题、方法及注意事项进行探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有结构的材料,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体验。在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的同时,教师要调控探究节奏,随时进行信息交流和情感调节,实现“活”而有“序”,准时高效。 3.2.2学生要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方式自由地、独立地去探究、去发现,去记录。让学生在小组和全班同学面前描述探究过程,展示思维方法,介绍新的发现。对个人探究有难度的问题,可以组建小组探讨或全班集体探究、或师生共同探究,最终解决问题。 3.3交流分享策略 3.3.1学生通过自主体验、合作探究以后,启发思维。尊重学生的个性发现,让学生充分交流自己的探究体验,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 3.3.2当学生收集的“事实”出现偏差时,教师要进行引导,必要时可再次探究,分析并找出原因所在。 4建构评价策略 小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是个体和群体建构统一的过程。学生个体通过观察、实验、思考得到知识的过程是个体建构的过程;学生通过听课、与教师和同学讨论交流获取知识的过程是群体建构的过程。在学生学习共同体中,“新”知识是个体独立思考和群体协商的结果。学习评价是师生双方对学习过程(提出问题、探究新知、实践运用等)结果和态度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过程,具有激励和导向作用。教师要引领学生,通过对现象、数据的分析比较,加深理解。通过归纳概括,寻找规律,建立正确的科学概念。教师要组织学生自评、互评,总结学习过程中的优与劣。教师评价,言简意赅,扶正抑误。 5教师的学科素养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教师的人格魅力也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因素。 要教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起码要有一桶水。所以不管是教师在上课过程中的语言规范,还是每一次实验的操作规范,都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不是一夕之间就能够得到提升的,而是在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潜移默化下逐渐提升的。如何更好得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呢?首先就是要提升我们教师自己的学科素养,上课时注意自己的每一句话是否科学、规范。自己每一次实验的演示操作是否科学、规范。其次要更加精细化地去备课,去研究学生在课堂的每个阶段他们的需要是什么?我们该如何引导他们的需要和教学目标一致起来,如何将满足学生课堂需要的过程转变为教学的过程。这些都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 总之,小学科学实践教学的有效策略,在我国教育体制全面改革的背景下,传统的单一化知识教育已经无法满足时代发展与学生进步的需求,因此需要及时的改革与创新。在核心素养的引领下,小学科学教学增加了实践教学的内容,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为小学科学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符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将素质教育落实到实际,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精彩。

小学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完整版)

计划编号:YT-FS-1957-59 小学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完整版)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Through Scientific Prediction, Weighing The Objective Needs And Subjective Possibilities, The Goal To Be Achieved In A Certain Period In The Future Is Put Forward 深思远虑目营心匠 Think Far And See, Work Hard At Heart

小学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完整版) 备注:该计划书文本主要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科学地预测,权衡客观的需要和主观的可能,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所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必要途径。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 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 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 基础。 二、整体感知 《科学》四年级上册由“热”、“变化的天气”、“振 动的声音”、三个单元组成。在三年级上、下册的基础 上,本册教材将继续引领学生经历一系列有意义、有 价值的科学探究活动,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 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 “热”单元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本单元主要

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对一些常见的现象提出问题,然后安排一系列有趣而又意义的探究活动,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并进一步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乐趣。本单元是由“冷和热”、“温度计”、“热往哪里传”“热对物质状态的影响”5部分13个活动组成。 天气的观察与测量从天空中云的形状和变化开始,对构成天气的四个基本要素分别进行观测。其中包括云量的观察和测定、雨量的观察和测定、风的方向和等级的观察和测定以及气温的测定。这一部分活动中,还包括尝试记录各种天气情况,观察生物预告天气的行为以及学习获得天气信息的多种方法。 对声音的探究从倾听周围的声音开始,通过对发声物体的观察和实验,研究和探讨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以及如何控制物体发出的声音。在这一单元结尾设计的“制作我们的小乐器”活动,将由学生自由取材,利用身边材料制作一件能发出不同音调的小乐器,并尝试着奏出简单的乐曲。

温州市小学科学学科教学常规(试行)

温州市小学科学学科教学常规(试行) 一、备课常规 小学科学备课常规即教学准备的常规,基本内容包括制订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及课时教学设计。 (一)学期教学计划 1.认真学习《小学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课程的性质、目标,理解课程的基本理念,了解内容标准及实施建议。 2.分析学生已有的认识水平和探究水平,了解学生的兴趣和学习习惯,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及班级状况等,分析利弊,作出预见,并采取相应的教学对策。 3.阅读教材和教师参考用书,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学计划要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对季节性较强的内容按季节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进程,编写教学进度表。 4.学期教学计划要求在每学期开学后一周内完成。 (二)单元教学计划 1.单元教学开始前,要通过抽测、访谈、作业等方法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特别要了解学生的前科学概念水平。 2.认真阅读教学用书,补充掌握相关的学科知识,把握本单元教学内容的核心概念,了解本单元教学内容编写意图,理清本单元课时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本着以生为本、高效教学的原则,教师可以个性化处理本单元各课时内容。 3.合理安排课时分配,教学能按计划进行,尽可能不拖延或超赶进度。 4.根据实际统筹准备单元教学材料。 (三)课时教学方案 课时教学计划的内容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材料准备、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 1.制定教学目标。依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准确定位课时目标,课时目标表述应具体明确,具有操作性,体现科学知识(概念)、科学探究(过程与方法)、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科学课程目标。 2.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关键学习活动,落实重点,突破难点。 3.提前准备教学材料。教材上的观察、实验活动,教师在上课前要亲自做一遍,保证课堂教学顺利实施。 4.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明确每个阶段的学生活动,设计相应的关键问题,制定合适的教学策略。 5.及时反思:对目标的达成、活动的设计,及材料的实效等作教学反思,反思的形式可多样。一学期上交一个详尽的教学反思。 (四)其他 1.重视教学材料的准备,兼职教师至少准备整册教材中要求的60%的材料,专职教师要准备全册教材要求的所有材料,并要做好课后材料的整理、保存、共享。对教材中的设计做适当的改进,提倡开展自制教具,提高教学效率。

2020小学科学教师招聘试题大纲

2020教师招聘小学科学学科考试大纲 考试范围与要求 (一)课程与教学论内容 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论方面考试内容以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版)》及其《解读》为主要依据。 1.知道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任务、地位和价值。 2.知道小学科学课程基本理念。 3.知道小学科学课程的教育教学总目标和具体目标。 4.掌握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教学方法和不同年级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能结合教学资源进行教材分析,科学编写教学方案。 5.了解小学科学学习评价的内容和方式。 6.掌握评价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基本方式方法。 7.能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小学生心理特点和学习活动特点,对教学案例进行合理分析。

8.了解现代教学媒体及技术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发挥的作用及运用的基本原则。 (二)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能力是小学科学教师必备的专业能力之一,是贯彻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理念、推进课程改革、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基本保证。 1.理解小学阶段的科学探究,明确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能识别什么是科学、什么不是科学。 2.知道不同的科学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解决;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适合小学生活动的探究方案。 3.能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运用于组织小学生力所能及的探索活动。 4.知道小学科学、初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基本的探究和实验项目,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过程和方法,根据探究目标控制实验条件,领会实验仪器的使用要领,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对实验结论进行的分析和评价。

5.正确处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与传授科学知识的关系。 (三)科学知识 小学科学学科专业基础主干知识以小学《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版)》和中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具体内容标准为主,延伸至高中、高等教育(专科)相关内容。 1.知道物质科学领域、生命科学领域、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技术与工程领域等方面的知识要点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2.理解科学概念、原理和规律等的含义,以及适用的条件。 3.知道重要的科学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的表达形式(包含文字、数学公式、图表、图解等)。 4.应用所学知识,对某些科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作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5.综合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 (四)其他 1.了解小学科技活动及创新教育的基本内容、组织形式和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